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复习重要笔记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674a3d614791711cd791723.png)
人体寄生虫学总论一、主要概念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A.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1、先天性免疫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三、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1、异位寄生;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四、WHO重点防治的六大热带病:疟疾(malaria),血吸虫病(shistosomaiasis),丝虫病(filariasis),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锥虫病(trypanosomaiasis),麻风病(微生物)五、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医学蠕虫学第一章线虫土源性线虫:蛔虫(我国感染率较高)、钩虫、鞭虫、蛲虫生物源性线虫:丝虫、旋毛虫第一节似蚓蛔线虫(蛔虫)一、形态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2、虫卵:受精卵:短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医学寄生虫学课堂笔记 复习资料
![医学寄生虫学课堂笔记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df4133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8.png)
医学寄生虫学课堂笔记复习资料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一、形态1.成虫头节:吸盘,顶突及小钩成节:生殖器官分布与带绦虫相似孕节:子宫充满虫卵2.虫卵与带绦虫类似3.棘球蚴:囊壁、囊内含物、棘球蚴液囊壁:角皮层:较厚,乳白色,半透明生发层:较薄,有细胞结构,由此向内长出内含物内含物:原头蚴:生发层向囊内长出许多圆形的虫体生发囊:生发层直接发育形成的小囊,内壁长出原头蚴子囊:可由母囊的生发层直接长出,也可由原头蚴或生发囊进一步发育形成。
棘球蚴液:囊液无色透明或微带黄色,内含多种蛋白,有抗原性棘球砂:原头蚴、生发囊、子囊从生发层中脱落,悬浮在囊液中,称为棘球砂二、生活史终宿主:犬狼等食肉动物。
每个原头蚴发育一个成虫中间宿主:人、食草性动物:牛羊马骆驼棘球蚴的寄生部位:肝肺脑感染阶段:虫卵侵入途径:经口三、致病损害程度视棘球蚴的寄生部位、体积大小和数量多少而定。
1 机械压迫棘球蚴不断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器官,造成组织细胞萎缩,坏死,引起脏器的机械性压迫症状寄生在肝脏肝组织萎缩,压迫消化器官、胆道、胸腔寄生在肺脏肺不张、咳嗽、咳血、呼吸急促、胸痛。
偶尔咳出大量囊液寄生在颅内头痛、呕吐、癫痫寄生在骨内破坏骨组织、容易骨折寄生在眼部严重者可致失明2 继发性棘球蚴病棘球蚴一旦破裂,原头蚴、生发层碎片,生发囊、子囊在污染的部位可发育为新的棘球蚴。
3. 过敏反应囊壁破裂,大量囊液溢出,可产生过敏反应,诱发过敏性休克。
4 中毒和胃肠功能紊乱如出现食欲减退、消瘦和发育障碍等症状四、流行棘球蚴病是人兽共患病,主要在我国西部、北部广大牧区。
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终宿主与中间宿主常形成比较固定的动物间循环关系链森林型犬、狼和鹿之间畜牧型广泛分布,犬和偶蹄类家畜之间我国主要是犬/绵羊循环型,也有犬/牦牛循环型——棘球蚴病为什么主要在牧区流行?1 牧区传染源多犬和狼感染较重,其粪便中虫卵污染环境和草原。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590303e4b73f242326c5f06.png)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主要从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诊断、流行、防治上分析)一、绪论1、医学寄生虫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
2、寄生: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从中获利,而另一方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受益一方称寄生物,受害一方称宿主。
宿主分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3、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的成虫能寄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被感染的动物可成为寄生虫病的传染源,这些动物起着储存和保护宿主的作用,称保虫宿主。
6、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和必要的条件。
寄生虫发育到某个特定阶段才能感染人体,并完成其生活史,此阶段称感染期。
7、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作用(致病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免疫病理损伤。
8、寄生虫病流行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9、传染源:指体内有寄生虫生长、繁殖并能排出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即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
10、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二、医学蠕虫第一章:线虫:1、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胆道蛔虫及肠梗阻。
①形态:成虫呈长圆柱形,前段钝,后端尖细,形似蚯蚓,前端有三个突起的唇瓣,呈品字形,唇瓣内缘具细齿,咬附肠粘膜造成阶段性腹痛。
雌虫长20-35cm,尾端尖直;雄虫长15-31cm,尾部向腹面弯曲。
受精虫卵呈宽椭圆形,表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卵壳厚,无色透明,内含一椭圆形卵细胞,卵细胞两端有半月形空隙;未受精卵呈长椭圆形,较受精卵大,蛋白质膜及卵壳均较受精卵薄,卵内含屈光颗粒。
②生活史:成虫→虫卵→(温、湿、暗土中)→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成虫←小肠←胃←咽喉←气管←肺←右心←肝←小肠壁静脉/淋巴管←小肠寄生部位:人小肠;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③致病作用:幼虫移行至肺部,穿过毛细血管和肺泡壁引起肺组织损伤,称蛔蚴性肺炎。
医学寄生虫笔记整理
![医学寄生虫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72fee1b6c175f0e7cd137a9.png)
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组织内的寄生,引起异位病变(ectopic lesion)。
第四章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1
⑴
⑵
2
3
4
5、超敏反应(变态反应)
⑴Ⅰ型超敏反应
第五章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
(一)传染源:指有寄生虫感染,并能将病原体传入外界或另一新宿主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转续宿主也可作为传染源。
A、基质—外质:较透明、凝胶状。具有与细胞膜相类似功能。
—内质:溶胶状。是原虫代谢和营养贮存场所。
B、细胞器(按功能分):
①膜质细胞器:主要参与细胞的能量合成代谢。
②运动细胞器:伪足、纤毛、鞭毛等;特殊者尚有—波动膜、吸盘等。
运动细胞器是原虫分类的重要标志,根据其有无和类型分为:
医学寄生虫学笔记总结
总论
第一章引言
一、人体寄生虫学定义、目的、范畴
1、定义: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目的: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打基础。
3、范畴: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1>医学原虫(medical protozoa):是指寄生在人体并致病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肉足鞭毛门:叶足纲: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
动鞭纲:鞭毛虫─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纤毛门:动基裂纲:纤毛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顶复门:孢子纲:孢子虫─疟原虫、弓形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
<2>医学蠕虫(medical helminths):是指寄生在人体并致病的多细胞软体动物,借身体肌肉的伸缩作蠕形运动。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38f99f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6.png)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一、寄生虫的分类:1.细胞分类法:原生动物和绦虫属于原核生物,线虫属于真核生物。
2.绦虫:包括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猎人绦虫等。
3.线虫:包括丝虫、蛔虫、钩虫、蝇蛆等。
二、寄生虫的形态学:1.细胞:原足动物类寄生虫的细胞具有真核细胞器。
2.器官:绦虫具有顸肢、颈部、节片等外部结构;线虫具有口部、消化道、生殖器官等器官。
三、寄生虫的生活史:1.直接生活史:生活史中寄生虫只经历一种寄主。
2.间接生活史:寄生虫在生活史中经历多个寄主。
四、寄生虫的传播和传染:1.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通过疾病的源头与病原体传入人体。
2.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通过食物、昆虫叮咬等途径传播。
3.人与环境之间的传播:通过污染的饮用水、土壤等途径传播。
五、寄生虫的临床表现:1.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疟疾、阿米巴痢疾等。
2.绦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猪肉绦虫病、包虫病等。
3.线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等。
六、寄生虫的诊断:1.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寄生虫病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组织检查等。
七、寄生虫的治疗:1.药物治疗: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和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2.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寄生虫感染较重或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八、寄生虫的预防:1.个人防护:如勤洗手、避免生食等。
2.环境改善:如改善饮食卫生、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等。
以上是医学寄生虫学复习的重点总结,包括寄生虫的分类、形态学、生活史、传播和传染、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寄生虫复习重点难点、知识点汇总
![寄生虫复习重点难点、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2142422804d2b160b4ec0bf.png)
人体寄生虫学总论一.定义与范畴:•定义:人体寄生虫学( ) 也称医学寄生虫学( )•范畴: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生活规律,阐明寄生虫与宿主和外界环境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二.生物的共生与寄生关系• 1.在自然界中,当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称为共生。
• 2.根据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利害关系,共生现象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共栖、互利共生、寄生关系•1).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例如海洋中鮣鱼与大型鱼类的关系•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例如海洋中鮣鱼与大型鱼类的关系•3).寄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3.寄生虫:•在寄生关系中,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其中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和多细胞无脊椎动物称为寄生虫。
•自然界中一些低等动物失去了自生生活能力,暂时或长期地生活于其它动物体内或体表,以获取营养,并对后者带来一定的损害,这些低等动物就称为寄生虫4.宿主:•在寄生关系中,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给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给寄生物提供居住场所•在寄生关系中,给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并且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三、寄生虫生活史及宿主种类•1、寄生虫生活史:•指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不同寄生虫种类,其生活史过程各不相同,有的比较简单,有的则很复杂,需要转换多个宿主。
2、中间宿主与终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
–有的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有多个,则按其寄生的先后次序称为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间宿主。
•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终(末)宿主。
•3.保虫宿主:某些蠕虫或原虫的某一个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又可寄生于其它脊椎动物,且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传给人,这些脊椎动物就称为保虫宿主(也称储存宿主)。
•4.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非适宜宿主)后,不能继续发育,长期处于某一幼虫阶段,当有机会进入适宜的宿主体内后,又可继续发育。
医学寄生虫复习(重要笔记)
![医学寄生虫复习(重要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38a081c0912a21615792915.png)
医学寄生虫复习重点(重要笔记)(一)总论1、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宿主关系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
2、共生(symbiosis):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生物学现象包括共栖、互利共生、寄生。
3、寄生(parasitism):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4、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繁殖力及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的寄生虫5、宿主类别:①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②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③保虫宿主:有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种类的脊椎动物。
④转续宿主6、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包括直接型、间接型。
7、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⑴机械性损伤:①直接损伤组织;②堵塞腔道;③压迫组织;④破坏寄生的性别⑵化学毒物作用和免疫病理损害⑶夺取营养8、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lzing immunity):即寄生虫感染后仅能诱导部分的保护性免疫,但不能消除体内全部寄生虫;当用药物清除体内的原虫后,适应性免疫也就逐渐随之消失,又称带虫免疫(premunition)。
9、为什么寄生虫能够生存在具有免疫力的机体内而不被清除?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有些寄生虫在免疫的宿主体内生存、发育和繁殖,逃避宿主免疫效应的攻击。
⑴抗原变异⑵分子模拟⑶免疫抑制⑷寄生部位的隔离10、感染期(infectIve stage):寄生虫生活史中能感染人体的阶段称为感染期11、世界范围内5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中国5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钩虫病12、机会致病寄生虫:刚地弓形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卡氏肺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13、食源性寄生虫病(food borne parasitic diseases):指由于吃了寄生虫感染阶段的食物而感染的一类寄生虫病。
2024版医学生期末复习资料人体寄生虫学重点总结
![2024版医学生期末复习资料人体寄生虫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e22e07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9.png)
保虫宿主
某些寄生虫可在人体内寄生,也 可在动物体内寄生,这些动物被 称为保虫宿主,如猪带绦虫的猪。
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
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寄生和繁殖等过程中,可对宿主组 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如蛔虫在肠道内扭结成团可引起肠梗阻。
掠夺营养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寄生时,通过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来维持 自身生存和繁殖,导致宿主营养不良、消瘦和贫血等症状。
之处。
饮食卫生安全要求
食物煮熟煮透
肉类、鱼类等食品要煮熟煮透,避免食入未 煮熟的肉类感染寄生虫。
生熟分开
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存放和加工,避免交叉污 染。
不喝生水
生水中可能含有寄生虫卵或幼虫,要喝开水 或经过消毒处理的水。
疫苗接种及免疫预防
及时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自身情况,及 时接种相关疫苗,如麻疹、腮 腺炎等疫苗,预防由这些疾病
• 免疫学技术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应用免疫学技术,如抗体检测、免疫细胞分析等,研究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 答和免疫逃避机制,为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 代谢组学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寄生虫和宿主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通路,揭示寄生虫对 宿主代谢的影响和调控机制,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线索。
寄生虫生活史
包括感染、寄生、繁殖和传播等阶段, 不同寄生虫的生活史有所差异。
寄生虫分类
根据寄生部位可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 外寄生虫;根据寄生时间可分为永久 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
宿主类型及其特点
中间宿主
寄生虫在其体内发育至感染期, 但无法完成整个生活史,如华支 睾吸虫的淡水螺。
终宿主
寄生虫在其体内完成整个生活史, 并产生下一代寄生虫,如人类是 血吸虫的终宿主。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66d7a5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0.png)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总结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对医学寄生虫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1.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依据其生活史和形态特征可分为原生动物、扁形动物、线虫、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分别代表的寄生虫包括原虫、吸虫、线虫、衣藻等。
2.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食物传播和媒介传播等。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指寄生虫通过皮肤接触或性接触传播,如头虱、阴虱等;食物传播主要指人类或动物摄入含寄生虫卵或幼虫的食物,如蛔虫、钩虫等;媒介传播是指寄生虫依赖另外一种生物作为中间宿主进行传播,如疟原虫、血吸虫等。
3.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的生活史分为直接生活史和间接生活史。
直接生活史指寄生虫的发育和繁殖与一个宿主相关,如头虱;间接生活史指寄生虫在其发育和繁殖过程中需要多个宿主的参与,如疟原虫。
4.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寄生虫感染会影响宿主的健康状态,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肌肉疼痛、消化不良等。
严重的感染还会引起贫血、营养不良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等问题。
5.绿色医学寄生虫防治措施:寄生虫感染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环境卫生改善。
药物治疗是指使用对寄生虫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疟药物、抗血红线虫药物等;环境卫生改善是指清理卫生环境,减少寄生虫传播的机会。
6.医学寄生虫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医学寄生虫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寄生虫病的防治和预防措施的制定上。
通过研究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和影响机制,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总之,医学寄生虫学是对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其重点内容包括寄生虫的分类、传播途径、生活史,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防治措施以及其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
对医学寄生虫学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改善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状况,促进公共卫生的发展。
医学寄生虫重点
![医学寄生虫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ee98705acfa1c7aa00ccb5.png)
寄生虫知识点总结1.经口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蛔虫,鞭虫,蛲虫,华支睾吸虫,猪囊尾蚴;经皮肤感染:钩虫,血吸虫;经胎盘:弓形虫,疟原虫。
2.寄生虫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区3.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阶段为四核包囊,致病阶段为滋养体,临床表现为肠阿米巴和肠外阿米巴病(以阿米巴性肝脓肿常见),肠阿米巴检查滋养体,肠外阿米巴查包囊。
4.阴道毛滴虫滋养体既是繁殖阶段又是感染和致病阶段;传播途径包括直接和间接传播两种。
5.疟原虫红内期分为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在人体先后寄生于肝细胞和红细胞;感染途径为蚊虫叮咬(雌性按蚊)。
6.刚地弓形虫终宿主为猫,中间宿主为人;感染阶段为假包囊(卵囊),包囊,滋养体;对孕妇感染使用螺旋霉素。
7.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豆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最有效。
8.布氏姜片(肠吸虫)吸虫中间宿主为扁卷螺,传播媒介为水生植物。
9.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第二为溪蟹和蝲蛄,治病分期: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瘢痕期,可引起皮下包块。
10.裂体吸虫(血吸虫)雌雄异体,中间宿主为钉螺,治病最严重为虫卵,人体常见异位寄生损害部位为肺和脑。
11.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孕节每侧7-13支,牛肉绦虫为15-30支,虫卵中含有六钩蚴,人体囊尾蚴病临床表现为皮下及肌囊尾蚴病,脑囊尾蚴病(癫痫症,颅内高压,神经精神症状),眼囊尾蚴病。
感染方式为自体内,自体外和异体感染。
12.细粒棘球绦虫中间宿主为人,治疗常选外科手术。
13.似蚓蛔线虫(蛔虫),胆道蛔虫病是常见的临床并发症。
14.鞭虫寄生于盲肠。
15.蠕形住肠线虫(蛲虫)多发于集聚地区,寄生于盲肠,透明胶纸法检查,其虫卵中含有一蝌蚪期胚胎。
16.钩虫感染期为丝状蚴,少数患者患异食症,可致贫血。
17.旋毛形线虫幼虫寄生于小肠,成虫寄生于横纹肌。
18.丝虫感染期为丝状蚴,微丝蚴可出现夜现周期性,马来丝虫多侵犯上下肢浅淋巴系统,班氏丝虫出浅淋巴也侵犯深部淋巴(淋巴管炎),常见病为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
医学内科寄生虫笔记摘抄(3篇)
![医学内科寄生虫笔记摘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dac91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0.png)
第1篇一、引言寄生虫病是医学内科中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原虫病和蠕虫病两大类。
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本笔记将对医学内科寄生虫的相关知识进行摘抄,以供学习和参考。
二、原虫病1. 阿米巴病(1)病原体:溶组织阿米巴(2)感染途径:粪-口传播(3)临床表现:腹泻、腹痛、脓血便等(4)诊断:粪便检查发现阿米巴滋养体(5)治疗:甲硝唑、依米丁等2. 疟疾(1)病原体:疟原虫(2)感染途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3)临床表现: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贫血等(4)诊断:血涂片检查发现疟原虫(5)治疗:氯喹、伯氨喹等3. 利什曼病(1)病原体:利什曼原虫(2)感染途径:白蛉叮咬传播(3)临床表现:发热、盗汗、消瘦、肝脾肿大等(4)诊断:骨髓穿刺或淋巴结穿刺检查发现利什曼原虫(5)治疗:葡萄糖酸锑钠、干扰素等4. 弓形虫病(1)病原体:弓形虫(2)感染途径:食物、水源、土壤等传播(3)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肉痛、淋巴结肿大等(4)诊断:血清学检查发现弓形虫抗体(5)治疗:磺胺类药物、螺旋霉素等三、蠕虫病1. 蛔虫病(1)病原体:蛔虫(2)感染途径:粪-口传播(3)临床表现:腹痛、腹泻、呕吐、营养不良等(4)诊断:粪便检查发现蛔虫卵(5)治疗: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2. 钩虫病(1)病原体:钩虫(2)感染途径:皮肤接触传播(3)临床表现:贫血、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等(4)诊断:粪便检查发现钩虫卵(5)治疗:甲苯达唑、阿苯达唑等3. 绦虫病(1)病原体:绦虫(2)感染途径:生食或未煮熟的含有绦虫卵的食物(3)临床表现:腹痛、腹泻、营养不良等(4)诊断:粪便检查发现绦虫节片或虫卵(5)治疗: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4. 丝虫病(1)病原体:丝虫(2)感染途径:蚊虫叮咬传播(3)临床表现:肢体麻木、疼痛、水肿等(4)诊断:血液检查发现微丝蚴(5)治疗:海群生、伊维菌素等四、预防与控制1. 加强卫生教育,提高公众对寄生虫病的认识。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af4078071fe910ef12df89a.png)
医学寄生虫学总论:一、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二、主要概念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的现象共栖: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呈寄生。
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与某些脊椎动物。
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A.掠夺营养 B.机械性损伤 C.毒性与免疫损伤(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1.先天性免疫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四.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土壤传播;经空气(飞沫)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经人体直接接触。
寄生虫的侵入途径: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经胎盘感染;经呼吸道感染;经输血感染。
3.易感人群(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1.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异位寄生。
医学寄生虫_复习重点
![医学寄生虫_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35f73ef111f18583d05a93.png)
第一章:总论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又称医学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也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课程。
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黑热病。
再现寄生虫病:指那些早已熟知,发病率已降至很低水平,不再被视为公共卫生问题,但现在又重新流行的寄生虫病。
1、新现寄生虫病的第一类:疾病和综合征已被认知,但未被确认或病原体未被确认;第二类:疾病早已存在,但病原体重新鉴定或分类;第三类:自由生活寄生虫,新发现可偶然寄生于人体;第四类是那些过去可能并不存在,确实是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
新现寄生虫病:是指新识别的和未确认的寄生虫病。
第二章:寄生虫的生物学1、共栖( commensalism ):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
鮣鱼与鲨鱼,海葵与寄居蟹。
2、互利共生( mutualism )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河马与小鸟。
3、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受益者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称为宿主(host)。
寄生虫(parasites):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一、寄生虫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
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种类(包括传播媒介)和内外环境条件等。
(1)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土源性蠕虫)——蛔虫和钩虫(2)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生物源性蠕虫)——疟原虫和血吸虫、丝虫二、寄生虫的类别1、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的寄生虫。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c7941fbc8d376eeaeaa3157.png)
寄生虫主要记忆生活史、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实验诊断(病原学诊断)生活史主要记忆①进入人体方式(经口感染、皮肤接触感染、蚊虫叮咬等)②在终宿主体内是否有移行③固定的寄生部位④离开人体的阶段以及离开人体的方式⑤有无中间宿主线虫纲1、似蚓蛔线虫,简称人蛔虫或蛔虫生活史蛔虫为直接发育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包括虫卵在外界土壤的发育,幼虫在人体内移行以及发育,成虫在小肠内寄生三个阶段。
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食入含有感染期的虫卵;中间宿主:无寄生部位:人的小肠(成虫)雌雄成虫交配后产卵,经粪便排出,只有受精卵才能在体外进一步发育。
湿润,氧气充分的土壤,适宜温度(21℃-30℃),两周发育为幼虫,一周后幼虫第一蜕皮,发育为感染期虫卵。
人食入含有感染期虫卵的食物或水源而感染。
虫卵在人以内移行并且发育过程:小肠(幼虫释放孵化液,消化卵壳,破壳而出)----肠粘膜或黏膜下层----钻入静脉,淋巴管----肝----右心----肺----肺泡毛细血管----肺泡----两次蜕皮----支气管,气管----咽----(吞咽作用)进入消化道----小肠(蜕第四次皮),数周发育为成虫蛔虫幼虫有移行,移行到其他器官不发育为成虫,但可造成器官的损害。
临床表现和致病机制:1、幼虫致病:经肝肺组织移行,引起其机械性损伤,尤其在肺部移行穿过肺泡毛细血管时引起点状出血以及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侵润。
虫体死亡或者代谢产物会引起全身超敏反应,严重者会引起蛔虫性肺炎几天后可自愈。
2、成虫致病:(1)掠夺营养,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因为蛔虫以小肠内的半消化食物为营养,蛔虫唇齿机械性损伤以及虫体代谢产物的化学刺激可致肠粘膜损伤,影响人体对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维生素的吸收,大量寄生引起影响不良,发育障碍。
(2)超敏反应:虫体变应原被人体吸收,引起IgE介导超敏反应。
荨麻疹、皮肤瘙痒、结膜炎、过敏性紫癜等。
(3)并发症(最主要的危害):蛔虫在小肠内寄生时一般处于安静状态,当发烧,肠功能紊乱,或者使用麻醉剂,驱虫药物时,引起蛔虫骚动。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702ae2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d.png)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1.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被分为原虫、蠕虫、节肢动物等几大类。
其中原虫包括原生动物和鞭毛虫,蠕虫包括线虫和吸虫,节肢动物包括虱子和跳蚤等。
2.多种寄生虫的影响:寄生虫会对宿主体内造成各种不同的影响,如原虫可引起阿米巴痢疾、疟疾等疾病,蠕虫可引起钩虫病、血吸虫病等疾病,节肢动物可引起虱疥病等。
3.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寄生虫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食物、水源、昆虫媒介等。
其中一些寄生虫还有可能通过性传播传播给宿主。
4.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寄生虫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两个宿主,即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中间宿主是寄生虫在其内进行发育的宿主,终宿主则是寄生虫的成熟阶段寄生的宿主。
5.寄生虫感染的诊断:寄生虫感染的诊断一般包括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
临床症状观察可根据不同寄生虫的感染特点来进行判断,实验室检测则是通过检测宿主体内的寄生虫或其卵等来判断感染情况。
6.寄生虫感染的治疗:寄生虫感染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为主。
常用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氯喹、甲硝唑、吡咯霉素等。
治疗期间还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再次感染。
7.预防寄生虫感染:预防寄生虫感染主要包括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两个方面。
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食物煮熟、不随地大小便等;环境卫生包括清洁卫生、饮水安全等。
8.寄生虫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寄生虫与人类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很多人类疾病都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如疟疾、地方病等。
寄生虫还可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9.全球寄生虫问题:寄生虫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问题。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寄生虫感染导致的疾病和死亡率仍然较高。
10.寄生虫与社会的关系:寄生虫感染不仅影响个人的健康,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寄生虫感染可降低劳动生产力,增加医疗支出等。
因此,预防和控制寄生虫感染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医学寄生虫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了解医学寄生虫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寄生虫感染,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寄生虫复习重点(重要笔记)(一)总论1、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宿主关系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
2、共生(symbiosis):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生物学现象包括共栖、互利共生、寄生。
3、寄生(parasitism):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4、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繁殖力及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的寄生虫5、宿主类别:①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②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③保虫宿主:有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种类的脊椎动物。
④转续宿主6、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包括直接型、间接型。
7、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⑴机械性损伤:①直接损伤组织;②堵塞腔道;③压迫组织;④破坏寄生的性别⑵化学毒物作用和免疫病理损害⑶夺取营养8、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lzing immunity):即寄生虫感染后仅能诱导部分的保护性免疫,但不能消除体内全部寄生虫;当用药物清除体内的原虫后,适应性免疫也就逐渐随之消失,又称带虫免疫(premunition)。
9、为什么寄生虫能够生存在具有免疫力的机体内而不被清除?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有些寄生虫在免疫的宿主体内生存、发育和繁殖,逃避宿主免疫效应的攻击。
⑴抗原变异⑵分子模拟⑶免疫抑制⑷寄生部位的隔离10、感染期(infectIve stage):寄生虫生活史中能感染人体的阶段称为感染期11、世界范围内5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中国5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钩虫病12、机会致病寄生虫:刚地弓形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卡氏肺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13、食源性寄生虫病(food borne parasitic diseases):指由于吃了寄生虫感染阶段的食物而感染的一类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带绦虫病、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旋毛虫病、布氏姜片吸虫病、弓形虫病、广州管线虫病、包虫病14、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⑴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被寄生虫污染的环境。
⑵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寄生虫离开传染源后,经由传播途径侵入新的易感宿主的全过程。
侵入人体的途径:经口途径、经皮肤感染、经媒介昆虫感染、经胎盘感染、自身感染、其他⑶易感人群15、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c zoonoses):可在人和动物间传播的寄生虫16、寄生虫病防治基本措施:①消灭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者(二)医学原虫学一、叶足纲溶组织内阿米巴结合其生活史说其致病与诊断:二、鞭毛虫纲1、蓝氏贾第鞭毛虫致病机制:吸附于小肠粘膜表面的大量滋养体机械阻隔作用影响吸收功能2、阴道毛滴虫致病机制与传播方式:虫体消耗阴道内的糖原,阻碍了乳酸杆菌酵解作用,使乳酸生成减少,阴道内pH转为中性甚至碱性,从而破坏了“阴道自净作用”。
途径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直接传播通过性交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间接传播途径通过公共浴池、游泳池、浴具等三、孢子虫纲1、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过程:⑴红细胞外期:①子孢子雌性按蚊叮咬人;②子孢子进入人体;③肝细胞内裂体增殖,形成裂殖体;④肝细胞胀破,释放裂殖子;⑵红细胞内期:⑤部分裂殖子侵入红细胞;⑥在红细胞内裂体增殖,胀破红细胞,释放裂殖子;⑶配子形成期:⑦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裂体增殖,而发育分化成雌、雄配子体,2、疟疾发作机理和表现: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胀破红细胞——释放裂殖子、疟原虫产物(疟疾毒素,虐色素除外)红细胞碎片——激活巨噬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源——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作表现)周期性寒战(发冷)、发热(高热)、出汗(退热)3、疟疾贫血的机理和性质:性质:溶血性贫血疟原虫造成的贫血原因有:①红内期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程度最重;②脾功能亢进,疟原虫感染可造成脾肿大,引起脾功能亢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大量吞噬被疟原虫感染的和正常的红细胞;③免疫溶血,如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自身抗原暴露,产生自身抗体,溶解红细胞。
如,粘附在红细胞膜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溶解红细胞;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红细胞生成障碍,加重贫血。
4、何谓疟疾再燃与复发:再燃(recrudescence):患者在疟疾发作停止后,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血内存在少量残余的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又大量增殖,经数周至数月有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再燃。
复发(relapse):疟疾出发停止后,患者血内红内期疟原虫已被完全消灭,在未经纹媒传播再感染的情况下,经2~3个月到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复发。
5、人是怎么感染弓形虫的?感染方式⑴经口:①卵囊(猫粪)②包囊、假包囊(肉)③滋养体(分泌物、奶、生蛋)⑵经胎盘——滋养体⑶经破损的皮肤,黏膜感染⑷器官移植——包囊、假包囊⑸输血感染阶段:成熟卵囊是弓形虫经猫粪在外界传播的感染阶段;假包囊和包囊是中间宿主之间,或中间宿主与终宿主之间互相传播的主要感染阶段。
(三)医学蠕虫学一、吸虫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布氏姜片吸虫(肠吸虫)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寄生部位肝胆管小肠肺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感染阶段囊蚴囊蚴囊蚴尾蚴感染方式经口(生食或半生是含有囊有的淡水鱼虾)经口经口经皮肤(接触疫水)中间宿主淡水螺、淡水鱼、虾扁卷螺、菱角、茭白、荸荠川卷螺、溪蟹、蝲蛄钉螺保虫宿主猪犬、猫哺乳动物1、请举例哪些吸虫不寄生在肠道,但可在粪便中检查到虫卵,为什么?①华支睾吸虫(肝吸虫):虫卵产生随宿主胆汁迚入小肠,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②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在肺脏寄生的成虫,产出的虫卵通过不虫囊相通的支气管随痰液吐出,或痰被宿主吞噬后随粪便排出。
③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一部分虫卵经肠壁迚入肠腔,成熟虫卵内毛蚴的分泌物可透过卵壳,引起虫卵周围组织和血管发炎坏死,在血流的压力下,肠蠕动和腹内压增加的情况下,虫卵可随破溃的组织落入肠腔,并随宿主粪便排出。
2、试述建立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的动物模型的步骤?二、绦虫纲思考题1、猪带绦虫与牛带绦虫哪个对人的危害大?猪带绦虫危害大。
①猪带绦虫不仅寄生于人体肠道,而且其囊尾蚴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寄生可造成严重的损害,如脑、眼;②人既是猪带绦虫的终宿主,又是中间宿主,即猪囊尾蚴可寄生于人体,会患囊尾蚴病,但牛囊尾蚴不寄生于人体,不会患牛囊尾蚴病;③猪带绦虫头节上有顶突和小沟,对肠黏膜的损伤较大;④牛带绦虫的致病作用较弱,一般无明显症状;⑤猪带绦虫的感染阶段为虫卵和囊尾蚴,而牛带绦虫的感染阶段仅为囊尾蚴;⑥猪带绦虫的感染方式较多,如经口感染囊尾蚴,自体内感染,自体外感染,异体感染虫卵;⑦人对牛带绦虫六钩蚴具有天然免疫力。
2、什么是囊尾蚴病?人是如何被感染的?其类型如何?⑴囊尾蚴病是猪囊尾蚴寄生人体引起的疾病。
⑵感染可自体内感染:体内有猪带绦虫成虫寄生时,自虫体末端脱落的孕节或释出的虫卵因肠道逆蠕动返入胃内而造成感染:自体外感染;猪带绦虫病患者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异体感染经口误食其他感染者排出的虫卵。
⑶分为:①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②脑囊尾蚴病③眼囊尾蚴病3、如何诊断猪带绦虫病和猪囊尾蚴病?⑴猪带绦虫病诊断:询问患者是否有食米猪肉史及有无节片排出史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有绦虫感染时,粪便中常可发现节片。
很少能查到虫卵,但也可做粪检,如果查到可疑虫卵,应连续粪检数天。
⑵猪囊尾蚴病:检查方法因寄生部位而异①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可取皮下结节或肌肉组织作活检确诊,但需与脂肪瘤、神经纤维瘤鉴别②眼囊尾蚴病:用眼底镜检查。
有时可见玻璃体内囊虫头节的伸缩活动,眼睑处的结节也可做活检。
③脑囊尾蚴病:诊断较为困难,头颅CT、MRI检查有典型囊虫影像改变者。
4、如何患者的粪便中查到带绦虫卵说明什么?可考虑病人患有猪带绦虫病或牛带绦虫病,但还需查孕节的子宫侧枝数或头节才能确诊是哪种绦虫的感染三、线虫纲1、蛔虫与钩虫的生活史有何异同?相同点:均为土源性蠕虫,感染性卵感染人体后都要移形换位到肺部继续发育,中宿主为人,成虫寄生部位是小肠;都经过4次蜕皮发育成成虫。
不同点:①感染阶段不同,蛔虫感染阶段是感染期虫卵,钩虫感染阶段是丝状蚴。
②感染方式不同,蛔虫经口感染,钩虫经皮肤感染。
;③蜕皮部位不相同。
2、蛔虫流行广泛感染率高的原因?⑴自然因素:①产卵量大;②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③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⑵人力因素:④粪便管理不当,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粪便施肥或随地大便,是造成蛔虫卵污染突然。
蔬菜或地面的主要原因;⑤卫生不良习惯2、蛔虫有哪些并发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蛔虫有钻孔习性,可使虫体钻入开口于肠道的胆管、胰管、阑尾等,引起胆道蛔虫病,蛔虫性阑尾炎,蛔虫性胰腺炎等严重疾病;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有肠梗阻(扭结成团),胆道蛔虫症,胆石症,胰腺蛔虫症,肝蛔虫症,蛔虫性阑尾炎,肠穿孔和腹膜炎(经肠管道手术缝合处或肠病变疾病引起)等。
最严重的是胆道蛔虫病,多见于6-8岁儿童、农民、晚期孕妇,由各种原因引起肠道蛔虫运动活泼,并钻入胆道而引起的急性上腹痛或胆道感染。
3、钩虫成虫的致病如何?成虫寄生于小肠,引起消化道症状和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钩虫病;①消化道症状;②贫血(钩虫病引起的最主要的危害);③异嗜症;④婴幼儿钩虫病;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5、钩虫贫血的机理和性质?性质: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机理:①虫体吸血后血液迅速经消化道排出,形成“唧筒”样作用(吸血);②钩虫吸血时不断分泌抗凝素,致使咬附部位粘膜伤口渗血;③虫体有更换咬附部位的习性,使伤口增加;④虫体以其钩齿或板齿咬附肠壁,损伤小血管,也可引起血液的流失。
6、蛲虫的诊断方法?透明胶纸粘卵法(将胶纸粘性面向外裹于手指,肛门处轻粘,贴于载玱片镜检)和肛门棉签拭子法。
7、丝虫感染方式与诊断方法?感染方式:蚊子叮咬诊断方式:⑴病原学诊断:①血液中微丝蚴检查:ⅰ、厚血涂片;ⅱ、新鲜血滴法;ⅲ、浓集法;ⅳ、乙胺嗪白天诱出法。
②尿液和体液查微丝蚴;③组织内活检成虫⑵免疫学诊断:对感染早期,轻度感染及晚期阻塞性丝虫病患者,血液及体液中不易查到微丝蚴,可用免疫学方法做辅助诊断。
(四)医学节肢动物1、医学节肢动物的定义及对人的危害?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通过骚扰、刺蛰、吸血、释放毒素、寄生和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为医学节肢动物对人危害性:⑴直接危害:指医学节肢动物吸血、骚扰人,直接成为病原体和分泌毒性物质作用对人体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