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预期学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美国的一种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因在经济分析中假定经济行为的主体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而得名。又译合理预期。理性预期的思想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J·F·穆思在《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提出,70年代由芝加哥大学的R.E.卢卡斯和明尼苏达大学的T·J·萨金特和N·华莱士等人作出了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形成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指人们在搜集尽可能多的经济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经济理论或经济数学模型.对经济变量的未来变化做出估计。具体说,理性预期包括三层含义:(1)做出经济决策的主体是有理性的。他们的行为目标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2)经济主体在做出预期时会努力利用一切有关信息,其中包括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了解,对有关数据、资料的充分掌握。(3)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错误。穆思在分析中首次使用了理性预期概念,但在当时和后来一段时间里,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72年,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将理性预期概念引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宏观经济学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正确的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新古典经济学的很多结论和政策建议都是从理性预期推断来的,包括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AD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发生了移动后决定的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以及对财政政策的分析等。适应性预期指人们仅仅根据过去而预测未来的说法。新古典学者认为,适应性预期是错误的说法。

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是60年代末从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新兴经济学流派。它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和政策,主张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但它强调“理性预期”的作用,因而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诸多派别中独树一帜。

(1)“理性预期”的概念及其假说

①理性预期学派的产生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陷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和大量失业同时并存的“滞胀”困境。对于这种情况,新古典综合派既不能从理论上做出解释,又提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而作为其对立面的现代货币主义虽然在批判新古典综合派方面颇为成功,并且影响与日俱增,但它自己也提不出解决通货膨胀和救活资本主义的良方妙药。正是在此背景下,美国的一些较年轻的经济学家从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中脱离出来,组成了一个新兴的经济学流派,这就是理性预期学派。

最初提出理性预期思想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穆斯。他在1961年美国《经济计量学》杂志7月号上发表的一篇题为《理性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的论文中提出了理性预期假说的基本思想。到了7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卢卡斯,罗彻斯特大学教授罗伯特·巴罗,明尼苏达大学的托马斯·萨金特和尼尔·华莱士等人相继发表论文,系统地论述了理性预期理论,使理性预期假说的基本思想有了重大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西方经济学流派。

②“理性预期”的概念及其假说

理性预期是指人们的预期符合于实际上将会发生的事实。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既然经济学所分析的对象之一是“具有理性的人”,或者说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都是具有理性的、明智的人,那么他们在对经济形势进行预期时,就一定会尽力地获取最完全的信息,并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而不至于犯一贯性的预测的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人们的预期符合实际上将会发生的事实时,这种预期即为理性预期。这种预期是公众根据有关信息形成的。这些信息不仅包括统计资料,而且包括有关各种经济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知识。因此,在理性预期的条件下,人们是主动的,由于事先掌握了充分的信息,又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判断,因而所做出的决策也是明智的。

理性预期学派提出的理性预期假说的目的在于说明:既然人们能够进行理性的预期,那么他们也就能根据可能得到的最充分的信息来进行决策。因此,政府的任何“愚弄”人们的政策都将失效。他们认为,参加市场活动的人在进入市场以前,已经了解已往市场变化的情况,人们在思想上是有准备的。进入市场之后,人们就把过去的信息和现在的信息结合在一起,据此做出判断。这样,人们就不会因市场上的价格变化而受到欺骗。他们的决策是有根据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而就不会轻易加以改变。

理性预期假说可以说比过去的适应性预期假说更为科学地反映了经济行为主体的预期行为形成的实际过程。因为它考虑到了行为主体决策过程中,现有的经济信息对未来的经济变动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理性预期学派在提出这一假说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强调了预期在经济模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且他们也开创了在技术上将预期因素引入经济模型的一种更好的方法。

(2)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

这一学派的政策主张的基调就是反对国家干预主义。具体地说,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的基调表现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对政府财政、金融政策上,主张应消除政策规则任意变动的原则;另一方面是在财政、金融政策的目标上,主张应是解决通货膨胀,而不是多重化目标,更不是解决失业问题。

①政府应制定长期不变的政策规则,而放弃短期的政策规则的变动。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各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变动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所以只要政府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是有规律的,那么这种规律性就迟早会被经济主体觉察到,并成为他们决策所依据的一种信息;过去信奉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常常根据“相机抉择”的原理来推行一种“稳定经济”的政策,这种行为方式的规律性也已被经济行为主体体会到了,因而他们往往预计到政府将会采取一些什么样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并相应地做出反应,从而抵消了这些政策预定的作用。据此他们进一步提出:既然采取“相机抉择”的稳定性经济政策较之不采取这种政策同样地不能使产量和就业等实际变量发生变化,政府还不如放弃实行这一类带有规律性的,只具有短期效应的政策,而让市场机制去充分发挥它的自发调节作用,这样反倒能使整个经济处于稳定状态。

理性预期学派比现代货币主义学派更明确地主张:政府应当公开明确地规定一种固定的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并应当实现财政预算平衡。他们指出:如果政府能宣布实行一种坚决降低货币增长率以制止通货膨胀的政策,人们就会解除防范心理,不再采取防范性措施。这样,物价就会稳定,失业也不会增加,生产也不会下降。否则,人人都会运用理性预期,把经济活动中可能遭受的损失预算在内,从而形成彼此提防,使经济波动不断激化。同时,他们还指出:如果政府能够规定一种使财政预算平衡的税率,也会有助于经济的稳定。这是因为:通过减税来刺激人们去增加投资和消费是不可能的,人们的理性预期会使人们增加投资和消费的热情逐渐被抵消掉。所以,政府在财政政策方面所能做的最好努力,还是制定使预算平衡的税率。只有这样,公众才不会由于理性预期而采取各种预防性措施,政府也才能取信于民,使经济趋于稳定。

②政府的政策目标只能是解决通货膨胀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政府的唯一政策目标应当是确立最理想的一般物价水平,是防止和减少通货膨胀,而不是同时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更不应当是失业。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用提高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办法只会加剧通货膨胀,而不能使失业率相应地降低;同样,用降低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办法虽然能降低通货膨胀率,但却不一定能减少失业率。这与凯恩斯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他们认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并无相互替代关系,从而否认了新古典综合派所推崇的菲利浦斯曲线。因此,他们断言,国家调节经济的措施,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是无效的。所以,理性预期学派的结论仍然是说,货币当局只能影响名义变量(物价),而实际变量(失业和生产)则不会受到影响。

正因为如此,理性预期学派积极主张:政府的唯一政策目标应当是确立最理想的一般物价水平,是防止和减少通货膨胀,而不是同时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更不应当是失业。

虽然他们认为政府的政策不能对国民收入、就业等实际变量产生影响,但还是能够对一般物价水平等名义变量产生某种带有规律性的作用。这种规律性的作用就表现在:当政府制定并公开宣布一些长期不变的政策后,一直坚持下去,决不轻易改变,经济主体也就会逐步地信赖这些政策;一旦人们完全信赖了这些政策,他们就会及时地、顺利地对自己的经济行为做出相应的调整,而消除那种由于政府频繁地干预经济而产生的持续性的通货膨胀预期;这样一来,物价水平就会趋于稳定,失业也不会增加,生产也不会下降,整个经济形势也不会出现急剧的波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