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摘要

合集下载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胶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一体发展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胶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一体发展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胶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一体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0.16•【字号】鲁政发[2008]95号•【施行日期】2008.10.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胶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一体发展规划的通知(鲁政发〔2008〕95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胶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一体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二○○八年十月十六日胶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一体发展规划胶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是全省“一体两翼”整体布局中的“一体”部分,是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脊梁,是提升全省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对接京津冀、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力量。

落实党的十七大、省九次党代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加快“一体”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山东实际,统筹谋划全局,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区域协调、增强全省综合实力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基础条件与发展环境“一体”包括胶东半岛城市群青岛、烟台、威海、潍坊4市,省会城市群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6市,行政区划面积8.8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56.4%。

2007年末区域人口5576.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9.5%。

在空间上构成以济南、青岛为两大中心,以胶济高速铁路延长线、济青高速公路为主轴的城市群。

“一体”聚集了全省主要的优势资源和先进生产力,是全省发展水平最高、基础最好、活力最强的经济区域,也是连接京津冀与长三角、依托沿黄腹地、面向东北亚的重要城市群,在全国改革开放和区域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建设引领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泛山东半岛城市群——对构成山东“一体”的两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建设引领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泛山东半岛城市群——对构成山东“一体”的两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四地 城 市竞 争 力 近 百 名 专 家 联 合 完 成 的 20 0 6年 和 2 0 0 8年 的《 市 城
竞 争 力蓝 皮 书 : 国城市 竞 争力 报 中 告》 ,对 目前 国 内存在 的城市 群竞 争 力进 行 了 比较研 究 , 山东半 岛城 市 群 的综合 指 数列 长 三 角城市 群 、
联 长三角 的一大城 市群 。
市群 价值 的城 镇带 。而且 , 处 于 在 山东 中等 发 达 水 平 的济 南 都 市 圈
在 全 国还 未 形 成 影 响 时 就 成 为 了


把 山东 半 岛 城 市 群 打 造 成 在 全 国开 放程 度 高的 区域 之一 , 是把 山东 半 岛 建 设 成 为 “ 资 密集 半 外 岛” ,即进一 步提 高半 岛城市 群 与
水平 , 强半 岛城 市 群和 韩 国城市 加 之 间的 “ + ”定期 会议 和合 作机 88 制, 提高 半 岛城 市群 承接 韩 日产业 转移 的技 术层 次 和规模 档 次 , 加快
战略 。
珠 三 角 城 市 群 和 京 津 冀 城 市 群 之 后 ,两 次成 为 国 内第 四大 城市 群 。
20 0 8年 7月 由 中 国社 会科 学 院与 美 国 巴克 内尔 大学 牵头 ; 国学 者 多
作 , 进 入 全 国百 强 县( ) 使 市 的郊 区
县 由上 次 的 2个 增加 到 4个 , 新进
县( 中, 市) 山东 省有 2 6个 县市跻 身 全 国百强 ,其 中 2 1个 县集 中在 半
岛城 市群 中 , 荣成 市排 名全 国百 强 县第 1 O名 。青岛 、 海郊 区县 已全 威 部 跻身 百强 , 台市 占 5席 。潍 坊 烟 市 由于 全 面 加 强 与 青 岛 的 战 略 合

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

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uai of Ludong UniversitoC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421,37(529—96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乔泽浩4栾志理1金光益4吕弼顺1(.延边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吉林延吉53002;2.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252000)摘要:城市群作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我国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则是加快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本研究通过构建一体化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对山东半岛城市群5个地级市的2047年、245年、245年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后发现,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各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且差距在逐渐拉大,特别是2010年以后受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入差异的影响效果尤为明显。

将5个地市划分为发展程度较好、一般、较差三个层次,济南、青岛、东营、烟台、威海和日照属于第一层次,其中作为核心济南和青岛的主导效应最为显著;第二层次为淄博、潍坊,第三层次包括泰安、莱芜、德州、聊城和滨州。

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分别提出未来各城市的发展建议,借以提高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水平和推动山东省新型城镇化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因子分析法;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图分类号:K94);F229.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573-8420(2421)41-0089-08城市群是城镇化达到较高水平的空间布局形态,是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经验总结[]。

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是指规模和等级各不相同的城市在不断发展成熟过程中,城市间相互联系,具有高度内聚力,形成若干都市联合体,空间和经济上呈现一体化特征,由不协调发展走向协调发展的过程。

国外对城市群的研究主要以新区域主义视角进行研究[2],集中在区域治理方面,例如同城化治理结构分析[—3、跨界基础设施多元博弈7■等。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建议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建议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建议嘿,山东半岛城市群啊,就像一个潜力无限的超级战队,每个城市都是有着独特技能的队员。

首先呢,交通就像这个超级战队的传送门系统。

现在虽然有一些交通线路,但咱得把它变得更酷炫,就像那种能一键直达的超级通道。

要是能把高铁、轻轨啥的打造得像超级马里奥的管道一样四通八达,那不管是青岛这个时尚的都市潮人,还是潍坊的风筝小能手,都能快速串门啦。

城市之间的合作就像是组队打怪升级。

不能各玩各的,得像一群蚂蚁抬大象一样齐心协力。

比如说青岛有港口的优势,那就拉着日照等小伙伴一起,把对外贸易这块蛋糕做得像摩天大楼那么大。

产业发展呢,可以像做菜一样搞出特色菜谱。

济南就像那个沉稳的大厨,掌握着高端制造、科技创新这些大菜的烹饪秘诀。

其他城市就像小厨师,各自做着自己的拿手菜,像威海的海洋产业那道菜就得做得像海鲜盛宴一样诱人,然后大家把这些菜拼成一桌满汉全席,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吸引食客,哦不,是投资者。

人才吸引方面,要把山东半岛城市群变成一个巨大的磁石,而且是那种超级强力的磁石,把全国各地的人才像小铁屑一样吸过来。

要给人才的待遇就像给超级英雄的待遇一样,好房子、好福利都得跟上,让他们来了就不想走,就像掉进了蜜罐里的小蜜蜂。

旅游发展可以玩点夸张的。

把泰山打造成“地球最高峰”的概念,当然这是一种趣味说法啦。

加大宣传,让全世界的游客像潮水一样涌过来。

还有青岛的海边,要把它变成像童话里的黄金海岸,到处都是好玩的、好看的。

在环保方面,不能让污染像恶魔一样破坏这个超级战队的美好家园。

要让城市绿得像翡翠一样,天空蓝得像宝石一样,空气清新得像山间的清泉一样。

教育资源也要共享起来,各个城市的学校像一群友好的精灵,互相传递知识的魔法。

这样整个半岛城市群的孩子们都能得到最棒的教育魔法加持。

城市规划得有点创意,不能像搭积木一样乱搭。

要像设计艺术品一样精心规划,让每个城市的角落都像一幅美丽的画。

文化建设要把山东的传统文化像宝藏一样挖掘出来,让儒家文化、齐文化等像超级明星一样闪耀,吸引人们来探寻。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鲁政发〔2021〕24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2021年12月31日目录第一篇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第一章时代背景第一节重大意义第二节基础优势第三节机遇挑战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战略定位第四节发展目标第三章发展布局第一节推进济南、青岛能级跃升第二节加快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第三节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第二篇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第四章推动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第一节提升城市群消费能级第二节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第三节强化供给体系适配性第四节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第五章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第一节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第二节打造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第三节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第六章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第一节深入推进智慧城镇化第二节深入推进绿色城镇化第三节深入推进均衡城镇化第四节深入推进双向城镇化第七章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第一节加快农业现代化第二节加快农村现代化第三节加快农民现代化第八章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第一节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第二节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第三节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群第四节培育现代化机场群第五节织密四通八达公路网第三篇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第九章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力第一节打造区域创新中心第二节培育创新型企业群第三节建设高端人才集聚地第十章显著增强产业创新力第一节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中心第二节打造全球海洋经济中心第三节打造优质高效农业中心第四节打造现代服务经济高地第五节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第六节打造未来产业策源高地第十一章显著增强体制机制创新力第一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第二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第三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第十二章显著增强文化创新力第一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第二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第三节传承红色革命基因第四节打造文旅融合高地第十三章显著增强社会治理创新力第一节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第二节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第三节建设安全韧性城市群第四篇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第十四章打造水安全城市群典范第一节建设长久安澜示范带第二节集约高效利用水资源第三节构建现代水网体系第十五章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第一节高水平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第二节统筹推进海洋生态保护第三节保障山地丘陵生态安全第十六章共建蓝天碧水净土美丽家园第一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第二节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第三节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第十七章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第一节构建绿色能源体系第二节推进产业绿色转型第三节显著增强碳汇能力第五篇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第十八章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第一节实现更高水平的劳有所得第二节实现更高水平的幼有所育第三节实现更高水平的学有所教第四节实现更高水平的病有所医第五节实现更高水平的老有所养第六节实现更高水平的住有所居第七节实现更高水平的弱有所扶第十九章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第一节加快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第二节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第三节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四节探索先富带后富有效路径第六篇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第二十章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第二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第二十二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山东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4次到山东调研视察,多次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寄予厚望重托。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
山 东 省 人 民 政 府 关于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 ( 2 0 1 6 —2 0 3 0年 )的批 复
鲁政 字  ̄ 2 0 1 7 3 1 2号
省住房城 乡建设 厅 : 你厅 《 关 于报请批复 ( 山东半 岛城 市
群发展 规 划 ( 2 0 1 6 —2 0 3 0年 ) > 的请 示 》 ( 鲁建办 字 [ 2 0 1 6 3 6 8 号 )收悉 。现 批复
共 享 ,推动城 乡统筹协调发展 ,构建 网络
山东省人 民政府
2 0 1 7 年1 月2 1日
化 、开放式 、一体化 的山东半 岛城 市群发
展新格 局 。
三 、各有 关 市 人 民政 府 要 按 照 《 规 划 》确定 的 目标任务 ,加强组织领导 ,加
( 2 0 1 7年 1月 2 1日印发 )
确定 的各项任务落 到实处 。省住房城乡建 设 厅要 牵 头做 好 《 规 划 》的 组 织 实 施 工
八大 和十八届 三 中、四中、五 中 、六 中全
会精神 ,以及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城 市
工作会议要求 ,牢 固树 立创新 、协调 、绿 色 、开放 、共享 的发展 理念 ,推进基础设
展 的具体政 策 ,在有关规划编制 、体 制创
新 、政策实施 、项 目安排 、资金投入 、土
规划 ( 2 0 1 6 —2 0 3 0年 ) 》 ( 以下 简 称 《 规
划》 ) ,请 认真组织实施 。
二 、《 规划 》实施要全 面贯彻党 的十
地保 障等方 面 给予 积极 支 持 ,将 《 规划》
如下 :

大工作力度 ,落实 责任 分工 ,完善政策措 施 ,抓紧 制 定 具 体 实 施 方 案 ,依 法 落 实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中国政府确定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半岛地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

下面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进行阐述。

首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要以海洋经济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海水能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等。

发展渔业养殖、海洋生物药物、海洋能源等高端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山东半岛经济向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其次,发展规划要加强海洋科学技术创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加大对海洋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海洋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在海洋产业中的应用。

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推动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再次,发展规划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加强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永续开发。

同时,要大力开展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推动海洋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最后,发展规划要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协同效应。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地方的力量,要积极推动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合力。

可以加强与沿海城市的合作交流,互利共赢,形成开放共享的发展模式。

此外,可以拓展与国内外海洋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应以海洋经济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海洋科学技术创新;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协同效应。

通过这些举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能够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

山东半岛城市地理研究

山东半岛城市地理研究

山东半岛城市地理研究山东半岛是中国东部的一个重要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山东半岛城市的地理研究对于了解该地区的城市发展、人文景观和未来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地理位置、分布特征、相互作用和未来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山东半岛城市地理进行深入探讨。

一、城市地理位置山东半岛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北起长城南至徐州,东临黄海,西依泰山。

山东半岛地形复杂,主要由平原、丘陵和山地组成,其中平原面积广阔,约占半岛总面积的3/5。

山东半岛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较为充沛。

半岛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沂河、沭河、大沽河等。

山东半岛城市的地理位置受地形、地貌、气候和水系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位于海岸线附近,拥有良好的港口资源和海洋资源;济南、淄博等城市位于平原地区,交通便捷,有利于经济发展;临沂、潍坊等城市则位于沂河、沭河流域,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二、城市分布特征山东半岛城市分布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群分布:山东半岛形成了以青岛为核心的胶东半岛城市群,包括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

此外,济南都市圈和鲁南城镇群也在快速发展中。

2、城市文化传承:山东半岛历史悠久,各大城市都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

例如,济南是“泉城”,青岛是“音乐之城”,烟台是“葡萄酒城”,威海是“卫生城”等。

3、城市经济发展:山东半岛经济发展较为均衡,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产业特色。

例如,青岛的海洋产业、烟台的葡萄酒产业、潍坊的制造业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城市相互作用山东半岛城市之间相互作用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产业链的相互衔接:山东半岛各个城市根据自身的产业优势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比如,青岛的家电产业与潍坊的制造业相互配合,烟台的葡萄酒产业与济南的食品加工业相互支持。

这种产业链的衔接促进了城市间的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

2、城市资源的共享:山东半岛城市间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了优势互补。

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

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

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访山东省人民政府省长韩寓群暖春四月,泉城济南,花红树绿,车水马龙。

记者如约来到山东省政府,紧紧握住了韩寓群省长的手。

刚开完会的韩省长,对记者提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热点话题,欣然接受了专访。

记者:众所周知,城市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进入新世纪,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思路正日益清晰。

将济南、青岛等8座城市串成颇具规模的"城市链条",形成一条蔚为壮观的制造产业带,是体现山东地域优势,整合山东省经济实力的必然之举,也是促进山东省更快更好发展的重大机遇。

韩省长曾在山东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促进半岛城市群的崛起”的要求,足以说明您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高度重视。

现在,韩省长能否介绍一下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的缘起和进展情况?韩寓群:开展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加快半岛城市群发展,是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

2002年7月,张高丽同志在山东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要求加快编制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

我在200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在省委八届五次全委会和省委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把促进半岛城市群的崛起,作为增强全省竞争力、实现发展新突破的重大举措。

2003年6月12日,省委常委会听取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决定成立半岛城市群发展研究协调组,并对下一步工作做了总体部署。

7月10日,召开了半岛城市群发展研究协调组会议,部署了半岛城市群各专业规划的编制任务。

按照这些要求,山东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城市进行了多次研究和协调,省建设厅具体承办,做了大量工作。

邀请国内5家一流的大学和科研单位参加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投标。

北京大学中标后成立了课题组,由研究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的著名学者周一星教授挂帅,北大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和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的同志参加,通过实地调研、多次座谈和反复协商,2003年7月形成了4万多字的综合报告和30多万字的11个专题报告。

_蓝黄_战略背景下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_陆瑞国

_蓝黄_战略背景下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_陆瑞国

2012年9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Sep ,2012第5期(总第159期总第28卷)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No.5Sep.No.159Vol.28收稿日期:2012-07-18作者简介:陆瑞国(1987-),山东临沂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管理;孟燕(1988-),女,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分析与政府管理。

“蓝黄”战略背景下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SWOT 分析及应对策略陆瑞国,孟燕(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摘要: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山东参与国际区域竞争的整体形式,需以“蓝黄”战略为契机,加快半岛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一体化程度。

通过SWOT 分析法,就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中具有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探求“蓝黄”战略背景下山东半岛城市群谋求新发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蓝黄”战略;山东半岛城市群;SWOT 分析中图分类号:F299.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05(2012)05-0119-04一、山东半岛城市群①与“蓝黄”战略改革开放的前20年,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点状带动,包括4个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开发区。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点状发展模式造成地方性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资源内耗现象严重。

改善此现状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扩大区域,形成区域式发展,城市群作为区域式发展的重要载体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山东半岛作为改革开放政策惠及的前沿阵地之一,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山东半岛城市化水平在2000年达到47.65%,比山东省38%的平均水平高9.65个百分点,比全国36.1%的平均水平高11.55个百分点。

[1]为进一步提升山东半岛城市化发展水平,2006年10月,山东省政府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山东省建设厅和北京大学联合编制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06———2020年)》,并最终于2006年12月31日由省政府批准实施,山东半岛城市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1. 引言山东半岛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具备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山东半岛决定打造蓝色经济区,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

2. 蓝色经济区定义蓝色经济区是指以海洋经济为基础,以海洋资源为核心,以生态保护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的协调发展。

3.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3.1 唯一性的海洋资源山东半岛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渤海湾、黄海和海河三大经济区。

这些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为山东半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独特的优势。

3.2 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将推动山东半岛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开发海洋产业,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力,实现山东半岛经济从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转型。

3.3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将注重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4 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支持。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山东半岛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4.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目标和重点4.1 目标•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海洋经济示范区;•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2 重点•发展海洋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海洋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动海洋与陆地经济的融合发展;•实施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扩大海洋经济的开放。

5.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政策措施5.1 政府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支持,提供政策红利,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蓝色经济的建设。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图分 类号 : 9 F2 文献标 识码 : A 1 系统性 是城 市化 可持续发 展 的基础 )
20 06年 l 2月 , 山东 半 岛城 市群 总 体规 划 《 (06 2 2 年) 获批准实施。根据这一规划 , 20 — 0 0 》 山 东半岛城市群将致力成为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和龙 头带动区域 , 与京津冀、 辽中南地区共 同构筑 中国经
测 , 城市 化可持续 发展 的本 质特征 。 是
3 同步性是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体现 ) 同步性是 城市 化可持 续发 展各个 子 系统协 调性 的集 中体 现 。有三 个 层 面 的含 义 : 是 城市 现 代 化 一 快速发展的同时乡镇地区也获得巨大的辐射效应并 获得 快速 的发展 , 市 与农 村 之 间的关 系逐 渐 从 隔 城
来 发展 为代 价 。这些 子 系 统分 为 很 多 系统 因子 , 它 们 之 间相互 制约 , 相互影 响 , 内外 部机制 的作 用下 在 共 同推 动和 维持城 市化 发展 的可持续 性 。 2 可持续 性是城 市化 可持续 发展 的本 质特征 ) 可持 续性 强调处 理好 城市化 发展 过程 中发展 与
陈芳 , 徐天祥 : 山东半岛城 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1 期
离走 向一体化 , 城乡一体化又使城市化向纵深方 向
发 展 。二是 人 的素 质 与城 市 化 发 展水 平 同步 提 高 。
城 市化 的可持续 发 展 就是 以人 为 中心 的 “自然— —
科 技集 成 的 “ 集 ” 动 发 展 过 程 以及 相 应 的制 度 六 互 支 持 。它是 经济社 会结 构转 变过程 中城 市化 发展状
济发展 的重要 增 长极 。规 划 的 目标将 分三个 阶段实 现: 从现 在起 到 2 1 00年为 发 展 整合 阶段 , 主要 是 完 善基 础设 施 和各项 制 度建 设 , 强 大 中城 市 的经 济 增 实力 , 升 中小 城 市 规模 等 级 , 积极 发 展小 城 镇 , 提 并

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1总论1.1规划名称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2任务由来山东半岛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快、经济水平高、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地区。

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研究区域内人口向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聚集的态势逐渐显现,卫星城镇逐步发展,以交通干线为主线形成的城市带和产业带逐渐形成,城际间客运需求大幅增加。

虽然山东半岛及济南都市圈已经形成较为发达的公路、铁路、民航网络,但面对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大幅增加的过境客货运量、城际客货运量和区域对外中长途客货运量,既有交通方式能力已经或即将不足,必须发展新的交通系统。

城际铁路具有全天候、运能大、用地省、节约能源、安全性好、环境污染小、公交化等优点,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山东半岛及济南都市圈建设速度快、安全性好、运能大的城际铁路可以改善交通结构,发展多层次、多结构的综合运输方式,并通过大型换乘枢纽与市内轨道交通很好地衔接起来,实现了立体换乘甚至是零换乘,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运输方式的选择。

建设和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际铁路,能有效地解决区域交通运输瓶颈、提高通勤速度和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完善区域综合运输网络,促进实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规划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山东半岛及济南都市圈必须发展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既是缓解区域主要通道运输紧张状况、满足城际客运需求的需要,也是优化城际运输结构,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报告编制工作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3评价范围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涉及山东省内14个行政区域,评价对象涉及到土地资源、旅游资源、水环境、生态环境等多方面要素,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对不同的环境要素影响的方式不尽相同,因此其影响范围也相差较大。

因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既要考虑不同的环境要素,又要考虑不同的建设方案。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一节发展条件 (2)第二节机遇挑战 (6)第三节重大意义 (7)第二章总体思路 (8)第四节指导思想 (8)第五节基本原则 (8)第六节战略定位 (10)第七节发展目标 (11)第三章促进城市群空间合理布局 (14)第八节构建“两圈四区”总体布局 (17)第九节完善“一带多轴”网络体系 (32)第十节促进各级城镇协调发展 (33)第十一节合理拓展新空间 (36)第四章引导城市群人口有机集聚 (38)第十二节优化人口布局 (38)I第十三节统筹推进人口市民化 (44)第五章推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 (47)第十四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47)第十六节促进产业协调布局 (51)第六章构筑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 (55)第十七节加强城市群对外交通建设 (55)第十八节完善城市群内部快速交通网络 (57)第十九节提升城市群集疏运能力 (60)第七章增强城市群设施承载能力 (64)第二十节构建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64)第二十一节构建现代能源保障体系 (67)第二十二节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共享 (68)第八章推进城市群生态环境共保 (70)第二十三节构筑“魅力半岛”生态格局 (70)第二十四节协同治理环境污染 (74)第九章提升城市群开放合作水平 (76)第二十五节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77)第二十六节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79)第十章创新城市群发展体制机制 (82)第二十七节健全区域发展协调机制 (82)第二十八节创新要素畅通流动机制 (82)II第二十九节完善公共服务共享机制 (85)第十一章规划实施 (90)III前言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城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高级空间组织形式,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参与竞争的战略区域。

山东半岛城市群东与日韩隔海相望,西引黄河流域,南北紧邻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世界级城市群,既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在新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中地位突出。

小谈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铁路规划(2021-2035)

小谈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铁路规划(2021-2035)

小谈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铁路规划(2021-2035)半岛城市群城际铁路规划2021-2035从2014年4月2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环渤海地区山东省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调整)》,从此以后省发改委铁路部门和济南铁路局每年都会规划出台一张新的年度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铁路规划图(XX年度-XX年度),今天是2021年的11月29日,还有一个月就要步入2022年度,在这个大风呼啸的夜晚,让我们一起看看2021年度的城际铁路规划,确切讲这应该是2020年度的城际铁路规划图。

规划图也是按照既有高速铁路,在建高速铁路和近期规划国家干线和城际铁路,远期规划国家干线和城际铁路分图例标注线路的。

山东省已经投产的高速线路主要还是胶济客专,济青高铁等,在建的线路有郑济高铁山东段,日兰高铁曲阜至庄寨段等,至于图上标注的在建高铁潍莱去年已经完工投产运营,标注为近期国家干线的莱荣高铁和潍烟高铁去年也已经开工投产,所以说这是确切2020年度的规划图。

讨论这个规划图主要还是关心和山东省十四五交通综合规划高铁方面有啥区别。

在规划图里近期国家干线中主要有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至宿迁段的山东段,雄商高铁山东段,济南至枣庄至徐州(新沂)高铁,聊邯长铁路山东段,青盐高铁山东段,近期城际铁路有滨淄莱临城际,德商高铁,济滨高铁,淄东城际,枣临城际,济济城际,日照至五莲北的京沪高铁辅助通道联络线,鲁中高铁和青平莱城际。

在规划图中远期国家干线有沪太铁路安濮菏徐段山东段,跨渤海铁路莱阳至蓬莱段,青岛西跨胶州湾至青岛站,德州至石家庄高铁山东段,远期城际铁路有菏泽至新乡城际,聊城至德州至沧州城际,济南至临清至邢台城际,济济南延至徐州城际,临连高铁。

山东省十四五高速铁路网布局示意图按照现在各个铁路的推进进度: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段,河北已经完成用地审查(啥样的邻居大家心里清楚),年前国发完成可研批复报告有希望。

津潍高铁也已经完成初步设计审查,下一步应该是二次环评公示。

加快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

加快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

加快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
韩立民;赵晓宏
【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评论》
【年(卷),期】2005(021)003
【摘要】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山东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推动"半岛城市群"建设,就是要让8个城市形成拳头合力出击,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发挥整体优势,使生产要素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本文分析了城市群建设的国际国内背景,论证了青岛市如何才能发挥好半岛城市群龙头的作用,以及推进半岛城市群建设应优先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页数】4页(P101-104)
【作者】韩立民;赵晓宏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0
【相关文献】
1.加快推进哈长城市群建设的对策建议 [J], 葛英伟
2.加快推进关中城市群建设的措施建议 [J], 张建涛
3.关于加快推进成昆贵渝西“钻石五城”——中国第四大城市群建设的若干思考[J], 范建华;黄丹
4.加快推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加快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专家座谈会综述
[J], 薛惠娟;田学斌;高钟庭
5.国家林业局加快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 [J], 胡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由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等8个设区城市构成的城市地域空间组合,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心,城市分布的密集区,对外开放的门户。

该地区北接京津唐和辽东半岛,南联长三角经济区,东与朝鲜半岛、日本隔海相望,土地面积近7.4万平方公里,人口4244万,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

2006年底山东半岛城市群GDP总量14484.52万元,占全省的三分之二,超过了辽东半岛城市群所在的辽宁全省GDP总量,也超过了京津唐三市之和以及沪宁两市之和,经济总量和发展潜力都非常大。

山东半岛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资源和经济优势,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土地紧缺、水资源不足、无序竞争、缺乏整合等问题和挑战,如何加快山东半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崛起,使其尽快成为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已成为我省面临的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因此,必须通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山东半岛城镇体系、城市空间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安全格局,整合半岛城市群各类资源,全面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使之成为全省区域发展的城市化重点引导区和城市密集区、制造业生产服务基地、对外联系的交通通道与物流中心,辐射全省,带动山东省的整体发展。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入剖析了半岛城市群发展的宏观背景、存在问题和环境容量,通过对总体发展目标、区域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等进行统筹安排,为半岛城市群确定了一条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规划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发展目标,三个发展阶段,四个战略定位,六大发展战略,四条发展轴线,四类空间布局,六级规模结构,八项行动计划"。

一个发展目标:即要把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成为山东省以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区域综合竞争力强大的国际化都市连绵区和城市空间联系密集区,全国乃至环黄海经济圈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服务基地之一,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区。

分目标为:立足东亚、接轨国际的开放地域;带动山东、辐射中西部的强势龙头;空间优化、分工有序的都市连绵区;人地和谐、适宜居住的城市群体;城乡一体、文明富足、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区域。

三个发展阶段:从现在起到2010年为发展整合阶段,主要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各项制度建设,增强大中城市的经济实力,提升中小城市规模等级,促进8个设区城市的一体化整合,并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城市体系完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分布密集的多条城市带,都市连绵区初具雏形,到2010年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达到60%。

2010~2020年为发展成型阶段,城市体系逐步优化完善,城市群网络化程度大幅提高,都市连绵区的实体地域基本形成,到2020年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达到70%。

2020~2050年为稳定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逐渐趋于稳定,城市经济稳步发展,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成为现实,在环黄海地区的核心区域地位日益突出。

四个战略定位:即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在不同地域范围内的定位。

在全球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以东北亚区域性国际城市青岛为龙头,带动外向型城市功能整体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域,是全球城市体系和全球产品生产服务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

在环黄海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服务中心之一,构筑由山东半岛、韩国西南海岸地区、日本九州地区组成的三角地带跨国城市走廊,推动"中韩日黄海地区成长三角"形成。

在全国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和龙头带动区域,与京津冀、辽中南地区共同构筑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山东省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对外开放的前缘,是全面体现山东省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城市密集地带。

六大发展战略:以韩日为主要方向的经济国际化战略,以空间集聚为导向的人口城市化战略,以强化区域优势为目的的龙头带动战略,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的经济协同战略,以培育都市连绵区为目标的空间发展战略,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条发展轴线:以济南-淄博-潍坊-青岛(胶济线)、日照-青岛-威海-烟台(沿海线)两条空间轴线为发展主轴,以烟台-龙口-莱州-潍坊、日照-五莲-诸城-安丘-潍坊-寿光-东营两条空间轴线为发展次轴。

依托这四条发展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人口的集聚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

四类空间布局:一是城市空间布局,建立紧凑型城市与开敞型区域相结合的功能联系密集型整体形态,构建城市间空间联系紧密的网络状、簇群式城市群。

二是产业空间布局,以胶济线、沿海岸线为依托组成T形产业带核心骨架,培育发展东营-淄博、济南、青岛-日照、烟台-威海、潍坊-青岛、日照-青岛-威海-烟台六条优势产业集聚带。

三是基础设施布局,构建区域对外辐射腹地、对内功能整合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以济南、青岛为中心,沿济青聊、日东、德济枣、沿海四条区域城镇发展轴辐射的公路网和铁路网,完善机场体系,优化港口群配置。

四是生态安全布局,采取工程治理和政策引导等措施,构建由生态控制区、生态恢复区、生态防护区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

六级规模结构:以青岛为龙头,以青岛、济南为区域发展的双中心,积极培育烟台的副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发展重要节点城市,弥补城市群薄弱环节和塌陷环节,形成六个等级的城市规模结构。

规划到2020年,青岛、济南发展成为500万人、430万人左右的超大城市;淄博、烟台为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潍坊、威海、日照为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东营、章丘、即墨、胶南、胶州、龙口等为5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平度、莱西、莱州、招远、寿光、诸城、青州、安丘、高密、文登、济阳、邹平、桓台、广饶、昌邑、莱阳、蓬莱、栖霞、荣成、乳山、海阳等为2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另有平阴、商河、高青、沂源、垦利、利津、昌乐、临朐、长岛、莒县、五莲等一批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

八项行动计划:为明确工作重点,逐步实现规划目标,《规划》提出,实施半岛"T型结构"产业带开发、城乡建设用地整备、环胶州湾综合开发、强化对外联系、半岛港口群协调发展、"黄金海岸"旅游带建设、半岛沿海防护林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保育等八项行动计划。

《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于2007年7月4日对外公布。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由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8个设区城市构成的城市地域空间组合。

这一地区北临京津唐和辽东半岛,南接长三角经济区,东与朝鲜半岛、日本隔海相望,土地面积近7.4万平方公里,人口4244万,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

2006年,山东半岛城市群GDP总量为14484.52万元,约占山东省总量的2/3。

该《规划》由山东省建设厅和北京大学联合编制,用了3年的时间。

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把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成为山东省以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区域综合竞争力强大的国际化都市连绵区和城市空间联系密集区,全国乃至环黄海经济圈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服务基地之一,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区。

规划提出,到202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要达到70%。

青岛、济南分别发展成为500万人、430万人左右的超大城市;淄博、烟台为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

目前,我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

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在未来20年仍将主导中国经济的发展。

《规划》有以下特点:规划目标分三阶段形成规划的目标将分三个阶段实现,―――。

从现在起到2010年为发展整合阶段,主要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各项制度建设,增强大中城市的经济实力,提升中小城市规模等级,并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多条城市带,都市连绵区初具雏形;2010—2020年为发展成型阶段,都市连绵区的实体地域基本形成,到2020年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达到70%;2020—2050年为稳定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逐渐趋于稳定,城市经济稳步发展,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成为现实,在环黄海地区的核心区域地位日益突出。

胶济线、沿海线领衔四条发展轴线济南-淄博-潍坊-青岛(胶济线)、日照-青岛-威海-烟台(沿海线),这两条空间轴线将是半岛都市群发展的发展主轴;烟台-龙口-莱州-潍坊、日照-五莲-诸城-安丘-潍坊-寿光-东营,这两条空间轴线为发展次轴。

依托这四条发展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人口的集聚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

四类空间布局构建簇群式城市群在规划中,设计了四类空间布局。

产业空间布局,以胶济线、沿海岸线为依托组成T形产业带核心骨架,培育发展东营-淄博、淄博-济南、青岛-日照、烟台-威海、潍坊-青岛、日照-青岛-威海-烟台六条优势产业集聚带。

基础设施布局,构建区域对外辐射腹地、对内功能整合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以济南、青岛为中心,沿济青聊、日东、德济枣、沿海四条区域城镇发展轴辐射的公路网和铁路网,完善机场体系,优化港口群配置。

生态安全布局,采取工程治理和政策引导等措施,构建由生态控制区、生态恢复区、生态防护区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

四个战略定位立足山东放眼世界在全球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以东北亚区域性国际城市青岛为龙头,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外向型城市功能整体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域,是全球城市体系和全球产品生产服务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

在环黄海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环黄海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服务中心之一。

构筑由山东半岛、韩国西南海岸地区、日本九州地区组成的三角地带跨国城市走廊,推动“中韩日黄海地区成长三角”形成。

在全国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和龙头带动区域,与京津冀、辽中南地区共同构筑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山东省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对外开放的前缘,是全面体现山东省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城市密集地带。

济南、青岛联手打造区域双中心在规划中,山东省将打造青岛、济南、烟台、淄博、潍坊、东营、日照、威海等8大城市区中心城市,其中,济南和青岛将联手打造区域双中心。

省会济南今后将着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综合性省会城市;青岛将致力于打造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国际性港口城市和国际性海滨旅游城市。

济南和青岛将逐步构建为强强联合的区域双中心城市。

济南“两轴三翼”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按照规划,济南城市区是以济南为中心,章丘为副中心,济阳、邹平为优先发展城镇,其他城镇分别承担相应功能分工的综合性城市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