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90577培训资料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大全
知识点串讲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1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sin sin abA B =sin cC =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2、已知∆ABC 中,∠A 060=,a =求sin sin sin a b c A B C++++ 证明出sin sin a b A B =sin c C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解:设sin sin a b A B =(>o)sin c k k C== 则有sin a k A =,sin b k B =,sin c k C = 从而sin sin sin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k A k B k C A B C++++=k又sin a A =2k ==,所以sin sin sin a b c A B C++++=2 评述:在∆ABC 中,等式sin sin a b A B =sin c C ==()0sin sin sin a b c k k A B C ++=>++ 恒成立。
3、已知∆ABC 中,sin :sin :sin 1:2:3A B C =,求::a b c(答案:1:2:3)1.1.2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222cos 2+-=b c a A bc 222cos 2+-=a c b B ac 222cos 2+-=b a c C ba2、在∆ABC 中,已知=a c 060=B ,求b 及A⑴解:∵2222cos =+-b a c ac B=222+-⋅cos 045=2121)+-=8∴=b求A 可以利用余弦定理,也可以利用正弦定理:⑵解法一:∵cos 2222221,22+-=b c a A bc ∴060.=A解法二:∵sin 0sin sin45,=a A B b2.4 1.43.8,+=21.8 3.6,⨯=∴a <c ,即00<A <090,∴060.=A评述:解法二应注意确定A 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一、代数部分:1.多项式的基本概念与运算:包括多项式的定义、次数、系数、单项式、多项式的加减乘除等。
2.因式分解与提取公因式:掌握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与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包括一元二次、三项完全平方差、简单三项和复杂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3.方程与不等式: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包括配方法、公式法、图像法和根与系数关系等。
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包括求和公式、通项公式、项数和值与项数关系等。
二、函数部分:1.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掌握函数的定义、函数图像、值域、定义域、奇偶性等基本性质。
2.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了解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和特征等,包括函数的增减性、最值、交点、轴对称点等内容。
3.三角函数:熟练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和应用,包括变化规律、周期、幅值、对称性和反函数等。
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了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包括指数函数的增减性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互逆关系等。
三、几何部分:1.平面向量与坐标表示:了解平面向量的定义、平移、线性运算和坐标表示方法,包括平面向量的加减、数量积和向量共线的判定等。
2.绝对值与不等式:熟练掌握绝对值的性质和变形,以及利用绝对值解决各种绝对值不等式的方法。
3.平面几何应用:包括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三边、两边一角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
四、概率与统计部分:1.事件与概率:了解事件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样本空间、事件的发生、概率公理及其应用等。
2.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掌握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包括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的计算等。
3.抽样与统计推断:了解统计样本、样本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样本均值、样本比例的估计和显著性检验等。
五、数学建模部分:1.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掌握数学建模中的问题分析和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和模型评价等基本步骤。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 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图象、表格- 函数的域与值域2. 函数的运算- 函数的四则运算- 复合函数- 反函数3. 函数的性质- 单调性- 奇偶性- 周期性- 极限与连续性二、三角函数1. 角的概念- 任意角-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转换2. 三角函数的定义-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 三角恒等变换- 基本恒等式- 恒等变换的应用4. 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 数列的定义-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 -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3.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证明方法与步骤四、解析几何1. 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系的定义- 点的坐标与距离公式2. 直线与圆的方程- 直线的斜率与方程- 圆的方程3. 圆锥曲线-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方程与性质五、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 事件的概率定义-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 概率分布与期望值3. 统计量与抽样分布- 样本均值、方差与标准差- 抽样分布的概念4. 参数估计-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置信区间的计算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需要进行编辑和格式化。
您可以添加具体的公式、图像、例题和解析来丰富文档内容。
记得在编辑时使用清晰和专业的语言风格,并确保文档的结构逻辑清晰且连贯。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版)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第一章 解三角形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c3、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sincos ,cos sin ,tan cot 222222A B C A B C A B C+++=== 4、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 C ===A B .5、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化角为边: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②化边为角: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C C++===A +B +A B . 6、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②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三解))7、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8、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cos 2a b c C ab+-=.(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2.已知三边求角) 9、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①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经典】
《必修五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要点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 C===A B (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sin 2bRB =,sin 2cC R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2、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推论:bca cb A 2cos 222-+=B ac c a b cos 2222-+=,推论:C ab b a c cos 2222-+=,推论:abc b a C 2cos 222-+=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二、解三角形处理三角形问题,必须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理解斜三角形的四类基本可解型,特别要多角度(几何作图,三角函数定义,正、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等角度)去理解“边边角”型问题可能有两解、一解、无解的三种情况,根据已知条件判断解的情况,并能正确求解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acb c a B 2cos 222-+=(4)正弦定理中,a =2R ·sin A , b =2R ·sin B , c =2R ·sin C ,其中R 是△ABC 外接圆半径. (5)在余弦定理中:2bc cos A =222a c b -+. (6)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S =21ah , S =21ab sin C=21bc sin A=21ac sinB , S =))(()(c P b P a P P --⋅-其中,h 是BC 边上高,P 是半周长.2、利用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等解任意三角形(1)已知两角及一边,求其它边角,常选用正弦定理.(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3)已知三边,求三个角,常选用余弦定理.(4)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选用余弦定理. (5)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选用正弦定理.3、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常用方法是:①化边为角;②化角为边.4、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1)角的变换因为在△ABC 中,A+B+C=π,所以sin(A+B)=sinC ;cos(A+B)=-cosC ;tan(A+B)=-tanC 。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 C===A B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C R=;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C C++===A +B +A B .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4、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cos 2a b c C ab+-=.6、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22a b c +=,则90C =; ②若222a b c +>,则90C <;③若222a b c +<,则90C >.第二章 数列7、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 8、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9、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10、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11、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12、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13、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14、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15、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6、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 17、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18、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A 称为a 与b的等差中项.若2a cb +=,则称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 19、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11naa n d =+-.20、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a a n m d =+-;②()11n a a n d =--;③11n a a d n -=-;④11n a a n d-=+;⑤n m a a d n m -=-.21、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p q a a a =+.2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①()12n n n a a S +=;②()112n n n S na d -=+. 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 n ∈N ,则()21nn n S n a a +=+,且S S nd -=偶奇,1n n S aS a +=奇偶.②若项数为()*21n n -∈N ,则()2121n n S n a -=-,且n S S a -=奇偶,1S nS n =-奇偶(其中n S na =奇,()1n S n a =-偶).24、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25、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G ,使a ,G ,b 成等比数列,则G 称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若2G ab =,则称G 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26、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比是q ,则11n n a a q -=. 27、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nm a a q -=;②()11n n a a q --=;③11n na q a -=;④n m nma q a -=. 28、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p q a a a =⋅.29、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的公式:()()()11111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 q q q =⎧⎪=-⎨-=≠⎪--⎩.30、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 n ∈N ,则S q S =偶奇.②n n mn m S S q S +=+⋅.③n S ,2n n S S -,32n n S S -成等比数列.第三章 不等式31、0a b a b ->⇔>;0a b a b -=⇔=;0a b a b -<⇔<.32、不等式的性质: ①a b b a >⇔<;②,a b b c a c >>⇒>;③a b a c b c >⇒+>+; ④,0a b c ac bc >>⇒>,,0a b c ac bc ><⇒<;⑤,a b c d a c b d >>⇒+>+; ⑥0,0a b c d ac bd >>>>⇒>;⑦()0,1n n a b a b n n >>⇒>∈N >; ⑧()0,1n n a b a b n n >>⇒>∈N >.33、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 34、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间的关系:判别式24b ac ∆=-0∆> 0∆= 0∆<二次函数2y ax bx c =++()0a >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0a >的根有两个相异实数根1,22b x a-±∆=()12x x <有两个相等实数根122bx x a==-没有实数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20ax bx c ++>()0a >{}12x x x x x <>或2b x x a ⎧⎫≠-⎨⎬⎩⎭R20ax bx c ++<{}12x xx x <<∅ ∅35、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 36、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37、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 和y 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x y ,所有这样的有序数对(),x y 构成的集合.3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0x y C A +B +=,坐标平面内的点()00,x y P . ①若0B >,000x y C A +B +>,则点()00,x y P 在直线0x y C A +B +=的上方. ②若0B >,000x y C A +B +<,则点()00,x y P 在直线0x y C A +B +=的下方. 3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0x y C A +B +=.①若0B >,则0x y C A +B +>表示直线0x y C A +B +=上方的区域;0x y C A +B +<表示直线0x y C A +B +=下方的区域.②若0B <,则0x y C A +B +>表示直线0x y C A +B +=下方的区域;0x y C A +B +<表示直线0x y C A +B +=上方的区域.40、线性约束条件:由x ,y 的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是x ,y 的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 ,y 的解析式. 线性目标函数:目标函数为x ,y 的一次解析式.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可行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 y . 可行域: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41、设a 、b 是两个正数,则2a b+称为正数a 、b a 、b的几何平均数.42、均值不等式定理: 若0a >,0b >,则a b +≥,即2a b+≥.43、常用的基本不等式:①()222,a b ab a b R +≥∈;②()22,2a b ab a b R +≤∈;③()20,02a b ab a b +⎛⎫≤>> ⎪⎝⎭;④()222,22a b a b a b R ++⎛⎫≥∈ ⎪⎝⎭.44、极值定理:设x 、y 都为正数,则有⑴若x y s +=(和为定值),则当x y =时,积xy 取得最大值24s .⑵若xy p =(积为定值),则当x y =时,和x y +取得最小值.。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在C中,a、b、c分别为角、、C的对边,,则有a(R为C的外接圆的半径)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a2Rsin,b2Rsin,c2RsinC;②sin④sinbc2RsinsinCab,sin,sinCc;③a:b:csin:sin:sinC;2R2R2Rabcabc.sinsinsinCsinsinsinC2223、三角形面积公式:SC1bcsin1absinC1acsin.2b2c2a24、余弦定理:在C中,有abc2bccos,余弦定理的推论:cos 2bc22a2c2b2bac2accoscos2ac222a2b2c2cab2abcosCcosC2ab222(二)数列:1.数列的有关概念:(1)数列: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数列是有序的。
数列是定义在自然数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上的函数。
(2)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即是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an2n21。
(3)递推公式:已知数列{an}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n与他的前一项an-1(或前几项)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即是该数列的递推公式。
如:a11,a22,anan1an2(n2)。
2.数列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如1,3,5,7,9,…(2)图象法:用(n,an)孤立点表示。
(3)解析法:用通项公式表示。
(4)递推法:用递推公式表示。
3.数列的分类:常数列:an2有穷数列n递增数列:an2n1,an2按项数按单调性无穷数列递减数列:ann21摆动数列:a(1)n2nn4.数列{an}及前n项和之间的关系:S1,(n1)Sna1a2a3ananSS,(n2)n1n5.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比小结:等差数列一、定义二、公式等比数列anq(n2)an1anan1d(n2)1.ana1n1d1.ana1qnanamnmd,nm2.Snanamqnm,(nm) 2.na1q1Sna11qnaaqn1q11q1qnn1na1anna1d221.a,b,c成等差2bac,称b 为a与c的等差中项1.a,b,c成等比b2ac,称b为a与c的等比中项三、性质2.若mnpq(m、,2.若mnpq(m、,q*)n、p、n、p、q*)则amanapaq则amanapaq3.Sn,S2nSn,S3nS2n成等差数列3.Sn,S2nSn,S3nS2n成等比数列(三)不等式1、ab0ab;ab0ab;ab0ab.2、不等式的性质:①abba;②ab,bcac;③abacbc;④ab,c0acbc,ab,c0acbc;⑤ab,cdacbd;⑥ab0,cd0acbd;⑦ab0anbnn,n1;⑧ab0nanbn,n1.小结:代数式的大小比较或证明通常用作差比较法:作差、化积(商)、判断、结论。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中国权威高考信息资源门户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在C中,a、b、c分别为角、、C的对边,,则有aR为C的外接圆的半径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a2Rin,b2Rin,c2RinC;②ininbc2RininCab,in,inCc;③a:b:cin:in:inC;2R2R2R2223、三角形面积公式:SC1bcin1abinC1acin.2222224、余弦定理:在C中,有abc2bcco,推论:cobca2bc(二)数列:1.数列的有关概念:(1)数列: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数列是有序的。
数列是定义在自然数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上的函数。
(2)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即是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an2n21。
(3)递推公式:已知数列{an}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n与他的前一项an-1(或前几项)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即是该数列的递推公式。
如:a11,a22,anan1an2n2。
2.数列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如1,3,5,7,9,…(2)图象法:用(n,an)孤立点表示。
(3)解析法:用通项公式表示。
(4)递推法:用递推公式表示。
3.数列的分类:常数列:an2有穷数列n按项数递增数列:an2n1,an2按单调性无穷数列递减数列:ann21摆动数列:a1n2nn4.数列{an}及前n项和之间的关系:S1,n1Sna1a2a3ananSnSn1,n25.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比小结:等差数列一、定义等比数列anqn2an1anan1dn21.ana1n1d1.ana1qn1二、公式anamnmd,nm2.Snanamqnm,nm2.nn1na1anna1d中国权威高考信息资源门户na1q1Sna11qnaaqn1q11q1q1.a,b,c成等差2bac,称b 为a与c的等差中项1.a,b,c成等比b2ac,称b为a与c的等比中项三、2.若mn、,2.若mn、,q*)n、anaananmd;②a1ann1d;③d⑤danamnmana1n1;④nana1d1;.14、若an是等差数列,且mn、n、ana项和构成的数列成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整理【经典最全版】.docx
《必修五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1正弦定理1、正眩定理:在一个三角形屮,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眩的比相等,即一纟一=-^一=亠- sin A sin B sinC 正弦定理推论:①~^— = ~^— = ~^ = 2Rsin A sin B sin C®a = 2Rsm A, b = 2Rsin B, c = 2/?sinC @a:b:c = sinA:sinB: sin C ⑤ -------------------sin A sin B sin C sin A + sin B + sinC2、解三角形的概念:一般地,我们把三角形的各个角即他们所对的边叫做三角形的元素。
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六个元素:三条边(a,b,c )和三个内角(A,B,C ).在三角形中,己知三 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3、正眩泄理确定三角形解的情况(/?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a sin A h sin B a sin A®~ =-—,-=-—,-=-—b sin Bc sin C c sinC b c a+b+c4. 任意三角形而积公式为:=—he sin A = — acsin B = —ah sinC =2 2 21.1.2余弦定理5、余弦定理:三角形屮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 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a 2 =b 2 +c 2 - 2bccos A , b 2 = a 2 + c 2 一 2ca cos B, c 2 = a 2 +b 2- lab cos C .6、不常用的三角函数值15° 75° 105° 165°sin erV6-V2 V6+V2 V6 + V2V6 — V24 4 4 4 COS (7V6 + V2V6-V2 —V6 + V2V6+V2 4 4 4 4 tana2-V32 + V3-2-V3-2 + V31.2应用举例(浏览即可)1、 方位角:如图1,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
数学必修5重点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5重点知识点总结一、集合和函数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指具有一定共同性质的个体的总体。
集合可以用大写字母A、B、C等来表示,其中的元素用小写字母a、b、c等来表示。
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数字、字母、图形、颜色等具体的对象。
2. 集合的运算① 并集: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表示为A∪B,表示A和B中所有的元素的集合。
② 交集: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表示为A∩B,表示A和B共有的元素的集合。
③ 补集:集合A的补集,表示为A',表示全集中不属于A的元素的集合。
④ 差集:集合A和集合B的差集,表示为A-B,表示A中有而B中没有的元素的集合。
3.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函数是一个对应关系,对于每一个自变量,对应一个因变量。
用f(x)表示,其中f是函数名称,x是自变量,f(x)是因变量。
4. 函数的性质① 单调性:函数的单调性是指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增减规律。
② 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指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对称性。
③ 周期性:函数的周期性是指函数的值在一定的长度内重复出现的规律性。
④ 初等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平移、伸缩和翻转等基本性质。
二、三角函数1. 角度和弧度角度是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而弧度是用弧长与半径的比值来表示角的大小,用π来表示。
因此,1弧度等于180/π度。
2. 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① 正弦函数:sinθ = y/r,其中θ是角度,y是对边长度,r是斜边长度。
② 余弦函数:cosθ = x/r,其中θ是角度,x是邻边长度,r是斜边长度。
③ 正切函数:tanθ = y/x,其中θ是角度,y是对边长度,x是邻边长度。
3.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① 正弦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周期函数,呈现上下波动的波形。
它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周期为2π。
② 余弦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周期函数,呈现上下波动的波形。
它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周期为2π。
③ 正切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周期函数,呈现上下波动的波形。
它在每个周期内有无数个极值点。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数学必修五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许多关键的知识点,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数学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解三角形(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指出: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值相等,即\(\frac{a}{\sin A} =\frac{b}{\sin B} =\frac{c}{\sin C}\)。
正弦定理可以用于以下两类问题:1、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表达为:\(a^2 = b^2 + c^2 2bc\cos A\),\(b^2 =a^2 + c^2 2ac\cos B\),\(c^2 = a^2 + b^2 2ab\cos C\)。
余弦定理的应用主要有: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三)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示:1、\(S =\frac{1}{2}ab\sin C =\frac{1}{2}bc\sin A =\frac{1}{2}ac\sin B\)2、\(S =\sqrt{p(p a)(p b)(p c)}\),其中\(p =\frac{a + b + c}{2}\),称为半周长。
二、数列(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二)等差数列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2、通项公式:\(a_n = a_1 +(n 1)d\),其中\(a_1\)为首项,\(n\)为项数。
3、前\(n\)项和公式:\(S_n =\frac{n(a_1 + a_n)}{2} =na_1 +\frac{n(n 1)}{2}d\)(三)等比数列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归纳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归纳一、函数与导数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函数的自变量、函数值、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
2. 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几何意义、代数意义、物理意义以及求导公式。
3. 导数的运算:和、差、积、商的导数运算法则。
4. 泰勒公式:泰勒公式的推导、泰勒公式的应用。
5. 高阶导数:高阶导数的定义、求导及其物理应用。
6. 函数的极值:极值的概念、求极值及其物理应用等。
二、三角函数1. 弧度制:度数制与弧度制的关系、弧度与角度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基本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3. 周期性与对称性:三角函数的周期、奇偶性和对称性、三角函数的正负性。
4. 三角函数的运算:三角函数的和、差、积、商等基本公式及其应用。
5. 反三角函数:反正弦函数、反余弦函数、反正切函数等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三、平面向量1.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定义、向量的长度、方向和单位向量。
2. 向量的运算:向量的加减及其物理意义、数量积和叉积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3. 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坐标、向量的模长公式、向量的夹角及其余弦公式。
4. 平面向量的几何应用:向量表示平面图形、平面向量的线性运动及其相关问题、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应用。
四、立体几何1. 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立体、平面、曲线、点、直线、角、面等基本概念。
2. 立体图形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和重心的计算方法。
3. 空间向量的几何应用:向量的共面、共线、垂直等相关问题,空间向量与解析几何之间的关系。
4. 空间几何问题的解决技巧:立体几何问题的转化、对称性、相似性等几何思想的运用。
五、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及其分类、概率的概念、基本概率公式。
2. 条件概率:相互独立事件、条件概率及其公式、事件的相互独立性及其判定。
3. 期望与方差: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期望及其性质、方差及其意义。
4. 统计分析:样本与总体、基本统计学方法、参数与统计量等基本概念,统计分类、频数、频率、直方图、分布图等基本统计图的绘制与分析。
高中必修五数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高中必修五数学知识点笔记整理高中必修五数学知识点一、基础知识(1)常用逻辑用语:四种命题(原、逆、否、逆否)及其相互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全称量词与存在性量词,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2)圆锥曲线:曲线与方程;求轨迹的常用步骤;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注意离心率与形状的关系);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注意双曲线的渐近线)、等轴双曲线与共轭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常用公式(弦长公式、两根差公式).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常用拓展还有:焦半径公式、椭圆与双曲线的焦准定义、椭圆与双曲线的“垂径定理”、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等等.(3)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空间向量的概念、表示与运算(加法、减法、数乘、数量积);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平面的法向量、用空间向量计算空间的角与距离的方法.二、重难点与易错点重难点与易错点部分配合必考题型使用,做完必考题型后会对重难点与易错部分部分有更深入的理解.(1)区分逆命题与命题的否定;(2)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3)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定义;(4)椭圆与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特别是离心率问题;(5)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6)直线与圆锥曲线中的弦长与面积问题;(7)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中的参数求解与性质证明;(8)轨迹与轨迹求法;(9)运用空间向量求空间中的角度与距离;(10)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探究.高中必修五数学必背知识点一、集合有关概念1. 集合的含义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 元素的确定性,(2) 元素的互异性,(3) 元素的无序性,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精华)讲义
高中数学必修 5 知识点总结(精髓)1、正弦定理:在C 中, a 、 b 、 c 分别为角 、 、C 的对边, R 为 C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a bc 2R .sinsinsin C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 a 2R sin , b 2R sin , c2R sin C ;② sina, sinbc2R, sin C;2R2R③ a : b : c sin: sin : sin C ;④a bcabc .sinsinsin Csinsinsin C3、三角形面积公式: SC1bc sin1ab sin C1ac sin .2224、余弦定理:在C 中,有 a 2b 2c 2 2bc cos , b 2 a 2 c 2 2ac cos ,c 2 a 2 b 2 2ab cosC .5、余弦定理的推论: cosb 2c 2 a 2a 2 c 2b 2, cosCa 2b 2c 22bc, cos2ac2ab.6、设 a 、 b 、 c 是 C 的角、 、 C 的对边,则:①若 a 2 b 2 c 2 ,则 C 90 ;②若 a 2b 2c 2 ,则 C 90 ;③若 a 2 b 2 c 2 ,则 C 90 .7、数列:依据必定次序摆列着的一列数.8、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9、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10、无量数列:项数无穷的数列.11、递加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2、递减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3、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14、摇动数列:从第 2 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5、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 a n 的第 n 项与序号 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6、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 a n 与它的前一项 a n 1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17、假如一个数列从第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18、由三个数 a , , b 构成的等差数列能够当作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 称为 a 与 b 的等差中项.若 ba c,则称 b 为 a 与 c 的等差中项.219、若等差数列a n的首项是 a 1 ,公差是 d ,则 a na 1 n 1 d .20、通项公式的变形:① a na m n m d ;② a 1a n n 1 d ;③da n a 1;n 1④a aa n a m .nn1;⑤ dd1n m21、若 a n 是等差数列,且 m np q ( m 、 n 、 p 、 q*),则 a m a n a p a q ;若 a是等差数列,且 2np q ( n 、 p 、 q*),则 2aaa .nnpq2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① S nn a 1 a nn n 12 ;② S nna 12 d .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 n *,则S 2n n a n a n 1,且S S nd ,S 奇a n.偶奇S 偶an 12n1 n*,则 S 2 n 12n 1 a n ,且 S 奇 S 偶 a n S 奇n(此中②若项数为,S 偶 n 1S 奇na n , S 偶 n 1 a n ).24、假如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25、在 a 与 b 中间插入一个数 G ,使 a , G , b 成等比数列, 则 G 称为 a 与 b 的等比中项. 若G 2 ab ,则称 G 为 a 与 b 的等比中项.26、若等比数列 a n 的首项是 a 1 ,公比是 q ,则 a na 1q n 1 .27、通项公式的变形:①a na m qn m;② a 1a n qn 1 ;③ qn1a n ;④a 1q n man .a m28、若 a是等比数列,且 m np q (、 、 、 q*),则 a aa a ;若a n 是等比数列,且 2np q ( n 、 p 、 q*),则 a n 2a p a q .na 1 q 129、等比数列a n 的前 n 项和的公式: S na 1 1 q na 1 a n q.1 qq 11 q30、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 2n n*,则 S 偶q.S 奇② S n m S n q n S m .③S ,SS , SS 成等比数列.n2 nn3n2n31、 a b 0 a b ; ab 0 a b ; a b 0 a b .32、不等式的性质: ① abb a ;② a b,bc a c ;③ ab ac b c ;④ ab,c 0 ac bc , a b,c0 acbc ;⑤ a b,cda cb d ;⑥ a b 0, c d 0ac bd ;⑦ a b0 a n b n n, n 1 ;⑧ a b 0nanb n , n 1 .33、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的不等式.34、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间的关系:鉴别式b24ac0 0 0二次函数 yax 2 bx ca 0 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 ax 2bx c 0两异实 根 两相等实根b x 1x 2x 1 x 2b 没有实数根a 0 的根x1,22a2a一元二次ax 2bx c 0 a x x x 1或 xx 2x xb R2a不等式的解集ax 2bx c 0 a 0x x 1 x x 235、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而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36、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构成的不等式组.37、二元一次不等式 (组)的解集:知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 x 和 y 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x, y ,全部这样的有序数对x, y 构成的会合.3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 xy C 0 ,坐标平面内的点x 0 , y 0 .①若 0 , x 0 y 0 C 0 ,则点 x 0 , y 0 在直线 x y C 0 的上方.②若0 , x 0y 0 C 0 ,则点x 0 , y 0 在直线 xy C0 的下方.3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 xy C 0 .①若0 ,则 x y C 0 表示直线 xy C0上方的地区; xy C 0 表示直线xy C0 下方的地区.②若0 ,则 x y C 0 表示直线x y C 0下方的地区; x y C0 表示直线xy C0 上方的地区.40、线性拘束条件:由x , y 的不等式(或方程)构成的不等式组,是 x , y 的线性拘束条件.目标函数: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波及的变量x , y 的分析式.线性目标函数:目标函数为x , y 的一次分析式.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拘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可行解:知足线性拘束条件的解 x, y .可行域:全部可行解构成的会合.最优解:使目标函数获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41、 a 、 b 是两个正数,则 ab称为算术均匀数,ab 称为几何均匀数.242、均值不等式定理:若 a0 , b 0 ,则 a b 2 ab ,即 abab.2a 2b 22ab a, b R22a, b R ;43、常用的基本不等式:① ;② aba b2a2a2b2a b 2b0,b 0 ;④a,bR.③aba22244、极值定理:设x 、 y 都为正数,则有⑴若 x y s (和为定值),则当 x y 时,积 xy 获得最大值s2 .4⑵若 xy p (积为定值),则当 x y 时,和 x y 获得最小值 2 p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5知识点总结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 C===A B .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C C++===A +B +A B . (正弦定理主要用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
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余的量。
)⑤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
(一解、两解、无解三中情况) 如: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a 、b 、A (A 为锐角)求B 。
具体的做法是:数形结合思想 画出图:法一:把a 扰着C 点旋转,看所得轨迹以AD 有无交点:当无交点则B 无解、 当有一个交点则B 有一解、 当有两个交点则B 有两个解。
法二:是算出CD=bsinA,看a 的情况: 当a<bsinA ,则B 无解 当bsinA<a ≤b,则B 有两解 当a=bsinA 或a>b 时,B 有一解注:当A 为钝角或是直角时以此类推既可。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 4、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B =,222cos 2a b c C ab +-=.(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2、已知三边求角)6、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22a b c +=,则90C =o; ②若222a b c +>,则90C <o;③若222a b c +<,则90C >o.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A 、B,C 、D 两点, 并测得∠ACB=75O, ∠BCD=45O, ∠ADC=30O,∠ADB=45O(A 、B 、C 、D 在同一平面内),求两目标A 、B 之间的距离。
本题解答过程略附:三角形的五个“心”; 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交点.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垂心: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 7、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 8、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9、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10、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11、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a n+1>a n ). 12、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a n+1<a n ). 13、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即:a n+1=a n ).14、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15、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6、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17、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符号表示:1n n a a d +-=。
注: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 ),2(1为常数d n d a a n n ≥=--②211-++=n n n a a a (2≥n ) ③b kn a n +=(k n ,为常数18、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A 称为a 与b 的等差中项.若2a cb +=,则称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 19、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11naa n d =+-.20、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a a n m d =+-;②()11n a a n d =--;③11n a a d n -=-;④11n a a n d-=+;⑤n m a a d n m -=-.21、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p q a a a =+. 2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①()12n n n a a S +=;②()112n n n S na d -=+.③12n n s a a a =+++L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 n ∈N ,则()21nn n S n a a +=+,且S S nd -=偶奇,1n n S aS a +=奇偶. ②若项数为()*21n n -∈N ,则()2121n n S n a -=-,且n S S a -=奇偶,1S nS n =-奇偶(其中n S na =奇,()1n S n a =-偶). 24、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符号表示:1n na q a +=(注:①等比数列中不会出现值为0的项;②同号位上的值同号)注: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①)0,,2(1≠≥=-且为常数q n q a a n n ②112-+⋅=n n na a a (2≥n ,011≠-+n n n a a a ) ③n n cq a =(q c ,为非零常数).④正数列{n a }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n x a log }(1φx )成等比数列.25、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G ,使a ,G ,b 成等比数列,则G 称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若2G ab =,则称G 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注:由2G ab =不能得出a ,G ,b 成等比,由a ,G ,b ⇒2G ab =)26、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比是q ,则11n n a a q -=.27、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n m a a q -=;②()11n n a a q --=;③11n na qa -=;④n m n ma q a -=. 28、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p q a a a =⋅.29、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的公式:①()()()11111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 q qq =⎧⎪=-⎨-=≠⎪--⎩.②12nn s a a a =+++L30、对任意的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与通项n a 的关系:⎩⎨⎧≥-===-)2()1(111n s s n a s a n n n[注]: ①()()d a nd d n a a n -+=-+=111(d 可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数列充要条件(即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若d 不为0,则是等差数列充分条件).②等差{n a }前n 项和n d a n d Bn An S n ⎪⎭⎫ ⎝⎛-+⎪⎭⎫⎝⎛=+=22122 →2d可以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的充要条件→若d 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若d 不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③非零..常数列既可为等比数列,也可为等差数列.(不是非零,即不可能有等比数列) 附:几种常见的数列的思想方法:⑴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n S ,在0πd 时,有最大值. 如何确定使n S 取最大值时的n 值,有两种方法: 一是求使0,01π+≥n n a a ,成立的n 值;二是由n da n d S n )2(212-+=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n 的值. 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与函数对应关系如下: 数列 通项公式对应函数等差数列(时为一次函数)等比数列(指数型函数)数列 前n 项和公式 对应函数等差数列(时为二次函数)等比数列(指数型函数)我们用函数的观点揭开了数列神秘的“面纱”,将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 项和看成是关于n 的函数,为我们解决数列有关问题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
例题:1、等差数列中,,则 .分析:因为是等差数列,所以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则(n,m),(m,n),(m+n,)三点共线,所以利用每两点形成直线斜率相等,即,得=0(图像如上),这里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像,直观、简洁。
例题:2、等差数列中,,前n项和为,若,n为何值时最大?分析:等差数列前n项和可以看成关于n的二次函数=,是抛物线=上的离散点,根据题意,,则因为欲求最大值,故其对应二次函数图像开口向下,并且对称轴为,即当时,最大。
例题:3递增数列,对任意正整数n,恒成立,求分析:构造一次函数,由数列递增得到:对于一切恒成立,即恒成立,所以对一切恒成立,设,则只需求出的最大值即可,显然有最大值,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构造二次函数,看成函数,它的定义域是,因为是递增数列,即函数为递增函数,单调增区间为,抛物线对称轴,因为函数f(x)为离散函数,要函数单调递增,就看动轴与已知区间的位置。
从对应图像上看,对称轴在的左侧也可以(如图),因为此时B点比A点高。
于是,,得⑵如果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乘积,求此数列前n 项和可依照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推倒导方法:错位相减求和. 例如:, (2)1)12,...(413,211n n -⋅ ⑶两个等差数列的相同项亦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此等差数列的首项就是原两个数列的第一个相同项,公差是两个数列公差21d d ,的最小公倍数.2. 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1)定义法:对于n ≥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11---n nn n a a a a 为同一常数。
(2)通项公式法。
(3)中项公式法:验证212-++=n n n a a a N n a a a n n n ∈=++)(221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