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术语解释
医学概要的名词解释
医学概要的名词解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看医学资讯还是与医生交流,医学专有名词经常出现。
对于非医学背景的人来说,这些名词往往让人感到困惑。
因此,本文旨在给大家提供一份医学概要的名词解释,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术语。
一、疾病分类和诊断1. 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并可通过接触传播的疾病。
例如:流感、结核病等。
2. 慢性病:指病程较长、进展缓慢且不易治愈的疾病。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3. 内科疾病:指以研究和治疗内脏器官的疾病为主的医学专科。
例如: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4. 外科疾病:指以进行手术治疗为主的医学专科。
例如:阑尾炎、骨折等。
5. 诊断:指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手段确定疾病名称和性质的过程。
二、医学检查和治疗手段1. X线检查:一种通过X射线的透射影像来检查身体内部结构的方法。
例如:X胸片、骨密度检查等。
2.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简称,利用X射线辐射来产生体内断层结构的影像,具有高分辨率的特点。
例如:头部CT、腹部CT等。
3. 核磁共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的影响下发射信号并形成图像的无创检查方法。
例如:脑部核磁共振、关节核磁共振等。
4. 手术:外科医生通过切开患者体表,使用手术器械和技术进行治疗的方法。
例如:心脏手术、肾脏移植等。
5. 药物治疗:通过给予患者药物来预防、缓解或治愈疾病的方法。
例如:抗生素、镇痛药等。
三、常见疾病和相关名词解释1. 癌症:一类由异常细胞无限制繁殖而形成的疾病。
癌症可以侵犯身体各个器官,并有可能扩散到其他部位。
2. 糖尿病: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佳而导致血糖升高的慢性疾病。
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
3. 心脏病:指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4. 中风:指突发性脑血管疾病,通常由于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缺血或出血而发生。
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5. 高血压:一种常见疾病,指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
中医术语解释大全
中医术语解释大全中医术语是中医学中的专业术语,是用于描述中医理论、中医诊断、中药草药等方面的术语。
掌握中医术语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医学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术语并进行解释。
1. 气血:气血是中医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它代表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和物质基础。
气血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气代表着人体的精力和活动力,血代表着人体的营养和氧气供应。
2. 阴阳:阴阳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
它描述了事物相对而言的两个对立面。
阴阳的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阴阳不仅仅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它们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转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3. 脏腑: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有五脏六腑,它们是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部位。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每个脏腑都有自己的特定功能,并与其他脏腑相互联系,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
4. 经络:经络是中医学中描述人体内部气血运行和调节的通道。
经络分布在全身,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
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中医师通过刺激经络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5. 病因:中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
病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主要是指人体内部的原因,如情绪、负面情绪、体质等。
外因主要是指外界的因素,如气候、环境、饮食等。
6. 证候:证候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特征。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脉搏、舌苔等来诊断疾病的证候。
中医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证候来制定针灸、药物治疗等方案。
7. 药物:中医学中广泛应用的药物主要包括中药和草药。
中药是指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等中提取的药物。
草药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药物。
中药和草药在中医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独特的药理效应。
8. 针灸:针灸是中医学的一种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
针灸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等。
9. 推拿:推拿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手法疗法,通过按摩和推压的手法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
中医学名词术语解释pdf
中医学名词术语解释pdf1. 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
2. 流注:是毒邪流走不定,注无定处而发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类化脓性病症。
多发于肌肉深处,结成或漫肿,单发或多发,日久成脓。
多患于气血虚弱者。
3. 肺金:传统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性,称肺属金。
4. 中风:指脑血管意外等疾患。
病可因阴精亏损,或暴怒伤肝,使肝阳偏亢,肝风内动;“类中风”是指类似于中风的症状。
5. 痰火: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症。
6. 君主之官:君主,指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的意思。
7. 虚喘:是肺肾之虚,尤以肾不纳气为主。
8. 厥:即厥症。
泛指突然晕倒。
9. 荣、已:营气、卫气。
10. 肝痿:又称筋痿。
11. 气逆:指气上逆而不顺。
12. 三焦:分上焦,中焦和下焦。
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的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的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生理角度上讲,还包括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
13. 真火:指肾阳。
14. 血为营,气为已:营指营气,是血中之气,卫指卫气,起卫外作用,固表作用。
15. 龙雷之火:指肾火,肝火。
心肾之火。
龙火,指肾火;雷火,指心火。
16. 相火:和“君火”(心火)相对而言,一般指肝肾的相火。
17. 神:神气,传统中医有心藏神的说法。
18. 肝气:指肝脏的精气。
19. 肝血:指肝脏所藏的血。
肝血与肝阴不能截然分开。
20. 肾火:肾是阴脏,内藏水火(即真阴,真阳),水火必须保持相对平衡。
21.心火:广义泛指心的功能活动,狭义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
22.肾气: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
23.肾水:指肾脏的阴液也称肾阴。
24.先天:人身生命,发育生殖的本源,与后天相对而言。
25.后天;指脾胃。
人体的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要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滋养供给。
200个中医名词解释大全
200个中医名词解释大全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医学,本文将为大家介绍200个中医名词的解释,以便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术语。
一、基本概念类1. 中医:指的是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治疗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继承。
2. 气: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内部和外部形成的各种运动的能量。
3. 血:是人体内重要的物质之一,主要由心脏运行的血液维持。
4. 脉搏:是血液通过动脉流动和心脏收缩的结果,在中医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5. 经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指的是人体内部通过的一系列络脉,与穴位相连。
二、诊断治疗类1.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方法,通过辨别病情和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2.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推测患者的病情。
3. 针灸: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4. 草药: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使用植物的不同部位制成的药材来治疗疾病。
5. 推拿: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按摩和揉捏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
三、病症类1. 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鼻塞、流涕、咳嗽等。
2. 发热: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通常伴随着体温升高。
3. 咳嗽:是机体对呼吸道刺激的一种反应,分为干咳和有痰咳两种。
4. 头痛:是指头部疼痛的感觉,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血压升高、紧张等。
5. 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水样,常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四、疗法类1. 草药疗法:是指通过使用中草药来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疗法。
2. 针灸疗法:是指通过使用针刺和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的一种疗法。
3. 推拿疗法:是指通过按摩和揉捏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的一种疗法。
4. 食疗:是指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和食材的组合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医学专业术语
5,肠梗阻: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道运行和源自过障碍而导致肠道和全身的病理变化。
6,尿路(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
7,急性肾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障碍以及由此所致的短时间内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紧急状态
二: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治疗原则?
答:维持内环境稳定
1,限制水分和电解质
2,维持营养供给热量
3,预防和治疗高血钾
4,纠正酸中毒
5,严格控制感染
6,透析疗法
三:外科感染的特点和治疗原则?
答:特点1:多属几种致病菌的混合感染
2:内源性感染为主
3:局部表现比较突出,感染灶长坏死化脓
4:手术治疗效果理想
六:尿道球部损伤的临床表现:
答:1,尿道出血
2,疼痛
3,排尿困难
4,局部血肿
5,尿外渗
七:骨折、脱位专有体征和治疗原则?
答:骨折专有体征: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脱位专有体征:畸形、弹性固定、关节盂空虚
休克: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导致全身细胞急性缺氧,代谢障碍和器官功能受损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
2,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及损伤、手术、烧伤后并发的感染。
3,颅内压增高:是指各种原因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缩小,颅内压持续在2.0kpa以上,从而引起相应的综合征。
3,导致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原因:致病菌的数量多,致病菌的毒力强,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
4,烧伤病程大致可分为三期,即急性体液渗出期、感染期、修复期。
医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名词解释大全《医学名词解释大全》医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类身体健康和疾病的科学,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名词。
对于非医学专业的人来说,这些术语可能很难理解和记忆。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医学名词,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医学名词的解释。
1. 癌症(Cancer):癌症是一类疾病,由异常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扩散导致。
它可以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并且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2. 糖尿病(Diabetes):一种慢性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不能正常使用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3. 心脏病(Heart disease):心脏病是指一系列影响心脏的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脏瓣膜病等。
心脏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4. 中风(Stroke):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而导致的血液供应中断,这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甚至死亡。
5. 肺炎(Pneumonia):肺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它会导致肺部组织的炎症,并且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
6. 高血压(Hypertension):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指血压长期高于正常水平。
高血压可以增加心脏病、中风和肾脏疾病的风险。
7. 骨折(Fracture):骨折是指骨骼断裂或破裂。
它通常由于外伤、骨质疏松或疾病引起,需要适当的治疗和康复。
8. 妊娠(Pregnancy):妊娠是指女性子宫内受精卵发育成为胚胎和胎儿的过程。
一般持续约40周,产生一个新生儿。
9.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其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它可以感染宿主细胞,导致各种疾病,如感冒、艾滋病和流感。
10. 细菌(Bacteria):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可以存在于土壤、水和生物体中。
有些细菌是有益的,而另一些可能会引起感染和疾病。
以上只是医学名词解释的一小部分示例,医学领域涵盖了广泛而复杂的主题。
理解医学名词和术语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有助于有效的交流和诊断治疗。
根据13种医学术语解释
根据13种医学术语解释
1. 诊断(Diagnosis)
表示医生通过观察症状、体格检查、进行实验室测试等方式,确定患者所患疾病或病因的过程。
2. 治疗(Therapy)
指医生为患者提供的治疗手段或方法,旨在治疗或缓解疾病的症状。
3. 预防(Prevention)
指采取措施或进行干预,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复发或进展。
4. 症状(Symptom)
是指疾病或异常状态在患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感觉或客观现象。
5. 体征(Sign)
是指医生通过观察和检查患者能够看到、听到、触摸到的病理改变或异常。
6. 诊所(Clinic)
是指医生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通常是非住院患者的初诊地点。
7. 慢性(Chronic)
指疾病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是数月或数年。
8. 急性(Acute)
指疾病的发作突然,症状明显,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
9. 预后(Prognosis)
是指医生对患者病情发展及其结果的预测或估计。
10. 综合症(Syndrome)
指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似的症状和体征,表明可能存在某种共同的疾病或病因。
11. 症状学(Semiotics)
是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疾病的症状及其识别、描述和分类。
12. 传染(Infectious)
是指某种疾病能够通过接触、飞沫、空气等途径传播给他人。
是指一种疾病或情况给患者带来的额外问题或并发症,可能是原疾病的结果或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
200个中医名词解释大全
200个中医名词解释大全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其中,有许多特定的术语和名词,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对于深入了解中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200个中医名词的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中医学知识。
一、中医理论篇1. 阴阳: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事物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2. 气:气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元素,是构成人体及自然界的最基本物质。
3. 血:指的是人体内部循环的液态物质,具有营养组织和输送养分的作用。
4. 活血化瘀:指的是调节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消除体内淤血和瘀血。
5. 痰湿: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理体质,指的是体内湿气积聚而引起的症状。
6. 火热: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理体质,指的是体内阳气过盛而引起的症状。
7. 平和:指身体健康、气血调和,没有任何异常的状态。
二、四诊方法篇8.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等来判断疾病的方法。
9. 听诊:通过听取患者的呼吸音、心跳声等来判断疾病的方法。
10.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部位等来判断疾病的方法。
11. 切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疾病的方法。
12. 脉象:指的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疾病的方法。
13. 脉证:指的是根据脉搏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证候。
三、经络学篇14. 经络: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内部的特定通道,与脏腑组织相连。
15. 经脉:人体内部通过气血输送营养物质的通道,在经络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16. 经气:在经络中流动的气血,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17. 穴位:指的是人体表面上穴位所在的部位,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18. 刺激: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刺激穴位来调节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四、中医诊断篇19. 辨证: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等来确定疾病种类。
20. 证候:指的是不同疾病下的特定症状和病理变化。
21. 十四经脉:人体内部主要的经络,有着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常用中医术语大全
常用中医术语大全
4. 脏腑(Zang Fu):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人体内的器官系统,包括脏器(如心、 肝、脾、肺、肾等)和腑器(如胆、胃、小肠、大肠等)。
5. 经络(Jing Luo):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人体内的经脉和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 道。
6. 病因(Bing Yin):中医理论中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外感病因(如风、寒、湿 、热等)和内因(如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
常用中医术语大全
10. 脉诊(Mai Zhen):中医诊断的方法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判断人体脏腑功 能和疾病情况。
这些术语是中医理论和实践中常用的概念和方法,了解和掌握这些术语对于理解和学习中 医学非常重要。
常用中医术语大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术语及其解释:
1. 气(Qi):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人体内的生命能量,对维持人体正常功能起着 重要作用。
2. 血(Xue):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物质,指循环于人体血管中的液体,具有营养和滋养作 用。
3. 阴阳(Yin Yang):中医理论中的基本对立统一概念,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 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常用中医术语大全
7. 辨证(Bian Zheng):中医诊断的方法,通过观察、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望闻问切等手段,分析病 情,确定病因、病机和病位。
8. 中药(Zhong Yao):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使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药材 制成的药物,具有调理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
9. 针灸(Zhen Jiu):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 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解读医学术语常见词汇解释
解读医学术语常见词汇解释医学是研究人类生理、病理、药理和临床等相关领域的学科,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业术语。
理解医学术语对于医学专业人士以及普通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解读一些医学术语的常见词汇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医学知识。
一、病因学病因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其机制的学科。
在医学术语中,常见的病因学词汇包括:1. 遗传因素(Genetic factors):指疾病发生与遗传物质(如基因)的相关性。
2.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指疾病发生与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饮食习惯等)的相关性。
3. 感染因素(Infectious factors):指疾病发生与病原体(如病菌、病毒等)的感染相关。
二、症状学与体征学症状学是研究疾病所表现出的症状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而体征学则是研究通过观察患者体表所能观察到的表现,如皮肤变化、脉搏状态等。
在医学术语中,常见的症状学与体征学词汇包括:1. 发热(Fever):指体温升高,在医学上一般指超过正常体温37°C的状态。
2. 咳嗽(Cough):指呼气时气流通过声带的过程,咳嗽可以是患者主动咳嗽,也可以是自主咳嗽。
3. 腹痛(Abdominal pain):指腹部的疼痛感觉,可能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有关。
三、诊断学诊断学是通过分析病情病症,确定疾病种类及性质的学科。
在医学术语中,常见的诊断学词汇包括:1.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s):指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疾病的发展过程、类型等。
2.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指医生通过观察、触摸、听诊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以获取病情的相关信息。
3.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指通过对患者的体液、组织或细胞等进行实验室检验,从而获取病情的相关信息。
四、治疗学治疗学是研究疾病治疗方法的学科。
临床医学概要名词解释
临床医学概要名词解释临床医学是指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医学知识和技术进行应用,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术语的解释。
1. 诊断:通过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确定患者患病的性质和原因。
2. 治疗:基于诊断结果,采用药物、手术、放疗、物理疗法等方法来消除或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和体征。
3. 预防: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包括免疫接种、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等。
4. 病史:患者的病情描述,包括病因、病程、病理变化等。
5. 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体验,如疼痛、乏力等。
6. 体征:医生在体检过程中观察到的异常征象,如发热、黄疸等。
7. 实验室检查:通过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进行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检测,来辅助诊断和了解疾病的程度和进展。
8.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MRI等技术对患者进行体内器官和组织的成像,以帮助诊断和治疗。
9. 病理学:通过对患者组织和器官进行取材、切片和染色等技术,来研究和诊断疾病的性质和发展。
10.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来治疗疾病,包括抗生素、抗癌药物、抗炎药物等。
11. 手术治疗:通过外科手术来治疗疾病,包括切除肿瘤、修复器官等。
12. 放疗:使用放射线来破坏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13. 门诊:患者在医院的门诊部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不需要住院。
14. 住院:患者需要在医院内接受全天候的医疗护理和治疗。
15. 术前检查:在手术前进行的各种检查,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手术。
16. 术后护理:对手术患者进行的护理和观察,包括饮食、伤口处理、药物管理等。
17. 护理记录: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处理的记录,对患者的护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18. 康复: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迅速康复,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19. 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容易。
20. 非传染病:不通过接触传染,由遗传因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临床医学术语大全
临床医学术语大全临床医学术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疾病:指人体在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作用下,出现功能、代谢、形态结构异常的状态。
2. 急性病:发病急、病程短,病理变化显著、迅速,常表现为功能亢进或衰竭,需要及时、正确处理的疾病。
3. 慢性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理变化逐渐累积,病变复杂多变,常表现为功能减退或衰竭的疾病。
4. 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侵入人体,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5. 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常常具有家族聚集性。
6. 癌症:指细胞异常增生并在体内形成肿块,导致身体损伤的一类疾病。
7. 心血管疾病:指心脏和血管系统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等。
8. 神经系统疾病:指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癫痫等。
9. 内分泌系统疾病:指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组织发生功能异常或病理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等。
10. 消化系统疾病:指消化器官的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肝炎等。
11. 呼吸系统疾病:指呼吸器官的疾病,包括感冒、哮喘、肺炎等。
12. 泌尿系统疾病:指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泌尿器官的疾病,包括肾炎、尿路感染等。
13. 血液系统疾病:指血液成分异常或血液系统结构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
14. 免疫系统疾病:指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或失调而引起的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
15. 营养性疾病:指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或过量而引起的疾病,如肥胖症、营养不良等。
16. 外科手术:通过切开或穿刺人体组织来治疗疾病的操作。
17. 药物疗法:指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方法。
18. 心理疗法:指通过谈话、疏导等方式来治疗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
名词术语解释
名词术语解释1. 藏象:是藏于人体内的内脏(1分)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1分)。
2.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1分)、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传导感应信息的通路系统(1分)。
3.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1分)在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1分)。
4.辩症:是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侯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即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搜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质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去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侯的过程。
5.气化:在古代哲学中,气化是指由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
6.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的变化,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
7.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变化产生的情志反应,属于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一般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
8.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9.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10.疠气:之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11.天癸:是肾精及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一种精微物质,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和维持人体生殖机能的作用。
12.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13.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的病理现象(1分),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1分)。
14.七冲门:是消化道的七道关隘,即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上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
15.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侯性质相反的药物来治疗的一种治疗原则。
中医名词术语大全解释
中医名词术语大全解释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一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中医通过研究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使用天然的药材、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疾病,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
但对于一些中医名词术语,许多人可能并不理解其含义。
以下通过分类一一解释。
一、基本理论1.气:气是指宇宙和生命中的一种自然力量。
根据中医认识,气的本质是能量,是能够调节与维持人体机能的重要物质。
2.阴阳:阴阳是宇宙间一对矛盾但又相互依存、互为转化的对立统一事物。
中医强调平衡阴阳才能达到身体健康。
3.五行:五行是中医基于宇宙间各种物质中具有的特性和属性划分出来的五种物质概念,是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疾病诊断1.脉诊: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其体质和健康状况。
2.舌诊:根据患者舌头的颜色、形状等特征来帮助诊断疾病。
3.望诊:指病情表现在面色、眼部、皮肤、头面部肌肉等方面的一种诊断方法。
三、治疗方法1.针灸:通过刺激身体的穴位,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中药:中药使用天然草本植物、矿物、动物等天然物质,包括方剂、单味药等,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调理脏腑器官功能。
3.推拿:推拿也称按摩,是通过手法对皮肤、肌肉、筋骨等组织进行刺激,改善局部循环和神经调节,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四、常见病和症状1.感冒:常见的症状包括流鼻涕、打喷嚏、喉咙发炎、头痛、发烧等。
中医常用药物有银翘片、连花清瘟等。
2.咳嗽:咳嗽可分为寒咳、热咳、干咳、痰咳等类型,中医中常用的药物包括川贝枇杷膏、杏仁膏等。
3.便秘:便秘是指大便排出不畅或缓慢,中医治疗便秘多数采用温中扶正的方法,如金银花、木棉花等。
以上是中医名词术语的大部分解释。
在实践中,中医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都采用天然的方式,相较于化学药物更加安全、温和。
中医治疗强调全面性和系统性,将人体的各方面因素考虑进去,达到整体调理的效果。
医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名词解释大全在医学领域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对于非医学背景的人来说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这里我将为大家解释一些常见的医学名词,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医学术语。
1. 高血压(hypertension):指的是血液在动脉内流动时对动脉壁施加的压力过高,常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心脏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
2. 低血压(hypotension):指的是血液在动脉内流动时对动脉壁施加的压力过低,常导致头晕、乏力、虚弱等症状。
3. 癌症(cancer):指的是由恶性肿瘤引起的疾病,恶性肿瘤细胞具有恶性增殖和浸润的特点,会不断蔓延破坏正常组织器官。
4. 糖尿病(diabetes):指的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足导致的慢性疾病,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
5. 中风(stroke):指的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因脑血管破裂或血栓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急性脑功能障碍。
6.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指的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病变,常见症状为胸痛、恶心、呕吐等。
7. 贫血(anemia):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常导致疲劳、头晕、心悸、疲乏等症状。
8. 骨折(fracture):指的是骨骼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破裂的病症,通常需要通过接骨、石膏固定等方式治疗。
9. 肺炎(pneumonia):指的是肺部炎症的疾病,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胸痛、痰中带血等。
10. 结石(calculi):指的是在人体脏器内形成的固体结晶,常见的有肾结石、胆结石等,症状为剧痛、腹痛、腹胀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医学名词的解释,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医学术语,若还有疑问或需要更多的解释,欢迎继续咨询。
祝您健康!。
医学名词术语
医学名词术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学名词术语:
1.诊断(Diagnosis):通过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确定疾病或病因的过程。
2.症状(Symptom):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体验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等。
3.体征(Sign):医生通过观察、测量或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能够获得的异常体现,如体温升高、心率增快等。
4.治疗(Treatment):采用药物、手术、物理疗法等方式来改善或治愈疾病的过程。
5.疾病(Disease):机体生理或解剖结构的异常状态,导致身体功能受损的状况。
6.预防(Prevention):采取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或减少其严重程度。
7.慢性(Chronic):指持续时间较长的疾病或症状,通常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8.急性(Acute):指起病迅速、持续时间较短的疾病或症状。
9.术语(Terminology):在医学领域中使用的专门词汇和术语,用于描述解剖学、生理学、疾病和治疗等方面。
10.病理学(Pathology):研究疾病的原因、发展机制和组织病理变化的学科。
这只是一小部分医学名词术语的例子,医学领域涉及的术语非常广泛。
具体的医学名词术语取决于不同的医学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
1/ 1。
医学术语大全及解释
医学术语大全及解释在医学的世界里,那可到处都是些听起来高深莫测的术语。
就像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大观园,啥啥都新鲜又难懂。
咱今儿个就来唠唠这些医学术语,让它们不再那么神秘兮兮。
咱先说个“发炎”。
这发炎啊,就好比身体里有个小战场。
正常情况下,咱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和谐的小社会,各种细胞啊、组织啊都各司其职。
可突然来了些细菌啊、病毒啊这些不速之客,身体里的免疫细胞就不干了,就像一群勇敢的小战士一样冲上去和这些外来者干仗。
这一打仗,战场周围就会出现红肿热痛的情况,这就是发炎了。
比如说咱嗓子发炎了,喉咙就又疼又肿,这就是身体在告诉咱,嗓子这块有外敌入侵啦,免疫细胞正在激战呢。
再说说“血栓”。
想象一下,身体里的血管就像一条条小河流,血液就像河水在里面欢快地流淌。
可有时候呢,这河水里会出现一些小杂物,就像血栓一样。
这些小杂物要是在血管里堆积多了,就会把血管堵住,就好比小河里堵了好多泥巴石块啥的,那河水就流不动了。
这时候,被堵住血管供应的身体部位就会出问题,要是心脏血管堵了,那就可危险了,就像发动机的油管堵了一样,整个机器都要闹毛病。
还有“高血压”。
血压这东西,就像水管里的水压。
正常的血压能保证血液在血管里好好地流动,把营养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
可要是血压太高了呢,就像那水压太大了,血管壁就承受很大的压力。
这就好比水管壁,水压太大了,时间长了水管壁就容易出问题,不是这儿鼓个包,就是那儿裂个缝。
人要是得了高血压,心脏啊、肾脏啊这些器官都得跟着受累,就像住在危房里一样,随时可能有危险。
“糖尿病”这词儿大家也不陌生。
咱身体里有个东西叫胰岛素,它就像一把小钥匙,专门负责打开细胞的大门,让血液里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给细胞提供能量。
可糖尿病患者呢,这把小钥匙不是丢了,就是坏了。
结果葡萄糖就只能在血液里干着急,进不去细胞。
这就像一群人在门外拿着好吃的,可门就是打不开,这多难受啊。
时间长了,血液里的糖太多了,就像糖水太甜了一样,会把身体的各个器官都给泡坏了。
病人不懂的医学术语及其解释
病人不懂的医学术语及其解释一、诊断结果1. 阳性:指检查结果为阳性,表示存在某种疾病或异常情况。
2. 阴性:指检查结果为阴性,表示不存在某种疾病或异常情况。
二、症状描述1. 发热: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2. 咳嗽:指咳嗽的症状,可能是由于呼吸道感染、过敏等原因引起的。
3. 疼痛:指身体某部位感到疼痛,可能是由于外伤、炎症等原因引起的。
三、药物名称1. 阿司匹林:一种解热镇痛药,常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和发热。
2. 青霉素:一种抗生素,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3. 地塞米松:一种糖皮质激素,常用于治疗过敏、炎症等疾病。
四、检查项目1. 血常规:一种血液检查,用于检测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帮助诊断疾病。
2. X光检查:一种影像学检查,用于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情况。
3. 心电图:一种检测心脏电活动的检查,用于诊断心脏疾病。
五、治疗方式1. 药物治疗: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来治疗疾病。
2. 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来治疗疾病,如切除病变组织等。
3.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手段来缓解症状,如热敷、冷敷等。
六、疾病分类1. 急性病:发病急骤、病程较短的一类疾病,如感冒、肺炎等。
2. 慢性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3. 传染病: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如流感、艾滋病等。
七、医学术语1. 细菌:引起感染和疾病的微生物。
2. 病毒:引起感染和疾病的微生物,比细菌小。
3. 抗体: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用于识别和攻击病原体。
4. 抗原: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可以是病原体或其他物质。
5. 遗传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
6. 染色体:遗传基因所在的细胞结构。
7. 基因突变:遗传基因的改变,可能导致遗传疾病或癌症。
8. 细胞凋亡:细胞自然死亡的过程,与细胞坏死不同。
9. 炎症:身体对损伤或感染的反应,表现为红肿、发热和疼痛等症状。
10.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引起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常用医学术语解读
常用医学术语解读1. 介绍医学是一门涉及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科学,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业术语。
为了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医学领域的内容,本文将解读常用医学术语,以便提供更详细的知识和信息。
2. 常见医学术语解释2.1. 疾病相关术语2.1.1. 症状 (Symptom)症状是指身体或心理上出现的异常感觉、特征或现象。
例如头痛、发热、呕吐等都是常见的症状。
2.1.2. 病因 (Etiology)病因指导致某种疾病产生的原因或机制。
可以是遗传因素、环境影响、细菌感染等。
2.1.3. 发作 (Attack)发作指突然发生的临床表现,比如癫痫发作、哮喘发作等。
2.1.4. 排异反应 (Rejection Reaction)排异反应是指移植器官受到接受者免疫系统攻击的现象,可能导致移植器官功能衰竭。
2.2. 医学检查术语2.2.1. X光 (X-ray)X光是通过使用不同密度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来生成影像。
它常用于检查骨折、肺部疾病等。
2.2.2. CT扫描 (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利用多个X光图像构建出横断面图像,以便医生观察和诊断内部结构。
2.2.3.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利用强磁场和无害无辐射的无线电波来产生高清晰度的人体内部图像。
被广泛用于脑部和关节等区域的检查。
2.3. 常见药物术语2.3.1. 处方药 (Prescription Drug)处方药是指只能在医生合法开具处方后方可购买或使用的药物,具有一定风险或需要医生监控。
2.3.2. 非处方药 (Over-the-Counter Drug)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医生处方就可以购买或使用的药物,通常用于缓解轻微症状或常见疾病。
2.3.3. 副作用 (Side Effect)副作用指药物除治疗目标外对人体产生的额外反应。
它可能是轻微的,也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3. 结论以上只是一小部分医学术语的解释,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并在需要时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
中文医学术语
一些常见的中文医学术语及其定义:
气:指生命活动中的能量,包括自然界中的气息和人体内部的气息。
中医认为气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血:人体内循环的液体,中医认为血液是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基本物质。
阴阳:中医用于描述人体内的两种对立但相互依存的力量,阴性体质适宜于寒凉,阳性体质适宜于温热。
脏腑:中医内脏器官的总称,包括心、肝、脾、肺、肾等十二个部位。
经络:中医学术语,指人体经脉的通道,其中包含了经穴和经络的概念。
穴位:中医理论中,指人体的特定点位,穴位又称“点”,通常会按照经脉的走向命名。
中药:指从天然资源中提取的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成分,常常被用于中医治疗。
针灸:中医学术语,指运用针刺和燃灸等方式来调节身体机能。
推拿:中医学术语,指通过按揉、揉捏等手法来调节身体机能,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目的。
药性:中草药的性质和特点,主要包括味道、性质、功效、归经等方面的分类。
方剂:中医配方的总称,包括草药、动物和矿物等提取物质的配方。
五脏六腑:中医术语,指人体内的五脏和六腑,包括心、肝、脾、肺、肾、胃等器官。
气血不足:中医诊断术语,指人体内气血不足,通常会表现为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爱感冒等症状。
风寒湿热等病邪:中医认为,人体受到各种外部病因的侵袭,会导致疾病,包括风、寒、湿、热等不同的病邪。
肤色舌苔:中医术语,指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和舌头状况,来诊断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药物动力学的定义和内容药物动力学是以动力学原理应用于研究药物体内过程,换言之,即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动力学性质。
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有:①建立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找出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测求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②应用药物动力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使用药个体化、合理化;③开展临床药学的科学研究,如对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探讨等;④开展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的研究等。
药物动力学结合临床,为药物的合理应用即有效和安全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药物动力学的内容极为丰富,本书限于篇幅,只能对其基本概念进行介绍。
二、房室模型及药物消除速率常数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可用模式图表示(图1)。
图1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模式图为了分析药物在体内的运动规律,将机体视为一个系统,内按动力学特点分设若干个房室(在解剖学上并不存在这种房室),将体内药物转运速率相同的各组织器官,规定成为一个房室。
通常将房室模型分为一室(单室)、二室乃至多室模型。
(1)一室模型一室模型(图2)是指给药后,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即均匀地分布至全身,因而可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房室。
图2 一室模型图D0为给药量(单位g或mg);C为血药浓度(单位mg/ml或μg/ml);V d为表观分布容积(单位L);E为消除;K1为吸收速率常数;Ke为消除速率常数(2)二室模型二室模型是把整个机体分为两个房室,即中央室和周边室。
中央室是药物首先进入的部位,包括血浆和细胞外液以及心、肝、脑、肾等血管丰富的器官。
药物可在很短时间内分布到整个中央室。
周边室是血管稀少、血流缓慢的组织(如脂肪、肌肉等),药物进入或自这些组织释放均很缓慢。
二室模型可有以下一些形式(图3)。
图3 二室模型图K12为药物自中央室进入周边室的速率常数;K21为药物由周边室返回中央室的速率常数;K1为吸收速率常数;K e或K10为药物由中央室消除的速率常数;K20为药物自周边室消除的速率常数三、表现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V d)是指用以估计房室大小的一个指标。
因为房室本身就是一个抽象概念,分布容积也是如此。
例如,氨基糖苷类的水溶性强,它们的V d大致与细胞外液容积相等,而一些脂溶性强的药物可大量进入脂肪组织,因此分布容积远超过躯体容积,所以它是一种表观性的数据。
V d的计算公式有:D0为单次静脉注射的给药量;C0为给药后的即时血药浓度。
此法只适用于一室模型D0为单次静脉注射的药量;K为消除速率常数;AUC为从时间0→∞时的药时曲线下面积。
此法与模型的室数无关一个体重60kg的正常人的体液总容量约为36L,其中血浆3L、细胞外液8L、细胞内液25L。
若V d=血浆容量,则说明药物仅分布于血液内(如伊文思蓝)。
某些药物的V d相当于体液总量,如氨基比林是在体液中均匀分布的。
还有许多药物,它们的V d大于体液总量,说明有相当多的药物分布到某一器官或组织中去,通常当V d等于或小于5L 时,即认为药物基本分布于血浆。
表观分布容积是一个假设的容积,因为绝大多数药物在体内分布是不均匀的,许多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某些药物则在某些组织(脏器)中分布较多,所以V d常比体液总量大或小。
一些有机酸,如水杨酸、青霉素、磺胺等,或因脂溶性小,或因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而不易进入组织,故V d值较小(约0.15~0.3L/kg)。
华法林的血浆浓度高于组织浓度约10 倍,故其V d 约为0.1 L/kg。
而一些易为组织摄取的药物,如三环抗抑郁药,血浆药物浓度甚低,V d可达20 L/kg,远超出体液总量。
人们利用V d值对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作大致推测。
四、反应速率常数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消除的速率均可用反应速率常数(K)来表示。
通常,在一定浓度的范围内,K是一个常数,不因药物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但有的药物当其量超出了一定范围,原有的K值就会不适用。
K值是速率常数。
K数值越大表示速率(吸收、转运和消除等)越快。
体内的药物消除通常均按一级反应进行。
消除速率常数可用于计算体内残余药量,确定给药方案。
(1)一室模型的药物消除速率常数(K e)一室模型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以半对数坐标纸筑图,血药浓度对数值(lgC)与时间(t)呈现直线关系。
K e与斜率的关系为:= –斜率×2.303K e或K10的计算公式为:K e =2.303(lgC0 –lgC)/t = (lnC0 – lnC) /tC0为初始血药浓度;C为到达t时的血药浓度;t为经历时间(2)二室模型的药物总消除速率常数(K) 根据模型A、B、C 的不同而各异。
模型A:K = K10 + K12 + K21模型B:K = K12 + K21 + K20模型C:K = K10 + K12 + K21 + K20二室模型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特点为血药浓度对数值(lgC)与时间(t)在一定时间之后呈现直线关系。
五、半衰期药物自体内消除半量(通常是以血药浓度降为原来的50%)所需的时间称为药物的生物半衰期(T1/2)。
一个按一级反应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是恒定的,与开始浓度(或剂量)、给药途径无关。
半衰期是药物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数据,对制订给药方案、调整给药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级反应的半衰期可由K e计算,如下式:T1/2 =0.693/K e零级动力学(在化学反应中可以遇到),其半衰期计算公式为:T1/2 =0.5C0/K0C0为初始浓度;K0为零级速率常数(1)各种不同药物的半衰期举例如下(括号中的单位为小时)。
1)超短半衰期(T1/2 <1h)药物:乙酰水杨酸(0.25);对氨基水杨酸(0.9);羧苄西林(1);头孢氨苄(1);头孢噻吩(0.5);可的松(0.5);呋塞米(0.5);胰岛素(0.1);青霉素C(0.7);苯唑西林(0.4);甲氧西林(0.4)。
2)短半衰期(T1/2=1~4h)药物:对乙酰氨基酚(1~3);卡那霉素(2);利多卡因(2);普鲁卡因胺(3);水杨酸(4);华法林(2);庆大霉素(2);哌替啶(3);氨苄西林(1~1.5);乙胺丁醇(4)。
3)中长半衰期(T1/2=4~8h)药物:金霉素(5.5);林可霉素(2.5~11.5);磺胺异口唑(6);四环素(7~9);茶碱(4~7);甲苯磺丁脲(6~9);甲氧苄啶(9)。
4)长半衰期(T1/2 =8~24h)药物:普萘洛尔(12);安替比林(7~35);利眠宁(6~15);磺胺嘧啶(13~25);磺胺甲口唑(11);多西环素(12)。
5)超长半衰期(T1/2 >23h)药物:巴比妥(60);双香豆素(8~74);地西泮(55);洋地黄毒苷(200);地高辛(12~132);苯巴比妥(48~120)。
(2)半衰期的个体差异上述各种药物的半衰期只是一个参考数值,因为半衰期不仅民族之间可有差别,在个体间也有差异。
不同的个体间,存在着遗传药理学方面的差别,也可因为健康情况(肝、肾疾病等)而使半衰期延长。
对于一些重要的药物,要根据药物监测结果决定用药。
六、药峰时间和药峰浓度药峰时间(T max)是指用药以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所需的时间。
静脉注射,在注完当时血药浓度即达峰值。
口服给药则由于药物吸收快慢不一,T max各有差异。
药峰时间短,表示药物吸收快、起效迅速,但同时消除也快;而药峰时间长,则表明药物吸收和起效较慢,但药物作用持续时间也往往延长。
药峰时间是应用药物和研究制剂的一个重要指标。
药峰浓度(C max),又称峰值,即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
药峰浓度与药物的临床应用密切相关。
药峰浓度达到有效浓度才能显效,但若高出了安全的范围则可显示毒性反应。
七、稳态血药浓度稳态血药浓度(Css),又称坪值,指在按照固定间隔时间连续给药的过程中,血药浓度随给药次数的增多而上升,最后达到一个相对稳定值,此时,进入体内的药量与自体内消除的药量达到平衡状态。
按药物半衰期的间隔时间给以定量的药物(以100%计),在第4次给药时,血药浓度的理论峰、谷值分别为187.5%和93.75%,第5次分别为193.75%和96.88%,第6次分别为196.88%和98.44%,第7次则为198.44%和99.2%。
由此可见,从第& 次给药以后,药物的蓄积量已达给药量的90%以上,可认为已达到稳态。
以上属理论性计算,但可用来指导给药方案的制订。
八、肠肝循环肠肝循环指由肝脏排泄的药物,随胆汁进入肠道再吸收而重新经肝脏进入全身循环的过程。
具有肠肝循环的药物其作用时间一般较长,如洋地黄毒苷,属长效强心苷。
雌激素在体内代谢生成无生理活性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随胆汁排出。
在肠道中,受细菌的作用,结合物分解产生游离的雌激素而得以重新吸收,因而有较长的作用。
若同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则因菌群改变而使雌激素的肠肝循环受阻,致使口服避孕药降效而发生意外怀孕或突破性出血。
九、药—时曲线下面积药—时曲线下面积,简称曲线下面积(AUC),系指以时间为横坐标,体内药量或体液中药物浓度为纵坐标的药& 时曲线图中函数曲线下的面积(图4)。
图4 示意AUC是药物浓度与时间的乘积,常用单位为(μg/ml)h,也作。
μg·h·ml-1。
AUC越大表示进入体内的药量越多。
此值可用来比较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AUC值以用积分法求取较为精确。
十、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系指制剂中的药物进入体循环的相对吸收程度,公式为:如果参比品用的是静脉注射剂,因其能被利用,那么可得到绝对生物利用度。
而当使用某种任意指定的剂型(如口服水溶液)作参比品时,则得到的是相对生物利用度,即该两种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比值(以参比品为100%计)。
生物利用度实际上是制剂间或剂型间生物等效性的比较。
如果两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相等,则它们应是等效的,即临床疗效一样。
生物利用度差的制剂,临床疗效也差。
因此,研制制剂常要求通过生物利用度试验,以保证其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