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理定律定则区别
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大全
![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6f390f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3.png)
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大全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它研究的是物质的运动、能量的转化以及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规律。
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定律、定理和定则,它们是研究物理的基础知识。
下面是一些高中物理中常见的定律、定理和定则的大全:1.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阐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的规律。
2.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力的等效定律,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又被称为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它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作用力,且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质点的一维运动定律:研究质点在一维空间中的运动规律,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5.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物体的总动量在时间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
6.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在时间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
7. 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平方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关系。
8. 阻力定律:规定了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
9. 抛体运动定律:研究了在重力作用下物体在平面中运动的规律,包括抛体的轨迹、飞行时间和最大高度等。
10. 转动定律:用来研究物体围绕某个轴的旋转运动,其中包括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概念。
11.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作能量守恒原理,表明系统的内能增加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减去系统对外做功的量。
12. 热传导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热传导的规律,包括传导的速率与温度差和物体特性之间的关系。
13. 热辐射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宏观尺度上辐射热量的规律,包括辐射的功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来描述理想气体的状态,包括气体压力与体积、温度和摩尔数之间的关系。
15. 声波传播定律:描述了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规律,包括声速与介质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牛顿三大定律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牛顿三大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26c3b9f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0.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牛顿三大定律
高中物理","牛顿","三大定律公式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定律):
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F合=ma或a=F合/m
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定律公式:
F= -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各自作用在对方。
4,共点力的受力平衡公式:
F合=0
二力平衡则满足公式F1=-F2
请注意,二力平衡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不一样的。
二力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同一个物体;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研究对象是两个不同的物体。
5,超重与失重的公式:
超重满足:N>G
失重满足:N<g
n为支持力,g为物体所受重力="" ,不管失重还是超重,物体所受重力是不变的。
定义定理公理定律的区别
![定义定理公理定律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28c2e5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d.png)
定义定理公理定律的区别第一篇:定义定理公理定律的区别/ 2定义、定理、定律和定则表面上看定义、定理和定律都是由一些文字性的叙述加上数学表达式所组成,形式上确实差别不大,而老师上课往往会注重了它们在应用方面的讲授,忽略了其内在的区别和联系,造成很多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甚至大学,尽管会用其去解决问题,但对三者之间的区别依然一知半解;甚至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此也存在着模糊的认识,滥用定义;误把定律当定理或者定理当定律的事情都常有发生。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讲清它们的一些特点和联系。
对于每一个概念,我们不妨先从词典里对它的解释入手来看问题,然后再辨析一下与它相近的概念,便于对比和理解。
1.定义: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
如果用通俗的说法,对某个概念的“定义”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是”这个量,而我们常见的“物理意义”告诉我们的是:这个量“是什么”。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如速度,定义: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物理意义: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物理学中,定义是有实际用处的,定义一个量,表面上似乎有一些任意性,但如果是为了解决生产实际的问题,那就要求定义出来的量有意义,有实际用处。
所以没有人随便找几个物理量来乘乘除除,起个名字,创造个新的物理量出来。
假设我们定义一个质点的动能和动量分别为Ek =mv3和P =,如果撇开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来说它是否正确,就没因为离开了用到它的场合,就等于失去了检验它的标准,而成为没有实际意有什么意义了,义的游戏。
而动能和动量为什么是我们熟知的Ek =mv2和P =mv呢?原因在于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定义,寻找到某种等量关系,即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并可以运用它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定义的另一个特点在于简化公式或定理,使定理的文字叙述和公式表达更易于理解和便于记忆,也使定理的物理意义更加明确。
例如:定义冲量等于力乘以力所作用时间的乘积,即I = f·t,又定义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乘积,即P = mv,而动量定理正是I = P2 –P1,这样动量定理的表述就更加简洁明了。
电工基本定律和定则
![电工基本定律和定则](https://img.taocdn.com/s3/m/f327454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a.png)
电工基本定律和定则电工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研究电荷在导体中的运动规律和电磁场的生成、传播等现象。
在电工学中,有一些基本的定律和定则被广泛运用于电路分析和设计中,是电气工程师们日常工作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介绍几条最基本的电工定律和定则。
基本概念在电工学中,电流、电压和电阻是最基本的概念。
电流指的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电压指的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单位是伏特(V);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单位是欧姆(Ω)。
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电工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分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指出在电路中,流入任意节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则指出电路中任意一个封闭回路内各段电压之和等于零。
电阻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工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规定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表明,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即I=V/R。
这是直流电路中最常用的关系之一,也为我们设计电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理想电压源和电流源在电路分析中,我们通常将电压源和电流源抽象为理想元件。
理想电压源具有恒定的电压输出,而理想电流源则提供恒定的电流输出。
这些理想源为我们分析电路提供了简化和便利。
戴维南-诺顿定理戴维南-诺顿定理是电工学中的重要定理,它表明任意线性电路都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一个串联电阻或一个电流源并联一个电阻来等效代替。
这一等效原理在电路分析和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麦克斯韦环路定理麦克斯韦环路定理是电磁学中的基本定理之一,用来描述电磁场中电场和磁场的分布和演变规律。
该定理揭示了电场和磁场之间的密切联系,对于理解电磁波传播和电磁感应现象非常重要。
总结电工基本定律和定则是电气工程师们理解电路行为和设计电路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定律,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设计各种类型的电路,提高工程实践中的效率和准确性。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介绍,对电工学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
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https://img.taocdn.com/s3/m/080d21260b4c2e3f57276326.png)
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公式:at v v +=02.位移公式:2202121at vt at t v x -=+=3.速度--位移公式:ax v v 2202=- 4.中间时刻瞬时速度:v v v v t =+=2025.中间位置瞬时速度:22202v v v s +=6.平均速度:t xv = (定义式)7.加速度:tv v t v a 0-=∆∆= (定义式) {取0v 的方向为正方向,a 与0v 同向(0>a ),做加速运动;a 与0v 反向(0<a ),做减速运动} 8.重要推论:2aT x =∆ {x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 9.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①在1s 末、2s 末、3s 末……ns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1:2:3:…… :n②在1s 内、2s 内、3s 内……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 :n 2③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④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 :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初速度(0v ):m/s ; 加速度(a ):m/s 2; 末速度(t v ):m/s ;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二、自由落体运动1.特点:初速度00=v 加速度:g a =2.速度公式:gt v t =3.位移公式:221gt h =(从释放点算起) 4.速度--位移公式:gh v t 22=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自由落体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g =9.8m/s 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小,两极大;在高山的山顶小,平地大;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三、竖直上抛运动1. 速度公式:gt v v t -=02. 位移公式:2021gt t v h -=3.速度--位移公式:gh v v t 222-=- 4.最大高度公式:gvH m 220= (从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gv t 02=(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所经历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取0v 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完整版)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大全
![(完整版)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a2fbd9d52d380eb62946dd0.png)
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一、牛顿三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沿一条直线做匀速运动的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受到的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总跟外力方向一致。
运动的变化与所加的动力成正比,并且发生在这力所沿的直线的方向上。
3、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事变化、同时消失、性质总相同。
对于每一个作用,总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与之相反;或者说,两个物体之间对各自对方的相互作用总是相等的,而且指向相反的方向二、开普勒三大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
三、热力学三大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如果一个系统与环境孤立,那么它的内能将不会发生变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也适用于物体对外做功,向外界散热和内能减少的情况,因此在使用:△U=-W+Q时,通常有如下规定:①外界对系统做功,W>0,即W为正值。
②系统对外界做功,W<0,即W为负值。
③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Q>0,即Q为正值④系统从外界放出热量,Q<0,即Q为负值⑤系统内能增加,△U>0,即△U为正值⑥系统内能减少,△U<0,即△U为负值第一类永动机是不消耗任何能量却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器。
物理原理、定理、定律和定则的异同
![物理原理、定理、定律和定则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b3fedd4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3.png)
物理原理、定理、定律和定则的异同物理原理、定理、定律和定则之间虽然有共性,但也有许多区别,下文就来详细分析这四者之间的异同:
1、定义不同:
(1)物理原理:物理原理是基于经验、实践和理论研究形成的概念,是物理规律的描述。
它描述的是所研究的物理现象经过科学的研究依据实验结果推导出的知识。
(2)定理:定理是物理学中基本理论,它也是基于实验和经验形成的普通理论,与实验或经验相结合,是对客观事物发生规律的推断。
(3)定律:定律是物理理论中最基本的定义,它描述的是人们研究客观事物发现的客观定律,也就是此客观现象本身的总规律。
(4)定则:定则概念也是基于实验经验,表达的是物理研究的具体规律规则,它的性质是可推导的,即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获得结论。
2、定质不同:
(1)物理原理具有形式化的属性,更加具体实用,是为实验和理论研究而服务;
(2)定理多指具有普遍性和可证明性的命题,其定义更具体,运用范围更广;
(3)定律指具有无处不在的一般性,既可用数学概念表示,又可以通过实验证实;
(4)定则指通过系统测试修正定律而形成的内容,一般用以描述客观现象,比较直接、简洁明快。
3、使用方式不同:
(1)物理原理既可以依据实验来推理,也可以仅依据理论研究;(2)定理可以用来提出和证明假设,也可以指导实用活动;(3)定律可以应用于实现自然现象的模拟;(4)定则主要用于精确的实验分析和探究客观现象本身的规律。
总结起来,物理原理、定理、定律和定则都是为了说明客观事物中发生过程或结果的规律性,它们在内涵、使用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不同,但基础都是客观世界的规律性。
定律、定理、定则、法则、规律、公理、原理有什么区别?
![定律、定理、定则、法则、规律、公理、原理有什么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615e94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d.png)
定律、定理、定则、法则、规律、公理、原理有什么区别?1、定律,是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应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客观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
凡是定律,都有一定的理论模型,它用以描述特定情况、特定尺度下的现实世界,在其它尺度下可能会失效或者不准备。
举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二八定律,。
2、定理,是经过逻辑推理证明为真命题的陈述。
一般来说,在数学中,只有重要或有趣的陈述才叫定理,证明定理是数学的中心活动。
举例: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就是几何学中的一个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3、定则,是公认的一种用以表达事物间内在联系的规定或法则,其目的是帮助理解及记忆。
举例:右手定则、左手定则、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等。
4、法则,指法度,规范,方法,办法。
具有要求性,规范性,规则性。
5、规律,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形式。
包含三层意思:①.规章律令。
②.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谓整齐而有规则。
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客观性规律:它是客观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规律总是以其铁的必然性起着作用。
规律=真理:这个世界任何物质都受规律约束,彼此对立又互相联系统一。
6、公理,是指依据人类理性的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基本命题。
举例:两点确定一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这些都是公理,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验证的。
7、原理,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
通常指某一领域、部门或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
科学的原理是以大量的实践为基础,故其正确性为能被实验所检验与确定,从科学的原理出发,可以推衍出各种具体的定理、命题等,从而对进一步实践起指导作用。
原理是在大量观察、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而得出的。
既能指导实践,又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定理、定律、公式)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定理、定律、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999780d5f5335a8103d2206e.png)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定理、定律、公式)一.物理量、物理量中的矢量及运算:1.所有物理量必须要有单位.2.速度、加速度、动量、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矢量必须注意方向,只有大小、方向都相等的两个矢量才相等.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运算:先规定一个正方向,跟正方向相同的矢量为正,跟正方向相反的矢量为负,求出的矢量为正值,则跟规定的方向相同;求出的矢量为负值,则跟规定的方向相反.4.力和运动的合成、分解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三力平衡时,任意两力的合力跟第三力等值反向.三力的大小必满足以下关系:︱F 1-F 2︱≤F 3≤F 1+F 2.二.力:1.重力G =mg 方向竖直向下g =9.8m/s 2≈10m/s 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 =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 :劲度系数(N /m)x :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 =μ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N :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 静≤f 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 =Gm 1m 2/r 2G =6.67×10-11N·m 2/kg 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 =kQ 1Q 2/r 2K=9.0×109N·m 2/C 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 =EqE :场强N /C q :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 =BIL sin θθ为B 与L 的夹角当L ⊥B 时:F =BIL ,B ∥L 时:F =09.洛仑兹力f =qυB sin θθ为B 与υ的夹角当υ⊥B 时:f =qυB ,υ∥B 时:f =0注:(1)劲度系数k 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 m 略大于μN 一般视为f m ≈μN (4)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 :磁感强度(T),L :有效长度(m),I :电流强度(A),υ:带电粒子速度(m /s),q :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5)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10.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 =F 1+F 2反向:F =F 1-F 2(F 1>F 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 1⊥F 2时:F(3)合力大小范围|F 1-F 2|≤F ≤F 1+F 2(4)力的正交分解F x =F cos βF y =F sin ββ为合力与x 轴之间的夹角tg β=F y /F x 注:①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②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③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④F 1与F 2的值一定时,F 1与F 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⑤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成代数运算.F F 2F 1O βF F y F x O x y O FF 1F 2α三.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υ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υt2-υ02=2as 3.中间时刻速度υt/2=υ平=(υt+υ0)/24.末速度υt=υ0+at5.中间位置速度υs/26.位移s=υ平t=υ0t+at2/2=υt/2t7.加速度a=(υt-υ0)/t0a与υ0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υ0):m/s加速度(a):m/s2末速度(υ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υt-υ0)/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υ--t图/速度与速率/2)自由落体1.初速度υ0=02.末速度υt=gt3.下落高度h=gt2/2(从υ0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υ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2)a=g=9.8≈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1.位移s=υ0t-gt2/22.末速度υt=υ0-gt(g=9.8≈10m/s2)3.有用推论υt2-υ02=-2gs4.上升最大高度H m=υ0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υ0/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1)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先分后合”,即先分解后合成1.水平方向速度υx=υ02.竖直方向速度υy=gt3.水平方向位移s x=υ0t4s y)=gt2/25.运动时间()6.合速度υt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υy/υx=gt/υ07.合位移s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 y/s x=gt/2υ0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 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3)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8.小船渡河时(1)若υ船>υ水船头垂直河岸时,过河时间最小;航向(合速度)垂直河岸时,过河的位移最小.(2)若υ船<υ水船头垂直河岸时,过河时间最小;只有当υ船⊥υ合时,过河的位移最小.x/2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υ=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υ2/R=ω2R=(2π/T)2R=ωυ4.向心力F心=mυ2/R=mω2R=m(2π/T)2R=mωυ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υ=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υ):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充当向心力,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3)做非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沿半径方向的合力充当向心力.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R:天体半径(m)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υωT=5.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小发射速度(最大运行速度)υ1=7.9km/s第二宇宙速度: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υ2=11.2km/s第三宇宙速度:脱离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的最小发射速度υ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h≈36000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万=F心(GmM/r2=ma=mυ2/r=mω2r)(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6)在天体问题的计算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个重要关系式:GM地=g R地2.五.动力学(运动和力)1.伽利略斜面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3.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或a=F合/m 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牛顿第二定律中的F合应该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要注意同时、同向、同体;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对微观粒子和接近光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4.牛顿第三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实际应用:反冲运动5.共点力的平衡F合=0二力平衡6.超重:N>G(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失重:N<G(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上或匀速度直线状态.7.物体的运动决定于它所受的合力F 和初始运动条件:六.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1.功W =Fs cos α(定义式)W :功(J)F :恒力(N)s :位移(m)α:F 、s 间的夹角2.重力做功W ab =mgh ab m :物体的质量g =9.8≈10h ab :a 与b 高度差(h ab =h a -h b )3.电场力做功W ab =qU ab q :电量(C )U ab :a 与b 之间电势差(V)即U ab =U a -U b 4.电功W =UIt (普适式)U :电压(V )I :电流(A)t :通电时间(s)6.功率P =W /t (定义式)P :功率[瓦(W)]W :t 时间内所做的功(J)t :做功所用时间(s)8.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 =FυP 平=Fυ平P :瞬时功率P 平:平均功率9.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υmax =P 额/f )10.电功率P =UI (普适式)U :电路电压(V)I :电路电流(A)11.焦耳定律Q =I 2Rt Q :电热(J)I :电流强度(A)R :电阻值(Ω)t :通电时间(s)12.纯电阻电路中I =U /R P =UI =U 2/R =I 2R Q =W =UIt =U 2t /R =I 2Rt 13.动能E k =mυ2/2E k :动能(J)m :物体质量(Kg)υ:物体瞬时速度(m /s)14.重力势能E P =mgh E P :重力势能(J)g :重力加速度h :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点起)15.电势能εA =qU A εA :带电体在A 点的电势能(J)q :电量(C)U A :A 点的电势(V)16.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W 合=mυt 2/2–mυ02/2W 合=ΔE k W 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 k :动能变化ΔE k =(mυt 2/2–mυ02/2)17.机械能守恒定律ΔE =0E k 1+E p 1=E k 2+E p 2mυ12/2+mgh 1=mυ22/2+mgh 218.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 G =-ΔE P 注:(1)功的公式W =Fs cos α只适用于恒力做功,变力做功一般用动能定理计算.(2)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3)0°≤α<90°做正功;90°<α≤180°做负功;α=90°不做功(力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4)重力(弹簧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5)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6)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于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的情况,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应用于光滑斜面、自由落体运动、上抛、下抛、平抛运动、光滑曲面、单摆、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弹簧振子等情况.(7)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 1eV=1.60×10-19J .*(8)弹簧弹性势能E =kx 2/2.19.功能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⑴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⑵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⑶弹簧的弹力所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⑷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加4.F =-kx ————简谐运动3.F 大小不变且始终垂直υ————匀速圆周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υ=0————静止υ≠0————匀速直线运动1.F =0υ=0————匀加速直线运动υ≠0F 、υ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F 、υ反向———匀减速直线运动F 、υ夹角α——匀变速曲线运动2.F =恒量5.F 是变力F 与υ同向————变加速运动F 与υ反向————变减速运动⑸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⑹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力所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增加⑺克服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净功等于机械能的减少⑻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等于感应电能的增加七.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1.动量p =mυp :动量(kg m /s)m :质量(kg)υ:速度(m /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3.冲量I =Ft I :冲量(N·S)F :恒力(N)t :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 决定4.动量定理I =Δp 或Ft =mυt –mυ0Δp :动量变化Δp =mυt –mυ0是矢量式5.动量守恒定律p 前总=p 后总p =p ′m 1υ1+m 2υ2=m 1υ1′+m 2υ2′6.碰撞的分类:(1)弹性碰撞Δp =0;ΔE k =0(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2)非弹性碰撞Δp =0;0<ΔE k <ΔE k m ΔE k :损失的动能ΔE k m :损失的最大动能(3)完全非弹性碰撞Δp =0;ΔE k =ΔE k 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7.物体m 1以υ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 2发生弹性正碰:υ1′=(m 1-m 2)υ1/(m 1+m 2)υ2′=2m 1υ1/(m 1+m 2)8.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9.子弹m 水平速度υ0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 ,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E 损E 损=mυ02/2-(M +m )υt 2/2=fL 相对υt :共同速度f :阻力注:(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内力远远大于外力,系统在某方向受的合外力为零,则在该方向系统动量守恒(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10.应用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时要特别注意合外力.(1)应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时要注意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及研究过程的选择.(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还要注意适用条件的检验.(3)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要特别注意方向.八.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1.简谐振动F =-kx F :回复力k :比例系数x :位移负号表示F 与x 始终反向.简谐振动过程中,回复力的大小跟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位移增大,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位移最大时,加速度最大,速度为0;位移为0时,加速度为0,速度最大.简谐运动中机械能守恒,在平衡位置动能最大,势能最小.mυ2/2+kx 2/2=kA 2/22.单摆周期T L :摆长(m)g :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在平衡位置,振动加速度为0,但是还有向心加速度.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 受迫=f 驱动力(受迫频率振动的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4.共振:f 驱动力=f 固,做受迫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声音的共振叫共鸣;共振的防止和应用5.波速公式υ=s /t =λf =λ/T 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相应改变.波传播的过程是振动形式和振动能量传播的过程,质点并不随波迁移,每一个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幅相同的简谐振动.波形图特别要注意周期性和方向性.完全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不损失.(质量相同,交换速度)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损失最大.(以共同速度运动)非完全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有损失。
初中物理定义、定理、定律汇总
![初中物理定义、定理、定律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0509c9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8.png)
初中物理定义、定理、定律汇总
一、物理定义
1.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3.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4.密度:单位体积物体的质量。
5.压强: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6.浮力:液体或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向上的力。
7.热量:描述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多少。
8.电荷:带电粒子的带电量。
9.光线:描述光传播方向的直线。
二、物理定理
1.牛顿运动定律: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2.动量定理:描述物体动量变化与外力作用关系的定理。
3.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总和保持不变。
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5.库仑定律:描述两个静止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定律。
6.欧姆定律:描述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7.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热力学系统能量转移和转化方向性的定律。
8.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热现象不可逆性的定律。
三、物理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两个质点之间引力与它们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定律。
2.电磁感应定律:描述磁场变化时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定律。
3.右手定则:用于判断电流磁场方向的方法。
4.安培定则:用于判断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的方法。
5.左手定则:用于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法:第八章 物理规律教学
![中学物理教学法:第八章 物理规律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5db84635bceb19e8b9f6ba27.png)
惯性;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是无条件 的)
第一定律是有条件的,条件是不受一切外力。(不是合 外力为零)。
5、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
对于重点物理规律,不仅要求学生理解, 而且要求学生会灵活运用。
3、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近似性是指 研究对象和过程的理想化, 实验的测量误差的存在。
局限性是指 在一定范围内发现的, 在一定条件下推理得到的,
并在有限领域内检验的。
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条件是质点、平动、惯性参照系。
三、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是什么?
1、使学生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建立物理规律的事实依据,懂得研究物理规 律的方法。
12的折射定律前人的实验结果分析结论如光电效应公式及近代物理中的一些规律定量结论控制变量法固定某些量研究其中两个量的关系综合结论如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焦耳定律2运用已有知识通过理论推导得出新的物理规律实验或实例定性研究理论推导结论如电磁感应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观察实验理想实验推理想象结论如牛顿第一定律已有知识数学推理结论实验验证如动能定理万有引力定律定义式或图象推理或变换结论如由a的定义式导出v的表达式由vt图像导出s的表达式
这是实现二 次飞跃的必经之路。
重要途 这也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 径
二、物理规律的特点是什么?
1、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想象和数学推理 相结合的产物
例:牛顿第一定律
是以大量实验为基础(力是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但不受外力的作用(这个 条件)是一个推理的想象,(应注意的是, 不受外力作用,不是合力为零)。
3、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形成的错误观念的干扰 4、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 5、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6、不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大全
![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0f1e53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66.png)
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大全为了方便理解和学习,本文将高中物理的定律、定理、定则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4. 质心定理:质点系的质心在外力作用下以动量守恒的方式运动。
5. 机械能守恒定律:系统在保持内部相对位置不变的前提下,机械能守恒。
6. 动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内的动量在数值上保持不变。
7. 转动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角位移定律、角加速度定律、动量定理等。
热学: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不灭,能量可以转换形式,但总能量守恒。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不向低温区自发传递,热力学方向是物理世界的趋势。
3. 热力学第三定律:当温度趋近于0K时,物体的熵趋近于一个固定的值。
4. 气体状态方程:PV=nRT,描述理想气体的状态性质。
5. 等压过程:体积和温度成反比。
6. 等温过程: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
7. 等焓过程:热量和物质的压缩和扩张无关,也不受加热或冷却的影响。
电磁学:1. 库仑定律:任何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正比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反比于点电荷之间的电量乘积。
2. 电势能定理: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它的电势能的变化等于作功。
3. 电磁感应定律:导体内发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正比于磁场的变化率。
4. 电磁感应法则:电磁感应现象满足对称性原理和独立性原则。
5. 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电磁现象的四个方程,并规定电磁波传播的最大速度为真空中的光速。
6. 电场力线性质:电场中的力线是有向线段,按照力线从箭头指向的位置,等效成一个箭头大小与方向都相同的向量。
7. 磁场力线性质:磁场力线形成闭合的环路,不断沿着场强方向划向磁场的南极,返回磁场的北极。
光学:1. 光的折射定律:光线经过介质界面时,在法线方向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比等于两介质折射率之比。
物理定义定理定律是什么意思
![物理定义定理定律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e84a7f9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6.png)
物理定义定理定律是什么意思在物理学领域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被称为“定义”、“定理”和“定律”的概念。
这些术语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通过对物理现象的描述、规律的总结和关系的解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概念进行详细介绍。
定义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定义”这一概念。
在物理学中,定义通常指的是用来描述某个物理量或现象的意义和范围的说明。
通过定义,我们可以明确某个物理概念在具体情境下的含义,为后续的推导和讨论奠定基础。
例如,速度可以被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某物体运动的距离,这样我们就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定理其次,定理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通常是在一定条件下经过逻辑推导和证明得出的结论。
定理并不是任意提出的,它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或公理基础上,并通过一系列的推理和演绎过程得出结论。
在物理学中,定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结论,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例如,能量守恒定理告诉我们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是不会改变的。
定律最后,定律是物理学中总结出来的经过长期实验验证的重要规律和关系。
定律通常表达的是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性,是对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物理定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理系统的行为,指导我们进行科学实验和工程应用。
例如,牛顿的运动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加速度,为我们解释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综上所述,物理学中的定义、定理和定律是我们理解自然界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方法。
通过定义的明确定义、定理的逻辑推导和定律的总结规律,我们能够深入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揭示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推动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应当注重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不断完善自己的物理学知识体系,探索更深层次的科学奥秘。
定理定律定则的区别
![定理定律定则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a427ca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1.png)
定理、定律和定则的区别在科学、数学和其他学科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被称为定理、定律和定则的概念。
虽然它们都是指某种规律或规则,但它们在含义和使用上有着一些区别。
本文将详细解释定理、定律和定则的不同之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概念。
定理定理是一种经过严格证明并被广泛接受的数学或科学命题。
它是从一系列已知的事实和前提条件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
定理的证明需要严密的推理和逻辑链条,通常需要使用已知的定理、公理或推演法。
由于经过了严格的证明程序,定理被认为是被普遍接受和可靠的。
定理的命题可以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领域,并且可以解决各种问题。
例如,在数学中,著名的费马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就是几个具有挑战性的定理。
在科学领域,牛顿力学的三大定律就是一些广泛接受的定理。
定律定律是一种描述自然界或某种现象普遍规律的科学陈述。
它基于大量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并经过多次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
定律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并经过实践验证的科学原理。
与定理相比,定律更为宽泛,描述的是某种普遍存在的模式或规律。
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和距离之间的关系;亨利法则描述了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
这些定律通常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或定性描述来表达,并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定则定则是一种通常基于经验规律而得出的普遍准则或规定。
它们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某个特定的领域或行业。
定则的产生通常是通过人们长期经验的总结和总结得出的。
与定律相比,定则更偏向于实际应用和指导性原则。
它们通常用于总结一定领域的最佳实践、规范和行为准则。
例如,在管理学中,帕累托法则描述了80-20原则,即80%的结果来自于20%的原因。
在软件开发中,康威定律提出了组织架构与系统设计之间的关系。
这些定则帮助人们在特定领域中做出决策和行动。
结论在科学、数学和其他学科中,定理、定律和定则是描述各种规律和规则的重要概念。
定则定理和定律区别
![定则定理和定律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e28060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2.png)
定则、定理和定律的区别在科学研究和数学推理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概念,例如定则、定理和定律。
这些术语虽然听起来相似,但实际上在含义和用法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详细介绍定则、定理和定律的区别。
定则定则一词常用于描述某些行为或现象出现的规律性规定。
它们通常是基于经验或观察得出的,但没有经过系统的严密证明或推导。
定则并不具备普遍适用性,且在不同情境下可能会产生变化。
定则的依据可能是常见的模式、经验法则、统计数据或科学观察。
当我们以“定则”来描述某一规律时,我们暗示了它并非普适真理,而只是发现某种重复出现的模式。
定则通常被人们广泛接受,并用于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然而,它们仍然受到特定条件和限制的约束。
举个例子,有一个经验定则称为“花费越高,质量越好”,背后的逻辑是认为更昂贵的产品通常具有更好的质量。
这个定则是基于人们的购买经验和普遍的观察得出的,但并非每个情况下都成立,因为价格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定理相比于定则,定理是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证明得出的重要命题或原理。
定理通常由已知的事实、公理和推理规则推导而来。
它们具备普遍适用性,并在相关领域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定理的证明过程通常是严格而系统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
定理一旦被证明,就可以被视为真实且普遍适用的。
它们为人们提供了可靠的工具,用以解决各种问题和展开深入的研究。
以勾股定理为例,这是一个十分著名的数学定理,可以表述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个定理由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证明并命名,凭借其严格的数学推导,勾股定理成为了三角学和几何学的基石。
定律定律是自然界或科学领域中的基本规律,描述了普遍适用的自然过程或物理规律。
与定理不同,定律更加基础和普遍,无需经过证明就可以接受。
定律往往是通过实验观测和大量数据的分析得出的。
定律通常表现为一种因果关系或统计规律,可以用数学方程或精确的定义来描述。
定律定理定则法则的区别
![定律定理定则法则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e81d04a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1.png)
定律、定理、定则、法则的区别在科学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名词,如定律、定理、定则和法则。
这些名词在语义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它们的用途和意义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解释这些名词的区别和使用场景。
定律(Law)定律是一种表达自然界或人类行为中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原则。
定律通常是在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并且被视为普遍适用的。
它们是科学理论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描述了自然界中的规律和不可变的真理。
特点:•定律是经过严格验证的,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证实。
•定律是普遍适用的,没有例外情况。
•定律描述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行为的规律。
例子:•摩擦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与它们的接触面积和表面特性成正比。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定理(Theorem)定理是数学和逻辑学中的一个概念,用于描述一个经过证明的命题或结论。
它是通过逻辑推理和严谨的证明过程得出的,具有确定性和可靠性。
定理的证明通常依赖于已有的公理和已证实的定理。
特点:•定理是通过逻辑推理和证明过程得出的。
•定理是基于已有的公理和定理推导而来的。
•定理是数学和逻辑学领域中的重要命题,用于推导其他命题。
例子:•费马大定理:对于任何大于2的整数n,不存在整数a、b和c,使得a^n + b^n = c^n成立。
•欧拉定理:当a和n互质时,a^φ(n) ≡ 1 (mod n),其中φ(n)是小于n且与n互质的正整数的个数。
定则(Principle)定则是一种基本的规范或指导原则,用于指导人们在特定领域或特定情况下的行为和决策。
它们通常是基于经验和智慧总结出来的,用于处理复杂问题和指导具体操作。
特点:•定则是在特定领域或特定情况下的基本规范和指导原则。
•定则是基于经验和智慧总结的,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定则可以一定程度上灵活应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例子:•二八定则:80%的结果来自于20%的原因,适用于生产、经济、管理等领域。
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大全(供参考)
![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大全(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f0af493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c.png)
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一、牛顿三大定律一、牛顿第必然律: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任何物体都维持静止或沿一条直线做匀速运动的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二、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受到的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总跟外力方向一致。
运动的转变与所加的动力成正比,而且发生在这力所沿的直线的方向上。
3、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的作使劲和反作使劲老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乍用在—条直线上。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事转变、同时消失、性质总相同。
对于每一个作用,总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与之相反;或说,两个物体之间对各自对方的彼此作用老是相等的,而且指向相反的方向二、开普勒三大定律一、开普勒第必然律,(轨道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核心中。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绕以太阳为核心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
三、热力学三大定律一、热力学第必然律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借是一个系统与环境孤立,那么它的内能将不会发生转变。
)热力学第必然律的数学表达式也适用于物体对外做功,向外界散热和内能减少的情况,因此在利用:△U=-W+Q时,通常有如下规定:①外界对系统做功,W>0,即W为正值。
②系统对外界做功,WvO,即W为负值。
③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Q>0,即Q为正值④系统从外界放出热量,Q<0,即Q为负值⑤增加,△U>0,即厶U为正值⑥系统内能减少,△UvO,即厶U为负值是不消耗任何能量却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械。
其不可能存在,因为违背的能量守恒定律二、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将这热量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理是经过受逻辑限制的证明为真的陈述。
一般来说,在数学中,只有重要或有趣的陈述才叫定理。
证明定理是数学的中心活动。
定理一般都有一个设定——一大堆条件。
然后它有结论——一个在条件下成立的数学叙述。
通常写作“若条件,则结论”。
用符号逻辑来写就是条件→结论。
而当中的证明不视为定理的成分。
定律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大量具体的客观事实归纳而成的结论。
定律是一种理论模型,它用以描述特定情况、特定尺度下的现实世界,在其它尺度下可能会失效或者不准确。
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描述宇宙当中的所有情况,也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能完全正确。
公理是一个不证自明的真理,其他知识必须依靠它们,而且其他知识从它们而建造。
在这种情况下的一个公理可以在你知道任何其他命题之前就知道。
不是所有知识论学者认可任何这个意义上的公理存在。
在逻辑和数学中,公理不必须是不证自明的真理,而是用在演绎中生成进一步结果的一个形式逻辑表达式。
要公理化一个知识系统就是证实所有它的主张都可以从一个相互独立的句子的小集合推导出来。
这不暗示着它们可以独立的获知;并且典型的有多种方式来公理化一个给定的知识系统(比如算术)。
数学家区别两种类型的公理: 逻辑公理和非逻辑公理。
所谓公理,也就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检验、不需要证明同时也无法去证明的客观规律。
定则是人们为了描述某一事物而假定的规则,
或许从英文单词的不同可以理解以下他们的区别:
定义·定则·定理·定律,公理的英文分别是:
Definition· Formula· Theorem· Law,axi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