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详细讲解

合集下载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详细讲解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详细讲解

高考风向 1.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2.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解三角形;3.在解答题中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中恒等变换、诱导公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学习要领 1.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正弦、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相结合.基础知识梳理1. 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sin C=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1)a ∶b ∶c =sin_A ∶sin _B ∶sin _C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等形式,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2. 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3. 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2(a +b +c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r .4. 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 a =b sin Ab sin A <a <ba ≥ba >b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tanA+tanB+tanC=tanA ·tanB ·tanC ;在锐角三角形中,cos A<sinB,cosA<sinC ·2. 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种途径:(1)化边为角;(2)化角为边,并常用正弦(余弦)定理实施边、角转换.例1.已知在ABC ∆中,10c =,45A =,30C =,解三角形.思路点拨:先将已知条件表示在示意图形上(如图),可以确定先用正弦定理求出边a ,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角B ,最后用正弦定理求出边b .解析:sin sin a cA C=, ∴sin 10sin 45102sin sin 30c A a C ⨯===,∴ 180()105B A C =-+=, 又sin sin b cB C=, ∴sin 10sin1056220sin 75205652sin sin 304c B b C ⨯+====⨯=+. 总结升华:1. 正弦定理可以用于解决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另两边和一角的问题;2. 数形结合将已知条件表示在示意图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已知与求之间的关系,从而恰当地选择解答方式.举一反三:【变式1】在∆ABC 中,已知032.0=A ,081.8=B ,42.9a cm =,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正弦定理是什么正弦定理是三角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它定义了在任意三角形中,角A、B、C所对的边长a、b、c与它们的正弦值之比相等,都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a/sinA = b/sinB = c/sinC = 2r=D(r为外接圆半径,D为直径)。

这个定理也可以表达为在任意一个平面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外接圆的直径。

正弦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非常有用。

例如,可以用正弦定理来求解三角形的边长或角的大小,或者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可能存在等。

余弦定理是什么余弦定理是描述三角形中三边长度与一个角的余弦值关系的数学定理,是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形情形下的推广。

余弦定理中角条件是唯一的,所以角的对边在等式左边,两邻边及角的余弦在等式右边。

等式右边除夹角余弦值外的部分,可以看作是差的完全平方公式,可以辅助我们记忆。

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方法1、直接过三角形一顶点如C作对边AB的垂线(设垂线长为h),则sinA=h/b,sinB=h/a,所以,sinA/a=sinB/b,同理可得sinC/c=sinB/b,因此a/sinA=b/sinB=c/sinC。

方法2、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bsinC=1/2bcsinA=1/2casinB,整理即得:a/sinA=b/sinB=c/sinC。

方法3:作三角形的外接圆,过B作边BC的垂线交圆于D,连接CD,因圆周角为直角,则CD长为直径(不妨直径长度设为d)。

因圆周角相等,即角D=角A,所以sinA=sinD=BC/CD=a/d,同理可证sinB=b/d,sinC=c/d.所以,a/sinA=b/sinB=c/sinC。

方法4.还有一种向量的方法,在旧版课本上。

正弦定理证明具体步骤步骤1.在锐角△ABC中,设BC=a,AC=b,AB=c。

作CH⊥AB垂足为点HCH=a·sinBCH=b·sinA∴a·sinB=b·sinA得到 a/sinA=b/sinB同理,在△ABC中, b/sinB=c/sinC步骤2.证明a/sinA=b/sinB=c/sinC=2R:如图,任意三角形ABC,作ABC的外接圆O.作直径BD交⊙O于D.连接DA.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度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等于∠C.所以c/sinC=c/sinD=BD=2R 类似可证其余两个等式。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考点解读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考点解读

基础梳理1.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为:(1)a ∶b ∶c =sin A ∶sin B ∶sin C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等形式,以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2.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为: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 3.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2(a +b +c )·r (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r . 4.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注意解的情况.如已知a ,b ,A ,则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续表关系 式 a <b sin A a =b sin A b sin A <a <b a ≥b a >b a ≤b 解的 个数 无解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无解一条规律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两类问题在解三角形时,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求其它边或角;(2)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求其它边或角.情况(2)中结果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应注意区分.余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2)已知三边,求各角.两种途径 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种途径:(1)化边为角;(2)化角为边,并常用正弦(余弦)定理实施边、角转换.双基自测1.(人教B 版教材习题改编)在△ABC 中,A =60°,B =75°,a =10,则c 等于( ).A .5 2B .10 2C.1063D .5 6 解析 由A +B +C =180°,知C =45°,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c sin C, 即1032=c 22.∴c =1063. 答案 C2.在△ABC 中,若sin A a =cos B b,则B 的值为( ). A .30° B .45° C .60° D .90°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sin A sin A =cos B sin B,∴sin B =cos B ,∴B =45°. 答案 B3.(2011·郑州联考)在△ABC 中,a =3,b =1,c =2,则A 等于( ).A .30°B .45°C .60°D .75°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1+4-32×1×2=12,∵0<A <π,∴A =60°. 答案 C4.在△ABC 中,a =32,b =23,cos C =13,则△ABC 的面积为( ). A .3 3 B .2 3 C .4 3 D. 3解析 ∵cos C =13,0<C <π, ∴sin C =223, ∴S △ABC =12ab sin C =12×32×23×223=4 3. 答案 C5.已知△ABC 三边满足a 2+b 2=c 2-3ab ,则此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________. 解析 ∵a 2+b 2-c 2=-3ab ,∴cos C =a 2+b 2-c 22ab =-32, 故C =150°为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答案 150°考向一 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在△ABC 中,a =3,b =2,B =45°.求角A ,C 和边c .[审题视点] 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或已知两角及一边,可利用正弦定理解这个三角形,但要注意解的判断.解 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 sin B ,3sin A =2sin 45°, ∴sin A =32. ∵a >b ,∴A =60°或A =120°.当A =60°时,C =180°-45°-60°=75°,c =b sin C sin B =6+22; 当A =120°时,C =180°-45°-120°=15°,c =b sin C sin B =6-22. (1)已知两角一边可求第三角,解这样的三角形只需直接用正弦定理代入求解即可.(2)已知两边和一边对角,解三角形时,利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时要注意讨论该角,这是解题的难点,应引起注意.【训练1】 (2011·北京)在△ABC 中,若b =5,∠B =π4,tan A =2,则sin A =________;a =________.解析 因为△ABC 中,tan A =2,所以A 是锐角,且sin A cos A=2,sin 2A +cos 2A =1, 联立解得sin A =255, 再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 sin B, 代入数据解得a =210.答案 255210 考向二 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例2】►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cos B cos C =-b 2a +c. (1)求角B 的大小;(2)若b =13,a +c =4,求△ABC 的面积.[审题视点] 由cos B cos C =-b 2a +c,利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求解. 解 (1)由余弦定理知: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 将上式代入cos B cos C =-b 2a +c得: a 2+c 2-b 22ac ·2ab a 2+b 2-c 2=-b 2a +c, 整理得:a 2+c 2-b 2=-ac .∴cos B =a 2+c 2-b 22ac =-ac 2ac =-12. ∵B 为三角形的内角,∴B =23π. (2)将b =13,a +c =4,B =23π代入b 2=a 2+c 2-2ac cos B , 得b 2=(a +c )2-2ac -2ac cos B ,∴13=16-2ac ⎝⎛⎭⎫1-12,∴ac =3.∴S △ABC =12ac sin B =334.(1)根据所给等式的结构特点利用余弦定理将角化边进行变形是迅速解答本题的关键.(2)熟练运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同时还要注意整体思想、方程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运用.【训练2】 (2011·桂林模拟)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个内角,其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2cos 2 A 2+cos A =0. (1)求角A 的值;(2)若a =23,b +c =4,求△ABC 的面积.解 (1)由2cos 2 A 2+cos A =0,得1+cos A +cos A =0,即cos A =-12, ∵0<A <π,∴A =2π3. (2)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A =2π3, 则a 2=(b +c )2-bc ,又a =23,b +c =4,有12=42-bc ,则bc =4,故S △ABC =12bc sin A = 3. 考向三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例3】►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已知c =2,C =π3. (1)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 ;(2)若sin C +sin(B -A )=2sin 2A ,求△ABC 的面积.[审题视点] 第(1)问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余弦定理列出关于a ,b 的方程,通过方程组求解;第(2)问根据sin C +sin(B -A )=2sin 2A 进行三角恒等变换,将角的关系转换为边的关系,求出边a ,b 的值即可解决问题.解 (1)由余弦定理及已知条件,得a 2+b 2-ab =4.又因为△ABC 的面积等于3,所以12ab sin C =3,得ab =4,联立方程组⎩⎪⎨⎪⎧ a 2+b 2-ab =4,ab =4,解得⎩⎪⎨⎪⎧a =2,b =2. (2)由题意,得sin(B +A )+sin(B -A )=4sin A cos A ,即sin B cos A =2sin A cos A .当cos A =0,即A =π2时,B =π6, a =433,b =233; 当cos A ≠0时,得sin B =2sin A ,由正弦定理,得b =2a .联立方程组⎩⎪⎨⎪⎧a 2+b 2-ab =4,b =2a , 解得⎩⎨⎧ a =233,b =433.所以△ABC 的面积S =12a b sin C =23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对任意三角形都成立,通过这些等式就可以把有限的条件纳入到方程中,通过解方程组获得更多的元素,再通过这些新的条件解决问题.【训练3】 (2011·北京西城一模)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且cos B =45,b =2. (1)当A =30°时,求a 的值;(2)当△ABC 的面积为3时,求a +c 的值.解 (1)因为cos B =45,所以sin B =35.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可得a sin 30°=103, 所以a =53. (2)因为△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sin B =35, 所以310ac =3,ac =10. 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得4=a 2+c 2-85ac =a 2+c 2-16,即a 2+c 2=20. 所以(a +c )2-2ac =20,(a +c )2=40.所以a +c =210.阅卷报告4——忽视三角形中的边角条件致错【问题诊断】 考查解三角形的题在高考中一般难度不大,但稍不注意,会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三角形中的边角条件.【防范措施】 解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时,估算是一个重要步骤,估算时应考虑三角形中的边角条件.【示例】►(2011·安徽)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a =3,b =2,1+2cos(B +C )=0,求边BC 上的高.错因 忽视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的定理,产生了增根.实录 由1+2cos(B +C )=0,知cos A =12,∴A =π3, 根据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得: sin B =b sin A a =22,∴B =π4或3π4. 以下解答过程略.正解 ∵在△ABC 中,cos(B +C )=-cos A ,∴1+2cos(B +C )=1-2cos A =0,∴A =π3. 在△ABC 中,根据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sin B =b sin A a =22.∵a >b ,∴B =π4,∴C =π-(A +B )=512π. ∴sin C =sin(B +A )=sin B cos A +cos B sin A =22×12+22×32=6+24. ∴BC 边上的高为b sin C =2×6+24=3+12. 【试一试】 (2011·辽宁)△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sin A sin B +b cos 2 A =2a .(1)求b a; (2)若c 2=b 2+3a 2,求B .[尝试解答] (1)由正弦定理得,sin 2A sin B +sin B cos 2A =2sin A ,即sin B (sin 2A +cos 2A )=2sin A .故sin B =2sin A ,所以b a= 2. (2)由余弦定理和c 2=b 2+3a 2,得cos B =(1+3)a 2c. 由(1)知b 2=2a 2,故c 2=(2+3)a 2.可得cos 2B =12,又cos B >0,故cos B =22,所以B =45°.。

(完整版)解三角形之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完整版)解三角形之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教学目标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重难点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知识点清单一. 正弦定理:1.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a b c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sin A sinB sinC2. 变形:1)a b c a b csin sin sinC sin sin sinC 2)化边为角:a:b:c sin A:sin B:sinC;a sin A;b sin B a sin Ab sinBc sinC c sin C3)化边为角:a 2Rsin A, b 2Rsin B, c 2RsinC4)化角为边:sin A a;sin B b ; sin A asin B b sinC c sinC c5)化角为边:sin A a sinB b,sinC c2R2R2R3.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例:已知角B,C,a ,解法:由A+B+C=18o0 ,求角A,由正弦定理 a sinA; b sinB; b sin B c sin C a sin A; 求出 b 与cc sinC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边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例:已知边a,b,A,解法:由正弦定理 a sin A求出角B,由A+B+C=18o0 求出角C,再使用正 b sin B 弦定理 a sin A求出c边c sinC4. △ABC中,已知锐角A,边b,则① a bsin A 时,B 无解;② a bsin A 或 a b 时, B 有一个解;③ bsinA a b 时, B 有两个解。

如:①已知 A 60 ,a 2,b 2 3,求 B (有一个解 )②已知 A 60 ,b 2,a 2 3,求 B (有两个解 ) 注意:由正弦定理求角时,注意解的个数。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用于求解不规则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本文将对这两个定理进行详细总结与讲解。

一、正弦定理1.1 定义正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中,三条边与其对应的角的正弦值之间的关系。

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正弦定理的表达式为:a/sinA = b/sinB = c/sinC1.2 推导我们通过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 * a * b * sinC,并将其转换为对角线的形式,可以得到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

1.3 应用正弦定理可以用于求解不规则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当我们已知三条边或者两条边和夹角时,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解未知的边长或者角度。

二、余弦定理2.1 定义余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中,三条边和它们对应的角之间的关系。

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余弦定理的表达式为:c^2 = a^2 + b^2 - 2ab * cosC2.2 推导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向量的几何关系,将余弦定理的表达式推导出来。

这个过程较为繁琐,这里就不做详细讲解。

2.3 应用余弦定理可以用于求解不规则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当我们已知三条边或者两条边和夹角时,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求解未知的边长或者角度。

三、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比较3.1 适用范围正弦定理适用于任意三角形,而余弦定理只适用于任意三角形,不能用于直角三角形。

3.2 计算难度正弦定理的计算相对简单,只需要记住一个公式,而余弦定理的计算稍复杂,需要使用开方和乘法等运算。

3.3 精度误差由于余弦定理中涉及到平方运算,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误差,而正弦定理中没有涉及到平方运算,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3.4 应用场景正弦定理在计算不规则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时较为常用,尤其适用于已知两边和夹角的情况。

而余弦定理在计算不规则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时同样常用,特别适用于已知三边的情况。

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文: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它包含了很多重要的定理和公式。

在三角形的研究中,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两个非常重要且常用的公式。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各种属性,如边长、角度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定理的含义、推导过程,并给出实际应用的一些例子。

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三条边与三个对应的正弦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设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正弦定理可以表达为: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sinA、sinB、sinC分别为三个角的正弦值。

这个定理实际上是在说明了三角形的三个边的长度与对应的角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如果我们已知了三角形的一个角度和两个对应的边长,就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来计算第三个边的长度。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的度数为30°,边AB的长度为3,边AC的长度为4,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解边BC的长度。

根据正弦定理,我们有:BC/sinA = AC/sinC代入已知条件,得到:BC/sin30° = 4/sinC进一步计算可得:BC = 4*sin30°/sinC ≈ 4*0.5/sinC = 2/sinC通过这个简单的计算过程,我们可以求解出BC的长度。

正弦定理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与三角形边长相关的问题。

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三条边与一个对应的角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设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余弦定理可以表示为:c^2 = a^2 + b^2 - 2ab*cosC这个定理实际上是在说明了三角形的三个边的长度与对应的角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利用余弦定理,我们可以计算三角形的一个边长,当已知该边的两个对应角度和另一边的长度时。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中,边AB的长度为3,边AC的长度为4,角C的度数为60°,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边BC的长度。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公式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公式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公式在几何学中,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两个重要的公式。

它们在解决三角形和向量的问题时非常有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两个公式。

一、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用来计算三角形边长和角度之间关系的公式。

具体来讲,它用于计算一个三角形的某个角度的余弦值。

用符号表示,余弦定理的表达式如下:c² = a² + b² - 2ab cos(C)其中,a、b和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C是它们之间的夹角,cos是余弦函数。

通过余弦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三角形的缺失部分。

例如,当我们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时,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来计算第三条边的长度。

同样地,如果我们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来计算出一个角度的大小。

二、正弦定理正弦定理也是用来计算三角形边长和角度之间关系的公式。

但它和余弦定理不同,它用于计算三角形内一个角的正弦值或计算三角形边长之间的比例关系。

具体来讲,正弦定理的表达式如下:a / sin(A) =b / sin(B) =c / sin(C)其中,a、b和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A、B和C是分别位于它们对应边的顶点处的角度。

正弦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内角度或边长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当我们已知一个角的大小和它对应的边长时,我们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来计算出另外两条边的长度。

同样地,如果我们已知三角形内三个角的大小,也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来计算出三条边的长度比例关系。

通过掌握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在解决三角形和向量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同时,这两个公式也对我们理解和应用数学和物理学知识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和工具,可以用来描述和计算各种角度和三角形的相关性质。

在三角函数中,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两个基本定理,它们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定义及应用。

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基于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它们之间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ABC,其三个内角分别为∠A,∠B,∠C,对应的边长分别为a,b,c。

则有以下正弦定理的表述:a/sin∠A = b/sin∠B = c/sin∠C = 2R (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该定理表明,在三角形中,任意一条边的长度和其对应的角的正弦值之间存在一个比例关系,且该比例关系对于所有三边和三角角度都成立。

这个比例关系可以用来求解未知边长或角度大小,或者验证已知三角形的性质。

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另一个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定理,它描述了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并且与正弦定理有一定的联系。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ABC,其三个内角分别为∠A,∠B,∠C,对应的边长分别为a,b,c。

则有以下余弦定理的表述:c² = a² + b² - 2abcos∠C该定理表明,在三角形中,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之和减去两倍的两边的乘积与对应角的余弦值的乘积。

该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应用广泛,可以求解未知边长或角度大小,或者验证已知三角形的性质。

三、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1. 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我们可以求解三角形中的各边长和角度大小。

以已知两边和一个夹角的情况为例,通过正弦定理可以求解出第三条边的长度,而通过余弦定理可以求解出未知角的大小。

这样,我们可以完整地确定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

2. 验证三角形的性质在几何学中,我们有时需要验证一个三角形是否满足某些性质,比如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

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三角形的各边长和角度大小,然后根据已知的性质进行验证。

直角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求解各边长和角度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直角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并给出应用实例。

一、正弦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定理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的边长比例关系。

正弦定理的表达式为:sin(θ) = 对边/斜边,其中θ表示一个角的度数。

例如,假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我们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来求解边长比例。

正弦定理的表达式为:sin(θ) = a/c 或者sin(θ) = b/c。

应用实例: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a为3,斜边c为5,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解另一个直角边长。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in(θ) = a/c,代入已知的数值得:sin(θ) = 3/5,通过反正弦函数求解得角度θ的值。

二、余弦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定理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平方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余弦定理的表达式为:c² = a² + b² - 2abcos(θ),其中θ表示一个角的度数。

例如,假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我们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来求解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余弦定理的表达式为:c² = a² + b² - 2abcos(θ)。

应用实例: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a为3,斜边c为5,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另一个直角边长。

根据余弦定理可得:c² = a² + b² -2abcos(θ),代入已知的数值得:5² = 3² + b² - 2(3)(b)cos(θ),将已知数值代入并整理得到一个二次方程。

解这个二次方程可以求解出另一个直角边长b的值。

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为解决三角形问题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通过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我们可以求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各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必修五-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高中数学必修五-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知识集结知识元正弦定理公式知识讲解1.正弦定理【知识点的知识】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2R(R是△ABC外接圆半径)a2=b2+c2﹣2bc cos A,b2=a2+c2﹣2ac cos B,c2=a2+b2﹣2ab cos C变形形式①a=2R sin A,b=2R sin B,c=2R sin C;②sin A=,sin B=,sin C=;③a:b:c=sin A:sin B:sin C;④a sin B=b sin A,b sin C=c sin B,a sin C=c sin A cos A=,cos B=,cos C=解决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另一角和其他两条边;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角①已知三边,求各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在△ABC中,已知a,b和角A时,解的情况A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a=b sin A b sin A<a<b a≥b a>b一解两解一解一解解的个数由上表可知,当A为锐角时,a<b sin A,无解.当A为钝角或直角时,a≤b,无解.2、三角形常用面积公式1.S=a•h a(h a表示边a上的高);2.S=ab sin C=ac sin B=bc sin A.3.S=r(a+b+c)(r为内切圆半径).【正余弦定理的应用】1、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元素.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3、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4、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航海、几何等方面都要用到解三角形的知识(1)测距离问题:测量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用正弦定理就可解决.解题关键在于明确:①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一般可转化为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边解三角形的问题,再运用正弦定理解决;②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首先把求不可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为应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长问题,然后再把未知的边长问题转化为测量可到达的一点与不可到达的一点之间的距离问题.(2)测量高度问题:解题思路:①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由于底部不可到达,因此不能直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但常用正弦定理计算出建筑物顶部或底部到一个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②对于顶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高度的测量问题,我们可选择另一建筑物作为研究的桥梁,然后找到可测建筑物的相关长度和仰、俯角等构成三角形,在此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即可.点拨:在测量高度时,要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仰角和俯角都是在同一铅锤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上时,成为仰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下时,称为俯角.例题精讲正弦定理公式例1.已知△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A=45°,B=30°,a=,则b=()A.B.1 C.2 D.例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则B=()A.B.C.D.或例3.在△ABC中,已知三个内角为A,B,C满足sin A:sin B:sin C=3:5:7,则C=()A.90°B.120°C.135°D.150°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知识讲解【正余弦定理的应用】1、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元素.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3、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4、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航海、几何等方面都要用到解三角形的知识例题精讲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在△ABC中,a,b,c是内角A,B,C所对的边.若a>b,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A.A>B B.sin A>sin BC.cos A<cos B D.sin2A>sin2B例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则角A的大小为()A.B.C.D.例3.在△ABC中,三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sin B =b sin A,则a=()A .B .C.1 D.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简单应用知识讲解1.余弦定理【知识点的知识】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2R(R是△ABC外接圆半径)a2=b2+c2﹣2bc cos A,b2=a2+c2﹣2ac cos B,c2=a2+b2﹣2ab cos C变形形式①a=2R sin A,b=2R sin B,c=2R sin C;②sin A=,sin B=,sin C=;③a:b:c=sin A:sin B:sin C;④a sin B=b sin A,b sin C=c sin B,a sin C=c sin A cos A=,cos B=,cos C=解决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另一角和其他两条边;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角①已知三边,求各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A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a=b sin A b sin A<a<b a≥b a>b 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由上表可知,当A为锐角时,a<b sin A,无解.当A为钝角或直角时,a≤b,无解.例题精讲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简单应用例1.已知△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2=c2+ab,B=30°,a=4,则△ABC的面积为()A.4 B.3C.4D.6例2.设△ABC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其外接圆半径为2,且有,则三角形的面积为()A.B.C.或D.或例3.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cos C=,且a cos B+b cos A=2,则△ABC面积的最大值为()A.B.C.D.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当堂练习填空题练习1.如图,O在△ABC的内部,且++3=,则△ABC的面积与△AOC的面积的比值为_____.练习2.锐角△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2-8=(a-b)2,a=2c sin A,则△ABC的面积为____.练习3.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则的最大值是____.解答题练习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满足.(1)求角B的大小;(2)若D为AC的中点,且BD=1,求S△ABC的最大值.'练习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c)sin B-b sin C=b cos A.(1)求角A;(2)若△ABC的面积为4,a=6,求△ABC的周长.'练习3.'△ABC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最全证明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最全证明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最全证明正弦定理概述:正弦定理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三角形中各边与其相对的正弦值之间的关系。

正弦定理可以用于求解任意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

正弦定理表达式:在一个三角形ABC中,有以下正弦定理的表达式: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边长,A、B、C表示三角形的角度。

正弦定理表明,三角形的任意一边的长度与这条边相对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正弦定理的证明:可以使用数学推导来证明正弦定理。

这里给出一种较为详细的证明方法。

证明:1. 通过三角形的边长关系:a = b * sin(A) / sin(B)和c = b *sin(C) / sin(B),可得到以下关系式:a * sin(B) = b * sin(A)和c * sin(B) = b * sin(C)2.利用向量叉积原理知识,假设D为线段BC上的一点,则由向量的垂直性知:向量BD与向量AD是垂直的,向量CD与向量AD是垂直的。

3. 记向量AD为向量a,向量BD为向量b,向量CD为向量c,由向量b与向量a的垂直性可得:向量b·向量a = ,b, * ,a, *sin(∠BA) = b * AD * sin(∠BA)。

4. 同理,由向量c与向量a的垂直性可得:向量c·向量a = ,c,* ,a,* sin(∠CA) = c * AD * sin(∠CA)。

5. 因为∠C + ∠A = ∠BA,即∠CA + ∠BA = 180°,所以sin(∠BA) = sin(∠CA)。

所以有b * AD * sin(∠BA) = c * AD *sin(∠CA)。

6. 即有b * AD * sin(∠BA) = c * AD * sin(∠BA),那么b = c,所以定理得证。

余弦定理概述:余弦定理是三角形的另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三角形中各边与其相对的角之间的关系。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技巧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技巧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技巧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问题中常用的两个重要定理。

它们通过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求解未知的角度和边长。

下面将介绍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定义、推导过程和应用技巧。

一、正弦定理的定义和推导:1.定义: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它的三边长度分别为a、b、c,而对应的角度分别为A、B、C,则正弦定理的表达式为:a/sinA = b/sinB = c/sinC2.推导:设三角形ABC的高为h,其与底边a的夹角为α,边a与边c的夹角为β,则由三角形的定义可知:sinα = h/c, sinβ = h/a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关系:a/sinA = c/sinC,即a/sinA = c/sinαb/sinB = c/sinC, 即b/sinB = c/sinβ由此推导出正弦定理的表达式。

二、正弦定理的应用技巧:正弦定理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的未知边长和角度,常用的技巧有以下几种: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根据正弦定理的表达式,我们可以将已知信息代入其中,解方程求得未知边长。

2.已知两边和一个对角的正弦值,求第三边:将已知信息代入正弦定理的表达式,解方程求得未知边长。

3.已知两角和一边,求第三边:将已知信息代入正弦定理的表达式,解方程求得未知边长。

4. 已知三边,求三角形内部的角度: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sinA = a/c,sinB = b/c,sinC = c/a。

通过反正弦函数,我们可以求得每个角度的值。

三、余弦定理的定义和推导:1.定义: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它的三边长度分别为a、b、c,而对应的角度分别为A、B、C,则余弦定理的表达式为:a² = b² + c² - 2bc*cosAb² = a² + c² - 2ac*cosBc² = a² + b² - 2ab*cosC2.推导:设三角形ABC的高为h,其与底边a的夹角为α,边a与边c的夹角为β,则由三角形的定义可知:cosα = h/c, cosβ = h/a根据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a² = b² + c² - 2bc*cosA,即a² = b² + c² - 2bc*cosαb² = a² + c² - 2ac*cosB,即b² = a² + c² - 2ac*cosβ由此推导出余弦定理的表达式。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详细讲解[精选.]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详细讲解[精选.]

高考风向 1.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2.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解三角形;3.在解答题中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中恒等变换、诱导公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学习要领 1.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正弦、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相结合.基础知识梳理1. 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sin C=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1)a ∶b ∶c =sin_A ∶sin_B ∶sin_C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 等形式,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2. 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3. 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2(a +b +c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r .4. 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A 为锐角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 a =b sin A b sin A <a <b a ≥b a >b 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在锐角三角形中,cos A<sinB,cosA<sinC·2. 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种途径:(1)化边为角;(2)化角为边,并常用正弦(余弦)定理实施边、角转换.例1.已知在ABC ∆中,10c =,45A =o,30C =o,解三角形.思路点拨:先将已知条件表示在示意图形上(如图),可以确定先用正弦定理求出边a ,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角B ,最后用正弦定理求出边b .解析:sin sin a cA C=Q, ∴sin 10sin 45102sin sin 30c A a C ⨯===oo,∴ 180()105B A C =-+=o o, 又sin sin b cB C=, ∴sin 10sin1056220sin 75205652sin sin 304c B b C ⨯+====⨯=+o oo . 总结升华:1. 正弦定理可以用于解决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另两边和一角的问题;2. 数形结合将已知条件表示在示意图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已知与求之间的关系,从而恰当地选择解答方式.举一反三:【变式1】在∆ABC 中,已知032.0=A ,081.8=B ,42.9a cm =,解三角形。

平面几何中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平面几何中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平面几何中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平面几何中的两个重要定理,它们为我们解决三角形中的边长和角度提供了便捷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概念、公式以及应用。

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ABC中,三条边a、b、c与它们对应的角A、B、C之间的关系。

其数学表达式为: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ABC的边长,A、B、C为对应的角度。

该定理说明了三角形的边长与对应的角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过正弦定理,我们可以求解已知三角形两边边长及其对应角度的情况下,第三边边长或者未知角度的值。

例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8,它们对应的角度为30°和60°,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计算第三边的长度。

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ABC中,已知三边a、b、c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应的角A、B、C。

其数学表达式为:c^2 = a^2 + b^2 - 2abcosC该定理给出了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余弦定理,我们可以求解已知三角形的三边边长,或者已知两边和夹角情况下的第三边边长。

余弦定理中的cosC表示了角C的余弦值,而cosC可以通过已知的边长和夹角计算得出。

如果我们已知两边长为5和8,夹角为30°,则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计算第三边的长度。

三、应用举例1. 已知两边边长和夹角,求第三边的长度假设我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的两边边长分别为6和9,夹角为45°。

根据余弦定理,可以计算第三边的长度:c^2 = 6^2 + 9^2 - 2 * 6 * 9 * cos45°c^2 = 36 + 81 - 108 * 0.7071c^2 = 117 - 76.7421c^2 ≈ 40.2579c ≈ 6.35因此,第三边的长度约为6.35。

2. 已知三边边长,求角度的度数假设一个三角形的三边边长分别为7、8和9。

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三角形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三角形的研究中,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两个基本的定理,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研究三角形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关系,解决各种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并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它们的应用。

一、三角形的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描述三角形边长与角度之间关系的定理。

对于一个任意三角形ABC,设a、b、c分别是三边AC、AB和BC的长度,角A、B、C分别为三个顶点的对应角度,则正弦定理可以表达为: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sinA、sinB和sinC分别表示角A、B和C的正弦值。

通过正弦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三个有用的结论。

1. 第一个结论是三角形内角的正弦定理:对于三角形ABC,有sinA/a = sinB/b = sinC/c。

通过该结论,我们可以根据三角形的边长计算三个内角的正弦值,或者根据三角形的内角计算三个边长的比值。

2. 第二个结论是三角形的外角的正弦定理:对于三角形ABC的外角A'、B'和C',有sinA'/a = sinB'/b = sinC'/c。

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外角与边长的关系。

3. 第三个结论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对于三角形ABC,它的面积S 可以表示为S = (1/2) * a * b * sinC。

通过这个结论,我们可以根据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来计算该三角形的面积。

二、三角形的余弦定理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类似,也是描述三角形边长与角度之间关系的定理。

对于一个任意三角形ABC,设a、b、c分别是三边AC、AB和BC的长度,角A、B、C分别为三个顶点的对应角度,则余弦定理可以表达为:c^2 = a^2 + b^2 - 2ab * cosC其中,cosC表示角C的余弦值。

通过余弦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三个有用的结论。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直角三角形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直角三角形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直角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决直角三角形中边长和角度关系的两个基本公式。

一、正弦定理:在任何三角形中,对于一个角度和它对应的边,正弦定理表示边长与正弦值成正比例关系。

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的角 A,其对边长设为 a,邻边长设为 b,斜边长为 c,则正弦定理可表示为:sin A = a / c其中,sin A 表示角 A 的正弦值,a 表示角 A 对应的直角三角形的对边长,c 表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

可以通过正弦定理推导出其他两个角的正弦值,从而求解三角形中的边和角度:sin B = b / csin C = c / c = 1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另一种在直角三角形中解决边长和角度关系的基本公式。

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的角 A,其对边长设为 a,邻边长设为 b,斜边长为 c,则余弦定理可表示为:cos A = b / c其中,cos A 表示角 A 的余弦值,b 表示角 A 对应的直角三角形的邻边长,c 表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

通过余弦定理,可以求出其他两个角的余弦值:cos B = a / ccos C = 0三、比较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决直角三角形中边长和角度关系的两个基本公式。

它们都可以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边和角度,但是有一些不同点:1. 适用条件不同。

正弦定理适用于任何三角形,而余弦定理无法适用于等边三角形。

2. 求解的变量不同。

正弦定理可以求解角的正弦值,而余弦定理可以求解角的余弦值。

3. 计算方式不同。

正弦定理使用正弦函数,余弦定理使用余弦函数,两者在计算推导过程中存在差异。

总之,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直角三角形中解决边长和角度关系的基本公式,掌握并灵活应用这两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求解三角形中的各种问题。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中边长和角度之间关系的重要定理。

它们在三角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计算未知边长或角度。

本文将介绍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定义、公式以及应用,并探讨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一、余弦定理的定义和公式余弦定理是在三角形中,通过已知边长和夹角计算其他边长的定理。

它的定义如下:在三角形ABC中,设三条边分别为a、b、c,对应的夹角分别为A、B、C,则余弦定理的公式为: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c为三角形对应于角C的边长,a和b为与角C相邻的两条边长,cosC为角C的余弦值。

二、正弦定理的定义和公式正弦定理是在三角形中,通过已知两个角度和一个边长计算其他边长的定理。

它的定义如下:在三角形ABC中,设三条边分别为a、b、c,对应的夹角分别为A、B、C,则正弦定理的公式为: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的角度。

三、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1. 通过余弦定理计算未知边长或角度:- 已知两边长和夹角:可以使用余弦定理计算第三条边长,或者计算其他两个角度。

- 已知三边长:可以使用余弦定理计算其中一个角度。

2. 通过正弦定理计算未知边长或角度:- 已知两角度和一个边长:可以使用正弦定理计算其他两条边长。

- 已知一个角度和两边长:可以使用正弦定理计算另外两个角度。

四、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区别和联系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具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余弦定理适用于已知边长和夹角的情况,可以求解缺失的边长或角度。

而正弦定理适用于已知两个角度和一个边长的情况,同样可以求解其他边长或角度。

此外,两个定理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通过余弦定理可以推导出正弦定理,而正弦定理也可以推导出余弦定理。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其中一个定理进行计算。

总结: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中边长和角度之间关系的重要定理。

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三角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时得以广泛应用。

其中,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是求解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并举例说明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中,三条边的长度与其对应的正弦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设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a、b、c,对应的内角为A、B、C,则正弦定理可以表达为: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等式两边分别为三个边长与对应内角的正弦值的比值,且比值相等。

正弦定理常用于解决无法直接通过角度计算的三角形问题。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两个边长和它们之间的夹角,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解第三边的长度。

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中,三条边的长度与其对应的余弦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设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a、b、c,对应的内角为A、B、C,则余弦定理可以表达为:c^2 = a^2 + b^2 - 2abcosC其中,等式右侧的式子表示两条边长的平方和与它们对应夹角的余弦值的乘积,等于第三边长的平方。

余弦定理常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边长,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计算出其中一个内角的大小。

应用实例:例1:已知三角形ABC中,边长a=5cm,边长b=7cm,夹角C=30°,求第三边c的长度。

解:根据正弦定理可得:c/sinC = a/sinAc/sin30° = 5cm/sinAsinA = (5cm/sin30°) * sinAsinA = 2.5cm此时可以利用反正弦函数求解A的大小:A = arcsin(2.5cm) = 39.24°同理可得,B = 180° - A - C = 110.76°因此,三角形ABC中,边长c的长度约为4.33cm,角A约为39.24°,角B约为110.76°。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含解析)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含解析)

第七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能否忆起]1.正弦定理 分类 内容定理a sin A =b sin B =csin C=2R (R 是△ABC 外接圆的半径)变形 公式①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②sin A ∶sin B ∶sin C =a ∶b ∶c , ③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解决的 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2.余弦定理 分类内容定理在△ABC 中,有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变形 公式 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解决的 问题 ①已知三边,求各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3.三角形中常用的面积公式 (1)S =12ah (h 表示边a 上的高);(2)S =12bc sin A =12ac sin B =12ab sin C ;(3)S =12r (a +b +c )(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小题能否全取]1.(2012·广东高考)在△ABC 中,若∠A =60°,∠B =45°,BC =32,则AC =( ) A .4 3 B .2 3 C. 3D.32解析:选B 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A =AC sin B ,即32sin 60°=AC sin 45°,所以AC =3232×22=2 3.2.在△ABC 中,a =3,b =1,c =2,则A 等于( ) A .30° B .45° C .60°D .75°解析:选C ∵cos A =b 2+c 2-a 22bc =1+4-32×1×2=12,又∵0°<A <180°,∴A =60°.3.(教材习题改编)在△ABC 中,若a =18,b =24,A =45°,则此三角形有( ) A .无解B .两解C .一解D .解的个数不确定解析:选B ∵a sin A =bsin B,∴sin B =b a sin A =2418sin 45°,∴sin B =223.又∵a <b ,∴B 有两个.4.(2012·陕西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a =2,B =π6,c =23,则b =________. 解析: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4+12-2×2×23×32=4,所以b =2. 答案:25.△ABC 中,B =120°,AC =7,AB =5,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设BC =x ,由余弦定理得49=25+x 2-10x cos 120°, 整理得x 2+5x -24=0,即x =3.因此S △ABC =12AB ×BC ×sin B =12×3×5×32=1534.答案:1534(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2)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A 为锐角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 a =b sinAb sin A <a <ba ≥ba >b解的个数一解两解 一解 一解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典题导入[例1] (2012·浙江高考)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b sin A =3a cos B .(1)求角B 的大小;(2)若b =3,sin C =2sin A ,求a ,c 的值. [自主解答] (1)由b sin A =3a cos B 及正弦定理 a sin A =bsin B,得sin B =3cos B , 所以tan B =3,所以B =π3.(2)由sin C =2sin A 及a sin A =csin C ,得c =2a .由b =3及余弦定理b 2=a 2+c 2-2ac cos B , 得9=a 2+c 2-ac . 所以a =3,c =2 3.在本例(2)的条件下,试求角A 的大小. 解:∵a sin A =bsin B, ∴sin A =a sin Bb =3·sinπ33=12.∴A =π6.由题悟法1.应熟练掌握正、余弦定理及其变形.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弦定理,有时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简捷.2.已知两角和一边,该三角形是确定的,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该三角形具有不唯一性,通常根据三角函数值的有界性和大边对大角定理进行判断.以题试法1.△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sin A sin B +b cos 2A =2a . (1)求b a;(2)若c 2=b 2+3a 2,求B . 解:(1)由正弦定理得,sin 2A sin B +sin B cos 2A = 2sin A ,即 sinB (sin 2A +cos 2A )=2sin A . 故sinB = 2sin A ,所以b a= 2.(2)由余弦定理和c 2=b 2+3a 2,得cos B =(1+3)a 2c .由(1)知b 2=2a 2,故c 2=(2+3)a 2.可得cos 2B =12,又cos B >0,故cos B =22,所以B =45°.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典题导入[例2]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a sin A =(2b +c )sin B +(2c +b )sin C .(1)求A 的大小;(2)若sin B +sin C =1,试判断△ABC 的形状.[自主解答] (1)由已知,根据正弦定理得2a 2=(2b +c )·b +(2c +b )c ,即a 2=b 2+c 2+bc .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 故cos A =-12,∵0<A <180°,∴A =120°.(2)由(1)得sin 2A =sin 2B +sin 2C +sin B sin C =34.又sin B +sin C =1, 解得sin B =sin C =12.∵0°<B <60°,0°<C <60°,故B =C , ∴△ABC 是等腰的钝角三角形.由题悟法依据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1)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关系,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内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通过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A +B +C =π这个结论.[注意] 在上述两种方法的等式变形中,一般两边不要约去公因式,应移项提取公因式,以免漏解.以题试法2.(2012·安徽名校模拟)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向量m =(4,-1),n =⎝ ⎛⎭⎪⎫cos 2A 2,cos 2A ,且m ·n =72.(1)求角A 的大小;(2)若b +c =2a =23,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1)∵m =(4,-1),n =⎝ ⎛⎭⎪⎫cos 2A2,cos 2A ,∴m ·n =4cos 2A 2-cos 2A =4·1+cos A 2-(2cos 2A -1)=-2cos 2A +2cos A +3.又∵m ·n =72,∴-2cos 2A +2cos A +3=72,解得cos A =12.∵0<A <π,∴A =π3.(2)在△ABC 中,a 2=b 2+c 2-2bc cos A ,且a =3, ∴(3)2=b 2+c 2-2bc ·12=b 2+c 2-bc .①又∵b +c =23,∴b =23-c ,代入①式整理得c 2-23c +3=0,解得c =3,∴b = 3,于是a =b =c = 3,即△ABC 为等边三角形.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典题导入[例3] (2012·新课标全国卷)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a cosC +3a sin C -b -c =0.(1)求A ;(2)若a =2,△ABC 的面积为3,求b ,c .[自主解答] (1)由a cos C +3a sin C -b -c =0及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C +3sinA sin C -sinB -sinC =0.因为B =π-A -C ,所以3sin A sin C -cos A sin C -sin C =0. 由于sin C ≠0,所以sin ⎝⎛⎭⎫A -π6=12.又0<A <π,故A =π3.(2)△ABC 的面积S =12bc sin A =3,故bc =4.而a 2=b 2+c 2-2bc cos A ,故b 2+c 2=8. 解得b =c =2.由题悟法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并不是孤立的.解题时要根据具体题目合理选用,有时还需要交替使用.2.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面积公式S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最常用,因为公式中既有边也有角,容易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结合应用.以题试法3.(2012·江西重点中学联考)在△ABC 中,12cos 2A =cos 2A -cos A .(1)求角A 的大小;(2)若a =3,sin B =2sin C ,求S △ABC .解:(1)由已知得12(2cos 2A -1)=cos 2A -cos A ,则cos A =12.因为0<A <π,所以A =π3.(2)由b sin B =c sin C ,可得sin B sin C =bc=2,即b =2c .所以cos A =b 2+c 2-a 22bc =4c 2+c 2-94c 2=12, 解得c =3,b =23,所以S △ABC =12bc sin A =12×23×3×32=332.1.在△ABC 中,a 、b 分别是角A 、B 所对的边,条件“a <b ”是使“cos A >cos B ”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C a <b ⇔A <B ⇔cos A >cos B .2.(2012·泉州模拟)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π3,b =1,△ABC 的面积为32,则a 的值为( ) A .1 B .2 C.32D. 3解析:选D 由已知得12bc sin A =12×1×c ×sin π3=32,解得c =2,则由余弦定理可得a 2=4+1-2×2×1×cos π3=3⇒a = 3.3.(2013·“江南十校”联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23,c =22,1+tan A tan B =2cb,则C =( ) A .30°B .45°C .45°或135°D .60°解析:选B 由1+tan A tan B =2cb 和正弦定理得cos A sin B +sin A cos B =2sin C cos A , 即sin C =2sin C cos A , 所以cos A =12,则A =60°.由正弦定理得23sin A =22sin C ,则sin C =22, 又c <a ,则C <60°,故C =45°.4.(2012·陕西高考)在△ABC 中 ,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a 2+b 2=2c 2,则cos C 的最小值为( )A.32B.22C.12D .-12解析:选C 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ab cos C ,又c 2=12(a 2+b 2),得2ab cos C =12(a 2+b 2),即cos C =a 2+b 24ab ≥2ab 4ab =12.5.(2012·上海高考)在△ABC 中,若sin 2 A +sin 2B <sin 2C ,则△ABC 的形状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解析:选C 由正弦定理得a 2+b 2<c 2,所以cos C =a 2+b 2-c 22ab <0,所以C 是钝角,故△ABC 是钝角三角形.6.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b =2a sin B ,则角A 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 B =2sin A sin B ,∵sin B ≠0, ∴sin A =12,∴A =30°或A =150°.答案:30°或150°7.在△ABC 中,若a =3,b =3,A =π3,则C 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可知sin B =b sin A a =3sinπ33=12,所以B =π6或5π6(舍去),所以C=π-A -B =π-π3-π6=π2.答案:π28.(2012·北京西城期末)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25,B =π4,sin C =55,则c =________;a =________.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得b sin B =c sin C ,则c =b sin C sin B =22,再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即a 2-4a -12=0,(a +2)(a -6)=0,解得a =6或a =-2(舍去).答案:2 2 69.(2012·北京高考)在△ABC 中,若a =2,b +c =7,cos B =-14,则b =________.解析:根据余弦定理代入b 2=4+(7-b )2-2×2×(7-b )×⎝ ⎛⎭⎪⎫-14,解得b =4.答案:410.△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sin A +c sin C -2a sin C =b sinB .(1)求B ;(2)若A =75°,b =2,求a ,c .解:(1)由正弦定理得a 2+c 2-2ac =b 2.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 故cos B =22,因此B =45°. (2)sin A =sin(30°+45°)=sin 30°cos 45°+cos 30°sin 45°=2+64. 故a =b ×sin A sin B =2+62=1+3,c =b ×sin C sin B =2×sin 60°sin 45°= 6. 11.(2013·北京朝阳统考)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所对的边,且满足3a -2b sin A =0.(1)求角B 的大小;(2)若a +c =5,且a >c ,b =7,求AB u u u r ·AC u u ur 的值.解:(1)因为3a -2b sin A =0, 所以 3sin A -2sin B sin A =0, 因为sin A ≠0,所以sin B =32. 又B 为锐角,所以B =π3.(2)由(1)可知,B =π3.因为b = 7.根据余弦定理,得7=a 2+c 2-2ac cos π3,整理,得(a +c )2-3ac =7. 由已知a +c =5,得ac =6. 又a >c ,故a =3,c =2.于是cos A =b 2+c 2-a 22bc =7+4-947=714,所以AB u u u r ·AC u u u r =|AB u u u r|·|AC u u u r |cos A =cb cos A=2×7×714=1. 12.(2012·山东高考)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B (tanA +tan C )=tan A tan C .(1)求证:a ,b ,c 成等比数列; (2)若a =1,c =2,求△ABC 的面积S .解:(1)证明:在△ABC 中,由于sin B (tan A +tan C )=tan A tan C , 所以sin B ⎝⎛⎭⎪⎫sin A cos A +sin C cos C =sin A cos A ·sin C cos C, 因此sin B (sin A cos C +cos A sin C )=sin A sin C , 所以sin B sin(A +C )=sin A sin C . 又A +B +C =π, 所以sin(A +C )=sin B , 因此sin 2B =sin A sinC . 由正弦定理得b 2=ac , 即a ,b ,c 成等比数列.(2)因为a =1,c =2,所以b =2,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 2+c 2-b 22ac =12+22-22×1×2=34,因为0<B <π,所以sin B =1-cos 2B =74, 故△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12×1×2×74=74.1.(2012·湖北高考)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三边的长为连续的三个正整数,且A >B >C ,3b =20a cos A ,则sin A ∶sin B ∶sin C 为( )A .4∶3∶2B .5∶6∶7C .5∶4∶3D .6∶5∶4解析:选D 由题意可得a >b >c ,且为连续正整数,设c =n ,b =n +1,a =n +2(n >1,且n ∈N *),则由余弦定理可得3(n +1)=20(n +2)·(n +1)2+n 2-(n +2)22n (n +1),化简得7n 2-13n -60=0,n ∈N *,解得n =4,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A ∶sin B ∶sin C =a ∶b ∶c =6∶5∶4.2.(2012·长春调研)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4sin 2A +B2-cos 2C =72,且a +b =5,c =7,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因为4sin2A +B2-cos 2C =72, 所以2[1-cos(A +B )]-2cos 2C +1=72,2+2cos C -2cos 2C +1=72,cos 2C -cos C +14=0,解得cos C =12.根据余弦定理有cos C =12=a 2+b 2-72ab,ab =a 2+b 2-7,3ab =a 2+b 2+2ab -7=(a +b )2-7=25-7=18,ab =6,所以△ABC 的面积S △ABC =12ab sin C =12×6×32=332.答案:332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2b -c )cos A -a cos C =0. (1)求角A 的大小;(2)若a =3,S △ABC =334,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1)法一:由(2b -c )cos A -a cos C =0及正弦定理,得 (2sin B -sin C )cos A -sin A cos C =0, ∴2sin B cos A -sin(A +C )=0, sin B (2cos A -1)=0. ∵0<B <π,∴sin B ≠0, ∴cos A =12.∵0<A <π,∴A =π3.法二:由(2b -c )cos A -a cos C =0,及余弦定理,得(2b -c )·b 2+c 2-a 22bc -a ·a 2+b 2-c 22ab =0,整理,得b 2+c 2-a 2=bc ,∴cos A =b 2+c 2-a 22bc =12,∵0<A <π,∴A =π3.(2)∵S △ABC =12bc sin A =334,即12bc sin π3=334, ∴bc =3,①∵a 2=b 2+c 2-2bc cos A ,a =3,A =π3,∴b 2+c 2=6,② 由①②得b =c =3, ∴△ABC 为等边三角形.1.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1,b =3,A +C =2B ,则sin C =________.解析:在△ABC 中,A +C =2B ,∴B =60°.又∵sin A =a sin B b =12,∴A =30°或150°(舍),∴C =90°,∴sin C =1.答案:12.在△ABC 中,a =2b cos C ,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解析:选A 法一:(化边为角)由正弦定理知: sin A =2sin B cos C ,又A =π-(B +C ), ∴sin A =sin(B +C )=2sin B cos C .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2sin B cos C ,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0, ∴sin(B -C )=0.又∵B 、C 为三角形内角,∴B =C .法二:(化角为边)由余弦定理知cos C =a 2+b 2-c 22ab ,∴a =2b ·a 2+b 2-c 22ab =a 2+b 2-c 2a,∴a 2=a 2+b 2-c 2,∴b 2=c 2,∴b =c .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 cos 2C =-14.(1)求sin C 的值;(2)当a =2,2sin A =sin C 时,求b 及c 的长. 解:(1)因为cos 2C =1-2sin 2C =-14,且0<C <π,所以sin C =104. (2)当a =2,2sin A =sin C 时,由正弦定理a sin A =csin C ,得c =4.由cos 2C =2cos 2C-1=-14,及0<C <π得cos C =±64.由余弦定理c 2=a 2+b 2-2ab cos C ,得b 2±6b -12=0,解得b =6或26, 所以⎩⎨⎧b =6,c =4或⎩⎨⎧b =26,c =4.4.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 且cos B =45,b =2.(1)当A =30°时,求a 的值;(2)当△ABC 的面积为3时,求a +c 的值. 解:(1)因为cos B =45,所以sin B =35.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可得a sin 30°=103,所以a =53.(2)因为△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sin B =35,所以310ac =3,ac =10.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 得4=a 2+c 2-85ac =a 2+c 2-16,即a 2+c 2=20.所以(a +c )2-2ac =20,(a +c )2=40. 所以a +c =210.。

(完整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

(完整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讲师:王光明【基础知识点】1. 三角形常用公式:A +B +C =π;S =ab sin C =bc sin A ==ca sin B ;2121212.三角形中的边角不等关系: A>B a>b,a+b>c,a-b<c ;;⇔3.【正弦定理】:===2R (外接圆直径);A a sin B b sin Ccsin 正弦定理的变式:;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C R c B R b AR a sin 2sin 2sin 24.正弦定理应用范围: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③几何作图时,存在多种情况.如已知a 、b 及A ,求作三角形时,要分类讨论,确定解的个数.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有如下的情况:(1)A 为锐角AABa=bsin A bsin A<a<b a b ≥ 一解 两解 一解(2)A 为锐角或钝角当时有一解.a>b 5.【余弦定理】 a 2=b 2+c 2-2bccosA .c 2=a 2+b 2-2abcosC .b 2=a 2+c 2-2accosB .若用三边表示角,余弦定理可以写为、6.余弦定理应用范围:(1)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可求出三个内角;(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可求出第三边.【习题知识点】知识点1 运用判断三角形形状例题1在△ABC 中已知acosB=bcosA,试判断△ABC 的形状.【分析】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可以将三角形中的边用角表示,也可将角用边来表示.从中找到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解析】解法1:由扩充的正弦定理:代入已知式2RsinAcosB=2RsinBcosAsinAcosB-cosAsinB=0 , sin(A-B)=0A-B=0 ∴A=B 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解法2:由余弦定理: 22222222bc a c b b ac b c a a -+⋅=-+⋅ 22b a = ∴ b a =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知识点2 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解三角形问题中正、余弦定理的选择:(1)在下述情况下应首先使用余弦定理: ①已知三条边(边边边),求三个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边角边),求其它一边和两角;(2)在下述情况下应首先使用正弦定理:①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边边角),求其它一边和两角;②已知两角和任一边(角角边、角边角),求其它两边和一角.例题2 在△ABC 中,已知,,B=45︒ 求A 、C 及c .3=a 2=b 【分析】在解斜三角形应用过程中,注意要灵活地选择正弦定和余弦定理,解得其它的边和角【解析】解法1:由正弦定理得:23245sin 3sin sin === b B a A ∵B=45︒<90︒ 即b <a ∴A=60︒或120︒当A=60︒时C=75︒ 22645sin 75sin 2sin sin +===BCb c当A=120︒时C=15︒ 22645sin 15sin 2sin sin -===B C b c 解法2:设c =x 由余弦定理将已知条件代入,整理:解之:B ac c a b cos 2222-+=0162=+-x x 226±=x 当时 从而A=60︒ ,C=75︒226+=c 2)13(231226223)226(22cos 22221=++=+⋅⋅-++=-+=bc a c b A 当时同理可求得:A=120︒ C=15︒.226-=c 知识点3 解决与三角形在关的证明、计算问题例题3 已知A 、B 、C 为锐角,tanA=1,tanB=2,tanC=3,求A+B+C 的值. 【分析】本题是要求角,要求角先要求出这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再根据角的范围确定角.本题应先求出A+B 和C 的正切值,再一次运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求出A+B+C .【解析】 A B C 、、为锐角∴<++<0270°°A B C 又,,由公式可得tan tan A B ==12tan()tan tan tan tan A B A B A B +=+-⋅=+-=-112123[]tan()tan ()A B C A B C ++=++=++-+⋅tan()tan tan()tan A B C A B C 1 =-+--⨯33133() =0所以A+B+C=π知识点4 求三角形的面积例题4 △ABC 中,D 在边BC 上,且BD =2,DC =1,∠B =60o ,∠ADC =150o ,求AC 的长及△ABC 的面积.【解析】在△ABC 中,∠BAD =150o -60o =90o ,∴AD =2sin60o =3.A在△ACD 中,AD 2=(3)2+12-2×3×1×cos150o =7,∴AC =7. ∴AB =2cos60o =1.S △ABC =21×1×3×sin60o =343.知识点4 解决实际为题例题4 如图,海中有一小岛,周围3.8海里内有暗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风向1.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2.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解三角形;3.在解答题中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中恒等变换、诱导公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学习要领1.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正弦、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相结合.基础知识梳理1. 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sin C=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1)a ∶b ∶c =sin_A ∶sin _B ∶sin _C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等形式,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2. 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3. 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2(a +b +c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r .4. 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 a =b sin Ab sin A <a <ba ≥ba >b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tanA+tanB+tanC=tanA ·tanB ·tanC ;在锐角三角形中,cos A<sinB,cosA<sinC ·2. 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种途径:(1)化边为角;(2)化角为边,并常用正弦(余弦)定理实施边、角转换.例1.已知在ABC ∆中,10c =,45A =,30C =,解三角形.思路点拨:先将已知条件表示在示意图形上(如图),可以确定先用正弦定理求出边a ,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角B ,最后用正弦定理求出边b .解析:sin sin a cA C=, ∴sin 10sin 45102sin sin 30c A a C ⨯===, ∴ 180()105B A C =-+=, 又sin sin b cB C=, ∴sin 10sin1056220sin 75205652sin sin 304c B b C ⨯+====⨯=+. 总结升华:1. 正弦定理可以用于解决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另两边和一角的问题;2. 数形结合将已知条件表示在示意图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已知与求之间的关系,从而恰当地选择解答方式.举一反三:【变式1】在∆ABC 中,已知032.0=A ,081.8=B ,42.9a cm =,解三角形。

【答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0180()=-+C A B 000180(32.081.8)=-+066.2=;根据正弦定理,00sin 42.9sin81.880.1()sin sin32.0==≈a B b cm A ;根据正弦定理,0sin 42.9sin66.274.1().sin sin32.0==≈a C c cm A【变式2】在∆ABC 中,已知075B =,060C =,5c =,求a 、A . 【答案】0180()180(7560)45A B C =-+=-+=,根据正弦定理5sin 45sin 60o oa =,∴563a =. 【变式3】在∆ABC 中,已知sin :sin :sin 1:2:3A B C =,求::abc 【答案】根据正弦定理sin sin sin a b c A B C==,得::sin :sin :sin 1:2:3a b c A B C ==.例2.在3,60,1ABC b B c ∆===中,,求:a 和A ,C .思路点拨: 先将已知条件表示在示意图形上(如图),可以确定先用正弦定理求出角C ,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角A ,最后用正弦定理求出边a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b cB C=, ∴sin 1sin 601sin 23c B C b ⨯===, (方法一)∵0180C <<, ∴30C =或150C =, 当150C =时,210180B C +=>,(舍去); 当30C =时,90A =,∴222a b c =+=. (方法二)∵b c >,60B =, ∴C B <,∴60C <即C 为锐角, ∴30C =,90A = ∴222a b c =+=. 总结升华:1. 正弦定理也可用于解决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和角的问题。

2. 在利用正弦定理求角C 时,因为0sin sin(180)C C =-,所以要依据题意准确确定角C 的范围,再求出角C .3.一般依据大边对大角或三角形内角和进行角的取舍. 类型二:余弦定理的应用:例3.已知ABC ∆中,3AB =、37BC =、4AC =,求ABC ∆中的最大角。

思路点拨: 首先依据大边对大角确定要求的角,然后用余弦定理求解. 解析:∵三边中37BC =最大,∴BC 其所对角A 最大,根据余弦定理:22222234(37)1cos 22342AB AC BC A AB AC +-+-===-⨯⨯, ∵ 0180A <<, ∴120A = 故ABC ∆中的最大角是120A =. 总结升华:1.ABC ∆中,若知道三边的长度或三边的关系式,求角的大小,一般用余弦定理;2.用余弦定理时,要注意公式中的边角位置关系. 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ABC ∆中3a =, 5b =, 7c =, 求角C .【答案】根据余弦定理:2222225371cos 22352a b c C ab +-+-===-⨯⨯, ∵0180C <<, ∴120oC =【变式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若::a b c =6:2:31+(),求ABC ∆的各角的大小.【答案】设6a k =,2b k =,()31c k =+,()0k >根据余弦定理得:()()263142cos 22316B ++-==+, ∵0180B <<,∴45B =; 同理可得60A =; ∴18075C A B =--=【变式3】在ABC ∆中,若222a b c bc =++,求角A .【答案】∵222b c a bc +-=-, ∴2221cos 22b c a A bc +-==- ∵0180A <<, ∴120A = 类型三: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例4.在ABC ∆中,已知23=a ,62=+c ,045B =,求b 及A .思路点拨: 画出示意图,由其中的边角位置关系可以先用余弦定理求边b ,然后继续用余弦定理或正弦定理求角A .解析:⑴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b a c ac B =+-=220(23)(62)223(62)cos45++-⋅⋅+ =212(62)43(31)++-+ =8 ∴2 2.=b⑵求A 可以利用余弦定理,也可以利用正弦定理: (法一:余弦定理)∵222222(22)(62)(23)1cos 22222(62)b c a A bc +-++-===⨯⨯+, ∴060.=A (法二:正弦定理)∵0233sin sin sin45222a A Bb ==⋅=又∵62 2.4 1.4 3.8+>+=,2321.8 3.6<⨯= ∴a <c ,即00<A <090, ∴060.=A总结升华:画出示意图,数形结合,正确选用正弦、余弦定理,可以使解答更快、更好. 举一反三:【变式1】在ABC ∆中,已知3b =, 4c =, 0135A =.求B 和C . 【答案】由余弦定理得:21225135cos 43243222+=⨯⨯-+=oa , ∴48.621225≈+=a由正弦定理得:sin 3sin135sin 0.327ob A B a a==≈, 因为0135A =为钝角,则B 为锐角, ∴0/197B =. ∴0/180()2553C A B =-+=.【变式2】在ABC ∆中,已知角,,A B C 所对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若2a =,22b =,62c =-,求角A 和sin C【答案】根据余弦定理可得:()222884343cos 2222262b c a A bc +-+--===⨯⨯- ∵0180A <<, ∴ 30A = ;∴由正弦定理得:()()62sin 3062sin sin 24c AC a--===.其他应用题详解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如图所示,已知两座灯塔A 和B 与海洋观察站C 的距离都等于a km ,灯塔A 在观察站C 的北偏东20°,灯塔B 在观察站C 的南偏东40°,则灯塔A 与灯塔B 的距离为( )A .a kma km a kmD .2a km解析 利用余弦定理解△ABC .易知∠ACB =120°,在△ACB 中,由余弦定理得AB 2=AC 2+BC 2-2AC ·BC cos120°=2a 2-2a 2×⎝ ⎛⎭⎪⎫-12=3a 2,∴AB =3a . 答案 B2.张晓华同学骑电动自行车以24 km/h 的速度沿着正北方向的公路行驶,在点A 处望见电视塔S 在电动车的北偏东30°方向上,15 min 后到点B 处望见电视塔在电动车的北偏东75°方向上,则电动车在点B 时与电视塔S 的距离是( )A .2 2 kmB .3 2 kmC .3 3 kmD .2 3 km解析 如图,由条件知AB =24×1560=6,在△ABS 中,∠BAS =30°,AB =6,∠ABS =180°-75°=105°,所以∠ASB =45°.由正弦定理知BS sin30°=AB sin45°,所以BS =ABsin45°sin30°=3 2.答案 B3.轮船A 和轮船B 在中午12时离开海港C ,两艘轮船航行方向的夹角为120°,轮船A 的航行速度是25海里/小时,轮船B 的航行速度是15海里/小时,下午2时两船之间的距离是( )A .35海里B .352海里C .353海里D .70海里解析 设轮船A 、B 航行到下午2时时所在的位置分别是E ,F ,则依题意有CE =25×2=50,CF =15×2=30,且∠ECF =120°,EF =CE 2+CF 2-2CE ·CF cos120° =502+302-2×50×30cos120°=70. 答案 D4.(2014·济南调研)为测量某塔AB 的高度,在一幢与塔AB 相距20 m 的楼的楼顶处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30°,测得塔基B 的俯角为45°,那么塔AB 的高度是( )A .20⎝ ⎛⎭⎪⎫1+33 mB .20⎝ ⎛⎭⎪⎫1+32 mC .20(1+3) mD .30 m解析 如图所示,由已知可知,四边形CBMD 为正方形,CB =20 m ,所以BM =20 m .又在Rt △AMD 中,DM =20 m ,∠ADM =30°, ∴AM =DM tan30°=2033(m). ∴AB =AM +MB =2033+20 =20⎝ ⎛⎭⎪⎫1+33(m).答案 A5.(2013·天津卷)在△ABC 中,∠ABC =π4,AB =2,BC =3,则sin ∠BAC =( )解析 由余弦定理AC 2=AB 2+BC 2-2AB ·BC cos ∠ABC =(2)2+32-2×2×3×22=5,所以AC =5,再由正弦定理:sin ∠BAC =sin ∠ABCAC ·BC =3×225=31010.答案 C6.(2014·滁州调研)线段AB 外有一点C ,∠ABC =60°,AB =200 km ,汽车以80 km/h 的速度由A 向B 行驶,同时摩托车以50 km/h 的速度由B 向C 行驶,则运动开始多少h 后,两车的距离最小( )B .1D .2解析 如图所示,设t h 后,汽车由A 行驶到D ,摩托车由B 行驶到E ,则AD =80t ,BE =50t .因为AB =200,所以BD =200-80t ,问题就是求DE 最小时t 的值.由余弦定理,得DE 2=BD 2+BE 2-2BD ·BE cos60°=(200-80t )2+2 500t 2-(200-80t )·50t =12 900t 2-42 000t +40 000.当t=7043时,DE最小.答案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7.已知A,B两地的距离为10 km,B,C两地的距离为20 km,现测得∠ABC =120°,则A、C两地的距离为________km.解析如右图所示,由余弦定理可得:AC2=100+400-2×10×20×cos120°=700,∴AC=107(km).答案1078.如下图,一艘船上午9:30在A处测得灯塔S在它的北偏东30°处,之后它继续沿正北方向匀速航行,上午10:00到达B处,此时又测得灯塔S在它的北偏东75°处,且与它相距82n mile.此船的航速是________n mile/h.解析设航速为v n mile/h在△ABS中,AB=12v,BS=82,∠BSA=45°,由正弦定理得:82sin30°=12vsin45°,∴v=32(n mile/h).答案329.如图,为测得河对岸塔AB的高,先在河岸上选一点C,使C在塔底B的正东方向上,测得点A的仰角为60°,再由点C沿北偏东15°方向走10米到位置D,测得∠BDC=45°,则塔AB的高是________米.解析在△BCD中,CD=10,∠BDC=45°,∠BCD=15°+90°=105°,∠DBC=30°,BCsin45°=CDsin30°,BC=CD sin45°sin30°=102(米).在Rt△ABC中,tan60°=ABBC,AB=BC tan60°=106(米).答案106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0.(2014·台州模拟)某校运动会开幕式上举行升旗仪式,旗杆正好处于坡度15°的看台的某一列的正前方,从这一列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测得旗杆顶部的仰角分别为60°和30°,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距离为106米(如图所示),旗杆底部与第一排在一个水平面上.若国歌长度约为50秒,升旗手应以多大的速度匀速升旗解在△BCD中,∠BDC=45°,∠CBD=30°,CD=106,由正弦定理,得BC=CD sin45°sin30°=20 3.在Rt△ABC中,AB=BC sin60°=203×32=30(米),所以升旗速度v=ABt=3050=(米/秒). 11.如图,A 、B 是海面上位于东西方向相距5(3+3)海里的两个观测点,现位于A 点北偏东45°,B 点北偏西60°的D 点有一艘轮船发出求救信号,位于B 点南偏西60°且与B 点相距203海里的C 点的救援船立即前往营救,其航行速度为30海里/时,该救援船到达D 点需要多长时间解 由题意,知AB =5(3+3)海里,∠DBA =90°-60°=30°,∠DAB =90°-45°=45°,∴∠ADB =180°-(45°+30°)=105°. 在△DAB 中,由正弦定理,得DB sin ∠DAB=AB sin ∠ADB,于是DB =AB ·sin∠DAB sin ∠ADB =53+3·sin45°sin105°=53+3·sin45°sin45°cos60°+cos45°sin60°=533+13+12=103(海里).又∠DBC=∠DBA+∠ABC=30°+(90°-60°)=60°,BC=203(海里),在△DBC中,由余弦定理,得CD2=BD2+BC2-2BD·BC·cos∠DBC=300+1 200-2×103×203×12=900.得CD=30(海里),故需要的时间t=3030=1(小时),即救援船到达D点需要1小时.12.(2013·江苏卷)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A处下山至C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A沿直线步行到C,另一种是先从A沿索道乘缆车到B,然后从B 沿直线步行到C.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A处下山,甲沿AC匀速步行,速度为50 m/min.在甲出发2 min后,乙从A乘缆车到B,在B处停留1 min后,再从B匀速步行到C.假设缆车匀速直线运行的速度为130 m/min,山路AC长为1 260 m,经测量,cos A=1213,cos C=35.(1)求索道AB的长;(2)问乙出发多少分钟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3)为使两位游客在C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解(1)在△ABC中,因为cos A=1213,cos C=35,所以sin A=513,sin C=45.从而sin B=sin[π-(A+C)]=sin(A+C)=sin A cos C+cos A sin C=513×35+1213×45=6365.由正弦定理ABsin C=ACsin B,得AB=ACsin B×sin C=1 260 63 65×45=1 040(m).所以索道AB的长为1 040 m.(2)假设乙出发t分钟后,甲、乙两游客距离为d,此时,甲行走了(100+50t)m,乙距离A处130t m,所以由余弦定理得d2=(100+50t)2+(130t)2-2×130t×(100+50t)×1213=200(37t2+70t+50),因0≤t≤1 040130,即0≤t≤8,故当t=3537(min)时,甲、乙两游客距离最短.(3)由正弦定理BCsin A=ACsin B,得BC=ACsin B×sin A=1 2606365×513=500(m).乙从B出发时,甲已走了50×(2+8+1)=550(m),还需走710 m才能到达C.设乙步行的速度为v m/min,由题意得-3≤500v-71050≤3,解得1 25043≤v≤62514,所以为使两位游客在C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乙步行的速1 250 43,62514](单位:m/min)范围内.度应控制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