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十二章 社会控制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无)第二章1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1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社会控制资料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对个体或者群体行为、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调控和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控制作为一种社会运行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控制包括诸多方面,如政治控制、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文化传统等。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一定的社会控制来维护秩序和稳定,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讨论和争议。
社会控制的类型社会控制可以分为正面社会控制和负面社会控制两种类型。
正面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正当手段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例如,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教育系统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宗教对信徒进行精神指导等。
负面社会控制则是指通过压迫、束缚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对个体和群体进行控制和干涉,破坏了个体的自由和尊严,这种控制方式常常引发争议和反抗。
社会控制的机制社会控制的机制多样且复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
在政治领域,社会控制主要通过法律、行政手段和政治宣传来实现,以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在经济领域,社会控制主要体现在市场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以保证经济稳定和市场秩序。
在文化领域,社会控制主要通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来引导个体的行为和思想,起到社会凝聚和共识的作用。
在教育领域,社会控制主要通过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的设置,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培养,塑造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世界观。
社会控制的影响社会控制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正面的社会控制能够引导个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规范,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然而,负面的社会控制容易导致个体的抵触和反抗,破坏社会和谐和稳定。
在现代社会,社会控制在保障公共秩序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平衡个体权利和社会权力的挑战。
结语综上所述,社会控制作为一种社会运行机制,对社会和个体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正面的社会控制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负面的社会控制则容易引发争议和冲突。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需要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同时,尊重个体权利和尊严,实现社会控制的合理和有效。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章-社会控制
宗教的社会控制作用机制是人们对虚幻 神灵的臣服和恐惧,以及对超脱现实、追求心 灵安宁的向往。
4、纪律
纪律是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规定的其所 属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属于组织 控制的手段。
纪律对其成员具有强制力。但纪律的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最强约束力的控制 手段,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 强制推行的社会规范体系。包括法令、法案、 条例等具体形式。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法律具有阶级 性、广泛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6、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是指社会上多数人对社会生活中 有争议的事件发表的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 及看法,简称舆论。
社会舆论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大众 性、现实性、大众传播、非直接强制性 。
第二节 社会越轨
一、含义及分类
社会越轨——就是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 行为。
而越轨行为就是由于自我和超我没有得到 充分的发展,使本我得不到应有的抑制而造 成的。
3、社会学解释
社会学的理论不赞成从生物学和心理学因 素去寻求社会越轨的原因,而主张从社会环 境、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研究社会越轨产 生的原因。
差异交往理论:
从人们的社会交往中探求越轨行为的原因。 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所有的人都要经历一 个社会化的过程,他们学到了什么取决于他 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什么人交往 。
3、强制性
不管是在人身自由受到严厉限制的专制社 会,还是在自由开放的民主社会,社会控制 都带有某种程度的强迫性。
三、分类
1、积极性控制与消极性控制(根据控制的手段)
积极性控制主要是指运用舆论、宣传和教育等 手段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行诱导,以 鼓励成员遵从社会规范。
消极性控制是对已经发生的违犯社会规范的行 为进行惩罚,造成危惧,以达到警告本人再犯或其 他社会成员效尤的目的。
社会学概论(六)社会控制的概念与内涵
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
•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 • (一)西方早期的社会保障制度: • 追溯社会保障的历史进程,我们大体可以把它划分为古代
的社会保障和现代社会保障两个时期。早期或古代的社会 保障制度又经历了“慈善”和“济贫”两个阶段。 • 1.古代的“慈善”活动 : • 在古代欧洲,较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慈善”活动,始见于 公元6世纪兴起的罗马城邦社会。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 城邦社会里,市政当局曾用公款和捐款购买谷物,通过廉 价出售以压低市场价格,或将谷物无偿地分发给丧失劳动 能力的人和阵亡将士的遗属,以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
社会控制的概念与内涵
• 一、社会控制的概念与内涵: • a.广义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通过社会规范
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或群体行为 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 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 • b.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偏差)行为 者实行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 社会学研究中一般在广义上使用社会控制这一概 念。
“福利改革”与济贫制度
• 在“黑暗的中世纪”,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保障是 以教区领地或氏族地主对农奴的“保护”面目出现的。
• 2. “福利改革”与济贫制度: • 中世纪末期,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传统的人身依附关系
开始解体。面对社会上日益增长的保障需求,传统的以慈 善为特征的社会保障机制只是杯水车薪,显得力不从心, 迫切需要由国家出面介入,使救助行为成为政府的一项社 会政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引发了欧洲最早的“福利改 革”。 • 16世纪30年代,法国开始“福利改革”。这场改革适应 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宗教团体掌握的“慈善”事业逐 步由世俗政权接管,由非神职人员主持的社会福利事业应 运而生。社会保障机构也由乡村转向城市,由分散走向统 一。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社会与文化第三章:人的社会化第四章: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第五章:社会群体第六章:社会组织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八章:社会制度第九章:社区第十章:社会变迁、社会发展与社会转型第十一章: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第十二章:全球化与全球社会第十三章: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学的视野一:社会学观察问题的新角度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 Giddens)认为,社会学的概念和发现与“现代性(modernity)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紧密相关,社会学随现代性而来,是为解释现代现象而兴起的知识体系,它以普遍而精微的方式对现代性进行了跟踪式观察,对现代社会类型及其结构制度、社会行动主体以及社会问题现象等等,给予了辨析、诊断和解释性理解。
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社会学与其他科学显然有着不同的观察角度和视野。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亲密关系的变革》《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气候变化的政治》二:社会学的现象力美国社会学家怀特·米尔斯(W. Mills)在其经典性论文《社会学的想象力》(1959)中认为,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特有的心智品质,它思考人们所需要的以及他们感到需要的是什么,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以清醒地总结世界上正在进行和将要发生的事情。
《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认为社会学想象力能够使人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广阔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它的首要成果是这样一种思想,即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人们只有了解所有和他相关的人、文化和社会,才能认识他自己所处的文化。
社会学想象力可以让我们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历程以及二者在社会中相互之间的联系。
这便是社会学的使命和前景。
三.社会学知识与常识社会学的科学性社会生活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学家能够使用与其他科学相同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社会学概论教学重点及难点
《社会学概论》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一章绪论
着重掌握社会学这门学科的意义、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
第二章人的社会需要
重点掌握社会需要的概念,社会需要在人的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马克思的社会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学要层次论。
第三章社会交往
重点掌握社会交往的概念及社会交往理论。
第四章人的社会化
重点掌握社会化的涵义,社会化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内容。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
重点掌握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家庭的涵义及功能。
第六章社会组织与科层制
通过教学重点掌握社会组织的结构与管理及科层制的利弊。
第七章社区
重点掌握社区的概念,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第八章阶级与阶层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什么是阶级,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的理论。
第九章社会制度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社会制度的涵义,社会制度的功能及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第十章社会控制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社会控制的涵义、法律和道德在社会控制中的地位
第^一章社会问题
重点掌握社会问题的涵义极其成因,我国人口问题与劳动就业问题及解决途径
第十二章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重点掌握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社会意义。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变迁理论和社会流动。
第十四章社会现代化
必须掌握社会现代化的涵义内容及特点,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和途径
第十五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学习本章要求重点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及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等方式的基本内容第十六章社会学发展综述
本章作为一般了解。
《新闻学概论》第十二章 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古登堡
英国都铎王朝星法院法令
在欧洲各封建王朝扼杀出版社的禁令中,最著
名、最具影响力的是英国都铎王朝于1586年 颁布的星法院法令,它成为欧洲各国王朝上百 年出版的范本。 该命令有9条,其核心条款是: 一切印刷商的印刷机必须经"皇家出版公司"批 准; 不准在伦敦市外任何地方从事印刷; 印刷商的学徒不得超过3人。
如何评价当代资本主义国家 的新闻自由
如何评价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自由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
题。 从总体上看,西方的新闻自由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文化、社会等等的必然反映。 西方新闻自由实践在促进信息自由流通、监督政府、协调资 产阶级内部、调和社会冲突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的新闻自由制度在总体上适应了西方的 资本主义制度。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指出:对西方国家的普通公民来说,他 们在法律上拥有新闻自由的权利,却缺乏实施新闻自由权利的 手段和条件。 就以出版自由来说,在西方各国,创办或收购一家媒体,都动辄 以上亿美元计算,甚至高达数百亿,除了财团,谁有如此巨大的 财力?于是,出版自由就沦为资本自由。这是西方新闻自由伪 善的一面。
米拉波
米拉波(Honoré-Gabriel Riqueti,count de Mirabeau,
1749-1791· 4· 2),法国政治家。 他放纵奢侈,早年多次被监禁。1776年他与女友私奔,落脚 阿姆斯特丹后靠写攻击法国旧制度的小册子谋生,名声鹊起。 1777年他被荷兰移交给法国,监禁到1780年,此间大量阅 读和写作。 他于1784-1785年居留伦敦,后于1786-1787年出使普鲁 士。 1789年他以第三等级代表的身份入选三级会议,尽管个人反 对三个等级联合开会,但他支持新建的国民会议的合法性, 并在其中成为核心人物。 1789年10月5日和6日之后,在拉马克的要求下,他向宫廷 献策,要求国王逃往外省首府,并着手君主立宪,但他的建 议被王后拒绝。1790年3月,他接受了国王的大笔秘密酬金, 此后与宫廷频繁通信直到去世,拉马克为中间人。 1791年2月他被选为国民会议的主席,4月2日病死,葬入先 贤祠。 1792年他与宫廷的通信被发现后,他的遗体又迁出了先贤祠。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章_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自考2012版)
• 社会控制的特点。
• (1)普遍性。 • 社会控制的普遍性表现在任何社会以及社会发展的任何阶 段,社会控制总是存在的。 • (2)规范性。 • 所谓社会控制的规范性,是指社会控制不是盲目进行的, 而是朝着设定的目标来实施的,社会控制的目标就在于使 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规范化,使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可预 测性。 • (3)多重性。 • 社会控制作用于社会成员的方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 样的。
•
(二)文化传递理论:也称为亚文化理论,认为偏差行 为者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是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中习 得的,他们不是偏离了社会规范,而是遵循着所在团 体的社会规范,他们的行为之所以被视为偏差行为, 只是因为他们所在团体的规范和主流的社会规范不一 致甚至是矛盾的。 • 文化传递理论把社会文化分成两类:主流文化和亚文 化
• 二、类型 • (一)按照表现方式分为 ①偏差习惯:个人行为嗜好因不被社会所认可而表现 出来的偏差行为。如打麻将。 ②偏差心理:因为心理或精神的原因导致无法进行常 规的社会交往或社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精 神病 ③偏差文化:以与社会主流或主导文化所不同的文化 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90后非主流
• (4)然而,社会又是个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都要 按一定的“游戏规则”参与其中的场所。因此,这种对个 人的行为、关系和意识的控制又是必需的。 • (5)我们所主张的是权衡利弊取其中,也就是提倡合理适度 的社会控制。当然这种合理适度是以有利于社会稳定繁荣, 也有助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以及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为原则 的。
• 革新者:为了追求社会鼓励的目标采用了不被社 会认可的手段甚至是违法的手段。比如一个人想 赚钱结果做了小偷。 • 形式主义: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遵守社会 规范的手段行事。比如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但 仍然每天去上学读书。 • 退缩主义: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 会认可的手段。这一类包括精神性神经病患者、 精神病患者、长期孤独症患者、无赖、流浪汉、 游民、流氓、流浪乞丐、老酒鬼、毒品瘾君子。 • 反叛: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而且试 图从个人观点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替代。 如果是涉及政治领域时通常被称为革命。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目录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第一节文化的含义及特性第二节文化的类型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四节文化的功能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二编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第二节人的社会化第三节人的个体化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第二节社会互动的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角色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第三节性社会学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十一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农村社区第三节城市社区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二章社会制度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制度第二节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第五节社会流动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第五节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第十五章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第三节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集体行为理论第三节社会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四编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第十七章社会问题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第十八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第十九章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与现状第二十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所涉及了解和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并能熟练地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工作和生活,为学生学习其他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有关的知识体系按不同程度分三个层次做出要求。
了解:要求学员知道这部分内容。
一般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同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教学应强调与实际的紧密联系,通过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使学员能够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各章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建议4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社会学这门学科的意义、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一般掌握什么是社会,社会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㈠社会1、中国古书中的社会2、马克思的社会涵义3、总之,社会是由一群人组成的。
这群人之间存在着种种社会规定的关系,人们按着社会规范发生交互行为,分工合作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以满足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㈡社会学1、社会思想与社会学:社会学的产生,吸取了古代社会思想的有益成分2、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科学条件3、社会学的学科特点⑴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⑵社会学广泛地研究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⑶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⑷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研究⑸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㈢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以及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1、社会学研究的领域2、社会学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⑴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的关系⑵社会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的关系⑶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㈣学习社会学的意义1、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2、增长社会管理的才干,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3、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4、为发展边缘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作出贡献。
【12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社会学导论 林光耀
2、社会控制 概念
狭义: 对偏差行为给予惩处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社会学导论
Q&A
第十二章 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2014年7月2日
社会学导论
个人因素
1、精神分析理论:童年经历而非遗传 2、行为理论:奖惩调节自己的行为
社会学导论
1、偏差行为 社会学解释:失范理论
结构性因素
1、两种社会规范:目的规范、手段规范 2、失范:规范目标与规范手段之间断裂 3、遵从、革新、形式主义、退缩主义、 反叛
社会学导论
1、偏差行为 社会学解释:亚文化理论
1、遵循着所在团体的社会规范 2、所在团体的规范和差行为 社会学解释:标签理论
1、一种行为之所以被视为偏差行为,是 因为社会的权力集团给这种行为贴了偏差 标签。被社会定义的偏差 2、初级偏差、次级偏差(贴标签后)
社会学导论
2、社会控制 概念
广义: 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 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 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 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 约束的过程
社会学导论
1、偏差行为 负功能
1、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2、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3、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 4、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社会学导论
1、偏差行为 正功能
1、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社会规范 2、有助于加强社会团结 3、有助于社会预警 4、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学导论
1、偏差行为 心理学解释
社会学概论
第十二章 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linguangyao@
林光耀
社会学导论
1、偏差行为 概念
特定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 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 为、离轨行为或差异行为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Sociololgy)说明【课程简介】《社会学概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社会学理论观察、分析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本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涉及社会学的产生,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诸如社会群体、社会互动、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等。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正确的社会学理论观察、分析现实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正确认识社会,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了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其学科特点和功能,掌握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区、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社会变迁等基本的社会学理论。
【先修课程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能力培养要求】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对现实中的重要社会现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基本认识或印象。
【学习总量】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68学时,习题4学时。
学生自主学习6学时,另行安排。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社会学概论》(第3版),王思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参考书:1.《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2.《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侯均生,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大纲内容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和功能运用:学会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内容提要】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社会学的产生二、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基本问题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一、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二、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社会学的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难点:社会学的产生【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任务:请同学们思考社会学与政治学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3/3)1.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综合性B.合理性C.应用性D.阶级性参考答案:B2.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指的是()A.失衡B.失效C.失范D.失调参考答案:C3.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结果的分析是()A.历史分析B.功能分析C.事实分析D.结构分析参考答案:B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3)1.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科学的社会学家是()A.孔德B.斯宾塞C.韦伯D.涂尔干参考答案:A2.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指的是()A.社会学B.生物学C.物理学D.历史学参考答案:A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目的在于探明和详细描述社会事物与现象发生和变化的具体规律的是()A.解释性功能B.预测性功能C.描述性功能D.规范性功能参考答案:C第三章社会与文化(3/3)1.社会与自然之间进行交换的实际能力是()A.交换能力B.生产关系C.社会力量D.生产力参考答案:D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A.社会稳定B.生活富裕C.社会和谐D.经济增长参考答案:C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即()A.社会购买力B.上层建筑C.物质基础D.经济基础参考答案:D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3/3)1.基本社会化是人的生命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也称为()A.一般社会化B.一级社会化C.特殊社会化D.二级社会化参考答案:B2.一个人为适应特定角色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准备过程是()A.继续社会化B.基本社会化C.理想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参考答案:D3.职业学校教育属于(A)A.基本社会化B.再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第五章社会互动(3/3)1.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周期的交换叫做()A.重复交换B.互动交换C.双重交换D.多重交换参考答案:A2.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物的行动是()A.竞争B.交换C.付出D.调适参考答案:B3.下列哪个不属于交换的构成要素?()A.目标B.付出C.效益D.结果参考答案:D第六章家庭与婚姻(3/3)1.得到最广泛研究的家庭替代性实验发生在()A.德国B.俄罗斯C.法国D.以色列参考答案:D2.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早期社会相比,现代家庭更为专门化,所提供的功能()A.更少B.更多C.和原先无差别D.没有参考答案:A3.只有一个性别的成年人和孩子组成的家庭是()A.单亲家庭B.丁克家庭C.同性恋家庭D.核心家庭参考答案:A第七章群体与组织(3/3)1.个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和活动能力增强的标志是()A.初级群体B.次级群体C.正式群体D.外群体参考答案:B2.家庭属于()A.首属群体B.次属群体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参考答案:A3.群体功能的具体体现及组织的灵魂是()A.成员关系B.行为准则C.社会成员D.群体目标参考答案:D第八章教育劳动与消费(3/3)1.从教育发生的场所来说,教育的类型不包括()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地位教育参考答案:D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其中狭义的教育专指()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劳动教育D.科技教育参考答案:A3.不但是传播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场所,也是知识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的是()A.家庭B.社会C.学校D.教堂参考答案:C第九章社区与社区发展-第十章城镇化(3/3)1.以农业产业为主导,工业基础薄弱的城镇化类型是()A.逆城镇化B.低度城镇化C.超前城镇化D.滞后城镇化参考答案:B2.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城镇化的国家是()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参考答案:D3.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处于最高层次,能够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全球性影响的国际城市是()A.世界城市B.工业城市C.发达城市D.现代城市参考答案:A第十一章社区分层与社会流动(3/3)1.狭义的社会不平等指个人或群体间的()A.任何差异B.文化差异C.等级差异D.年龄差异参考答案:C2.韦伯主张从三个维度来进行社会分层,即()A.经济、政治和社会B.经济、政治和教育C.经济、政治和文化D.政治、文化和教育参考答案:A3.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是()A.种姓B.等级C.种族D.人种参考答案:B第十二章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3/3)1.能深入地影响行为者的内心,改变他们对生活的态度的是()A.制度化控制B.非制度化控制C.外在控制D.内在控制参考答案:B2.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就是对()予以控制和协调。
社会学概论
2) 理性化
3) 科学技术在经济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4) 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
5) 城市化
6) 人的现代化
7) 全球化
2) 文化相对主义:他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相互评价和比较的,因为如果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它的口号是:好的民德就是适合当时环境的民德。
第二编 社会学的微观分析
负功能:一、抵制变革
二、目标冲突
三、遵从行为问题
四、谣言问题
2. 社会组织概述(社会组织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1) 含义: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以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
7) 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2. 集合行为(主要: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一般有以下三个特征:
1) 人数众多
2) 无组织性
3) 行为者相互依赖
第八章 社会群体
1. 初级群体的含义: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第十二章 社会设置
1. 社会设置的含义: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他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
2. 社会设置的功能分析
1) 考察社会设置功能的角度P261
第十三章 社区
第十四章 城市化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1.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社会学概论社会规范与社会控制的理论研究
社会学概论社会规范与社会控制的理论研究社会学是一门关注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学科,其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社会规范和社会控制。
社会规范是社会对个人行为和思维的规范化要求,而社会控制则是通过各种手段对个人行为施加影响和限制。
本文将从理论角度探讨社会规范和社会控制的研究,并就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社会规范的概念与类型社会规范可以理解为一种行为准则,规定了个人在社会中应当如何行为和思考。
它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法律法规等各种规范。
社会规范可以分为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两类。
正式规范是被明确规定的规范,具有强制力和可执行性。
例如,法律法规、组织机构的制度规定等都属于正式规范。
这些规范依靠法律和制度的威严来限制和规范个人的行为。
非正式规范则是通过社会习俗、风俗习惯等方式形成的社会规范。
这些规范虽然没有正式的法律地位,但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约束力。
例如,礼仪规范、道德规范等都属于非正式规范。
社会规范的存在和实施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它们可以引导个人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社会控制的概念与形式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各种手段对个人行为进行引导和限制的过程。
它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常运行。
社会控制可以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两类。
正式控制是通过法律、制度和组织等正式的机制来对个人行为进行引导和制约。
例如,警察、法院、监狱等法律机构和行政机关都属于正式控制的范畴。
正式控制主要依赖于法律的威严和制度的力量。
非正式控制则是通过社会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方式对个人行为进行引导和制约。
这种控制没有正式的法律地位,但通过社会习俗和道德约束来实施。
非正式控制可以通过舆论监督、道德批评、社会评价等途径对个人行为进行制约和引导。
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通过合理的社会控制措施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并预防和应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
三、社会规范与社会控制的理论研究社会规范和社会控制的理论研究是社会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学概论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的机制
社会学概论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的机制社会化与社会控制是社会学中重要的概念和研究领域,它们是解释和理解人类在社会中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形成以及受制约的过程的关键。
本文将深入探讨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的机制,以及它们在个体和社会层面的重要性。
一、社会化的机制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社会交往、社会经验和社会环境的作用,逐渐形成和接受社会规范、价值观和文化内容的过程。
社会化是人类成为社会人的途径,它不仅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思维,也塑造和维持社会的稳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社会化机制:1. 内化:内化是指个体根据外界给予的信息和经验,逐渐接受并认同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这个过程通常从儿童时期开始,通过学习和接触社会化的代理人,如家庭、学校、媒体等,个体逐渐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2. 规范引导:规范引导是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通过明确和隐含的规范要求,引导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社会化代理人、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向个体传递社会规范,使之遵循和接受社会价值标准。
3. 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指个体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反馈,从中获取信息并学习如何适应社会环境。
通过观察模仿和反馈,个体能够了解正确的行为方式和社会互动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4. 激励与惩罚: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激励与惩罚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化代理人和社会组织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调节。
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激励,也可以是口头和心理层面的认可,而惩罚则是对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以达到纠正和约束的目的。
二、社会控制的机制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对个体行为的约束和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社会控制机制的存在和发挥,使得个体在社会互动中遵循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社会控制机制:1. 外部控制:外部控制是指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对个体行为的规范和限制。
例如,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通过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和处罚来维护社会秩序;教育机构通过学校纪律和评价制度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社会学概论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的作用与机制解析
社会学概论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的作用与机制解析社会学概论: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的作用与机制解析社会化与社会控制是社会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的概念、作用及其机制。
一、社会化的概念及其作用社会化指的是个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逐渐适应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角色要求的过程。
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遵守社会规则,并形成了自己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
社会化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 帮助个体适应社会社会化让个体从出生起就接触到社会的各种元素,从而快速适应社会环境。
通过接触和参与社会活动,个体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养成了适应社会的习惯和行为模式。
2. 塑造个体身份认同社会化过程中,个体从家庭、学校、工作等各个方面接受到不同的社会化影响,形成了自己的身份认同。
这种身份认同使个体能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与其他成员建立起联系和互动。
3. 传承社会文化社会化不仅仅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也是社会文化的传承过程。
通过社会化,社会能够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给后代,并延续和发展社会文化的内涵。
二、社会化的机制社会化过程中的机制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化、学校社会化和同侪社会化。
这些机制通过不同的方式对个体进行社会化:1. 家庭社会化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化机制,也是社会化的基础。
在家庭中,个体通过模仿父母和家庭成员的行为,学习语言和价值观念,并形成初步的社会角色认同。
家庭的社会化机制对个体在后续的社会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学校社会化学校是个体接受正规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在学校中,个体不仅学习学科知识,还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尊重他人、如何适应规则等等。
学校社会化培养了个体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为其在社会中的发展奠定基础。
3. 同侪社会化同侪关系在个体社会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同龄群体中,个体学会了如何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培养了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答案4、请详述社会控制功能。
答:社会控制功能有:1、维护现存社会秩序,促使人们行为制度化,通过社会控制为社会成员提供符合社会目标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调剂其人际关系和群际关系,制约和知道他们社会行为。
2、为促进社会开展进步提供条件。
一方面,通过社会控制从正面鼓励引导良好行为,树立良好社会风气,规定各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团地位、社会权利和义务,限制其利益竞争范围,调整利益关系;另一方面,通过纠正越轨犯罪行为,抑制个人间和社会各个利益群体间冲突,防止发生大规模对抗和冲突。
3、协调社会运行各系统,调节他们之间关系,修正其运行轨道,控制运行方向和速率,促进良性运行和协调开展。
4、作为阶级和不同利益群体斗争工具。
简述社会控制手段有?答:社会控制手段:1、国家政权:这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权利,也是实现社会控制根本方式。
2、法律:是有国家立法机关定立和认可,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行为规划。
3、纪律:是一定社会组织为自己成员制定行为准那么。
4、习俗: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互相模仿逐渐形成并共同村手风俗和习惯。
5、道德: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来评价和约束人们社会行为,调整人们之间或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标准。
6、宗教:社会共同持有一套信仰和惯例。
7,、社会舆论:特定社会中人们对于具有切身性、重要性、新颖性和争议性问题所公开表达情绪性一致意见。
3题目17完成总分值标记题目题干简述影响社会变迁因素答:任何特定社会体系一经确立,就会形成比拟稳定构造关系。
但是,社会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存在和开展有赖于和外界不断进展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需要不断吸收新因素。
社会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各个组成要素都具有自我组织和不断完善特性,有可能出现各要素开展不平衡。
社会体系为了适应新需要和不平衡出现,就要不断调整原有构造关系。
这种适应和调整先是局部、缓慢、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导致原有体系构造整体改组,直至采取社会革命形式。
在影响社会变迁诸因素中,社会物质需要和经济开展变化是最根本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法律具有阶级 性、广泛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6、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是指社会上多数人对社会生活中 有争议的事件发表的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 及看法,简称舆论。 社会舆论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大众 性、现实性、大众传播、非直接强制性 。
第二节 社会越轨
一、含义及分类
社会越轨——就是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 行为。
二、特征
1、普遍性
一方面,任何社会都需要社会控制及其相
应的控制机制;另一方面,社会控制是以一
个社会的所有成员为对象的,
2、阶级性
阶级社会里社会控制的目的及与此相关的 行为规范和控制手段,都体现了统治阶级的 意志。虽然社会控制总是以全社会的或全体
“人民”的名义,但首先是或者在本质上是
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的利益之体现。
外在控制是依靠社会力量促使社会成员服从社 会规范的类型。
内在控制又叫自我控制,主要靠社会规范的 内化(Internalization)即个人对群体或社会规 范的认同来实现。
四、社会控制手段
1、习俗 2、道德 3、宗教
4、纪律 5、法律 6、社会舆论
1、习俗
习俗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社会规范,
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世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
如果一个人经常接触越轨者,并受其强烈 影响,那他自己也可能成为一个越轨者。
标签理论:
从社会对行为的评价方面来解释越轨的原 因。 该理论认为,在社会生活中,并不存在本 质上就是越轨的社会行为。那些被多数人看 作是越轨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 他们被社会贴上了越轨者的“标签” 。
失范理论:
这种理论是从社会环境方面寻找越轨的原 因。
3、强制性
不管是在人身自由受到严厉限制的专制社 会,还是在自由开放的民主社会,社会控制 都带有某种程度的强迫性。
三、分类
1、积极性控制与消极性控制(根据控制的手段)
积极性控制主要是指运用舆论、宣传和教育等 手段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行诱导,以 鼓励成员遵从社会规范。
消极性控制是对已经发生的违犯社会规范的行 为进行惩罚,造成危惧,以达到警告本人再犯或其 他社会成员效尤的目的。
一个行为是否越轨,并不是这个行为本身 所固有的,而是人们赋予的。
穿 裙 子 缅 甸 男 人
相对性体现在:
不同的社会具有不同的社会规范一样,在 一个社会被看作是严重越轨的行为,在另一 个社会可能被看作是正常的现象。 即使在同一个社会中,将一种行为是否看 作越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以及行为 主体的变化而相异。
美国当代社会学家罗伯特· 默顿认为当社 会的文化和结构之间存在紧张或冲突时,越 轨就可能发生 。
文化传递论:
从人们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寻求越轨行为的 原因。 其重要特征是将越轨行为也看作一种 文化,
也是遵循一种行为规范的社会行为 ,即遵从 越轨亚文化 。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控制和社会越轨? 2、社会越轨的相对性。 3、社会越轨的理论解释(文化传递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什么青少年犯罪率越来 越高,如何进行社会控制?
而越轨行为就是由于自我和超我没有得到 充分的发展,使本我得不到应有的抑制而造
成的。
3、社会学解释
社会学的理论不赞成从生物学和心理学因 素去寻求社会越轨的原因,而主张从社会环 境、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研究社会越轨产 生的原因。
差异交往理论:
从人们的社会交往中探求越轨行为的原因。 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所有的人都要经历一 个社会化的过程,他们学到了什么取决于他 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什么人交往 。
第十二章 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
含义 特征
类型
社会越轨
含义
特征 产生原因
第一节 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 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A.Ross) 在他1901年出版的《社会控制》一书中提出 的。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含义
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s) ——是指社会组织体系通过社会规范,指导 和约束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调 节和制约各种社会关系的过程。
性行为模式。 人们由于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习惯性 行为模式叫“风” ,由于社会环境不同而 形成的习惯性行为模式叫“俗” 。
2、道德 道德是以是非、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人 们的社会行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 规范。最初是从习俗中分化出来的。
道德主要由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
评价三部分构成。
3、宗教 宗教是以神的崇拜和神的意旨为核心的 信仰与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 信仰解释的产物,其本质是对现实生活的虚幻 的、颠倒的反映。 宗教的社会控制作用机制是人们对虚幻 神灵的臣服和恐惧,以及对超脱现实、追求心 灵安宁的向往。
三、产生原因(理论解释)
1、生物学解释
体态理论、染色体理论
(染色体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有 科学家发现许多男性暴力罪犯的染色体的构 造为XYY,即多了一个雄性染色体。 染色体理论认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社会越 轨的生理原因。
2、心理学解释
心理学的解释尤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 德为代表。 他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2、硬控制与软控制(根据是否使用强制手段)
软控制是指运用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以 及广播、电视、电影和印刷物等传播媒介的宣教, 来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控制。
硬控制则是通过法律、纪律、条例、命令和 政策等强制性手段对社会成员的控制。
3、内在控制与外在控制(根据控制是否依靠外 部力量)
越轨行为不等同于违法犯罪行为。
按照越轨行为所触犯的社会规范的性 质,可以把越轨行为划分为以下几种: 违俗行为——违反现行风俗习惯 违德行为——违反社会道德 违纪行为——违反组织纪律 违警行为——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安 秩序的规则、规定和条例 违法行为——违反法律规定
二、社会越轨的特征——相对性
4、纪律 纪律是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规定的其所 属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属于组织 控制的手段。 纪律对其成员具有强制力。但纪律的社会 控制作用并不仅仅是制裁,它更要求成员自觉
遵守。
5、法律 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最强约束力的控制 手段,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 强制推行的社会规范体系。包括法令、法案、 条例等具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