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康复评定(1)

合集下载

康复医学评定知识

康复医学评定知识

第二章康复医学评定第二章康复医学评定康复医学评定[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assessment)]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准确和有效地评价功能障碍的种类、部位、范围、性质、严重程度和预后,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之一,如同临床医学中的诊断学一样。

因此,只有正确、熟练地掌握评定技术,才能制定有效的康复治疗计划,正确地估计预后。

与临床诊断学不同的是康复医学评定需重复多次,至少应在治疗前、中、后各进行一次,以观察功能障碍的发展变化,评定康复治疗效果。

康复医学评定的内容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涉及器官或系统水平、个体水平和社会水平等不同层次的功能评定。

康复医学评定的方法包括使用仪器、评分量表、调查表等,应具有可信性、有效性、灵敏性和统一性。

第一节肌力测定一肌力测定是康复医学中常用的评定技术。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测定是测定受试者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收缩力量,从而判断肌肉的功能状况,为制订治疗、训,练计划提供依据并检验其疗效。

肌力测定主要应用于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

常用的肌力测定方法有徒手肌力测定和简单器械肌力测定。

一、徒手肌力测定(一)定义徒手肌力测定(manual muscle test,MMT):也称手法肌力测定,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靠检查者徒手对受试者进行肌力测定的方法。

该方法由Lovett于1916年提出,并作了多次修改。

此法简便易行,无需特殊器械,随时随地可用,且应用面广,可对全身肌肉或肌群进行测试,因此,非常适用于社区。

缺点是定量分级较粗略,不能表明肌肉收缩耐力,并易受主观评价误差的干扰。

(二)评定方法受试者采取标准受试体位,受试肌肉作标准测试动作(在减重、抗重力和抗阻力状态下做一定的动作,并达到最大活动范围),通过触摸该肌腹肌腱收缩感觉,观察完成受试动作的幅度,抗重力或抗阻力完成运动的能力。

康复评定目录

康复评定目录

康复评定目录第一章PT评定量表1.Berg平衡量表2.V AS疼痛量表3.步行能力评定4.关节活动度检查与徒手肌力检查记录表(2-1)5.关节活动度检查与徒手肌力检查记录表(2-2)6.肌围度检测记录表7.肌张力评定记录表8.协调能力评定记录表9.站起-行走计时测试记录表10.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评定第二章OT评定量表1.改良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MBI)2.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3.家务能力评定表4.偏瘫上肢功能七级评估分级表5.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功能恢复评定第三章ST评定量表1.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2.构音器官检查表3.汉语失语症检查表(ABC法)第四章吞咽功能评定量表1.吞咽功能障碍评定2.吞咽障碍简易筛查表3.洼田饮水试验测试第五章认知量表1.MoCA量表2.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3.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第六章心理评定量表1.A型、B型性格测试2.焦虑自评量表(SAS)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说明5.抑郁自评量表(SDS)6.症状自评量表(SCL90)7.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说明第七章生存质量评定量表1.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2.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3.SF-36计分说明4.QOL记分表5.QOL分值转换第八章疾病量表-SCI_20192.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记录表(2-1)3.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记录表(2-2)4.Glasgow昏迷评分(GCS)5.JOA下腰痛评估表6.持续植物状态评分量表(PVS)7.偏瘫手功能评定第九章评定报告与治疗签字单1.康复门诊治疗卡2.康复治疗签字单3.康复治疗风险知情同意书4.评定报告单第十章Team会议记录Team会议记录模板注:红色文字仅作工作参考,不须打印。

《康复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

《康复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

《康复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康复护理学课程编号:N2070037英文名称:Rehabilitation Nursing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24学时实训学时:24学时学 分:3学分适用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康复护理学是一门旨在研究病、伤、残者的康复护理理论、知识、技能的学科。

它是建立在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护理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门课程内容分为康复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康复护理评定、康复治疗与护理、康复护理技术、中医康复护理、常见疾病康复护理七大部分。

其目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康复护理理念,树立四位一体的大卫生观,使学生掌握康复医学和康复护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康复护理技术指导临床护理以提高护理水平,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实践中更好地为病、伤、残者提供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理解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康复护理评定、常用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护理技术、中医康复护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结合临床常见疾病如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骨折等开展康复护理。

在教学和教改方面,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演示法等,并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声像图文并茂,增强教学效果。

结合该课程的特色,积极开展实训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理论部分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1.掌握康复、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康复护理工作对象;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的联系和区别;康复护理指导思想。

2.熟悉康复护理工作方式、康复护理工作流程、康复护理人员工作职责。

康复医学概论教案

康复医学概论教案

康复医学概论教案一、第一章:康复医学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1)了解康复医学的定义、特点和任务。

(2)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和治疗方法。

(3)了解康复医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1)康复医学的定义和特点(2)康复医学的任务和基本原则(3)康复医学的治疗方法(4)康复医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特点、任务和治疗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康复医学的应用。

二、第二章:康复医学评定1. 教学目标:(1)了解康复评定的目的和重要性。

(2)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了解康复评定中常用的评定工具和指标。

2. 教学内容:(1)康复评定的目的和重要性(2)康复评定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康复评定中常用的评定工具和指标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康复评定的目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康复评定实践,掌握评定步骤和工具使用。

三、第三章:康复治疗技术1. 教学目标:(1)了解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分类。

(2)掌握常见康复治疗技术的方法和应用。

(3)了解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1)康复治疗技术的分类(2)常见康复治疗技术的方法和应用(3)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康复治疗技术的分类和常见方法。

(2)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康复治疗技术的实践,掌握应用技巧。

四、第四章:康复护理1. 教学目标:(1)了解康复护理的定义和任务。

(2)掌握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了解康复护理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2. 教学内容:(1)康复护理的定义和任务(2)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康复护理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康复护理的定义、任务和基本原则。

(2)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康复护理实践,掌握护理方法。

五、第五章:康复医学伦理和法律1. 教学目标:(1)了解康复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试题《康复评定》第二章关节活动范围评定

试题《康复评定》第二章关节活动范围评定

第二章关节活动范围评定一、名词解释:1.ROM:即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单个关节运动时的弧度,测量时要求被测者在特定的体位下,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包括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

2.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即主动关节活动范围,指被检者做肌肉随意收缩时带动相应关节的活动范围。

正常情况下,主动关节活动范围略小于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3.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指被检者肌肉完全松弛的情况下,由外力作用于关节而发生运动的范围。

二、填空:1.测量肩关节内、外旋时,受检者的体位,量角器的放置方法:轴心,固定臂,移动臂。

仰卧、肩外展90°、肘屈90° 鹰嘴与地面垂直与前臂纵轴平行。

2.确定关节活动的起点即点位。

0 解剖3. 测量前臂旋前旋后时,受检者的体位,量角器的放置方法:轴心,固定臂,移动臂。

坐位中指尖与地面垂直与包括伸展的拇指的手掌面一致三、问答题:1.简述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常见原因。

答: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常见原因有:(1)关节、软组织、骨骼病损所致的疼痛与肌肉痉挛;(2)制动、长期保护性痉挛;(3)肌力不平衡及慢性不良姿势等所致的软组织缩短与挛缩;(4)关节周围软组织疤痕与粘连;(5)关节内损伤与积液、关节周围水肿、关节内游离体;(6)关节结构异常;(7)各种病损所致的肌肉瘫痪或无力。

2.简述关节活动度测定的主要目的。

答:关节活动度测定的主要目的是:(1)发现关节活动范围障碍的程度;(2)分析障碍发生的可能原因;(3)为康复医疗选择方法提供参考;(4)作为康复疗效的评定指标依据。

3.决定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有哪些?答:决定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有:①关节的解剖结构情况;②产生关节运动的原动肌的肌力;③与原动肌相对抗的拮抗肌的伸展性。

4.试述测量关节活动范围的注意事项。

答:①受检关节须充分暴露;②正确的测试姿势;③固定好量角器;④先测量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后测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⑤首次和再次测量的时间、地点、测量者以及所用测量工具应保持一致;⑥与健侧对比,避免在按摩、运动及其他康复治疗后立即检查关节活动范围。

康复功能评定 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知识汇总

康复功能评定 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知识汇总

《康复功能评定学》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重点内容概述一、人体形态评定的发展:人体形态评定是人体测量学的一部分,最先出现于人类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术领域的相互渗透,人类对健康需求和美学要求的提高,人体测量学不断与临床医学、整形外科学、人体工程学、体育保健学、心理学等相结合,成为这些学科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康复功能评定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二、人体形态评定内容:(一)、身体姿势评定在人体形态评定中,通常用直立姿势作为人体形态评定的基本姿势。

直立姿势测量法要求被测者两足跟靠拢,两臂自然下垂,挺胸收颌,两眼平视前方,使头部保持眼眶下缘与耳屏点成水平的“耳眼平面”姿势。

耳眼平面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平面,已被各国人体测量工作者广为采用。

采用这种方法测量的优点是,所需测量器械相对比较简单轻便,测量所需的时间也较短,适宜于大面积测量或流动性的工作。

但是,在直立状态下进行测量,被测者的稳定性较差,也难以根据测量的要求,对姿势做精确的矫正。

(二)、体格评定在一般的人体形态评定中,体格评定的内容常用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等指标来表示。

、体型评定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营养、环境及疾病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形特征。

通过对体型的研究,探讨体型与某些疾病的关系,了解不同体型人的性格和行为特点。

体型评定多采用定性的评定方法对人体体型进行分类,目前有几十种有关体型分类方法。

1)谢尔顿体型分类法: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谢尔顿按照个体在胚胎发育中的三个胚层,将人的体型分为三种类型:内胚型(肥胖型):这种类型的人体体型特点是身体圆胖、头大、颈短而粗、胸厚而宽,腹部隆起,腰部粗壮,四肢短粗。

中胚型(健壮型):这种类型的人体体型特点是身体魁伟高大,肌肉结实粗壮,肩宽胸厚,腰腹较小,身体有一定线条。

外胚型(瘦小型):这种类型的人体体型特点是瘦小、软弱无力,肌肉不发达,四肢细小。

2)国内常用分类:国内学者基于谢尔顿体型分类法,将成年人的体型分为以下三种。

(完整版)康复护理知识点

(完整版)康复护理知识点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康复医学概述一、康复1. WHO对康复的定义: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和发展病、伤、残者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娱乐、教育和周围环境相适应方面的潜能,以减少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其重返社会,以提高生活质量。

2. 康复的四个工作领域: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康复。

3. 教育康复:指通过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康复。

4. 职业康复的内容:①职业评定②职业训练③选择、介绍职业④就业后的随访二、康复医学1.康复医学:具有独立的基础理论/功能评定方法和治疗技能的医学学科。

2.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功能康复、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3.康复医学的目标:预防性康复、矫正和治疗、教育和再训练。

预防性康复:指对一般无病或单纯病痛的患者最大可能的避免身体残疾的发生。

4.康复医学的内容: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

康复功能评定:客观地、正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并估计其发展、预后和转归,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打下科学基础。

5.康复医学的对象:①急性病后的患者②手术后的患者③各类残疾者④慢性病患者⑤老年人6.康复组成人员:康复医师/各科相关医师/各科相关护师和康复护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假肢和矫形器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职业鉴定师/康复咨询师/其他人员等。

7.康复医学的服务方式(WHO):①康复机构康复②上门康复服务③社区康复8.康复医学的重要性:1)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发生改变;医学的进步使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疾病谱发生改变;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

2)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加,随着年纪增加,身体功能进行性衰变,60%的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长期康复治疗;工业、交通、文体活动等导致残疾者比例增加,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人数增加。

3)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和战争:人类在目前还不可能控制各种自然灾害和战争,各种自然灾害和战争都有导致人类许多残疾的发生,这些残疾者就迫切需要得到积极的康复治疗。

中医康复学(第二章康复评定技术)

中医康复学(第二章康复评定技术)

第二章康复评定技术康复评定即功能障碍评定,是对病伤残者功能障碍进行客观、准确、量化地评定和分级,通过康复评定估计功能障碍的发展、转归和预后,判定功能恢复的潜力,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康复评定是制定康复计划的前提和基础,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

中医康复学的康复评定是在整体、辨证、功能、预防康复观的指导下,运用四诊评定方法与现代康复医学评定方法相结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评定。

主要内容包括整体功能评定(通过四诊评定法对病伤残者的总体状态进行评定)、躯体功能评定(如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感觉、协调与平衡等功能的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如失语症、构音障碍等功能的评定)、精神心理功能评定(如情绪、心理、精神等状态的评定)和社会功能评定(如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就业能力等评定)五大方面。

通过综合评定,明确患者的残损程度,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并在康复过程之中和其最终阶段评定康复效果。

中医康复评定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①康复评定主要是针对病伤残者的总体状态和全身或局部功能障碍(功能障碍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转归和预后)进行;②评定方法多样化、标准化、定量化;③由康复治疗小组各成员参与评定;④评定是多次进行,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评定;⑤康复治疗始于评定,止于评定。

中医康复评定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的评定:①初期评定。

对于初入院的患者,在康复治疗实施前进行。

目的是了解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和康复潜力,确定近期康复目标和方案;②中期评定。

在康复治疗实施中进行。

目的是评定患者通过康复治疗后的功能状况,评价康复疗效,调整康复治疗计划。

中期评定可进行多次;③后期评定。

在康复治疗结束前或出院前进行。

目的是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评价康复效果,提出返回家庭和社会后的康复治疗建议。

中医康复评定的目的包括:①明确患者的功能障碍和拟定治疗目标;②检验治疗效果并拟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③比较多种治疗方案之间的优劣;④进行投资—效益的分析;⑤进行预后评估。

《康复护理评定》ppt课件共227页

《康复护理评定》ppt课件共227页
第二章 康复护理评定
程萍
第一节 康复护理评定概述
康复功能评定客观地正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 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并估计其发展、预 后和转归,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打下科学基 础。
康复护理评定是收集康复护理对象的功能形 态、能力和社会环境等资料,并与正常标准 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康复护理问题,为制 定康复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社区康复护理评定内容
康复个体的评定 1.一般情况 :包括姓名、年龄、身高、
体重、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经济收 入和支持系统情况。 2.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功能史、 既往史、个人特征、职业史等。
社区康复护理评定内容
康复个体的评定
3.体格检查、形态和功能评定:主要目的是界 定疾病导致的损伤、残疾和残障,以及患者 残存的能力。
社区康复护理的评定分期
初级评定 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其目的是确 定患者形态、功能和社会障碍的原因、程度以及影 响因素; 中期评定 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护理后进行的 评定。其目的是对康复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 评价 ; 末期评定和随访 患者康复护理结束时进行的评定, 同时确定随访时间。其目的是评估康复治疗和护理 的效果,跟踪患者康复能力状况,对残留的康复问 题提出建议。
第二节 运动功能评定
外伤、关节炎、截肢、脑卒中、冠心病和高 血压等疾病所导致的运动残疾患者,可导致 心肺储备能力下降、肌无力、关节强直、异 常步态和平衡协调功能障碍。
因此,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肌肉和骨关节等失去康复中,应对患者进行 心肺功能、肌力、关节活动度和平衡与协调 功能评定,以了解其完成物理治疗和作业治
Ⅲ体力活动明显受限轻微日常活动即 有症状但休息时可无症状
Ⅳ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 症状

康复评定-人体形态评定

康复评定-人体形态评定

(三)下肢常用标志点 1.髂嵴 2.髂前上棘 3.股骨大转子 4.股骨内上髁 5.股骨外上髁 6.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 7.内髁 8.外踝 9.趾尖
20/55
二、身体长度的测量 (一)上肢长度的测量 1.上肢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 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 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桡骨 茎突或中指尖的距离。
×0.9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为轻度肥胖,超 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 胖。
50/55
五、身体素质评定
(一)力量 静力性力量和爆发力。 (二)耐力
1.概念 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的能力。 2.耐力的测试 具体的测定方法很多,如可以用 跑步、爬山、游泳、医疗步行、球类运动、医疗体 操等有氧运动形式测定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可以 用测力器、秒表、固定维持肢体一定的体位或状态 来测试静力耐力;用从事日常生活活动、工作活动、 社会交往活动的能力来测试一般耐力。
每隔2.5cm测量一次围度。
39/55
上肢残端围度测量
40/55
3.大腿残端围度 从坐骨结节直到残端末端,每隔5cm 测量一次围度。
4.小腿残端围度 从膝关节外侧间隙起直到残端末端, 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41/55
(三)躯干围度测量 1.颈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 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通过喉结处测量颈 部的围度,应注意软尺与地 面平行。
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
1
第一节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
人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系统的外形结构、 体格、体型及姿势。 人体形态评定是定量化测量人体外部特征的主要方法。 它是研究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体质水平和营养状况必不可少 的手段,是衡量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整版)康复医学笔记

(完整版)康复医学笔记

康复医学笔记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一、康复概念: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减轻残疾的影响,以使残疾者从反社会。

内涵:①医疗康复②教育康复③社会康复④职业康复服务方式:①康复机构②上门康复服务③社区康复、二、康复医学概念: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方法。

对象、范围:(疾病损伤导致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①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②各类残疾者③各种慢性病患者④年老体弱者康复医学的主要病种:截肢,关节炎,手外伤,颈、肩、腰腿痛,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骨科、神经科疾病。

康复医学的组成:㈠康复医学理论基础:解剖、运动、生理、病理、生物力学㈡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的基础,始于评定,止于评定㈢康复治疗技术:①物理疗法(PT)②作业疗法(DT)③言语疗法(ST)④心理疗法⑤文体疗法(RT)⑥中国传统疗法⑦康复工程(RE)⑧康复护理(RN)⑨社会服务(SW)㈣临床康复三、康复医学的原则:功能训练、整体康复、重返社会。

四、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特点——→团队协作。

五.康复流程:①急性康复期(1~2周)②慢性阶段康复治疗(数周至数月)③回归家庭或社会六、残疾问题概念:残疾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或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

广义的残疾包括病损、残障,是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

导致障碍的原因:①疾病②营养不良③遗传因素④意外事故⑤物理、化学因素⑥社会心理因素残疾分类:(ICIDH):病损、残疾、残障。

①病损是指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

②残疾是指个体水平上的残疾。

(活动受限)③残障是社会水平上的残疾。

(参与受限)(ICF)功能损伤、活动受限、参与受限。

残疾标准: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

残疾康复目标:改善身心、社会、职业功能,使残疾人能在某种意义上像正常人一样过着积极、生产性的生活。

19届职考辅导-康复评定(1)

19届职考辅导-康复评定(1)

19届职考辅导-康复评定(1)1.关于首次康复功能评定目的的叙述,下列哪项不妥:() [单选题] * A.寻找导致功能障碍的病因B.判定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C.判断病损部位D.制订康复目标E.判定康复治疗效果(正确答案)2.康复功能评定的内容有:() [单选题] *A.评分量表、问卷调查功能表B.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功能评定C.精神心理功能评定D.听、言语功能评定E.器官水平或系统水平、个体水平和社会水平功能评定(正确答案)3.下列是康复功能评定的意义,除外哪一项:() [单选题] *A.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势B.评定康复疗效C.相当于疾病诊断,确定疾病性质与类型(正确答案)D.确定康复治疗目标E.制订康复计划的依据4. 关于评估的说法下列哪项错误() [单选题] *A 评估是康复过程的起点B 评估是消除患者身心疾病等的主要途径(正确答案)C 评估贯穿康复过程的始终D 评估是确定功能障碍诊断的基础E 评估是制定康复措施的依据5. 临床上常用的标准化的量表评定方法属于() [单选题] *A 定性评定B 半定性评定C 定量评定D 半定量评定(正确答案)E 仪器评定6. 下列哪个评定指标为定性指标() [单选题] *A 身高B 心功能分级(正确答案)C 关节活动范围D 血压E 脉搏7 以下哪个评定指标为定量指标 C [单选题] *A.肌力(正确答案)B.心功能分级C.关节活动范围D.心脏杂音分级E.改良Ashworth分级8、负责组织康复评定会的是:() [单选题] *A、康复治疗师(正确答案)B、康复医师C、康复护士D、社会工作者E、康复科主任9、康复评定的内容不包括() [单选题] *A、主观资料B、客观资料C、功能评定D、康复治疗计划E、康复治疗人员(正确答案)10、下列哪项指标反应评定量表的一致性水平() [单选题] *A、信度(正确答案)B、效度C、灵敏度D、准确度E、相似度11、反应量表所测试的结果与其希望测量对象结果的相似程度的指标是() [单选题] *A、准确度B、信度C、灵敏度D、效度(正确答案)E、相似度12、康复病史的核心内容() [单选题] *A、现病史B、体格检查C、功能史(正确答案)D、主诉E、既往史13、关于康复治疗计划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可以修改(正确答案)B、不能修改C、康复治疗师独立制定D、康复医师独立制定E、不需要家属的参与制定14.检查、测量、评估、评价和评定在康复医学领域中有不同的内涵,()是根据测量和评估的结果对被测对象作出最后判断的行为。

《康复评定学》课程笔记

《康复评定学》课程笔记

《康复评定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康复评定总论一、康复评定的概念康复评定是指通过系统的评估方法,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客观、全面的检查和评价,以明确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程度,为制定康复目标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康复评定的目标是确定患者的功能障碍,预测康复潜力,制定康复目标和计划,以及评估康复疗效。

二、康复评定的意义1. 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康复评定可以帮助康复专业人员了解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

2. 评估康复疗效: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康复评定,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 预测康复结局:通过康复评定,可以对患者的康复预后进行预测,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三、康复评定的原则1. 客观性原则:康复评定应基于科学、客观的评估方法,避免主观臆断。

2. 全面性原则:康复评定应涵盖患者功能障碍的各个方面,包括运动、感觉、认知、言语、心理等。

3. 动态性原则:康复评定应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定期进行,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4. 个性化原则:康复评定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

5. 参与性原则:康复评定应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提高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四、康复评定的内容1. 运动功能评定: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与协调功能、步态分析等。

2. 感觉功能评定: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本体感觉等。

3. 认知功能评定: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理解与表达等。

4. 言语功能评定:包括发音清晰度、语言理解与表达、沟通能力等。

5. 心理功能评定:包括情绪、心理适应、生活质量等。

6.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包括自理能力、家务劳动、社交活动等。

五、康复评定的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评估其功能障碍。

2. 问卷调查法:通过患者或家属的问卷,了解患者的功能障碍。

3. 标准化测试法:采用标准化的测试工具,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定量评估。

康复评定第二章讲解

康复评定第二章讲解

7.惊吓反射
检查方法:任意体位,突然大声地喊叫或发出刺耳的 噪声。 反应:上肢突然伸展或外展,大哭。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终生保持。
二、张力性/脑干水平反射
脑干水平反射是静止的姿势反射。它是肌肉张力 的调整反应,而不是能用肉眼观察到的运动反应。全 身肌张力随着头部与身体的位置关系变化而发生变化。
意义:脊髓反射弧的中断或椎体束的病变均可 引起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即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均可出现浅反射减弱或消 失。
(1)腹壁反射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关节屈曲,呈膝立位以 使腹壁松弛。然后用尖端钝的针沿肋骨缘自上而下、 从外向内、按上、中、下三部分轻划腹壁皮肤。
3.平衡反应——②姿势固定
检查方法:被检者呈坐位、膝手卧位、跪位或站立位, 通过外力(检查者推患者躯干或将上肢向一侧牵拉) 或随意运动来改变重心与支持面的位置关系。 反应:推被检者时,头、躯干向受力侧屈曲,受力侧 上、下肢伸展、外展;对侧可见保护性伸展反应。牵 拉一侧上肢时,被牵拉肢体的对侧出现上述平衡反应 即躯干侧弯,上下肢伸展、外展。 出现时间:坐位,出生后7~8个月;膝手卧位,出生 后9~12个月;跪位,15个月;站立位,出生后 12~21个月。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4.两栖动物反应
检查方法:患者俯卧位、头置正中,两下肢伸直、两 上肢向头上伸直,将骨盆一侧抬起。 反应:骨盆抬起侧的上肢、髋、膝屈曲。 出现时间:出生后6个月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5.保护性伸展反应:是指在重心超出支持面时,
为达到稳定和支持身体的目的而作出的反应。 检查方法:被检者取坐位、跪位、站立位或倒立位 (降落伞反应),被检者通过主动或被动地移动身体 使身体重心超出支撑面。 反应:双上肢或双下肢伸展并外展以支持和保护身体 不摔倒。 出现时间:上肢,出生后4~6个月;下肢,出生后 6~9个月。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躯干围度的测量
部位 颈围 胸围 测量体位 测量方法(测量点) 用皮尺通过喉结处测量颈部的围 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测量分别在患者平静呼气末和吸 气末时进行,皮尺通过腋窝或乳 站和坐位,上肢 头绕胸一周,对乳房发达的女性, 在体侧自然下垂 可在乳头稍高的地方测量 测量通过脐或第十二肋骨的下缘 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即最细处 的围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一)正常姿势
2. 后面观
(3)观察内容:从足部观察开始,足有无内外
翻畸形、扁平足;双侧胫骨是否弯曲;膝关节
有无内外翻,双侧腓骨头高度是否一致;双侧 股骨大转子是否同高;观察骨盆,双侧髂嵴是 否在同一个高度;脊柱有无弯曲;双侧肩胛骨 是否与脊柱距离相等,是否同高,是否一侧呈
翼状;头颈部有否偏、旋转或向前。
身高是骨骼发育情况的主要指标。 测量时应保持头正、颈直、挺胸、收腹、 双下肢伸直(不穿鞋)、足跟并拢在一条 线上,足尖打开约30°~40°。 身高因时间不同而有差别,人的身长一般 在清晨时较高、傍晚时较低。所以测量应 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用同一方法进行 测量,以减少误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相对变长,身长中 点逐渐下移,6~7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成年时降至耻骨联合。正常人指距等于身 长。
测量上臂中部、肱二头肌最大 膨隆处的围度
分别测量前臂近侧端最大膨隆 处和前臂远端最细处的围度 髌骨上方10cm处或髌骨上缘 起向大腿中段取5cm 、10cm 、 15cm 、20cm的围度 分别测量小腿最粗处(或非骨 小头下方10cm处)和内外踝 上方最细处的围度
仰卧位,下肢稍外 小腿 展,膝关节伸展
小腿长
足长
同上
踝关节中立位
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的 距离 足跟末端到第2趾末端的 距离

康复评定复习题(选择题)

康复评定复习题(选择题)

康复评定复习题(选择题)第一章总论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关于首次康复功能评定目的的叙述,下列哪项不妥:(E )A. 寻找导致功能障碍的病因 B •判定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C. 判断病损部位D •制订康复目标E •判定康复治疗效果2 •康复功能评定的内容有:(E )A. 评分量表、问卷调查功能表 B .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功能评定C. 精神心理功能评定D •听、言语功能评定E.器官水平或系统水平、个体水平和社会水平功能评定3. 下列是康复功能评定的意义,除外哪一项:(C )A. 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势 B •评定康复疗效C. 相当于疾病诊断,确定疾病性质与类型 D •确定康复治疗目标E.制订康复计划的依据4.康复评定的目的是:(E)A.客观地找到病因B.为客观地判定疗效C.为残损功能障碍定性D. 评定功能障碍程度E. 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趋势、预后和结局及评定疗效和治疗计划的依据(二)多项选择题:1.康复功能评定的目的:(ABCDEA. 了解残疾所致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结局B. 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C •动态观察残疾的发展D.评定康复治疗效果E •开发新的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2. 康复功能评定方法应具有:(ABCDA. 可行性B .有效性C .灵敏度D .统一性E .哲理性3. 康复评定包括:(ABDE )A.躯体功能 E.言语功能 C.感觉功能D.心理精神功能E.社会适应性第二章关节活动范围评定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量角器移动臂的正确放置方法是:(A )A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平行 B 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C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垂直 D 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垂直E以上都不对2. 限制关节活动的因素有韧带、关节囊以及(D )A关节腔B 二骨的关节面面积的比例 C 关节软骨D肌肉E滑膜3. 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量角器固定臂的正确放置方法是:(B )'A. 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平行B .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C. 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垂直 D .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垂直E .以上都不对4. 主动关节活动度小于被动关节活动度提示(B )A. 肌肉协调性障碍B、肌力下降C、肌肉耐力下降D、结缔组织异常 E 、关节异常5 .测定ROM勺目的是:(A)A .确定妨碍功能或可产生畸形的受限程度,确定增加功能活动能力或减轻畸形所需增加的范围B. 测定运动功能障碍C.主动ROM比被动的ROM稍大D. 关节运动时所经过的运动弧 E .被动ROM比主动的ROM稍大6. 测定肘关节的屈、伸时,关于通用量角器放置位置,下列哪项正确:(B )A. 轴心:鹰嘴;固定臂:前臂纵轴;移动臂:桡骨纵轴B. 轴心:肱骨外上髁;固定臂:肱骨纵轴;移动臂:桡骨纵轴C. 轴心:肱骨外上髁;固定臂:桡骨纵轴;移动臂:肱骨纵轴D. 轴心:鹰嘴;固定臂:肱骨纵轴;移动臂:桡骨纵轴E. 轴心:肱骨外上髁;固定臂:腋中线;移动臂:桡骨纵轴7. 下列哪项因素不影响关节活动度测定:(E )A.不良体位B .测量工具放置不当和选择的参考点不准C. 患者缺乏理解与合作 D .疼痛E .男女老少不受影响&下列不是关节活动度检查的注意事项是:(E )A.防止邻近关节的替代动作 B .需测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和被动活动范围C. 与健侧对比D .允许有3。

康复评定(一)

康复评定(一)

(四)康复评定的工作内容
16.认知功能评定:熟悉认知功能障碍常见的 临床表现,了解认知功能障碍常用的评定 方法。
17.日常生活活动评定:熟悉日常生活活动评 定的内容,重点掌握Barthel指数和FIM的 评定方法,了解Katz指数、Kenny指数和 PULSES评定等方法。
18.肌电图和诱发电位检测:熟悉肌电图、神 经传导速度和诱发电位的检测及其临床意 义。
4. 判断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需要 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比较它们的 疗效差别,必须用客观、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5. 帮助判断预后:对预后的判断可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心理 准备,可使制定的治疗计划更合理。如Barthel指数低于 20的中风患者治疗意义不大,因其多将死亡;而高于80 者多将自愈,不必特殊治疗。
诊、诊断、康复治疗和处理等的计划。
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前的准备
1. 确定患者功能障碍的种类和主要的障碍情况 通过康复评 定可了解患者的功能障碍是属于躯体性、精神性、言语 性、社会性、混合性中的哪一种?何者为主?何者为次? 从而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决定采取何种康复治疗措施。
2. 确定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 对于患者功能障碍不仅应了解 其种类,还应判断其程度。患者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常以其独立程度的受损为标准。一般独立程度分为四级: ①完全独立;②大部分独立(小部分依赖),需小量帮 助;③大部分依赖(小部分独立),需大量帮助;④完 全依赖。
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
• 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 • 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 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三、康复评定的流程和实施
(一)评定过程的五个要素
1. 病史询问:障碍史是康复病史的核心内容 2. 观察:①局部观察(以障碍部位为中心);②全身观察;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⑤ 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 中转换为固定姿势的能力; ⑥ 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 动或某一肌肉单独运动的能力; ⑦ 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
肌张力评定的方法
采集病史,视诊检查,触诊检查,反射检 查,被动运动检查。 异常肌张力: 肌张力增高,是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
幅、步行周期、步行时相等。
步长:75cm,
步频:95—125步/min,
步速:65—100m/min。
步态分析
分析的方法 ① 目测分析法通过目测,观察自然行走过程进行 评价,属于定性分析,主观成分较多,但不需 器械仪器,简便易行。 ② 定量分析法借助器械或专用设备观察步态,得 出各项参数,目前临床常用方法包括足印法、 电子步态垫等。 ③ 三维步态分析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参数和图形, 目前主要用于科研。
测量方法
1. 解释说明:让受试者了解测量过程、测量原因,以取得 受试者的配合 2. 体位选择:确定测量体位,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
3. 量角器放置:先确定量角器放置的关节活动面,然后确
定其轴心,最后确定量角器的固定臂及移动臂 4. 关节活动:移动臂所移动的弧度即为该关节的活动范围, 并注意观察受试者有无疼痛或不适感 5. 记录:主动关节活动度及被动关节活动度
测量结果的分析
运动终末感判定:检查被动关节活动度时,如 被检查关节的运动出现限制,应判断是生理的 运动终末感,还是病理的运动终末感。如生理 运动终末感主要是由于软组织间的接触、肌肉 的伸张、关节囊的伸张、韧带的伸张、骨与骨 的接触等原因导致的终末感。
测量结果的分析
运动受限原因:分析关节活动范围时应注意判断 运动受限是由于组织结构变化所致,还是肌力下 降所致。 1. 被动关节活动度<正常范围时,提示运动受 限是由于皮肤、关节或肌肉等组织的器质性 病变所致; 2. 主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时,提示 关节活动度下降是肌力减弱。
其水平进行定性和 / 或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
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它是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和相关信息,使用客
观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种类、
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预后以及制定
康复治疗计划和评定疗效的过程。
第一节 运动功能评定
一、肌力和肌张力评定
二、关节活动度评定 三、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四、步态分析
四、步态分析
步态是指人体步行时的姿势,包括步行和奔跑两
种状态。步态分析是利用力学原理和人体解剖学、 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 研究方法。 步行周期指行走过程中一侧足跟着地至该侧足跟 再次着地的过程。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两个阶段。
四、步态分析
支撑相:指足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间,
MMT: Lovett分级法评定
级 别 0 1 名 称 零 微缩 标 准 相当正常肌力的 % 0 10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 关节活动 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 范围运动 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 动,但不能抗阻力 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 动 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 动
2

25
3
尚可
50
4
良好
75
5
正常
100
器械肌力评定
(1)一般器械肌力评定 (2)等长肌力评定 (3)等张肌力评定 (4)等速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1、选择适合的测试时机,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 后简单的预试 动作。 2 、 MMT 应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测试动作应标准 化,同时固定近端肢体以防止某些肌肉对受试 肌肉的替代动作。
1. 关节及周围软组织。 2. 肌肉痉挛,软组织挛缩,肌肉无力 3. 关节内病变。 4. 关节僵硬
测量工具
1. 量角器、电子角度计、皮尺等,应用最多的是 量角器 2. 通用量角器一般由一个半圆盘量角器或全圆量 角器连接两根直尺,一直尺有指针,连接于轴 心(固定臂),另一直尺有刻度(移动臂)。 3. 指关节量角器用于手指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4. 方盘量角器用于关节旋转度的测量。
本节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 1.徒手肌力评定的标准、方法 2.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分级标准 3.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方法 4.平衡的种类 5.步态周期 难点 主要肌肉的徒手肌力评定方法;主要关节活动 度的测量方法
一、肌力评定
肌力是指肌肉主动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力量。 肌力评定:徒手评定(MMT),器械评定。 肌力评定的主要目的是判断肌力减弱的部位 和程度,协助进行某些神经肌肉疾病损伤的定位 诊断,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和畸形,评定肌
平衡性协调功能评定
评分标准: 4分:能完成活动; 3分:能完成活动,但为保持平衡需要较少的
身体接触加以保护;
2分:能完成活动,但为保持平衡需要大量的
身体接触加以保护;
1分:不能活动。
非平衡性协调功能评定
1. 具体评定方法包括指鼻试验、指-指试验、对 指试验、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画圆或横 “8”字试验等。 2. 主要是观察患者动作的完成是否直接、精确, 时间是否正常,在动作的完成过程中有无辨距 不良、震颤或僵硬,增加速度或闭眼时有无异 常。
肌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3、检查中注意左右侧对比、健患侧对比。健患侧 对比,最好先检查健侧以确定施加阻力的大小。 等长肌力评定应规定肢体标准姿势,使关节处 于正确的角度,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和 可比性。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忌用等长肌力评
定。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和
肌肉被动活动时抗阻力的功能。肌张力是
而评定患者肌肉主动收缩的力量。
优点:简便、易行、科学、实用,在临床中
广泛应用。缺点: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表
明肌肉收缩耐力;定量分级标准较粗略;难以排
除测试者主观评价的误差。
MMT
严重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积液 或滑膜炎、软组织损伤后刚愈合、骨关节 不稳定、关节急性扭伤或拉伤等为肌力评 定的禁忌证。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Zunyi Medical College
第二章
康复评定
中医系康复教研室:何时旭
目录
1 2 3 4 5 6 7 运动功能评定 言语及吞咽功能评定 认知功能评定 心理评定 神经电生理诊断 心肺功能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及社会参与能力评定
概念 康复评定 : 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
非平衡性协调功能评定
评分标准: 5分:正常完成活动; 4分:轻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运动,但较正常速度 及技巧稍有差异; 3分:中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运动,但动作慢,笨 拙,不稳定,在增加运动速度时,完成活动的 节律更差; 2分:重度障碍,仅能发起运动,运动无节律性,明 显不稳定,摆动,可见无关的运动; 1分:不能完成活动。
之间的时间,占步行周期的40%。
步行周期
摆动相:指足离开地面向前迈步到再次落地
之间的时间,占步行周期的40%。 早期: 13%-15% ,胫前肌、股四头肌、髂腰 肌。 中期:10%,胫前肌。 末期: 15% ,腘绳肌、股四头肌、胫前肌、 臀大肌。
步态的基本参数
步态分析中基本参数包括步长、步频、步速、步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分级标准
级别 0 级 Ⅰ级 无肌张力的增加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时,ROM终末时呈现较 小阻力 标准
Ⅰ+ 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时, ROM 前 1/2 范围内
有轻微“卡住”感觉,后1/2范围内有轻微阻力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大部分ROM都有阻力,仍能进 行被动活动 肌张力增高很明显,被动活动困难 强直,不能进行被动活动
时的姿势、平衡及静止和运动的成分。 2. 非平衡性协调功能评定是评定身体不在直
立位时静止和运动的成分。
平衡性协调功能评定
常用方法
1. 双足站立测试:两足并拢站立;一足在另一足前面站立;
上肢交替地放在体侧、头上方、腰部;突然打破平衡;
躯干在前屈和还原到零位之间变换;站立位睁眼和闭眼; 2. 单足站立测试:单足站立;睁眼和闭眼单足站立; 3. 步行测试:直线走,一侧足跟置于对侧足趾前;侧向走 和退步走;变换速度走;环形走和变换方向走。
平衡评定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了解是否存在平衡功能障碍,找出障 碍环节及原因,确定是否进行治疗,评价治疗的 效果,预测患者可能发生跌倒的危险性。 平衡评定的方法 (1)观察法
(2)量表评定法
(3)平衡测试仪评定法
协调功能评定
协调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
动能力,包括:方向、节奏、力量、速度,达 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 1. 平衡性协调功能评定是评定身体在直立位
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根据身体所处的不同状态,正常肌张力 可分为3类: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
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① 关节近端的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步运动; ② 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 力; ③ 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保 持该姿势不变的能力; ④ 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一、肌力评定
影响骨骼肌收缩因素
1.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初长度
2. 运动单位募集程度和神经冲动发放频率
3. 杠杆效率,肌肉收缩的类型
4. 中枢神经系统调动功能的协调性
5. 年龄与性别
MMT
MMT是根据受检肌肉或肌群的功能,让患者在
特定体位下做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
肉克服自身重力或对抗阻力完成动作的能力,从
占步行周期的60%。
步行周期
支撑相:指足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间,
占步行周期的60%。
早期: 10%-12%, 胫前肌、臀大肌、腘绳肌,
股四头肌、臀中肌、腓肠肌。
中期:38%-40%,腓肠肌、比目鱼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