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知识点

1.战国后期,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学记》。

2.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3.“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4.孟禄—“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属于心理起源论。

5.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

6.《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7.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

8.国外(西方)最早的教育学着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9.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

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教育家是斯宾塞。

10.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1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永恒性。

12.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它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社

会性。

13.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14.卢梭——个人本位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

坏。”

15.个体本位论——“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

16.社会本位论——“造就合格公民”。

17.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

18.赫尔巴特——教育永远具有教育性。“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知、情、意的统一。

19.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20.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证的教育家。

21.“产婆术”——苏格拉底。

22.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康德。

23.昆体良——最早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教学法。

24.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着作)。

25.裴斯泰洛奇—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

育家。

26.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生活教育。

27.瓦根舍因——范例教学。

28.洛克——白板说。

29.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核心: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30.华生——《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

31.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近朱者赤、孟母三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32.华生——外铄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3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把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34.马卡连柯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着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

35.马卡连柯——集体教育。

36.荀子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

教育等。

37.凯洛夫《教育学》,总结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38.罗扎诺夫—暗示教学法,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

39.苛勒——顿悟说(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

40.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41.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双边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叫谈话法。

42.“三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43.生存教育要以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主干,社会教育为保障,通过专题式教育和渗

透式教育两大类途径来实施。

44.历史法: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

究方法。

45.行动研究法:教育实践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谋求当前问题解决和改进的一种研

究方式。

46.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授受关系。

47.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48.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9.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

劳动力,这是因为教育具有经济功能。

50.在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水

平。

5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5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3.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5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奴隶社会。

55.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

56.个体心理通常从具体思维向逻辑思维、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这说明个体身心发

展具有顺序性(不陵节而施)。

57.“关键期”的存在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特征。

58.初中阶段一方面表现出孩童的稚嫩,另一方面又表现出青年的充满理想和激情,这种错

综复杂、充满矛盾的状况体现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过渡性的特点。

59.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里哺乳期”一般发生在青少年阶段。

6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

6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62.家访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空间广延性。

63.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64.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拥有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称为校园文化。

65.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校风。

66.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特殊功能体现在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67.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学校教育制度。

68.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69.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层组织是班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