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农耕文化测试题

合集下载

2022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2022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中国原始农业最初的生产方式是()A.铁犁牛耕B.精耕细作C.刀耕火种D.自然采集2.(2021辽宁抚顺期末)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关于我国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描述正确的是()①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②中国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③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④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先人已经使用铁农具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3.(2021山东济宁嘉祥期中)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相互碰撞和融汇,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原始社会时期的农耕文化具有以下哪些特征()①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学会了耕种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已经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上定居生活④学会饲养家畜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五县联考期末)除神话传说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

其中,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A.河姆渡人B.北京人C.元谋人D.半坡人5.(2021独家原创试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距今约七千年,浙江余姚地区这一方水土养育的人是()A.半坡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6.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雨水充沛,气候湿润,虫兽较多,深深影响着农耕时代的农耕文化。

下列图片中最贴合此地原始农耕时代人类定居情况的是()A.洞穴B.干栏式房屋C.半地穴式房屋D.窑洞7.(2021江苏南京期末)下列图片中的内容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A.打制石器B.稻谷遗存C.人面鱼纹彩陶盆D骨耜8.“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读懂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

”据考古发现,较早制作彩陶的远古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9.某班同学进行主题研究,根据提供的三个关键词可以判断,横线上应填入()A.山顶洞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良渚人二、非选择题10.古为今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试题:第一单元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测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试题:第一单元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测试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下列不属于我国先民对世界农业作出的重要贡献的是( )A.稻 B.粟 C.玉米 D.黍2.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房屋的出现④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3.现代楼房的建造很有可能受到我国哪一原始人类建造的房屋的启发(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 D.半坡人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道出了农业生产的辛劳与收获的喜悦。

下列原始人类中,最早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 D.半坡人5.在生活方式上,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共同点是( )A.以采集为主B.以饲养家畜为主C.以狩猎和捕鱼为主D.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6.参观遗址、遗迹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列历史遗址、遗迹中,有助于我们了解史前农耕社会生活的是( )A.周口店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C.河南安阳殷墟遗址D.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7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图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和稻谷,据此研究,下列考古结论不正确的是( )A.河姆渡人已经从事农业生产B.河姆渡人使用磨制工具C.河姆渡人会建造干栏式建筑D.河姆渡人主要种植水稻8.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

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研究我国农耕时代居民生活的可靠史料的是( )A.女娲造人、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B.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和房屋遗迹C.山西丁村遗址出土的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D.司马迁《史记》中的有关记载9.某班集邮爱好者搜集到下面一组纪念邮票,准备在全班展出。

这次邮票展最恰当的主题是( )A.传说时代的艺术制品B.原始农耕文明的曙光C.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D.新时期时代的审美观念10.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请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这两座房屋建筑的名称,并判断其分别是哪两个原始居民的房屋。

2018-2019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同步测试

2018-2019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同步测试

2018-2019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测试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列出的关键词是“黄河流域、半地穴房屋、粟”,请你判断他们研究的是()原始人群。

A. 元谋人B. 河姆渡人C. 半坡人D. 山顶洞人2.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3.如图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

如图所示图片,分别属于什么时期的房屋样式?()A. 河姆渡时期、半坡时期B. 半坡时期、河姆渡时期C. 河姆渡时期、元谋人时期D. 半坡时期、北京人时期4.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5.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

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过着定居生活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④会制造陶器1 / 8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6.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

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那一地区()A. 黄河中游B. 长江下游C. 珠江三角洲D. 辽河流域7.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根本原因是()A. 饮食习惯不同B. 生产工具不同C. 自然条件不同D. 劳动技术不同8.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 元谋人河姆渡人北京人山顶洞人B. 河姆渡人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C. 元谋人河姆渡人山顶洞人北京人D.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9.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使用粗糙石器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作彩陶。

第一单元习题

第一单元习题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1、了解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及发现地点。

2、了解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石器、天然火的使用、群居生活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3、了解山顶洞人的有关知识,知道他是比北京人更进步的远古人类。

4、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

5、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

6、通过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来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课堂同步练习(A)]一、课堂训练1、我国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A 18000年前B 20万年前C 70万年前D 170万年前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直立行走B制造工具C使用语言D造屋定居3、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是:()①弓箭②陶器③打制石器④磨制石器A ①③B ②④C ③D ①②③④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A 会直立行走B 使用打制石器C 会钻木取火D 过着群居生活5、获知元谋人会使用火是通过:()A 神话传说B 大胆想象C 历史文献D 遗骨遗物*6、北京人与元谋人的相同之处不包括:()A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B 人工取火御寒C 过着群居生活D使用打制石器*7、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B 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C 集体居住在山洞里D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8、山顶洞人是比北京人更进步的远古人类,是因为:()A 手脚有明显分工B 距今年代比北京人近C 懂得人工取火D 过着群居生活9、对北京人用火的提法不正确的是:()A 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B 北京人用火烧烤、御寒、照明等C 北京人会用火但不会管理火D 北京人用火驱逐野兽,又增强了体质10、山顶洞人抵御野兽的攻击,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A石器B木棒C火把D弓箭二、课堂回顾*1.配一配请将下列生产技术的进步与取得这些进步的远古人类进行搭配,答案是不定向的。

A 最早使用石器①元谋人B 制造不同用途的石制工具②北京人C 掌握磨制石器的方法③山顶洞人D 学会人工取火E 使用天然火F 缝制衣物G 会制造装饰品*2. 问答题:有人说“劳动创造了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请你举例说明)三、课堂延伸*考古学家对北京人遗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情况。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二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测试题 新人教版(1)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二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测试题 新人教版(1)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测试题一、选择1.早期原始人类居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定居生活的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D 半坡人和河姆渡人2.小明暑假期准备去西安旅游,在西安他可以参观到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 D.元谋人遗址3.在半坡母系氏族村落中,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人们收获成熟的粟B.人们在田间种植水稻C.人们用人面网纹盆洗蔬菜D.人们在半地穴式房子里取暖4.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A. 种植粟B.种植水稻C.人工取火D.住干栏式房子7. 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我国先民中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A. 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8.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A、过着定居生活B、会建造房子C、住半地穴式房子D会种植庄稼9.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饮食习惯 B.劳动工具 C.自然条件D.劳动技术10. 右图中的房屋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最早建造这种房屋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11.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你知道农耕文化的特点有哪些()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建筑房屋,过定居的生活③饲养家畜④种植农作物⑤有成熟的文字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12.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不同B.使用的工具不同C.生活习惯不同D.思想意识不同二、填空1、陕西西安发现的原始聚落遗址,是北方(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代表;浙江余姚发现的遗址是南方农耕文化(长江流域)的代表。

最新【同步练习】 历史:七年级上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习题05(人教版)

最新【同步练习】 历史:七年级上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习题05(人教版)

原始的农耕生活一、单项选择:1、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2、下列关于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会饲养家畜 B.会制造青铜器 C.会种植水稻 D.会建造干栏式房屋3、从远古人类遗址中出土以下遗物:石斧、骨制箭头、装着谷子的彩陶罐、石纺轮,此遗址属于()。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4、下列哪项不符合半坡原始居民的情况()。

A.用耒耜耕地 B.原始纺织业开始出现 C.制造彩陶 D.种植水稻二、材料分析: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会建造房屋的远古居民是什么人?(2)你能说出几种远古居民建造的“宫室”的样式吗?(3)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三、简答题:发挥你的想象,描述河姆渡或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情景。

四、问题探究: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

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

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想象一下,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妇女主要从事耕作、纺织,男子主要从事捕鱼打猎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工业生产,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教育小孩。

参考答案:一、选择:1、D2、B3、D4、D二、材料分析:(1)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2)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3)走出洞穴,盖房定居,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三、简答:他们都生活在原始农耕时代,人们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或粟,饲养家畜,制造陶器,还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的农作物中在我国最早开始种植的是()A.西瓜、棉花B.水稻、粟C.山芋、玉米D.青菜、烟草2.美国某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龙山文化遗址3.“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如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

据此推测()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

”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5.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生活无关的一项是()A.种植水稻B.制作彩陶C.象牙雕刻D.使用天然漆6.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发现了我国早期栽培的农作物遗存。

这种农作物最有可能是()A.粟B.黍C.玉米D.稻7.在历史剧“河姆渡人的生活”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A.种植稻B.饲养水牛、狗等家畜C.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使用磨制农具骨耜8.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

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9.郭沫若曾咏叹某遗址为“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

……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其咏叹的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10.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A.石铲B.骨耜C.骨针、骨锥、纺轮D.渔叉、鱼钩、渔网11.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①打制石器②钻孔石斧③人面鱼纹彩陶盆④稻谷遗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有()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②都能制作陶器③都种植水稻④都饲养家畜⑤都使用磨制石器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13.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都位于大河流域,因为大河流域()A.适宜航行、交通便利B.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C.环境优美、风景秀丽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14.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人教版(2021)七年级上册历史 1.2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测试

人教版(2021)七年级上册历史 1.2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测试

部编版〔2021〕七年级上册历史 1.2原始农耕生活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吃水不忘打井人,最早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A. 北京人B. 山顶洞人C. 半坡原始居民D. 河姆渡原始居民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在以下哪一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和稻壳〔〕A. 半坡遗址B. 河姆渡遗址C. 元谋人遗址D. 山顶洞人遗址3.假如半坡居民用“祭天祀地〞的方式庆贺粮食丰收,你知道他们祭祀所用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吗〔〕A. 水稻B. 玉米C. 小麦D. 粟4.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象牙雕刻,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以及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都是在什么遗址出土的〔〕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半坡遗址D. 河姆渡遗址5.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展探究性学习,将搜集的以下图片构成一组。

它们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消费生活情况〔〕A. 北京人B. 山顶洞人C. 河姆渡人D. 半坡人6.原始农业兴起和开展的重要标志有〔〕①农作物的种植②家畜饲养③聚落④城市的出现⑤磨制工具的开展⑥出现金属货币。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⑥C. ①②④⑤D. ①②③⑤7.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A. 自然环境的优劣B. 原始农业的开展C. 氏族公社的形成D. 学会建造房屋技术8.最早会挖掘和使用水井的早期人类是〔〕A. 元谋人B. 半坡居民C. 全国人D. 河姆渡居民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最早种植粟的居民吗?请选出〔〕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居民D. 河姆渡居民10.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农具,开场种植粟和白菜,说明半坡人的生活方式是〔〕A. 近似现代人的生活B. 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C. 以狩猎为主的游牧生活D. 几十人在一起的群居生活11.电视片里有描绘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四个镜头,晓明他们认出了其中的哪个镜头是错误的〔〕A. 用火把肉烤熟吃B. 使用陶制器皿C. 穿着麻布缝的衣服D. 使用铁制农具1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展探究性学习,将搜集的以下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人的消费生活情况属于〔〕A.北京人B.山顶洞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13.暑假期间,邵胜同学参观了浙江省一处著名的原始人类遗址,如图是他用手机拍下的干栏式房屋复原图。

原始农耕文化测试题

原始农耕文化测试题

原始农耕文化测试题seek; pursue; go/search/hanker after; crave; court; woo; go/run after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同步测试基础识记一、选择题1.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你认为半坡人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生活在黄河流域B. 学会了种旱地作物C.学会了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 D .这些先民生活的地方气候比较温暖3.下列河姆渡人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C.这些先民最早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C.最早栽培了水稻D. 还能够饲养家畜4.河姆渡先民居住的房屋特点为A.地穴式B.半地穴式C.砖瓦结构D.干栏式二、填空题5.南、北方的先民都已公制作磨制的______和______.考古学家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为“____________”.6.干栏式建筑对后世_______和_______的出现有所启发.三、简答题7.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住居特点三个方面比较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不同点.活动探究8.试一试:请你以一位小导游身份,带着一群小游客走进半坡遗址或者是河姆渡遗址,向他们作生动形象的讲解.开阔视野中国:世界栽培作物起源的重要中心据统计,全世界共有660多种栽培作物,其中,起源泉于中国的有130多种.中国是世界栽培作物起源的主要中心之一.我们的祖先在世界上最早栽培了水稻、粟等重要作物.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广泛地颁布着野生稻.起初,原始居民采集它的种子加工后食用.以后便将其驯化,培育出栽培稻.从现在有资料来看,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就已种植水稻.原始居民将狗尾巴草驯化,培育出粟.粟,俗称谷子,去壳以后就是小米.它耐干旱,我国黄河流域的气候和土壤很适合它的生长.我国考古学家在距今7000多年的遗址里,发现了粟的残存物.粟的培育可能更早一些.木构建筑的奇迹“干栏式”建筑遗址已发掘的部分到处可见木构建筑的遗迹.特别是在第四文化层,整个发掘区布满了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木桩和纵横交错的木构件.诸如柱洞、柱础、圆柱、方柱、圆木、桩木、排桩.板桩、地龙骨、横梁.木板之类,星罗棋布,蔚为奇观.较有规律的排桩、板墙,就有十几道,有的长达23米多.经古建筑学家鉴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因为河姆渡当年是沼泽地带,地面潮湿,所以先民先是在地上打桩,在上面架设地梁,铺上木板,构成架空的居住面,在四周排起密密的木桩作墙,然后立柱架梁盖顶.这种底层高于地面,即防潮又能防止野兽侵袭的“干栏式”建筑是我国南方传统木构建筑的祖源,至今华南有些地区仍存在.建筑上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两构件垂直相交的节点采用榫卯技术,把我国应用榫印技术的历史推前了3000多年.7000年前的河姆渡先民在当时还没有金属工具的生产条件下.仅以粗劣的石器和骨器,创造了多达十余种形式的榫卯,令人惊叹不已.这种木结构建筑设计之科学,规模之宏大,不仅为我国所罕见,也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的杰作,被考古学家称之为7 000年前的奇迹.答案3. A 5.石器陶器新石器时代 6.阁楼楼房样式 7.从自然件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比现在温暖,黄土肥沃;河姆渡人生活中长江一游地区,气候湿润,土地肥沃.从生活方式看:半坡人学会了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河姆渡人饲养家猪、狗等家畜,还能驾船和使用多种工具捕鱼.从居住特点看:半坡人居住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屋;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建筑.。

原始的农耕练习题

原始的农耕练习题

原始的农耕练习题农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自古以来,人类就通过耕种土地、种植作物来获取食物和资源。

这一过程涉及到种种技巧和知识,需要农民们掌握一定的农耕练习题,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原始的农耕练习题,帮助读者了解古代农耕的过程和挑战。

1. 水稻种植题目:请根据土地的湿度和水稻的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和时间。

请描述水稻的生长周期以及每个阶段所需的养护方法。

回答示例:水稻是一种耐水性强的作物,适合在湿润的土地上种植。

根据土地的湿度,可以选择直播或秧田两种种植方式。

直播适用于较湿的土地,可以直接将水稻种子撒播在泥土表面。

秧田则适用于稍干的土地,需要先将水稻种子发芽并培育成幼苗,然后移植到田地中。

水稻的生长周期通常分为发芽期、生长期、分蘖期、抽穗期和收获期。

在发芽期,需要保持适度的湿度,防止水稻秧苗受旱或过湿。

生长期需要定期施肥和松土,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和根系发育。

分蘖期是水稻茎叶生长的关键时期,要注意控制病虫害,并及时修剪过长的茎叶。

抽穗期是水稻开始开花结实的阶段,需要注意保持湿度和防治病虫害。

收获期是水稻成熟的时候,需要合理选择收割时间,并注意保存和加工。

2. 割麦练习题目:请描述原始农民割麦的工具和技巧。

回答示例:割麦是收割小麦的重要步骤。

古代农民多使用手工割麦的方式,工具主要包括镰刀和草绳。

割麦时,农民需要将整麦田划分为小块,每次割取一个小块的麦子。

他们将镰刀插入麦田中,从植株的基部割断麦杆,然后用草绳把麦杆捆绑成捆,方便搬运和存放。

割麦的技巧包括对麦田的熟悉和割麦速度的掌握。

农民需要根据麦田的大小和麦子的长势,灵活调整割麦的速度和方式。

割麦时,要用力割断麦杆,但又要注意不要割到麦穗。

同时,还要避免割伤自己的手。

3. 转耕作物的练习题目:请描述古代农民如何转耕不同的作物,并介绍其方法和注意事项。

回答示例:转耕作物是为了调整土壤养分和避免连作障碍。

古代农民通过轮作和间作来实现作物的转耕。

七年级上册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卷

七年级上册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卷

七年级上册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原始社会的人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A. 狩猎和采集 B. 农耕和畜牧 C. 贸易和商业活动 D. 手工制作和生产2.原始社会的农耕生活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A. 品种繁多的农作物 B. 繁荣的农村经济 C. 缺乏有效的种植技术 D. 空前的农业生产能力3.最早的农业活动是在哪个地区开始的? A. 中原地区 B. 黄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欧洲第二部分:填空题1.原始社会的人们主要靠采集、__捕捉__和部分农村生产来维持生计。

2.原始社会的人们最开始的居住方式是__洞穴居住__。

3.人类最早的农业活动开始于__新石器时代__。

第三部分:简答题1.请简述原始社会的人们的生活方式。

原始社会的人们主要靠采集、狩猎和部分农村生产来维持生计。

他们居住在自然洞穴、树洞或临时搭建的草屋中,衣食无忧的时候很少,生活很是艰苦,需要不断去寻找食物。

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逐渐形成了农耕生活。

2.原始社会的农耕生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始社会的农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作物品种的多样性和种植技术的逐渐发展,如在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人们逐渐掌握了水稻、小麦、大豆等许多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并形成了农耕经济。

二是农村社会的经济逐渐发展,生产力和农业生产的能力得到了改善。

三是农村经济的繁荣导致了农村社会的分工趋于复杂,人类社会的制度也开始慢慢出现。

第四部分:综合题1.请就现代农业与原始农耕进行比较说明,并简述原因。

现代农业与原始农耕相比,拥有更加科技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如机械化的农机具和高效的种植技术。

同时,在现代农业,对于农作物和牲畜的食品供应、质量等方面也有更加严格的要求。

另外,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管理也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原始农耕相比于现代农业,主要采用人工耕作和手工制作的劳动力,产出的农业产品数量不能与现代农业相比。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

踏踏实实学习,堂堂正正做人。

班级姓名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主备:娄朋爵老师时间:2010-8-31 审核:一、【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重点: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因及特征。

难点:分析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比较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二、【自学提纲】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先独立完成,遇到疑难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1、约距今年前后,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原始居民学会了和,开始步入原始农耕时代。

2、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是原始聚落遗址。

3、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距今六七千年,在其遗址中发现粟(Sù)和白菜种子,说明半坡人已经懂得种植和。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之一。

4、西安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半坡人饲养、等家畜,用或捕鱼,用制作麻布。

半坡人制作的,形状各异,表面用、等颜料绘成动植物或几何形的花纹。

5、半坡原始居民已经使用,点穴下种,这样庄稼容易生长得好,收获也更多。

6、位于长江下游的遗址,是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适宜作物的耕种。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国家之一。

7、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河姆渡人饲养、等家畜,还能驾船和使用多种工具。

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原始的技术。

在建造干栏式房屋时,使用了固定横梁,拼接木板的工艺,令人惊叹。

8、考古学上称使用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9、随着的变化,原始居民告别原先居住的洞穴,搭建住所,形成原始聚落。

10、当时北方气候,人们居住的一般是式的房屋,南方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房屋多采用式的建筑。

式建筑对后世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有所启发。

三、【重点识图】P8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P9半坡尖底瓶;P11半地穴式房屋遗址及复原图;P11干栏式建筑的示意图。

四、【课堂测试】练习册选择题部分五、教(学)反思历史使人智慧------- 培根(英国大哲学家)。

初中历史《原始农耕生活》课时练及答案

初中历史《原始农耕生活》课时练及答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距今10 000年前后的北京东胡林遗址中发现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谷物加工工具、陶器等文化遗物及比较丰富的动植物遗存,包括炭化粟和黍。

这些发现可以用于研究()A.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B.贫富分化现象C.早期人类的商品交换D.私有财产的出现2.(2023山东莒南期中)七八千年前,正值仰韶温暖时期,气候温暖湿润,加之先民居住于河流或湖、沼附近,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这有利于仰韶先民()A.建造房子B.交换物品C.发展农业D.狩猎动物3.(2023江苏仪征期中)“稻花香里说丰年”表达的是劳动人民对于水稻丰收的喜悦。

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栽培水稻的原始人类生活在()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C.珠江流域D.淮河流域4.“建造住宅时,他们往往先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

”他们可能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居民5.(2022山东商河五校期中)如图是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骨耜,它能够直接反映的当时的历史信息是河姆渡人的()A.农业劳作B.聚族而居C.游牧为生D.手工业生产6.(2022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据考古发现,下列遗址的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河姆渡人D .半坡居民7.(2022吉林长春中考)如图彩陶颇具特色,同一考古遗址中还发现了粟的遗存。

它们可用于研究( )A .元谋人B .北京人C .河姆渡人D .半坡人8.(2021海南中考)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 )A .石铲B .骨耜C .骨针、骨锥、纺轮D .渔叉、渔钩、渔网9.(2023安徽广德期中)以下是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住房样式,造成两者不同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图1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2 干栏式建筑A .生产工具B .文明程度C .生活习惯D .地理环境10.据下表可知,中国早期文明( )文化 良渚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地区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辽河流域 典型文物 玉器、竹器编织、陶器黑陶、玉器、 骨刻文字 彩陶、玉雕、 冶铜坩埚 A .领先世界 B .相对封闭C .多元一体D .发展缓慢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

高一历史【1】必修二第一单元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关于我国早期农耕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最早在长江和珠江流域形成规模②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稻的国家之一③在发展初期已显露出地域差别④以种植业为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春秋时期,促进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社会人口的增加C国家分裂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提倡3、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情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④“男耕女职”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4、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中()A规模大,分工极细B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厂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C机器生产形成并发展D形成了雇用和被雇用的劳资关系5、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D战国是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6、战国时期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不包括()A君主土地私有制 B自耕农土地私有制C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7、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A将占有的“公田”据为己有 B通过接受赏赐获得土地C土地兼并 D驱使流民垦荒获得土地8、古代农耕经济最早形成规模是在( )①黄河流域②长江流域③珠江流域④淮河流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是在( )A东汉 B三国时期 C唐代 D两宋时期10、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C刀耕火种、简单协作 D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1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自耕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的提高和私有土地的出现是其产生的原因B出现在战国时期C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1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1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测试题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测试时间:20 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对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畜B.已从穴居走向聚落定居C.从“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农业工具进行耕种D.基本形成“南粟北稻”的种植格局2.距今10 000 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其中不包括( )A.稻B.黍C.粟D.番茄3.下列关于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B.黄河流域是亚洲稻的起源地C.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D.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等,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4.小赵要在《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图》上填写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

下列遗址中,他应该挑选( )A.红山遗址B.大汶口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5.下列物品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鱼纹彩陶盆B.骨耜C.铁铲D.打制石器6.2015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 年。

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7.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下列遗址中,可为这一结论提供证据的是(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8.如果我们把“黄河流域、种植粟和蔬菜、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原始农耕文化”等要素结合在一起,那么可以判断出与此相关的是哪一遗址( )A.元谋人遗址B.良渚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9.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气候较今天更为温暖湿润,适宜人类活动。

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这处遗址距今约6000 年,定名为“半坡遗址”,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

依据材料可知( )A.半坡人已经开始农耕生活B.河姆渡人生活在北方黄河流域C.半坡人已经开始定居生活D.半坡人会烧制彩陶10.1958 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西安半坡博物馆,下列模型或实物可以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的有( )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模型②稻谷和稻壳遗存③人面鱼纹彩陶盆④粟的朽粒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1.“人猿相揖别。

耕道养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耕道养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耕道养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近年来,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培养人们的品德和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耕道养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理念,通过耕作来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

本文将从耕道养德的历史渊源、核心内涵以及在现代社会的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耕道养德的历史渊源耕道养德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观念,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早在古代,中国的农民就将耕作与道德修养紧密结合,通过劳动中的辛勤耕耘来培养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和追求道德伦理的行为准则。

这种理念的形成源于对于天地万物的敬畏和对于责任担当的认同,体现了中国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二、耕道养德的核心内涵耕道养德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耕,指的是农民通过努力耕作、耕田来实现粮食的种植与丰收;二是道,指的是农民在耕作的过程中遵循道德规范,秉持诚实守信等传统价值观念;三是养德,指的是农民通过耕作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耕作不仅是物质生活的需要,更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通过劳动的过程来提升个人的修养和追求道德品质。

三、耕道养德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在现代社会,耕道养德的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耕作可以培养人们的耐心和毅力。

农耕需要农民长时间地投入到耕作的过程中,通过这个过程,人们可以培养耐心等品质。

其次,耕道养德可以加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耕作的过程中,农民需要对土地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照料,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

最后,耕道养德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文化价值观。

总结起来,耕道养德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人们的修养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耕作的过程来实现粮食的种植与丰收,同时在耕作中遵循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小学历史知识竞赛中国古代的农耕与手工业发展

小学历史知识竞赛中国古代的农耕与手工业发展

小学历史知识竞赛中国古代的农耕与手工业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古代的中国人民凭借着智慧和勤劳,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文明成就。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农耕和手工业一直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从农耕和手工业的发展历程、技术进步和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耕的发展1. 农耕的起源农耕起源于中国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放弃游牧生活,开始依靠农业生产来维持生计。

农耕生产不仅为人口的逐渐增多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 农业工具的发展在农耕的过程中,人们创造了许多农具,如犁、耒、镰刀等。

这些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有效地耕种土地。

3. 农业技术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也不断进步。

例如,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通过修筑灌溉渠道,使得干旱地区也能进行农耕生产。

另外,人们还通过农业合作,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整理和改造。

4. 农产品的多样性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开始培育和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如小麦、稻米、棉花等。

这些农作物的生产大大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二、手工业的发展1. 手工业的兴起古代的中国人民不仅仅依靠农耕生产来维持生计,还发展了独特的手工业,如纺织业、陶瓷业、铁器制造等。

手工业的兴起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也促进了手工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2. 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在手工业领域,人们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例如,中国的丝绸制造技术在古代世界享有盛誉,人们通过改进纺织工具和丝绸染色技术,使得中国的丝绸成为高品质的出口商品。

3. 手工业对文化的影响手工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发展,也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陶瓷艺术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享誉世界。

同时,手工业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传播,使得中国的艺术与技术走向世界。

4. 手工业与城市发展手工业的兴起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在古代中国,许多城市因其独特的手工业特色而繁荣起来,成为商品交流和商业活动的中心。

全国初一初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一初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一初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追根溯源,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所在的地区分别是()①陕西西安半坡村②浙江余姚河姆渡村③安徽凤阳小岗村④北京西南周口店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下列考古成果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形()粟遗存钻孔石斧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人面鱼纹彩陶盆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3.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已经进入农耕文明时代。

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明特征的是()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4.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

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①农作物的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房屋的出现④磨制工具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A.标志着中国的远古人类已逐步进入定居生活B.表明个体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出现C.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D.表明中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6.几千年前,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就已经出现原始农耕文明,但种植的农作物却各不相同,其根本原因是()A.饮食习惯不同B.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C.自然条件不同D.劳动技术的差异7.中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稻的国家B.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C.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D.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二、综合题农耕文明体现了我国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进步。

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文字话文明】材料一大约在7 000年前,中国的人类已逐步进入定居生活,会制造精美的陶器和磨制石器,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同步测试
基础识记
一、选择题
1.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你认为半坡人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生活在黄河流域
B. 学会了种旱地作物
C.学会了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 D .这些先民生活的地方气候比较温暖
3.下列关于河姆渡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C.这些先民最早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
C.最早栽培了水稻
D. 还能够饲养家畜
4.河姆渡先民居住的房屋特点为( )
A.地穴式
B.半地穴式
C.砖瓦结构
D.干栏式
二、填空题
5.南、北方的先民都已公制作磨制的______和______。

考古学家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为“____________”。

6.干栏式建筑对后世_______和_______的出现有所启发。

三、简答题
7.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住居特点三个方面比较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不同点。

活动探究
8.试一试:请你以一位小导游身份,带着一群小游客走进半坡遗址或者是河姆渡遗址,向他们作生动形象的讲解。

开阔视野
中国:世界栽培作物起源的重要中心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660多种栽培作物,其中,起源泉于中国的有130多种。

中国是世界栽培作物起源的主要中心之一。

我们的祖先在世界上最早栽培了水稻、粟等重要作物。

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广泛地颁布着野生稻。

起初,原始居民采集它的种子加工后食用。

以后便将其驯化,培育出栽培稻。

从现在有资料来看,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就已种植水稻。

原始居民将狗尾巴草驯化,培育出粟。

粟,俗称谷子,去壳以后就是小米。

它耐干旱,我国黄河流域的气候和土壤很适合它的生长。

我国考古学家在距今7000多年的遗址里,发现了粟的残存物。

粟的培育可能更早一些。

木构建筑的奇迹
“干栏式”建筑遗址已发掘的部分到处可见木构建筑的遗迹.特别是在第四文化层,整个发掘区布满了密密麻麻。

大大小小的木桩和纵横交错的木构件。

诸如柱洞、柱础、圆柱、方柱、圆木、桩木、排桩。

板桩、地龙骨、横梁。

木板之类,星罗棋布,蔚为奇观。

较有规律的排桩、板墙,就有十几道,有的长达23米多。

经古建筑学家鉴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

因为河姆渡当年是沼泽地带,地面潮湿,所以先民先是在地上打桩,在上面架设地梁,铺上木板,构成架空的居住面,在四周排起密密的木桩作墙,然后立柱架梁盖顶。

这种底层高于地面,即防潮又能防止野兽侵袭的“干栏式”建筑是我国南方传统木构建筑的祖源,至今华南有些地区仍存在。

建筑上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两构件垂直相交的节点采用榫卯技术,把我国应用榫印技术的历史推前了3000多年。

70 00年前的河姆渡先民在当时还没有金属工具的生产条件下。

仅以粗劣的石器和骨器,创造了多达十余种形式的榫卯,令人惊叹不已。

这种木结构建筑设计之科学,规模之宏大,不仅为我国所罕见,也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的杰作,被考古学家称之为7000年前的奇迹。

答案
1.C
2.C
3. A
4.D
5.石器陶器新石器时代
6.阁楼楼房样式
7.从自然件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比现在温暖,黄土肥沃;河姆渡人生活中长江一游地区,气候湿润,土地肥沃。

从生活方式看:半坡人学会了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河姆渡人饲养家猪、狗等家畜,还能驾船和使用多种工具捕鱼。

从居住特点看:半坡人居住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屋;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