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上传教案)
4-3-2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必修1化学精品课件
3.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净化和回收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是有用的化工原料, 但当它们分散到大气中时,就成了难以处理 的污染物。因此,工业废气排放到大气中以 前,必须回收处理,防止二氧化硫、二氧化 氮等污染大气,并充分利用原料。
(1)SO2的净化和回收 ①2SO2+O2 2SO3
SO3+H2O===H2SO4回收制硫酸 ②用碱液吸收: SO2+2NH3·H2O===(NH4)2SO3+H2O SO2+2NaOH===Na2SO3+H2O (2)NO、NO2的净化和回收 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拓展·延伸 中学阶段涉及的环境问题主要 有哪些?其危害是什么? 1.酸雨——形成原因主要是SO2和氮氧化物; 能使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等。 2.光化学烟雾——主要是氮氧化物、碳氢化 合物造成的;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 3.臭氧空洞——主要是氮氧化物、氟氯代烃 等的排放引起的;使地球上的生物受太阳紫 外线的伤害加剧。 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CO2含 量的不断增加造成的;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剩余气体和HNO3浓度总结见下表:
气体 成分 V(NOx) V(O2) =4∶1 NO2、 O2 >4∶1 <4∶1 =4∶3 NO、 O2 >4∶3 <4∶3 剩余 气体 无 NO O2 无 NO O2 剩余气 体体积 0 1 V(NO2)过量 3 V(O2)过量 0 V(NO)过量 V(O2)过量 HNO3 浓度 /mol· -1 L 1 28 1 1 ~ 28 22.4 1 28 1 39.2 1 39.2 1 39.2
体验感悟1 现有A、B、C、D、E、F、G、 H八种气体均为无机物,根据下列事实判断 各是哪种气体。 (1)A、B、D、F四种气体是单质。 (2)把A和B混合,在光照下发生爆炸,生成 气体C。 (3)A和D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气体E。 (4)D和F在放电条件下可生成气体G。 (5)G与空气混合时,由无色变成红棕色气体 H。 (6)E与C反应冒白烟。
(完整版)二氧化硫教案讲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是典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之前对硅、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准备。
同时,通过学习硫和氮的化合物知识,为本章第四节的学习做铺垫。
在本节的学习中,通过实验现象,了解硫、氮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因此,本节内容主要对SO2、NO、NO2进行全面剖析,分析氮氧化物和SO2性质及其对大气的污染,以及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措施,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去保护环境。
因此在教学安排上,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有关的预防措施。
第二课时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本节课学习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本节内容安排上,先学习其性质和用途,再认识其引起环境污染的原因,思考解决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同时本课时内容联系实际,学生易接受。
教材编排的目的明确,给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
同时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开拓学生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前两节的知识,对非金属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也有了一个的整体思路。
利用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学生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去分析简单的化学反应。
同时,本课时的学习也贴切生活,涉及漂白、酸雨等知识,学生容易接受,而且通过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使他们以后对生活中的事物保持思考习惯,对身边的事物保持科学的态度。
同时,对于刚步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虽然之前学习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其系统的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还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及物质有其一般规律,也有其特殊性质。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我国的酸雨主要为硫酸雨,且酸雨发展趋势值 得警惕,东南沿海地区尤其如此。在2010年上半年 在监测的全国443个城市中,有189个出现酸雨,比 例超过四成。
案例: 2010年上半年,温州、台州、厦门等8个城市
(地区)酸雨频率达到100%!近几年来,温州酸雨发 生频率之高令人咋舌,一直名列全国前茅,属于重 酸雨区。2009年,温州市在全市6个县(市、区)开 展了酸雨监测,全年采集雨样总数468个,其中酸 雨样品442个,平均酸雨率为94.4%,反映酸性的PH 范围为3.07~6.70,均值为4.47,单次最低值为 3.07。这个数值接近于食醋的2.9,相当于“下了 一场醋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 提高,城市工业化步伐的大步 前进,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世 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某些 工厂排出的废气不经过处理直 接排放到空气中,严重造成了 大气污染,使得某些地区雨水 酸性严重超标,形成酸雨。
1872年美国化学家 Smith首先提出酸雨一词, 引起全世界关注。1985 年,几场酸雨过后,我 国四川奉节县9万多亩松 树全部枯死,重庆南山 2.7万亩马尾松死亡过半。
(2NO + O2 === 2N×O32) + (3NO2 + H2O === 2HNO3 +×N2O)
4NO + 3O2 + 2H2O = 4HNO3
当充入3/4试管体积的O2时,水能充满试管。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洛杉矶从20世纪40年代初,每年 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 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 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 不清。
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 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二氧化氮溶于水时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优秀教案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重要性质,实验探究由二氧化氮制硝酸的可能方法。
(2)熟悉氮在五种不同氧化物中的化合价。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硝酸的工业制法等研究工作,激发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2)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对汽车尾气的超标排放给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和对大气造成污染的调查,培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培养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辩证看待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难点:培养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辩证看待的观念三、教学设计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造成的,而这种损害环境的行为又是同人类对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根据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大气质量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含量有关。
因此,在本章中,把这二者单独作为一节来学习。
本节从人们熟悉的空气质量日报提出相关的4个问题,然后教科书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二氧化硫的性质,第二部分是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第三部分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本节内容编排有以下特点:1.主题明确本节的主题是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科书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环境问题,最后教学内容落实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给自然环境、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等。
总体的思路是先弄清楚有关污染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SO2的性质教学设计2020.6.26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内容及教学对象简要分析: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两部分内容。
学生已学过二氧化碳等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氧化还原反应等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已具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本节的知识点都可通过实验导出和验证,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使学生初步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扩展的能力(如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的知识迁移到二氧化硫,得出二氧化硫也应该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做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性质能认识的更深入、更透彻,进而通过SO2对环境的危害与防治污等问题的探讨,让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科学的价值,培养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关心社会的积极态度,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2.教学过程设计:由空气质量日报中提到二氧化硫等大气的污染物,为什么要选择二氧化硫浓度指数来作报告,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让学生观看一些与二氧化硫有关的图片,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二氧化硫的学习。
对SO2的物理性质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预习,看课本,查资料,得出SO2的颜色、状态、气味、是否有毒、在水中的溶解性。
对SO2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课前学生已经预习过,由于不方便实验,在课堂上主要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解决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点,然后课后安排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去验证所得到的结论。
(1)对SO2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的教学:采用对比法,利用SO2与CO2的性质对比,由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迁移出SO2也应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扩展的能力。
(2)SO2漂白性的教学:通过实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一系列实验探究及现象分析,得出SO2的漂白原理,进而与Cl2水的漂白原理进行比较(3)对SO2的还原性、氧化性的教学:首先分析运用氧化还原理论分析SO2中S元素所处的化合价,得出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结论;然后通过实验视频,学生观察,教师引导,SO2与氯水、酸性KMnO4溶液、H2S等的反应,进行教学。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1)、二氧化硫跟水反应:
SO2 + H2O
正反应 逆反应
H2SO3(中强酸)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 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特点 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发生,均不彻底,
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用“ ”表示
S[思O2考漂白]下原列理反:应由于是它否能为与可某逆些反有应色物?质生成
[巩固训练题]
1、指出下列反应或现象中,SO2所体现的性质:
催化剂
(1) 2SO2 + O2 △ 2 SO3
还原性
(2)SO2+2H2S=3S+2H2O
氧化性
(3)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漂白性
(4)S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水溶液呈酸性
2、将SO2依次通过下列实验装置,说出 A、B、C、D各装置中的实验现象。 SO2
1、请你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地NO2被水吸收。
实验步骤
现象
解释(反应 式)
(1) 将充满NO2 的试管倒立 于水槽
红棕色逐渐消失, 3NO2+H2O= 试管水位上升到 2HNO3+NO
2/3处
(2) 往试管通入 O2,震荡
无色气体变成红棕 色;水位继续上升,2NO+O2=2NO2
红棕色又消失
(3) 继续通入氧气 水逐渐充满试管
(不1稳) 定CO的2+无H2色O 物=质H。2C暂O3时,性H2无CO色3=物H2质O+容CO易2↑分解
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 选择性:不能使紫
(色2)石2蕊H试2+液O2褪点=色=燃 2H2O,2H2O 通==电 2H2↑+O2↑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上传教案)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英德中学高一化学组梁瑞朝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酸雨的危害、酸雨的来源以及成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态度得到了增强;3.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三、教学难点:酸雨的成分及形成四、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们尝过雨水的味道吗?那味道如何呢?通常雨水都是没有味道的,但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从大气中雨水却是酸的,pH 值也小于5.6,那么在化学上我们称这中大气降雨是酸雨。
那为什么雨水从无色无味变成了酸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索的内容。
【演示】多媒体设备投影酸雨的影片(内容有关一场重庆的黑雨)【提问】影片当中重庆的酸雨的pH 值居然达到了3.9,那么这场雨真是彻彻底底的一场酸雨了,那我有个问题想要提问大家,那么酸雨是怎么形成的呢?(学生回答)【讲述】其实酸雨都是由于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造成的,那么其中的作用机理是那些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酸雨中的“酸”究竟是什么呢?【讨论】叫学生分成一个个四人小组,分别讨论酸雨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其中的酸是什么物质。
【讲述】经过大家的讨论,大家得出的结论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也不乏有创造性的思维得出的结论,这些答案虽然并不完全正确,但是都体现着大家的集体智慧;但是究竟酸雨在形成过程中出现什么样的作用机理呢?【多媒体演示】酸雨形成的作用机理3222SO H O H SO ↔+4223222SO H O SO H =+NO HNO O H NO +=+3223【讲述】所以酸雨的幕后黑手就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但是酸雨中硫酸的成分较大。
酸雨的危害非常巨大。
它们能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使人死亡;还会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还会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
【多媒体演示】在多媒体课件上演示酸雨危害图片【提问】那么酸雨的来源是什么呢?【学生回答】主要是工厂排放的废气以及大量汽车排放的尾气就是酸雨的主要来源。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共38张PPT)
生石灰、O2共同反应生成硫酸钙,从而使硫转移到炉渣中,反应原理
为CaO+SO2 △ CaSO3,2CaSO3+O2====2CaSO4,总反应方程式为
====
2CaO+2SO2+O2
△2CaSO4。
====
②碱液吸收法。
SO2+NaOH(少量)====NaHSO3 SO2+2NaOH(足量)====Na2SO3+H2O ③氨水脱硫法。 该脱硫法采用喷雾吸收法,雾化的氨水与烟气中的SO2直接接触吸收SO2,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SO2+H2O====NH4HSO3,2NH3+SO2+H2O====(NH4)2SO3, 2(NH4)2SO3+O2====2(NH4)2SO4。
溶解性
难溶
难__溶___
比__空_气__大____ 与水反应
毒性
无毒有__毒___有_ Nhomakorabea毒___
【实验探究】
1.请你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的NO2被水吸收。
实验步骤 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2)2NO+O2====2NO2
现象
解释(化学方程式)
使鱼类中毒,人食用中毒后的鱼会造成人体汞中毒
正常雨水由于存在CO2的原因其pH约为5.
22和O2
√
√
有气体:H2 Cl2 O2 HCl NO A
B
NO2 NH3 SO2 CO2
1.若洗气瓶是干燥的,由A口进气,可收集 的气体:有: Cl2 O2 HCl
NO2 SO2 CO2 2.若瓶中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
H2 O2 NO
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物质 的质量比为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 S0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及防治 教学设计
《S0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大气中S02和NO2的来源、酸雨的形成机制及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掌握大气污染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提高社会责任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主要体现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学案教学的教学方法。
2.教学重点S0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3.教学难点酸雨的形成机制及防治措施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掌握了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本节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已经具备了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能力,能够胜任本节课学习素材的获取。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学案五、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图片: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部分)思考,为什么选用SO2为首要污染物?它从哪里来?【视频】《伦敦烟雾事件》【阅读材料】《伦敦烟雾事件》【学生讨论】这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煤的燃烧、反气旋影响)主要的污染物是?SO2、烟尘.....【介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每年都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最终形成面积惊人的酸雨区。
目前,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地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
【视频】酸雨形成的机制【讲解】酸雨:主要指pH小于5.6的雨水,其主要含有硫酸和硝酸。
正常雨水(含雨、霜、露、雾等)由于存在CO2原因其pH值约为5.6【导入】通过广州的天气《空气质量日报》中AQI,首要污染物NO2【讲解】汽车尾气中产生NO2的原理【学生讨论】酸雨的危害酸雨的危害主要有:1.对人体的直接危害,首先是它的刺激性,其次是它会形成硫酸雾和硫酸盐雾,其毒性比SO2大,能浸入人的肺部,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死亡;2.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物生长;3.破坏土壤、植被、森林;4.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料等;【视频】我国成功试采可燃冰【师生讨论】酸雨的防治措施(1)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环境的污染PPT教学课件
(3)汽车尾气中除含有氮氧化物外,还含有
。
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和颗粒物等
问题探索 1.下列关于 NO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O 是酸性氧化物 B.NO 只能通过人工合成 C.NO 是大气污染物,会形成酸雨 D.NO 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 C
2.下列关于 NO2 的物理性质描述中,正确的是( )
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 2 mL 无色气体,则
原混合气体中 O2 的体积是( )
A.1.2 mL
B.2.4 mL
C.3.6 mL
D.4 mL
【 解 析 】 若 NO2 过 量 , 剩 余 为 NO 气 体 , 则 由 3NO2 + H2O===2HNO3+NO,可知过量的 NO2 为 6 mL,发生 4NO2+O2+ 2H2O===4HNO3 反应的气体为 12 mL-6 mL=6 mL,其中 O2 为 6 mL×15=1.2 mL。
V 剩=V(NO)原+13V(NO2)。
②NO2 与 O2 的混合气体溶于水(反应③)。
当 V(NO2
=4:1,恰好完全反应 :V(O2)>4:1,NO2过量,剩余NO
<4:1,O2过量,剩余O2
③NO 与 O2 的混合气体溶于水(反应④)
=4:3,恰好完全反应
当V
:V(O2)>4:3,剩余NO
<4:3,剩余O2
2.环境保护
(1)二氧化硫的来源:煤、石油的燃烧及某些含硫或硫的化合物的
金属矿物的冶炼。Leabharlann NO、NO2 的来源:汽车尾气等。
(2)溶有二氧化碳的正常雨水的 pH 为5.6 ,酸雨的 pH 小于 5.6。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课件
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
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溶于水时生成HNO3和NO, 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硝酸:3NO2+H2O=2HNO3+NO。
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煤、石油和某些金属矿物中含硫或硫的化合物,因此燃烧 煤或冶炼金属矿物时,往往会生成二氧化硫。高温条件下,空 气中的氮气也参与反应,这是汽车尾气中含有NO的原因。
解析 分析氮氧化物破坏臭氧层的各步反应,得出总反
应为O3+O2O2,可以看出氮氧化物起催化剂的作用;同样分 析氟氯烷烃破坏臭氧层的各步反应,得出总反应为O3+O2O2, 即Cl原子是破坏臭氧层时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 D
= >44∶∶11
恰好完全反应 NO2过量,剩余气体为NO
<4∶1 O2过量,剩余气体为O2
(3)NO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根据4NO+3O2+2H2O=4HNO3 ③ 可知:当体积比
V(NO)∶V(O2) =>44∶∶33
恰好完全反应 剩余气体为NO
<4∶3 剩余气体为O2
(4)NO、NO2、O2三种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可先按①式求出NO2和H2O反应后生成的NO的体积,再 加上原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即为NO的总体积,再按③式 进行计算。
三、SO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 1.常见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 (1)酸雨——形成原因主要是SO2和氮氧化物;能酸化土 壤,腐蚀建筑物等。
(2)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造成的; 将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
(3)臭氧空洞——主要是由氮氧化物、氟氯代烃等的排放 引起的;将使地球上的生物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加剧。
混 合 气 体 按 上 述 反 应 恰 好 进 行 了 反 应 , 所 以 V(NO2) = 10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及防治 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2、掌握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来源及对人体、环境造成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3、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大气污染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思想意识。
2、面对当前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使学生能够结合社会实际,思考解决的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 大气污染的真题训练三、教学难点: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五、教学手段:案例分析、例题讲练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学生视频1《空气污染对大气的影响》,近年来,虽然我国一直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上想了很多办法,汽车限行,工厂停产,人工除霾等等,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雾霾”和“pm2.5”是近年来最广为人知的空气质量的术语,请问同学们,到底空气中有什么物质才叫做大气污染呢?(3分钟)●根据空气质量指数,除PM2.5的指数外,还有什么污染物指数→空气主要污染物是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引入本课主题。
【板书】第四章第三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观看学生视频2】《大气污染的探究报告》——从学生的角度、观点看问题。
选其中一组学生视频介绍对大气污染的认识。
归纳大气污染的来源。
【板书】一、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1.自然污染2. 工业污染3. 汽车污染【学生回答】学生阅读参考材料P93,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来源及危害【板书】二、大气中SO2和NO2的主要来源及危害1.SO2: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煤、石油)的燃烧–工业污染酸雨2.NO2: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汽车污染【教师讲解】教师进一步讲解在工业污染和汽车污染中,SO2和NO2是怎样产生的,引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让学生加深理解废气排放的原理。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PPT课件
(5)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大气污染物是 CO2、SO2、氮氧化物、 固体悬浮颗粒。( )
(6)pH<7 的降雨均为酸雨。( ) 【答案】 (1)√ (2)× (3)√ (4)× (5)× (6)×
15
2.下列关于 NO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O 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 B.常温常压下,NO 不能与空气中氧气直接化合 C.含等质量的氧元素的 NO 和 CO 的物质的量相等 D.NO 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 C
液面上升 2 mL,为试管容积的13。 【答案】 B
27
2.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 NO 和 O2 充入一试管,并将试管 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总体积的
A.1/4
B.3/4
C.1/8
() D.3/8
【解析】 4NO+3O2+2H2O===4HNO3;若 NO 和 O2 都取 4 体积,则反应后剩余 O2 1 体积,所以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
磷的洗涤剂会造成水体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起赤潮、水华等
现象,D 项错误。 【答案】 A
35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pH 小于 7 的雨水被称为酸雨 B.造成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物质是 NO2 C.过量使用含磷洗衣粉可能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D.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是为了防治 CO2 污染 【解析】 A 项,酸雨的 pH<5.6;B 项,温室效应是 CO2 引起;D 项,脱硫技术是防止 SO2 污染。 【答案】 C
在水槽中,反应停止后试管内剩余 2 mL 的无色气体,求原混合 气体中 NO2 和 O2 各多少毫升?
23
【解析】 剩余 2 mL 气体可能是 NO 或 O2,分两种情况讨 论:
4.5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学案
课时2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1.了解NO、NO2的性质。
(重点)2.了解SO2、NO2对大气质量的影响,特别是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重点)3.了解NO、NO2、O2溶于水的简单计算。
(难点)1.氮气通常状况下,N2性质稳定,与O2不发生反应,但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两者可直接化合,化学方程式:N2+O2==========放电或高温2NO。
2.氮的常见氧化物(1)物理性质(2)①NO常温下与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②N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探究·升华][思考探究]NO2被H2O吸收的实验NO2能溶于H2O并发生反应,为了使NO2尽可能被H2O吸收,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以探究NO2被H2O吸收的程度。
①将盛满NO2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水的水槽中,如图甲所示。
甲②制备一定量O2。
③将制得的O2缓慢通入步骤①的试管中,如图乙所示。
乙问题思考:(1)步骤①中:试管内气体的颜色和水位有何变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提示】NO2与H2O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使气体红棕色逐渐消失,试管内水位不断上升,最后水充满整个试管的23,上部为无色气体,占试管容积的13。
(2)步骤③中试管内气体的颜色和体积怎样变化,试管内水位怎样变化?主要发生哪些反应?【提示】试管内缓慢通入O2时,发生反应:2NO+O2===2NO2,3NO2+H2O===2HNO3+NO,因此试管内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后又变为无色,但气体体积减小,液面不断上升。
(3)当液面充满整个试管时,通入的O2与原试管内的NO2体积之比是多少?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提示】当液面充满试管时,NO2和通入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NO3,即4NO2+O2+2H2O===4HNO3,因此V(NO2)∶V(O2)=4∶1。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学案新人教必修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三课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学习目标1.了解SO2和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酸雨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2.通过学习SO2和NO2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体会化学知识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质量的影响,化学知识与人类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
新知预习1.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来源(1)煤、石油和某些金属矿物含有硫元素,在燃烧或者冶炼时往往生成______________。
(2)汽车内燃机在高温条件下,_______参与反应生成 NO,NO在空气中转化为________。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危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是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⑴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使人死亡。
⑵形成酸雨。
正常雨水中由于溶解了,pH为5.6,而酸雨的pH 5.6⑶NO2是臭氧分解的催化剂,因此会破坏臭氧层⑷NO2与碳氢化合物在光照下反应生成剧毒的烟雾,即“光化学烟雾”3.酸雨⑴酸雨的形成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在大气中形成酸雨的过程十分复杂。
⑵酸雨的危害(参见课本P93页内容,总结几条酸雨的危害)⑶酸雨的防治措施(参见课本第94页“资料卡片”)课内达标()1.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SO2有关的是A.臭氧空洞B.酸雨 C.光化学烟雾 D.温室效应()2.某冶炼厂利用炼铜产生的SO2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其原理是A.利用了SO2的水溶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B.利用了SO2的氧化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C.利用了SO2的氧化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D.利用了SO2的还原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3.酸雨有很大的危害。
下列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可形成酸雨的是A. NH3 B. CO C. H2 D. SO24.将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用线连接起来氟里昂等排放物酸雨砍伐森林土壤和水污染核污染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大量使用农药臭氧层破坏汽车、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土壤沙漠化课后收获我学会了:我有疑问的地方: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2Z(g) ΔH<0。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演示文稿
3NO2+H2O====2HNO3+NO
工业制硝酸的第三步
现在是6页\一共有37页\编辑于星期五
【思考与交流】
关于谚语 “雷雨发庄稼”,你现在是否已经
知道了其中的化学原理?
【提示】雷雨天气空气中的氮气发生如下反应:
放电
N2+O2
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现在是3页\一共有37页\编辑于星期五
1.了解氮的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重点) 2.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及消除污染的 方法。
3.了解酸雨的形成及防治。
现在是4页\一共有37页\编辑于星期五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在通常情况下,氮气与氧气不反应,但在放电条件 下,它们可以直接化合。此外,在高温时氮气也能 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难溶
难__溶___
无毒
_有_毒___
NO2 红__棕__色_气__体____ _刺_激__性_气__味____ 比__空_气__大____
与水反应 有__毒___
现在是8页\一共有37页\编辑于星期五
【实验探究】
1.请你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的NO2被水吸收。
实验步骤
将充满NO2的试
1 管倒立在水槽中
放电或高温
N2+O2
2NO
NO是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 不溶于水,是大气的污染物。
现在是5页\一共有37页\编辑于星期五
常温下:
工业制硝酸的第二步
2NO+O2====2NO2(红棕色)
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易液化,易溶于水。
二氧化氮溶于水时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上传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英德中学高一化学组梁瑞朝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酸雨的危害、酸雨的来源以及成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态度得到了增强;
3.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三、教学难点:酸雨的成分及形成
四、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们尝过雨水的味道吗那味道如何呢通常雨水都是没有味道的,但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从大气中雨水却是酸的,pH 值也小于
5.6,那么在化学上我们称这中大气降雨是酸雨。
那为什么雨水从无色无味变成了酸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索的内容。
【演示】多媒体设备投影酸雨的影片(内容有关一场重庆的黑雨)
【提问】影片当中重庆的酸雨的pH 值居然达到了3.9,那么这场雨真是彻彻底底的一场酸雨了,那我有个问题想要提问大家,那么酸雨是怎么形成的呢( 学生回答)
【讲述】其实酸雨都是由于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造成的,那么其中的作用机理是那些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酸雨中的“酸”究竟是什么呢?
【讨论】叫学生分成一个个四人小组,分别讨论酸雨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其中的酸是什么物质。
【讲述】经过大家的讨论,大家得出的结论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也不乏有创造性的思维得出的结论,这些答案虽然并不完全正确,但是都体现着大家的集体智慧;但是究竟酸雨在形成过程中出现什么样的作用机理呢?
【多媒体演示】酸雨形成的作用机理
3222SO H O H SO ↔+
4223222SO H O SO H =+
NO HNO O H NO +=+3223
【讲述】所以酸雨的幕后黑手就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但是酸雨中硫酸的成分较大。
酸雨的危害非常巨大。
它们能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使人死亡;还会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还会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
【多媒体演示】在多媒体课件上演示酸雨危害图片
【提问】那么酸雨的来源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主要是工厂排放的废气以及大量汽车排放的尾气就是酸雨的主要来源。
【讲述】其实酸雨只是一种危害形式,其实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的污染的表现形式还有光化学烟雾以及酸雾,它们会严重地危害人们地身体健康。
【多媒体演示】展示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图片以及工厂排放废气图片
【讲述】所以治标先治本,控制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必须从源头上做起,必须控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
那么怎样控制呢?现在请大家出谋献策。
共同讨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且说出你的理由。
【讨论】让学生依照82页的实践活动: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
将全班同学分成一个个四人小组,并利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空气污染的代表事例并说出解决方案。
【学生回答】每组派出一个代表将本组研究的成果公之于众,并且提出的方案好的话大家以掌声表示支持程度。
【教师总结】从大家刚才讨论的结果看来,大家都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污染程度非常关注,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而且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基本上了解和认识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酸雨的概念以及酸雨形成的作用机理。
所以这节课过后大家写一篇关于环境大气污染的小论文,字数在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