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精讲多练”是我们的一个高频词,也是我们的一个总原则。但“精讲多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讲多少算“精讲”,练多少算“多练”呢?一般我们说老师讲的部分不超过30%,而练的部分不少于70%,就可以说是做到了“精讲多练”。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就要注意“怎么讲”和“怎样练”的问题。讲,只能是提纲挈领地讲,抓关键要领的讲,要讲那些对学生最实惠、最有用的东西,同时又是富有启发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讲。“讲”,要迅速地,印象极为深刻地解决“懂”的问题;只要能理解,越少越好,要一语中的,但要做到精讲而不缺。老师把意义解释得再清楚,使用的限制条件讲得再好,学生也未必能马上会用。为此就需要我们设计大量的、实用性的练习来让学生事件所学的东西。对操练感到棘手的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练不会,一练就烦”。毫无目的机械性的操练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产生不了应有的效果。我们提倡有质量的交际性的操练,即利用各种手段尽量为学生创造一种比较接近实际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某种交际的需求,并使之在模拟交际中产生一种真实的感觉,从而达到交际性的目的。“练”不要要学生盲目地想句子,老师最好给他一个语境,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老师及时结合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偏误作出分析,这样,通过反复、整合、重新编码等过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并真正学会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比如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所依据的教学法理论、教材的质量和教学管理的总体水平等,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选择和运用得是否得当,是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因素。教学方法和技巧运用得好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时间有限,而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自古多种多样,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我们这里说的教学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二是语法规则的表述方式和方法。在此我们不加细分统称为“教学方法和技巧”。前面我们说过,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表

述应该简单化和浅显化。为了实现语法教学过程中表述的简化和浅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实物道具法

由于学生受词汇量的限制,有时老师用语言讲解效果不是很好,此时,课堂上所存在的或教师事先准备的实物道具都可以很好地为我们的语法教学服务。当然,这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比较适用于初级阶段内容比较具体的语法教学。

案例1:比如,在教表示领属关系的“的”时,就可以用教师自己的书或学生的书、文具等进行。

老师:(拿自己的书)这是什么?

学生:(齐声)这是书。

老师:对,这是书。这是老师的书。(同时写在黑板上,用红色标注“的”)

(拿大伟的书)这是大伟的书。

(拿麦克的书),这是谁的书?

学生1:这是麦克的书。

老师:(拿安娜的笔)这是谁的笔?

学生2:这是安娜的笔。

然后让学生自己拿别人的东西问另一同学“这是谁的……?”进行接龙练习。老师根本就没有讲解“的”表示领属关系,但学生对“的”的用法,我想已经很清楚了。这种“以练代讲”的方法,如果换成教师讲的方法,效果就差多了。

案例2:在教“比”字句时,老师可以拿出两个长度不同的笔(红的长,黑得短)或者叫两个身高不同的学生站起来,然后进行对话:

老师:他们两个一样高吗?

学生:不一样高。

老师:谁高呢?

学生:王继祖高。

老师:(一边比他们的身高,一边说我们可以说:)王继祖比颜温助高。(一边说一边把句子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总结)

接着老师再做一对话:

老师:这两支笔一样长吗?

学生:不一样长。

老师:哪一支长呢?

学生:红的长。

老师:(一边比两支笔的的长度,一边说我们可以说:)红笔比黑笔长。(一边说一边把句子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总结)

根据上面的两个实物进行的对话,学生对“比”字的语义应该很清楚了。这时老师再根据刚才写在黑板上的两个“比”字句,总结“比”字句的结构形式特点:

A+比+B+adj

在操练的过程中,学生入出现“红笔长比黑笔”这样由于母语的负迁移造成的偏误,我们也可以根据此偏误告诉学生正确的语序应该是“A+比+B+adj”,而不是“A+adj+比+B”。

案例3:存现句

在讲存现句“L(处所)+V着(有)+N”时,我们也可以运用实物道具法。老师可以先把正确的语序写在黑板上,然后和学生进行对话:

老师(把一本书放桌子上):桌子上有什么?

学生:桌子上有一本书。

老师:黑板左边有什么?

学生:黑板左边有一张中国地图。

老师:书在桌子上是老师放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桌子上放着一本书。”“地图”是挂在上面的,怎么说呢?

学生:黑板左边挂着一张中国地图。

……

其实,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的道具是很多的。比如讲时间时我们可以用硬纸做的钟表或日历;讲价钱时可以用放大了的菜单或超市广告。二.对话法

对话法无论是在语法项目的展示还是讲解或者练习的环节都是经常使用的方法。通常是师生对话将要讲的语法项目很自然地引入教学。因为对话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非常普遍,我们下面几种方法都会涉及到对话法。所以在此我们仅举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1:在教授动态助词“过”时,我们可以先和学生进行如下对话(也可以先把“过”和其否定形式写在黑板上:Sb+V+过+O Sb+没+V+过+O):

老师:你是第一次来北京吗?

学生1:是第一次。

老师:请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学生1:我是第一次来北京。

老师:很好。(对学生2)你呢?你是第几次来北京?

学生2:我也是第一次来北京。

老师:那谁不是第一次来北京?

学生3:老师,我不是第一次来北京。

老师:很好。你是第几次来北京?

学生:我是第二次来北京。

老师:很好。现在注意听我的问题,你以前来过北京吗?

学生3:我以前来过北京。

老师:对。王继祖以前来过北京。(边说边写在黑板上,以便最后总结格式)

老师:(对学生1)你以前来过北京吗?

学生1:我以前没来过北京。

老师:很好。你们吃过北京烤鸭吗?

学生齐声:我们吃过烤鸭。

老师:你们当过老师吗?

学生齐声:我们没当过老师。

老师:非常好。

当然,对话结束之后,老师还应该根据刚才板书在黑板上的例句总结语法项目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即对它进行格式化处理。如上例我们可以在观察学生基本理解了其语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Sb+V+过+O Sb+没+V+过+O。最后老师还要就“了”和“过”的区别做出讲解。此不赘述。

这种对话法非常实用,特别是在学生准备较好的情况下使用效果更好。比如上例既教给了学生所学语法项目的形式,又通过真实情景让学生理解了其意义。以对话代替讲解,以对话代替练习,对话结束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某个语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