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中华传统民族精神现状调查与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大学生中华传统民族精神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一种载体。针对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识,以科学客观的学术态度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理性分析。为了突出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的民族精神,调查方式以网上问卷和实地交流为主。网上调查面向全国大学生,实地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主,从而提供了论述依据。另外鉴于儒家文化及其体现的人文精神为中国历史上的主流文化和意识,所以调查的“中华传统民族精神”认为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文化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传统精神继承儒家文化

1.引言:“至少在辛亥革命以来,儒学思想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而没落”①历史的变迁,

由于近代长期闭关锁国带来了科技文化的落后,认识到这一点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和爱国主义人士一方面批判原有文化,一方面西学东渐。由于一系列历史政治原因的影响,我们有必要了解作为当代主流的大学生传统民族精神。

2.调查话题:a.您如何看待传统民族精神

b.您认为传统精神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c.您喜欢传统精神的哪种精神

d.传统精神的主要意义

e.现代人还保存了多少传统民族精神

3.调查结果分析: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知道其大略和一些常识,但是在行为方法上,民族传统精神并不作为唯一的指导标准,对于传统民族精神其坚持标准多以现实利益为指标。大家多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儿乐”为传统远大精神的典范,而对三纲五常犹为反感,传统精神包含范围广泛,儒系行为礼节涉及文化政治交往各个方面以加强对儒学内涵的拱卫和实践,这使得很多人认为传统是对人各方面的限制,有碍于个性的张扬。更有的认为传统精神枯燥乏味而禁锢人性,应该学习西式文明,或者对我们的传统民族精神持质疑态度。在第三个问题的调查中多数人愿意以“独善其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处事座右铭,而“克己修身”认同明显少于前者。有一部分同学认为:传统精神有其爱国,修养自身的积极方面,但很多是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当然,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而延伸至今有其积极意义。很多人人认为我们保存了较少的传统精神,例如:诚信,谦虚,有礼,特别从公共素养及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追求学问方面。而认为日本、韩国等国家继承了较多的中国文化及其所包涵的传统精神。

4.总结: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是其文明的精髓,我认为大学生对其传承并把他作为自己品质的一部分需要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特别需要社会的导向和认同、政府的鼓励支持。而我们所具有的民族精神相对淡薄,往往知其存在,而不知道其意义和传承,更没有意识把其作为自生意识的一部分。随着全球化的大发展,文化必然相互融合,文化的多元也将势不可挡,只有我们批判的接受了我们自己的文化精神,才能尽显我们民族的特色。

所以我们应该:第一.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教育的本质是“教化”,教化的目

的是“育人”。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国民教育,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要通过广泛的国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和品格,把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把全民族的精神和士气振奋起来,激发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祖国繁荣富强、为民族伟大复兴、为人民幸福安康贡献自己的力量。要把在未成年人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办学育人的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制度建设,注重日常教育和养成;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未成年人教育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逐步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思想意识;逐渐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力、自强的优良品格;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载体和途径,正确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和社会生活。第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里指传统文化的氛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全社会来关注和重视,需要集各方力量来共同推动和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倡导者、示范者和推动者。应该通过政策引导、法制建设、行政手段、教育和社会舆论等方式,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三: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培养自身的民族特质,视其为骄傲并积极发扬。我们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我们的意识、品质将作为我们民族的标志活跃世界滋养下一代。丢弃和批判容易,但是辩证的继承并使我们的传统精神焕发新的生机使我们几代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①陈来宋明理学第一版引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