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合集下载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一、前置知识在介绍乘法分配律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前置知识。

1. 乘法乘法是数学中的一项基本运算。

简单来说,就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

比如,3 × 4 = 12,其中3和4是被乘数,12是积。

2. 加法加法也是数学中的一项基本运算,它可以将两个数相加得到一个和。

比如,5 + 7 = 12,其中5和7是加数,12是和。

3. 乘法和加法的关系在乘法和加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乘法分配律。

二、概念介绍1. 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乘法分配律是指,在两个数相乘的时候,先把其中一个数分成两部分,然后分别与另一个数相乘,最后将两个积相加,得到的结果和直接将两个数相乘得到的结果相等。

即:a × (b + c) = a × b + a × c 或(b + c) × a = b × a + c × a其中,a、b、c都是数。

2.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乘法分配律在求解一些算式或方程式时非常有用,可以大大简化计算的步骤,从而节省时间。

下面是一些例子。

例子1:计算 4 × (3 + 5)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将式子转化为:4 × 3 + 4 ×5 = 12 + 20 = 32因此,4 × (3 + 5) = 32。

例子2:解方程式 2x + 10=14可以使用乘法分配律,将式子改写为:2(x + 5) = 14然后再将式子化简为:x + 5 = 7x = 2因此,方程式2x + 10 = 14的解为x = 2。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应用;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教学步骤步骤1:引入知识点通过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景,并向学生传授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

步骤2:掌握知识点通过例题的方式,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更直观的认识,进而掌握应用乘法分配律的方法。

三 快乐农场:《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 快乐农场:《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快乐农场:《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课程背景分析《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内容之一,本次课程是针对青岛版教材的教学,采用五四学制的课程体系。

通过本次课程,希望能够让学生通过农场的生动形象,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数学能力。

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完成数学运算;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乘法分配律;2.运用乘法分配律完成乘法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数学计算中。

四、教学设计1.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讲授法和课堂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2. 教学流程设计第一步:导入1.引入课程主题,并让学生看一眼教室里的“农场”物品;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在哪些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乘法分配律来辅助计算?”第二步:知识讲解1.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2.通过具体的算例演示乘法分配律的计算方法;3.强调乘法分配律的运用,以便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步:课堂练习1.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乘法运算;2.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与农田面积、农作物种植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3.检查课堂作业,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第四步:归纳总结通过课程的学习,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强化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后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选取了“乘法分配律”为主题,引入到农场的实际场景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

整堂课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当,课程流程贯穿紧密,整体效果较好。

但是,我教学过程中发现需要更多的实际场景进行应用和实际计算练习,以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我将进一步增加实际应用场景的练习,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3篇(实用)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3篇(实用)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3篇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三)《大纲》要求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一)教学方法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

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分析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我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25 X 8 25 X 425 X 6 X 4 7 X 8 X 5 2 X 3 X 50课件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得更清楚。

青岛版四年下《乘法的分配律》word教案4篇

青岛版四年下《乘法的分配律》word教案4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解答“相遇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2.借助已有的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你了解我国高速公路的一些情况吗?山东境内有哪几条主要的高速公路?你知道济青高速公路的情况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师简要介绍我国及山东省高速公路发展情况。

(板书课题)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的问题)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二、合作探索1.解决问题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全班交流:求济青高速公路全长就是求两辆车两小时行驶的路程和。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画出线段图,表示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思路。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后,师适当板书。

2.探索学习乘法分配律师:观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思考交流,师引导学生重点从计算结果、算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

师:根据前面所学的定律,结合刚才的发现,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提出猜想。

师:你们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并进行记录,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真了不起!刚才你们发现的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把它表示出来吗?学生尝试表示,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指生交流是怎么链接的,为什么这样链接?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这样填写的理由。

3.第三题,学生独立判断对错,在小组内交流结果,说说错的原因并将错误的算式进行纠正。

四、总结评价师: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评价一下你和小组同学的表现吗?板书设计:济青高速公路方法一110×2+90×2=400 方法二(110+90)×2=400乘法分配律:(a+b).c = a.c+b.c乘法分配律第2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通过计算了解了济青高速公路的长度,现在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5千米的速度行驶在京沪高速公路上,经过12小时这辆车从上海到达了北京,上海到北京全长多少千米?怎样列式?(生口头列式 105×12)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计算怎样计算105×1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算法,比比看谁的方法最简便。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二“乘法运算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结合律、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乘法计算规律的概括,是计算经验的提升。

根据以上分析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2.能力目标: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的计算,初步学会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简算意识。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三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并运用乘法分配律。

二、教法及学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了“激、导、探、放”的原则,引导学生采用猜测、验证、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组织教学。

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猜测、验证、比较、归纳的数学方法;自主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根据以上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分析,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识结构,我将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教学板块:(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2)研究素材发现规律(3)巩固拓展应用规律(4)感悟收获、反馈总结。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1.创设情境(大屏幕出示24页信息窗)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可能提出A 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B 相遇时大客车比小客车多行驶了多少千米?(2)先来解决问题: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学生借助用线段图帮助理解解题思路。

(3)交流解题思路,A:可以先求每辆车2小时各行驶的路程,然后把两辆车行驶的路程合在一起。

B:也可以先求两辆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和,然后再求2小时共行的路程。

(4)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列式解答。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乘法分配律,这是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的一节课程。

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是《数学四年级下册》,具体是第68页到第69页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运用。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数的和。

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并用一些例子来说明它的运用。

作业设计:25 × (8 + 4) = ?答案:25 × (8 + 4) = 25 × 8 + 25 × 4 = 200 + 100 = 30048 × (7 3) = ?答案:48 × (7 3) = 48 × 748 × 3 = 336 144 = 192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讲解例题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题目还是有些困难,因此在课后我可能会给他们一些额外的练习来进行巩固。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多进行一些数学的练习,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来巩固学生们的理解,以及如何设计作业来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掌握,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让我详细补充和说明一下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乘法分配律(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法分配律(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法分配律(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表达方式,并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2. 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 乘法分配律的表达方式。

3.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加法、乘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

2. 探究新知(1)出示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实例: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4元,小红买了同样的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也是4元。

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 3×4 = 24(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表达方式。

通过以上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a b)× c = a×c b×c3.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4. 应用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例:学校组织春游,共有45名学生参加,其中男生有25名,女生有20名。

每名学生需要支付10元交通费,请计算男生和女生分别需要支付的交通费。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45×10 = 25×10 20×10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乘法分配律的意义,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乘法分配律》。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我将从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依次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 乘法分配律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3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在编排上创设了种牡丹和芍药这一情境 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学好这部分教学内容 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简便计算提供知识依据 对提高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二、学情分析新课标指出,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以有的经验为基础,就知识水平而言,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

就认知特点而言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二)过程与方法: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 发展比较、猜想、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 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 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难点:发现规律,抽象概括并能用符号语言或其他的方式与同伴交流规律。

四、教法学法二、说教法“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根据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和面向全体目标、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 在本节课中 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发现法和多媒体演示法为主 知识迁移法、体验感悟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接下来 我要说说这节课的学法。

“授人以鱼 仅供一饭之需 教人以渔 则终身受用无穷。

”因此 本节课我结合实际 主要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法、猜测验证法、合作交流法等进行学习。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开场白: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鞠躬)我是小学数学组几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乘法分配律》,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乘法分配律》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乘法的分配律是在学生学完四则运算以及加法的运算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简便运算做好铺垫。

因此本节课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进行学情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四年级的学生在之前学习过四则混合运算,这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知识基础。

这个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有所发展,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且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表达,愿意在活动中进行学习,这些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过程,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渗透环保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是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而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过程则是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根据新课改的理念,结合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节课的'教法我确定为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之所以用这些方法,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氛围,增大课堂容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15篇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15篇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15篇《乘法安排律》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把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安排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将乘法安排律与传统的相遇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合理整合学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安排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猜测、验证、比较、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看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安排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根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确实定新的数学改革强调,现实的和探究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发觉乘法安排律及理解含义上;因乘法安排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为此在理论算术中又称之为乘法的安排性质,理解起来有肯定的难度,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也确定为理解把握乘法安排律上。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把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安排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安排律。

〔二〕智能目标:借助已有阅历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测、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学问。

〔三〕情感目标:使学生观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体验"乘法安排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一〕教学方法在设计求平均数的教学时,利用问题情境,以解决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独立思索、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主动参加的学习。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意义;2.能够通过实例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乘法分配律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意义;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用一道题目向学生简单介绍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例如:某学生的家长要买3双鞋,每双鞋的价格是50元。

那么这位家长需要花多少钱呢?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可以直接通过乘法进行计算,答案是:3 × 50 = 150接着老师问学生,如果有3个学生家长都想购买这种鞋,他们需要花多少钱呢?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3 × 50) + (3 × 50) + (3 × 50) = 450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式子有同样的乘数3,因此可以进行简化:3 × (50 + 50 + 50) = 3 × 150 = 450这就是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拓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点,例如:•分配律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规律之一,类似于加法、乘法等;•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是,将一个数分别与几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相乘,等于将这个数分别与这几个数相乘,再将得到的积相加(或相减)的结果;•乘法分配律的公式可以表示为:a × (b + c) = a × b + a × c 。

3. 实例演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分配律,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实例进行演练。

例如:甲、乙、丙三个人每人买了2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15元。

那么他们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2 × 15) + (2 × 15) + (2 × 15) = 90这时候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应该这样计算:2 × (15 + 15 + 15) = 2 × 45 = 904. 实际应用乘法分配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老师可以让学生举一些例子说明这一点。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乘法分配律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意义和性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分配律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 c) = a×b a×c2. 通过实例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例如:计算3×(4 5)按照乘法分配律,可以拆分为:3×4 3×5计算结果为:12 15 = 273. 通过练习题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例如:计算6×(7 8)、5×(3 4)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2. 强调乘法分配律在简便计算中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同时,要注意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家长的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附:课后练习题1. 计算7×(8 9)、8×(5 6)。

2. 计算4×(7-3)、5×(9-2)。

3. 计算9×(4 6) - 3×(2 3)。

4. 计算6×(7 8) 4×(5 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3 乘法分配律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3 乘法分配律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3 乘法分配律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能够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2. 使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2. 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示3.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4. 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字母表示,以及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特别是字母表示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乘法的意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2)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并解释其含义。

3. 深入理解(1)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4. 实际应用(1)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将乘法分配律应用于其他数学问题中。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自行设计一道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的问题,并与同学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字母表示。

2. 板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例题。

3. 板书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乘法分配律与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新知”环节,因为这是学生首次接触乘法分配律的关键时刻,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案

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案

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案第一篇: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案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用济青高速公路上畅通行车的情景图引导学生通过解答济青高速公路有多长的问题,展开对乘法分配律知识的学习。

“合作探索”中,第一个红点部分是借助研究相遇问题,学习乘法分配律。

以前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学生一般会出现两种解法:(1)先求两车分别行的路程,再求路程之和;(2)先求一小时两辆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既速度之和),再求2小时共行的路程;问题解答后,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答算式,引出对乘法分配律的研究。

第二个红点部分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学习我将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

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重点重复计算简便,能口算等)2、口算:(让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25×63×4 6×8×125 7×20×53、师生比赛,引入新课:(27+73)×845×9+45×114×(10+6)17×6+17×4二、探究新知:1、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知道了乘法的又一个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完美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完美教案

①每组中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②每组中右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③通过左右两边算式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留给学生的讨论时间要充足。

)(2)汇报交流,概括总结。

师;大家来归纳一下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

(板书:归纳两个字)生1:左边的算式都是两个数先加起来再乘第三个数.生2;右边的算式都是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积相加。

生3:两个数先加起来再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适时总结: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乘法中的又一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时,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结果不变。

(板书课题,并用课件出示乘法分配律的内容。

生齐读)(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在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规律加深理解乘法的分配律。

)2.用字母表示乘法的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吗?学生交流师板书:(a+b)•c=a•c+b•c。

(同时课件出示)(看看学生能否用字母正确表示乘法的分配律。

)师:这个字母式从右往左你会读吗?(生试读)右边的式子又有什么特点?(两个乘法算式中都有C)我们可以把C提取出来,再把剩下的两个数相加,就得到了左边的式子。

其实乘法分配律也是互逆的,我们可以从左边的式子得到右边的式子,也可以从右边的式子得到左边的式子。

(明确规律的互逆性)同学们,这节课你们用自己智慧的眼睛和头脑发现经过观察、猜测、验证、交流归纳出乘法的分配律。

真了不起!猜测、验证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运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学习数学。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基本练习(适合全体学生)(1)课本第29页第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明连的理由,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2)火眼金睛辩对错:课本26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综合练习。

(课本31页12题)(先看懂图意,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弄懂题意,再独立提出问题解答。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第二步、引导探索,发现规律
1、自学、探究 买这些些服装,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钱呢?你能用列 出综合算式吗?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要求列式, 接下来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列式,要让学生说清 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得出板书
(65+Biblioteka 5)×565×5+35×5
通过计算,学生会发现这两种解法虽列式不同,但 是结果一样,都能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在这两个算式之 间可以用等号连接。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今年的十月一日是我们伟大祖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为 了庆祝这一节日,学校要举行国庆汇演。为了这次演出, 老师和同学们都花了很多的精力,老师正利用星期天,去 为舞蹈组的演员们挑选漂亮的演出服呢?
创设这样一个充满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 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积极主动地带着自己的 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又能对学生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课件出示商店情景,出示的衣服是上衣、 下衣,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搭配)
提出类比问题:如果老师选择的是另两种服装,买 的数量都是6件,你还能用两种方法来求一共要付多少 元吗?得出板书
(32+68)×6 =32×6+68×6
2、讨论、解疑 然后让学生观察两个等式,小组讨论:左边的式 子有什么共同点?右边呢?哪个算式计算更简单? 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猜想写下来。
想知道我们的猜想成立吗,怎么办?我们需要 验证一下。请大家仿照这种形式写两道算式算一算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为确保结论的可靠性,举例验证时,较大数、 较小数及特殊数如1、0等的例子都要有。)学生交 流、讨论,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自己所理解 的这一规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3乘法分配律|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3乘法分配律|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3乘法分配律|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2.掌握使用乘法分配律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3.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乘法分配律的原理和概念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它告诉我们,在两个数相乘的时候,可以先乘其中一个数,再乘另一个数,并把两次乘积相加。

即:a × (b + c) = a × b + a × c其中,a、b、c 都是数。

2. 练习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的原理和概念之后,我们需要通过实际的练习来巩固和深化自己的理解。

具体的练习内容如下:2.1 计算练习1.计算:15 × 8 + 15 × 2 = ?2.计算:60 × 7 - 60 × 4 = ?3.计算:35 × 9 - 35 × 6 = ?4.计算:72 × 3 + 72 × 7 = ?5.计算:48 × 8 - 48 × 3 = ?2.2 实际问题练习1.小明每天早上要步行上学,回家可以选择步行或乘坐公交车。

如果他步行上学的时间是 40 分钟,步行回家要 50 分钟,坐公交车回家只需要 25 分钟,那么他步行上学、步行回家、坐公交车回家所需的总时间分别是多少?2.老师要给全班同学发奖学金,奖金总共是 2000 元。

如果奖学金平均分配给所有同学,那么每个同学可以得到多少奖金?如果只给前 15 名同学发奖学金,那么这 15 名同学每人可以得到多少奖金?如果只给男生发奖学金,女生不发,那么每个男生可以得到多少奖金?3.一家商店促销,牛奶每瓶打 9 折,面包每袋打 8 折,小明要买 3 瓶牛奶和 2 袋面包,他需要支付多少钱?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先通过简单的口头交流,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平时购物、做题的经历,以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乘法分配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展开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在此基础之上学习的乘法分配率即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

乘法分配率是学生今后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与前提,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已有的学习方法、已有的生活经验三方面着手。

首先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用字母表示数、并初步掌握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其次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理解的能力。

但是运用能力不强抽象概括能力不够,形象思维占主导,个人思维受定势思维的影响。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这类的实际问题,比如:求长方形花坛的周长的方法,但是没有系统的进行总结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探究并了解乘法分配律,并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乘法分配律过程中,体现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你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四、教学模式本节课我将采用王敏勤教授的和谐教学课堂模式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2、新知导学、合作探究(17)3、巩固训练、拓展提高(10)4、课堂小结,回归目标(5)5、达标检测,当堂反馈(6)五、教学方法新课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4—29页的信息窗2乘法分配律。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重难点
新的数学改革强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及理解含义上;因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为此在理论算术中又称之为乘法的分配性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也确定为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上。

三、说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于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掌握乘法分配
律的成立条件,能初步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学习活动,形成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同时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几何意义。

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有意义的现实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本节课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纽带,以展示学生数学思维过程为核心,通过“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归纳总结—拓展应用”这一过程的演绎,探究和揭示乘法的分配律.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严密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学习方法
本节课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程序(共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教师问:你了解我国高速公路的一些情况吗?山东境内有哪几条主要的高速公路?你知道济青高速公路的情况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及山东省高速公路发展情况。

(板书课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
青岛版教材的一大特点是:突出问题意识的培养。

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在观察、猜想、比较、归纳、验证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具体可分四步进行:
1、解决问题
教师问:“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全班交流:求济青高速公路全长就是求两辆车两小时行驶的路程和。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一步借助课件或画出线段图,表示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思路。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后,师适时板书。

一种思路是先求每辆车分别行驶的路程,再求公路的全长。

110×2+90×2=400(千米)。

一种是
先求两辆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和,再求2小时行驶的路程和。

(110+90)×2=400(千米)。

2、观察猜想
教师引导:观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交流,师引导学生重点从计算结果、算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

教师追问:根据前面所学的定律,结合刚才的发现,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提出猜想。

(110+90)×2和110×2+90×2可能相等。

3、验证猜想:
教师启发:你们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并进行记录,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你们真了不起!刚才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学生仿照(110+90)×2和110×2+90×2写算式。

验证揭示了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就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和里的每一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

在举例验证的过程中提示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

4、用字母表示规律,
你能用字母把它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表示。

教师板书,再次凸现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a+b)×c=a×c+b×c。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指生交流是怎么链接的,为什么这样链接?
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这样填写的理由。

3、第三题,学生独立判断对错,在小组内交流结果,说说错的原因并将错误的算式进行纠正。

(四)总结评价
教师: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评价一下你和小组同学的表现吗?
板书设计:
济青高速公路
方法一 110×2+90×2=400 方法二(110+90)×2=400
乘法分配律:(a+b)×c = a×c+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