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对比与启示
文化遗产管理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
![文化遗产管理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2c13cb7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5.png)
文化遗产管理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近年来,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各国纷纷加强对自身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这些宝贵的资源能够被后世子孙继承和传承。
本文将分享几个成功的文化遗产管理案例,并总结出一些经验和启示。
案例一: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管理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东方的洛可可。
然而,由于长期的风蚀和人为破坏,莫高窟的壁画和石雕面临严重的破坏和腐蚀。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修复和保护莫高窟。
专业修复人员通过细致的清洁、填补、固定和防护等手段,使莫高窟的壁画和石雕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
其次,政府采取了限制游客数量和时间的措施。
每天只允许一定数量的游客进入莫高窟,游览时间也有限制,以减少游客对莫高窟的损害。
此外,游客必须佩戴专门设计的鞋套,以防止灰尘和污染物进入莫高窟。
最后,政府加强了对莫高窟周边环境的保护。
建立了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周边建筑和道路的监管,以减少对莫高窟的环境污染。
通过这些措施,敦煌莫高窟得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案例二: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保护与管理佛罗伦萨历史中心是意大利文化遗产的瑰宝,拥有众多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和艺术品。
然而,由于长期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佛罗伦萨历史中心面临着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压力。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意大利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制定了严格的规划和建筑法规,限制了在历史中心的新建和改建项目。
只有符合文化遗产价值和建筑风格的项目才能获得批准。
这一举措有效地控制了历史中心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保护了历史中心的原貌。
其次,政府加强了对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复。
设立了专门的修复基金,用于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复工作。
政府还鼓励私人和企业参与其中,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和经济支持。
最后,政府加强了对历史中心的管理和监督。
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历史中心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各国共同保护文化遗产的例子
![各国共同保护文化遗产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d8926f6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7.png)
各国共同保护文化遗产的例子1.引言1.1 概述概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全球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各国都面临着保护文化遗产的挑战,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城市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共同保护世界上珍贵的历史、艺术和文化遗产,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国家保护文化遗产的例子,从而展示各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以国家A、B、C为例,将详细描述每个国家在保护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全球各国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方面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各自采取的有效措施。
本文旨在呼吁所有国家共同努力,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共同为后代留下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通过分析各国的保护措施,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对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的结论,为今后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保护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保护历史的责任,更是保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和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国家A、B、C的保护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启示。
通过这些例子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国家和人们的关注和行动,共同加强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可以说明本文将以各国共同保护文化遗产的例子为主线,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通过这种结构安排,可以清晰地展示各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其次,详细介绍各个部分的内容和主旨。
引言部分会概述本文要探讨的主题,并说明文章结构。
正文部分则会分别介绍几个国家(如国家A,国家B和国家C)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
可以针对每个国家列举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实施情况,并重点强调各国的共同点。
最后,结论部分会对各国共同保护文化遗产的例子进行总结,并探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启示。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文章结构的设计应该使得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更加强化。
西班牙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及其启示
![西班牙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730bd1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9.png)
法律分析
法律分析
世界文化遗产的国际法保护主要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 的相关公约和国际法为基础。其中,《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核心的 国际法文件,旨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此外,国际法原则和规则也在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根据《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 宣言》等文件,国家有义务保护其境内的文化遗产,并鼓励国际合作以实现这一 目标。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旅游业的发展,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成为了 人们的焦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共同的 财富。然而,如何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合理地进行旅游开发,实现文化遗产保 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 关系
总结
总结
国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对我国的启示在于: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 全的管理机构和体制、鼓励公民和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加强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 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的保护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推动我 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非矛盾对立的两端,而是相互促进、有机 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赋予旅游开发更深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提高旅游体验的质量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合理的旅游开发可以为文化遗产保护 提供经济支持和实践机会,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四、西班牙的经验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启示
4、做好资源开发与利用: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应注重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等元素,发展旅游业或其他相关产业,既能 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文化遗产的价值,也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f16a8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0.png)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产业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各国政府纷纷认识到了文化产业对于经济增长、就业创造以及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针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这些经验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首先,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注重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文化产业的核心是文化资源,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文化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英国政府推出了一项名为“文化资产保护计划”的政策,以保护和促进国家历史遗址、人类遗产、艺术品和图书馆等文化资源的发展和利用。
其次,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在政府层面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
德国政府设立了文化和媒体基金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政府还为文化产业提供了税收减免和贷款补贴等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德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也可以通过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激发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
再次,我国可以借鉴法国的经验,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法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和传承了国家的传统文化,如法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同时,法国还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了法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传统文化的国家,可以通过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最后,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注重培养人才和创新能力。
日本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计划,推动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例如,日本政府设立了文化产业机构,培养并支持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同时重视尖端技术和创新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
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可以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投入,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发展。
总之,国外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
我国可以注重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及注重培养人才和创新能力。
中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比较研究
![中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ad630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6b.png)
中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比较研究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承载着宝贵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
因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一些差异和共同点,这篇文章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研究。
保护意识方面的比较中西方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存在差异。
中国有“文化大革命”、战乱等历史原因,导致很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被毁或破坏。
直到1982年,中国才正式颁布《文物保护法》,强调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而西方国家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较为强烈,早在1882年,英国就颁布了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
此外,中西方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投入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在过去长期没有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因此资金的投入并不充足。
而在西方,大型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常都获得了政府和私人投资的支持,因此能够得到更充足的资金和资源。
保护方式方面的比较中国和西方国家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也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主要是通过修缮、重建、整修的方式进行保护,而西方则更注重保护原始历史。
西方很多文化遗产以保留原貌为主的方式进行保护,比如巴黎圣母院的修缮工程就主要以还原原貌为主。
除此之外,西方国家更加注重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
他们不仅保护建筑本身,还会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
比如著名的意大利威尼斯古城就通过在周边水体和城墙进行整治,让城市整体呈现出来的古老风貌。
保护技术方面的比较中国和西方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国家更重视以现代技术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比如使用激光扫描或三维重建技术等现代技术,以还原遗产的原始形态。
而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方面的重点则更多放在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创新上,如对修建长城和故宫进行技艺复原。
在修复和保护的技术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很多文化遗产的修复方式包括使用“轻盈”技术,即对于石柱、石基和石联的修复会强调采用轻量级解决方案,以免对于原始建筑结构造成伤害。
而中国则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材料和技法,比如使用传统材料对瓦片进行复原。
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比研究
![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fe1dc4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c.png)
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比研究【摘要】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比研究旨在比较中外名人故居的保护现状和旅游利用情况,探讨保护与利用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外名人故居在保护和利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中关键问题包括管理不善、文化保护不足等。
提出建议,包括加强管理和文化保护力度,加强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
结论指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注重中外名人故居的特色和文化传承,推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深入探讨保护与利用的平衡机制,促进名人故居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旅游资源保护利用,对于加强中外名人故居的文化传承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利用、对比研究、关键问题、建议、展望、结论、未来研究、推动、文献综述1. 引言1.1 背景介绍名人故居是一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遗产,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中外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许多名人故居由于年代久远、天灾人祸以及管理不善等原因,面临着严重的保护问题。
一些名人故居虽然有一定的旅游价值,但由于开发利用不当,导致资源浪费和破坏。
相比之外,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名人故居的保护工作相对较好,旅游利用也更加科学有效。
对中外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借鉴外国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也能够为促进名人故居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1.2 研究意义: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比中外名人故居的保护现状和旅游利用情况,可以全面了解不同国家在名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为中外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深入分析中外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对比,有助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推动名人故居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880247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2.png)
投入力度,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另一方面吸纳企业和社会资本,采取减免税费的办法,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还可以从城市建设开发费用中按比例提取一定的资金,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补偿经费,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国家和地方的专项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必须专款专用,落实到位、监督到位、执行到位,确保建设保护项目如期完成,收到良好效益。
加大队伍建设和传承人建设机制,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关键在人。
文物保护的专业性较强,必须有一支熟悉文物考古、文物鉴定、文物维修、文物修复、文物宣传展览、文物馆藏管理保护、文物研究、文物执法等的专门队伍。
加强文物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加强文物的各项基础工作。
各级博物馆要加快藏品登记、建档工作,建立文物信息数据库,实现馆藏文物信息化管理;要加大文物征集力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多提供有价值的民间文化珍品和传世品;要提升文物科技管理水平,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增添文物的吸引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要建立完善的国家、省(区、市)、市、县级四级名录保护体系,明确责任,加大名录的基础调查、图文声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管理、精品展示、研究交流,也要重视项目传承人体系的建立。
对传承人进行国家、省(区、市)、市、县级四级认定和保护,建立传承人档案登记、数字化存录、传承工作记录、教育培养带徒(接班人)活动、传承成果展演展示展览活动等制度。
同时,建立保护传承基地,使文化遗产的静态与活态相结合,保护与展示相结合,建设与发展相结合,传播与传承相结合,扶持与奖励相结合,真正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79。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d654103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8.png)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近年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各国争相申报和保护的重要对象。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还成为了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然而,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遗产,成为了摆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探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保护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它们对于传承历史和文化、促进民族认同、增强人文关怀至关重要。
这些遗产代表着人类创造力的极致表现,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
保护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尊严和形象,更能够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增进国际友谊。
二、面临的挑战与困境然而,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困境。
首先,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威胁着这些遗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其次,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大量游客的涌入给遗产的保护带来了压力。
过度开发和商业化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此外,一些国家缺乏足够的经费和专业人员来进行保护工作。
三、保护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方法与策略要保护好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与策略。
首先,加强法律和监管措施,制定明确的保护政策和标准,加强执法力度,打击各种破坏行为。
同时,加强合作与交流,国际间建立联合保护机制,共同保护好具有全球价值的遗产。
此外,完善保护管理机构与专业人员培养,提供充足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另外,加强公众教育,提高游客对遗产保护的意识,倡导可持续旅游,减少对遗产的负面影响。
四、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原则与方法除了保护,合理利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也十分重要。
遗产利用的原则是以保护为前提,平衡利益的关系。
遗产利用可以通过文化教育、旅游、经济开发等多种方式进行。
在文化教育方面,将历史文化遗产纳入教育课程,加强学校、社区对遗产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和参与到遗产保护与利用中来。
浅议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浅议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164e617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7.png)
浅议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政策1. 引言1.1 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重要性意大利作为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至关重要。
意大利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历史价值,更在于其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意大利文化遗产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展示了古代文明的辉煌和智慧。
这些文化遗产包括建筑、艺术品、文学作品等,反映了意大利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民族记忆的载体。
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延续历史传承,也可以让后人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根源。
意大利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许多古代遗产中蕴含着智慧和价值观念,比如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制度、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等,这些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保护意大利文化遗产不仅是为了保存历史,更是为了传承智慧,指引未来发展。
意大利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延续历史传承,也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启示和指引。
加强意大利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当务之急,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民众共同努力,以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护和传承。
1.2 意大利文化遗产的丰富性意大利是欧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拥有着世界上众多宝贵的历史遗产和艺术珍品。
意大利文化遗产的丰富性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建筑、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诸多领域。
意大利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而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探寻。
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包括古罗马时期留存下来的建筑遗迹,如斗兽场、斗鱼池等;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的杰作;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和宫殿,如圣彼得大教堂、圣安博罗教堂等;意大利歌剧和音乐作品,如威尼斯的歌剧院、威尼斯交响乐团等。
这些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意大利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类文明的积淀。
意大利文化遗产的丰富性不仅体现在物质形态上,也包括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如意大利美食、传统节日和民俗传统等。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fa6eb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b.png)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的启示近年来,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从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和借鉴,以提高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
首先,国外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注重长期规划和政策制定。
例如,意大利采取了全国范围内的文化遗产保护计划,以确保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不间断。
对于我国而言,建立长期规划和政策制度是必要的,这将帮助确保文化遗产得到持续的保护和管理,而不仅是个别项目或景点。
其次,国外对文化遗产保护依法管理。
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规定,保护文化遗产不受破坏和盗窃。
这些法律不仅规定了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和义务,还明确了破坏和盗窃行为的惩罚。
在我国,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以规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行,对于加强保护力度和提高管理效率至关重要。
再次,国外重视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应用。
例如,英国采用了三维扫描和数字建模等先进技术,帮助保护和修复古迹,以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这种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效率和质量。
我国应进一步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将现代科技手段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提高保护与修复技术水平。
此外,国外注重与社区和公众的互动与参与。
一些国家鼓励公众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通过举办活动、开展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意识。
在我国,将公众纳入文化遗产保护参与者的范畴,提升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促进社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有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国外注重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
一些国家通过保护好文化遗产,使其成为旅游资源、教育资源、艺术资源等,发挥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多重作用。
在我国,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发挥其多元价值,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对我国有重要启示。
建立长期规划和政策制度、依法管理文化遗产、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与社区和公众互动参与、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和利用等方面,都可以提升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欧洲文化遗产保护及对中国的启示
![欧洲文化遗产保护及对中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5a152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b.png)
欧洲文化遗产保护及对中国的启示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在欧洲,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大量游客,并且为欧洲国家带来了经济发展机遇。
那么,欧洲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对中国又有哪些启示呢?以下是几点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首先,欧洲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欧洲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来保护文化遗产,比如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法》,建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和保护文化遗产。
这些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使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加有序和高效。
其次,欧洲注重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
许多欧洲国家都将文化遗产作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来发展,通过开发和利用文化遗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例如,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本钟等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通过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和收益。
此外,欧洲注重文化遗产传承的多元性。
欧洲各国注重传统的传承和保存,同时也鼓励创新和现代化的发展。
他们不仅注重保护建筑、艺术品等实物遗产,还注重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的传承。
比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古城不仅保留了古老的建筑,还将传统的嘉年华和手工艺等融入到当地的文化生活中。
这种多元化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样需求,也为文化遗产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欧洲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为中国提供了很多启示。
中国可以借鉴欧洲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文化遗产;同时也可以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和收益;还可以注重文化遗产传承的多元性,保护传统的同时也鼓励创新发展;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全球的文化遗产。
通过借鉴欧洲的经验,相信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7adae492e3f5727a5e962a4.png)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吴思震(苗族)在当今的世界,不少国家都在执行和探索保护自己文化遗产的方式方法,诸如法国,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就是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比较成功的国家。
其中,有的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虽然这些国家所采取的保护举措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而且也未必完全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但从他们的各种保护举措来看,他们成功的历史经验给我国的遗产保护工作带来很多深层次的启示。
一、国外一些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状况美国模式。
美国从建国起虽只有2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还不太深厚,但美国政府及人民却不因历史短而忽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是以非常虔诚的态度和相对完备的措施,促进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在立法上,美国分别于1906年和1966年公布了《国家文物保护法案》和《国家历史保护法案》,就凭这两套法案,对历史留下的遗迹、遗址、场馆、各类主题建筑及文化娱乐表演、象征性纪念碑、艺术成果、手工制品等进行依法保护。
因而在市政建筑中,美国各级政府都很恰当地处理如历史与文明的协调关系,使历史文化成为国民生活的重要精神食粮。
大凡在50年以上有雕刻、装饰等文化内涵的建筑物,都列入了保护范围并纳入法制化管理,其如何保护与利用,不是由哪一个部门说了算,而必须经过专家咨询委员会来表决。
美国文化遗产保护最突出的亮点是在教育上,美国政府把文化遗产纳入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堂,当书本中涉及到文化遗产内容,就组织学生到相应的文博馆室和遗产地去进行现场教学,有教师讲解,老兵讲解,遗产地人民讲解。
他们的遗产教育不是单一的参观而完全是一堂课,这种现场教学与我国学生进入遗产场所只仅仅为一种参观是完全不同性质的。
美政府还拨专款鼓励诸如印第安人,美国苗族等有自己鲜明文化特征的民族开展自己的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地方教育部门专设有针对这种教育的执行委员会机构,在加利福尼亚我有好几位苗族朋友就是在其中任职。
这种开放性教育方式成为美国文化遗产保护举措的一大看点。
中韩文化遗产之争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中韩文化遗产之争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a351d5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b.png)
中韩文化遗产之争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近年来,中韩之间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争议日益加剧,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种争议不仅涉及到两国之间的历史和文化认同,更涉及到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和方法的争论。
中韩文化遗产之争给我们的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
首先,中韩文化遗产之争让人们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国家级的重大事务。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是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积淀的象征。
而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遗产保护项目,更是一个文化、教育、旅游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工程。
在中韩文化遗产之争中,韩国政府积极参与到争议之中,并通过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传达了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这种态度激发了韩国民众、媒体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形成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网络。
相比之下,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似乎还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缺乏国家级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支持,对于争议和问题的解决也显得有些被动。
因此,中韩文化遗产之争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使我们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全国性的战略任务,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和推动。
其次,中韩文化遗产之争提醒我们应准确把握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目的。
保护文化遗产不应该仅仅是为了保护一个实物,而应该是为了保护一种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传承。
在中韩争议中,有关古代文物归属权的争论,本质上是对于文化价值和精神传承的争夺。
中国古代文物作为我国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在保护我国文化遗产时,我们应该以文化价值和精神传承为核心,以历史和现实的传承为导向,保护好每一件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再次,中韩文化遗产之争提示我们要加大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文化遗产保护既是一门学科研究,也是一项复杂的实践工程。
在中韩争议中,韩国不仅仅是依靠政府的支持,还广泛吸纳了学界和专业机构的力量,并通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经验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b47dd6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f.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以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手工艺等形式传承的文化现象。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消亡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国积极探索和借鉴国际经验。
首先,我们可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中获得一些启示。
该公约于2003年通过,旨在保护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公约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鼓励各国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一公约的通过和实施,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框架和合作平台,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际上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例如,日本的“人类国宝”制度,该制度旨在表彰和保护具有卓越技艺的传统工艺师傅。
这些被认定为“人类国宝”的工艺师傅不仅享有终身荣誉,还得到了相关的经济支持和培训机会,以确保他们的技艺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
这一制度在保护传统工艺和提升工艺师傅地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另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是韩国的“人间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韩国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人间文化遗产”,并通过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
例如,韩国设立了专门的“人间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对这些遗产进行研究、保护和传承。
此外,韩国还通过开展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活动,鼓励年轻人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除了这些国际经验,我们还可以从其他国家的实践中找到一些启示。
例如,意大利的“古镇保护”政策,该政策旨在保护和传承古镇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意大利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保护古镇的建筑、文化景观和传统活动,同时鼓励旅游业的发展,以促进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一些国际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例如,巴西的“文化保护区”项目,该项目旨在保护和传承巴西土著民族的文化遗产。
中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辨析
![中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706b3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d.png)
中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辨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宝贵财富,它包括了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历史建筑、古老艺术品、传统技艺、民间传说等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形式。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有着各自独特的理念和做法,本文将分别对中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进行辨析,旨在探讨两种文化保护的异同之处,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理念来源中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来源有着明显的区别。
西方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上强调了对历史建筑和艺术品的保护和修复,强调科学技术和专业团队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尊重历史的同时也注重现代科技的运用。
而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则更加强调对古建筑和文物的传承和传统价值的弘扬,其着重点在于延续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魅力。
二、保护方式三、保护理念中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对于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有着不同的认知。
西方国家注重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他们认为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其所代表的艺术风格和历史意义。
而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更注重文化遗产的spiritual value,即文化遗产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渊源,强调文化遗产对于中国人民的情感诉求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四、政策法规中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在政策法规上也有所不同。
西方国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视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他们通过法律手段确保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比之下,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更注重政府和社会力量的结合,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来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中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在理念来源、保护方式、保护理念和政策法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国家注重文化遗产的科技化保护和专业化管理,其保护理念更加注重艺术和历史价值。
而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则更加注重文化遗产的传统价值和精神内涵,其保护方式更加注重传统手工艺和技法的传承。
尽管存在差异,但中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都有其可取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借鉴和学习。
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整体性保护方法遗产保护国际宪章的经验和启示
![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整体性保护方法遗产保护国际宪章的经验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252136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0.png)
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整体性保护方法遗产保护国际宪章的经验和启示一、本文概述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与文明的宝贵记录,它承载着世界各地的独特文化和传统价值。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加速,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和宪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关于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奈良文件》等。
这些文件不仅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原则,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文旨在探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整体性保护方法,通过借鉴遗产保护国际宪章的经验和启示,为我国乃至全球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阐述完整性和整体性在遗产保护中的核心地位。
通过深入分析《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关于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奈良文件》等国际宪章的内容和精神,提取出对遗产保护具有指导意义的理念和原则。
接着,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案例,探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这些理念和原则,实现遗产的完整性和整体性保护。
本文将对未来文化遗产保护的趋势和挑战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核心原则《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的重要国际文件,旨在确保全球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长期保存与可持续发展。
该《公约》的核心原则为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整体性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完整性保护是《公约》的基本原则之一。
完整性不仅指文化遗产的物理完整性,还包括其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完整。
这意味着在保护文化遗产时,不仅要关注物质层面的保存,还要注重其非物质层面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在保护古建筑时,不仅要保持其结构完整,还要保护与其相关的历史信息、传统工艺和文化内涵。
整体性保护是《公约》的另一核心原则。
整体性保护强调文化遗产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中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辨析
![中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de1f5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b.png)
中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辨析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人类传统、价值观念、技术、艺术等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痕迹和实物。
中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是各自文化传统、历史沉淀和民族心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方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文化遗产的概念定义、保护方式和政策措施等方面。
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对中西方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进行辨析,以期为今后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文化遗产的概念定义中西方对文化遗产的概念定义存在着较大差异。
在西方,文化遗产的概念较为广泛,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古籍、手工艺品等。
而在中国,对文化遗产的定义更为宽泛,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节日、传统民俗、传统技艺等。
这种不同的概念定义反映了中西方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有着本质的不同。
西方国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更重视文物、艺术品的保护,注重历史文物的修复、整理和展示,以期能够更好地保存和传承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精髓。
而中国则更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这种差异的概念定义导致了中西方在具体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和做法。
二、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中西方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对于保护对象的选择与侧重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集中在与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相关的建筑、艺术品种,如教堂、古城、雕塑、绘画等。
而在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则更多地涉及到民间文化、乡土文化等方面。
三、政策措施的不同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措施,中西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政府会通过资金支持、立法保护、专业机构扶持等方式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而在中国,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则更多地采取了“保护传统文化、鼓励传统文化传承”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发挥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等政策措施。
中西方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和挑战。
浅议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浅议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ee4e457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9.png)
浅议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摘要】意大利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但却面临着经济、环境和人为因素带来的挑战。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意大利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并在这方面进行了持续的投入。
这些政策包括历史沿革、主要内容、投入效果和现状。
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金短缺、管理不当等。
未来,意大利应加强合作,加大投入,完善管理,以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
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也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启示。
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关键词】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历史沿革、主要内容、政府投入、成效、现状、发展方向、启示、总结。
1. 引言1.1 意大利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意大利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包括古罗马遗址、文艺复兴艺术、古老的城市和小镇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意大利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意大利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意大利文化遗产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是意大利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可以让后人了解和珍视意大利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传统,从而保持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意大利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这不仅为意大利带来了经济收益,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理解。
保护意大利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自身文化的呵护,也是向世界展示自己独特魅力和价值的重要途径。
意大利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许多文化遗产位于古老的建筑和城镇中,保护这些遗产意味着保护环境和生态,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意大利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历史和艺术价值,更在于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积极影响。
保护意大利文化遗产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1.2 意大利文化遗产所面临的挑战意大利文化遗产面临日益严重的自然灾害威胁。
由于意大利地处地震带,许多古迹和文化遗产受到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国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d4902d983d049649b6658b0.png)
国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009-7-10 15:50:00[摘要]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文化遗产保护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如何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汲取国外成功的经验。
本文通过对国外主要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研究,从中归纳出其主要的经验,并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旨在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所借鉴,对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实施有所启示。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与积累,国外有很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逐步形成颇具特色的模式,尤其像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保护机制相对完备。
无论是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程度,还是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社会转型期,分析国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研究和借鉴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历史文化遗产概念演变保护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是保护落后,完整地保护“昨天的文明”恰恰是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
因此,国外的历史文化遗产概念首先是从保护城市建筑开始的。
尽管古城保护的思想很早就已出现,但是,一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一系列的保护机制。
20世纪30年代,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宪章》中明确提出“有价值的建筑和地区”的保护问题,确定了一些个体建筑保护基本原则及具体的保护措施,促进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国际运动的展开。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从个体的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
最早明确提出保护历史街区的是1964年5月通过的《威尼斯宪章》,提出了文物古迹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与方法。
文件扩大了文物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一定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和乡村环境。
”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在巴黎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确定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三种类型,扩大了历史文化遗产的范围,从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对比与启示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们所创造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
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历程,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在历史的长河中,蕴含着诸如此类的历史文化遗产,一直引领着我们探索与发掘未知的未来。
经历的众多的沧桑岁月、历史波折,在近30多年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强国。
经济是发展了,可回顾这30多年,我们忽略多少文化遗产方面保护,造成了多少文化遗产的流失。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前进,对文化遗产冲击日益加剧。
传统社会的现代性转变造成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尖锐矛盾,加上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下的外来文化侵蚀,中国自身的文化遗产显得举步维艰。
但与此同时,现代性自觉也促进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2005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推动了我国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
通知还进一步明确了文化遗产的概念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以说,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重要成就。
文化遗产保护较好地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了民族团结和凝聚力;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责任意识,唤起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行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只重视眼前开发,不重视长远保护;只重视经济效益,不重视文化内涵等,出现了明显的短期行为和一些违规行为。
就如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申请,各地政府是各出奇招,目的不在于保护,而是引资和开发,结果“申遗”失去了其最本质的意义,变得腐化麻木。
随着南岳大庙门票依靠“申遗”涨价后,丹霞山在申遗成功后,也同样打出涨价的大旗。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山西平遥古城,也举行了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拟将古城门票价格由一百元调整到一百二十五元。
如此道来,“申遗热”的本质其实是“经济热”,地方政府企图用旅游业来提高当地知名度来带动经济,而不是本着
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的目标。
其次,国民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薄弱,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因为中国对文物的保护制度不像欧美,在中国是收归国有的,企图占有、损坏、变卖等行为都会触犯法律。
然而单凭法治是无法保障的,由于缺乏意识,民众或多或少会铤而走险。
更甚者,有些地方发掘到文物也不敢上报,怕被查到宁可把文物砸坏也不上缴。
因为一旦上缴,那块出土文物的土地就要收归国有,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在城镇里的施工地。
更广泛的是,当地政府为了促进城镇的规划,不顾一切地对历史文化遗址强迁强拆。
例如浙江历史名城定海、天津著名的“五大道”都难逃被拆迁的命运。
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古建筑被拆掉之后,往往会在原地修建一些仿古建筑,甚而花费巨资建造古建筑,重修名人故居。
为何一边拆掉已存在的具有天然历史文化韵味的古建筑,一边却花费巨资修建仿古建筑?
然而,遇国外相比,中国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可是软弱乏力、缺少章理。
就从美国说起,美国从建国起虽只有2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还不太深厚,但美国政府及人民却不因历史短而忽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是以非常虔诚的态度和相对完备的措施,促进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在立法上,美国分别于1906年和1966年公布了《国家文物保护法案》和《国家历史保护法案》。
其次,美国文化遗产保护最突出的亮点是在教育上,美国政府把文化遗产纳入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堂,当书本中涉及到文化遗产内容,就组织学生到相应的文博馆室这种开放性教育方式成为美国文化遗产保护举措的一大看点。
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大利可以说是做得最好的。
首先,意大利是一个文化遗产大国,其立法保护遗产已历史悠久,制度也比较完备,但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却纳入其《知识产权法》保护。
其特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作权享有无限期,如果以盈利为目的而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仅要征得文化行政部门的许可,还要交纳一定使用费,作为基金用作遗产保护行动经费。
意大利人对文化遗产保护除了立法外,还主要通过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举行“文化遗产周”大规模活动来推动遗产保护意识和行为。
意大利政府设有文化遗产部,实行政府
负责保护,私人或企业负责管理和经营的独特“意大利模式”。
这都有效地驱动了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实现。
从以上这两个国家的政策和实践,我们可以得到启示:
一、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法律保护制度是文化遗产得以切实保护的基本保证。
立法保护是确保文化遗产保护实现制度化、法律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遗产保护的人力、物力、财力及责任、安全措施等得以落实到位的基本保障。
二、有一套遗产教育机制是换起民众对遗产传承保护意识的关键。
在把文化遗产纳入中小学生重要课堂,使人们从小形成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本的道德观念和切实的社会准则。
当然,还可以通过众多媒体去宣传和倡导,现今网络的高速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便捷的途径。
三、正确把握好文化遗产资本化。
在“保护”的前提下,实施的合理的经济开发才是对文化遗产的有效利用。
过度的开发,文化遗产将会消失、变异,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是的损失是无以计量的。
四、国家必须设立专门的机构,提供专门的财政支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一样。
有充实的物质保障,才能进一步实施全面保护的政策。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明显有后于某些发达国家。
虽然,中国已形成自己一套独有的保护政策,但仍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民众意识的发展缓慢、经济的盲目性等,严重左右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伴着问题的严重化,人们已开始重新审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期待不久将来,中国不但是经济强国,还能成为历史文化遗产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