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教学设计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46883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1.png)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一、引言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保护和规范行为的框架,确保公平、公正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
在教育领域,法律同样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法律融入教学设计,让法律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护航。
二、法律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1. 法律规定的教育权利和义务根据法律,每个公民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法律规定了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并确保公民免受任何歧视。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当遵守这些法律规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和优质的教育。
2. 法律规定的学生权益保护法律规定了保护学生权益的措施。
教育工作者应当了解这些规定,并将其纳入教学设计中。
例如,教育法律规定了学生的隐私权、安全权以及受到侵权时的救济措施。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需要确保学生的权益不受侵犯,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三、法律与教学设计的结合点1. 民事法律与课堂纪律教室中的学生行为通常受到纪律的约束。
这些纪律规则可以视为民事法律在学校设置下的应用。
例如,学校可能规定不允许欺凌或者吸烟等行为,这旨在保护学生的权益和维护秩序。
教师可以将这些规则融入课堂纪律中,并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解释法律原则和重要性。
2. 刑事法律与学生行为规范学生在校园行为中有时会违反校规或者法律。
教师可以运用刑事法律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不当行为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以及合法行为的重要性。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
3. 行政法律与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涉及许多行政法律问题,例如招生、教师任命、财务管理等。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这些法律规定,并确保学校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学校管理的法律依据,提高他们对公共事务的认识。
四、法律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通过法律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
学生应当了解法律是公正、平等和保护权益的基础。
初中政治法律教案模板
![初中政治法律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2606d8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c.png)
初中政治法律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包括法律的概念、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法律的概念和特征。
【难点】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起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思考。
2. 学生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环节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是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 教师讲解法律的特征,包括法律的国家性、法律的普遍性、法律的强制性等。
3.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如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规范行为等。
环节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环节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 学生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决心。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法律作用和意义的短文。
2. 学生收集相关的法律案例,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提高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法律是什么》教学设计
![《法律是什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9aeca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7.png)
《法律是什么》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法律是什么课程性质:选修课适用对象:大学本科生课程目标:1.了解法律的定义和概念;2.理解法律的功能和作用;3.掌握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体系结构;4.能够分析并解决基本法律问题;5.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学内容:第一讲:法律的定义和概念1.什么是法律2.法律的种类和分类3.法律的属性和特征第二讲:法律的功能和作用1.法律的社会功能2.法律的调节作用3.法律的约束力和制约性4.法律的保障作用第三讲:法律的原则和基本体系1.法律的基本原则2.法律的体系结构3.法律的层级关系第四讲:法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1.法律问题的定义和解读2.法律问题的分析方法3.法律问题的解决途径第五讲: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1.法律意识的培养2.法治观念的形成3.法治社会的建设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内容;2.讨论互动: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法律问题;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角色扮演:通过模拟法庭、辩论赛等形式,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课件资料:准备PPT、教学手册等资料,便于向学生讲解和学习;2.案例资料:准备各种法律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3.教学场地:准备教室、电子设备等,确保教学进行顺利。
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等;2.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3.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安排:本课程共5周,每周1次课,每次2小时。
第一周:讲授法律的定义和概念,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属性。
第二周:讲授法律的功能和作用,探讨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周:讲授法律的原则和基本体系,介绍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体系结构。
第四周:讲授法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政治法律的教案
![初中政治法律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96b45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b.png)
初中政治法律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1.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你们对法律有什么了解?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法律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特点: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提问:法律有哪些作用和意义?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a. 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可以引导人们正确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b. 法律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c. 法律具有制裁作用,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d. 法律具有教育作用,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法治素养。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案例1:某男子盗窃他人财物,被警方抓获并依法处理。
案例2:某企业违法排放废水,被环保部门查获并依法处罚。
2.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这些案例中,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需要依法处理?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法律在这些案例中起到了规范行为、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依法处理是因为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违法行为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法律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和意义。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强调: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当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提高法治素养。
法律的地位及作用教学设计
![法律的地位及作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116d9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c.png)
教学设计:法律的地位及作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 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功能;3. 掌握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和保护作用。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法律的地位和作用;3. 法律对个人的影响和保护作用;4. 法律对社会的影响和保护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或讲述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兴趣,引出法律的地位和作用。
2. 概念讲解(15分钟)讲解法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法律的来源、性质和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对法律的初步认知。
3. 组织讨论(20分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探讨法律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4. 案例分析(25分钟)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和保护作用。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5. 活动展示(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选择一种形式(如小品、绘画、口头报告等)来展示法律的地位和作用。
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四、课堂延伸1. 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2. 借助实地参观、专家讲座等方式,深入了解法律的具体应用和实际运作过程。
3. 提供相关的案例材料和文献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五、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展示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考察学生对法律定义、作用和案例分析的理解和运用,进行评估。
3. 合作能力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活动展示中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反思1. 注重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
2. 设计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引导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初中学宪法法律教案
![初中学宪法法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d1d2a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1.png)
初中学宪法法律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热爱宪法,尊重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的意识。
3. 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
【教学内容】1. 宪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3.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4. 正确行使法律权利的方法和途径【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宪法。
二、宪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宪法的概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 学生了解宪法的作用,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三、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10分钟)1. 教师讲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其他法律都必须遵守宪法。
2. 学生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宪法对国家和公民的约束力。
四、学生的权利和义务(10分钟)1. 教师介绍我国宪法规定的学生权利,如受教育权、言论自由权等。
2. 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明白权利的行使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五、正确行使法律权利的方法和途径(10分钟)1. 教师讲解学生如何正确行使法律权利,如在行使言论自由权时,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2. 学生掌握正确行使法律权利的方法和途径,增强法制观念。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宪法的认识。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宪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地位的认识。
3. 学生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以及正确行使法律权利的能力。
【教学资源】1. 宪法教育课件、教案。
2. 宪法相关案例资料。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0ca0db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6.png)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导语:一、认识法律的重要性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展示现实生活中的违法行为和法律保护下的公平正义案例。
2.集体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违法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以及法律对违法行为的处置方式和目的。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根据所分的角色,模拟法庭审判过程,根据真实案例进行辩论和判决。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深化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明确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二、法律知识的学习1.知识传递2.探究活动设置小组研究任务,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中一法律规定,如继承法、劳动法等,并结合案例进行讨论和归纳。
3.案例剖析教师提供一些涉及儿童权益、网络安全等案例,讨论案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4.游戏与竞赛设计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例如按照规则完成法律知识拼图、通过关卡答题解码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培养法治精神1.观看电影选取一部涉及法律与道德冲突的电影,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影后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法治精神在电影中的体现和意义。
2.小组合作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份维权手册,包括维权途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法律保护意识和能力。
3.阅读故事选取一些优秀的现实生活故事,让学生阅读并撰写读后感,心理上接受法治精神的引导。
4.示范教学教师扮演法官、律师等法律角色,引导学生模拟法庭辩论并判定案件结果,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和维护法律权益的意识。
结语: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需要法律的重要性,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精神。
这样的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法律,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增强法律意识,促进他们形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探究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
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为了建设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法治教育的深入实施。
初中关于法律的教案
![初中关于法律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77f12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9.png)
初中关于法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知道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3.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什么,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2. 基本法律常识:宪法、刑法、民法等。
3.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遵纪守法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法律的基本概念:介绍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3. 讲解基本法律常识:介绍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概念,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常见的违法行为,让学生了解违法行为的后果,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5. 讨论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让学生谈谈对遵纪守法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遵纪守法。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法律知识教育教材。
2. 案例: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
3.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课后实践让学生结合所学法律知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遵守法律法规,做到遵纪守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大学法律教学设计案例(3篇)
![大学法律教学设计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88b58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8.png)
第1篇一、课程背景宪法学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宪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本案例以宪法学课程为例,设计一套教学方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宪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
- 了解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 熟悉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法律文书写作能力。
- 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宪法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1. 宪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宪法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宪法的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 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利保障原则等2. 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3. 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国家的性质、任务和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及其职权- 宪法保障的实施机制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 结合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 引用宪法条文,结合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宪法精神。
2. 讨论法:- 针对宪法学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案例教学法:-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宪法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探讨宪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4. 模拟法庭:- 组织学生模拟宪法诉讼案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宪法实施的过程。
5. 网络教学:- 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宪法学习资料、在线讨论和在线测试等功能。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 通过提问或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对宪法的兴趣,引出宪法学课程的主题。
2. 讲授:- 结合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 讨论:- 针对宪法学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法律教案 初中
![法律教案 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51520fe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a.png)
法律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3.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4. 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内容5.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让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
2. 讲解:(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介绍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让学生明白法律对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2)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讲解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部门,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让学生认识到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内容:重点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以及未成年人应当遵守的法律规定。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法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判断案例中的违法行为,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5. 总结:强调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互动环节中的表现,检验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法律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法律知识相关教材或读物。
2. 案例素材: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法律案例。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举例生动、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中职法律课教学设计案例(3篇)
![中职法律课教学设计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875f6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3.png)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法治意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法律课程作为中职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治精神和法律素养。
本案例以中职法律课为例,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富有实效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
- 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熟悉法律援助和司法救济的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法律文书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教学对象中职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概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法律援助和司法救济。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播放一部法治宣传片,引发学生对法治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 提问导入:针对宣传片中的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其中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概述:- 讲解宪法的定义、性质和作用。
- 分析宪法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 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 阐述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等。
- 结合案例,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 法律援助和司法救济:- 介绍法律援助的定义和范围。
- 讲解司法救济的程序和方法。
- 强调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宪法中的某一项权利或义务进行讨论,并分享讨论成果。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大学法律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大学法律教学设计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216657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3.png)
课程名称:法律基础理论授课班级:法学专业本科一年级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等基本法律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2. 法律关系3. 法律责任教学难点:1. 法律关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2. 法律责任的认定与承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二、讲授新课1. 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的定义- 法律的特征- 法律的起源与发展2. 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的要素- 法律关系的分类3. 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定义-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三、案例分析1. 教师挑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的承担。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案例中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的承担。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等。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五、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的承担。
2. 提醒学生要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其学习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根据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其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法律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法律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b94f5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f.png)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和法律的适用范围。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法律案例资料3. 学生讨论小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律吗?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授1. 法律的定义及特点- 教师讲解法律的定义,强调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规范。
- 介绍法律的特点:规范性、强制性、普遍性、稳定性。
2. 法律的作用- 举例说明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具体体现?3. 法律的适用范围- 讲解法律的适用范围,包括国内法和国际法。
- 分析不同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法律知识?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授1. 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讲解法律的制定过程,包括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
- 分析法律实施的重要性,强调法律权威。
2. 法律的遵守与维护- 强调公民遵守法律的重要性,提倡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 讲解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包括投诉、举报等途径。
三、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做到遵纪守法?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49fe9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a.png)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法律教学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提高法律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善用法律教学设计,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法律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善用法律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法律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其次,了解学生的背景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最后,收集相关的案例和实例,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法律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提取法律原则和规则,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判断能力。
例如,在教授刑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三、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法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掌握法律应用的方法。
在案例分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案例的细节,分析案件的法律依据和判决理由,让学生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案例分析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四、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法律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的法律情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原则和规则。
例如,在模拟法庭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分别扮演法官、检察官、辩护律师等角色,通过辩论和辩护,全面了解司法过程和法律程序。
五、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一种将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的教学方法。
通过模拟不同的法律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法律知识。
例如,在教授合同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虚拟的商务谈判情景,让学生扮演商务人士,学习合同的订立和解释方法。
六、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法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参观法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机构,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法律实践的过程,了解法律职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大学法律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大学法律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3efe85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0.png)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法学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终止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合同法律问题、解决合同纠纷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尊重合同法律规范,提高诚信意识。
教学内容:1. 合同法的基本概念2. 合同的订立3. 合同的履行4. 合同的终止5. 合同纠纷的解决教学重点:1. 合同法的基本概念2. 合同的订立、履行、终止3. 合同纠纷的解决教学难点:1. 合同订立中的要约与承诺2. 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3. 合同终止的情形及法律后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合同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提出问题:什么是合同?合同法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方面有哪些作用?二、讲授新课1. 合同法的基本概念:介绍合同的定义、合同的特征、合同的分类等。
2. 合同的订立:讲解要约、承诺、合同成立等基本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要约与承诺的区分。
3. 合同的履行:阐述合同履行原则、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等。
三、课堂练习1. 案例分析:给出一个合同纠纷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 课堂讨论:针对合同订立、履行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检查学生对合同法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合同纠纷?二、讲授新课1. 合同的终止:讲解合同终止的原因、合同终止的法律后果等。
2. 合同纠纷的解决:介绍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如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
三、课堂练习1. 案例分析:给出一个合同纠纷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2. 课堂讨论:针对合同终止、纠纷解决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四、课堂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合同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合同法的论文。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等。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1c884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f.png)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法律教学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善用法律教学设计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法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应该相结合,以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模拟法庭等方式,将学生置身于实际情境中,让他们亲身实践、感受法律的力量。
例如,在学习刑法的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分析真实案例,并就案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辩论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问题导向的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法律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学习劳动法的课程中,可以提出一个实际案例,要求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法律教学中,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解民法典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运用图表、案例、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另外,也可以引入团队合作、项目制学习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乐趣。
四、鼓励思辨与创新法律领域注重思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法律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思辨和创新。
可以通过提问、辩论、研究报告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宪法的课程中,可以邀请学生进行一场关于宪法修正案的辩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提出合理的论证。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是法律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形式外,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报告、口头演讲等方式进行评价。
法律分析教学设计案例(3篇)
![法律分析教学设计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b4e66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b.png)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律意识的普及和法治素养的提升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法律分析能力是法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高中法律分析课程为例,设计一堂关于合同法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合同成立条件、合同效力、合同履行和违约责任等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但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一则合同纠纷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合同的有效性?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该如何解决?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二)新课讲授1. 合同法的基本概念教师讲解合同法的定义、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和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2. 合同成立条件教师讲解合同成立的要件,包括主体资格、意思表示、标的和合同形式等。
3. 合同效力教师讲解合同效力的种类,包括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和效力待定合同。
4. 合同履行教师讲解合同履行的原则、方式、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以及违约责任。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合同纠纷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合同效力、合同履行和违约责任等问题。
3.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合同法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2.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合同纠纷案例,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律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法治意识
![法律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法治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e5b983e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e.png)
法律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法治意识导语:法律教育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设计富有创意和实践性,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法律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法律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法治意识。
一、引入实际案例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将抽象的法律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讲述历史上的一位被判错案例,通过讨论案件事实和法律依据,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可以增强学生对法律的体验和理解。
二、组织辩论活动组织辩论活动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法治意识的有效手段。
可以选择一些有争议的法律问题作为辩题,让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进行正反方的辩论。
通过辩论,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法律的多面性,提高对法律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角色扮演法庭通过组织角色扮演法庭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庭审判的过程,增加对法律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个具有争议性的案例,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包括法官、检察官、辩护律师等,模拟庭审过程。
这种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法治的认知。
四、开展法律文书写作通过开展法律文书写作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法律文书的理解和规范写作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法律文书,如诉状、调解书等,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案例进行文书撰写。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文书的结构和要素,提高法律写作能力。
五、组织参观法院、检察院等带领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等法律机关,可以使学生近距离接触司法实践,加深对法律工作的了解。
在参观中,学生可以见到真实的庭审过程、司法工作环境等,对法律的认知更加全面。
同时,学生还可以与法官、检察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经验和职责。
结语:通过以上的法律教学设计,能够全面地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法治意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设计针对性强、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对法律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幼儿园法律活动教案
![幼儿园法律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1158e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b.png)
幼儿园法律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如安全规则、知识产权、隐私权等;2.培养幼儿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3.学习法律知识,并在实践中学会应用;4.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模拟情境中体验法律行为;5.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法律知识;2.培养幼儿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3.在模拟情境中体验法律行为;4.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1.幼儿难以理解复杂的法律知识;2.幼儿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较为薄弱。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内容1.法律安全知识;2.知识产权;3.隐私权;4.模拟情境活动。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法律知识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等形式,向幼儿们介绍一些被广泛认可的法律安全知识,如公共场所注意事项、交通安全常识、防火电器安全知识等。
引导幼儿们了解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并借此启发幼儿们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步:学习知识产权和隐私权介绍知识产权和隐私权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图片、案例等具体方式,让幼儿们了解这些概念。
引导幼儿们了解他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和隐私权,以及如何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隐私权。
第三步:模拟情境活动在这一步中,幼儿们将进入角色扮演的模拟情境中,体验法律行为,并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
例如,可以让幼儿们模拟交通警察、法官等角色,在各自的角色中学习和实践相应的法律知识。
第四步:结合实际生活训练结合实际生活强化法律教育,例如,可以组织幼儿们到社区警局、法院等地参观学习实践,提高幼儿的法律知识和素养。
四、教学评估评估方式1.课堂提问: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考察幼儿是否对所学知识有所理解和掌握;2.角色扮演:在模拟情境活动中,通过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表现,评估幼儿们的法律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评估要点1.幼儿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3.幼儿在模拟情境中的表现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次法律活动教学启发了幼儿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幼儿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9ca2e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a.png)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法律教学设计是指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安排,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教学活动。
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法律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善用以下几个方面:1.背景引入:引入案例或真实事例,使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中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通过案例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条文、法律原则和法律逻辑,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2.游戏化教学:通过设置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
例如,可以设置法律知识问答环节,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和巩固所学的法律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视频资源利用:利用丰富多样的视频资源,让学生在感官上得到充分的刺激,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法律概念或法律案例时,可以使用相关的视频素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法律的实践和应用。
4.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从案例中提取法律问题,分析问题的法律适用和解决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
5.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充当法官、律师、当事人等不同角色,模拟法庭审理过程,让学生深入体验法律实践的过程和意义。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程序和法律职业的职责与要求。
6.法律文书写作: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法律文书的写作技巧。
例如,可以让学生撰写法律文件、法律报告、法律意见书等,培养学生的法律文书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7.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法律实地考察,例如,参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实践的场景和工作环境,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在法律教学设计中,我们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知识整合:将不同的法律知识模块进行有机整合,将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能够形成全局性的法律认识。
2.综合实践: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综合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蚌埠六中政治组何香第一课时走进法律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典型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3 、知识与能力(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和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2)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自我约束控制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规则的分类(2)法律的三大特征(3)法律的作用2、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三、新课导入:有些同学总认为生活中有太多的" 规矩" ,实在让我们" 烦恼" ,于是一位调皮的同学自编了一首" 顺口溜" 请欣赏快板表演《我好烦恼》,表演者:黄睿哲葛贤一早上上学带胸卡,晚上回家要按时。
见了老师有礼貌,上课不能有迟到。
课上不让睡小觉,课下不能胡乱跑。
自习课上不能叫,考场严禁带小抄。
做操必须排好队,打架斗殴更不许。
说话还要讲文明,办事还要讲诚信。
在家还要听父母,走路要看红绿灯。
一旦触犯国之法,失足便酿千古恨。
各种规矩数不清,使我天天不开心。
不开心呀不开心!师:感谢xxx 同学的精彩表演。
在我们的生活中,确确实实有很多的" 规则" 约束着我们,如果少了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法律在众多的规则中扮演何等重要的角色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走进法律》。
四、课堂情境、活动设置(一)我们身边的规则活动一:认识规则多媒体出示图片:①六中门口因胜利路改造造成的交通拥堵现象;②在交警指挥下井然有序的交通状况。
讨论:①前后两种不一样的现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②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为什么社会的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规则?)生:略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交通需要规则,社会生活也要有规矩、守规矩、懂规矩,不然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那么规则是什么呢?生:略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准确,那么就请同学们擦亮我们的双眼,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吧。
活动二:寻找规则请同学从自身的经历或社会见闻感受到的有关衣、食、住、行、学习等方面来寻找。
讨论:①列举规则②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可以分为哪几类?(道德、纪律规章、法律)生:略师:这三种不同的规则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为什么特殊呢?接下来我们学习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则的三个基本特征。
活动三:走进法律表演小品人物角色:甲:李刚之子李一帆乙:公安局局长丙:狱警两名故事情境:甲肇事逃逸,乙率丙两人前来捉拿甲归案台词:乙:" 李一帆,你死到临头你还在家里看电视,狱警,快把他压上囚车带走!" 甲:" 你们是活腻歪了,敢抓老子?!我爸是李刚!!" 乙:" 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神圣不可侵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你爸是李刚我也照样抓你!快把他带走!" 丙:" 是!快走!"表演者:赵子涵马泽悠沙轶文常雨彤吴宇歌讨论:①通过观看小品表演,从法律的创制形式、法律的实施、法律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可以体现法律哪些最为显著的特征?生:略(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师:法律和道德、纪律规章一样,都是社会生活中人们要遵守的规则②那么结合书本三者定义,完成课本88 页表格,总结法律和道德、纪律规着良好的社会秩序。
而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活动四:法律规范我多媒体出示:材料一: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表示,自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以来,截至 4 月5 日,东电已向海中排放3430 吨低放射性污水,日本将超标100 倍的放射性污水排入海洋的行为触犯国际法,并造成世界范围内的恐慌,日本官员已就此道歉,并立刻着手放射性污水的其他处理办法。
材料二:课本88 页小郑的案例讨论:①他们的行为错在哪里?②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③这两则材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生:略师:因为法律的规范作用,使我们必须上学。
必须热爱祖国,不能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不能打架斗殴,使我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约束了日本和舞迷夫妇的行为。
除此之外,法律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活动五:法律保护我三鹿奶粉事故造成患儿高达6244 例,158 人患急性肾衰竭。
因此事,石家庄分管农业副市长被免职;根据刑法第144,150 条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三鹿集团前董事长田文华进行刑事拘留。
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共逮捕18 人,刑拘28 人。
从而保护了婴幼儿的健康,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讨论:①如果没有法律的相关规定,情况会怎样?②本材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生:略师:法律是我们的" 保护伞" 和" 守护神" ,具有保护作用,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回答得知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活动六:收获与感悟那我们作为21 世纪的新一代青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做?生:我们要学习、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其中,学法、用法、护法使我们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有的态度;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使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师:回答的非常好!说到这里我们的新课就全部结束了,那哪位同学能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呢?生:略师总结归纳:说到这里我们都能认同每个人的行为都不是随心所欲的,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我们更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护。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一个不懂法的人将处处碰壁,更谈不上成就什么事业。
所以,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去关注法律、学习法律、践行法律,争做一名守法、用法、爱法、护法的合格公民!五、板书设计一、为什么要有规则?二、规则的含义三、种类:1、道德2 、纪律、规章3 、法律:特征: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作用:①规范作用②保护作用六、教学反思:待写篇二:《走近法律》教学设计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 教学设计"科左中旗宝龙山中学王怀权2013 年 5 月6 日【课题】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节《走近法律》【教材分析】本框内容主要讲了我们身边种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中突显法律在生活中的规范、保护作用。
本单元为起始课是后面所学法律知识的基础,使学生对法律有一个初步认识。
【学情分析】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有主见,但往往过激、偏面,缺乏对" 规矩" 、" 法律" 准确的心理定位。
往往只看到其约束自己的一面,而较少认识" 规矩" 、" 法律" 对社会生活秩序正常运行的必要性,从而对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感,抵触心态,不能自觉遵规守法,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设计理念】以宏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以激发学生法制观念为目的,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自身感悟,内化学生心理品质,强化学生法制观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及法律的作用,提高分析和辨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法、分析法等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通过活动的串联将生活中的规则具体化、形象化,突出体现自身的感受;学习过程,通过案例分析、合作探究、和自我观察,发现问题并从中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规则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特征教学难点:法律的特征及作用【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举生活实例,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的第一节《走近法律》环节二:我们身边的规则活动1:认识规则多媒体出示(欢欢周记一)及图片:讨论:①为什么会出现种种令人不满意的结果甚至是悲剧性的发生?②这个现象给你什么启示?师:交通需要规则,社会生活也要有规矩、守规矩、懂规矩,不然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中,那么什么是规则呢?好,让我们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吧。
(设置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问题,在判断、思考、归纳中生成知识。
)活动2:寻找规则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学校、家庭、社会公共生活、体育运动等其他领域)讨论:①列举规则②社会中的规则可以分几类?(道德、纪律规章和法律)师:这三种不同的规则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为什么特殊呢?我们要学习法律区别于其他规则的三个基本特征。
活动3:走近法律多媒体出示(欢欢周记二)及事例:①讨论:从法律的创制形式、法律的实施、法律的使用对象和范围可以体现法律哪些最为显著的特征?②结合课本三者定义,完成88 页表格,总结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的区别。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每一种规则都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法治社会更离不开法律。
环节三:生活离不开法律活动4:法律规范我多媒体出示:小郑的案例。
讨论:(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吗?为什么?(2)最后执法部门依照什么规则阻止了舞迷夫妇的行为?(3)如果这对舞迷夫妇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做,有什么后果?(4)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什么作用?师:因为法律的规范作用,使我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约束了舞迷夫妇的行为。
除此之外,法律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活动5:法律保护我多媒体出示(欢欢周记三)及事例阅读教材89 页的图画,思考、讨论并回答:(1)小叶、小静为什么能如愿以偿?(2)如果没有法律的相关规定,情况将会怎样?(3)这主要体现了法律的一种什么作用?师:法律是我们的" 保护伞" 和" 守护神" ,具有保护作用,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回答得知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环节四:课堂小结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生活中处处有法律,一个不懂法的人将处处碰壁,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关注法律,践行法律,做一个守法、用法、爱法、护法的合格公民。
【课堂训练】【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篇三:走进法律教学设计《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节《走进法律》教学设计鸡西市第一中学:刘莉一、教材分析本框内容主要讲了我们身边种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中突显法律在生活中的规范、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