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选用)

合集下载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啊)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啊)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经典啊)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计量的概念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包括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

3. 学会使用化学计量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化学计量的概念及意义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3. 摩尔质量的计算与应用4.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应用5. 化学计量法在实验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计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化学计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开展实验操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化学计量学》、《实验化学》等。

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电子天平等。

3. 实验试剂:标准溶液、未知溶液等。

4. 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验案例,引发学生对化学计量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化学计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化学计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实验操作练习: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化学计量概念和物质的量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化学计量法的应用能力。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七、拓展与延伸1. 介绍化学计量在工业生产、科研等领域的应用。

2. 探讨化学计量法在现代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八、课程回顾与展望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 展望下一节课内容,引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教案设计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教案设计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计量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2. 摩尔的概念和摩尔质量3. 物质的量浓度4.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实例5. 化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及减小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和实验操作中的误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实例。

3. 开展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4. 采用讨论法分析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及减小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滴定管、电子天平等。

3. 实验试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等。

4.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概念图、公式、实验操作步骤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相关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案例分析:介绍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实例,如溶液配制、气体体积计算等。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5. 误差分析: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及减小方法。

七、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2. 答案解析:讲解练习题答案,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八、课后作业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作业批改: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教案)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4.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 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引言】我们在初中时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

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

那么,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科学上,我们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欲想知道究竟,请认真学好本节内容。

【板书】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过渡】什么是物质的量呢?它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认识的对象。

【讲解】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其符号为 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不能分开。

【板书】1、物质的量概念:是用来解决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关系问题的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符号为 n。

【强调并板书】①“物质的量”是七个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②“物质的量”是一个专有名词,由固定字数组成,不能分割、不能增减。

【讲解】任何一个物理量都有单位,如长度、温度的单位分别是米和开尔文,那么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什么呢?物质的量是摩尔,符号 mol,简称摩。

【板书】2、摩尔(1)概念: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

(2)符号:mol【讲解】既然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的,那么,物质的量的1个单位即1 mol表示的数目是多少呢?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书上有关内容,并得出结论。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1 一、【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指的是用容量瓶等仪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其核心是配制的过程和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p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掌握配制过程以及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学生已经学过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理解它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内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误差分析^p 就是在此根底上的开展。

由于它还与化学反响给物质的量计算有亲密的联络,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并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内容,是本学科化学实验局部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演示好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要点。

二、【教学目的与解析】1.教学目的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根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并进展误差分析^p 分析^p 。

2.目的解析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根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就是指要能熟悉容量瓶的使用方法,能根据条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并能对实验中的不标准操作进展相关的误差分析^p 。

三、【问题诊断分析^p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无视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无视体积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误差分析^p 时有一定的难度。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及它与物质的质量等的关系。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就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其中关键是还要弄清楚物质的量浓度与相关的物理量(如物质的量、质量、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p 】在本节课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和视频播放器。

因为使用多媒体视频,有利于学生通过视频向学生演示实验详细步骤,理解使用仪器和步骤,分析^p 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标准学生的实验操作。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
【教师总结】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与气体的分子数 (或物质的量)之比成正比。——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之一.
如:在同温同压下,A、B两种气体 = =
【板书】4.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
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与气体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之比成正比。即: = =
【教师点拨】
阿伏加德罗定律还有很多推论,请同学们结合气体状态方程PV=nRT(P代表压强;V代表体积;n代表物质的量;R是常数;T代表温度)课后推导下列关系式:
22.4
O2
1
32
1.429
22.4
CO2
1
44
1.977
22.3
结论: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学生活动】思考并计算。
【教师总结】
【过渡】以上我们讨论了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那么对于固体或液体来讲是否有相同的关系呢?
【问题5】下表列出了20℃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这几种物质的体积,从中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课标是:初步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简单应用。
【板书】二、气体摩尔体积
(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
【复习回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 mol任何物质的粒子个数都相等,都约为6.02×1023个,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g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 子(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式量。那么,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又该如何 确定呢?请同学们先考虑下面的问题。
2.对于固态或液态物质来讲,粒子之间的距离是非常小的,这使的固态或液态的粒子本身的“直径”远远大于粒子之间的距离,所以决定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三课时)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三课时)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使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实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2、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实验水平和思维水平。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情感目标:1、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2、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实验准备:天平(含滤纸)、药匙、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各15套。

教学过程:[复习]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N/NA = n = m/M[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学习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这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能够计算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但是,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实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

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相互间有一定的关系。

[板书]二、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自主探究]如何设置一个物理量,使物质的量和体积联系起来。

注意以下几点:1、能够表示体积,我们最取一定体积时通过这个物理量就能够知道很快地知道它的物质的量。

2、我们要取若干物质的量的溶质时,通过这个物理量就能够知道要量取多少体积的溶液。

[总结]通常我们把这个物理量称为物质的量浓度。

即[阅读]P14相关内容[板书]]1、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又叫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 B,公式:C B=n B/V ,单位通常是用mol/L表示。

[讲述]1、溶液体积为1升,而不是溶剂体积是1升;2、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用摩尔质量表示。

[讲解]例题:1、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取5mL该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

2、从1L1mol/LNaCl溶液中,分别取出100mL、10mL和1mL溶液,它们的物的量浓度是否相等?所含溶质各是多少克?[讲述]简介主要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主要使用天平和一种容积精确的仪器——容量瓶。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新)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新)

情景四:物质的量的应用
问题:学习了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后,
你对化学反应中的定量关系有了哪些新的
认识?
请结合 C + O2
点燃
CO2加以说明。
情景四:物质的量的应用
C 质量比 粒子数比 物质的量比 12g 1 + ∶ ∶ O2 32g 1 1mol 点燃 ∶ ∶ ∶ CO2 44g 1 1mol
1mol ∶
问题: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产生有它的 背景和适应范围,同学讨论使用摩尔时应注
意什么问题?
情景三:使用摩尔的注意事项
(1) “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 是一个整体。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mol都只能用于描述微 观粒子的多少,不能用于表示宏观物质。 如:I mol人、1 mol大米、1 mol西瓜等表述是 不对的。 (3)使用摩尔表示粒子多少时的时候,一定要 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种类。 如:1 mol H2、2 mol Fe、5 mol Na+、 3 mol SO42- 等。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情景一:生活中的计量
化繁为简,意义不变。
情景一:生活中的计量
集团计 量购买 单个计 量购买 单个计 量使用
纸 张 大头针 大 米
√ √ √
√ × ×

√ ×
学生讨论:
根据刚才的分析,针对生活中的计量方 法,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1、不同的物质可能有不同的计量方法,同一种物质 也可能有不同的计量方法。(方便) 2、不同的计量方法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联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子质量相等。
情景四:物质的量的应用
4、摩尔质量(molar mass)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 (1)定义: 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一第1章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一第1章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一第1章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案2019-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一第1章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案从容说课本节内容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是中学化学三个重要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

物质的量这个词学生初次接受,难以理解,为了加强学生的直观感觉,可结合实际导入对不同的物质量度单位不同进行比较说明。

小米只能按斤,不能按粒;钻石的单位是“克拉”等。

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原子之间的反应,能否找一个物理量,把宏观质量与微观微粒数联系起来——这就是物质的量的意义。

物质的量既不能理解为质量,也不能理解为数量,它是衡理物质微粒数多少的物理量。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介绍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及摩尔质量,后两部分介绍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并分别介绍有关概念的简单计算。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不要在本节内容中出现,目的是减轻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负担,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和运用有关概念。

本节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而且都很抽象。

限于学生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学生在本节中对这部分内容理解得很透,只能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时,对所学知识基本理解。

在讲述难度比较大的一些概念时,如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等,尽量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概念,尽可能多地利用比喻性描述和直观教具,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2.气体摩尔体积3.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烧杯、铝片、硫磺、镁、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钻石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人类发现,事实上它已在地表蕴藏亿万年。

由于它所散发出来的光泽永恒灿烂,在远古法老时代,钻石是贵族独有的珍宝,渐渐地,钻石被用来象征爱情的坚贞不渝。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计量的概念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化学计量的定义与基本概念2. 物质的量与摩尔的概念及计算3.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4. 化学反应的摩尔比与实际操作5. 实验中常用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计量的概念、物质的量与摩尔的计算、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实验中常用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摩尔的计算、化学反应的摩尔比与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计量的概念、物质的量与摩尔的计算、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实验中常用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化学计量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 讲解物质的量与摩尔的计算:引导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讲解摩尔的计算方法。

3. 讲解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掌握化学反应的摩尔比。

4. 演示实验中常用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实物演示,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实验中常用计量仪器的使用技巧。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化学计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物质的量与摩尔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数关系的理解。

4. 评价学生对实验中常用计量仪器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5.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运用化学计量知识的实际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化学计量概念、物质的量与摩尔计算、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数关系等知识点。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物质的量单位——摩尔【知识精析】一、物质的量(n)物质的量是一个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SI)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和“质量”、“长度”、“时间”、“电流强度”、“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一样,是一个专用名词。

注意:1、不能将物质的量按字面理解成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任意删减或添加字,如“物质量”就是错误叙述,也不能用其他的词代替,如“摩尔数”也是错误表述;2、“粒子集体”的粒子指原子、分子、离子、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微观粒子或某些结构微粒的特定组合,不指宏观物质。

二、摩尔(mo1)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就像“千克(kg)”、“米(m)”、“秒(s)”、“安[培](A)”、“开[尔文](K)”、“坎[德拉](cd)”(各单位名称、符号与上述物理量分别对应)一样,是7个国际基本单位之一,是人为规定的。

1mol 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2、摩尔的度量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单一结构的微观粒子,如可以说1 mol CaCl 2中含有1 mol Ca 2+、2molCl —或含有54mole —等;也可以是某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由Na +与Cl —按1∶1特定组合构成的NaCl 晶体可表示为1 molNaCl 。

摩尔只适用于微观概念,不能度量宏观物质。

3、由于构成物质的粒子种类很多,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粒子的名称或符号或化学式。

如l mol H 、1 mol H 2、1mol H +,但说“1mol 氢”就不对了,因为没指明具体是什么粒子,含义不明确。

三、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1、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这一单位是以0.012Kg 12C 所含碳原子数为基本计量标准来计量的。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

以了解环境中的物质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
04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实验误差的来源与控制
仪器误差
由于仪器设备的精度限制,可能 导致测量结果存在误差。为减小 误差,应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
维护。
人为误差
实验操作中,由于实验员的主观判 断或操作失误,可能导致误差。为 减小误差,应加强实验员的培训和 规范操作流程。
100%
减少随机误差
通过精确的计量和控制,可以减 少实验中的随机误差,提高实验 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80%
验证实验结果
化学计量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校 准和验证,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优化实验条件
确定最佳反应条件
化学计量可以通过对反应物质 的量和反应条件的研究,帮助 实验人员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 ,提高实验效率。
数据可视化
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直 观展示实验数据,便于发 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
实验条件的优化与改进
条件筛选
通过实验设计,筛选出对 实验结果影响显著的条件 因素,并确定最佳条件范 围。
条件优化
基于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 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以 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条件改进
针对现有实验条件的不足 之处进行改进,如改进实 验装置、引入新方法等, 以提升实验效果。
化学计量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污染物检测
01
化学计量可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
等,以评估环境的健康状况和污染程度。
生态系统中元素循环的计量研究
02
通过化学计量可以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元素循环,如碳、氮、磷
等,有助于了解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变化。
环境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_教案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_教案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使学生知道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 1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B .0.012Kg 12C 中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C .1molH 2O 中含有2 mol 氢和1mol 氧 D . 1molH 2O 中含有3 mol 原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H 2的摩尔质量是2 g B . 1molH 2O 的质量是18 gC .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 g/ molD .2g H 2含1mol H3.比较1.0mol N 2和1.0mol CO 的下列物理量:①质量 ②分子总数 ③原子总数,其中相同的是 ( )A . ①B . ①②C . ①②③D . ②③4.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目最多的是 ( ) A .CH 4 B .NH 3 C .H 2O D .HF5.2.5 molBa (OH )2中含有 个Ba 2+,含有 个OH -;5molNa 2SO 4溶于水电离出Na + 个;含SO 42-0.6mol 的Al 2(SO 4)3 中含Al 3+ mol 。

6. 0.1 mol•L -1Na 2O 放入 克水中才能使溶液中Na+与H 2O 的个数比为1∶100。

7.请你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字,完成这幅关系图。

8.49g H 3PO 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1.5 molNaOH 的质量是多少?9.在求相同质量的SO 2和SO 3所含硫原子的个数比时,不同的同学用了不同的解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_2138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_21381
注意:1L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水的体积。
2.容量瓶简介:
①容量瓶
形状:细颈,梨形,平底的玻璃瓶;
构造:瓶上标有容积,温度,颈部标有刻度线; 规格:50mL , 100mL,250mL,500mL,1000mL; 加水 倒立 瓶塞旋转180o 观察 倒立 如何检漏?
观察
②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③不能在其中溶解(有吸热或放热现象),不能将热的溶 液倒入,会影响体积的准确性。 ④读数时 ,应平视,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相切;不能 作反应容器,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只能用作配制的量具。移 动容量瓶,应手握刻度线以上部分。
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 验中的应用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 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表示单位体积(1L)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叫做B的物质的量浓度。
公式四:CB=
n
v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溶液的体积
nB: 单位: V: L
mol
CB: mol/L
物质的量浓度(CB)
CBV
粒子数(N)
N/N
A
物质的量 (nB)
100ml
20℃
容量瓶使用前应查是否检漏水,其方法是:
往瓶内加水,塞好瓶塞(瓶口和瓶塞要干, 且不涂任何油脂等),用食指顶住瓶塞,另 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 围是否有水漏出,如不漏水,把瓶塞旋转 180°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 漏水,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②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主要 仪器
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 天平、药匙(固体溶质使用)、量筒 (液体溶质使用)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①配制步骤八字方针: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啊)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啊)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经典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计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计量知识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提高实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与摩尔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计量的内涵。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3.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验中化学计量的具体运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电子天平、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NaOH、HCl、NaCl等。

3. 教学课件: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相关知识点。

教案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学计量知识,如质量、体积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1. 物质的量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摩尔)及计算方法。

2. 摩尔讲解摩尔的概念及其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3. 摩尔质量介绍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4.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化学反应的计算等。

三、实验演示1. 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教师演示配制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2.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教师演示滴定过程,讲解滴定原理及计算方法。

四、案例分析分析实验中化学计量的具体运用,如溶液配制、反应计算等。

五、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为课后实验做好准备。

六、总结与布置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题,预习课后实验。

七、课后实验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实验操作,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进行酸碱中和滴定等。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用符号n表示。

(2)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作为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其物质的量就是1 mol。

(3)“物质的量”是专用名词,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4个字不可增减,要从整体上理解、把握其含义,不能把“物质的量”理解成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4)“物质的量”一词不能用“摩尔数”代替。

因前后两者虽然在数值上相同,但意义完全不同。

前者是有单位的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基本单位是摩尔;而后者只是一个数,无单位。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只适用于表示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电子、中子、质子等微粒及这些微粒的某些特定组合)。

如1 mol NaCl中含有1 mol Na+和1 mol Cl-等,而不适合于表示宏观概念,如1 mol大米、2 mol氧元素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1)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这一单位是以0.012 kg12C所含碳原子数为基本计量标准来计量的。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 A,单位是mol-1。

它的实验值随测定方法的不同而不完全相同,通常使用6.02×1023 mol-1这个近似值。

(2)6.02×1023 mol-1是阿伏加德罗常数较为精确的近似值,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不能划等号,就像3.14与π的关系。

运用这一知识只能说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如果某粒子集体含有6.02×1023个该粒子,我们通常认为其物质的量就是1 mol。

(3)使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时应注意的问题:①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所含原子数、电子数,其中考查较多H2O、N2、O2、H2、NH3等。

②一定体积的物质中所含原子数、分子数,如Cl2、NH3、CH4、O2、N2、CCl4、C8H10等。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引言化学计量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化学物质之间的相对数量关系。

在实验中,化学计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帮助我们确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制定实验方案,并解释化学现象的原因和机制。

本文将探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计量实验方法。

1. 摩尔比计算在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知道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的摩尔比。

摩尔比计算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计算反应物的量以及理解反应物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例如,考虑以下反应:2H₂ + O₂ ⟶2H₂O通过实验测得反应中消耗的H₂和O₂的量,我们可以计算出它们之间的摩尔比,从而确定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

2. 反应定量分析反应定量分析是一种用数量方法研究化学反应的实验技术。

它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物质的量和产物质的量,来确定化学反应的摩尔比、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以及反应的产物。

反应定量分析既可以用于分析样品中特定物质的含量,也可以用于研究反应的化学性质。

例如,可以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来测定其中一个的浓度,或者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测定物质的化学反应能力。

3. 溶液配制化学实验中常常需要制备具有特定浓度的溶液。

化学计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以合适的比例配制溶液。

例如,要配制浓度为2mol/L的盐酸溶液,可以通过计算所需的盐酸量和稀释剂水的量,来准确配制出所需浓度的盐酸溶液。

4. 原子、分子量的测定在实验中,测定物质的原子或分子量是很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元素的相对质量,还可以用于校正实验数据、计算反应产物的理论质量以及验证实验室得到的化合物的分子式。

化学计量提供了一种测定物质原子或分子量的方法,例如通过质谱仪的测量、通过摩尔质量和元素的相对丰度之间的关系等。

5. 元素分析化学计量在元素分析中也有重要应用。

元素分析是一种确定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相对含量的方法。

通过对某个有机物样品进行完全燃烧或溶解,并测定产生的气体的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含有的每个元素的摩尔数,并进一步确定元素的相对含量和化学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2×1023
物质的量
相对分子或原 子质量
1mol物质 的质量
1mol 12 12g
1mol 32 32g
1mol 44 44g
情景五:物质的量的应用
问题:请同学根据这几个例子,归纳1mol 粒子的质量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量 方面有什么关系?
总结规律
1 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 时,其数值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 分子质量相等。
3. 与0.3molH2O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是( BC )
A. 0.3molHNO3 B. 3.612×1023个HNO3分子 C. 0.2 mol H3PO4 D. 0.1mol NH3
情景四:物质的量的应用
问题:学习了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后,
你对化学反应中的定量关系有了哪些新的
认识?
点燃
请结合 C + O2
2、不同的计量方法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联系)
3、外观越小的物质,用集体来计量较方便。(迁移)
问题的提出:
C + O2 = CO2
宏观 12g
32g
44g
微观 1
1
1
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之间是 如何联系的呢?
那么,可称量物质与分子、原子和离子这 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之间有什么联系? 能否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为单位来计量 它们之间的关系。答案是肯定的。
实践检验
1、1 mol H2O中含有
个水分子。
2、3 mol CO2中有 氧原子 。
3、2 mol NaCl中有 氯离子。
个碳原子 个
个钠离子,

4、1.204×1024 个氢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问题:请同学总结物质的量(n)、微粒 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间的换算
关系?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情景六: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
摩尔质量(molar mass)
(1)定义: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 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定义式:
M
=
m n
(3)单位: g / mol 或 g ·mol - 1
(4)表示符号: M
1 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 时,其数值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 分子质量相等。
CO2加以说明。
质量比
C + O2 12g ∶ 32g
点燃 ∶
粒子数比 1 ∶ 1

物质的量比 1mol ∶ 1mol ∶
CO2 44g
1 1mol
完成下表:
C
O2
CO2
一个分子或原 子的质量
微粒个数
1.993×10-23g 6.02×1023
5.314×10-23g 7.307×10-23g
6.02×1023
小结:
微粒数(N),物质的量(n),质量(m)之间的相互转化
÷NA
×M
N
n
m
×随堂练习
1. 写出下列物质的摩尔质量: H2SO4_____________, CO32-______________, K+ ______________
情景一:生活中的计量 化繁为简,意义不变。
情景一:生活中的计量
啤酒 大头针 大米
集体计 量购买
√ √ √
单个计 量购买
√ × ×
单个计 量使用

√ ×
学生讨论:
根据刚才的分析,针对生活中的计量方法, 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1、不同的物质可能有不同的计量方法,同一种物质 也可能有不同的计量方法。(方便)
注意: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 量,单位是mol-1。
感受阿伏加德罗常数
(1)如果把6.02×1023个直径为2.5cm 的硬币排成一行,可以来回于地球与太 阳之间240.8亿次 (2)如果把 6.02×1023 粒米给全球60亿人吃, 每人每天吃一斤,要吃14万年。
所以物质的量只用来表示原子、分子、 离子等微观粒子或粒子的集合体
参考资料
一滴水的体积大约是0.05 mL,质量大约
是0.05 g,含有大约17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个水分子,即1.7×1021个水
分子。
情景三:化学实验中的计量
问题:大家预测化学中的微观粒子, 多少个作为一个集团合适呢?
换句话1 mol粒子中有多少个微观粒子呢?
实践体验
当个体数量大时,人们习惯以集体为 单位统计个体数量。因此当微观粒子的
数量很大,我们也将以集合体为单位对
其进行计算。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物 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参考资料
1971年,由41个国家参加的第14届国际 计量大会上,正式宣布了国际纯粹和应用化 学联合会、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和国 际标准化组织关于必须定义一个物理量单位 的提议,并作出决议。从此,“物质的量” 就成为了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同时规定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作为1 mol的标准。
练习:已知一个12C 原子的质量为 1.993×10-26 kg,问 0.012 kg12C中有多少 个碳原子?
0.012Kg 12C中所含的
原子数
答案:6.02×1023个
1 摩尔的标准:1 mol任何粒子集 合体所含的粒子数 = 0.012 kg12C中所 含的碳原子数≈ 6.02×1023
把6.02×1023 mol-1叫做阿伏加德 罗常数,符号NA;也就是说,含有 6.02×1023 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合体都 称为1mol.
物质的量(n)
×NA
÷ NA
微粒数(N)
[例题] 在0.5mol O2中含有的氧分子数目是多少?
N(O2) = n(O2) × NA = 0.5 mol× 6.02 ×1023mol-1 = 3.01 × 1023
[巩固] 在0.5 mol 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是多少?
课堂练习:
1. 1.204×1024 个 H2O2 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2mol 。 2. 1molNa2CO3 中约含有 2 molNa+、 1 molCO32离子,共含有离子的个数为 1.806 × 1024 个。
一、物质的量
(1)含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集合体, 是一个 基本的物理量。 (2)用途:衡量微粒集体 (3)符号:n (4)单位:摩尔(mol)
强调: 1. 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
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 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 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 “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 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等单 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