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外国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外国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外国文学毕业论文范文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文学作品和理论的涌入,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面貌和走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外国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外国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外国文学教学与大学生价值观培养思考摘要:价值观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大学生心智的成长与成熟。

外国文学教学不仅要传授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其中积极向上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该文以《远大前程》中皮普的命运起伏为例,揭示了成长过程中养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远大前程》;皮普;外国文学教学;价值观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国民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利益格局也在进行深刻调整,多种价值观共存。

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念也深受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实用化、物化、矛盾化等特点。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

1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一直以来,高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十分重视,但网络和各种媒体中不乏有关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报到,如国家观念淡化、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学习上急功近利,部分大学生人生职业理想缺失,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中,其中部分女大学生沉迷于各类选美选秀,功利型婚恋观念严重,傍大款,充当外围女等。

大部分大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容易摇摆,在社会急剧变化和转型的特殊环境下,他们无所适从,加上对某些贪污腐败行为的强烈不满以及对新生事物的迷惑不解,使许多大学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陷入迷惘,不知什么才是正确的价值观、该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怎样走好人生道路,有的甚至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把金钱作为评价成功的标准,信奉拜金主义抑或把当官作为一生求职的奋斗目标,崇尚权力,有的把出名作为职业的支撑,追求虚荣。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了多元的不稳定态势。

外国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外国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外国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民国期刊翻译概况民国时期刊物众多,具体来看,登载外国文学译文的刊物主要有三类:首先是一般性的杂志,虽然不是专门的文学期刊或翻译刊物,但出于文化启蒙以及促进社会变革等目的,也刊载了一定的外国文学作品,并产生了较大影响,这类刊物的代表如《新青年》《少年ZG》《现代》等;其次是文艺期刊,尤其是文学社团的机关刊物,如文学研究社的《文学旬刊》,制造社的《制造》季刊,新月社的《新月》,未名社的《莽原》,学衡派的《学衡》等,都将外国文学的翻译作为刊物的重要内容;最后在30年代还出现了专门译介外国文学的杂志如《译文》《西洋文学》等,为该时期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上各类刊物由于译介外国文学的目的不同,以及文学倾向的差异等,在译介的方式、内容和侧重点方面也多有不同。

《新青年》在民国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中起到了先导性的作用。

据统计,1915~1921年的6年时间里,该杂志共发表了约128篇翻译作品。

其中日本文学作品数量最多,共有35篇,占全部翻译作品的27%。

其次是俄苏文学作品,共有18篇,占总数的14%,重点译介的作家有易卜生、王尔德、莫泊桑、屠格涅夫、泰戈尔等,译者则包括了陈独秀、、刘半农、鲁迅、周作人等名家。

在它之前,期刊对外国文学的翻译主要受利益驱动,以满足读者需求为目的,并不太看重文学性,不以艺术价值为评判标准,而相对注重文学的可读性和娱乐性,对国外通俗文学译介较多。

但自《新青年》开始,文学翻译更加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性,将外来文学翻译作为引进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在办刊之初,陈独秀就提出“,西洋所谓大文豪,所谓代表作家,非独以其文章卓越时流,乃以其思想左右一世也”。

《新青年》曾先后翻译了屠格涅夫、王尔德、易卜生等国外名家作品,很多都是国内的首次翻译。

对易卜生作品的一系列翻译,更突出体现了该杂志的翻译特点。

对此有准确的评述,《新青年》译介易卜生,“在于借(易卜生)戏剧输入这些戏剧里的思想”,他们“注意的易卜生并不是艺术家的易卜生,乃是社会改革家的易卜生”。

《外国文学》课程论文---西方早期对蛇的崇拜

《外国文学》课程论文---西方早期对蛇的崇拜

《外国文学》课程论文---西方早期对蛇的崇拜摘要:在早期西方文学中,蛇是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名词,无论是经书或者戏剧都有它的身影,那么为什么西方先民如此崇拜蛇文化,与之相对的中国是否也有形同的文化崇拜呢。

关键词:蛇文化,早期宗教崇拜,永生与不死正文蛇,在现代人看来是一种恶心且邪恶的存在,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十分害怕无足生物的人来说更是让我毛骨悚然。

但不可否认,无论是它冬眠的习性还是强大的攻击力都和老虎、大象一样让人敬畏。

根据我看过的部分西方早期名著而言,无论是歌颂英雄亦或者是戏剧展现,似乎或多或少都会描写的蛇。

对于蛇,先民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就宗教神化而言:在古埃及中,上埃及的保护神是秃鹫女神奈赫贝特,下埃及的保护神是眼镜蛇女神;瓦德吉特在埃及的八神创世神话中,四女神都是蛇首人身,四男神则是蛙首人身,他们互相配对代表着原初海洋的繁殖性质。

太阳神阿蒙的宇宙之相呈现蛇形,自噬自生,蛇身盘绕宇宙,咬着自己的尾巴,每天从白昼到夜晚不断吞噬自己,黎明又不断从自身再生,象征着宇宙万物不断死而复活,更新循环。

显而易见,蛇在这里备受崇拜的原因和古埃及神化中的太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同样对蛇文化十分崇拜的古印度的印度教里,蛇成了神,它叫卡利亚,可以与诸神之神大黑天共舞。

在印度教创世纪的神话中,初始的世界是由一片乳汁汇聚成的海,为了创造生命,阿修罗和善神各占一方,拉扯、晃动着巨蛇搅拌乳海,无数的生灵便伴随着这强烈的搅动在乳海中生出,生命从此而开始。

蛇有着创造与繁殖的能力,是相对正面的形象。

但在《圣经》的故事中,蛇被描写为引诱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偷吃伊甸园禁果的教唆犯,带有着邪恶与黑暗的气息,是唆使两人偷禁果的“坏人”,但依然包含着性, 与生殖、繁衍有关。

若提起蛇,最知名的神话形象自然是希腊神话中的美杜莎女神了。

说她与蛇有关并不只是因为她有着蛇发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她可让人石化的能力,石化的人无法行动,失去生命与时光,对于古人来说是什么恐怖的惩罚了,因此美杜莎的蛇发更多是邪恶的象征。

关于外国文学论文范文写

关于外国文学论文范文写

外国文学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学科,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这个领域,许多学者和研究者在撰写外国文学论文方面贡献了很多。

关于外国文学论文范文的写作,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论文的质量往往会影响到研究者的成绩和声誉。

写好外国文学论文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从论文的要点、写作技巧以及实例来详细介绍如何写好外国文学论文。

一、外国文学论文的要点1、主题选择如何选择主题是写作论文时的第一步。

选择主题时,应该在研究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了解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趋势,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主题。

在主题选择时,还应注意主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尤其是自己的主题与其他学者的主题有所区别,以体现自己的创新性。

2、文献调研论文的文献调研就是查找与自己主题相关的文献,搜集各种关于主题的信息和材料。

这是写作论文的重要步骤,文献调研可以帮助自己熟悉自己主题的研究现状,掌握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文献调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文献库、网络搜索、图书馆等。

不同的研究者的文献调研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同,通常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

3、讲究逻辑性和条理性论文的结构和逻辑性非常重要。

论文应该要有明确的结构,通常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

在正文中,每一部分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并以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方式展开。

在论述过程中,应该注意有足够的证据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并且,要注重结构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在结束部分总结时,还应该回顾研究主题,归纳自己的研究成果、论点和结论,以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实用价值。

4、注重文艺风格和语言表达研究者编写论文的目的是传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同时,也要展现自己的文艺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要注意文字的风格和语言的表达,让论文既简洁易懂,又别具特色。

在写作论文时,应该尽量避免过于生硬和抽象的用语,因为这样的语言会造成负面影响,并阻碍自己的传达。

二、外国文学论文的写作技巧1、分几步驶的方式在开始论文写作前,可以采用分几步驶的方式,按照计划,逐步完成论文的各个部分。

外国文学论文(五篇范文)

外国文学论文(五篇范文)

外国文学论文(五篇范文)第一篇:外国文学论文浅析《复活》《复活》除了谈论当时的的俄国社会制度问题以外,也涉及到了道德问题。

男主角聂赫留朵夫想要借上层社会的力量援助女主角玛斯洛娃,但是,在他为玛斯洛娃平反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俄国制度之迂腐、社会之黑暗。

本文主要内容在于男女主人的艺术形象及其复活的过程及《复活》中人性是怎么样得到复活的。

关键词:复活聂赫留朵夫玛斯洛娃忏悔的贵族,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一个叛逆的地主阶级的形象,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托尔斯泰才华的特征在于他并不局限在提示心理活动,他感兴趣的是过程的本身。

”聂赫留朵夫的性格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首先是纯洁,善良,追求理想的阶段。

他接受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认识到土地私有制的种种残忍和不公,把他父亲名下继承的土地分给了农民。

他真挚的爱着姑妈家半养女半婢女的玛斯洛娃。

当时,聂赫留朵夫从内心迸发出来对玛斯洛娃的爱情是无比纯洁的。

第二阶段是放纵情欲,走向堕落的。

受习惯观念以及违背真与美原则的日常生活榜样的影响,聂赫留朵夫变得委琐,空虚,渺小。

他对女人不再有纯美的爱情,而认为女人不过是一种享乐的工具。

他与同事抢情妇,与有夫之妇通奸,并罪恶地诱奸了玛斯洛娃。

在这过程中,他也有过内心的斗争,忏悔和自责。

他的本性是善良的,他希望玛斯洛娃幸福,但在欲望的驱使下他还是滑下了堕落的泥潭。

这样的描写也是对后面的“复活”做了铺垫。

第三阶段是从忏悔走向复活。

早法庭上认出玛斯洛娃后,聂赫留朵夫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开始对自己10年堕落的生活进行反省。

他承认了是因为他才导致了玛斯洛娃现在如此悲惨的命运。

于是他开始为玛斯洛娃上诉申冤。

在为她申冤的过程中,聂赫留朵夫广泛接触了社会各阶层,进一步认清了社会的罪恶。

他愤怒地揭露了法庭,监狱,政府机关和教会的黑暗。

他看出了农民贫穷的主要原因,并按“真理的原则”处理家庭财产。

在人民生活与官僚世界的强烈对比中,他看到了人民是无辜的受害者,认识到人民的苦难是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和腐朽的官僚贵族所造成的,于是他放弃财产随玛斯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最后在上帝那里找到了灵魂的归宿。

外国文学l论文——《漂亮朋友》中女性角色分析

外国文学l论文——《漂亮朋友》中女性角色分析

《漂亮朋友》中的女性角色分析莫泊桑是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因而他的长篇小说常常被他短篇小说的光芒所掩盖,其中《温泉》、《一生》都是莫泊桑教知名的长篇小说。

而创作于1857年的长篇小说《漂亮朋友》则以其深刻地反映了法国社会黑暗,堕落,以其现实,朴实,精准的语言描写和丰满的人物内心活动及人物形象成为文学宝库中的经典。

《漂亮朋友》中杜洛瓦是一个现代冒险家的形象,为了获得巨额财产和社会地位,他不择手段,短时期就飞黄腾达了。

杜洛瓦的本钱是拥有一副漂亮的外表,他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获取上流社会妇女的芳心,使他们都愿意服务于自己,成为他向上爬的工具。

尽管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男性,但其中出现的各种女性形象就如整部小说丰满的叶片,使得整部小说摇曳多姿。

《漂亮朋友》中出现的女性角色有8位,跟杜洛瓦有密切关系的主要有5位,她们分别是妓女拉歇尔,朋友的妻子后来成为杜洛瓦妻子的玛德莱娜,杜洛瓦的情人德·玛莱尔夫人,另一位后来成为杜洛瓦的岳母瓦尔特夫人,妻子同时也是夫人的女儿苏珊。

1、拉歇尔杜洛瓦在巴黎遇见的第一个女人是妓女拉歇尔。

拉歇尔代表了巴黎底层人的生活状态却又不同于一般的普通人。

“风流牧羊女娱乐场”是一个社会各色人等都有的地方,上至衣冠楚楚的达官贵人,下到落魄潦倒的街头混混,哪怕是杜洛瓦这样浑身没有一个铜子儿的人也能进去里面消遣一番。

而拉歇尔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的女人。

因而跟文中其他女人比起来,拉歇尔显得十分突出。

首先,她是一名妓女,她即便是喜欢杜洛瓦,她跟杜洛瓦睡觉也是要收钱的。

她可以请杜洛瓦喝果汁,可是拉歇尔还是按照“规矩”拿走了杜洛瓦兜里仅有的两个金路易中的一个。

在这里说拉歇尔跟杜洛瓦仅仅只是一个妓女与顾客的关系显然不是十分恰当的。

因为在娱乐城中比杜洛瓦有钱的男人多的是,杜洛瓦身边的弗雷斯蒂埃就是。

但是拉歇尔却一直追着杜洛瓦,并且当第二次德玛莱尔夫人要求杜洛瓦带她去“风流牧羊女娱乐场”的时候,杜洛瓦面有难色。

外国文学论文 哈姆雷特

外国文学论文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简单的说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同的人对哈姆雷特也会有不同的见解。

《哈姆雷特》这部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到最后一场比剑中,哈姆雷特、国王、王后、雷欧提斯同归于尽。

它就像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为它惊奇,被它吸引。

我仿佛去到了丹麦王室,在哈姆雷特的身边陪他成长,看着他有一个充满希望的快乐王子蜕变成一个反复延宕的忧郁王子。

一股钻心的痛向我袭来,是为这位可怜的王子而心痛,更是为了人类丑陋的灵魂感到心痛。

一个看似简单的为父报仇的故事,背后肩负了历史和时代的责任。

我们都知道,哈姆雷特在大学时代曾说过:“人是万物的灵长。

”他认为世界是纯洁美好的,可当他从国外回到丹麦王国,王国内外一片混乱。

父亲被叔叔杀害了,霸占了被该属于自己的王位,还颠倒人伦道德,娶了自己的母亲,同时,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在边境之界地虎视眈眈试图请略。

他那时是多么的痛苦,多么的绝望。

但无论是从家庭还是皇庭的角度来看,他都不能撒手不管。

他是老国王的儿子,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他必须要承担起为父报仇并夺回王位的担子。

他的复仇任务是不容退缩的。

他只好去实施,于是他装疯卖傻,他寻找各种机会下手。

然而这个复仇的任务并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完成的。

他作为人文主义的化身,他的复仇体现了为捍卫时代理想,超越个体,超越实利的精神追求,冲击着现实社会的既有的现实。

于是就注定了任务的艰巨性和危险性。

这也注定了这个故事本身的悲剧色彩。

随着王子复仇计划的开展,哈姆雷特不断地徘徊在行动和思考中,不断地剖析各种人性的弱点。

与此看来主人公既是戏里的人物也是现实中的我们,透过这个镜子,看到了我们自身。

哈姆雷特本有许多机会可以扭转乾坤,改变结局,但他却一次又一次错过,这都是性格使然,但是这些性格也是他的魅力所在。

他是光明磊落的英雄,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见人类的真善美。

外国文学史论文----《希腊悲剧的艺术成》

外国文学史论文----《希腊悲剧的艺术成》

希腊悲剧的艺术成就———之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艺术创作及分析内容摘要:古希腊的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而希腊悲剧的前身就是酒神颂歌。

古希腊悲剧大约诞生于公元前的8世纪到10世纪的古典时期,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及其著名作品分别是: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此称“三大悲剧”,“三大悲剧”的产生过程就是悲剧从幻想向现实转变的过程。

这在戏剧领域内有着不可磨灭的艺术成就。

关键字:古希腊悲剧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悲剧的艺术创作古希腊悲剧是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产物,它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民主政治的衰落而衰落;它也反映了奴隶主民主派的生活和斗争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一、古希腊悲剧的产生希腊悲剧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到10世纪的古典时期,其大多取材于神话,其内容带有命运观念或其他迷信色彩。

但是它反映的却是当代的社会生活和斗争。

无论是神与神之争,还是人与神之争,实际上都是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斗争的反映。

悲剧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形象高大雄伟,气势壮烈磅礴,一般没有悲观色彩,而是充分表现出奴隶主民主派的自豪感。

希腊悲剧是诗剧,其诗歌艺术继承了史诗和抒情诗的传统。

最初的诗剧采取“三部曲”的形式,三个剧本在题材与思想上互相关联又相对独立。

由于种种演出条件的限制,所以剧情比较单纯,事件进行的时间不太长,演出地点也没有过多的转移。

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悲剧的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涌现出大批的悲剧诗人,流传至今的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诗人的作品。

他们的悲剧创作反映的是奴隶主民主制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生活,也显示出希腊悲剧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二、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1.埃斯库罗斯诗人埃斯库罗斯约于公元前525年生于依洛西斯他的父亲欧福里翁属“欧帕特里得尔”,或者说雅典的古老贵族。

埃斯库罗斯是否真的是依洛西斯秘仪的传人不得而知。

外国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外国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外国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外国文学教学不仅传授文史文艺知识,培养解读批评文学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通识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外国文学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外国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篇一一、前言探究外国文学在我国的交流以及发展,不难看出,外国文学令大众基于汉语环境欣赏了不同国家文学风貌,并令我国文化资源全面丰富,令中西方话语的交融逐步渗透至我国文学领域内。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外来文化以及本土文化突破了界限,并蕴含了一种潜在的同质化风险,可激励民族主义,掀起反全球化的呼声。

基于当前背景,应科学探究外国文学与文化内涵,开创属于我国的话语系统,有效的明确文化身份。

二、立足本土文化,基于外国文学开创我国话语系统新时期,外国文学研究就全球化以及本土化展开探讨,足以见得创建我国话语系统的科学重要性。

外国文学评论便开辟了有关文化变迁以及融合的专栏,学者们展开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张德明指出,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令本土文化的保护与捍卫呼声进一步增强,并变成政治冲突的又一个焦点。

其主张,应注重研究民间知识,基于其不可通约以及移译性特征,可映射出更加真切原始的民族文化。

更多学者普遍认为,新时期,探究中西方的比较文学才是重中之重,并渐渐从外国文学影响中国文学的探究逐步转变成中国文学位于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传播与推广。

我国国人要快速的加入到国际理论的争鸣之中,立足本土文化,开创基于外国文学的我国话语系统,进而真正的发出属于我们的声音,这正是契合时代需求的发展策略。

由此不难看出,未来外国文学与文化的学术探讨显现出我国学者面对文化霸权以及原教旨主义的碰撞环境中,立足本土文化,树立公平合理的原则主动积极参加行业全球性对话交流的决心。

同时勇于基于全球化发展以及本土化交流互动中创建我国话语系统,显现出我国文化应有的主体意识。

三、明确文化主体意识,提升外国文学研究水平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创建我国外国文学探究话语系统,应合理明确文化主体意识。

有关外国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有关外国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外国文学毕业论文范文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外国文学作为我们学院新开设的研究方向备受关注。

在毕业论文这一重要环节,如何写好外国文学毕业论文呢?本文将为大家简要介绍有关外国文学毕业论文的一些范例及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范例解析1、《毁灭王朝》浅析中国独立电影《毁灭王朝》是一部描写年轻人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感到的迷茫、孤独及探寻找寻自我的心路历程的作品。

通过对电影中主人公代表性形象的剖析,本文探讨了电影表现主题的手法及其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该片中的三位主人公形象各异,但对生活的态度却有些类似。

影片导演通过独具匠心的视角和手法描绘了年轻人在当代城市生活中感到的种种压抑和不安,使得观众在深入地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的同时,也领悟到影片所表达的对人性的深层次探索。

本文既分析了影片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也探讨了影片表现主题的手法及其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通过文字与影像交织的阐述,让读者能够对影片有更加深入的解读和理解。

2、《人间失格》中坂口安吾的人物形象《人间失格》是一个典型的社会文学作品,表现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抨击。

作品中的主人公阿Q使人忍俊不禁,也让人深感伤悲,他的形象成为了社会中的一道风景。

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解析,本文探讨了作者借助阿Q形象所表达的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反思。

论文中通过对坂口安吾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结合当时社会的背景,详细探讨了作者的用意与思想,这样的写作方式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让人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二、写作技巧1、选好研究对象这是写好外国文学毕业论文的前提。

应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并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选择,以确保论文的深入性和研究价值。

2、深入研究文献资料在选择好研究对象后,应对文学作品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将其与其他学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以确保文章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3、选好写作角度写作角度应当立足研究对象,考虑对文学作品中具体情节、人物形象、社会背景、人生观等方面的研究,营造出独具创意和思想性的论文。

外国文学毕业论文 外国文学相关毕业论文

外国文学毕业论文 外国文学相关毕业论文

外国文学毕业论文外国文学相关毕业论文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和文学,外国文化的产生伴随着外国文学的出现,从公元前开始,就涌现出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的流传标志着外国文学走向发展的顶峰,随之而来的就是外国文学发展的高潮。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外国文学相关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外国文学相关毕业论文篇一《东方文学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外国文学课程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该专业核心骨干课程之一。

学好这门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审美水平,而且对学生健全知识结构、培养思维方式乃至树立人生理想都有重要帮助。

外国文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除了中国以外的世界文学的形成、发展及文学思潮和流派的演进历史,还包括各国各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同时外国文学教学还涉及世界各国社会历史及文化传统等问题,所以外国文学具有时间跨度大、地域覆盖广、作家作品多的特征。

虽然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并有一定难度,但它确实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缺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开放式的社会,与各国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加深,外国文学作为大学中文系的一门必修课,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它不但要增进大学生对于外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要让学生了解外国社会和文化,具备全球视野。

外国文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窗口,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和学习,学生会更加能够担当起新时代的接班人的重任。

但是长期以来,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都是注重欧美文学的讲授,而忽视了东方文学的讲授,对于大学的课程安排来说,东方文学的讲授变得非常不现实,有时仅仅变成装饰性课程,这不仅仅是因为课时太少,还因为长期以来对于东方文学的不够重视引起的。

在国内大学中文系关于外国文学史的讲授大部分是以欧美文学部分为主的讲授,只有少数涉及到东方文学部分,就算是教材上有,也因为课时的缘故,很多外国文学教师不得不放弃对东方文学史的讲授。

外国文学鉴赏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外国文学鉴赏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外国文学鉴赏论文范文精选3篇外国文学作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重要作家的创作情况,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和阐释分析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外国文学课程具有时间跨度大、内容多、系统性强、理论知识抽象等特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表现为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这种学习状态的结果是相关文学知识的强行记忆,很难实现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基于“动”式教学的改革理念,怎样才能在课堂上使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外国文学教学实践中引进了“习明纳尔”(Seminr)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一、习明纳尔教学法简介“习明纳尔”是英文Seminr一词的音译,来源于拉丁文Seminrium,基本含义是人们常说的“专题讨论会”、“研究班”、“研习会”,是学生为研究某一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学术交流形式。

是西方发达GJ大学文科教学的基本形式。

它起源于英国,流行于欧美,经过不断改造,现已在世界大多数GJ广泛采纳。

习明纳尔(Seminr)教学法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就某些共同关怀的问题,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讨论。

该模式重在强调学生的参与,其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教育目的。

习明纳尔教学法的实施方式的种类很多,既可以整节课讨论,也可以用几分钟讨论;既可以是全班讨论,也可以是小组讨论。

教师可根据具体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二、外国文学教学中习明纳尔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在外国文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采纳传统的教师讲授和习明纳尔(Seminr)两种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时数具体安排该教学模式的操作时间和形式,以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关于英语文学类论文

关于英语文学类论文

关于英语文学类论文文学类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其人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结构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文学类论文,供大家参考。

英语文学类论文范文一:古英语文学研究在文化发展领域,相对于文艺复兴之后和中世纪后期的英国文学研究而言,古英语文学研究在国内外的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几乎很少有人关注。

在文学史上,古英语文学的评价、古英语诗歌与散文研究、古英语文学译介,对于后来人研究文学精粹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简要分析,古英语文学研究述评方面的内容,旨在更好的促进古英语文学的发展。

前言:通过研究资料发现,古英语文学是英国文学的发端,也是欧洲中世纪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而言古英语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对欧洲文学传统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国内学者对于古英语文学的介绍和论述,最早是在国内学者编写文学史著作的时候。

通常情况下,古英语文学的文学史主要分为三类,包括欧洲或西洋文学史、英国文学史、欧洲中世纪文学史和中世纪英国文学史。

一、古英语文学对欧洲史诗传统的继承在古英语文学研究述评分析过程中,古英语文学对欧洲史诗传统的继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都知道,在公元前12世纪末,欧洲进入了荷马时代,其经历了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度的社会发展阶段。

“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史诗作品,其中包括了《伊利昂纪》、《奥德修纪》。

《伊利昂纪》主要描写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奥德修纪》则主要描写了希腊英雄奥德修在特洛伊战争后还乡的故事。

通过具体的研究资料发现,这两部作品在欧洲史诗传统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后人研究欧洲同时期文化传统发展的重要资料。

二、古英语文学对早期欧洲英雄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为了更好的研究古英语文学的发展脉络及过程,对古英语文学对早期欧洲英雄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方面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

通过对古希腊时期文化的研究,我们发现那一时期的欧洲人非常崇尚勇敢、坚持方面的英雄品质。

外国文学老人与海论文完整版

外国文学老人与海论文完整版

外国文学老人与海论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外国文学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形象分析摘要:《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是海明威“硬汉”形象的代表,这部小说通过描写老渔人圣地亚哥捕鱼的冒险经历,把作者一生所赞美和推荐的硬汉形象及人文精神提到了哲理的高度,表现出圣地亚哥的自信、乐观、顽强的毅力以及不服输的精神,从而对圣地亚哥百折不挠、永不服输、自信乐观而又悲壮的“硬汉”形象进行初步探讨,以便我们更好的了解其硬汉本色。

关键词:《老人与海》;硬汉形象;硬汉精神海明威是美国最着名的作家之一,他塑造了许多令人赞叹的硬汉形象。

《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是对以往作品中塑造的“硬汉”的发展和升华,是“硬汉”形象的代表,该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简单、悲壮感人的故事:老渔人圣地亚哥接连在海上打了84天鱼,却一无所获,是收网不干,还是继续到更远的深海去捕鱼,这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必须选择的重大问题,不顾同伴的嘲笑、伙伴的离开,老人依然选择了后者,第85天他依然驾孤舟独自出海。

经过三天两夜的拼战,他终于捕获到一条比他渔船还大两倍的大马林鱼,可是归途中却招来了鲨鱼,被成群的鲨鱼吃掉。

尽管老人奋力抗击,不断地驱赶着鲨鱼,但大马林鱼最后还是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空骨架。

在与大海、大马林鱼和鲨鱼的较量中,圣地亚哥不断承受着不幸命运的挑战,以他的勇敢、坚毅、顽强一次次向人生的种种磨难宣战,向人的生命极限挑战、战胜厄运并超越它。

作者通过这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成功的塑造了主人公圣地亚哥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一个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拼搏、永不放弃、自信乐观而又悲壮的“硬汉”形象。

整篇小说通过老人的行动在努力体现着一种精神即: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你永远打不败他。

虽然最后的结果是他失败了,但他在精神上却赢得了胜利,赋予了自己的存在以意义和价值。

一、《老人与海》中硬汉形象的解析(一)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硬汉”形象圣地亚哥是一个很好的捕渔者,可是他“倒了血霉”,独自在湾流中连续捕鱼84天,却没逮到一条鱼。

外国文学论文(5篇)

外国文学论文(5篇)

外国文学论文(5篇)外国文学论文(5篇)外国文学论文范文第1篇异国情调与本土意识形态--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与中国的对话张跃军好人何以变成坏人?--评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谢芳《乡村医生》--"内宇宙"幻化的现代神话叶廷芳"在流沙中行走":论《植物园》的"叙述" 仵从巨在梦的阐释中展现权力关系--论《人鼠之间》的文化寓意和社会效用方杰海明威:"有女人的男人" 戴桂玉美国文学对地域之情的关注孙宏乔叟对英国文学的贡献肖明翰论勃朗宁诗歌的艺术风格刘新民《堂吉诃德》的多重讽刺视角与人文意蕴重构蒋承勇比较文学讨论在中国的进展及其意识形态功能周小仪,童庆生关于表现主义的定义问题张黎拉康与分裂的主体严泽胜《窃信案》:文本与批判的对话何宁全球化语境中东方文化与文学的讨论现状与前瞻麦永雄我们时代的欧洲文学史王守仁新历史主义还有冲劲吗? 宁厄普代克的平凡之作受到批判宁西蒙发表新作《有轨电车》吴岳添从大江健三郎眼中的村上春树说开去许金龙"新世纪东方文学讨论与教学学术研讨会"侧记王燕审美现代性的三个冲突命题周宪关于殖民和后殖民仿照石海峻普鲁斯特论波德莱尔刘波《四个四重奏》的时间挽救主题刘立辉探讨T.S.艾略特的"秩序"理论江玉娇霍尔顿与脏话的政治学程巍自卑情结:福克纳小说创作的重要动因朱振武二元对立形式与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冯季庆拜厄特小说《占有》之原型解读程倩《欲望号街车》的不确定性与冲突性徐静诗化的缺失体验--川端康成《古都》论考孟庆枢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时间主题吴笛评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艺术李维屏狄更生的死亡比方与基督董爱国冯至与德国浪漫文学殷丽玉解构主义在美国--评J.希利斯·米勒的"线条意象" 申丹身/心二元对立的诗意超越--埃莱娜·西苏"女性书写"论辨析林树明被忽视的R.L.斯蒂文森--斯蒂文森小说理论初探王丽亚比较中见特色--村上春树作品探析林少华虚像与反差--夏目漱石精神世界探微高宁重读《麦琪的礼物》朱刚从《"水仙"号船上的黑水手》及其《序言》看康拉德的艺术主见与实践高继海论马卡宁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侯玮红《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的叙事策略程锡麟J.希利斯·米勒谈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空草普罗米修斯的hubris--重读《被绑的普罗米修斯》陈中梅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肖明翰许多的印度,许多的印度文学空草一场辛苦而糊涂的意识形态之战--谈玛丽琳·芭特拉的奥斯丁讨论王海颖布洛克斯和他的自然诗--兼与谢灵运比较刘润芳试论诺瓦利斯小说的宗教特征谷裕乌托邦文学与《圣经》赵宁日本"大冈故事"《审问生母与继母之事》与元曲《灰阑记》中田妙叶《黑暗的心脏》解读中的四个误区殷企平利哈乔夫:20世纪俄罗斯最终的深思吴晓都全球化语境中的惠特曼讨论刘树森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秦海鹰《忏悔录》的真实性与语言的物质性--论保尔·德曼对卢梭的修辞阅读昂才智论默多克的小说《逃离巫师》中的权力和权力人物主题何伟文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与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吴泽霖现实·梦幻·梦幻戏剧--斯特林堡的《父亲》和蒙克的《病室中的死亡》耿幼壮奈保尔笔下"哈奴曼大宅"的社会文化分析梅晓云感受荒诞人生见证反戏剧手法--《等待戈多》剧中的人及其境况蓝仁哲"历史的噩梦"与"创伤的艺术"--解读乔伊斯的小说艺术郭军《所罗门之歌》:歌声的分裂刘炅《千亩农庄》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左金梅用童话构建历史真实--君特·格拉斯的《比目鱼》与德国浪漫童话传统冯亚琳神性的幻灭和人性的冲突--《沃斯》的悲剧意义初探吴宝康《四川好人》与中国文化传统张黎理查逊与菲尔丁之争--《帕梅拉》和《约瑟夫·安德鲁斯》的对比分析刘戈论海达·高布乐是一个颓废者何成洲能乐《芭蕉》:芭蕉精形象的形成与日本佛典的关系张哲俊又一个马克·吐温? 宁今日重读吉卜林萧莎屋里屋外:关于当代英国诗歌的一个话题空草《源氏物语》中夕雾读高校寮情节的真实性张而弛自由之书:《芬尼根的守灵夜》形式讨论戴从容转喻与隐喻--吴尔夫的叙述语言和两性共存意识李娟美国黑人作家与犹太作家的生死对话--析伯纳德·马拉默德的《房客》乔国强新东方主义中的"真实"声音--论哈金的作品应雁与"两种文化"的对话--谈戴维·奇的小说《想》童燕萍"从摇篮里抱走了别人的孩子"--论卡夫卡创作中的语言问题曾艳兵弗·索洛维约夫与俄国象征主义汪介之从圆到圆:论博尔赫斯的时空观念唐蓉从先知预言的角度释《荒原》郭春英对《解读叙事》的另一种解读--兼与申丹教授商榷申屠云峰论泰戈尔的韵律诗学侯传文叙事文本与意识形态--对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的重新评价申丹寻求另外一种真实--评德国浪漫艺术童话超现实的美学旨趣冯亚琳审美与政治:关于济慈诗歌批判的思索章燕互文和"鬼魂":多萝西娅的选择--再访《米德尔马契》殷企平海涅作品中的死亡主题赵蕾莲对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再熟悉吴元迈,Wu Yuanmai别林斯基与果戈理的书信论战刘文飞,Liu Wenfei俄罗斯文艺学的历史主义传统与创新程正民,Cheng Zhengmin泰戈尔"人格论"探析侯传文,Hou Chuanwen18世纪英国文化风习考--约瑟夫和范妮的菲尔丁吕大年,Lü Danian 《希腊古瓮颂》中的"美"与"真" 袁宪军,Yuan Xianjun《采坚果》的版本考辨与批判谱系张旭春,Zhang Xuchun金钱+享乐=模范町人--《日本永代藏》的町人道德文明观建构李均洋,Li Junyang与时间嬉戏,和死亡对话--评马丁·艾米斯的《伦敦场地》王卫新,Wang Weixin艾丽斯·沃克的诗性书写--艾丽斯·沃克诗歌主题讨论王卓,Wang Zhuo试析《老妇还乡》中的正义主题廖峻,Liao Jun在生与死之间:解读《英语老师》王春景,Wang Chunjing行走在麦比乌斯环上--论安部公房的《砂女》王蔚,Wang Wei论默多克小说《黑王子》中的形式与偶合无序问题何伟文,He Weiwen 《寒冻》--贝恩哈德"笑艺术"的开端韩瑞祥,Han Ruixiang贝克特英语批判的建构与进展刘爱英,Liu Aiying德尔班科:麦尔维尔讨论新论问世外国文学论文范文第2篇论文。

关于英美文学的论文

关于英美文学的论文

关于英美文学的论文英美文学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向世界文坛展示了英美文学的丰富内涵、人文主义情怀,还向世界民众呈现了英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美文学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美文学的论文篇1论英美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摘要: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培养国际化人才已成为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阐述了英美文学鉴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素养、跨文化意识和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通过探索和改进文学教学方法,提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面授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全新立体化教学思路。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跨文化人文精神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着困境。

在“实用主义”影响下,许多院校注重开设与市场关系较大的实用性课程,如外贸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英美文学的教学内容和课时量都被大幅度地压缩,文学课程受到冷落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文学语言具有艺术性、形象性,且精美凝练,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好的选择,忽视语言文化内涵的英语教学,只会导致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把握只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上。

高校英美文学鉴赏教学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增加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形成一门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人文素质、文学修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意义1.感受语言魅力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人类文化中最璀璨的珍宝,是语言大师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学生可以接触到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传记等各种题材作品中最为丰富的语言现象。

英语表意功能强,或典雅深邃,或诙谐幽默;或含蓄婉约,或明快粗犷。

其凝练精美、形象生动的语言在英美作家作品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通过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英语音乐性的韵律美,品味作家的写作风格与语言特色。

作品本身的语言结构、修辞手段、韵律等特征让读者感受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高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和对作品的鉴赏力,使读者感受艺术的熏陶。

外国文学论文

外国文学论文

外国文学论文
外国文学是指不同于自己国家本土文学的,来自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

外国文学涵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形式。

撰写外国文学论文可以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文学流派、作家风格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外国文学论文题目的例子供参考:
1.《傲慢与偏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2.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在《局外人》中的体现
3.《鲁滨逊漂流记》对人性的探讨
4.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爱情诗歌
5.日本浮世绘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6.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权力与地位
7.民族主义在南美洲文学中的体现
8.法国象征主义在诗歌中的特点与意义
9.哥特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10.美国现代派文学对社会变革的反应
写作外国文学论文时,可以从文学作品的风格、主题、人物形象、文化背景等方面入手,结合相应的文学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

此外,还可以与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探索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外国文学论文-最新范文

外国文学论文-最新范文

外国文学论文篇一:外国文学开题报告书说明1. 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

2. 课题来源分为教师提供选题或学生自拟课题;教师的科研任务;社会有关单位委托的课题;其他来源。

3. 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

篇二:外国文学(论文格式范例)《呼啸山庄》中的哥特风格分析张如怡201300051104中文2班【论文摘要】:哥特小说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并由此掀起了一股哥特小说的创作热潮,许多作家或多或少地将哥特风格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艾米莉·勃朗特则把哥特风格淋漓尽致地融入到了《呼啸山庄》中,使这部小说充满了迷幻色彩。

【关键词】:艾米莉·勃朗特,哥特,《呼啸山庄》导论《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艾米莉·勃朗特则被誉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

《呼啸山庄》中充满迷幻色彩的哥特风格的描写更是为这部小说增添了不少看点和值得品读研究的的细节。

但是它在出版之初并没引起太大反响,反而被一些学者斥为骇人听闻、荒谬绝伦、毫无意义的一部作品,受到激烈攻击。

直到半个世纪以后,它的价值才逐渐被人们发掘,特别是其中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哥特式风格的描写更是给读者带来一种神秘、紧张、刺激的阅读快感。

本文将从故事发生的环境、故事情节、人物类型以及主题意识方面分析哥特风格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及其影响。

有不少研究人员已经从上述几个个方面分析了哥特风格在《呼啸山庄》的运用:邓颖玲《论艾米莉?勃朗特对哥特传统的发展》(《外语教学》,2005年第4期)认为,艾米莉在借鉴哥特传统的同时,在小说故事的场景构筑、主题、人物情感和心理等方面对哥特小说进行了改造和发展,拓宽了哥特小说的广度与深度;蒲若茜的《与哥特传统》(《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认为小说打破了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小说的范式,触及了人性深处的非理性层面,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外国文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论文、美育与德育外国文学论文…

外国文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论文、美育与德育外国文学论文…

外国文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高中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论文2、美育与德育外国文学论文3、从传统到生态外国文学论文4、经典建构外国文学论文5、提升学生文学涵养的外国文学论文全文总字数:11689 字篇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论文高中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论文(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想学生真正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内涵,必须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作品,感受作品自身的美。

教授学生正确恰当合适有用的阅读方法对理解作品内涵有重要意义。

如比较式阅读是比较有实效的阅读方法,对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很有帮助。

比较式阅读方法就是将至少两种材料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其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有横向中外比较,也有纵向历史比较;有题材种类的比较,也有内容角度比较等等。

对于中学生来说,最为吸引当属中外作品的比较了。

以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在讲解这一课的时候,可将其与中国的《牡丹亭》进行比较。

创作时期上两者仅相差三年。

《牡丹亭》中,主人公杜丽娘表达自己情感方式非常中国化,十分含蓄婉转。

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将之付诸于梦里,在梦里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表达自己的爱意。

深受传统文化与封建礼仪教诲的女主人公的爱含蓄而缺乏奔放之感。

但是同一时期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却示显出不一样的爱情观。

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冲破世俗的枷锁,挣脱家人的阻挠,勇敢相爱。

在对对方的爱的表达中,真挚而热烈,奔放而热情。

与中国传统的风格是截然不同的。

这也正体现出异域文化的特质,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能更好的感受到异域文化的特点,理解作品的内涵。

所以运用比较阅读法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阅读方式之一。

再如,学习《堂.吉珂德》时可与《阿Q正传》作比较等等。

这就不一一罗列了。

此外,还有情境式阅读,迁移式阅读等较好的阅读方式。

有个好的阅读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理解难度,更有利于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

而教师作为引导者能够恰如其分的指导学生正确恰当实用的阅读方式,那课堂教学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的人物形象【摘要】《飘》的创作凝聚了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十年的心血,它一经面世,立即轰动美国,随后又飘扬过海,飞向国外,成为世界性的畅销读物。

多年来学术界对其评价却始终众说纷纭,其女主人公郝思嘉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一个女性形象。

郝思嘉生活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从十六岁登上人生舞台,到二十八岁孤单一人,在这十二年间,她经历了别人不曾经历的一切,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她始终能够沉着应对。

在此过程中,她坚强的性格和直面困难的勇气,给每一位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她所表现出的性格的复杂性,也让郝思嘉成为了学界争论的焦点。

【关键词】:郝思嘉复杂性格成因典型人物文化性格女性主义【英文摘要】AbstractThe book "Gone with the Wind" costed the writer Margaret Mitchell ten years of effort, as soon as appearing on the market, it immediately hit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n flied over the sea to be a worldwide best-selling books. For so many years, the academic community can’t have a consistent evaluation about the book .The novel hero Scarlett is the most successful image of female in the nove molded by the author. Scarlett livied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Civil War, from mounting the life stage in 16-year-old to being alone when she was 28-year-old, she experienced everythig that other people hadn’t experienced in the twelve years .The commendabl e thing is no matter how many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appear, she has always been able to calmly deal with. In the process, her resolute character and courage to face difficulties,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every readers.At the same time she has shown the complexity of her character, which let Scarlett became the focus of academic debate.【Key Words】:Scarlett Complex Disposition Origin Typical Character Cultural Disposition Feminine Princip一、矛盾纠结的乱世佳人我们说郝思嘉是一个特殊的矛盾统一体,其中的特殊性不言自明,矛盾性则集中体现在其性格上。

如果我们能将郝思嘉的性格看透,那很多问题自然都会得到合理的解释。

“在塑造郝思嘉这个典型人物形象时,作家突破了历来描写人物‘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往不美’的传统手法,‘不再去创造性格黑箱’,满足于在人的表面上飞翔,而是努力地去表现性格张扬力,即展示性格内部的矛盾内容。

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

郝思嘉的性格是由多重性格元素合成的各种元素相辅相成又相互转化,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借用鲁迅的话来概括,就是‘美恶并举’‘美丑泯绝’。

‘这种相反两极性格因素的交织融化,便形成性格的真实、丰富与深邃。

’”【1】也贯穿于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了解到这一点并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郝思嘉。

1战前的郝思嘉:任性而又叛逆的千金小姐“战前,生活是美好的,就像一件古希腊的艺术品,匀称完美,尽善尽美,富有魅力。

”生活在陶乐的郝思嘉是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庄园主的千金小姐。

最初与读者见面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刚从万叶女子中学毕业出来的十六岁的女孩子,不知人间甘苦、充满青春活力和激情的她“生活目的单纯而又实际,头脑简单却不乏狡黠,并且从不喜欢深刻思考问题”,天天穿着漂亮衣服穿梭于上流社会的各种舞会,精心打扮装媚作娇以吸引男孩子,一门心思地过着上等人的生活。

郝思嘉虽然出身于南方贵族家庭,但在她身上却看不到一丝当时南方人所倡导的“玉洁冰清”的“淑女”的影子。

相反,她像男孩一样能骑马,会爬树;作为女孩,又尤其善于施展感情的技艺。

“她知道要怎样的笑法才能使自己的酒窝跳动,看别人的脸时,要怎样赶快低头,垂下眼,才显示出自己动情而颤抖的神情。

她特别擅长的,就是故意装出一副天真烂漫的面孔,以掩饰自己精明锐利的目光。

”外加上父亲的喜爱娇纵,致使她任性倔强、高傲自负,贪图虚荣的个性得以自由自在的发展。

“人家谈话要是不拿她当作主要的题目,她就不耐烦得很”,而且她“决不能容忍人家爱别的女孩子而不爱她”。

贯穿其一生,作为她复杂性格最主要方面的自私和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反抗精神也在这时初见端倪。

虽然有母亲和嬷嬷的严密监管,但郝思嘉丝毫不把大家闺秀的生活准则放在眼里。

郝思嘉的自私还表现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

在陶乐时她就讨厌别人谈论战争、联盟洲的问题,听到他们谈战争她就不耐烦地说:“你们要是再讲一声战争,我就跑进屋子里去!”郝思嘉厌恶战争并非反对战争,她不愿听什么“洲权”、“离盟”的问题也并不是蔑视南方政府或赞成北方的林肯。

实际上她对这些问题是一直一无所知的,因而战争对于她是无所谓的,她只在乎自己的生活是否安逸,只在乎维希礼是否爱自己。

2战时的郝思嘉:自私而又好强的当家人郝思嘉活得非常自我,她只在乎自己,可以说她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在匆忙嫁给查尔斯不到两个月后,查尔斯就死在兵营中,郝思嘉继而不幸的由少妇一变而成为寡妇。

但这样的“苦痛”并没有让她的本性有丝毫的收敛,反倒愈加变本加厉了。

当所有的人在为捍卫南方而奔走,贡献自己应有的一份力的时候,作为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小寡妇,她关心的却依然只是自己眼前实实在在的吃喝玩乐,她渴望的是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为了寻求生活的乐趣,她勇敢地大胆地冲破一切旧礼教强加于她这个小寡妇身上的重重束缚,不惜置名誉、伦常之不顾,顽强地与旧传统、旧道德抗争着搏斗着。

当白瑞德约她跳舞的时候,面对那些太太们责难的目光,她想:“啊,我不管了! 我不管她们怎么说了! 我在家里实在是坐得厌倦了,我要跳它一个痛快!”这表现了郝思嘉对传统习惯势力的反抗冲出,也说明她自私而又追求个人享乐。

她之所以跑到外面去当看护妇,到街上去当售货员,根本不是为了爱国,不是为了支援战争,仅仅是为着好奇,为着解闷,为着出风头。

为了得到从北方来的漂亮衣服,她竟不顾公愤与流氓无赖白瑞德勾搭。

总之,在这战火纷飞、国难当头的时候,郝思嘉既不像男人一样冲锋陷阵,也不像其他妇女一样一心一意做后援工作,却一味地寻欢作乐,为所欲为。

除此之外,她是不闻不问的,正如白瑞德所说:“我们(指他和郝思嘉) 都是叛徒,都是自私自利的匪类。

我们只要自己得到安全,得到舒服,哪怕世界打翻了也不去管它的。

”瑞德是最了解郝思嘉的人,所以他的这句话无疑切中了郝思嘉的要害。

当她处于无钱无权、交不起税款的困境时,她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顽强地站起来作孤注一掷的挣扎,但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和良心。

她想到了白瑞德的钱,“我要跟他结婚”,她冷冰冰地想道,“那么我就不用再担心钱的事了。

”3战后的郝思嘉:冷酷而又精明的生意人在与白瑞德交涉未果之后,她后又骗取了妹妹苏伦的未婚夫———甘扶澜的同情与信任,并最终与其结婚而获得了金钱。

此时的郝思嘉已没有了半点名誉地位观念、伦理道德观念,既没有羞耻感,也没有良心和责任感。

她脑子里唯一装着的就是金钱,一心想要的就是金钱,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金钱的奴隶。

为了金钱她屈而不折、忍辱求生、依附投机,从一个老茧在手的庄园管家婆一变而成一个木厂女老板。

当人们还在为选举权争执不休时,她却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金钱上。

她忍辱向白瑞德借钱买下木厂;她身带保镖,雇佣囚犯干活;她嫌后夫甘扶澜无能,一手操纵财权,让丈夫靠边站。

她凭着自己的精明强悍、凶残狠毒,确实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为男人所不及的事业,发了大财。

于是她得意洋洋地声称:“我相信女人用不着男人帮忙,女人也能完成世界上的事情,除了生孩子。

”这时的郝思嘉性情傲慢,声音干脆,办事果断,没半点女人的娇柔犹疑,她的转变让人惊叹。

战后的郝思嘉象一头脱缰的野马在生活的原野上纵横驰骋,为所欲为。

正如她回家参加父亲的葬礼时方太太对她打的比喻:“我们并不是小麦,我们是荞麦,遇到狂风吹过的时候,成熟的小麦就要被吹倒,因为小麦是干燥的,不能随着风势而曲折。

荞麦就不然,因为荞麦虽到成熟的时候杆子里仍有汁,风来了,它就随着风势低头了,风去了,它又重新抬起头来,差不多又跟从前一样挺直、一样强壮了。

”郝思嘉正是这样一种又坚又韧、曲而不折的荞麦。

战争发生了,灾难来到了,她不是沮丧潦倒,悲观失望,而是埋头苦干,顽强抗争。

战争结束了,风暴过去了,她又抬起头来,顺应历史的潮流,大干特干。

她不像希礼、媚兰等“小麦”们,经过一场战争的风暴之后,再也抬不起头来,直不起腰来,他们像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一样,被埋葬在那个旧时代里。

而郝思嘉,虽然也出身奴隶主家庭,但当那个旧世界崩溃的时候,她不为过去的时代痛哭,能够跳出旧时代的圈子,一直向前去奋斗。

三、参考文献1.玛格丽特·米切尔. 《飘》[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8.62.邓华. 《论郝思嘉》[J]. 邵阳学院学报. 2003(06)3.吴彬. 《<飘>究竟表现了什么》[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 1991(01)4.孙宇. 《郝思嘉的现实主义性格特征透析》[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10)5.郑海燕. 《试析<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J].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9)6.赵瑞超. 《<飘>中郝思嘉性格之心理分析》[J]. 绥化学院学报. 2007(05)浅析《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的人物象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141班学号:29姓名:张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