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复习重要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寄生虫复习重点(重要笔记)

(一)总论

1、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宿主关系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

2、共生(symbiosis):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生物学现象包括共栖、互利共生、寄生。

3、寄生(parasitism):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

4、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繁殖力及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的寄生虫

5、宿主类别:

①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②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③保虫宿主:有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种类的脊椎动物。

④转续宿主

6、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包括直接型、间接型。

7、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⑴机械性损伤:①直接损伤组织;②堵塞腔道;③压迫组织;

④破坏寄生的性别

⑵化学毒物作用和免疫病理损害

⑶夺取营养

8、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lzing immunity):即寄生虫感染后仅能诱导部分的保护性免疫,但不能消除体内全部寄生虫;当用药物清除体内的原虫后,适应性免疫也就逐渐随之消失,又称带虫免疫(premunition)。

9、为什么寄生虫能够生存在具有免疫力的机体内而不被清除?

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有些寄生虫在免疫的宿主体内生存、发育和繁殖,逃避宿主免疫效应的攻击。

⑴抗原变异

⑵分子模拟

⑶免疫抑制

⑷寄生部位的隔离

10、感染期(infectIve stage):寄生虫生活史中能感染人体的阶段称为感染期

11、世界范围内5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

利什曼病、锥虫病

中国5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

钩虫病

12、机会致病寄生虫:刚地弓形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卡氏肺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

13、食源性寄生虫病(food borne parasitic diseases):指由于吃

了寄生虫感染阶段的食物而感染的一类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带绦虫病、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

旋毛虫病、布氏姜片吸虫病、弓形虫病、广州管线

虫病、包虫病

14、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⑴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被寄生虫污染的环境。

⑵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寄生虫离开传染源后,经由传播途径侵入新的易感宿主的全过程。

侵入人体的途径:经口途径、经皮肤感染、经媒介昆虫感染、经胎盘感染、自身感染、其他

⑶易感人群

15、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c zoonoses):可在人和动物间传播的寄生虫

16、寄生虫病防治基本措施:

①消灭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者

(二)医学原虫学

一、叶足纲

溶组织内阿米巴结合其生活史说其致病与诊断:

二、鞭毛虫纲

1、蓝氏贾第鞭毛虫致病机制:吸附于小肠粘膜表面的大量滋养体机械阻隔作用影响吸收功能

2、阴道毛滴虫致病机制与传播方式:虫体消耗阴道内的糖原,阻碍了乳酸杆菌酵解作用,使乳酸生成减少,阴道内pH转为中性甚至碱性,从而破坏了“阴道自净作用”。途径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直接传播通过性交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间接传播途径通过公共浴池、游泳池、浴具等

三、孢子虫纲

1、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过程:

⑴红细胞外期:①子孢子雌性按蚊叮咬人;②子孢子进入人体;③肝细胞内裂体增殖,形成裂殖体;④肝细胞胀破,释放裂殖子;

⑵红细胞内期:⑤部分裂殖子侵入红细胞;⑥在红细胞内裂体增殖,胀破红细胞,释放裂殖子;

⑶配子形成期:⑦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裂体增殖,而发育分化成雌、雄配子体,

2、疟疾发作机理和表现:

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胀破红细胞——释放裂殖子、疟原虫产物(疟疾毒素,虐色素除外)红细胞碎片——激活巨噬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源——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作表现)周期性寒战(发冷)、发热(高热)、出汗(退热)

3、疟疾贫血的机理和性质:

性质:溶血性贫血

疟原虫造成的贫血原因有:

①红内期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程度最重;

②脾功能亢进,疟原虫感染可造成脾肿大,引起脾功能亢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大量吞噬被疟原虫感染的和正常的红细胞;

③免疫溶血,如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自身抗原暴露,产生自身抗体,溶解红细胞。如,粘附在红细胞膜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溶解红细胞;

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红细胞生成障碍,加重贫血。

4、何谓疟疾再燃与复发:

再燃(recrudescence):患者在疟疾发作停止后,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血内存在少量残余的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又大量增殖,经数周至数月有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再燃。

复发(relapse):疟疾出发停止后,患者血内红内期疟原虫已被完全消灭,在未经纹媒传播再感染的情况下,经2~3个月到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复发。

5、人是怎么感染弓形虫的?

感染方式⑴经口:①卵囊(猫粪)

②包囊、假包囊(肉)

③滋养体(分泌物、奶、生蛋)

⑵经胎盘——滋养体

⑶经破损的皮肤,黏膜感染

⑷器官移植——包囊、假包囊

⑸输血

感染阶段:成熟卵囊是弓形虫经猫粪在外界传播的感染阶段;

假包囊和包囊是中间宿主之间,或中间宿主与终宿主之间

互相传播的主要感染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