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 (1)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 (1)](https://img.taocdn.com/s3/m/bd2fe8234b73f242336c5f5b.png)
矿井联系测量一、目的和任务矿井联系测量就是将地面上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坐标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
目的就是使地面和井下测量控制网采用同一坐标系统。
联系测量的主要任务是:(1) 确定井下经纬仪导线起算边的坐标方位角; (2) 确定井下经纬仪导线起算点的平面坐标x 和y ; (3) 确定井下水准基点的高程H 。
二、地面近井点的测设(1)地面近井点的精度要求 ⒈近井点测量精度的要求近井点可在矿区三、四等三角网、测边网的基础上,用插网、插点和敷设经纬仪导线,及GPS 等方法测设。
对于一般网型,近井点的精度,对于测设它的起算点来说,其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7cm ,后视边方位角中误差不得超过±10″。
GPS 测量必须按照1992年我国测绘局发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进行,近井点可以采用D 级和E 级测设。
⒉井口高程基准的精度要求井口水准基点的高度精度应该满足相邻井口间进行主要巷道贯通的要求,由于两井间进行主要的巷道贯通时,高程上允许的误差是=0.2m z m ±允,则其中误差为=0.1m z m ±,一般要求两井口水准基点相对的高程中误差引起的贯通点K 在z 轴方向上的偏差中误差不超过m3z±=±0.03m。
所以近井点高程测量,可以应该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测设。
(2)近井点布设方案本次近井点(水准基点)通过GPS进行布设,使用Trimble5800、5700GPS接收机,利用国家四等控制点为起算点,采取插网方式建立矿井E级GPS近井网,布网形式为同步图形扩展式。
测设了主井近井点坐标和高程。
三、立井定向《煤矿测量规程》规定的联系测量的主要精度要求实际定向精度与规程限差要求3.1两井定向方案本次设计方案的矿山有主井和副井各一个,因此投点时在两个井筒内各挂一根垂球线,采用单重稳定投点。
投点时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减小投点误差,这些主要措施包括:<1>定向时最好停止风机运转或增设风门,以减少风速;<2>采用小直径、高强度的钢丝,建议采用80kg重的垂球,并将垂球浸入稳定液中,并在大水桶上加挡水盖以减少滴水对垂球的影响。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大纲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19e1bc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3.png)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大纲第一篇:矿山测量课程设计大纲矿山测量课程设计大纲一、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安排矿山测量课程设计是在学完矿山测量学课程和完成矿山测量教学实验之后进行的。
是对学生进行测绘高级工程人才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某矿井的主要矿山测量工作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创新能力。
本大钢列出了设计内容与要求,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以期达到统一要求,提高设计质量的目的。
在进行设计时,必须遵守国家颁布的各种测量技术规程与图式,对各种测量方案与测量方法的选取择,既要大胆采用新技术与新设备提介创新,又要密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其合理性、可能性与必要性,务必使自己的设计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在施工时是可行的。
误差预计可利用现有程序用计算机进行,并进行方案比较。
本课程设计的时间定为一周。
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图。
设计说明书的任务是对全部测量方案、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作一简要而系统的说明,并附有必要的图表。
说明书应尽量避免冗长的文字上的讨论与解释,一般以直接叙述为主。
若在理论论上与实践上有创见,可作必要的讨论与解释。
设计中,学生若遇疑难问题,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后,可向指导教师提出,并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指导都是在答疑中应与学生共同进行讨论,帮助分析问题,指出可能产生的技术及设计思想方面的错误,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引导学生寻找正确合理的方案,但不应代替学生作出技术决定,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说明书的编写与图表的绘制,均由学生本人独立地完成,并在编写和绘制前向指导教师说明自己似编写和绘制的内容,经教师审查确认符合大纲规定后,再进行定稿编写说明书和绘制设计图。
设计完成后,学生应按时将装订好的说明书和清绘好的设计图交指导教师评审,指导教师根据有关规定给同学生的设计成绩。
二、矿井井下平面控制测量(一)生产限差[设计内容]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确定生产限差的数值。
[指导]确定矿井生产限差的方法有:1.按一般采矿工程对测量工作的要求来确定。
矿山测量设计课程设计-采矿巷道设计计算书
![矿山测量设计课程设计-采矿巷道设计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2ace67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8.png)
矿山测量设计课程设计-采矿巷道设计计
算书
介绍
这份报告旨在介绍我们在矿山测量设计课程中完成的采矿巷道设计计算书。
我们的目标是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设计方案,以便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矿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
设计目标
本设计的目标是为一个矿山生产巷道提供一个准确而安全的测量方案。
我们的设计考虑了以下因素:
- 要提供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巷道上的设备,同时还要保证巷道的稳定性
- 要确保巷道的坡度和弧形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 要使用符合工程要求的测量方法
设计过程
我们的设计过程分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巷道位置
我们首先确定了巷道的位置,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并不会对现
有地质构造造成影响。
步骤二:巷道断面设计
我们按照国家标准设计了巷道的断面。
我们考虑了巷道内的设
备和运输要求,确保其能够容纳所有必要的设备。
步骤三:坡度、弧形和节点设计
我们使用了最先进的测量方法来设计巷道的坡度、弧形和节点。
我们考虑了国家安全标准和工程要求,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步骤四:计算和检测
我们使用了国际上公认的计算方法来进行巷道设计的各个方面
的计算和检测。
我们确保所有的结果都符合国内外工程要求和标准。
结论
我们的测量设计方案为矿山生产巷道提供了一个准确而安全的
解决方案。
我们的设计过程遵循了国家安全标准和工程要求,并使
用了最先进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技术。
通过此课程设计,我们得到了
对矿山测量学的深入理解,也为我们的未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
![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e9d2fe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5.png)
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矿山测量学是矿山工程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矿山工程中量测、计算、分析和绘图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的综合。
本文将就矿山测量学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目标矿山测量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程学科,它主要的目的是学习矿山测量技术,帮助学生掌握先进的测量技术,教会学生运用各种测量仪器与软件,较好的完成矿山勘探、采矿、设计与管理等各环节的测量工作,这些都要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职业素质和实践经验。
二、课程内容1. 矿山测量基础知识:矿山测量学的概念、基本测量方法、要素、公差、误差、精度、准确度等。
2. 矿山测量仪器操作:包括全站仪、激光测距仪、测距仪、自动水平仪等的操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日常维护。
3. 矿山测量数据获取与处理:包括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测图软件操作技巧、数据分析与评估、图像处理等。
4. 矿山测量工程应用:包括矿山地面及井下测量、矿山设计测量、开采进度测量、矿区地质地形图、矿山立体测量、地震测量等方面的测量应用实例分析。
三、课程教学策略1. 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参观矿山实地测量现场,亲身体验现场搭建、数据采集、反复计算数据、精度评定等环节,解决学生用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分离的问题。
2. 强调实验性讲授:课程的教学应具备实验性特点,和研究性特点。
为学生提供多种实验和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亲身进行实测操作,从而深化对测量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3. 强化实用导向:注重矿山工程实用技术的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注重矿区地质地貌、地震灾害、生态环境治理、矿山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矿山测量工程应用,让学生有实践经验。
四、评估方式由于矿山测量学是一门以技能为主导的综合性学科,为了更好的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应在理论和实验中分别进行测量演练,通过任务跟踪、最终成果展示等多种评估方式进行量化评估。
五、参考文献1. 刘国玉,黄道南,张明,等. 矿山测量学[M]. 北京:矿业出版社,2009.2. 牟间积,雷思勇. 《矿山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2, 56(11):22-24.6. 邓乐天. 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J]. 科技创新导刊,2015(18):42.。
矿山贯通测量课程设计
![矿山贯通测量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851bb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3.png)
矿山贯通测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矿山贯通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矿山贯通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
3. 掌握矿山贯通测量中常见误差的分析与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矿山贯通测量的实际操作。
2. 能够正确使用矿山贯通测量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3. 能够分析矿山贯通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矿山测量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遵循安全规程,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矿山贯通测量的实际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重点。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矿山贯通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矿山贯通测量基本概念:包括贯通测量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2. 矿山贯通测量原理:介绍矿山贯通测量的几何原理和物理原理。
3. 矿山贯通测量方法:讲解地面及地下矿山贯通测量的常用方法。
4. 矿山贯通测量设备:介绍测量设备的选择、使用及维护。
5. 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包括数据采集、记录、计算和误差分析等。
6. 矿山贯通测量误差分析:分析常见误差类型,探讨误差处理方法。
7. 矿山贯通测量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现场操作。
8. 矿山贯通测量安全规程:强调测量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和进度,将教材相关章节内容进行整合。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一章:矿山贯通测量概述第二章:矿山贯通测量原理第三章:矿山贯通测量方法与设备第四章: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第五章:矿山贯通测量误差分析第六章:矿山贯通测量实际操作第七章:矿山贯通测量安全规程教学内容涵盖了矿山贯通测量的各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矿山贯通测量的相关知识,为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f0cd594693daef5ff73d01.png)
目录1、设计背景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某矿井的主要矿山测量工作的设计:1.加深对课堂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理解;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创新能力;3.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矿山基本情况2、设计要求1. 在进行设计时,必须遵守国家现行的测量规范、规程与图式。
2.对各种测量方案与测绘方法的选择,既要大胆采用新技术与新设备提倡创新,又要密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其合理性、可能性与必要性,务必使自己的设计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在施工时是可行的。
3. 设计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学间可以讨论交流;若遇疑难问题,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后,可向指导教师提出,但技术决定必须由学生独立做出。
4.设计说明书的任务是对全部测量方案、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作一简要而系统的说明,并附有必要的图表。
说明书中应尽量避免冗长的文字上的讨论与解释。
一般以直接叙述为主。
若在理论上与实践上有创见,可作必要的讨论与解释。
5. 说明书的编写与图表的绘制,均由学生本人独立地完成。
说明书与设计图要求内容正确、文理通顺、精简明了,图纸整洁。
3、测区已有测绘资料及成果利用收集资料收集矿区内各种已有的测绘资料,包括地形图、交通图、基本矿图、专门矿图、日常生产用图和生产交换图以及基础控制成果(成果表、点之记、网图、技术总结)及鉴定结论等。
平面控制资料为了使矿区坐标系统的一致性。
选用二个矿区一级三角点,这二个控制点X1,X2,都是矿区首级平面控制测量的起算点。
高程控制资料为使矿区高程系统相一致,故矿区首级水准控制网的高程系统选择1985黄海高程系,并且二个水准点为Y1,Y2。
表已知控制点数据4、坐标系统一个矿区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
为了便于成果、成图的相互利用,采用国家3°带高斯平面坐标系统。
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任意中央子午线或矿区平均高程面的矿区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
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测量》课程标准 (1)
![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测量》课程标准 (1)](https://img.taocdn.com/s3/m/b600f75ae518964bcf847cff.png)
《矿山测量》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矿山测量课程代码:0110G318适用专业:煤矿开采技术总学时数:60学时其中:集中实训1周,共26学时。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计算机基础》后续课程:《煤矿地质》、《煤矿开采方法》、《巷道施工技术》二、课程定位《矿山测量》课程是煤矿开采技术及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以《机械制图》、《计算机基础》为前导,为《煤矿地质》、《煤矿开采方法》、《巷道施工技术》等课程打基础,对采煤技术、掘进技术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有辅助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矿山测量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具有进行地形测绘、巷道及采煤工作面测量和施工测量的操作技能,具有测量方案的设计和测量数据处理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贯彻“以坚持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及任务为载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矿山测量工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制定与专业教学标准相适应的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
本课程的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严格把握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基本标准,所以在研制前期要充分对学生的基础、起点,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等进行调研、分析,经过校内外专家(包括本校任课教师、兄弟院校教学同行、企业相关人士等)进行探讨分析,确定应用性高职高专人才对本课程的掌握和学习的最低标准或基本标准,然后在本专业实施,对存在的问题或标准的高低等进行修订、改进。
四、课程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普通测量仪器进行常规的点位、高程测量及计算、绘图;2)能够布设小区控制网;3)能够利用近井点建立井下平面及高程控制导线;4)能够进行井下巷道中腰线测量、放线;5)能够进行贯通测量、计算及协调组织;6)能够利用测量资料绘制矿图;7)能够应用现代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测绘信息的收集、处理及报表生成。
2、知识目标:1)了解矿山测量的特点、内容和方法;2)了解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测图的准备工作,常规测图方法,地形图的绘制,数字化测图,地形图识读和应用理解招标采购流程。
《矿山测量学》课程实验指导书
![《矿山测量学》课程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b99d6067caaedd3383c4d324.png)
江西理工大学矿山测量学实验指导书2009.8江西理工大学《矿山测量学》课程实验指导书前言本书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非测量专业《矿山测量学》的配套教材,主要用于矿山测量学课程的课间实验教学。
测量实验是“矿山测量学”课堂教学期间讲授某一章节以后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测量实验,加深对测量基本概念的理解,初步掌握测量工作的实际操作技能,也为课程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基本实验指导,本书根据《矿山测量学》的教学大纲的实验要求,共列出4个实验项目,其顺序基本上按照《矿山测量学》的教学次序安排。
实验项目应由教师在每次布臵实验课任务时通知,以便预习,在实验前明确实验的内容和要求;第三部分为实验报告;第四部分为参考文献。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及错误,诚请使用本书的教师和同学及其他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基本实验指导第三部分实验报告第四部分参考文献第一部分绪论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矿山测量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写,适用于采矿工程专业。
一、本课程实验的作用与任务1.课程实验的作用⑴通过测量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熟悉测量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测量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可以使学到的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相结合起来,进一步验证、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⑵通过测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课程实验的任务⑴水准仪的认识及使用⑵普通水准测量(闭合路线)⑶经纬仪的认识及使用⑷测回法观测水平角3.课程实验的要求⑴实验之前必须复习教材中所学的相关内容,认真仔细地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操作的方法步骤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教学实验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
⑵实验分小组进行,组长负责本组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办理所用仪器和工具的借领和归还手续。
⑶实验在校内指导教师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无故不得缺席或迟到早退,不得擅自更改实验的内容要求。
煤矿测量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煤矿测量课程设计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300eae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c.png)
一、课程设计背景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矿测量工作在安全生产、资源开发和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特制定本课程设计方案。
二、课程设计目标1. 使学生掌握煤矿测量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设计内容1. 煤矿测量基本理论- 煤矿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煤矿测量的基本方法和仪器- 煤矿测量的精度要求2. 煤矿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网的设计与布设- 矿区坐标系统与测量基准- 平面控制测量误差分析3. 煤矿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网的设计与布设- 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高程控制测量误差分析4. 煤矿井下测量- 井下三角高程测量- 井下控制测量对贯通误差预计- 井下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5. 测量方案编制与实施- 最佳方案选择- 平面控制测量方案- 高程控制测量方案- 测量仪器配置与人员配备- 测量施工方案编制四、课程设计方法1. 理论学习- 针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复习。
2. 实践操作-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煤矿测量仪器的操作和测量数据的采集。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掌握测量误差分析的方法。
4. 方案编制与实施- 根据课程设计要求,编制测量方案,并进行实施。
五、课程设计评价1. 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考察学生对煤矿测量基本理论、方法和仪器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能力- 考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测量仪器的操作熟练程度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方案编制与实施能力- 考察学生编制测量方案的能力,以及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4. 团队协作精神- 考察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课程设计时间安排1. 前期准备(1周)- 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课程设计要求。
2. 实践操作(2周)-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煤矿测量仪器的操作和测量数据的采集。
矿业大学测量公开课教案
![矿业大学测量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3e6f4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0.png)
课程名称:矿山测量学授课对象:矿业工程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矿山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矿山测量的基本方法和仪器操作。
3.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矿山测量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矿山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矿山测量的定义及重要性2. 矿山测量的基本原理3. 矿山测量的分类二、矿山测量的基本方法和仪器操作1. 矿山测量的基本方法a. 视距测量法b. 三角测量法c. 水平测量法d. 高程测量法2. 矿山测量仪器的操作a. 经纬仪的使用b. 全站仪的使用c. 水准仪的使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矿山测量?它在矿山工程中有什么作用?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解矿山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介绍矿山测量的定义及重要性2. 讲解矿山测量的基本原理3. 讲解矿山测量的分类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矿山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场景。
2.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矿山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讲解矿山测量的基本方法和仪器操作1. 介绍矿山测量的基本方法a. 视距测量法b. 三角测量法c. 水平测量法d. 高程测量法2. 讲解矿山测量仪器的操作a. 经纬仪的使用b. 全站仪的使用c. 水准仪的使用二、实际操作演示1. 教师现场演示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实际操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矿山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矿山测量基本方法和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a38c2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1.png)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背景介绍矿山测量是矿山工程学中的重要学科,它是矿山工程设计和实施的基础和保障。
矿山测量课程是矿山工程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掌握矿山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测量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矿山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1.掌握矿山测量的基本概念、理论与实践操作方法;2.具有初步的现场实地测量和数据处理能力;3.了解矿山测量在矿山生产与环境保护中的应用;4.了解矿山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课程内容第一章矿山测量概论本章主要介绍矿山测量的概念、意义和分类,包括测量基准、测量工具、测量精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实地测量本章主要介绍矿山开采现场测量和地下空间测量技术,包括:矿井结构、巷道与矿山脉、地表控制点和地下控制点的测量方法和技术,以及测量设备、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矿山测量应用本章主要介绍矿山测量在矿山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包括巷道与洞阵布置设计、大型开采设备定位、测量数据管理、三维建模等内容。
课程设计矿山测量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矿山测量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学生将会得到更深入的知识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本门课程的课程设计中,可以设计如下的课程内容:实地测量课程设计学生将组成小组,进行实地测量课程设计。
学生需要在现场完成不同类型的测量任务,并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来进行数据处理。
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1.开挖控制点的选取和布设;2.巷道偏差调查和矿脉定向;3.钻孔导线测量;4.洞阵定位测量等。
三维建模课程设计在三维建模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利用测量数据,进行三维建模。
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1.知道三维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完成矿山内部和地表的建模;3.进行三维建模后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综合性课程设计在综合性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测量、建模以及其他相关技术,解决矿山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甘肃煤炭工业学校矿山测量学教案:第一章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02
![甘肃煤炭工业学校矿山测量学教案:第一章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02](https://img.taocdn.com/s3/m/29a04f877fd5360cba1adbfd.png)
第二节经纬仪及其检验校正一、对经纬仪的要求(1)、结构紧密,轻便耐用,密封性好(2)、具有防爆照明设备(3)、具有镜上中心(4)、应附有偏心望远镜或长管接目棱镜(5)、仪器最短视距应在1-2m左右(6)、仪器应具有可伸缩的三角架或托盘(7)、可在仪器上装配腰线望远镜二、矿用经纬仪的检校1、水准管的检校2、十字丝的检校3、视准轴的检校4、横轴的检校5、竖盘指标差的检校6、光学对点器的检校7、镜上中心的检校三、矿用经纬仪的维护1、应注意不要碰撞仪器,上井后必须及时打开仪器箱,晾干和擦净仪器2、安置仪器后必须由专人看守同时仪器箱上不准坐人3、应注意点上所悬挂的垂球不要碰坏仪器4、作业时,应注意仪器上的水珠,需用擦镜纸进行擦干。
第三节井下经纬仪导线水平角的观测一、安置仪器对中,整平对中分为:1、点下对中2、点上对中对中方法:垂球对中、光学对中、自动对中(三架法)(具体步骤上课演示)导线点在巷道底板时,安置仪器的方法与、地面相同。
当测点在巷道顶板时,应进行点下对中。
对中时,要整平仪器,并令望远镜水平,由测点上悬挂下垂球,移动经纬仪使镜上中心对准垂球尖。
再整平仪器,重新对中。
(垂球碰仪器,挡风布或防风套管,重球浸水中,光学对点)二、测量角度:前后视点上挂垂球线,作为瞄准的标志。
若井下巷道中风大,锤球加重,放入水桶中稳定,或加挡风布。
井下黑暗潮湿,并有瓦斯及煤尘,仪器有较好的密封性,经纬仪及觇标均需照明,最好有防爆照明设备。
将矿灯置于垂球线的后侧面,并在矿灯上蒙一层白纸或毛面薄膜,使垂球线清晰地呈现在柔和的光亮背景上。
井下测角方法与地面一样,有复测法和测回法。
测回法步骤如下:1) 设欲测角度ACB(如图),则在测站C 上安置经纬仪后将度盘对在0°附近2) 正镜瞄准后视点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1,十字丝中丝瞄准垂球上标志,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后读取竖盘读数LA 3) 正镜顺时针旋转瞄准前视B,读取b1和LB 4) 倒镜后逆时针旋转照准部, 瞄准B,读取b2和RB 5) 逆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A, 读取a2和RA 算一测回水平角: 水平角:β=(b1-a1+b2-a2)/2 垂直角:后视 δA=(RA-LA-180゜)/2 前视 δB=(RB-LB-180゜)/2倾角小于30的井巷中,限差见下表。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1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baf031ca9b6648d7c1c746cb.png)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1矿山测量课程设计一、两井定向计算某矿做了一次两井定向,根据地面连接导线求得垂球线A 的坐标X A =3431.525m ;两垂球A 、B 间距离L AB =110.442m (如图1所示)。
设两垂球联线的方位角αAB =25°12′20″+10°×n (n 为每个同学的序号),试根据表1中井下连接导线的数据,按地面坐标系统计算井下连接导线各边的方位角及各点坐标。
图1提示:1. 根据L AB 及a ab 算出垂球B 线的地面坐标X B 和Y B 。
2. 按假定坐标系统,即设A 为原点,A1边为X′轴,计算B 点的假定坐标X′B 、Y′B 并算出α′AB ,进而算出ΔC=L′AB -L AB 3. 给出ΔC 允=0.02米,按规程要求,ΔC 应小于ΔC 允。
4. 按地面坐标系统计算井下连接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及坐标,并求得坐标闭合差f x ,f y 。
5. 将坐标闭合差按边长成比列地分配给井下导线各边的坐标增量上,最后求得各点改正后的坐标。
1920749β'''=︒2922122β'''=︒3910243β'''=︒1129.241m =2150.551m=31104.443m =42811558β'''=︒4131.432m =5980328β'''=︒5129.182m =61492753β'''=︒6120.691m =7128.422m=解:(1)n取20时,则αAB=25°12′20″+10°×20=225°12′25″X B=X A+ΔX A B= X A+L AB·cosαAB=3431.525+110.442×cos(225°12′25″)=3353.711m (2)按假定坐标系统,即设A为原点,A1边为X′轴,计算B点的假定坐标X B′、Y B′。
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
![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ee24e4f01dc281e53af0e8.png)
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矿山测量课程设计报告姓名:张智远班级: 测绘10-2班学号:07103094 指导老师:顾和和中国矿业大学环测学院2013/7/20目录一、课程设计概述 (1)设计目的 (1)设计内容 (1)编制依据 (1)坐标系统 (1)二、矿井平面联系测量 (2)两井定向方案 (2)技术规范及限差要求 (2)测量方案 (3)投点、连接 (4)工作组织与安全措施 (5)内业数据处理 (5)陀螺定向方案 (6)陀螺经纬仪定向基本原理 (6)陀螺经纬仪定向步骤 (7)组织工作与注意事项 (8)陀螺经纬仪定向误差分析 (8)两种方案的比较 (9)两井定向精度估计 (9)陀螺定向精度估计 (10)三、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11)井下导线的等级与布设 (12)导线布设系统 (12)基本控制设计 (12)采区控制设计 (13)精度估算 (13)基本控制精度估算 (13)采区控制精度估算 (14)四、高程联系测量 (15)高程导入方法 (15)钢尺导入高程 (15)钢丝导入高程 (16)光电测距仪导入高程 (16)精度估算 (17)五、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17)地面水准测量 (17)地面水准布设方案 (18)地面水准精度估算 (19)井下水准控制网设计 (20)井下水准布设方案 (21)井下水准精度估算 (21)井下三角高程设计 (22)布设方案 (22)精度估算 (22)六、体会 (23)一、课程设计概述设计目的矿山测量课程设计是在学完矿山测量学课程和完成矿山测量教学实验之后进行的,是对学生进行测绘高级工程人才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某矿井的主要矿山测量工作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创新能力。
为了通过模拟实践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更真实的了解矿山测量工作,环测学院在2013年7月组织10级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矿山测量课程设计,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并形成体系。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书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书](https://img.taocdn.com/s3/m/77983e313968011ca30091a8.png)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一、概述1.1、设计目的矿山测量课程设计室在学完矿山测量学课程和完成矿山测量教学实验之后进行的。
是对学生进行测绘高级工程人才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某矿井的主要矿山测量工作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创新能力。
1.2、编制依据1、《矿山测量学》第一分册,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3、《矿山测量与规范》GB/T 15663.6-20081.3、坐标系统选取1、平面坐标系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
按3°分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121°,横坐标加500Km。
2、高程系统采用1956黄海高程系统。
二生产限差的确定2.1、按一般采矿工程对测量工作的要求来确定。
一般采矿工程对测量工作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利用矿图来解决采矿技术问题。
为满足基本矿图的精度要求,一般采用3.0m作为生产限差,即基本矿图上最弱点相对于矿井近井点或井下导线起始点而言的点位极限误差值为3.0m。
此限差值中包括有测量、绘图和用图的误差,若去掉后两项,测量允许误差(对1:2000矿图而言)为2.75m 左右。
2.2、按测图与绘、用图精度相匹配的原则确定绘、用图的极限误差一般取0.8mm(图上),若矿图的比例尺为1:2000时,即为1.6m,此误差值仅指测量误差,不含绘、用图误差。
2.3、按井巷光通的限差确定平面上中线的允许偏差取0.3~0.5m,高程的允许偏差为0.2m,此误差仅指测量误差。
2.4、按由地面向井下指定地点打垂直钻孔的要求确定当孔深小于100m时,可取1.4m作为生产限差。
三矿井平面联系测量3.1、测区范围及概况车夫山位于徐州市,地势平坦。
交通便利,视野开阔,控制网适合布置GPS控制网。
周围有大量的农田,给测量带来不便。
3.2、地面平面控制网布设经野外踏勘选点,在测区范围内布设工程D级GPS控制网作。
生产矿井测量课程设计
![生产矿井测量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6c3f5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1.png)
生产矿井测量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生产矿井测量是采矿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是实现矿山生产管理和资源利用的重要工具。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本次课程设计将对生产矿井测量进行全面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生产矿井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术。
二、设计目标1.掌握矿井测量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2.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检修及维护方法;3.学会矿井测量中的数据处理和成图方法;4.能够解决矿井生产现场的测量问题;5.具备矿井综合调查设计的能力。
三、设计内容1. 矿井测量基本理论1.矿井测量系统的组成;2.坐标系和坐标变换;3.矿井测量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4.全站仪的使用及其误差分析。
2. 矿井测量实践1.矿区放样和采煤面测量;2.通风、水文等矿井测量;3.矿井灌浆、回采等控制测量。
3. 矿井测量数据处理1.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2.三角剖分及计算机成图技术;3.绘制测量图件。
4. 实践任务学生选定一座矿井,进行测量布置、实地测量、数据处理及图纸编制。
四、设计任务1.学习矿井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2.学习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3.进行矿井测量实践操作;4.进行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5.编制矿井测量图件。
五、设计方案1. 课程教学安排本次课程设计设置为2学分课程,共计16学时,安排如下:时间内容学时第一周矿井测量基本理论4学时时间内容学时第二周矿井测量实践(绪论、坐标系和坐标变换)4学时第三周矿井测量实践(放样、控制测量)4学时第四周矿井测量数据处理及成图4学时2. 实践教学内容及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为矿井测量实践操作,学生可以选择一座矿井进行实践任务,任务内容包括:1.矿井测量布置计划和方案,包括实景、剖面、断面等;2.实际进行选区及测量操作,包括放样、测量前的校准、数据记录等;3.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三角剖分、统计分析等;4.使用计算机和绘图软件进行成图,包括剖面图、断面图、三维模型等;5.编制矿井测量图件,包括测量图、平面图、样例图等。
矿上测量课程设计
![矿上测量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34754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a.png)
矿上测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矿上测量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矿上测量的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矿上测量的方法和技巧;3.理解矿上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矿上测量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2.能够独立完成矿上测量任务;3.能够对矿上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矿上测量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3.培养学生对矿上测量工作的严谨态度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矿上测量的基础理论知识、测量方法和技巧,以及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矿上测量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测量原理、测量仪器、测量方法等;2.矿上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地面测量、地下测量、比例尺测量等;3.矿上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包括矿产资源勘探、矿山建设、矿山安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矿上测量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矿上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矿上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矿上测量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测量》课程标准 (1)
![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测量》课程标准 (1)](https://img.taocdn.com/s3/m/f13720c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1.png)
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测量》课程标准 (1)《矿山测量》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矿山测量课程代码:0110G318适用专业:煤矿开采技术总学时数:60学时其中:集中实训1周,共26学时。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计算机基础》后续课程:《煤矿地质》、《煤矿开采办法》、《巷道施工技术》二、课程定位《矿山测量》课程是煤矿开采技术及矿井通风与平安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以《机械制图》、《计算机基础》为前导,为《煤矿地质》、《煤矿开采办法》、《巷道施工技术》等课程打基础,对采煤技术、掘进技术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有辅助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把握矿山测量的基础理论、基本办法,具有举行地形测绘、巷道及采煤工作面测量和施工测量的操作技能,具有测量计划的设计和测量数据处理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贯彻“以坚持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及任务为载体、教学以同学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原则,以矿山测量工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制定与专业教学标准相适应的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具有鲜亮的职业教导特色。
本课程的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严格掌握同学学习该课程的基本标准,所以在研制前期要充分对同学的基础、起点,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等举行调研、分析,经过校园外专家(包括本校任课老师、兄弟院校教学同行、企业相关人士等)举行探讨分析,确定应用性高职高专人才对本课程的把握和学习的最低标准或基本标准,然后在本专业实施,对存在的问题或标准的凹凸等举行修订、改进。
四、课程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一般测量仪器举行常规的点位、高程测量及计算、绘图;2)能够布设小区控制网;3)能够利用近井点建立井下平面及高程控制导线;4)能够举行井下巷道中腰线测量、放线;5)能够举行贯穿测量、计算及协调组织;6)能够利用测量资料绘制矿图;7)能够应用现代矿山信息管理系统举行测绘信息的收集、处理及报表生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2012年6月20日目录一、课程设计概述11.1设计目的11.2设计内容11.3编制依据11.4坐标系统1二、矿井平面联系测量 (1)2.1 两井定向方案22.1.1 技术规范及限差要求22.1.2 测量方案32.1.3 投点、连接42.1.4 工作组织与安全措施42.2.2 陀螺经纬仪定向步骤72.2.3 组织工作与注意事项72.2.3 陀螺经纬仪定向误差分析82.3 两种方案的比较82.3.1 两井定向精度估计82.3.2 陀螺定向精度估计9三、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11)3.1井下导线的等级与布设113.2 导线布设系统113.3 精度估算133.3.1 基本控制精度估算133.3.2 采区控制精度估算14四、高程联系测量 (14)4.1 高程导入方法144.1.1 钢尺导入高程144.1.2 钢丝导入高程154.1.3 光电测距仪导入高程164.2 精度估算17五、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17)5.1 地面水准测量175.1.1 地面水准布设方案185.1.2 地面水准精度估算185.2 井下水准控制网设计205.2.1 井下水准布设方案205.3 井下三角高程设计225.3.1 布设方案225.3.2 精度估算22六、经验与收获23一、课程设计概述1.1设计目的矿山测量课程设计是在学完矿山测量学课程和完成矿山测量教学实验之后进行的,是对学生进行测绘高级工程人才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某矿井的主要矿山测量工作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创新能力。
为了通过模拟实践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更真实的了解矿山测量工作,环境与测绘学院在2012年5月组织09届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矿山测量课程设计,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有效的复习并形成体系。
1.2设计内容(1)矿井平面联系测量(2)井下平面控制测量(3)高程联系测量(4)井下高程控制测量1.3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煤矿测量规程》(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18314-2009)(4)《DZS3水准仪使用说明书》(北京博飞);(5)《Leica TC1500用户手册》(瑞士徕卡);(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95。
(7)《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95。
1.4坐标系统一个矿区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
为了便于成果、成图的相互利用,应尽可能采用国家3º带高斯平面坐标系统。
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任意中央子午线或矿区平均高程面的矿区坐标系统。
矿区面积小于502km且无发展可能时,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矿区高程尽可能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无此条件时,方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二、矿井平面联系测量将地面平面坐标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称平面联系测量,简称定向。
矿井联系测量的目的是使地面和井下测量控制网采用同一坐标系统。
其必要性在于:(1)需要确定地面建筑物、铁路和河湖等与井下采矿巷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需要确定相邻矿井的各巷道间及巷道与老塘(采空区)间的相互关系,正确地划定两相邻矿井间的隔离矿柱。
(3)为解决很多重大工程问题,如井筒的贯通或相邻矿井间各种巷道的贯通,以及由地面向井下指定地点开凿小井或打钻孔等等。
联系测量的任务在于确定:(1) 井下经纬仪导线起算边的坐标方位角;(2) 井下经纬仪导线起算点的平面坐标x和y;(3) 井下水准基点的高程H。
本设计采用两井定向方案与陀螺经纬仪定向两种方案,并对其进行了精度评定和比较。
2.1 两井定向方案当矿区有两个立井,且两井之间在定向水平上有巷道相通并能进行测量时,就要采用两井定向。
两井定向时,由于两垂球线间距离大大增加,因而由投点误差引起的投向误差也大大减小,这是两井定向的最大优点。
2.1.1 技术规范及限差要求表近井光电测距导线的布设与精度要求《煤矿测量规程》规定,两井两次独立定向所算得的井下定向边的方位角之差,不应超过±1′。
则一次定向的中误差为0602221.2M α''''=±=若忽略投向误差θ,认为井上、下连接误差大致相同,则=21.22=15m m ''''=±±下上2.1.2 测量方案本设计中,井上测设采用二级导线,从两个给定已知点M 、N 敷设导线,求得近井点的坐标及方位角,设计图见图1-1(绿色部分为井上导线)。
图1-1 近井点测量设计图本设计中,在井下定向水平,测设经纬仪导线A-1-2-3-4-5-6-7-B ,导线采用15"基本控制导线。
导线布设图见图1-2(蓝色部分为井下导线)。
三等导线 四等导线 一级导线 二级导线 15 10 5 3 2~5 1~2 0.5 0.25 1/100000 1/100000 1/30000 1/20000 ±1.8 ±2.5 ±5 ±10 1/00000 1/40000 1/20000 1/10000图1-2井下导线布设图2.1.3 投点、连接投点:在两个立井中各悬挂一根垂球线A和B。
投点的方法与一井定向相同,只是每个井筒悬挂一根钢丝,投点工作比一井定向简单,而且占用井筒时间短。
指用锤线或激光束将地面点的位置通过立井传递至定向水平的测量工序。
包括单重稳定投点、单重摆动投点和激光投点。
本矿井筒400左右,不算太深,滴水不大,井筒气流比较缓和,因此决定采用单重稳定投点方式。
所需设备及要求:垂球:50-100kg;钢丝:0.5-2mm的高强度优质碳素弹簧钢丝;单闸手摇绞车;导向滑轮:直径不小于150mm;定点板;加盖大水桶;小锤球。
地面连接: 地面连接的任务在于测定两垂球的坐标, 再由坐标算出两垂球的方位角来。
关于地面连接的方式,根据两井筒相距的远近而有所不同。
当两井相距较近时,则可插入一个近井点, 然后用导线连接,当两井相距较远时, 则可在两井筒附近各插入一个近井点来连接。
如图1 所示。
当敷设导线时, 应该使导线具有最短的长度并尽可能沿两垂球连线的方向延伸, 因为此时量边误差对联线的方向不产生影响。
一般可按照设立近井点的要求进行测量, 但在定向之前, 应根据一次定向测量中误差不超过±20″的要求。
井下连接: 在定向水平上, 一般可用井下 7″经纬仪导线将两垂球线连接起来,在巷道形状可能的情况下,和地面连接导线一样尽可能沿两垂球方向敷设,并使其长度最短。
在选定了井上下连接方案后,应进行精度预计。
如果井下经纬仪导线起始边的方位角中误差M a0不超过20″,方案才能被采用。
2.1.4 工作组织与安全措施工作组织的主要流程有:(1)准备工作选择连接方案,做出技术设计;定向设备及用具准备;检查定向设备及检验仪器;预先安装某些投点设备和将所需用具设备等送至定向井口和井下;确定井上下负责人,同一负责指挥和联络工作。
(2)制定地面的工作内容及顺序 (3)制定定向水平上的工作内容和顺序(4)定向时的安全措施:定向过程中应劝阻一切非定向工作人员在井筒附近停留;提升容器应牢固停妥;井盖必须结实可靠地改好;对定向钢丝必须事先仔细检查,放提钢丝时应事先通知井下,只有当井下人员撤离时才能开始;垂球未到井底,人员不得进入井筒;钢丝要均匀慢放。
(5)定向后的技术总结:包括定向测量的实际时间安排,实际参与定向的人员和分工;地面连测导线的计算成果及精度;定向的内业计算和精度评定;定向测量的综合评述和总结。
2.1.4 内业数据处理由于每个井筒内只投一个点,不能直接推算井下导线边的方位角。
因此,首先采用假定坐标系统,然后经过换算求得与地面坐标系统一致的方位角。
(1)根据地面导线计算A 、B 点坐标,通过坐标反算原理求出两锤球线连线在地面坐标系统中的方位角、边长;ABAB A B A B ABx y x x y y ∆∆=--=αtan 22cos sin )()(AB AB ABAB AB A B ABy x x x y y S ∆+∆=-=-=αα(2)建立井下假定坐标系统,计算在定向水平上两锤球线连线的假定方位角、边长。
通常为了计算方便,假定A -1边为x ′轴方向,与A -1垂直方向为y ′轴,A 点为坐标原点,即"'1'00000ο=A α ,0'=A x , 0'=Ay计算井下连接导线各点假定坐标,直至锤线B 的假定坐标 B x '和 B y '。
再通过反算公式计算AB的假定方位角及其边长:AB A B A B ABx y x x y y '''''''tan =--=α2'2''''''''cos sin )()(AB AB ABA B AB A B ABy x x x y y S∆+∆=-=-=αα 理论上讲,AB S 和 AB S ' 应相等。
(3)按地面坐标系统计算井下连接导线各边的方位角及各个点的坐标。
AB AB A '1ααα-=式中 若AB α < AB 'α 时, AB AB A ααα'-+=ο3601然后根据 1A α 之值,以锤线A 的地面坐标重新计算井下连接导线各边的方位角及各点的坐标,最终求得锤线B 的坐标。
井下连接导线按地面坐标系统算出B 点坐标值应和地面连接导线所算得的B 点坐标值相等。
为了检核,两井定向也应独立进行两次,两次算得的井下起始边的方位角互差不得超过1′。
2.2 陀螺定向方案设计应包括选用仪器、选定地面和井下测定边、观测方法和限差、精度估计、坐标传递、工作组织等陀螺定向是运用陀螺经纬仪直接测定井下未知边的方位角。
它克服了运用几何定向方法进行联系测量时占用井筒时间长、工作组织复杂等缺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矿井联系测量和控制井下导线方向误差的积累。
本次陀螺定向所用陀螺经纬仪为JT15No79563陀螺经纬仪。
2.2.1 陀螺经纬仪定向基本原理上图中∆为仪器常数,r为子午线收敛角,Tα为陀螺方位角,α为坐标方位角,A为地理方位角。
各个参数的关系如下:、T00T=ATAAAαααγαλαγ∆-=+∆=+=-=+∆-′′平①在地面已知边上测定仪器常数求得仪器常数:∆=0A-Tα②在井下定向边上测定陀螺方位角在井下进行陀螺定向,则定向边的地理方位角A为:A=Tα′+∆。
测量要求:测定定向边陀螺方位角应独立进行两次,其互差应小于40″。
③仪器上井后重新测定仪器常数仪器上井后,应在已知边上重新测定仪器常数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