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合集下载

ECG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ECG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低,过窄结果偏高。 4.被测肢体抖动 结果偏低或测不出。 5.测量部位 下肢血压较上肢高20-30mmhg。 6. 袖带位置 –肘窝上2cm,充气管位于肱动脉处
报警常见原因
1.病人本身血压值在报警限范围之外。 2.报警限设置不当。 3.袖带大小、测压部位、体位等不合适,造成测
6.不在输液肢体测压。
7.同一肢体频繁测压可引起受压皮肤破损,淋巴、 静脉回流不畅而
8.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设置报警限,测量结果应与 病人病情、继往血压相联系。
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
1.病人病情、体位、活动情况。 2.袖带松紧度 过松结果偏低,过紧结果偏高。 3.袖带宽窄 一般为上臂周径的1/2,过宽结果偏
一、心电图的组成成份和命名
心电图由一系列相同的 波群构成,一个典型的心 电图包括以下成分: P波、PR段 、 PR 间期; QRS波 、 ST段、T波、 QT间期、 U波。
1.P波和PR段:
P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PR段是继P波之后,激动沿心房肌(结 间束)、经房室交界区下传至心室,产 生PR段。由于激动经过这段传导组织时 所产生的电位影响极为微弱,在体表心 电图上表现为一段平直的线。
心率(HR)、心律、脉搏(P) 呼吸(R)、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无创血压、有创血压
使用操作规程
1、选择功能适合的监护仪及其相关导线。 2、连接主机及各导线。 3、连接主机电源。 4、打开主机开关。 5、把各导线连于病人相应部位。 6、调整各监测参数及报警限。 7、详细记录所监测到的各参数数值及波形描述。 8、撤离时先把病人与各导线分开,再关主机开
4.室颤
特征:ECG呈不规则/形态振幅不等的波 动,QRS-T不见.为终末期表现,若室颤波 细(小于0.2MF)则表示复苏成功率低.

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

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
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
当前1页,共81页,星期日。
教学目标
1.识别窦性心律失常(窦速、窦缓、窦不齐); 2.识别典型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房性早搏); 3.识别异位性心动过速(室速、室上速、扭转性室速); 4.区别扑动与颤动(房扑与房颤;室扑与室颤);
5.识别心脏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房室阻滞、束支阻滞)。
当前54页,共81页,星期日。
3)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 V1导联呈rsR‘型的“M”形波; 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
完全性(QRS波群≥0.12s); 不完全性(QRS波群<0.12s)。
当前55页,共81页,星期日。
当前56页,共81页,星期日。
当前57页,共81页,星期日。
早搏就是早期发生的一次短暂的心搏,
常常干扰窦性心律。
早搏本身不产生症状,早搏后正常搏动 泵出过多的血液可以令人感到一次心悸。
当前11页,共81页,星期日。
当前12页,共81页,星期日。
2.期前收缩(早搏)
早搏是潜在的持续性心动过速的第1个搏动,
其后可以跟随多个形状类似的搏动; 二联律:每1个正常搏动后跟随1个早搏; 三联律:每2个正常搏动后跟随1个早搏; 早搏可以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脏的任何部位,
当前49页,共81页,星期日。
当前50页,共81页,星期日。
当前51页,共81页,星期日。
当前52页,共81页,星期日。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P波与QRS波各不相关,各保持自身节律; 房率高于室率;
P-P间隔与R-R间隔各有其固定规律; P-R间期无固定关系。
当前53页,共81页,星期日。
扑动、颤动
心房扑动:心房率250350次/min 心房颤动:P波消失,小f波,房率350600次/min 心室扑动:心室率200250次/min 心室纤颤:无法辨认QRS-T,频率200500次/min

心电图检查和异常心电图图形的识别

心电图检查和异常心电图图形的识别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
三、导联轴系统
一.
(一)额面六轴系统
二.
(二)心前区导联轴系统
(一) 额面六轴系统
(二)心前区导联轴系统
正常心电图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2)电压:
RV5<2.5mv,RV5+SV1<3.5(女)或4.0mV(男), RV1<1.0mV,RV1+SV5<1.2mV。
任何导联正向波和负向波绝对值相加≥ 0.8mv。
(4)Q波
电压:<同导联1/4 R波(aVR除外)。 时间:<0.04s。 V1~V2导联中不应有q波,偶可呈QS型。
7. QT间期(QT interval )
QT间期是指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水平距离。 反映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的总时间
8. U波(U wave )
U波发生机制不明,多认为是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
二、 心电图测量
1、心电图记录纸 2、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3、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4、心率测量 5、心电轴 6、钟向转位
4. ST 段
多为一等电位线,可有轻微偏移。 下移幅度:不超过0.05mV(aVR除外)。 上移幅度:肢导联和V4~V6导联不超过0.1mV, V1~V2导联不超过0.3mV,V3导联不超过0.5mV。
5. T波
形态:圆钝,升支缓慢较长,降支陡而短。 方向: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电压:R波为主导联中,不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4. 心率测量
(1)心律齐时的心率测量 (2)心律不齐时的心率测量

常见异常心电图 - 12.12

常见异常心电图 - 12.12
<0.1mv
ST压低: <0.1mv
第六步 : 看QT间期
• 从Q波起点至T波终末代表心室肌除极和 复极全过程 所需时间
正常:0.32 —0.44s
8小格--11小格
心律失常
• 定义:正常的心脏起搏点位于窦房结, 并按正常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 各种原因使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 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顺序出现异常, 称为心律失常。
房颤
仅次于早搏的常见心律失常
定义:由于心房内多处异位起搏点发出 极快而不规则的冲动引起心房不协调的乱颤
病因: 持续性房颤:绝大多数为器质性,风心二狭最常见 阵发性房颤:
正常人,情激、手术后、运动、急性酒精中毒 部分由器质性心血管病引起
房颤
ECG特点: 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隔不一的f波
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心室夺获:少数P波可以下传激动至心室。 表现为在P波之后,提前发生一次正常的QRS波群
室性心动过速
室介性于融窦合 性波 与: 异室位性心异室位搏冲动动之间+心室室冲性动融波合的波形态
扑动与颤动
当自发性异位搏动的频率超过阵速的范围时 形成扑动或颤动
按部位 房性:房扑(AF)、房颤(Af) 室性:室扑(VF)、室颤(Vf)
联倒置。 • “P”振幅:肢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小于3
小格) • “P” 波时间: ﹤0.12s (小于3小格)
第一三五步“P”“QRS”“T”三波
“QRS”波 • 波型特点:肢导联特点,看心电轴是否正常(Ⅰ、Ⅱ
均正向波为主 , aVR导联倒置) 。胸导联特点 ,V1V2 rS型, V3V4 RS型, V5V6 qRs型。 无异常Q波。 • 振幅:I导联的R波小于1.0mV (小于2大格) , V5的R 波小于2.5mV (小于5大格) • 时间: ﹤0.12s (小于3小格) “T波” 方向: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Ⅰ、Ⅱ、V4~V6导

ECG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

ECG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

正常心电图
标准电极安放位置
电极标记 RA LA LL RL C
位置
右锁骨中线 第一肋间 白 红
左锁骨中线 第一肋间 黑 黄Leabharlann 左锁骨中线 剑突水平 红 绿
右锁骨中线 剑突水平 绿 黑
胸骨左缘 第四肋间 棕 白
美国产标记颜色 中/日/西欧产标记
中/日/西欧产标
美国产标记颜色
监测导联的注意事项
1.根据监测需要确定电极放置部位, 并暴露一定范围的心前区以供作常规心 电图及除颤使用。 2.充分清洁局部皮肤,必要时先剃胸 毛,以使电极与皮肤接触良好(一般用 酒精进行脱脂)。 3.为减少肌电干扰,电极勿放于肌肉 较多的部位(如胸大肌)。
讲授内容
1.多功能监护仪使用简介 2.正常心电图 3.常见异常心电图 4.NBP监测 5.SPO2监测 6.监护仪常见报警处理
无创血压监测(NBP)
监测原理 采用振荡测压法,即用微型电动机向
袖带内自动充气,使袖带内压力升高,当动脉搏 动的振荡信号消失时,再充气使袖带内压力上升 4.00~5.33kPa(30~40mmHg),然后自动放气。 在放气过程中,第一次感知到的动脉搏动振荡信 号经传递放大处理后即得收缩压,振荡幅度达到 峰值时处理所得的压力为平均动脉压,袖带内压 力突然降低,动脉搏动的振荡信号消失时的压力 为舒张压。
ECG监测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
1.心率报警 若为报警限设置不当,应重设。若为 病人心率出现异常,在设置报警限范围外,应针 对原因处理原发疾病。 2.QRS波、T波 心电图QRS波波幅太低,不能触 发心率计,心率显示为0次/分或<15次/分,可利用 Size调整ECG波幅显示比例,若仍不能触发心率 计,应更改电极位置或更换电极,改变显示导联 或可加大两电极之间的距离。

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fPPT课件

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fPPT课件

室性心动过速
三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 没有P波 QRS波群宽大畸形,形态异常,时限增宽,超过 0.12s ;ST-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节律 规则,频率100-250次/分
当所有的心室波群,从V1至V6导联都是负向是 右室室速,一致正向实际上是左室室速。
心室扑动
没有P波,QRS与ST-T无 从分辨。 出现连续、均匀、振幅大 的心室扑动波。节律规则 ,心室率150-250bpm, 称心室扑动 常迅速转为心室颤动
R/S=1
R/S > 1
↑↑↑
振幅 R≤ (mV) 1.0
Q波 × ×
R≤ 2.5
振幅小于同导联R/4 时间<0.04s
R≤ R≤ R≤ R≤ 0.5 1.2 2.0 1.5
正常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的特点:
P波在Ⅰ 、II、avF导联 直立,在avR导联倒置
P波:电压<0.25mV,
时间为<0.11秒
窦性心动过速
具有窦性心律的特征 频率快而规则的P 波,每分钟在100次以上。QRS波紧 跟P波之后,形态正常。 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 血、急性失血、心肌炎、药物(阿托品、麻黄素、肾上 腺素等)等。
窦性停搏
窦房结在某个时期内兴奋性降低,不能产生冲动,而 使心房暂时停止活动,称为停搏或窦性静止 心电图特点:在正常窦性心律中突然出现显著的长间 歇;长间歇中无P、QRS、T波群的存在;长间歇与基 本PP间期无倍数关系;长间歇后往往出现房室交界性 或室性逸搏
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逆行P’波(P’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 P’波可出现在QRS波之前(中;后) 。
房性心动过速
正常QRS波群,频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逆型P波不易辨认,常埋藏于QRS波群中或位于其 终末部,P-R间段:不能测量

新生儿心电监护技术与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新生儿心电监护技术与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意义:①正常人多无此波②低钾或心肌缺血时可出现u 波。
位置:T波之后0.02~0.04秒。振幅:0.1~0.3mv
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 小儿心率较快,P-P、R-R、P-R、QRS及QT间期均 较成人短。小儿的胸壁较薄,QRS波的电压较高。 因此,小儿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有别于成人,且小儿 各年龄组间也有一定差异。
6、Q-T间期 于年龄、心率有关,和心率的关系更为密切。
7、U波 正常U波的出现率、电压与年龄、心率有关,婴 儿U波出现率低,1岁后增高。心率慢时U明显,电压较 高,当心率>90次/min时U波几乎不能见到。其临床意 义是U波增高,见于低血钾症,奎尼丁、胺碘酮等抗心 律失常药物的影响及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
• 窦性心律,心率>100次分
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 贫血、急性失血、心肌炎、药物(阿托品、麻黄素、肾上
腺素等)等。
3.窦性心动过缓
• 窦性心律,心率<60次/分 ,常伴有窦性 心律不齐
• 多见于运动员、老年人,也可见于颅内压增高, • 甲状腺功能低下、冠心病等。或由于应用受体 • 阻滞剂、维拉帕米(异搏停)等药物引起。
2.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及颤动 3.扑动与颤动
心室扑动及颤动
1.期前收缩(早搏)
早搏就是早期发生的一 次短暂的心搏,
• 常常干扰窦性心律。
期前收缩与其前正常搏动的间距称 联律间期,期前收缩之后的长间 隙称代偿间歇
早搏本身不产生症状, 早搏后正常搏动
四、异常心电图
• 心房、心室肥大 • 心肌缺血 • 心肌梗死 • 心律失常 • 药物等对心电图的影响
五、常见心律失常

心电图的识别及心电监护

心电图的识别及心电监护

心率.
规律性. 评估 P 波.
Step 4:
Step 5:
评估 PR 间期.
评估 QRS 宽度.
ECG
窦律参数
Rate Regularity P waves PR interval 60 - 100 bpm regular normal 0.12 - 0.20 s
QRS duration
0.04 - 0.12 s
Any deviation from above is sinus tachycardia, sinus bradycardia or an arrhythmia
ECG
几点规律
P-QRS-T规律出现
ST段与T波升支圆滑相连
T波升支缓降支陡 V1-5的R波有渐高趋势,T波类似
ECG
几个概念的理解
窄QRS和宽QRS 产生机理
2nd Degree AV Block, Type II
3rd Degree AV Block
ECG
异常心电图例子--QRS>O.12S
ECG
•异常心电图例子--QRS>O.12S
ECG
异常心电图例子--QRS>O.12S
ECG
异常心电图例子--QRS>O.12S
ECG
异常心电图例子--心房大
宽度<0.04s,一般<0.02s;
深度<0.4mv,一般<0.2mv
ECG
正常心电图例子
ECG
异常心电图例子--PR<0.12s
预激综合征
ECG
异常心电图例子Βιβλιοθήκη -PR<0.12s预激综合征解释
ECG
异常心电图例子--PR>0.20s

ECG监护与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ECG监护与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ECG监护及常见(chánɡ jiàn)异常心电图的识别1
第一页,共31页。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指将心 电图机的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外表的一定部位而 记录出来的心脏生物电活动的曲线。可观察心率 及心律,及时发现和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 血,评价起博器性能,指导临床用药(yònɡ yào)等。 其开发 应用极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第二页,共31页。
一、心电图的组 成成份和命名
心电图由一系
列相同(xiānɡ tónɡ)的波群构成, 一个典型的心电图 包括以下成分: P 波、PR段 、 PR 间期; QRS波 、 ST段、T波、QT
第三页,共31页。
波名
意义
正常波形
其他
P波
左 右 心 房 除 时限<0.11 s振幅<0.25 mV aVR↓ Ⅱ、Ⅲ、 P 波 Ⅱ 、 Ⅲ 、 aVF 直
第二十二页,共31页。
五.房室传导(chuándǎo)阻滞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特征(tèzhēng):P-R间期延长,大于0.20秒,每个P波后均
有QRS波群.
第二十三页,共31页。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特征:P-R间期延长(yáncháng),直至QRS 波脱漏一次,窦性P波根本规那么,QRS时 限正常.
3.为减少(jiǎnshǎo)肌电干扰,电极 勿放于肌肉较多的部位〔如胸大肌〕。
第九页,共31页。
4.选择P波清晰的导联,同时QRS波应有一定 的振幅〔>0.5 mV〕,以触发心率计。 5.导线应从颈部引出,不要从腋下及剑突下引出,以免 拉脱或折断。 6.某些皮肤敏感的病人应注意电极片会引起(yǐnqǐ) 局部皮肤发红、起水泡等,粘贴时间越长越容易 发生,因此应及时更换部位。

心电监护报警识别

心电监护报警识别

常见心电监护英文报警提示
ASYSTOLE:超过3至10秒(可选)无QRS波 VF(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心室纤颤 VT(Ventricular Tachycardia ):室性心动过速,9或9 个以上连续的VPC VPC RUN:短阵VPC,3至5个(可选)连续的VPC COUPLET:成对的VPC,2个连续的VPC EARLY VPC:早发VPC,到上个正常的QRS的时间间 隔短于正常的R-R间隔的1/3
心率和心律
• 正常心脏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按一定的频率 和节奏发出冲动、并按一定的传导速度和顺序 下到心房、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浦氏纤维、 最后至心室肌而使之除极。 • 当冲动的起源和频率、传递顺序及速度中任何 一个环节发生异常,均可称为心律失常 (arrhythmia)。心律失常可归纳为两大类: – 激动起源异常 – 激动传导异常 • 有时,自律性异常与传导异常并存引起心律失 常,如并行心律。
常见血压英文简写
• • • • • • ART(AP arterial pressure) :动脉血压 RAD(Radial blood pressure):桡动脉血压 DORS(Dorsal artery blood pressure):背动脉血压 AO(Aortic blood pressure):主动脉血压 FEM(femoral arterial blood pressure):股动脉血压 UA(Umbilical arterial blood pressure):脐动脉血 压 UV(Umbilical vein blood pressure)脐静脉血压
常见心率失常及报警识别
科 室:重症医学科 主讲者:陈振绅
正常心电图
心电监护的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授内容
1.多功能监护仪使用简介 2.正常心电图 3.常见异常心电图 4.NBP监测 5.SPO2监测 6.监护仪常见报警处理
讲授内容
1.多功能监护仪使用简介 2.正常心电图 3.常见异常心电图 4.NBP监测 5.SPO2监测 6.监护仪常见报警处理
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指标:
心率(HR)、心律、脉搏(P) 呼吸(R)、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无创血压、有创血压
V3呈rS: 顺钟转V3呈Rs: 逆钟转
若出现深宽Q波,常见 于心梗
ST-T段
等电线,下移<0.05 mV,上移<0.1~0.3 mV
若出现弓背抬高,常 见于心梗
T波
晚 期 心 室 复 方向与QRS波主波方向一致

T波过高见于心肌损伤、 心肌梗死或高血钾
Q-T间期 心 室 除 极 、 时限为0.32~0.44 s 复极
状一般不必治疗,若出现症状,应去除诱因、病 因,必要时用药物

2.室上性心动过速
特征:由连续三次或以上的/成串的或持续的室上性早搏组成,频率160-220次/分.P波 形态.位置可不同
2.充分清洁局部皮肤,必要时先剃胸 毛,以使电极与皮肤接触良好(一般用 酒精进行脱脂)。
3.为减少肌电干扰,电极勿放于肌肉 较多的部位(如胸大肌)。
4.选择P波清晰的导联,同时QRS波应有一定 的振幅(>0.5 mV),以触发心率计。
5.导线应从颈部引出,不要从腋下及剑突下引出, 以免拉脱或折断。
6.某些皮肤敏感的病人应注意电极片会引起 局部皮肤发红、起水泡等,粘贴时间越长越容易 发生,因此应及时更换部位。
讲授内容
1.多功能监护仪使用简介 2.正常心电图 3.常见异常心电图 4.NBP监测 5.SPO2监测 6.监护仪常见报警处理
一.过早博动
1.房性早博
特征: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不完全性代偿间隙;早博后的QRS波群形态 正常.可见于正常人(60%,吸烟、饮酒等) 及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人 .
4.QT间期:从QRS波群开始至T波
结束的时间,反映心室肌从开始除极至 复极完毕的时间。
5.U波:位于T波之后的小波,其产
生机制尚不清楚。正常U波极性常与T 波相同,以V2、V3、V4导联U波较显 著。
波名பைடு நூலகம்
意义
正常波形
其他
P波
左 右 心 房 除 时限<0.11 s振幅<0.25 mV aVR↓ Ⅱ、Ⅲ、 P 波 Ⅱ 、 Ⅲ 、 aVF 直
心电图由一系列相同的 波群构成,一个典型的心 电图包括以下成分: P波、PR段 、 PR 间期; QRS波 、 ST段、T波、 QT间期、 U波。
1.P波和PR段:
P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PR段是继P波之后,激动沿心房肌(结 间束)、经房室交界区下传至心室,产 生PR段。由于激动经过这段传导组织时 所产生的电位影响极为微弱,在体表心 电图上表现为一段平直的线。
可见于健康人情绪波动、体力过劳、饱餐等、也常 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洋地黄中毒、心肌缺血、 低血钾等
须治疗的室早:频发室早、多源(形)室早、成对 或连续室早、R-ON-T室早
处理:去除诱因;药物
二.心动过速
1.窦性心动过速: 特征:具有正常窦性心律的特点 , 窦性P波及P-R间
期正常,频率大于 100次/分。 处理:多与交感N兴奋性↑, 迷走N张力↓有关,无症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指将心
电图机的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而 记录出来的心脏生物电活动的曲线。可观察心率 及心律,及时发现和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 血,评价起博器性能,指导临床用药等。其开发 应用极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一、心电图的组成成份和命名

aVF↑V3-6↑
立,aVR倒置.逆行P波,表 示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处
P-R间期 QRS波 Q波
心房除极开 始到心室开 始除极
心室除极
时间为0.12~0.20 s,<0.21 s
时限为 0.06~0.10 s, <0.11s。 V1、2 呈rS, V5、6呈qR.qRs.Rs或R,V3。V4R R波与S 波振幅相当。V1-6 R波渐增,S波渐减。 时限<0.04 s,振幅<同导联R波1/4
使用操作规程
1、选择功能适合的监护仪及其相关导线。 2、连接主机及各导线。 3、连接主机电源。 4、打开主机开关。 5、把各导线连于病人相应部位。 6、调整各监测参数及报警限。 7、详细记录所监测到的各参数数值及波形描述。 8、撤离时先把病人与各导线分开,再关主机开
关,最后切断电源。
讲授内容
1.多功能监护仪使用简介 2.正常心电图 3.常见异常心电图 4.NBP监测 5.SPO2监测 6.监护仪常见报警处理
处理:一般无症状不必治疗,若出现症状,可 用镇静、β阻滞剂
2.房室交界性早博
特征: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 的P波;逆行P波可出现在QRS波群之前、 之中、之后,根据早博前向及逆向传导速 度而定。
3.室性早博
特征: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前无相关的P波; ST段及T波方向与主波方向相反;完全代偿间隙;可单 个或成对出现—二联律、三联律;在同一导联上,室性 早博形态不同,称多源性室早;若室早与前面的窦性的 QRS波群有固定配对关系,称固定配对间期室早,若不 固定,称室性并行心律。
2.QRS波:代表左右心室除极电位变化。
R波:第一个在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成份; Q波:R波之前向下的波;S波:继R波之 后第一个向下的波;如QRS波只有向下 的波,则称为QS波。QRS波结束点称为J 点或“ST连接点” 。
3.ST段和T波:
ST段和T波代表左右心室复极过程。
ST段是指J点与T波起点之间的一段。ST 段常呈水平或平缓倾斜,并逐渐过渡为T 波。T波形态可以为单向(正向或负向)、 双向(正负双向或负正双向)。
正常心电图
标准电极安放位置
电极标记
RA
LA
LL
RL
C
位置
右锁骨中线 第一肋间
美国产标记颜色 白
中/日/西欧产标记 红
左锁骨中线 第一肋间


左锁骨中线 剑突水平

绿
右锁骨中线 胸骨左缘 剑突水平 第四肋间
绿



中/日/西欧产标
美国产标记颜色
监测导联的注意事项
1.根据监测需要确定电极放置部位, 并暴露一定范围的心前区以供作常规心 电图及除颤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