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一、输血前准备工作1.1输血准备前的检查工作1.1.1确认输血医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1.3确认输血设备完好、齐全。
1.1.4核对输血者的身份、血型,与输血医嘱和血液制品匹配。
1.1.5与输血者沟通,告知输血的目的、风险及可能的不良反应。
1.1.6检查输血者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记录在病历上。
1.1.8配置输血设备,包括输血管、输血装置、抽血装置等。
1.2输血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2.1通过消毒洗手,戴上手套、面罩和帽子,进行换装。
1.2.2准备输血所需的消毒液、药物和输液器材。
1.2.3按要求使用消毒液对输液器、输血管接头等进行消毒,保持无菌状态。
1.2.4准备输血所需的电子秤,用于测量血液制品的净重。
1.2.5对输血者的皮肤进行局部消毒,确保无菌合理。
1.2.6准备输血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急救设备和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1.2.7建立输血者的输血卡,并进行记录。
二、输血操作过程2.1输血操作顺序2.1.1打开输血液体包装,将血袋悬挂在输血架上,连接输血管以及输血装置。
2.1.3进行清底负压法抽取适量空气,保持血液管路通畅。
2.1.4利用血液程控泵等装置,进行血液制品的输入,注意输血速率和滴数。
2.1.5定期观察输血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记录在输血卡上。
2.1.6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输血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确保输血过程稳定。
2.1.7输血结束后,及时停止输血,拆除输血装置和输血管,做好消毒处理。
2.2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2.1输血速度应适宜,不宜过快,以免引起输血反应。
2.2.2严密观察输血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输血30分钟内。
2.2.3注意观察输血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
2.2.4不得将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使用,以免引起输血反应。
2.2.5注意观察输血者的皮肤黏膜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如出现应立即停止输血并予以处理。
2.2.6输血者在输血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迅速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一、输血前评估和准备:1.输血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血型、临床症状、输血指征等,并与血站或输血科沟通确认输血需求。
2.确认患者的血型和血型配对,以免发生输血不相容的情况。
3.检查患者的静脉输液通路是否通畅,准备好输血所需的输血管、穿刺针等器械。
4.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血液制品,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浓缩液等。
二、输血操作过程:1.输血前,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进行告知,包括输血的目的、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2.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并采取洁手操作,戴好帽子、面罩、手套等防护用具。
3.在穿刺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准确插入患者的静脉,避免造成血管破裂或漏血。
4.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认真核对血袋和患者的身份,确保输血不发生错误。
5.输血时应根据患者的输血需求和情况,逐渐输注血液,并认真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6.输血过程中应定时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记录相关数据。
三、输血后处理:1.输血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停止输血,并及时拔出穿刺针,做好止血处理。
2.输血结束后应将用过的输血管、穿刺针等器材进行丢弃,避免交叉感染。
3.输血结束后,医务人员应继续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有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关内容。
4.输血后应及时完成相关文书工作,如填写输血记录单、护理记录等。
四、贮存和管理血液制品:1.血液制品应储存于特定的血库或血液贮存室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交叉感染。
2.血液制品应按规定的库存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包括血型鉴定、有效期监控、安全库存等。
3.血液制品的储存和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的落实对于确保输血的安全有效非常重要。
医务人员应根据相关规定和标准,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要求,保证输血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血液制品的质量,避免输血相关的风险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SOP)

输血科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目的】正确鉴定血型,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
【范围】所有送检需要鉴定ABO和RhD血型的标本。
【职责】输血科负责临床患者的血型鉴定。
【程序】ABO血型鉴定(1)原理:根据ABO血型分类原则,即红细胞上带有什么抗原就称什么血型、同一个体内抗原与抗体互补。
根据含某抗原的红细胞与含相应抗体的血清混合可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反之不发生凝集的原理,利用分型血清或分型红细胞鉴别血型,前者称为正定型(又称红细胞定型),后者称为反定型(又称血清定型)。
通过正反定型可准确鉴别ABO 血型。
(2)试管法a)取洁净小试管(内径10mm×60mm)5支,分别标明抗-A,抗-B,A细胞、B细胞和O细胞。
b)抗-A,抗-B管中分别按标记加入相应抗体血清2滴,并加入受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c)A、B和O细胞管分别按标记加入相应3%~5%标准红细胞盐水悬液1滴,并加入受检者血清2滴,混匀。
d)以1500r/min离心1min。
e)轻轻摇动试管,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必要时须用低倍镜检查。
(3)微柱凝胶法(卡式血型鉴定)a)将代待检标本配成(0.5%~0.8%)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
b)将微柱凝胶卡标号。
c)正定型:将待检红细胞标本分别加入第一至第三支微管中,或第四至第六支微管中,每管50ul;d)带反定型的微柱卡:将待检红细胞标本分别加入第一至第三支微管中,第四至第六支微管中分别依次加入O型、A型、B型(0.5%~0.8%)标准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后再加入待检血清,每次加50ul。
d)即刻使用专用离心机离心5min,2min900rpm,3min1500rpm,取出后判定结果。
(4)结果判定a)试管法正定型(细胞定型)反定型(血清定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检者血型抗-A 抗-B A细胞 B细胞 O细胞+ O O + O AO + + O O BO O + + O O+ + O O O ABb)微柱凝胶法正定型(细胞定型)反定型(血清定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检者血型抗-A 抗-B DVI Ctl A细胞 B细胞+ O + O O + A,RhD+ O + + O + O B,RhD+O O + O + + O,RhD++ + + O O O AB,RhD+规格:抗A效价≥128;抗B效价≥128;抗D效价≥64【注意事项】1.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操作,认真核对标本并做好标记。
2023年《临床输血管理技术规范》

2023年《临床输血管理技术规范》
本规范旨在规范临床输血管理技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以下为规范内容:
一、输血前准备
1. 确认输血指征
在确认患者需要输血之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
确保输血是必要的,在确诊后立即开始输血。
2. 确认输血前实验室检查
输血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型、交叉配血等。
3. 警示标志
在输血前应正确标注,以避免输血错误。
标记应包括血型、交叉配血结果。
二、输血后观察
1. 输血速度
控制输血速度,不应过快,以免造成对身体负担。
2. 输血异常反应
输血后如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进行处理。
三、输血设备和操作
1. 输血设备
使用符合标准的输血设备,确保输血的全面控制。
2. 输血操作规范
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范,包括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操作。
每名医务人员在操作之前应接受培训。
以上为《临床输血管理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临床医务人员
应严格执行该规范,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及注意事项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及注意事项前言为达到临床合理安全有效输血的目的医生—合理有效输血科—安全有效护士—安全有效一、取血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携带取血箱及血液领取单到输血科取血。
2)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科室、床号、病案号、血型及血袋号、血量、血液品种、有效期、配血结果。
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血。
3)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发血。
①标签破损。
②血袋破损、漏血。
③血液中有明显凝块,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界面出现溶血。
④血浆呈乳糜状,暗灰色,有絮状物等。
4)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二、输血1)输血前由两名护士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记录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发热患者体温降至38℃以下时方能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护士(至少一名注册护士)携带病例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实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血袋号、血型、有效期,无误后全名签字,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输血前应先告知患者或亲属输血期间一旦出现寒战,颜面潮热,呼吸短促或烦躁不安等,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患者意识清楚时,要求患者回答自己姓名,年龄等相关内容,若意识不清,手腕标签或家属说明身份。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存。
输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从冷藏取出到开始输注,室温停留时间<30分钟。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输血持续6小时以上时,应更换输血器。
原因:(1)内容物沉淀过滤器,影响滴速压。
(2)有细菌污染可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前15min要慢(2ml/min),并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一、准备工作1.确认患者的输血指征,并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身份,确认与医嘱上的信息一致。
3.检查输血装置、输血袋的完整性和有效期,并进行密封解封检查。
4.检查输血所需的输血器材是否齐全,如输血管、输血针等。
5.进行洗手,并佩戴御寒衣、帽子、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二、预先处理1.根据医嘱和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成分,如全血、红细胞悬浮液、血小板等。
2.根据患者的血型和所需的输血成分血型要求,进行配血和交叉配血。
三、操作过程2.将输血袋放在输血架上,根据需要调整输血架的高度,以确保输血管的重力流动。
3.用消毒酒精棉球擦拭患者的皮肤,找到合适的静脉穿刺点。
4.用消毒棉球擦拭输血管采血口和输血装置的插口,以确保无菌。
5.用无菌的输血针穿刺患者的静脉,确保血液畅通。
6.将输血管与输血装置连接,并将输血管的另一端插入患者的静脉。
7.调整输血速度和滴速,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和需要,控制输血速度。
8.在输血过程中,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体温等,以及观察输血部位是否有渗血或水肿。
四、注意事项1.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全程陪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2.输血时应遵循严格的输血血型安全原则,确保输血成分和患者血型相符。
3.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保持清洁,避免污染输血器材和输血袋。
4.输血前后,医务人员应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输血过程中,发现患者有过敏反应、输血反应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输血完成后,将输血袋和输血器材妥善处理,如分类回收、焚烧等,确保环境的清洁卫生。
五、操作结束1.输血结束后,自行处理或上交废弃的输血器材和输血袋。
2.调整患者的卧位,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3.记录输血的时间、输血血型、输血量和患者的反应等相关信息。
4.教育患者和家属对输血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知情告知。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前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第十条对于()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第十二条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输血科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感染控制科)

输血科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感染控制科)目的本标准操作规程(SOP)旨在确保输血科在进行输血工作时遵守相关的标准和程序,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减少感染风险。
适用范围本SOP适用于感染控制科的输血科工作,涉及到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的各个环节。
SOP内容1. 输血前- 检查患者的输血指征和输血需求,确认患者身份和血型信息。
- 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型和传染病筛查。
- 针对输血患者的特殊情况,如儿童、孕妇或免疫抑制患者,要进行特殊处理。
2. 输血中- 严格遵守输血操作步骤,确保输血设备和输血血液的质量和完整性。
- 注射输血血液前,确认血袋和患者身份。
- 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记录,合理调整输血速度和输血量。
- 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出现输血反应。
3. 输血后-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情况,并记录相应信息。
- 进行必要的后续处理,如排除输血相关感染的可能性、处理输血反应等。
- 对输血设备进行正确的处置和消毒,确保环境的卫生和无菌。
责任和培训- 清晰指明各个工作环节的责任人员和职责。
- 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使用输血设备、正确操作血液和进行感染控制的知识。
- 定期检查和评估相关人员的培训效果和操作水平,确保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附录- 输血前的相关表格和检测指标参考标准。
- 输血中监测和记录表格的样本和填写要求。
- 输血后处理和反应处理的流程图示例。
以上为《输血科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感染控制科)》的主要内容,旨在全面规范输血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减少感染风险。
具体实施时,应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补充。
输血操作规范手册

输血操作规范手册1. 背景介绍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治疗失血、贫血或其他特定疾病。
为了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与有效性,本手册旨在提供一套全面规范的指导原则,以帮助医护人员正确执行输血操作。
2. 输血前准备2.1 病史评估在进行输血操作前,医护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过敏史、输血史及家族史等。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输血的合适血型及血液成分。
2.2 检测与筛查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进行输血前应进行一系列的检测与筛查。
包括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传染病筛查等,以排除不适合输血的因素。
2.3 储存与运输血液及其制品应储存于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并采取适当的运输方式,避免血液受到污染或变质。
3. 输血过程3.1 确认患者身份在进行输血之前,医护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患者身份确认,避免输错血的风险。
3.2 导管插入使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输血所需导管插入患者的静脉内。
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3.3 输血速度与监测根据医嘱要求,确定输血的速度。
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和体温等,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
3.4 输血记录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准确记录输血的相关信息,包括输血时间、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记录的内容应清晰、完整,以备后续参考。
4. 输血后处理4.1 检测与观察输血结束后,医护人员应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如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等,以确保输血效果良好。
4.2 导管拔除与处理根据患者情况,及时拔除输血所使用的导管。
将拔除后的导管妥善处理,避免感染的发生。
4.3 随访与护理对于输血后出现不适症状或并发症的患者,应进行及时的随访与护理,以保证其安全与舒适。
5. 安全注意事项5.1 严格执行血液安全措施对于输血操作中的血液制品,医护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感染的风险。
5.2 注意过敏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应对其进行特殊的监护,并准备好应急处理药物。
2022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2022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某欧阳光明某创编2022.03.07欧阳光明(2022.03.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人病历。
欧阳光明创作于2022年3月7日某欧阳光明某创编2022.03.07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应当由主治医师等组织动员。
并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血站或采血点(室)献血。
血站应当对血液进行初检和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的血液。
第九条患者的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
由主治医师提出申请,输血科(血库)或相关部门参与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输血科(血库)和主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控。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需要换血治疗的,由主治医师提出申请,经主治医师批准,并由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前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操作前评估及血管的选择】
1、评估患者年龄、病情、输血目的、自理能力、合作程度等;了解患者血型、
输血史及不良反应;评估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
2、血管的选择应满足治疗的需要,全血和血液制品可通过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
导管输入。
【输血技术的实施流程】
1、操作前准备:见下表一
表一、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皮肤消毒液、棉签、输血器、胶布、弯盘、医嘱执行单(或电子医嘱)、配血单(输血单)、速干手消毒液等
环境准备空气清洁、光线事宜、环境整洁、物品清洁
患者准备排便、取舒适卧位
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血液准备血液输注前应在室温下放置20-30min。
输血前将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品不得加热,禁止随意加入其它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程序:见表二
【输血注意事项】
1、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
血液输完之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在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2、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减慢或者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医护人员应有计划地取血,从输血科(血库)取出的血液和血制品应在4小
时内输完。
4、输全血或成分血时,输血装置和附加装置应在每一个单位全血或成分血输入
后更换1次,或每4小时更换1次。
(技术规范标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前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输血技术操作规范为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输血操作的规范:一、确定输血后,由两名有资质的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等信息,无误后采集血样。
每人每次只采集一管血样。
二、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的静脉中抽取,以免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三、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四、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
五、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申请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
六、输血时:一)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
二)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四)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五)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输血技能支配典型之阳早格格创做一、决定输血后,由有天分的二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战揭佳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劈里核查于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疗、血型,无误后圆可支集血样,配血央供:一人一次一管.二、支集血标本时,没有克没有及从正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与,以防做用血型接叉考查截止.三、由医护人员或者博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支接血库,单圆举止逐项核查于.四、与血时护士携戴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单圆接接核查于:(一)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罗 Rh 果子)、血液身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二)核查于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罗 Rh 果子)、血液灵验期;(三)查看血袋有无破坏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单圆核查于无误后,正在收血单上签名.五、血液收回病房后,由二名护士持“输血申请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查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罗 Rh 果子)、血液身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罗 Rh 果子)、储血号及血液灵验期;查看血袋有无破坏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确认无误后圆可输血.六、输血时:(一)输血时必须由二名医护人员携戴病历至床旁,用二种辨别患者的要收再次核查于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罗 Rh 果子)及接叉配血考查截止.庄重真止“三查九对于”“三查”即查血的灵验期、品量、输血拆置是可完佳;“九对于”即核查于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接叉配血考查截止、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接叉配血考查截止、采血日期、种类、血量.(二)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核查于无误后,启初举止输注.(三)庄重真止无菌技能支配,使用尺度输血器举止输血.(四)输血前将血袋内的身分沉沉混匀,防止剧烈震荡. 血液内没有得加进药物.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死理盐火浑洗管讲,连绝输注分歧供血者血液时,二袋血之间用静脉注射用死理盐火浑洗输血管讲.(五)输血时应先缓后快,根据病情战年龄安排输注速度,并周到瞅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非常十分情况应即时处理:1、减缓或者停止输血,调换输血器,用死理盐火保护静脉通讲.2、坐时报告值班医师战血库值班人员,即时查看、治疗战慢救,并查找本果,干佳记录.3、疑为溶血性或者细菌传染性输血反应,应坐时停止输血,用死理盐火保护静脉通 2路,主动协共抢救,并死存结余的血液及输血器以便查找本果.(六)真止后正在医嘱单、照顾护士记录单、输血备案本上单签齐名及真止时间,将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挖写正在输血备案本上.(七)输血完成后,将血袋用黄色医用垃圾袋包拆后由博人回支.(八)对于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挖写“患者输血反应汇报单”,并返还血库死存.七、护士正在支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起码共时使用二种辨别患者的要收举止核查于,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卡、“腕戴”辨别中,醉悟患者还应使用“启搁式提问”的辨别要收询问患者姓名.脚术、昏迷、神志没有浑、无自决本收的沉症患者可通过询问家属举止辨别.八、输血反应的防止(一)血液从血库与出后,勿剧烈震荡,免得黑细胞洪量益害而引起溶血,库血没有克没有及加温,免得血浆蛋黑凝固而引起反应.血液自血库与出后应正在30min内输进,防止暂搁以致血液蜕变或者传染.(二)庄重真止核查于造度及无菌技能支配,血液必须经二人以上核查于后圆可给患者输进.宽肃核查于血袋有无破坏、渗漏,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如血浆变黑,血细胞呈暗色,界限没有浑,提示大概有溶血,没有克没有及使用.(三)血液内没有成随意加进其余药物,如钙剂、酸性及碱性药物战下渗或者矮渗液体,以防血液凝集或者溶解.(四)输注二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隔断输进注射用死理盐火,防止爆收免疫反应.(五)输血时应先缓后快,根据病情及患者的本量情况安排滴速,对于患有心、肺、肾徐病的患者或者年老体强、婴幼女等患者输进的速度宜缓.(六)输血历程中应加强巡视,周到瞅察有无输血反应.如有收热、过敏、溶血等反应坐时停止输血.并死存余血24小时,以备核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一、确定输血后,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二、由护士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三、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四、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五、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六、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流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七、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八.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