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

合集下载

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1.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
我国城镇化进程相对较为缓慢。

在这个时期,大部分人口仍聚集在农村地区,城市的规模和数量相对较小。

重点是进行农村土地,提高农民的生产
水平和收入,同时逐步发展城市经济。

2.开放初期(1978-1990年):开放的政策推动了我国城镇化进程的
加速。

国家开始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向城市聚集。

特别是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进入到城市中。

3.经济腾飞时期(1990-2000年):在这个时期,我国城镇化进程迅
猛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加。

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提高了城市的吸引力。

4.城市化进程加速(2000至今):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城镇化进
程进一步加速。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城市化规划,大力推动了农村地区向
城市转移的劳动力和资源。

同时,城市化进程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如低效
率的城市化进程、城市贫困和不平等等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加速阶段的演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的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
也不断提高。

城市化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
一种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转变,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的变革。

未来,我国城
镇化发展仍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但城镇化进程将持续推进,为我国经
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伴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以下是有关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的详细介绍:一、城市化进程1.第一阶段: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的移民主要是农业劳动力,他们迁移到城市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

在此阶段,城市的规模相对较小,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不足。

2.第二阶段: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的速度逐渐加快。

在这一阶段,城市的人口增长迅速,城市面积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也变得更加迫切。

城市化的快速进程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

3.第三阶段:城市规模达到饱和状态。

在这个阶段,城市的人口增长逐渐趋于稳定,城市的面积也不再扩大。

城市化的重点转向优化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人口聚集在城市。

城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导致城市的人口迅速增加。

人口聚集在城市,有利于集中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2.城市功能多样化。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功能不断扩大,除了原有的生产和居住功能,逐渐增加了商业、金融、教育、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

城市的多样化功能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迁入城市。

3.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化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临的市场规模更大,资源配置更有效率。

城市更容易吸引和集聚人才,促进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迅速。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交通、供水、供电、市政设施等不断优化。

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改善了城市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5.城市社会面貌多样化。

城市化使得城市社会结构更加复杂多样。

城市化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口流入城市,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社交方式。

城市中的社会群体多元化,社会结构更加复杂。

什么是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对人类有什么影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人们逐渐离开农村,向城市聚集。

城市化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城市化进程的定义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城市化进程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其中主要涉及到的房地产、基础设施、工业和就业等方面。

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就业分布、经济活动、社会结构、现代化水平等方面的变化。

二、城市化进程的优点和缺点城市化进程对人类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其中,城市化进程的积极面主要表现在:1. 提高了就业机会,使人们的生活更为美好。

2. 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3. 加速了科技、文化和知识的流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而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 城市化进程带来过度的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口过多,增加了城市的负担。

2. 城市化进程使农村劳动力出现流失,导致农村社会的衰退。

3. 城市化进程也会带来快速城市化的阶段性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屋短缺等。

三、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和挑战城市化进程对人类也带来了一些影响和挑战,如:1. 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的发展更具全球性,加强了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

2. 城市化进程也会导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垃圾处理等问题的加剧。

3.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增加了社会保障的负担。

4. 城市化进程也会带来城乡人口差异的拉大,使城市与乡村之间产生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总之,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无论是积极面还是消极面,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需要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寻找折中点,以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

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和文化观念的变革。

本文将从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1.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Urbanization)是指人口、经济活动、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从乡村向城市的转移和集中过程。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包括人口的城市迁移、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面积的扩大和城市化率的提高。

1.2 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2.1 初期城市化阶段初期城市化阶段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城市是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但人口规模较小,城市化水平较低。

1.2.2 快速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1.2.3 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城市化水平达到或接近饱和。

在这一阶段,城市化速度放缓,城市发展开始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1.3 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明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城市化水平、速度和模式都有所不同。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贫民窟问题、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

二、世界城市化的特点2.1 城市化速度快世界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速度快。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

例如,中国城市化速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保持在高位。

2.2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球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或超过70%。

2.3 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问题世界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社会经济问题。

如贫民窟问题、失业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等。

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第1课时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自主探究】1.城市化的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地域转化为,农业活动转化为的过程。

具体反映在:(1)人口的集中过程----包括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规模。

(2)地域转化过程----包括扩展,城市用地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

(3)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向转变。

反映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

2.城市地理学家认为:城市化的本质是的建立和集聚。

3.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发达国家已进入阶段,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

(2)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水平,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现象;发展中国家工业水平低,农村人口多,多数国家城市化先于,造成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3)二战结束后,城市发展迅速,超大城市发展惊人,并且出现了巨大的。

『思考』世界著名的城市带有几个?分布有什么有利条件?[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城市化的内涵〖探究活动1〗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过程中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如果你作为农民,可能在待开发土地上发展______ __、_____ _ _、_______ ___等生产。

(5)该过程中使图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_____ __污染、____ _____污染、______ _污染、____ ____污染等。

知识点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探究活动2〗1.阅读图文材料,探究问题。

(1)读世界城市化进程图和表2-2-1,总结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并从中找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的差异。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变迁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变迁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变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变迁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对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化进程的背景、原因,以及城市化对社会变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化进程的背景和原因城市化是指人口大规模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并在城市中聚居、生活和工作的过程。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猛,背景和原因如下:(1)经济发展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增加,人们纷纷离开农村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2)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如道路、水电供应等,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

(3)政策扶持和推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城市化政策,鼓励人口向城市集聚,这包括户籍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城市化规划的细化等。

二、城市化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变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机会的变化:城市化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的提升。

同时,农村人口减少也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2)人口结构的变动:城市化导致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城市地区的人口增加。

人口结构变动使得城市社会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对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3)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城市化进程导致农村移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融合,城市生活的方式和观念逐渐传播到农村地区,使得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推动社会文化的融合和进步。

(4)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城市化使得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如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5)环境挑战的增加: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和工业化进程,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压力,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这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城市的发展及中外城市化进程

城市的发展及中外城市化进程

(四)城市的发展及中外城市化进程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拓展延伸]全面认识城市化的影响针对练1《雾都孤儿》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品。

《雾都孤儿》写于《济贫法》通过之时,英国正经历一场转变,从一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城市和工业国家的转变。

《济贫法》允许穷人依赖接受公共援助,却要求他们进行必要的劳动。

《济贫法》有提高穷人阶级的生活水平的作用,却对最无助的下层阶级施以惩罚。

该作品()A.揭示了英国政府救助贫困人群的责任B.反映了英国蒸汽时代繁杂的社会问题C.再现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发展完善D.说明了英国政府大力干预市场的经济答案 B解析依据“英国正经历一场转变,从一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城市和工业国家的转变”可知,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济贫法》允许穷人依赖接受公共援助,却要求他们进行必要的劳动。

《济贫法》有提高穷人阶级的生活水平的作用,却对最无助的下层阶级施以惩罚”可知,体现了对于受救济的穷人阶层,《济贫法》呈现了既救济又强制,既提高生活又惩罚的两面性,实质上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济贫问题的复杂性,故B正确,A错误。

C、D两项所述题干未体现,故排除。

2.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拓展延伸]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2)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乃至艺术形式都逐渐发生变化。

针对练2《中国的历史: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描述:顺着纵横于扬州城的运河(官河)沿岸形成了许多“市”,这里不仅是大米和食盐交易之地,而且还从事金银器、丝织品、木材、茶叶等各种商品的交易……城内的“侵街”现象急速扩大,一到夜晚整个街道灯火通明。

据此可知()A.农产品开始商品化B.商帮兴起,专门贸易发达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D.运河开凿,经济重心南移答案 C解析材料“顺着纵横于扬州城的运河(官河)沿岸形成了许多‘市’”“城内的‘侵街’现象急速扩大,一到夜晚整个街道灯火通明”表明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反映了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故选C项。

什么是城市化进程?

什么是城市化进程?

什么是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是在一个地区的农村地区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都会有显著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那么,城市化进程具体是如何实现的呢?1.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一种特定的城市发展趋势,它是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人口、产业、土地和城市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变化。

通常,城市化是通过新建城市、扩大城市规模或者增加城市人口密度的方式来实现的。

2. 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和农村地区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城市化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支持城市的产业和商业发展。

城市化还会带来更好的教育、医疗和住房条件。

然而,城市化也会导致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过度开采和用水等。

3. 城市化的驱动力城市化的驱动力有许多,其中包括扩大城市规模,鼓励城市产业、就业和住房发展,以及政府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

这些因素都可以推动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4. 城市化的挑战尽管城市化可以带来许多好处,但它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城市化可能导致土地和资源短缺,造成贫困和社会不平等。

此外,城市化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因此,城市化必须谨慎考虑和规划,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发展的好处,同时最小化其负面影响。

5. 城市化进程的未来城市化进程正在继续进行,并迅速扩展到世界各地。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将继续重塑以城市为中心的世界。

然而,在促进城市化的同时,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城市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只有综合考虑城市化的各种因素,才能实现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公平和有益的发展。

总结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的驱动力有许多,包括城市规模和产业的扩张、人口和资源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具有许多好处,但也面临许多挑战。

只有通过谨慎规划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实现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公平和有益的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并逐渐形成城市居民的过程。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化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这种城市化进程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与挑战。

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后。

在此之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大部分人口还居住在农村地区。

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和城市化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向城市转移: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民工从农村地区迁往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种人口流动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并推动了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

2. 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项目的建设。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3. 城市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形成了良好的生产力条件,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城市经济的增长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商业机会。

4. 社会文化变迁:城市化进程还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变迁。

城市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和知识改变,城市成为了文化创新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城市化进程也加速了乡村社会的现代化和转型。

二、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尽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1. 城市扩张压力: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城市面积的急剧扩张,城市用地不断增加。

这给城市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土地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2. 城市贫困和不平等:城市化过程中,不少农民工等低收入人群进入城市,但他们仍然面临着低收入、低社会保障和不平等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贫困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

3. 社会服务压力: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人口的增长,对城市的社会服务和公共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育、医疗、交通等。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引言城市化是指人口流动和聚居向城市集聚的过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全球范围内都在进行着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本文将对城市化进程进行探讨,包括城市化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同时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核心,集中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并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和辐射作用。

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化的原因可以从经济、社会和政治角度进行分析。

城市化的发展往往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丰富的经济资源,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此外,城市化还促进了社会分工和产业升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社会原因城市化也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城市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和娱乐等社会资源,吸引了更多人口向城市集聚。

在城市中,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

政治原因政治因素也是推动城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通常会通过城市化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城市化可以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城市化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竞争力。

同时,城市化还带动了消费市场的扩大和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社会影响城市化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

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加强了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播。

与此同时,城市化也加剧了社会分化和社会不公平现象,使城市中的贫富差距加大。

环境影响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源消耗、能源排放和生态破坏等方面。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所需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也越来越大,排放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

此外,城市化还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全球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

全球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

全球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一、引言全球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扩张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这一现象不仅对城市本身产生深远影响,也对整个社会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希望可以对以下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二、全球城市化进程的现状1.全球城市化进程的现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半数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城市化程度明显提高。

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更是高达80%以上,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2.全球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全球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一些明显特点。

首先,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

其次,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扩张面积日益增加。

再次,城市发展不平衡,一些大城市和都市圈发展迅猛,而一些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落后滞后。

最后,城市间联系日益紧密,城市群化现象愈发显著。

三、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影响1.经济影响全球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十分显著。

首先,城市作为生产和消费中心,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聚集了大量产业、商业和服务业,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和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劳动力市场更加活跃。

再次,城市人口密度增加,促进了资源、技术和资本的集聚,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最后,城市消费水平提高,拉动了内需市场的扩大,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社会影响全球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首先,城市里人口聚集密集,社会交往频繁,促进了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播和交流,有利于社会多元化和文化融合。

其次,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改善,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和福祉水平。

再次,城市教育、医疗、住房等资源更加充裕和平均分配,减轻了城乡差距,缓解了社会矛盾。

最后,城市人口流动增加,有利于促进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住房紧张
城市房价高涨,许多家庭无 法承受
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导致住 房需求量大增
城市土地资源有限,难以满 足住房需求
城市住房政策不完善,存在 住房不公问题
第五章
中国城市化进程 的未来展望
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
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添加标题
大城市人口聚集,中小城市人口增 长缓慢
人口流动呈现家庭化趋势
城市规模扩张
城市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城市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和产业集聚效应 明显
城市发展由单中心向多中 心转变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城市群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城市功能优化: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品质和综合承载能力 城乡一体化: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绿色发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能源技术:能源的 开发利用支撑了城 市化进程中的基础 设施建设
建筑技术:建筑技 术的进步推动了城 市建设和改造的进 程
第四章
中国城市化进程 中的问题与挑战
城市人口膨胀
城市人口数量增长迅速,给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 城市人口结构失衡,部分地区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城市人口流动带来社会问题,如城乡差距扩大、农民工子女教育等 城市人口膨胀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
政策因素
土地政策:影响城市用地规模和土 地利用方式
投资政策: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和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பைடு நூலகம்
户籍政策:影响人口流动和城市化 进程

中国城市化进程[精选]

中国城市化进程[精选]

农业对城镇化 市场贡献(农民需求:生产投入与生活消费品)
的贡献
要素贡献(农业资源的向外转移)
外汇贡献(农产品换取进口设备所需外汇) 赋税方式(农民赋税)
农业对城镇 化 提供剩余 的方式
价格方式(不利的贸易条件—工农产品剪刀差) 储蓄方式(存款;政府、企业债券的认购)
财产剥夺方式(凭借政治力量)
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
农业的 内部推力
剩余劳动力的增长(土地的有效承载能力) 城乡差距的拉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对农业投入的减少
非农产业的 外部拉力
城乡差距的拉大(劳动力流向非农产业和城镇) 较好的职业工作条件、文化生活条件、社会环境
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
3 、动力机制之三:农业剩余贡献 产品贡献(生存的基本需要;工业的原材料)
4、大城市过度集聚,小城镇发展无序 大市过度集聚—城市病(集聚效应、扩散效应) 小城镇缺乏合理的规划—无序自发状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
力的主要途径)
三、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
1 、动力机制之一: 农村工业化推进 (乡镇企业)
乡镇 企业 的 发展
打破“农村搞农业、城市搞工业”的观念 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 加速了资本、技术、信息等经济要素集中
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措施 城市化水平最终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为什么城市
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我国经济发展 已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预计未来15年中国将进入加速城市 化阶段。利用灰色模型预测,到2010年可达到42%—4 5%。考虑到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较为复杂,因此,对 我国城市化水平发展前景的预测只能给出粗略的估计。
提高大城市的内涵质量,健全经济功能,强化管理水平,解决 问题(集聚过度、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流动人口);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迁徙到城市地区,加上城市地区的土地和资源被用来扩展城市的规模和范围。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之一,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以下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的一些重点:城市化的过程:1.人口迁移:城市化的第一步是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人口迁移。

人们离开农村地区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这导致了城市地区人口的增长。

2.城市规模扩张:城市化的下一个阶段是城市规模的扩张。

城市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容纳流入的人口,并提供各种生活设施和基础设施。

3.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

工业化带来了工作机会和经济增长,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迁往城市。

4.城市化政策:政府的城市化政策对于城市化过程至关重要。

政府的政策可以鼓励人们迁往城市,并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来支持城市的发展。

城市化的特点:1.人口密度:城市化导致人口密度增加,人口集中在城市地区。

这导致了城市地区更加拥挤和繁忙,也给城市规划和管理带来了挑战。

2.经济活动:城市化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活动和机会。

城市成为商业和产业中心,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经济条件。

3.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城市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这包括交通设施、水电供应、医疗设施等。

城市化进程也需要城市规划来确保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和有效运营。

4.社会和文化变迁:城市化对社会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5.环境挑战:城市化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

城市化导致土地开发和资源消耗增加,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6.不平等问题:城市化也带来了社会经济不平等的问题。

在城市地区,富裕和贫困的差距更加明显,一些人因为缺乏教育和技能而无法从城市化过程中受益。

总之,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以确保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知识点一城市化的演进1.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1)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

(2)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西方国家的城市化(1)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2)之后,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3.中国的城市化(1)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

(3)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4)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

拓展:近代中国的城市化(1)原因: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活跃;通商口岸的开放。

(2)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们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重大变化;城市经济日益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贫富分化严重。

(3)特点:起步晚,发展缓慢且不均衡;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具有近代化特点;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大;传播西方思想、价值观念;空间布局不均衡。

(4)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和平津等地。

(5)影响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破坏主权、冲击传统);②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

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拓展: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积极推动作用(1)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兴起,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新工业城市的兴起。

(2)工厂制盛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成为工业劳动力,城市人口与城市数目迅速增长。

(3)水路和陆路交通的便利,加强了城市之间及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和城镇的发展。

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趋向集中居住和集聚在城市地区。

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对人口分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也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流动性增加: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种转移使得人口流动性增加。

农民为了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等,选择流动到城市。

这也导致了城市人口的多样性和文化的碰撞。

2.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大型城市不仅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有更丰富的文化和娱乐活动。

3.就业机会增加:城市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中的工厂、企业、商业中心等不断涌现,吸纳了大量的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

这种就业机会的增加也促进了人口更多地向城市流动。

4.社会服务设施的完善:城市化是城市面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完善。

城市中有更多的医院、学校、娱乐场所等,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此外,城市化也带来了更好的交通和通讯条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信息交流。

5.环境问题的挑战: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城市中的建筑和工业排放大量的废气和污水,致使空气和水质污染加重。

同时,城市化还带来了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的产生,垃圾处理和资源利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6.社会问题的出现: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中的贫富差距加大,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较低,容易面临就业困难、住房问题、医疗保障问题等。

此外,城市化还导致了城市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化,带来了养老和照顾问题。

总体来说,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既给人们带来了机遇和福利,也带来了挑战和问题。

世界城市化进程重要年表

世界城市化进程重要年表

世界城市化进程重要年表1. 3000年前:古代城市的兴起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代城市在世界各地开始兴起。

埃及的底比斯、亚述的尼尼微等城市成为了早期城市化的代表,城市规模逐渐扩大,经济和政治中心逐渐形成。

2. 2世纪前:罗马帝国的崛起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开始崛起,成为古代世界最庞大的城市化帝国之一。

罗马城成为世界主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扩张至大片领土,对后世的城市化产生深远影响。

3. 15世纪:欧洲的城市复兴15世纪,欧洲的城市复兴开始兴起,其中以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以及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等城市最为重要。

城市经济繁荣,艺术、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迅速,标志着现代城市化发展的起点。

4. 18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浪潮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为城市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以英国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导致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崛起,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5. 19世纪末:美国的城市化进程19世纪末,美国开始迅速城市化,尤以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城市为代表。

工业化和移民潮使得城市人口大幅增长,城市规模扩大,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6. 20世纪初:亚洲城市化的崛起20世纪初,亚洲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崛起。

东京、香港、上海等城市成为亚洲主要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推动了整个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7. 20世纪后期:拉美和非洲的快速城市化20世纪后期,拉美和非洲大陆迅速城市化。

墨西哥城、里约热内卢、拉各斯等城市人口激增,城市化程度迅速提高,但也带来了城市贫困和不平等的问题。

8. 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当代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新的特点。

跨国公司的发展与城市的紧密联系,国际间人口流动的增加,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多元化等,都为城市化进程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总结:世界城市化进程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从古代城市的兴起,到罗马帝国、欧洲城市复兴、工业革命,再到美国、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快速城市化,每一个阶段都对全球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是什么城市化的特征有哪些

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是什么城市化的特征有哪些

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是什么城市化的特征有哪些(1)初始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工业生产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业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2)中期阶段:工业基础已经比较雄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工业吸收大批农业人口。

(3)稳定阶段:为了保持社会必须的农业规模,农村人口的转化趋于停止。

扩展资料城市化的特征1.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单一工业化经济及远距离物流交换模式形成的通胀危机,采用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杜绝通胀危机而形成的新的无通胀危机的城市,是其第一特征;2.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单纯以经济利益为前提,缺少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而形成的能源危机,采用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杜绝能源危机而形成的新的无能源危机的城市,是其第二特征;3.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掠夺与人类共生的生物质资源,超出了人类的预期,城市随经济利益的驱使而无限扩大,掠夺了大量的可生产粮食的土地资源,使粮食形成了新的危机,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消除通胀危机、能源危机另外消除了粮食危机而形成的无粮食危机的城市为其第三特征;4.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单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牺牲了人类生存质量使养老和就业发生危机,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农事很好的解决了就业和养老问题而形成无养老就业危机的城市为其第四特征;5.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燃烧化石能源形成的单一工业经济而形成的人类无法在生存的气候危机,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很好的解决了气候危害而形成无气候危机的城市为其第五特征;6.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对水的无限制使用而形成的无水危机,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用水是原有城市水消耗的百分之一,从而解决由水消费而引起的水资源危机而形成的无水资源危机的城市为其第六特征。

地球的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地球的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地球的城市化进程与特点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上的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加速进行。

城市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但各个地区的城市化特点也有所不同。

一、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随着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推进,大量人口迁移到城市中,城市从传统的村落聚居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社会组织形式。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趋于加快,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更为迅猛。

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1. 巨大的人口规模: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庞大,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等人口大国。

这导致大量的人口涌向城市,使城市化进程加速。

2. 快速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腾飞,带动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成为了重要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3. 城乡差距加大: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加大。

城市的发展更具活力和吸引力,因此城市化的速度更快。

4.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城市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5. 产业结构的转变: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劳动力逐渐向城市流动,工业和服务业成为城市经济的主导。

这也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点1. 基础设施的完善: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较早开始,其城市基础设施已经相对完善,城市环境质量高。

2. 人口稳定增长: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较为稳定。

人口规模相对较小,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

3. 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发达国家的城市以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多元化。

城市经济比较稳定,城市化的进程相对较为平缓。

4. 高度的城市规划:发达国家注重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环境美观整洁,城市功能完备。

5. 城市再生与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注重城市的再生和可持续发展,提倡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

城市的绿地和公园设施得到重视,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基本概况一百多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反复的道路。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城市布局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

但是,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更有甚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反城市化”战略,也就是说,大规模地将城市人口迁往农村,比较典型的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市民返乡,干部下放等等。

此种逆历史潮流的作法,非但不能真正解决城市人口聚集问题,反而使我国的城市化问题积蓄、矛盾累积。

由于我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样,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就呈现出一种突然爆发的局面。

总之,我国的城市化没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含义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村人口,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也有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

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的过程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出现,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开始的。

三大标志城市化三大标志: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演进过程一般分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动力机制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其中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城市化。

中国城市化现状2012年8月17日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报告显示,十六大以来我国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低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婚姻、家庭状况保持稳定。

报告显示,2011年城镇化率达51.27%。

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

2011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比2002年上升了12.1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18867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了12585万人……城市化的背景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发端于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大规模的使用机器的生产活动,要求劳动要素的相对集中,再加上工业区域劳动市场价格的吸引作用,造成了农村人口向某些中心区域的迅速集中。

人群的集中也带来了市场活动、商业经营以及服务业的发展,人群集中本身也创造就业机会。

上述诸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于是,使得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以及所谓“现代化”成为同样的一个历史进程。

这样,从18世纪中叶开始,到了20世纪中叶,在将近200年的时间里,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

也就是说,多数人口形成了聚集居住的格局。

例如,20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美国72%,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

更进一步观察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体上可分为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集中化”为特征,就是前述的从工业革命开始,到本世纪50年代前后,表现为工业和人口的持续的、大规模的集中,城市数目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大城市不断增多。

第二阶段则以“分散化”为特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中出现了所谓市郊化(suburbanization)以及后来的超市郊化(exurbanization)现象,即大批居民从城市的中心地迁往城市的郊区地带。

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市的中心地带环境污染问题严峻,另一方面,发达的现代交通工具,也为人们从城市移居到郊区提供了可能。

于是,这一阶段的区域发展模式表现为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增长停滞,城市周遍区域不断扩增,卫星城式的居民区发展迅速。

于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或“城市群”、“城市带”发展较快。

1978年以前1.城市化水平。

众所周知,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

[1]这种城市化的缓慢并不是建立在工业发展停滞或缓慢的基础上,正相反,改革开放前的2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算慢,工业总产值1978年比1949年增长了38.18倍,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1978年的72.2%;社会总产值增长12.44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则由1949年的41.4%上升到1978年的77.1%;国民收入总额则从1949年的358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01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提高7.41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国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31.6%上升到1978年的64.6%。

[2]另据麦迪森计算,从1950年到1973年,世界GDP总量年均增长4.9%,人均GDP增长2.9%,其中中国大陆GDP年均增长5.1%,人均增长2.9%,高于和等于世界平均水平,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2.城市化特点。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体。

(2)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

(3)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制约。

(4)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先于地域转换。

(5)城市运行机制具有非商品经济的特征。

这种城市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城乡之间相互隔离和相互封闭的“二元社会”。

这里所说的二元社会结构,是指政府对城市和市民实行“统包”,而对农村和农民则实行“统制”,即由财产制度、户籍制度、住宅制度、粮食供给制度、副食品和燃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劳动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甚至婚姻制度等具体制度所造成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构成了城乡之间的壁垒,阻止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

1978年以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城市化,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迅速推进的,城乡之间的壁垒逐渐松动并被打破,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小城镇迅速扩张、人口就地城市化为主的特点。

1.城市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1978-1984年,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推动城市化阶段。

这个阶段的城市化带有恢复性性质,“先进城后建城”的特征比较明显。

第一,表现在大约有2000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下放干部返城并就业,高考的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也使得一批农村学生进入城市;第二,城乡集市贸易的开放和迅速发展,使得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和小城镇,出现大量城镇暂住人口;第三,这个时期开始崛起的乡镇企业也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第四,国家为了还过去城市建设的欠帐,提高了城市维护和建设费,结束了城市建设多年徘徊的局面。

这个阶段,就人口来看,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1984年的23.01%,年均提高0.85个百分点。

2).1985-1991年,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双重推动城市化阶段。

这个阶段以发展新城镇为主,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小城镇。

3).1992-2000年,城市化全面推进阶段,以城市建设、小城镇发展和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为主要动力。

1992年到1998年,城市化率由27.63%提高到30.42%,年均提高0.42个百分点。

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城市化,已从沿海向内地全面展开。

1995年底与1990年相比,建制市已从467个增加到640个,建制镇则从12000个增加到16000多个;从人口来看,城市化水平也从1990年的26.41%提高到28.62%。

2.城市化政策的变化。

1978年以后,在经济高速增长而城乡户籍分隔的背景下,积极发展小城镇就必然成为可供政府选择的最佳城市化政策。

中国的城市化终于由被压制转为松动和放开,过去那种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和城乡分隔的政策被鼓励小城镇发展的政策所取代。

1980年,在当时城乡分隔、大城市基础设施滞后的情况下,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提出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总方针。

为贯彻上述政策,80年代初,开始实行市(地级市)管县制度,地级市数量增加较快,1983-1998年间,共有100多个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其中仅1983-1985年的3年里,地级市的数量净增加50个。

1983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要以小城镇为主,大中小城市为辅”,认为“加强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上述建议在当时的城乡户籍制度下,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得到社会和政府的认同。

1984-1986年“撤社建乡”,并降低建制镇标准,结果3年里建制镇数量增加7750个;1992-1994年,国家对乡镇实行“撤、扩、并”,结果3年里建制镇又增加7750个。

这6年里建制镇增加数相当于1979-1999年间(21年)净增加数的71%。

1986年国家有关部门修订“建市”标准后,县级市也增加很快。

1986-1996年的11年间,县级市数量净增加286个。

1992年,国务院再次修订小城镇建制标准,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

1993年10月,建设部召开全国村镇建设工作会议,确定了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的村镇建设工作方针,提出了到本世纪末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目标。

会后,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建设部等6个部委联合颁发了《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1995年4月,国家体改委、建设部、公安部等11个部委联合下达《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并在全国选择了57个镇作为综合改革试点。

1997年6月10日,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意见》的通知。

通知认为,应当适时进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允许已径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有序地向小城镇转移,促进小城镇和农村的全面发展。

农村新生婴儿可以随母或者随父登记常住户口。

此后,许多小城市为促进经济发展,基本放开了户籍限制;不少大中城市,甚至北京、上海等,也放松了外地人口进入本市的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