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梳理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材是中国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研究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教材分为七个单元,内容涵盖了古代文学经典、现代文学作品和写作技巧等方面。
二、教材特点1. 多元文本:本教材不仅包含了古代文学经典如《红楼梦》、《论语》等,还涵盖了当代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文章。
通过多元文本的选取,旨在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知识延伸: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相关的延伸知识,如文言文赏析、写作技巧等。
通过延伸知识的引入,帮助学生巩固研究内容,培养综合语文能力。
3. 强调实践应用:教材注重实践应用,通过写作训练、朗诵、演讲等形式,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三、教材内容分析1. 单元一:古代文学经典赏析该单元主要讲述了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论语》等的赏析和研究。
通过研究古代文学经典,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化,提高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
2. 单元二: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该单元选取了多篇现代文学作品,如《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现代文学的特点和主题。
通过研究现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拓宽视野,提高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理解能力。
3. 单元三:写作技巧训练该单元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教授写作技巧和范文指导,引导学生撰写不同类型的作文。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4. 单元四:诗词鉴赏与写作该单元引导学生研究和鉴赏古代诗词,并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通过研究古代诗词和创作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5. 单元五:现代阅读经典与写作该单元选取了多篇现代经典作品,如《小兵张嘎》、《小燕子和小蛇》等,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帮助学生理解现代文学的表达方式和主题思想。
6. 单元六:多媒体语言文化艺术该单元引入了多媒体语言文化艺术的内容,通过观看电影、音乐和艺术作品等,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2.品味文章的深刻内涵,理解文章表现的思想和哲理。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品的意蕴。
2.能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自主翻译文言文。
3.能识记重点语句和词语,并且做好笔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文章优美精练的语言,培养文言文语感。
2.感知课文中作者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梳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
1、积累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句式。
2、背诵全文,把握作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1.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汉语的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3.体会文章优美精练的语言,培养文言文语感,品味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预习法、诵读法、讲授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诵读、赏析文中精彩的语句,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关于理想、精神自由和现实社会的观察与反思,从中得到一些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课时安排
第1-3课时:《庄子二则》
第4-6课时:《礼记二则》
第7-9课时:《马说》
第10-12课时:《唐诗三首》
第13课时:写作
第14-15课时:综合性学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语文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名家名篇,均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古人对现实社会的洞察以及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也表现了古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说明
本单元文章为古诗文,经过之前的学习积累,学生已经大致掌握了一些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积累了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法等知识,所以学习这单元,难度应该不是很大。诵读训练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诗词兴趣的有效手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第一单元的教材是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本单元主要围绕着“交流与合作”这一主题展开教学。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有效的交流和合作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交流与沟通的意义与重要性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教材,可以了解到交流与沟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小故事和实例,让学生们认识到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增强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有效的交流技巧与方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将学习到一些有效的交流技巧与方法。
比如,通过学习写作技巧,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另外,通过学习口语表达技巧,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并且能够更加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团队合作与协作能力的培养本单元的教材还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协作能力。
通过学习合作性的阅读材料和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到在团队中如何相互配合,有效地完成任务。
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文学欣赏与审美情趣的开发本单元的教材还涉及到了一些文学作品的欣赏与理解。
学生将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散文等,培养对文学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阅读材料、课堂练习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第一单元的教材主要围绕交流与合作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学生能够了解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方法,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部编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研究与教学建议
部编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研究与教学建议一、教材简介部编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一套中学语文教材。
本册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精选了适合八年级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古代诗词、文言文以及现代文,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材特点1. 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本册教材选文丰富多样,涵盖了古代、现代、外国等多个文学领域,既有文学作品的欣赏,也有实用文体的学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
2. 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本册教材在选文中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收录了一批古代诗词、文言文等经典作品,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强调阅读与思考: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与思考,设计了大量的阅读提示和思考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4. 实用性较强:本册教材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入了多篇实用性较强的文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用文体写作能力。
三、教学建议1.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知识点和教育价值,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 注重阅读与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与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3. 强化写作训练: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提高学生的实用文体写作能力。
4.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总结部编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存《柳河东集》。
二、故事背景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日光下澈“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1.全石以为底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3.崔氏二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三)一词多义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不可久居(能够,动词)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竹树环合(环绕,动词)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隶而从者(跟从,动词)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四)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2.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3.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4.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5.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6.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7.近岸形容词作动词,靠近(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卷石底以出。
部编本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部编本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1、部编本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1、社戏2、回延安3、安塞腰鼓4、灯笼写作学习仿写口语交际应对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7、大雁归来8、时间的脚印写作说明的顺序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10、小石潭记11、核舟记12、《诗经》二首关睢兼葭写作学写读后感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名著《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学写演讲词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19、登勃朗峰20、一滴水经过丽江写作学写游记口语交际即席讲话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23、马说24、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写作学写故事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2、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1.学习中华“和”文化,理解其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2.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古今“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个人、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环境。
一、导入新课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
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探“和”之义(说故事)1.“和”故事接力赛。
部编教材八年级下文学常识汇总(含名著)
八年级下文学常识1、《社戏》是一篇小说,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药》,《阿q正传》,《祝福》等,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华盖集》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2、《回延安》,选自《贺敬之诗选》,作者是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
3、《灯笼》的作者是吴伯箫,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4、《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是竺可桢,他是我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5、《恐龙无处不有》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和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曾获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代表作有《极地》《新疆域》,他是公认的当代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
6、《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田园居》,《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7、《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柳宗元,河东人士,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和韩愈并称韩柳,他们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柳宗元与刘禹锡并称为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为王孟韦柳。
8、《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选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末的魏学洢。
9、《关雎》和《蒹葭》,都选自《诗经》,诗经又名《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的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
从《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这四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从中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并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社戏》是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作品,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灯笼》一文,作者围绕“灯笼”,从不同方面叙述了灯笼的重要意义。
小小的灯笼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而且寄寓了作者赤诚的情感。
“写作”要求“学习仿写”。
仿照学习过的课文或其他课外优秀的文章进行写作,学习它们所运用的体裁、题材、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应对”。
通过假设情景、综合实践等方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如何随机应变、巧妙应对自己所面临的境况,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措施1.反复诵读,加强学生的自我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反复诵读来品味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初步体会文章的内涵和主旨,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
2.联系生活实际,由课本延伸到生活。
本单元通过不同的文体形式,展示了我国丰富的民俗风情,在教学中,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如图片或视频,展示文章中所提及的民俗风情,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3《安塞腰鼓》知识梳理及思维导图
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刘成章一、内容简介:《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写作的散文,最早出自1986年10月3日的《人民日报》[1-2] ,并被收录在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教材第3课[2-4] 。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另外一点也颇有意味: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结合必须达到这样的高度。
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一特点。
二、作者简介: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协会员,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
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高中写诗,然后又转写词,后写了戏剧,再写散文。
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
主要成就首届鲁迅文学奖《羊想云彩》,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别奖等。
代表作品《羊想云彩》《安塞腰鼓》等。
三、学习方法:腰鼓属于鼓的一种。
鼓作为乐器,学习是此类文章要从:鼓、鼓与自然的结合、鼓与人的结合为角度来观察、学习。
四、思维导图:本篇课文的思维导图共计五条主线:由节奏的魅力开始到现实而结束。
有点到线,由线及面。
五、原文及标注:《安塞腰鼓》—刘成章原文:(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2)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3)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4)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5)但是:(6)看!——(7)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教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初中学习的第二个说明文单元。
单元选编了《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和《时间的脚印》四课共5篇事理说明文,与八上的事物类说明文有明显的不同。
八上的事物类说明文,学习重点在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分析说明方法,体会内容选择、行文风格与不同写作目的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理解科学道理,培养科学精神”,能力素养主要包括筛选主要信息、梳理说明顺序、读懂文章事理、分析推理方法,发现问题、质疑探究。
课标分析学段目标:小学阶段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要求是“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初中学段要求是“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本单元的教学应体现学段、学期的关联与进阶。
实用性文本阅读与交流教学提示: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
评价建议:在评价中,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了。
学业质量描述:阅读新闻报道、说明性文字以及非连续性文本,能区分事实与观点;能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能利用掌握的多种证据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能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具体问题。
【单元目标】综合教材要求、对接课程标准,基于实际学情,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1.能筛选主要信息,简要概括每篇文章讨论的科学问题,用自己的话解说文章阐述的事理;2.能抓住提示文章结构层次和逻辑关系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3.能从整体上说出这几篇文章在语言上的共性特点和不同风格,并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能用简明的语言分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推理过程,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5.能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难,从每篇文章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与同学交流研讨;6.能借助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写作一篇描述科学现象、阐明科学道理的说明性文章(可借鉴本单元中任意一课的写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知识讲解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的“观”字用得准确,因为“观”是集中目力看,用“望”,用 “视”,用“看”,都不合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是千古传诵的警句名言,值得 仔细体会。
,悠然见南山。”有高洁情操:“出淤
泥 而 不 染 ,( 6)
。” 有 朦 胧 憧 憬 : “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7)
,
。”有爱国 情怀:“(8)
,
。”
2.(2015•山东青岛中考)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描写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远处的南山悠然映入眼
去,离开。谗,说别人的坏话。 22.景:日光。 23.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24.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 25.锦鳞:美丽的鱼。 26.岸芷(zhǐ)汀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种。 27.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28.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帘,表现了陶渊明辞官后的闲适心情。
B.《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句,写诗人听到人们晚上唱起告
别的歌曲,看到人们折柳相赠,不由得产生归隐田园的情思。
C.暮春时节,花儿凋零,燕子归来。面对此景,词人晏殊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来”的句子,表达了自己伤春惜时之感。
D.宋代词人辛弃疾登高望远,看到江山雄伟壮丽,江水奔流不息,想到古代纵横驰骋的英雄人
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当时作者贬居邓州(今河南 邓县)。这年六月,与范仲淹同为大中祥符进士、因遭诬陷而被降职岳州的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行将 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请名家所绘的《洞庭晚秋图》,连同亲拟的《求记书》一并寄给好友 范仲淹。范仲淹欣然受命,于九月写成了这篇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范仲淹借重修岳阳楼作记,一 方面重申自己的抱负,另一方面借此勉励、规劝老朋友。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梳理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梳理一、口语交际训练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训练
三、古诗词阅读
四、文言文阅读
注:黑体的篇目为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篇目,诗歌40首,文言文21篇,共61篇(首),但《南乡子》(辛弃疾)没有编入教材。
五、语法修辞
六、名著导读
七、写作训练梳理
1、记叙文(七年级)——说明文(八年级)——议论文(九年级)
2、思路(七上)——中心(七上)——选材(七下)——审题立意(九下)—
—布局谋篇(九下)——修改润色(九下)
3、文从字顺(七下)——语言简明(七下)——语言连贯(八上)——表达得
体(八上)
4、记事(七上)——写人(七上)——想象类文章(七上)——描写景物(八
上)
5、新闻(八上)——传记(八上)——读后感(八下)——演讲稿(八下)—
—游记(八下)——诗歌(九上)
6、记叙(七上)——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7、仿写(八下)——缩写(九上)——改写(九上)——扩写(九下)
(四)改编式写作
八、现代诗歌阅读
九.阅读方法之一——浏览的连续性训练。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春酒》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春酒》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春酒》课文原文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
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
还有个家家邀饮春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
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
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
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住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
说活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
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
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罩还捧一大包回家。
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
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
“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于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八宝酒,顺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
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
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里,酒却伞洒在衣襟上了。
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
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
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
”母亲听了很高兴。
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马说》是唐代⽂学家韩愈的⼀篇借物寓意的杂⽂,属论说⽂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所加。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23课《马说》课⽂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马。
千⾥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称也。
马之千⾥者,⼀⾷或尽粟⼀⽯。
⾷马者不知其能千⾥⽽⾷也。
是马也,虽有千⾥之能,⾷不饱,⼒不⾜,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也? 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临之,⽈:“天下⽆马!”呜呼!其真⽆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23课《马说》知识点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学家、思想家。
河阳(今河南孟县)⼈。
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为《昌黎先⽣集》。
他是唐代“古⽂运动”的领袖,主张“⽂以载道”,反对浮华⽂风,提出“唯陈⾔之务去”。
韩愈推动了⽂学发展,被后世列为“唐宋⼋⼤家”之⾸。
他的散⽂句式灵活多变,⽂笔流畅⽽有⽓势,对后世的⽂风产⽣了巨⼤影响。
⼆、故事背景 这篇《马说》⼤约作于贞元⼗⼀年⾄⼗六年(795—800)间。
其时,韩愈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
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相告,⼀共待了10年之久,最后⽆限怨郁,离开长安。
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有“忧天下之⼼”,不会遁迹⼭林。
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佞当权,政治⿊暗,有才能之⼠不受重视。
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三、课⽂翻译 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马。
千⾥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称也。
注释 ⽽:表⽰转折,连词,但是。
故:所以。
祗:同“祇”,只是。
虽:即使。
骈:两马并驾。
槽:喂牲⼝⽤的⾷器。
枥:马棚、马厩。
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教材以古代诗词、成语、故事等形式,展现了“和”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将“和”文化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古代诗词、成语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相关的诗词、成语、故事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和”文化的内涵,能够运用相关的诗词、成语、故事等。
2.难点:如何将“和”文化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和”文化的历史渊源、诗词、成语等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相关诗词、成语、故事等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和”文化的历史渊源,呈现相关诗词、成语、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巡回指导。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本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2018年春季全新部编改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八年级下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 部编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六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一习俗风尚、二科学探索、三自然美景、四演讲技巧、五人文胜迹、六哲思与情怀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说明文章为主,第二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编排在第三、六单元中。
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
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本册教材中写作有六个单元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
口语交际安排了两个单元,分别是第一、五单元;与以往教材相比显示出对口语交际的重视;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三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六单
元,活动注重中国传统美德与文化的熏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
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真的有“海姑石烂”的时候。
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
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创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梳理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梳理一、口语交际训练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训练
三、古诗词阅读
四、文言文阅读
注:黑体的篇目为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篇目,诗歌40首,文言文21篇,共61篇(首),但《南乡子》(辛弃疾)没有编入教材。
五、语法修辞
六、名著导读
七、写作训练梳理
1、记叙文(七年级)——说明文(八年级)——议论文(九年级)
2、思路(七上)——中心(七上)——选材(七下)——审题立意(九下)
——布局谋篇(九下)——修改润色(九下)
3、文从字顺(七下)——语言简明(七下)——语言连贯(八上)——表达
得体(八上)
4、记事(七上)——写人(七上)——想象类文章(七上)——描写景物(八
上)
5、新闻(八上)——传记(八上)——读后感(八下)——演讲稿(八下)
——游记(八下)——诗歌(九上)
6、记叙(七上)——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7、仿写(八下)——缩写(九上)——改写(九上)——扩写(九下)(一)作文技法和程式(显性的一般写作要求)
(二)兴趣激发与习惯培养
(三)文体写作
(四)改编式写作
八、现代诗歌阅读
九.阅读方法之一——浏览的连续性训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前言】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是运用理论剖析、细腻感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教材之一。
这本电子课本完整收录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各个知识点,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第一篇】植树节植树节作为我国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许多人们已习惯将于每年的三月十二日来参与形形色色的植树活动,本章从植树节的起源和意义入手,介绍了植树节的种种文化活动,还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以及我们每个人在植树节中的责任。
【第二篇】兴趣兴趣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是塑造我们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章将我们的注意力聚焦于一个“兴趣”的高端品味,介绍兴趣对我们学生成长的作用,并以优美的古诗词和实事例为依据,阐发了坚持兴趣对未来的塑造作用。
【第三篇】劳动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核心环节。
劳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状态,也造就了人类的文明。
本章从劳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出发,介绍了劳动对我们人生的意义。
并配合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们了解到付出劳动的价值。
【第四篇】建筑建筑是城市的灵魂,也是人们居住、工作、学习的场所。
本章从建筑的定义、分类和保护等多个角度来阐释城市建筑的重要性,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同学们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建筑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五篇】音乐欣赏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对我们的情感和精神生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章从音乐的定义、分类以及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等多个方面入手,引导同学们去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感受其中的情感和美感。
【第六篇】文学欣赏文学是一种表现生活、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让人们在阅读、欣赏中寻找生活的美好。
本章将文学作品分为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两大类,让同学们了解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
从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各选取一篇佳作展开对其进行分析和欣赏,让学生对文学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第七篇】健康教育健康是人类生命的本钱,“预防胜于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目《社戏》
作者:鲁迅体裁:小说出处《呐喊》
主题思想:《社戏》这篇小说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主要事件:看社戏这是主要事件,所以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这些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画面
篇目《回延安》
作者:贺敬之体裁:民歌体形式写成的现代诗出处:《贺敬之诗选》
主题思想:《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亚南的巨大变化,激发了诗人的无限兴奋和喜悦之情,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表达了诗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
篇目《安塞腰鼓》
作者:刘成章文体:散文出处《人民日报》
主题思想: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
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放粗犷的动作变化钢筋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文章结构: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
篇目《灯笼》
作者:吴伯箫体裁:散文出处《吴伯箫散文选》
主题思想:作者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表明自己与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
文章书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文章结构手中灯笼点亮,指引人们返回温暖的家中----村口红灯高照,慰藉着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宅第红灯高则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愿作灯笼下的马前卒]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篇目:《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作者:阿西莫夫体裁:说明文
作者在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时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晰的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说明顺序: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研成果——印证观点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
文章的题目是《被压扁的沙子》内容却是恐龙灭绝的原因,恐龙灭绝的撞击说和“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文题形象性强,容易引起好奇心。
篇目《大雁归来》
作者:美国利奥波德
主题思想: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热情。
保护野生动物,珍爱自然环境。
告诫人类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伤害处于弱势的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睦相处,自然界才会更精彩更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徙飞翔由衷钦佩,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
素材积累:有关雁的诗句1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文章结构:走进雁群-——观赏雁翔——倾听雁语——感悟雁心
篇目《时间的脚印》
作者:陶世龙体裁:说明文选自《时间的脚印》
主题思想:普普通通的岩石上,竟有着如此丰富的历史记录。
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
这是一幅沉积岩的图片,岩石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一层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篇目《最后一次讲演》
作者:闻一多体裁:议论文
主题思想:在李公朴(1902—1946)的追悼会上,闻一多批判国民党的特务暗杀行动。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他认为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
表现了闻先生为真理、正义献身的伟大革命精神。
篇目:《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作者:丁肇中体裁:议论文
主题思想:“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告诫大家要摆脱传统教育偏理论轻试验的错误。
篇目《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作者:王选
文章主题:作者把大力扶植年轻人作为重大正确抉择的重要意义。
王选站立在IT时代最高点,领跑于同行最前列,却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名人”自诩,不以“功高”自傲。
身居高位却心静如水,成就显著却心态平和,审视自己目光清醒,推介新人不遗余力,真心实意,对自己近乎有些苛刻的自省、自警和自律意识,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课文节选主要介绍了王选的第六个重要抉择,即是——扶植年轻人,并且介绍了自己做出这一重要抉择的原因、目的、态度、方式方法及建议,表现了他甘做人梯、扶植新秀、心胸开阔、敢说真话、真诚善良的精神品质。
微型板书设计1、最重要的抉择2、重点讲述的抉择3、作者成功的原因(对我们的启示)
篇目《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主题思想:顾拜旦从对5年前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0周年的回顾开场,简要说明奥林匹克运动5年来的发展情况,他敏锐的注意到奥林匹克精神在世界政治格局动荡变化的形势下将凸现独特的意义。
篇目《壶口瀑布》
作者:梁衡选自《梁衡文集》
主题思想: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表现的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精神。
感受瀑布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祖国山河的壮丽,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挟而不服、压而不弯、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篇目《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作者:马丽华选自《藏北游历》
主题思想:作者从不同的角色写景,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雪山的神奇美丽,并赋予雪山以生命,写景中蕴含着作者对雪山的崇拜和赞美之情,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同长江一样源远流长,作者又通过联想和想象,抒发了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赞美
篇目《登勃朗峰》
作者:美国马克吐温
主题思想:本文记述了一次愉悦的旅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描绘了雄壮、奇伟、变幻多姿的山中所见之景,从多角度叙述了富有传奇色彩的车夫精彩的驾车本领,语言幽默风趣,细细品味,趣味横生。
篇目《一滴水经过丽江》
作者:阿来选自《课堂内外》
主题: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给读者以清新优美的艺术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美丽丽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