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频率域稳定判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显然,辅助方程的阶数为 阶 且分子分母同阶。还可以写成: 显然,辅助方程的阶数为n阶,且分子分母同阶。还可以写成:
F (s) =
∏ (s + z )
i
n
∏ (s + p )
j j =1
i =1 n
。式中, zi ,− p j 为F(s)的零、极点。 −
由上页(a)、 及 式可以看出 式可以看出: 由上页 、(b)及(c)式可以看出: F(s)的极点为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的极点为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的极点为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F(s)的零点为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的零点为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的零点为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因此,如果 的零点都位于S平面的左半部 因此,如果F(s)的零点都位于 平面的左半部,系统就 的零点都位于 平面的左半部, 是稳定的,否则系统便不稳定。 是稳定的,否则系统便不稳定。
∆F (S ) =
∑ ∠(s + z
i =1
Z
i
= z ∗ 360 ° p * 360 ° ( z − p ) * 360 ° − =
) − ∑ ∠(s + p j ) j =1
p
令 R = ( p − z ), R 为包围 F ( S ) 原点的圈数 若R>0,表示逆时针运动,包围原点; ,表示逆时针运动,包围原点; 顺时针运动,包围原点。 若R<0,表示 顺时针运动,包围原点。 , 若R=0,不包围原点; ,不包围原点; 2011-1-15因此可根据包围原点的情况判别右半平面的零极点
52
2011-1-15
9
一种简易的奈氏判据
正、负穿越的概念 G(jω)H(jω)曲线对称实轴。应用中只画 ω = 0 → ∞ 曲线对称实轴。 曲线对称实轴 部分。 部分。 所谓“穿越” 所谓“穿越”是指 轨迹穿过 1 , −∞ ) 段。 (− 正穿越:从上而下穿过该段一次(相角增加), ),用 表示。 正穿越:从上而下穿过该段一次(相角增加),用 N 表示。 + 负穿越:由下而上穿过该段一次(相角减少), ),用 表示。 负穿越:由下而上穿过该段一次(相角减少),用 N − 表示。
包围临界点( , ) 包围临界点(-1,j0)的圈数
R = 2 N = 2( N + − N − ) = −2
开环传递函数的正实部极点数: 开环传递函数的正实部极点数 P = 0
Z = P−R =2≠0 系统不稳定。 系统不稳定。
s右半平面的闭环极点数为 右半平面的闭环极点数为2. 右半平面的闭环极点数为
R = 2 N = 2( N + − N − ) = −2
开环传递函数的正实部极点数: 开环传递函数的正实部极点数 P = 0
Z = P−R =2 系统不稳定,且有2个 右半平面的极点 右半平面的极点。 系统不稳定,且有 个s右半平面的极点。
2011-1-15
17
−1 −1 −1
不穿过(-1,j0)点, = 0 点 N 不穿过 0型系统 型系统
Im
P=2
+
+
− (−1, j0)
ω =∞
0
ω =0
ω
G ( jω ) H ( jω )
Re
2011-1-15
14
例:已知开环系统的幅相曲线分别如下,试根据奈氏判据判定各系 已知开环系统的幅相曲线分别如下, 统的闭环稳定性,若系统不稳定,确定其s右半平面的闭环极点数 右半平面的闭环极点数。 统的闭环稳定性,若系统不稳定,确定其 右半平面的闭环极点数。
2011-1-15 3
F (s) =
∏ (s + z )
i
n
∏ (s + p )
j j =1
i =1 n
。式中, zi ,− p j 为F(s)的零、极点。 式中, 的零、 式中 − 的零 极点。
•[S] •c [F]
柯西幅角原理: 柯西幅角原理:
设在S平面的右半侧: 设在S平面的右半侧:有F(s)的z个 的 零点(闭环极点 闭环极点)和 个极点(开环极点 开环极点) 零点 闭环极点 和P个极点 开环极点 闭曲线包围,当某点S 一周时, 被C闭曲线包围,当某点S沿C一周时, 映射到F平面为 平面为: 映射到 平面为:
2011-1-15
6
2)开环系统含有等幅振荡环节时(即有纯虚根 ± jω n ), )开环系统含有等幅振荡环节时( 1 设 G ( s) H ( s) = G1 ( s ) v1 > 0, G1 (± jω n ) ≠ ∞ 2 2 v1 (s + ω n ) 因此在〔 因此在〔G(s)H(s)〕平面上的映射轨线 Γ GH 由 ω = ω n− 点沿半径 〕 0 为无穷大的圆弧顺时针转过 v1 × 180 角至ω = ω n+ 。见P188图 图 上述分析表明, 上述分析表明,半闭合曲线 Γ GH 由开环幅相曲线和根据开环虚轴极 点所作增补圆弧两部分组成。 点所作增补圆弧两部分组成。见P189图,虚线是从 到0+,如果是 图 虚线是从0到 , 从0+到0,则为逆时针。 到 ,则为逆时针。 一旦取得增补开环频率响应后,便可以根据增补的开环频率响应, 一旦取得增补开环频率响应后,便可以根据增补的开环频率响应, 应用Nyquist稳定判据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稳定判据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应用 稳定判据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Γ , F(s)平面的坐标原点是 平面的坐标原点是GH 平面的 (−1 jο) 点。因此, Γf 因此, 平面的坐标原点是 , 点的周数。 绕F(s)平面原点的周数等效于Γs 绕GH 平面 (−1 jο) 点的周数。 平面原点的周数等效于Γ
f
F(s)
[F] (-1, j0) 0 1 0 [GH]
曲线这么画? G ( s ) H ( s ) 曲线这么画? 无虚轴上的极点时, 当 G ( s ) H ( s ) 无虚轴上的极点时,在〔G(s)H(s)〕平面上的映射 〕 为对应的开环幅相曲线。 为对应的开环幅相曲线。 在虚轴上有极点时: 当 G ( s ) H ( s ) 在虚轴上有极点时: 1)开环系统含有 v 个积分环节时,即在原点处有 个开环极点时: ) 个积分环节时,即在原点处有v个开环极点时 个开环极点时: 在〔G(s)Hs)〕平面上的映射轨线 Γ GH由 G ( j 0 + ) H ( j 0 + ) 起逆时针作半 〕 径无穷大、 的圆弧。 径无穷大、圆心角为 v × 90 0 的圆弧。
5-3 频域稳定判据
奈魁斯特稳定判据是用开环频率 奈魁斯特稳定判据是用开环频率 特性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特性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2011-1-15
1
一、奈氏判据的数学基础
R(s)
−
G (s ) H (s )
C (s)
如图, 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如图,n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011-1-15 13
某系统G(jω)H(jω)轨迹如下,已知有 个开环极 轨迹如下, 例: 某系统 轨迹如下 已知有2个开环极 点分布在s的右半平面 试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的右半平面, 点分布在 的右半平面,试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有2个开环极点分布在 的右半平面(P=2), 个开环极点分布在s的右半平面 解:系统有 个开环极点分布在 的右半平面 , G(jω)H(jω)轨迹在点 轨迹在点(-1, j0)以左的负实轴有 次正穿越, 以左的负实轴有2次正穿越 轨迹在点 以左的负实轴有 次正穿越, N+ − N− = 2 −1 = 1 1次负穿越,因为:N= 次负穿越, , 次负穿越 因为: 求得: 所以系统是稳定系统。 求得:Z=P-2N=2-2=0 所以系统是稳定系统 .
(−1, jο)
2011-1-15
8
[例1]设开环系统传递函数为: Gk ( s) = 例 设开环系统传递函数为 设开环系统传递函数为: ,试用奈氏 2 ( s + 1)( s + 2s + 5) 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解]:开环极点为 , 解 :开环极点为-1, -1 ± j2, 都在 左半平面, 左半平面, , 都在s左半平面 所以 P=0。奈氏图如右。 。奈氏图如右。 从图中可以看出: 从图中可以看出:奈氏图 顺时针围绕 (-1,j0)点2圈。 点 圈 所以闭环系统在s右半极 所以闭环系统在 右半极 点数为: 点数为: Z=P-R=0-2=-2,闭环系统 , 是不稳定的。 是不稳定的。
M 1M 2 N1 N 2
…………… (a) …………… (b)
2
闭环传递函数为: 闭环传递函数为:Φ( s) =
2011-1-15
M1N2 M 1M 2 + N1 N 2
构造闭环特征方程为辅助方程: 构造闭环特征方程为辅助方程: 闭环特征方程为辅助方程
F ( s ) = 1 + GH = 1 + G k = 1 + M 1 M 2 M 1M 2 + N 1 N 2 ⋅ = N1 N 2 N1N 2
2011-1-15
7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闭环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闭环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G( jω)H( jω) 平面上的开环频率特性, 平面上的开环频率特性,按逆时针方向包围 点P 周。 当位于S平面右半部的开环极点数P= P=0 当位于S平面右半部的开环极点数P=0时,即当系 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全部极点均位于S 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全部极点均位于 S 平面左半部 包括原点和虚轴) (包括原点和虚轴)时,闭环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 件是奈氏曲线不包围GH GH平面的 件是奈氏曲线不包围GH平面的 (−1, jο) 点。
2011-1-15 15
包围临界点( , ) 包围临界点(-1,j0)的圈数
R = 2 N = 2( N + − N − ) = 0
开环传递函数的正实部极点数: 开环传递函数的正实部极点数 P = 0
Z = P−R =0 系统稳定。 系统稳定。
2011-1-15
16
包围临界点( , ) 包围临界点(-1,j0)的圈数
Im Im
0
Re
0
Re
正穿越
2011-1-15
负穿越
10
Im
G ( jω ) H ( jω )
ω =∞
( −1, j 0)
0
Re
ω
N +=2
N −=1
2011-1-15
11
若G(jω)H(jω)轨迹起始或终止于 (-1, j0)以左的 轨迹起始或终止于 以左的 负轴上,则穿越次数为半次,且同样有+ 负轴上,则穿越次数为半次,且同样有 1/2 次穿越和 -1/2次穿越。 次穿越。 次穿越
Gk ( s ) = G ( s ) H ( s )
闭环传递函数为: 闭环传递函数为:
G(s) Φ( s) = 1 + G ( s) H (s)
令: ( s) = G
M 1 ( s) M (s) , H ( s) = 2 N1 ( s ) N 2 (s)
则开环传递函数为: 则开环传递函数为:
Gk ( s) =
负穿过(-1,j0)点, − = 1 点 N 负穿过 Ⅰ型和Ⅱ型系统 型和Ⅱ
Im
ω =0
( −1, j 0)
ω =∞
0
(−1, j 0)
ω
Re
Re
G ( jω ) H ( jω )
来自百度文库
G ( jω ) H ( jω )
2011-1-15
12
奈氏判据又可表述为: 奈氏判据又可表述为: 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当 ω 由0变化到 ∞ 时,G(jω)H(jω)曲线在(-1,j0)点以左的负实 G(jω)H(jω)曲线在 曲线在( j0) 轴上的正负穿越之和为 P/2 次。 开环传递函数在s右半平面的极点数。 P为开环传递函数在s右半平面的极点数。此时 Z=P-R=PZ=P-R=P-2N, N=N+-N若开环传递函数无极点分布在S右半平面, 若开环传递函数无极点分布在S右半平面, 则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应该是正、 即 P = 0 ,则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应该是正、 副穿越次数之和N=0 N=0: 副穿越次数之和N=0: 注意:这里对应的ω变化范围是 注意:这里对应的 变化范围是 0 → +∞ 。
4
用辅助函数 F(s)=1+G(s)H(s) 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仍然不大方 实际上, 开环传递函数与辅助函数之间的关系非常简单, 便, 实际上, 开环传递函数与辅助函数之间的关系非常简单, 即 G(s)H(s) = F(s) −1 上式意味着将 平面的纵轴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后构成的平面, 上式意味着将F(s)平面的纵轴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后构成的平面, 平面的纵轴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后构成的平面 即为 GH平面(如下图)。 GH平面(如下图)。 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