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
5.直肠感觉测定 是将4cm×6cm大的带有导管的球囊置入直肠, 然后向球囊内注入水或空气,正常直肠的感觉阈值是 45ml±5ml,如为神经性的大便失禁患者,其直肠感觉阈值消 失。
其他辅助检查
6.球囊逼出试验 如直肠感觉迟钝,正常容量不能引起排便反 射,不能将球囊排出。此检查既可用来判断直肠的感觉是否正 常,又可判断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如肛门括约肌受损无括约功 能,而球囊可自行滑出肛门,或轻微的增加腹压后即可将球囊 排出。
7.盆底肌电图检查 该检查可以了解括约肌缺损的部位及范围。 8.肛管直肠内超声检查 通过肛管直肠内超声可以清楚地显示 肛管直肠的各个层次,内括约肌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可以协 助肛门失禁的诊断。
大便失禁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faecal incontinence
别名
copracrasia;肛门失禁;encopresis;scatacratia
类别
普通外科/直肠和肛管疾病
ICD号
K62.8
概述
大便失禁即肛门失禁(copracrasia)是指粪便及气体不能随意控 制,不自主地流出肛门外,为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亦称 大便失禁。肛门失禁的发病率不高,但非罕见。虽不直接威胁 生命,但造成病人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地干扰正常生活 和工作。
其他辅助检查
如观察内括约肌是否完整,外括约肌是否有缺损,以及缺损的 部位及范围。该检查不但可以协助诊断,而且为手术切口的选 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诊断
1.病史 询问有无先天性肛门畸形、手术、外伤史,女性患者 有无产伤史,有无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疾病,是否接受过放 射治疗;目前失禁的严重程度,排便次数及粪便性质,有无便 意感等。 2.体格检查 通过直肠指诊、内镜检查、排粪造影、肌电图测 定等,达到3个目的: ①判断有无肛门失禁,如肛门有缺损、肛门括约肌闭合不紧、 肛周皮肤有湿疹等可提供肛门失禁的依据。②判断失禁程度: 如完全性失禁可见肛门张开呈圆形,用手牵开臀部,可见直 肠腔;直肠指诊,肛管括约肌及肛管直肠环收缩不明显特别严 重呈完全消失。
大小便失禁的原因
大小便失禁的原因1、随着年龄变化,大小便失禁变得越来越平常,这是因为盆骨处肌肉、韧带和能够使膀胱和肠道保持紧密的组织变弱并且功能逐渐衰退。
2、压力型失禁:40岁以上的女性几乎有五分之一都有过这种类型失禁的经历,这是由于腹部的压力增加,膀胱括约肌和盆骨不能保持膀胱的紧密性。
压力型失禁通常会发生在人大笑、咳嗽、打喷嚏或者运动的时候。
3、膀胱过敏:如果膀胱肌肉出现不受控的痉挛,膀胱会突然要抽空从而会引起失禁。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膀胱过敏。
4、严重便秘:由于粪便堵塞肠道,所以当通便药物经过堵塞的位置时,就会引起失禁性腹泻。
5、感染:肾脏或者尿道感染都会影响膀胱的正常控制能力。
6、神经组织损伤:由于神经系统受损也可以引起大小便失禁,例如脊髓受损或一些疾病如多发性硬化。
7、疾病:疾病不但使人体功能受损而且还会增加失禁的风险。
直肠或者肛门肿瘤都会引起大便失禁。
盘骨底肌肉训练:透过运动令盘骨底肌肉加强收缩和控制力,防止小便流出即忍尿动作,可改善失禁情况。
如想知道盘骨底肌肉训练的方法,可向医护人员查询。
药物治疗:主要有治疗泌尿道感染及失禁的药物,必须经由医生因应情况而处方,切勿胡乱自行购买使用。
本疾病应查明原因后对症治疗,对无办法改善的大小便失禁患者,可进行留置尿袋和粪袋处理。
注意保持局部卫生,减少感染。
1、摄取足够水份每天饮用6 - 8 杯水大约2公升或其他饮料,维持一定的排尿量,以加强泌尿道的天然抵御功能,有助预防尿道感染。
此外,减少喝酒、咖啡、浓茶及汽水等利尿饮品,亦有助改善小便失禁的情况。
2、预防便秘宜多吃水果、蔬菜及高纤维食物,及每天饮用适量水份,配合适量运动,可纾缓便秘,改善因便秘引起的失禁情况。
3、保持适当体重过胖会增加腹部压力,因此保持适当体重,有助预防压力性失禁。
4、养成良好排尿习惯有小便失禁的患者可每隔2 - 3 小时排尿,来训练控制膀胱的能力,及提高患者对排尿的知觉。
每次小便时应尽量排空膀胱的尿液。
(医学课件)大便失禁PPT演示课件
流行病学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病因
1.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 (1)神经系统发育缺陷: 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膨出或脊椎裂可伴肛门失禁。病人外括约 肌和耻骨直肠肌失去正常神经支配,无收缩功能,处于弛缓状 态。且由于感觉和运动系统均受影响,直肠黏膜在粪便充盈时 缺乏膨胀感,不能引起便意及发动排便动作,直肠内粪便随时 排出。此种病儿往往伴有尿失禁。 (2)肛门直肠畸形: 肛门直肠本身及盆腔结构均发生改变,且直肠盲端越高,改 变越明显,越复杂。
临床表现
也有主诉粪便不能随意控制,或夜间不能控制。也有在排气时 有漏粪等不同程度的失控表现。 体检: 严重患者可见肛门张开呈圆形,肛周有粪便污染、溃疡、湿 疹、瘢痕、缺损、畸形等。如用两拇指分开臀沟,可经松弛肛 门看到直肠黏膜。部分肛管缺损瘢痕形成者,可从缺损处看到 直肠黏膜或直肠腔(图1)。
并发症
发病机制
②运动性肛门失禁: 主要为肛管外括约肌的损伤破坏了肛管直肠环,导致患者不 能随意控制大便而致的肛门失禁。
临床表现
大便失禁有不同病因和不同程度,因此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 有些病例的表现为主要病变所掩盖,如脑外伤和脑血管意外病 人,神志不清,粪便溺床,除护理中注意外,人们多集中注意 对脑部情况的处理。先天性巨结肠病例,主要表现为大便秘结、 腹胀和腹部极度膨隆等。由于大量粪便充塞结肠,使结肠、直 肠协调作用失控,加以肠壁神经缺如,硬粪箝压直肠等因素, 出现大便失禁,粪水从硬粪旁漏出。在常见的肛管直肠手术后 并发肛门失禁的病人中,有些病例症状较轻,诉腹泻时稀便不 能控制,有些病人主诉会阴部常有黏液和粪便沾染。
由于会阴经常受到粪水刺激,肛周皮肤可发生糜烂、瘙痒, 溃疡及疼痛等,少数病人为使大便减少而节制饮食,出现消瘦, 体重下降。
大便失禁的原因及其诊断
最大自主收缩耐久程度
力排 – 排空试验
正常类型:表现为直肠内压力增加,伴随肛门括约肌松弛;
Ⅰ型:表现为直肠推动力充足(直肠内压≥45mmHg),肛 管压力升高
Ⅱ型:表现为直肠推动力不充足(直肠内压<45mmHg)和 肛门括约肌不全松弛或收缩
Ⅲ型:表现为直肠推动力增加(≥ 45mmHg),伴随肛门括 约肌不松弛或松弛不全(< 20%)。
2.外伤 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 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至大便失禁。如刺伤、割 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主要为产妇分娩 时的会阴撕裂),以及肛管直肠手术的损伤,
如肛瘘、痔、直肠脱垂、直肠癌等手术损伤
了肛门括约肌致大便失禁。
3.神经系统病变 多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梗死、脊髓 肿瘤、脊髓结核、马尾神经损伤等均可导致
2、肛上距(DUAC): 耻尾线(PCL)为耻骨联合下缘至尾骨尖的连线; 肛管上部即肛管直肠结合部; 肛上距为肛管上部中点至耻尾线的垂直距离,中 点在耻尾线以上为负值,以下为正值。 正常值 ≤30mm,经产妇≤35mm,超过即诊断为 会阴下降(Perineum descending; PD)。
3、乙耻距(DSPC)和小耻距: 为充钡的乙状结肠或小肠最下曲下缘 与耻尾线的垂直距离。同肛上距一样,以 上为负值,以下为正值。 正常时均为负值,否则即表示有内脏 下垂。
扫描角度: 360 度 可见标记深度 0 - 260 mm
Analogic Ultrasound Group – Confidential
肌 外括约肌
纵肌
Note: No mucosal layer is seen
BASIC TRAINING JANUARY 2010 FOR INTERNAL USE ONLY
大便失禁诊断与治疗PPT
果
定期随访和复查
定期随访:每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复查项目:包括大便失禁问卷、肛门直肠测压、肛门直肠超声等 治疗调整: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如药物剂量、手术方式等 康复指导:提供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生活护理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内衣裤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和紧张
康复训练
生物反馈疗法:通过仪器反 馈,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盆 底肌肉
盆底肌训练:通过收缩和放 松盆底肌肉,增强肌肉力量 和耐力
电刺激疗法:通过电刺激, 促进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等
肌肉损伤:如肌 肉萎缩、肌肉无
力等
肠道疾病:如肠 炎、肠梗阻等
心理因素:如焦 虑、抑郁等
药物影响:如抗 抑郁药、抗癫痫
药等
其他因素:如年 龄、性别、遗传
等
大便失禁的诊断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 年龄、性 别、职业、 生活习惯 等基本信 息
了解患者 大便失禁 的持续时 间、频率、 严重程度 等
询问患者 是否有其 他疾病, 如糖尿病、 高血压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神经功能检查: 检查神经功能是 否正常,如感觉 、运动、反射等
实验室检查
• 粪便常规检查:观察粪便的颜色、性状、气味等 • 粪便培养:检测是否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 • 粪便隐血试验:检测粪便中是否有隐血 • 粪便电解质分析:检测粪便中的电解质含量,如钠、钾、钙等 • 粪便pH值测定:检测粪便的酸碱度 • 粪便微生物检查:检测粪便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 粪便免疫学检查:检测粪便中的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成分 • 粪便生化检查:检测粪便中的生化指标,如淀粉酶、脂肪酶等 • 粪便基因检测:检测粪便中的基因突变或基因表达异常 • 粪便细胞学检查:检测粪便中的细胞类型和数量,如红细胞、白细胞等 • 粪便寄生虫检查:检测粪便中是否有寄生虫感染 • 粪便毒素检测:检测粪便中的毒素含量,如细菌毒素、真菌毒素等 • 粪便代谢物检测:检测粪便中的代谢物含量,如胆汁酸、尿素等 • 粪便激素检测:检测粪便中的激素含量,如皮质醇、雌激素等 • 粪便微生物组学检测:检测粪便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大便失禁的原因
大便失禁的原因文章目录*一、大便失禁的简介*二、大便失禁的原因*三、大便失禁的危害*四、大便失禁的高发人群*五、大便失禁的预防方法大便失禁的简介大便失禁即肛门失禁,是指粪便及气体不能随意控制,不自主地流出肛门外,为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
大便失禁的发病率不高,但非罕见。
虽不直接威胁生命,但造成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地干扰正常生活和工作。
大便失禁的原因1、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膨出或脊椎裂可伴肛门失禁。
患者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失去正常神经支配,无收缩功能,处于弛缓状态。
且由于感觉和运动系统均受影响,直肠黏膜在粪便充盈时缺乏膨胀感,不能引起便意及发动排便动作,直肠内粪便随时排出。
此种患儿往往伴有尿失禁。
2、外伤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至大便失禁。
如刺伤、割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主要为产妇分娩时的会阴撕裂)等。
3、神经系统病变多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梗死、脊髓肿瘤、脊髓结核、马尾神经损伤等均可导致大便失禁。
4、肛管直肠疾病最常见的是肛管直肠肿瘤;如直肠癌、肛管癌,克罗恩病侵犯到肛管直肠并累及到肛门括约肌时,或溃疡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引起肛管炎时,或直肠脱垂引起的肛门松弛,以及肛周的严重瘢痕影响到肛门括约肌,使肛门闭锁不全时均可引起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的危害大便失禁易造成多种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会阴部、骶尾部皮肤炎症及压力性溃疡(压疮)。
大便失禁在老年人、危重病人及瘫痪卧床病人中发生率达46.0﹪~54.4﹪。
由于粪便的刺激,使会阴部皮肤经常处于潮湿和代谢产物的侵蚀状态,易发生皮肤红肿、溃烂,皮肤破溃感染可深及肌层或破溃延伸至阴囊、阴唇、腹股沟等;污染尿道口、阴道口引起逆行感染,不仅加重了病人的痛苦,亦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困难、由于会阴经常受到粪水刺激、肛周皮肤可发生糜烂、瘙痒、溃疡及疼痛等、少数病人为使大便减少而节制饮食、出现消瘦、体重下降。
大便失禁
疾病名:大便失禁英文名:faecal incontinence缩写:别名:copracrasia;肛门失禁;encopresis;scatacratiaICD号:R15分类:消化科概述:大便失禁(faecal incontinence)是指机体对直肠内液态和固态内容物以及气体的蓄控能力丧失,导致大便次数增多,由多种原因引起。
流行病学:目前暂无相关资料病因:1.功能性大便失禁 是指无神经源性损害和结构异常,临床上出现持续至少1个月的、反复发作的排便失控。
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男女比例为4∶1。
病因不明,96%(functional fecal incontinence)FIC有便秘史,或者粪便嵌顿史。
2.肌源性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的常见原因是肛门括约肌损伤或撕裂,如分娩困难、贯通伤、鸡奸、肛门手术等。
肌病如肌萎缩也可引起。
3.神经源性大便失禁 是由于神经退行性变或损伤所致,如大脑痴呆或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多发性硬化引起阴部神经损伤或变性等。
发病机制: 1.功能性大便失禁 很多便秘的病人由于长时间用力排便,久之可继发黏膜、骶神经和盆底肌群损伤,进而发生大便失禁。
大多数病人存在肛门、直肠动力障碍,心理因素也是发病因素之一。
老年人结肠敏感性降低常引起稀便失禁。
2.肌源性大便失禁 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肛门失去灵活括约能力,产生肛门失禁。
3.神经源性大便失禁 支配肛门的神经失去正常功能,肛门括约肌不能随意收缩、舒张。
临床表现:常有腹泻,患者并未感到大便的存在,由于排便的急迫,往往来不及如厕即出现排便,此时少许稀便溢出肛门口外。
并发症:由于会阴经常受到粪水刺激,肛周皮肤可发生糜烂、瘙痒,溃疡及疼痛C D D C D D C D D C DD等,少数病人为使大便减少而节制饮食,出现消瘦,体重下降。
实验室检查:1.盐水滴注试验 用等渗盐水经细导管恒速滴入直肠,嘱受试者尽力收缩肛门保留。
大便失禁时注入盐水不足500ml时将漏出10ml,而且总量只能保留大约700ml。
大便失禁护理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肛门直肠、腹部等部位的检查,以 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寻找可能的病因。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进行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生化检查 等实验室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生理功 能和代谢状况。
影像学检查
如需要,可进行X线、CT、MRI等影 像学检查,以观察患者的肠道结构、 肛门直肠形态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有 助于明确病因和诊断。
心理支持
倾听和理解
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他们的困 扰和痛苦,给予关心和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 情感支持和帮助,共同应对大便失禁 带来的挑战。
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 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和生活。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压疮预防与处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定期清洗患者皮肤,特别是容易受潮和受压的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 燥。
大便失禁护理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引言 • 大便失禁原因及分类 • 评估与诊断 • 护理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家庭护理指导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定义与背景
定义
大便失禁是指个体无法控制排便,导致粪便不自主地排出体 外的状况。
背景
大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 神经系统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手术损伤等。它不仅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社交障碍、心理压力等并发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大便失禁原因及分类
神经源性大便失禁
神经损伤
由于神经系统受损,导致肛门括 约肌控制功能减弱或丧失,如脊 髓损伤、脑外伤等。
大便失禁的原因及其治疗
汇报人:
大便失禁对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身 体健康造成严重 影响,需要及时 治疗。
大便失禁的分类
真性大便失禁:肛门括约肌受到损伤,导致无法自主控制排便 假性大便失禁:由于神经受损或肌肉功能失调,导致肛门括约肌失去控制排便的能力 先天性大便失禁:部分人群天生存在肛门括约肌功能缺陷,导致无法自主控制排便 继发性大便失禁:由于其他疾病或手术等原因导致肛门括约肌受损,进而引发大便失禁
保持肛门清洁干燥
及时更换尿布:对于大便失禁 的患者,要及时更换尿布,避 免粪便长时间刺激肛门
使用护垫:在排便后,可以使 用护垫来吸收残留的粪便,避
免对肛门造成刺激
定期清洗肛门:每天用温水 清洗肛门,保持清洁卫生
保持干燥:在清洗肛门后,可 以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保
持肛门干燥
避免过度用力排便
保持饮食均衡: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便秘的发生 适当运动: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避免久坐:减少肛门和直肠受到的压力 及时就医:如果存在肛门或直肠疾病,及时就医治疗
提肛运动:通过收缩 和放松肛门括约肌, 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 缩力和控制力
排便训练:通过定 时排便和调整饮食, 逐渐恢复排便功能
药物治疗:使用一 些药物来缓解大便 失禁的症状,如止 泻药、消炎药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 的大便失禁患者,可 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来恢复肛门括约肌的 功能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 手术方式:肛门括约肌修补术、骶骨直肠分离术等 手术效果:有效改善大便失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术前术后需注意饮食调整、保持肛门清洁等
神经系统损伤
脊髓损伤:导致肛 门直肠神经功能失 调,无法控制排便
脑部损伤:影响 神经传导,导致 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的护理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01
02
03
肛门失禁
患者不能随意控制排便, 粪便自行流出,污染内裤 ,导致患者身心受损。
肛周皮肤炎症
由于粪便刺激,肛周皮肤 可出现红肿、糜烂、溃疡 等表现,严重者可发生感 染。
排便习惯改变
患者可能出现排便次数增 多、便意频繁、里急后重 等排便习惯的改变。
诊断方法及标准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 者及家属减轻心理压力。
药物治疗
遵医嘱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如 止泻药、抗生素等。
患者及家属教育
教授正确的皮肤护理方法
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清洁、干燥、保护皮肤 。
提供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面对,减轻心理压力。
讲解排便规律的重要性
强调定时排便的重要性,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
直肠脱垂患者可有黏液便或少量粪便 自行流出,但脱出物可用手还纳,肛 门括约肌功能正常。
肛瘘
肛瘘患者可有脓性分泌物自瘘口流出 ,但分泌物量较少,且无粪便自行流 出。
03
护理评估与制定方案
护理评估内容
评估病情
了解患者大便失禁的原 因、程度、频率及伴随
症状。
皮肤状况
检查患者肛周、会阴部 皮肤有无红肿、破损、
盆底肌锻炼
教患者学会正确的盆底肌锻炼方法,如Kegel运动 ,以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
生物反馈疗法
采用生物反馈疗法,通过仪器监测患者的肛门括 约肌活动,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锻炼。
饮食调整建议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鼓励患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以增加粪便体积,软化粪便,减轻排便困难。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大便失禁的原因及其处理
治疗
沿内外括约肌间隙将内外括约肌分开,向上分至肛提肌,分离 时应防止损伤直肠黏膜。用组织钳夹住内、外括约肌断端试拉 括约肌的活动度,然后将直径1.5~2.0cm的软木塞塞入肛门, 再试拉括约肌的紧张度。感觉有一定的张力后,用4号丝线进 行对端间断缝合或重叠缝合内、外括约肌,缝好后取出软木塞, 缝合皮下组织、皮肤。术后禁食1~3天,给予补液,适当应用 抗生素,防止过早进食排便污染切口发生感染。术后应保持肛 门清洁、换药。
肛门失去对干大便、 稀大便和气体的控制 能力,而导致有粪便 黏液外流,污染内裤, 使肛门潮湿、瘙痒, 则称为完全性失禁。
完全性大 便失禁
思考:
大便失禁的常见人群
思考:
临床上常见的大便失禁的原因
器质性因素 心理因素 习惯形成
(1)神经系统原因产生的失禁。病人认知 水平越低对排便的控制能力就越差,包括老年
大便失禁的护理
饮食护理
提高病人营养,增强体质,规律饮食饮水, 增加膳食中食物纤维的含量,根据纤维素 含量及大便通畅性进行适当调整。食物纤 维不会被机体吸收, 但可增加粪便的体积, 刺激肠蠕动,有助于 恢复肠道功能,加强 排便的规律性,有效 地改善肛门失禁状况。
大便失禁的护理
增加活动
适当锻炼身体,对认知能力好、有自控能 力的病人可做腹肌和骨盆底肌的训练。教 会病人做提肛运动, 每次收缩10 s,休息 10 s,每次练习30次, 每天3次~5次,持之 以恒,最少坚持半年 以上才见效。
治疗
该手术后90%患者能达到大便基本自控。
(2)肛管前方括约肌折叠术:
适用于括约肌松弛的患者。方法:
在肛门前方1~2cm处沿肛缘作一半圆形切口,切开皮肤、皮 下组织,在皮下组织下方与外括约肌之间游离少许显露外括约 肌,然后将皮瓣向后翻转,覆盖肛门,牵开皮瓣,可见两条外 括约肌由肛门两侧向前、向会阴体方向行走。在两侧外括约肌 及内括约肌之间可见一三角间隙,用丝线缝合两侧外括约肌肌 膜及少许肌纤维关闭间隙,使肛管紧缩。
大便失禁健康宣讲
大便失禁的原因
消化系统疾病: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 等 其他影响:药物副作用、老龄化等
大便失禁的症 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便失禁的症状
不可控制的大便泄漏 频繁的突发便意
大便失禁的症状
大便失禁会导致尴尬和社交障碍
预防和管理方 法
预防和管理方法
饮食调整:增加纤维摄入、避 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锻炼肌肉:加强盆底肌肉的训 练
预防和管理方法
规律排便:培养良好的大便习惯 使用便盆:合理选择适合个体需要的便 盆
预防和管理方法
寻求医疗咨询:专业医生可以 提供更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和康 复
心理支持和康复
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寻找专业机构提供的康复服务
心理支持和康复
消除心理负担,保持积极的心 态
结论
结论
大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
大便失禁健康 宣讲
目录 引言 大便失禁的原因 大便失禁的症状 预防和管理方法 心理支持和康复 结论
引言
引言
什么是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对生活的影响和负面 效应
引言
宣讲目标:提供预防和管理大便失禁的 知识
大便失禁的原 因
大便失禁的原因
肌肉功能障碍:肛门括约肌功 能不良
神经损伤:脊髓损伤或其他神 经系统疾病
提高对预防和管理大便失禁的认识和知 识
结论
通过采取合适的预防和管理方 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名:大便失禁英文名:faecal incontinence缩写:别名:copracrasia;肛门失禁;encopresis;scatacratiaICD号:R15分类:消化科概述:大便失禁(faecal incontinence)是指机体对直肠内液态和固态内容物以及气体的蓄控能力丧失,导致大便次数增多,由多种原因引起。
流行病学:目前暂无相关资料病因:1.功能性大便失禁 是指无神经源性损害和结构异常,临床上出现持续至少1个月的、反复发作的排便失控。
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男女比例为4∶1。
病因不明,96%(functional fecal incontinence)FIC有便秘史,或者粪便嵌顿史。
2.肌源性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的常见原因是肛门括约肌损伤或撕裂,如分娩困难、贯通伤、鸡奸、肛门手术等。
肌病如肌萎缩也可引起。
3.神经源性大便失禁 是由于神经退行性变或损伤所致,如大脑痴呆或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多发性硬化引起阴部神经损伤或变性等。
发病机制: 1.功能性大便失禁 很多便秘的病人由于长时间用力排便,久之可继发黏膜、骶神经和盆底肌群损伤,进而发生大便失禁。
大多数病人存在肛门、直肠动力障碍,心理因素也是发病因素之一。
老年人结肠敏感性降低常引起稀便失禁。
2.肌源性大便失禁 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肛门失去灵活括约能力,产生肛门失禁。
3.神经源性大便失禁 支配肛门的神经失去正常功能,肛门括约肌不能随意收缩、舒张。
临床表现:常有腹泻,患者并未感到大便的存在,由于排便的急迫,往往来不及如厕即出现排便,此时少许稀便溢出肛门口外。
并发症:由于会阴经常受到粪水刺激,肛周皮肤可发生糜烂、瘙痒,溃疡及疼痛C D D C D D C D D C DD等,少数病人为使大便减少而节制饮食,出现消瘦,体重下降。
实验室检查:1.盐水滴注试验 用等渗盐水经细导管恒速滴入直肠,嘱受试者尽力收缩肛门保留。
大便失禁时注入盐水不足500ml时将漏出10ml,而且总量只能保留大约700ml。
2.肛门、直肠感知性试验 是通过直肠感知阈值和最大耐受量来评估。
用直径为5cm 的直肠扩张囊,从小剂量20ml、40ml、80ml……。
受检者感到直肠被扩张时的最小充气量即为感知的最低阈值。
Derroede等报告,最大充气量(MTV)男性成年人为140~320ml,女性为170~440ml。
大便失禁病人感觉力下降,阈值增高,当感觉到气囊存在时气囊容量已达到40%以上。
其他辅助检查:1.肛门内括约肌基础压(IASP ) 成年国人气囊式正常压为80~140mmHg。
大便失禁时压力降低,呈低张力性内肛门括约肌静息压。
内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在于提供了阻止稀便和肠腔内气体在非排便状态下从直肠、肛门外溢。
2.外肛门括约肌(EAS)收缩力 EAS是围绕肛管下端的环形横纹肌,参与维持肛管高压带压力的30%左右。
外肛门括约肌收缩时可使肛管关闭压提高2~3倍,对粪便的节制起一定作用。
EAS缺乏这种协调性运动时,就会出现大便失禁。
当受检者最大强度的收缩肛门(提肛运动)时,肛管内压增加的幅值即最大缩榨压(maximum squeeze pressure,MPS)与肛管静息压(IASP)之差为肛门主动收缩压,即代表EAS的肌收缩力。
大便失禁时EAS的肌收缩力降低。
3.固体球试验法 用于了解耻骨肌和EAS的肌力及其功能。
方法为把直径2cm的塑料球送入直肠,球的下面连接一容器,逐渐向容器中增加重物,嘱受检者用力收缩肛门以阻止塑料球被拉出,直到该球被重物拉出为止。
大便失禁时承受重力轻,反映其肌力减弱。
肛门直肠角变钝(正常为锐角)。
4.直肠顺应性 大便失禁时直肠顺应性下降。
顺应性是指容量与压力之比率,即单位时间压力容积变化(△V/△P)来表示器官对膨胀能力的适应性。
方法是,插入一前端带气囊的导管,向气囊内注入空气或水,分次充盈气囊(每次递增l0ml,同时测其压力,受检者感到胀痛或便意感达到最大限度,同时记录直肠压力变化。
大便失禁时直肠顺应性降低。
直肠顺应性正常值为4~9ml/mmHg或3~7ml/cmH 20。
C D D C D D C D D C DD5.肌电图 用直肠电和盆底肌电描记法,了解直肠平滑肌的电活动和盆底肌的电活动。
大便失禁病人缩榨及用力大便动作时活动均减弱。
6.排粪造影法 应用放射造影的方法研究和观察排粪时的盆底肌和直肠动力活动,用150~200ml的硫酸钡,灌入直肠后,用放射照相术,在荧光屏下动态观察静息状态和排出硫酸钡的情况。
可判断是否存在巨结肠,静息状态和排便时肛直肠角的大小,排便时肛管最大直径,是否有直肠脱垂或直肠套叠存在,从而有利于功能性大便失禁的诊断。
大多数时间内,肛提肌和耻骨直肠肌有静息压,因直肠被向前拉的结果,直肠和肛管之间有一较小的角度,称为肛门直肠角,正常约107°,在做缩榨动作时,上述肌肉收缩更强,此角变小。
大便失禁时此角变钝。
诊断:通过了解病史和体格检查,尤其是注意与诱发大便失禁有关的因素,如有无情绪的变化、外伤或手术史等可提供诊断的线索,甚至得出初步诊断。
发作性严重腹泻,与大便失禁发作的一致性是病史的一个重要特征。
肛门直肠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大多数病人的大便失禁是由于感觉异常、乙状结肠或直肠收缩不良、盆底或肛管肌肉功能不良所致。
这些生理异常因素的判断需借助特异性肛门直肠检查。
单纯肛诊检查往往是不够的,但肛诊时要求病人用力挤压并作排便动作就能够判断收缩的程度。
肛门镜检查可证明指诊检查所怀疑的肛管内的和直肠内的病变(表1)。
近几年来肛门、直肠动力测定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包括以下检查内容。
C D D C D D C D D C DD肛门、直肠测压法是通过测压的方法,了解和量化评估肛门、直肠的维持自制排便的运动功能。
国内常用气囊法。
从受试者肛门插入一带有2~3个气囊的管子,由于肛管、直肠收缩压迫气囊而产生压力变化,记录其压力曲线,了解肛管运动模式。
目前国外临床应用最多的是Amdofer系统,可记录多达16点的压力变化,数据可靠,不受腔内压力的干扰。
新近又发展为Gaeltec系统,使用多个微型膜式压力传感器的测压导管,通过袖珍式桥式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然后记录于磁带或记录器上。
可随身携带连续记录24h压力信号。
鉴别诊断:肌源性与神经源性大便失禁的鉴别如下(表2)。
治疗:调节饮食和排便,常食用高纤维素、无刺激性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定时定量进行自我排便控制训练;局部治疗会阴部保持清洁、干燥,局部皮肤的皮疹、糜烂等应及时处理,便后高锰酸钾常规坐浴,避免感染。
1.训练 大宗的试验观察发现,参加训练的病人除了有脊髓损伤的病人外,成功率可达70%,当然这种训练治疗比较麻烦,并要有恒心,需要取得病人的合作。
这种训练技术可能通过多种作用改善人体对大便的控制能力。
(1)训练可改善肌肉的活动性,从而加强肌肉作用。
(2)增加敏感性,使之及早感知到直肠内大便的存在,感觉的改善使得在感觉大便之前肛门内括约肌不会松弛,这样控制大便的能力可望得到改善。
训练的第一步是训练病人能够立即感觉到直肠内大容量气囊的存在。
一旦他们能够在气囊一扩张就感觉到气囊的存在,就开始训练病人对小剂量气囊的感觉,使感觉延迟的病人通过训练得到纠正。
一旦感觉延迟得到纠正,此时用充气的气囊达到使容易感觉到的容量,然后减少气囊内容量的50%。
如果病人未能感觉到,则重复新的容量并在充气前3s告诉病人,如果病人感觉到气囊的膨胀再重复这个容量,但不事先告诉病人。
如果病人未能感觉到这次膨胀,就用最后这个感觉容量以及小于这个容C D D C D D C D D C DD量的不同容量来进行训练。
每次训练时间不超过15min,通过上述训练达到改善病人感觉阈值的目的。
待消除感觉延迟且感觉阈值低于15ml后,就进行感觉-挤压的连贯性训练,要求病人一感到气囊扩张就挤压盆底肌肉5s,好像他已在阻止排便。
一旦建立立即的挤压反应,要求病人维持压力在一个强有力的高段,达到气囊扩张的10~15s时间。
一般训练3~5次就可使病人恢复正常感觉,建立起良好的感觉挤压反应。
另外,也可作排便习惯的训练,鼓励病人每天定时排便,可在早餐后立刻坚持排便10~15min,对大便失禁的治疗也有一定作用。
2.改变结肠功能 可应用一些能改变结肠运动、吸收、结肠内液体含量和直肠敏感性的药物。
用糖皮质激素灌肠或用5-ASA灌肠可减轻直肠炎症和直肠的敏感性,改善便急症状,并可减轻大便失禁。
可待因、地芬诺酯(苯乙呱啶)、洛哌丁胺(易蒙停)、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等药物对改善每天大便次数和大便失禁也有一定疗效。
考来烯胺(消胆胺)对许多大便失禁的病人有显著的作用,早晨服用消胆胺4g,1次/d。
3.手术治疗 对肌源性大便失禁,如对肌肉损伤能准确定位,可将肌肉断端相叠缝合,或联合进行会阴前部重建术,80%以上患者术后可重获排便控制。
对神经源性大便失禁,如病人无括约肌的损害,可行肛后修补,约60%病人可有一定好转,但仅20%~50%的病人能完全恢复对排气及干稀大便的克制能力。
括约肌功能减弱者,通过括约肌训练有时可望得到功能恢复。
如果手术和保守治疗均失效,惟一可能的办法只有造口术或人工肛门。
由直肠脱垂所致者行直肠固定术或Delorme术。
神经源合并肌源性失禁者行括约肌成形术或作肛门后修补。
神经源性大便失禁可行肛门后修补、前提肛肌折叠术。
大便失禁的治疗总结如下见表3。
C D D C D D C D D C DD预后:目前暂无相关资料预防:目前暂无相关资料C D D C D D C D D 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