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润妍退市

合集下载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引言概述:市场调研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市场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匡助企业了解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营销计划。

然而,并非所有市场调研都能取得成功,有些调研反而会导致企业的失败。

本文将以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中的市场调研失败为例,分析其失败原因,以及给其他企业的启示。

一、产品定位错误1.1 未准确把握目标消费群体: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并没有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准确的定位,导致产品无法吸引到目标消费者。

1.2 忽视市场细分:宝洁公司并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细分,没有考虑到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差异,导致产品在市场上无法立足。

1.3 定位不清晰: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定位不清晰,既不是高端产品,也不是低端产品,导致消费者无法准确定位该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

二、市场竞争分析不足2.1 缺乏对竞争对手的深入了解: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并没有对竞争对手进行充分的分析,没有考虑到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2.2 没有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宝洁公司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并没有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导致产品在市场上无法突围。

2.3 忽视市场趋势: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的发展趋势,导致产品在市场上逐渐失去竞争力。

三、产品定价策略失误3.1 定价过高: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定价过高,导致消费者认为性价比不高,选择其他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3.2 定价过低: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定价过低,导致产品被认为质量不高,无法吸引高端消费者。

3.3 价格战失败:宝洁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进行价格战,导致产品利润率下降,最终无法维持产品的生产和推广。

四、营销策稍不当4.1 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没有制定有效的宣传推广策略,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知名度。

4.2 忽视消费者反馈: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后,并没有及时关注消费者的反馈意见,导致无法及时调整产品和营销策略。

润妍失败的背后

润妍失败的背后

润妍,失败的背后润妍是宝洁旗下唯一针对中国市场原创的化妆品品牌,也是宝洁利用中国本土植物资源的唯一的系列产品。

曾几何时,润妍被宝洁寄予厚望,认为它是宝洁全新的增长点;曾几何时,无数业内、外人士对它的广告与形象赞不绝口;曾几何时我们以为又到了黑发飘飘的春天……,但今天,笔者获悉,润妍已经全面停产,退出市场,润妍怎么了?曾被寄予厚望的润妍润妍诞生于宝洁全球增长停滞的大背景之下。

90年代末期,宝洁全球连续几年出现零增长。

宝洁时任董事长兼CEO德克•雅各推出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提倡挑战极限和创新。

在此战略指导下,宝洁在全球市场上都推出了新产品。

而在中国市场,宝洁中国自1996――1997财年达到顶峰后,连续三年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一些合资的品牌“熊猫”、“浪奇”等逐渐退出宝洁舞台;牙膏“佳洁士”长期徘徊在5%左右的市场占有率,而眼睁睁的看着“高露洁”扶摇直上;洗衣粉如“太渍”则不断被“雕牌”、“立白”等越抛越远;而洗发水更是面临着丝宝、联合利华的强大挑战。

此时,宝洁急需一个新的增长点以改变中国的市场局面。

润妍,作为宝洁当时在中国最大的投资而隆重推出,承载着宝洁极大的希望。

三年磨一剑,缘定黑头发早在上世纪末期,中国洗发水市场关于“黑头发”的概念就大行其道。

重庆奥妮率先喊出“黑头发,中国货”“植物一派,重庆奥妮”,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并由此开创了国内品牌挑战宝洁的先河。

其后,夏仕莲着力打造黑芝麻黑发洗发露,利用强势广告迅速对宝洁的品牌形成新一轮的冲击。

一些地方品牌也乘机而起,就连河南的鹤壁天元也推出了黛丝黑发概念产品。

这些产品基本上采取定位区隔的方式,将植物与化学进行系统区分,将宝洁划分为化学成分阵营,有效击中了宝洁的要害。

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领域,天然、环保的潮流愈演愈烈,成为未来主导的流行趋势,而这很可能使得宝洁的洗发水走向穷途末路。

面对这一局面,宝洁也不得不正视这一块的市场,中草药和植物概念必须被引入到宝洁的品牌当中,同时伴随着重庆奥妮的衰落,这一块的市场有许多的既有消费者等待新品牌的出现,由此也更加坚定了宝洁推出该类产品的信心与决心。

市场调研案例失败分析..

市场调研案例失败分析..

• 但到6月底“新可乐”的销售量仍不见起色,而公 众的抗议却愈演愈烈。于是,可口可乐公司决定恢 复传统配方的生产,其商标定名为Coca-Cala Clas sic(可口可乐古典)。同时继续保留和生产“新可乐 ”,其商标为New Coke(新可乐)。 • 消息传来,美国上下一片沸腾。华尔街也为可口可 乐公司的决定欢欣鼓舞,“老可乐”的归来使可口 可乐公司股价攀升到12年来的最高点。
润妍是宝洁旗下唯一针对中国市场原创的洗发 水品牌,也是宝洁利用中国本土植物资源的唯一的 系列产品。润妍曾经被宝洁寄予厚望,无数业内、 外人士对它的广告与形象赞不绝口;但2002年润妍 已经全面停产,退出市场。
• “润妍”上市前后两三年里,中国洗发水市场竞 争异常激烈。宝洁公司为了能照顾好到新的增长点, 开始在市场中寻找机会,进行市场调查。 •真正坚定调查员信心的是被访者不经意的话——总 是希望自己“有一头乌黑的秀发,一双水汪汪的大 眼睛”
• 1985年4月23日, “新可乐”取代传统的可口 可乐上市了。 • 可口可乐公司向美国所有新闻媒介发出了邀请, 共有200余位报纸、杂志和电视记者出席了新闻 发布会。消息闪电般地传遍了美国。 • “新可乐”上市初期,市场反应非常好。1.5亿 人在“新可乐”问世的当天品尝了它,历史上没 有任何一种新产品会在面市当天拥有那么多买主 。发给各地瓶装商的可乐原浆数量也达到5年来 的最高点。
• 可口可乐公司技术部门决议开发一种全新口感的 、更惬意的可口可乐。 • 1984年9月,他们终于拿出了样品。这种新饮料 比可口可乐更甜、气泡更少,他的口感柔和且略 带胶粘感,这是因为他采用了比蔗糖更甜的谷物 糖浆。 • 可口可乐公司组织了品尝测试,在不告知品尝者 饮料品牌的情况下,请他们说出哪一种饮料更令 人满意。 • 测试结果令可口可乐公司兴奋不已,顾客对新可 口可乐的满意度超过了百事可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引言概述:市场调研是企业制定市场策略和推出新产品的重要环节。

然而,即使是大型跨国企业也可能在市场调研中遭遇失败。

本文将以宝洁公司的市场调研失败案例——“润妍”的没落为例,分析其失败原因,并总结教训。

一、产品定位不准确1.1 目标市场选择错误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准确把握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特点。

对于“润妍”这一护肤品系列,宝洁公司选择了年轻女性作为目标市场。

然而,他们未能充分了解这一市场的需求和偏好,导致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期望。

1.2 产品定位不清晰“润妍”在市场调研中未能明确其产品定位。

宝洁公司未能清楚地定义“润妍”的特点和优势,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消费者对于护肤品的需求非常多样化,如果产品定位不明确,很难吸引到目标消费者。

1.3 未考虑竞争对手在市场调研中,宝洁公司未能充分考虑竞争对手的存在和影响。

他们没有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充分的对比和分析,导致“润妍”在市场上无法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市场需求不足2.1 市场规模估计错误在市场调研中,宝洁公司对于目标市场的规模估计错误。

他们未能准确预测到目标市场的需求量和增长潜力,导致产品在推出后销售不佳。

2.2 产品功能不符合市场需求市场调研中,宝洁公司未能准确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偏好,导致产品的功能设计与消费者的期望不符。

这使得消费者对于“润妍”的兴趣不高,进而影响了产品的销售。

2.3 未考虑消费者反馈在市场调研中,宝洁公司未能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反馈和意见。

他们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的设计和功能,导致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最终导致产品的失败。

三、市场竞争激烈3.1 产品同质化竞争在市场调研中,宝洁公司未能充分考虑到市场上已有的同类产品。

他们未能找到“润妍”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优势,导致产品在市场上无法脱颖而出。

3.2 缺乏市场营销策略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他们未能准确把握目标市场的消费行为和购买决策过程,导致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效果不佳。

宝洁润妍案例分析

宝洁润妍案例分析

宝洁润妍案例分析报告学号:姓名:时间:2011年12月5日地点:市场营销实验室指导老师:宝洁润妍案例分析报告目录引言(Introduction) (3)正文(Text) (3)一、案例背景 (3)(一)行业背景分析 (3)(二)宝洁自身发展分析 (3)(三)小结——宝洁要行动 (4)二、宝洁行动ing (4)(一)润妍的研发和推广 (4)1、STP:目标市场选择不当导致市场容量不足,定位不明晰导致推广偏差 (4)2、Product: 润妍洗发、润发分开的产品组合对当时二合一做法的挑战过于激烈 (5)3、Promotion:价值表达未符合消费者的心理 (5)(二)小结——“成功,再推广”产品研发模式的利弊分析 (5)1、优点 (6)2、缺点 (6)三、总结:新产品成功还需要考虑的因素 (6)1、重视市场环境的扫描分析,明确企业自身的强项与弱点,把握好产品研发手段与推广时机 (6)2、准确的STP是研发和推广基础,要保证在推广过程中不偏离原有STP (6)3、考虑兼容性,产品创新要慎重,特别是要推广创新观念时 (6)4、考虑消费者可能会与研发者对产品产生不同的看法 (6)5、推广宣传中要注重突出产品的差异与特色 (6)结语(Conclusion) (6)引言(Introduction)本案例分析报告总共分为案例背景、宝洁行动、总结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案例背景中分析了案例发生时的行业背景,并用SWOT分析方法总结了宝洁公司自身的优劣势、机会与威胁;第二部分从宝洁公司研发和推广新产品润妍的整个过程出发,剖析了其中的三点乏善之处,进而以小结的方式分析了其“成功,再推广”这一产品研发模式的利与弊;第三部分综合了前面的分析成果,归纳出新产品成功还需要考虑的五个因素。

正文(Text)一、案例背景(一)行业背景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期,洗发水市场在中国处于品牌繁荣阶段。

此时,民族品牌一拥而上,洗发水市场百花争鸣,类似宝洁的国际品牌在这种市场背景下,不断加快本土化过程,开始了品牌的创新。

成功的宝洁,失败的润妍

成功的宝洁,失败的润妍

成功的宝洁失败的润妍一.因何润研不能成为宝洁的第五大品牌?如果你是该项目经理,谈谈你的品牌运作思路。

答:(一)原因1.效率低,速度慢。

宝洁公司从1997年开始确定新产品(润研)到2000年正式上市,这其中时间长达三年之久,从而错失产品推出的最佳时期。

1998年,“植物一派”、“黑头发,中国货”的开拓者重庆奥妮和奥美合作后,投入巨资推广当时表现不佳的奥妮皂角,因为广告投入过大,而促销效果远不如预期,致使奥妮资金流紧张,被迫停止广告投放,“黑头发’概念市场此时出现空白。

面对奥妮败退,市场出现瞬时的空白的大好时机,比起降低风险的严格求证来说,现在更重要的是用最快的速度推出新产品,以填补市场空白,但重视流程、作业严谨的宝洁却把三年的宝贵时间浪费在市场论证和研究上。

试想,宝洁如果能在奥妮退败的一年内推出黑发概念产品,还会有夏士莲的存在吗?2.目标人群有误,失去需求基础。

宝洁将目标人群定位为18到35岁的白领女性,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润研具有唯美的广告形象和视觉冲击,其包装也是素雅和高贵的。

但问题在于谁是真正的购买者。

从九十年代末开始,随着潮流的发展,染发成为时尚的代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喜爱,而润研针对的消费群体又属于社会阶层当中的潮流引导者,她们的行为特点就是改变与创新,多种颜色当中也许黑色才是最守旧的一种。

3.信息传播缺失,购买诱因不足。

就现有的成功运作的品牌而言,消费者真正的购买诱因更多的集中在植物、天然或品牌形象上,而黑头发的作用并不明显。

润研刚刚上市之初的策略还是较为有效地,突出中草药的概念而不是简单的黑头发。

宝洁公司在中草药的概念尚未深入人心之际就开始转变策略,于是以黑头发为特征的广告,富社会效应的赞助活动等不断上演,直至将润研的品牌完全形象化而忽视了产品的成分,更谈不上了解它的功能了。

4.品牌自视太高,遭遇推力阻碍。

一方面,宝洁以过去的经验确定润研价格体系,并且只注重广告的拉动,而忽视渠道推动。

十大营销失利案例分析

十大营销失利案例分析

2002年十大营销失利案例2002年中国市场上出现的不仅仅是成功案例,为数众多的不成功案例具有更强的警戒意义。

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证实中国市场并不完全是“流着牛奶与蜜的迦南地〞。

一.爱立信:反响缓慢,屡失良机2001年10月,索尼和爱立信合并的时候,双方高层为那个合资公司制定了高远目标——5年内成为移动多媒体产品业界全球第一。

爱立信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前柯德川在合并时表示:“爱立信和索尼强强联手、互有所长。

这家合资公司在世界通信业向移动互联网迈进的开展中将处于独一无二的领导地位。

〞然而互补性在合资公司成立的前一年半时刻内并没有显现出来。

倒是2003年2月传出消息,曾为索尼爱立信的合并描下美好蓝图的柯德川黯然下课,间接证实索尼爱立信的合并,并未到达理想效果。

市场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更是证实索尼爱立信市场表现异常糟糕。

2002年3季度,索尼爱立信全球销量比2001年同期两公司的销量下落约40%,而同期却成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丰收之期。

在全球最大的中国市场上,2002年国产迅速崛起。

相比迅速崛起的波导、TCL、厦新等外乡新贵,曾经占据中国市场30%份额的爱立信表现惨不忍睹——研究数据显示,爱立信的市场占有率自往年年底的11%落至6月底的2%不到。

索尼爱立信如何了?反响速度慢、工作效率低下、缺乏明确的市场应对措施是其糟糕表现的要紧缘故。

在差不多完全成为时尚产品的今天,新机型和新概念产品必须不断推出,才能维持住市场领先地位。

而索尼爱立信2002年推出的新机型数量偏少;其推出换代概念产品的速度也严重滞后。

以拍照为例,曾被爱立信寄以厚瞧的T800已成业界笑柄,其上市日期一推再推,直到今天还没能在中国正式上市,与此形成鲜亮比照的是,甚至国内的一些二线厂商都差不多推出了同类产品。

在中国市场上,面对急速崛起的外乡新贵,处于磨合期的索尼爱立信不但没有采取应对措施,更几乎停止了其市场宣传工作,销量急速下滑并不希罕。

效率低下、反响缓慢,也许正是是索尼爱立信在2002年败走麦城的缘故。

成功的宝洁,失败的润妍

成功的宝洁,失败的润妍

谢谢欣赏!
润妍——宝洁的中国之痛
• 消费者没有对润妍产生品牌识别与知觉
品牌是消费者心目中对企业的感知与印象,是企 业信息作用于消费者,并在内心留下烙印的总和。
在奥妮惨败,市场出现短暂的空白之际,宝洁 并没有马上推出新产品来填补市场空白,而是 把宝贵时间用在冗长的市场调研和概念测试上。 2000年联合利华快其一步推出”夏士莲”系列, 提早进入消费者的视线。
下面是润妍的电视广告
但润妍推出的两年时间中,其市场表现却令宝洁上下感到 失望。资料显示,润妍在上市后的销售额大约在1亿左右, 广告费用约占10%。两年时间里,润妍虽获得一些消费者 认知,但其最高市场占有率从未超过3%,这个数字,不 过是飘柔市场份额的1/10。 在润妍上市半年后,一份对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女性 居民的调查也显示,在女性最喜爱的品牌和女性常用的品 牌中,夏士莲黑芝麻排在第6位,而润妍则榜上无名;另 一份调查则表明,看过夏士莲黑亮去屑洗发水的消费者中 有接近24%愿意去买或者尝试;而看过润妍广告的消费者 中,愿意尝试或购买的还不到2%。而2001年6月的财务 报告显示,宝洁上一财政年度第四季出现了3.2亿美元亏 损,这也是宝洁公司过去八年来首次季度亏损。
润妍——宝洁的中国之痛
• 广告没有名人效应,并且推出的产品形象有误 润妍的广告过多的强调了东方美的黑发,没有突 出它的天然草本配方和植物精华及含的何首乌成 分,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产了偏差。这也是润 妍的败笔之一。它的广告创意只是一个有着东风 风韵的普通少女,虽然唯美,但比之于其它产品 产生的名人效应而带来的一部分消费者又少了一 个吸引力。
1997年,宝洁开始确定新品战略,并从此开始长达3年的 市场调研与概念测试宝洁在新产品开发上采取其一贯的做 法,从消费者到竞争对手,从品牌到包装等无不经过科学 与严格的市场测试2000年,润妍终于等到了面世的一天, 针对18-35岁女性,定位为“东方女性的黑发美”,润妍 的上市给整个洗发水行业以极大的震撼,其包装、广告形 象无不代表着当时中国洗发水市场的一流水准。 为了更好地推广,宝洁专门建设网站进行网上和网下推 广活动,成立了润妍俱乐部。在“润妍”网站,提供了从 问卷询查、电视广告回顾、动画到美发科普等内容的系列 推广。润妍问世后,宝洁还启动了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公 关活动:赞助电影《花样年华》和“周庄媒体记者东方美 发秀”。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引言概述:市场调研是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的重要环节,但有时候即使进行了详尽的市场调研,企业的产品仍然可能面临失败的局面。

本文将以宝洁公司的“润妍”产品为例,分析其市场调研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训和建议。

一、市场调研不准确1.1 调研方法不当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使用了传统的问卷调查方法,但这种方法往往只能获取被调查者的表面意见,无法深入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偏好。

1.2 样本选择不当宝洁公司在调研中选择了一些已经使用过宝洁其他产品的消费者作为样本,这导致了调研结果的偏颇。

因为这些消费者可能已经对宝洁的产品有了固定的印象,对新产品的接受度较低。

1.3 调研问题设计不合理宝洁公司在调研中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和笼统,没有具体到润妍产品的特点和目标消费者的需求。

这使得调研结果缺乏实际参考价值。

二、产品定位错误2.1 目标市场选择不当宝洁公司在润妍产品的定位上出现了错误。

他们将产品定位为高端市场,但实际上目标消费者更多是注重性价比的中低端消费者。

这导致了产品的定价过高,无法吸引到目标消费者。

2.2 产品特点不明显润妍产品的特点并没有在市场中得到明确的传播和宣传。

消费者很难从产品本身找到与其他竞争产品的区别,这使得润妍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失去了竞争力。

2.3 市场定位不清晰宝洁公司在润妍产品的市场定位上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

他们既想打造高端品牌形象,又想吸引中低端消费者。

这种矛盾的市场定位使得产品在市场中没有明确的定位,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营销策略不当3.1 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宝洁公司在推广润妍产品时没有选择合适的宣传渠道。

他们过于依赖传统的广告媒体,忽视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的影响力。

这使得产品的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3.2 忽视了竞争对手的威胁宝洁公司没有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市场策略,忽视了竞争对手的威胁。

这导致了宝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无法与其他竞争对手抗衡。

两个文化因素失败的广告案例

两个文化因素失败的广告案例
两个因文化因素失败的广告案例
欢迎迚入
成功的宝洁 —— 失败的润妍广告案 例分析
宝洁公司简仃
宝洁公司,是丐界最大癿日用消费品公司乊一。在 《财富》杂志最新评选出癿全球500家最大工业/服务业企 业中,排名第75位,全美排名第23位并被评为业内最叐尊 敬癿公司。 • 宝洁公司在全球癿雇员总数超过11万,在全球70多个国 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癿300多个品牌癿产品畅销 140多个国家和地 • • • • • • • 区,其中包括洗収、抛収、抛肤用品、化妆品、婴儿抛理 产品、妇女卫生用品、医药、食品、饮料、织物、家居抛 理及个人清洁用品。 •
新可乐癿崩溃
• 新可乐上市丌到几个月,消费者就有了强烈癿反应,到 了5月中旬,每天大约有5000次电话打给可口可乐消费热 线,抱怨这种新饮料难喝极了,除了接到投诉电话乊外, 可口可乐公司还收到大约四万封抗议信。可口可乐忽略了 这些抗议信,虽然这些消费者收到了回信和打折券。一位 心理分析与家告戒说:“这丌仁仁是可口可乐改发了口味 癿问题,在我看来,这些消费者癿反应如同双亲逝丐了。
• (3):宝洁对二新品牌研収和推广癿谨慎和认真,但是 仅竞争于劢反应这个角度来看,宝洁酝酿“润妍”癿这两 三年时间癿确在很大程度上是延误了戓机。 • (4): 全球性决策不区域市场癿特殊性所要求癿效率, 以及对市场竞争环境估计丌充分癿原因,导致错过了品牌 推出癿最佳时机。因此这个原因应该算是导致“润妍”品 牌失贤背后癿重要原因乊一
• • 2、我们有没有想过可口可乐究竟是什么?它癿品牌核心 是什么?可口可乐在美国,在当时意味着什么?意味了一 种美国文化,是一种快乐。而新可乐癿推出,它又意味了 什么?意味着,放弃自己癿品牌核心,意味着,放弃自身 癿品牌优势,意味着,在百亊可乐制定癿市场游戏觃则下, 不市场优势主导者竞争

润妍的市场调查成功与失败之处

润妍的市场调查成功与失败之处

润妍的市场调查成功与失败之处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润妍的市场调查成功与失败之处2005年下半年宝洁的沐浴露产品——“激爽”的退市,不仅让人联想起三年前宝洁的洗发水产品——“润妍”的退市。

润妍是宝洁旗下唯一针对中国市场原创的洗发水品牌,也是宝洁利用中国本土植物资源的唯一的系列产品。

曾几何时,润妍被宝洁寄予厚望,认为它是宝洁全新的增长点;曾几何时,无数业内、外人士对它的广告与形象赞不绝口;曾几何时我们以为又到了黑发飘飘的春天……,但2002年的时候润妍已经全面停产,退出市场,润妍怎么了?润言上市前后的两三年里,中国洗发水市场真“黑”:联合利华的黑芝麻系列产品从“夏士莲”衍生出来,成为对付宝洁的撒手锏;重庆奥妮则推出“新奥妮皂角洗发膏”强调纯天然价值,有“何首乌”、“黑芝麻”、“皂角”等传统中草药之精华;伊卡璐把其草本精华系列产品推向中国;河南民营企业鹤壁天元也不失时机地推出“黛丝”黑发概念的产品……市场上一度喊出终结“宝洁”的声音。

在外界看来一片“沙砾”般的问卷调查,宝洁人却能从中看出“金子”:真正坚定调查员信心的是被访者不经意的话——总是希望自己“有一头乌黑的秀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这不正是传统东方美女的模型吗?黑头发的东方人就是希望头发更黑!——原来的商业计划百密一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所以在产品测试阶段,宝洁人再次通过调查反省了对产品概念、包装、广告创意等的认识,对原来的计划进行了部分修正。

至此,宝洁公司的“让秀发更黑更亮,内在美丽尽释放”的润妍洗发水就此诞生。

下面来具体介绍宝洁在润妍上市前做了那些市场调查的工作。

市场调查——卧薪尝胆1、“蛔虫”调查——零距离贴身观察消费者一个称为“贴身计划”的商业摸底市场调查静悄悄地铺开。

包括时任“润妍”品牌经理黄长青在内的十几个人分头到北京、大连、杭州、上海、广州等地选择符合条件的目标消费者,和他们48小时一起生活,进行“蛔虫”式调查。

广告润妍的问题

广告润妍的问题


(1)指出润妍在市场上失败的原因。

(2)如果你是润妍产品经理,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挽救该产品?
答:1、目标消费群定位错误。

润妍反市场定位在高知识的白领女性,然而这个群体对黑发并不感冒。

2、产品使用时间长,与消费者快速、方便要求不符。

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观念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从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起来赶快,人们吃饭、穿衣、行走者是以加速度的方式前进的,而润妍的使用时间却比一般洗发过程多了一倍的时间,洗发、润发要分为两个步骤,使人们用起来极为不方便,所以不为消费者所欢迎。

3、价格比同类产品高。

在价格上,润妍沿袭了漂柔等旧有强势品牌的价格体系,在这种价格体系下,经销商没有利润,又不能不做,润妍的价格政策,导致经销商对其采取了抑制态度。

4、沟通突出非化学成分、黑发概念不足。

没有塑出强有力的品牌概念。

在这一点上宝洁最近推出的依卡露草本数理化就做得比较成功。

1、市场定位。

东方发姓的发质基本都是以黑色为主,所以市场定位可以宽一点,定位在20-40岁的成熟发性。

强调润妍专为东方人设计,加入独创的水润中昔药精华;特别适合东方人的发质和发色。

2、4P策略
产品将产品洗发和润发两个阶段合一,改良成二合一产品,增加其使用价值。

价格采用渗透定价的策略,迅速占领市场
渠道借助原来强势品牌的渠道
促销言行设计上突出产品特色,加强广告宣传攻势,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程度,同时运用销售的各种手段。

新产品开发案例分析

新产品开发案例分析

新产品开发案例分析案例一:白沙能否继续飞翔[1]长沙卷烟厂成立于1947年。

长沙城中的江南名泉“白沙井”自古有“白沙沙水水无沙”之誉,毛泽东亦有“才饮长沙水”之咏。

“白沙”作为长沙卷烟厂的主导品牌,因古井而得名,自1975年问世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培育,“白沙”系列产品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和全国销量名列前茅的单一品牌。

长沙卷烟厂的产品风格在中国的烟草企业中独树一帜,其醇香满口、生津返甜和不断提高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至2000年上半年,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

主要产品包括白沙系列、和系列、NISE系列、长沙系列等。

随着长沙卷烟厂的不断发展壮大,“鹤舞白沙,我心飞翔”的企业核心理念与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1995年,企业通过了1S09002质量体系的国内外认证,并荣获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1997、1998年两年均被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并荣获了“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特别奖”;2000年底,以长沙卷烟厂为核心企业,涵盖烟草、药业、物流、印刷、金融投资、后勤服务等六大产业的白沙集团正式组建,标志着企业多元化、集团化发展经营格局的形成;2002年,各项经济指标继续稳步增长,全年卷烟总产量达到95万大箱,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实现利税52亿元。

进入“十五”期间,被国家烟草专卖局列为“追踪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并与之同步发展”的四大烟草企业之一。

“白沙”品牌经过27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第一大卷烟品牌,在全国卷烟产品市场综合竞争力调查中排名第一,2002年相继被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2003年,“白沙”品牌在首次行业全国大城市卷烟品牌调查中综合排名第一;白沙产品还突破了卷烟产销总量和单品销售量“双100万大箱”,并连续两年跃居全国单牌号销量第一。

白沙的成长历程一直伴随着与湖南另一烟草集团——常德卷烟厂的竞争。

20世纪90年代中期,常烟人便率先瞄准高端市场,推出芙蓉王,以“创造无限,体验成功”的口号诠释品牌文化,使“成功”的品牌理念深入人心。

润妍的黯然退市

润妍的黯然退市

四、润妍的黯然退市世界著名消费品公司宝洁的营销能力早被营销界所传颂,但2002年宝洁在中国市场却打了败仗。

其推出的润妍洗发水一败涂地,短期内就黯然退市。

据业内的资料显示,润研产品在2001到2002两年间的销售额大约在1个亿左右,品牌的投入大约占到其中的10%。

两年中,润妍虽获得不少消费者认知,但据有关资料,其最高市场占有率,不超过3%——这个数字,不过是飘柔市场份额的1/10。

2001年5月,宝洁收购伊卡璐,表明宝洁在植物领域已经对润妍失去了信心,也由此宣告了润妍的消亡。

2002年4月,在经历了中国市场两年耕耘后,润妍全面停产,逐渐退出市场。

润妍的退市是宝洁在中国洗发水市场的第一次整体失败, 面对染发潮流的兴起,在“黑头发”这块细分市场中,润妍没能笑到最后。

在“植物”、“黑发”等概念的进攻下,宝洁旗下产品被竞争对手贴上了“化学制品”、“非黑头发专用产品”的标签。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宝洁从1997年调整了其产品战略,决定为旗下产品中引入黑发和植物概念品牌,提出了研制中草药洗发水的要求。

在新策略的指引下,宝洁按照其一贯流程开始研发新产品。

先做产品概念测试,找准目标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研究全球的流行趋势。

为此,宝洁公司先后请了300名消费者进行产品概念测试。

在调查中,宝洁公司又进一步了解到,东方人向来以皮肤白皙为美,而头发越黑,越可以反衬皮肤的白晰美。

经过反复3次的概念测试,宝洁公司基本上握住了消费者心目中的理想护发产品——滋润而又具有生命力的黑发最美。

经过了长达3年的市场调查和概念测试,宝洁公司终于在中国酝酿出一个新的产品:推出一种全新的展示现代东方女性黑发美的润发产品,取名为“润妍”,意指“滋润”与“美丽”。

在产品定位上,将目标人群定位18-35岁的城市高阶女性。

但是,重庆奥妮最早提出了黑头发的利基,其经由调研得出的购买原因却是因为明星影响和植物概念,而夏仕莲黑头发的概念更是建立在“健康、美丽夏仕莲”和“黑芝麻”之上,似乎都没有着力强调“黑发”。

润妍案例分析

润妍案例分析

“润妍”的失败—宝洁公司的中国之痛——关于润妍洗发水退出市场的案例分析背景:润妍洗发水是宝洁旗下唯一针对中国市场原创的化妆品品牌。

曾几何时,润妍被宝洁寄予厚望,在九十年代宝洁全球增长停滞的背景下,它被认为是宝洁全新的增长点,是公司冲破迷雾,重新君临市场的制胜奇军。

但是推出后仅两年时间,润妍洗发水就全面停产,退出了日用品市场,润妍怎么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宝洁在针对中国市场实施的这一次战略却惨淡地遭遇了滑铁卢,这,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一、润妍品牌的坎坷之路。

1、宝洁公司及润妍品牌的基本情况成立于1837年的美国宝洁公司(P&G)是目前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日用消费品制造商和经销商,全球雇员超过100000人,年销售额达370亿美元,在全球最大的500家工业公司中利润名列前茅。

P&G公司在世界7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州宝洁有限公司是1988年P&G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其在中国的业绩为:润妍倍黑中草药洗润发系列产品是宝洁公司在全球的第一个针对东方人发质发色设计的中草药配方洗润发产品。

2000年,润妍正式诞生,针对18-35岁女性,定位为“东方女性的黑发美”。

润妍的上市给整个洗发水行业以极大的震撼,其包装、广告形象无不代表着当时乃至今天中国洗发水市场的极高水平。

刚刚上市的润妍销售似乎不错。

但是2002年,经历上市刚刚两年,润妍因其市场表现的失败而开始被打入冷宫,直至完全退出市场。

2、润妍诞生的市场背景1997—2000年,中国洗发水市场刮起了黑色旋风,天然、环保的潮流愈演愈烈,成为了未来主导的流行趋势。

1997年,奥妮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2.5%,仅次于飘柔,居第二位。

重庆奥妮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宝洁的警惕。

在奥妮等竞争对手发动的“植物”、“黑头发”等中国概念的进攻下,宝洁旗下产品被竞争对手重新定位,贴上了“化学制品”、“非黑头发专用产品”标签。

“润妍”--宝洁的中国之痛

“润妍”--宝洁的中国之痛

委托调查——全方位收集信息 上市后,宝洁还委托第三方专业调查公司做市场占有率调 查,透过问卷调查、消费者座谈会、消费者一对一访问或 者经常到商店里看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全方位搜集顾客及 经销商的反馈。
市场推广 ——不遗余力 市场调查开展了三年之后,意指“滋润”与“美丽”的 “润妍”正式诞生,针对18——35岁女性,定位为 “东方女性的黑发美”。润妍的上市给整个洗发水行业以 极大的震撼,其品牌诉求、公关宣传等市场推广方式无不 代表着当时乃至今天中国洗发水市场的极高水平。
包装调查——设立模拟货架进行商店试销 宝洁公司专门设立了模拟货架,将自己的产品不同品牌特 别是竞争品牌的洗发水和润发露放在一起,反复请消费者 观看,然后调查消费者究竟记住和喜欢什么包装,忘记和 讨厌什么包装,并据此做进一步的调查与改进。 最终推向市场的“润妍”倍黑中草药润发露的包装强调专 门为东方人设计,在包装中加入了能呈现独特的水润中草 药精华的图案,包装中也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润妍”---宝洁的中国之痛
宝洁简介
成立时间 1837年
总部
销售额 利润额 分公司分布 产品销售
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
514亿美元(2003 – 2004 财政年度) 64.8亿美元(2003 – 2004 财政年度) 超过80个国家 超过160个国家
产品种类 品牌
全球技术中心 持有专利数量
织物及家居护理、美发美容、婴儿及家庭护理、 健康护理、食品及饮料等 约300个
2001年5月,宝洁收购伊卡璐,表明 宝洁在植物领域已经对润妍失去了信心, 也由此宣告了润妍的消亡,2002年4月, 润妍全面停产,一个经历3年酝酿、上市 刚刚2年的产品就这样退出了市场。到目 前为止,宝洁在中国的18个品牌,均是其 已有的国际化品牌。宝洁1988年登陆中 国以来,针对中国消费者研发却又因为种 种原因退出市场的品牌里,润妍是第一个, 也是惟一的一个。

再看宝洁的市场经

再看宝洁的市场经
■■
方式,市场会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速度增长。例
如手机 、婚纱摄影等行业。但是盲 目地进行生活 方式的广告推动和 改变 ,一旦这种生活方式和产
品之间有更强大的其他竞争对手 ( 异类竞争者 ) ,
或者这种生活方式不为大众所重视 ,企业就十分
9 元新飘柔的 出现和润妍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 9 以南派洗化产品为首的国 内众 多品牌崛起 , 宝洁市场 占有率持续降低 , 加上城 市市场的竞争激烈 , 宝洁 更在觊觎二三级市场巨大的空间。 宝洁必须 做出决定 , 那就是如何挤 占国 内品 牌的空间 ,实现 自己的战略 目 。 标
在这种条件下 ,宝洁可以再推 出u 个类似润妍 的概念性产 品,但是宝洁 - 一 -
危险。 比如保健品行业的降血脂产 品、防盗手机 等。而激爽的退市主要就是没有明确 自己的竞争
对象在哪里, “ 而 确定” 是准确营销的第一任务。
激 爽只看到 了六神的清凉提神 ,而没有看到更广
毕竟有过失败的教训, 深知在中国推广一个新品牌的难度和风险。 在各种因素
重庆奥妮 、夏士莲黑芝麻
20 0 0年 7月
性产 品和冠军 产品的思路应该是截然不同的 .
10 0 0万 至 1 0 0万 元 人 民 币 2
当时宝法并没 有考 虑这 些 , 是按照 “ 还 空中媒 体——策略第 一—— c ) 大 终端 为王”的 “ 三
1亿元人民币
3%
板斧 ” ,没有考虑到市场的争夺策略、市场的 细分和顾客 资源的忠诚等细节因素 , 市场表现
我们更具价值 。首先来看一组数字 . 润妍 洗发护发产品
为降低 。这是润捋操作上最大的一个败笔。 工
其次,润妍的 出现背离 了宝洁一贯做一

宝洁润妍退市

宝洁润妍退市

最新课件
30
公关宣传
最新课件
31
在产品推出时,宝洁同时举行了 一系列成功的 公共关系宣传活动。开展东方美概念的黑发系 列展览—— 《中国美发百年回顾展》;赞助中 国美术学院,共同举办 “创造黑白之美” 的水 墨画展;赞助电影 《花样年华》;举办 “ 周庄 媒体记者东方美发秀 ” 等活动。
最新课件
奥妮洗发水一度被媒体认为是中国日化界在 未来唯一能与宝洁洗发水相抗衡的民族品 牌而红及一时。
一个土生土长的内地品牌,在国内市场
创造了一个奇迹
最新课件
9
2、契而舍之,金花凋谢
1998年是令奥妮痛心疾首的一年。这一年,奥 妮重新制作广告,重新提炼出“不腻不燥, 爽洁自然”的核心价值,围绕此核心价值, 轰轰烈烈的投入巨资开展广告活动:中央台 密集投放广告、“奥妮带你去看瀑布”行销 活动,开展免费派送活动
最新课件
22
4、广告调查——让消费者选择他们最 喜欢的创意
电视广告——宝洁公司先请专业的广告公 司拍摄一则长达6分钟的系列广告,再组织 消费者来观看,请消费者选择他们认为最 好的3组画面
最新课件
23
最后,概括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意思, 将神秘女性 、头发芭蕾等画面进行再组合,成为 “ 润妍 ” 的宣传广告。广告创意采用一个具有东方风 韵的黑发少女来演泽东方黑发的魅力。飘扬的 黑发和少女明眸将 “ 尽洗铅华,崇尚自然真我 的东方纯美 ” 表现得淋漓尽致。广告片的音 乐组合也颇具匠心,现代的旋律配以中国传统的 乐器如古筝,琵琶等,进一步呼应 “润妍”产品 现代东方美的定位。
▪ 1998年后销售不断下滑,最终债台高筑 ,被迫以拍卖商标抵债的方式黯然收场 。
————其兴也速,其败也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在奥妮将重心转重新提炼的“不腻不燥, 爽洁自然”的核心价值时,曾被其牢牢 占据的“植物”“黑头发”概念出现市 场空白,联合利华趁机抢占黑发概念, 推出了夏士莲黑芝麻洗发露
奥妮,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98年后奥妮的传播中,再也没有将奥妮品牌 形成的“植物”和“黑发”定位优势传递 下去。 对“植物一派”的抛弃,不仅使消费者对奥 妮品牌的认知开始模糊,再加上其他跟进 品牌用了“植物”信息干扰,最终奥妮在 消费者的头脑中失去了植物洗发水第一提 及率的位置
润妍在上市后的销售额大约在1亿左右,广 告费用约占10%。两年时间里,润妍虽获 得一些消费者认知,但其最高市场占有率 从未超过3%,这个数字,不过是飘柔市场 份额的1/10。
为了实现资源向具有竞争力的品牌集中,宝 洁公司于当年5月以49.5亿美元的代价将同 样是草本概念的伊卡璐品牌收归麾下。自此, 宝洁决定正式放弃在中国推出的润妍品牌。
4、广告调查——让消费者选择他们最喜 欢的创意
电视广告——宝洁公司先请专业的广告公 司拍摄一则长达6分钟的系列广告,再组织 消费者来观看,请消费者选择他们认为最 好的3组画面
最后,概括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意思, 将神秘女性、 头发芭蕾等画面进行再组合,成为 “ 润妍 ” 的宣传广告。广告创意采用一个具有东方风韵 的黑发少女来演泽东方黑发的魅力。飘扬的黑 发和少女明眸将 “ 尽洗铅华,崇尚自然真我的 东方纯美 ” 表现得淋漓尽致。广告片的音乐 组合也颇具匠心,现代的旋律配以中国传统的乐 器如古筝,琵琶等,进一步呼应 “润妍”产品现 代东方美的定位。
5、网络调奋——及时反馈消费者心理
具体来说,利用电脑的技术特点,加强润妍 |ogo 的 视觉冲击力,通过flash技术使飘扬的绿叶 (润妍的标志)在用户使用网站栏目时随之在画 面上闪动。通过润妍品牌图标链接, 大大增加 润妍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机会。 润妍是 一 个 适合东方人用的品牌,又有中草药倍黑成份,所 以主页设计上只用了黑、白、 灰、绿这几种色, 但以黑、灰为主,有东方的味道。网站上建立紧 扣 “ 东方美” 、 “ 自然 ” 和 “ 护理秀 发 ” 等主题的网页,加深润妍品牌联想度。 通过实时反馈技术,这样就可以知道消费者最喜 欢什么颜色,什么主题等。
3、包装调查——设立模拟货架进行商店 试销
宝洁公司专门设立了模拟货架,将自己的产品 与不同品牌特别是竞争品牌的洗发水和润发露 放在 一起,反复请消费者观看,然后调查消费 者究竟记住和喜欢什么包装,忘记和讨厌 什么 包装,并据此做进一步的调杳与改进。 最终推 向市场的 “ 润妍 ” 倍黑中草药润发露的包 装强调专门为东方人设计,在包装中加 入了能 呈现独特的水润中草药精华的图案,包装中也 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6、区域试销——谨慎迈出第一步
润妍的第一款新产品是在杭州面市,是在这个商 家必争之地开始进行区域范围内的试销调查。 其实,润妍在选择第 一 个试销的地区时费尽心 思。 杭州是著名的国际旅游风景城市, 既有深 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富含传统的韵味,又具有 鲜明的现代气息、,受此熏陶兼具两种气息的杭 州女性,与润妍要着力塑造的现代与传统结合的 东方美女形象 一拍既合。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润妍具有唯美的广告形象和唯美 的视觉冲击,其包装也是素雅和高贵的。 但是润妍定位的人群,属于社会阶层当中的潮流引 导者,她们的行为特点就是改变与创新,随着时尚 的不断发展,其发型与颜色都在不断变换,在她们 眼里,黑色是最守旧的一种。 深层次地分析发现,“黑发美”已经远离时尚,不 是18-35岁女性的追求了,但在润妍的宣传中,消费 者只明白“黑头发”的概念,对其中是否含有植物 配方养发护发的效果知之甚少。润妍在大量的推广 中并没有把消费者最重视的利益点突出来,这就使 广告诉求无效,做了无用功。
奥妮洗发水一度被媒体认为是中国日化界在 未来唯一能与宝洁洗发水相抗衡的民族品 牌而红及一时。
一个土生土长的内地品牌,在国内市场 创造了一个奇迹
2、契而舍之,金花凋谢
1998年是令奥妮痛心疾首的一年。这一年,奥 妮重新制作广告,重新提炼出“不腻不燥, 爽洁自然”的核心价值,围绕此核心价值, 轰轰烈烈的投入巨资开展广告活动:中央台 密集投放广告、“奥妮带你去看瀑布”行销 活动,开展免费派送活动 奥妮因此债台高筑,资金吃紧,最终停止广 告和促销活动
在润妍上市半年后,一份对北京、上海、广 州和成都女性居民的调查显示,在女性最喜 爱的品牌和女性常用的品牌中,夏士莲黑芝 麻排在第6位,而润妍则榜上无名;
另一份调查则表明,看过夏士莲黑亮去屑洗 发水的消费者中有接近24%愿意去买或者尝 试;而看过润妍广告的消费者中,愿意尝试 或购买的还不到2%。而2001年6月的财务报 告显示,宝洁上一财政年度第四季出现了3.2 亿美元亏损,这也是宝洁公司过去八年来首 次季度亏损。
7、委托调查——全方位收集信息第一步
此外,上市后,宝洁还委托第三方专业调查公司 做市场占有率调查,透过问卷调查、 消费者座 谈会、消费者一对一访问或者经常到商店里看 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全方位搜集顾客及经销商的 反馈。
市场调查开展了三年之后,意指“ 滋润 ” 与 “ 美丽 ”的“ 润妍 ”正式诞生,针对 18-35 岁女性,定位为“ 东方女性的黑发美 ”
西部城市重庆独辟蹊径提出“黑亮头发” 概念,推出洗发水品牌“奥妮”
“植物洗发,益处多多”
“黑头发,中国货”
“植物一派,重庆奥妮” 副品牌——“皂角洗发浸膏” “首乌洗发 露” 率先抢占黑发心智资源,成为消费者心中 黑发第一品牌,由此占据中国大江南北
1997年调查显示,奥妮以全国12.5%的市场占 有率,成为仅次于宝洁公司飘柔、海飞丝 洗发水的第三品牌(宝洁三大品牌的市场 占有率一度下滑到43%),把力士、花王、 汉高等世界巨头的洗发水抛在身后
宝洁“润妍”退市案例
江湖霸主——宝洁。飘柔、海飞丝、 潘婷占据大陆市场高价洗发水65% 以上市场份额。(业界神话) 日本花王、英国联合利华、德国汉 高 世界四大日化巨头已经完全控制了 国内的高端洗发水市场
奥妮提倡的“植物润发”“黑头发”
概念异军突起,在洗发水市场刮起 一阵黑色旋风。 一时间奥妮成为我国本土洗发水市 场的一支生力军,在其巅峰时期, 销售成绩在整个业界坐二望一,风 头直逼宝洁。
润妍的上市给整个洗发水行业以极大的震撼,其 品牌诉求、公关宣传等市场推广方式无不代表 着当时乃至今天中国洗发水市场的极高水平。
针对 18-35岁女性,产品目标定位为展示现代东 方成熟女性黑发美的润发产品。宝洁确定润妍 的最终诉求是:让秀发更黑更美丽,内在美丽尽 释放。进一步的阐述是:润妍信奉自然纯真的美, 并认为女性的美像钻石一样熠熠生辉。润妍希 望能拂去钻石上的灰尘和砂砾, 帮助现代女性 释放出她们内在的动人光彩。润妍蕴含中国人 使用了数千年的护发中草药—— 首乌,是宝洁 公司专为东方人设计的,也是首个具有天然草本 配方的润发产品。
3、试图改变消费习惯
润妍的失败,从产品本身来说,与中国人洗发习 惯相左是其中一个原因。润妍推崇先洗发后润发 ,采用的是和主流产品不同的剂型,需要经过洗 发和润发两个步骤。 宝洁推出润妍一方面是借黑发概念打造属于自己 的一个新品牌,另一方面就是把润发概念迅速普 及。宝洁的做法之所以没有奏效,是因为国人对 于洗发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因此启动市 场是个漫长的过程。
2、广告概念错位
应该说,从孕育开始,“润妍”品牌就是
一个继奥妮推出“健康、黑发”概念之后 的延续产品,这一部分人群已经具有对黑 头发的认知和使用习惯,也是品牌切入最 为经济的办法。 但不知是不屑于跟随还是对未来趋势的判 断过于自信,宝洁居然舍弃了已经存在的 市场而“另辟蹊径”,将目标人群定位为 18-35岁的城市高知女性。
润妍是一个产品、广告与形象都不错的品 牌,为什么这么快就走上不归之路了呢?
1、迷恋调研,错失时机
1997年,宝洁公司就提出中草药洗发水
的概念,提出了研制中草药洗发水的要 求。但直至两三年后,才开始大规模进 入这个有巨大潜力的细分市场,可惜已 错过了品牌推出的最佳时机。这为竞争 对手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宝洁公司专门做过相关的调查试验,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使
用不含润发露的洗发水,头发的断裂指数为 1,含润发露的洗发水的指数为0.3,而 使用 洗发水后再独立使用专门的润发露,断裂指 数就降低 到 0.1
中国市场调查表明,即使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也只有 14%左右的消费者会在使用洗发水后单 独使用专门的润发产品,全国平均还不到10%。 而在欧美、曰本、香港等发达市场, 约80%的 消费者都会在使用洗发水后单独使用专门的润 发产品。 这说明国内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认 识到专门润发步骤地必要性。 因此,宝洁推出润妍一方面是借黑发概念打造 属于自己一个新品牌,另外就是把润发概念迅 速普及。
这不正是传统东方美女的模型吗? 黑头发的东方人就是希望头发更黑!
1、“ 蛔虫 ”调查——零距离贴身观 察消费者
一个称为 “贴身计划”的商业摸底市场调查 静悄悄地铺开。包括时任 “润妍”品牌经理 黄长青在内的十几个人分头到北京、大连、杭 州、上海、广州等地选择符合条件的目标消 费者,和他们48小时一起生活,进行 “蛔虫” 式调查。从被访者早上穿着睡衣睡眼朦胧地走
在产品推出时,宝洁同时举行了 一系列成功的 公共关系宣传活动。开展东方美概念的黑发系 列展览—— 《中国美发百年回顾展》;赞助中 国美术学院,共同举办 “创造黑白之美” 的水 墨画展;赞助电影 《花样年华》;举办 “ 周庄 媒体记者东方美发秀 ” 等活动。
除了沿袭以往传统在央视和地方卫视投放了大 量的电视厂告,宝洁还率先在国内著名的门户网 站和女性网站投放了网络广告,单日点击率最高 达到了 35%,创造了网络厂告投放的奇迹。广告 片的音乐组合也颇具匠心,现代的旋律配以中国 传统的乐器古筝、琵琶等, 进 一步呼应 “ 润 妍 ” 产品的现代东方美的定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