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数学物理方法经典——格林函数法

合集下载

数理方程第四章 格林函数法

数理方程第四章  格林函数法

则 u(M 2 ) u(M1 ) 。以 M 2 为中心,以小于 d 的数为半径
在 内作球 k 2 ,在 k 2上u(M ) u(M 2 ) u(M1 ) ,…, n 次后,
点 N 一定包含在以某点 M n 为中心 ,半径小于 d 的球
kn 内 , 因而 u( N ) u(M n ) u(M1 ) , 由 N 的
性质1. 设 u(x, y, z) 是区域 内的调和函数,它在
上有一阶连续偏导数,则
udS n
0,
其中
,
n
是 的外法线方向。
证明 只要在Green公式中取 v 1即证。
注:此性质表明调和函数的法向导数沿区域边界的积分为零。 对稳定的温度场,流入和流出物体界面的热量相等,否则就 不能保持热的动态平衡,而使温度场不稳定。
3
下午9时12分
HUST 数学物理方程与特殊函数
第4章格林函数法
对二维拉普拉斯方程 u uxx uyy 0 ,其极坐标形式为:
2u r 2
1 r
u r
1 r2
2u
2
0
(4.1.2)
求方程(4.1.2)的径向对称解 u V (r) (即与 无关的解) ,则有:
d 2V dr 2
1 r
dV dr
任意性 ,就得到整个 上有 u( N ) u( M 1 ) ,这与 u 不为
常数矛盾.
10
下午9时12分
HUST 数学物理方程与特殊函数
第4章格林函数法
K1 M2 l M1 K2 M3
S1 S2
Kn N Mn Sn
图4.1
11
下午9时12分
HUST 数学物理方程与特殊函数
第4章格林函数法

数学物理方法第十二章格林函数解的积分公式

数学物理方法第十二章格林函数解的积分公式
数学工具
证明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到实变函数、复变函数、 偏微分方程等数学工具。
证明难度
格林函数的积分公式证明比较复杂,需要深入理 解数学物理方法和偏微分方程的基本原理。
04
格林函数在物理问题中的 应用
在波动方程中的应用
波动方程是描述波动现象的基本方程,如声波、光波和水波 等。格林函数在求解波动方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给出 波函数的精确解或近似解。
要点三
应用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格林函数解的积分公 式,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进 行了应用。这些例子包括波动方程、 热传导方程等,通过这些例子,我们 可以看到格林函数解的积分公式的实 用性和广泛性。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进一步探索格林函数 的性质和应用
尽管我们已经对格林函数的性质和应 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有许多未知 领域值得我们去探索。例如,我们可 以研究格林函数在不同物理问题中的 应用,或者探索格林函数在其他数学 领域中的性质和应用。
积分公式的推广和应 用
在本章中,我们得到了格林函数解的 积分公式,但这个公式可能还有其他 的推广和应用方式。例如,我们可以 尝试将这个公式应用到其他类型的偏 微分方程中,或者尝试将这个公式应 用到其他领域的问题中。
与其他数学物理方法 的结合
数学物理方法中的其他方法,如分离 变量法、变分法等,也可以与格林函 数解的积分公式相结合,以解决更复 杂的物理问题。未来研究可以探索如 何将这些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更 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03
不同类型的格林函数在求解偏 微分方程时具有不同的应用范 围和特点。
03
格林函数的积分公式
公式推导
公式推导
01
通过求解偏微分方程,将格林函数表示为积分形式,利用边界

格林函数法

格林函数法

为第三边值问题的积分表示式
物理意义:右边第一个积分表示区域T中分布的源在r 点产生的场的总和;第二个积分代表边界上的状况对 r点场的影响的总和;两项积分中的格林函数相同。 说明泊松方程的格林函数是点源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 所产生的场。
对于拉普拉斯方程,f(r0)=0,因此可得拉普拉斯 方程第一边值问题的解
因此,我们可设想一个等效的点电荷,它位 于球外M1处,且在球面产生的电势与球内点电荷 在球面产生的电势相反。由物理学知识可知,该 设想的点电荷必位于OM0处的延长线上,如图所 示,并记:
OM r, OM0 r0
在∑ε 上的解,该解表示位于球心r=r0处的电量为ε0的 点电荷在半径为ε的球面上产生的电势,根据电磁学 知识,该电势为:
1
G(r, r0 ) 4
因此我们可得∑ε面上的积分
Ò
u(r)
G n
G
u(r) n
dS
Ò
u(r
)
n
(1
4
)
1
4
u(r) n
dS
Ò
u(
r
)
n
(1
4
)
1
4
u(r n
)
2d
(r r0 ) (x x0) ( y y0) (z z0)
格林函数的物理意义:在物体内部(T内)处放置 一个单位点电荷(或热源),而该物体的界面保持 电位为零(或温度为零), 那么该点电荷(或该点 热源)在物体内产生的电势分布(或稳定温度分 布),就是上述定解问题的解――格林函数。
格林函数互易定理: 格林函数代表r0处的点源在r处 所产生的影响,系统不变,则该影响等同于将移至r 处的该点源在r0处产生影响。故格林函数遵守如下 的互易定理:

数学物理方法格林函数

数学物理方法格林函数

演化问题的格林函数
演化问题的格林函数也可以用冲量定理法得到 问题 等价问题
Gt a 2 G 0 G |x 0 G |x L 0 G | t 0 ( x )
Gtt a 2 G 0 G |x 0 G |x L 0 G |t 0 0 G | t t 0 ( x )
演化问题的基本解
无界输运问题的求解
2 ut a u xx f ( x, t ) u |t 0 0
f ( x, t ) d d f ( , ) ( x ) (t )
0

t

2 Gt a G ( x ) (t ) G |t 0 0
2 ( x ) t exp 2 4a (t ) u d d f ( , ) 2a ( t ) 0
u( x, t ) d d f ( , )G( x, ; t, )
0

t


( x ) 2 exp 2 4 a ( t ) G 2a ( t )

应用(求解数学物理方程的格林函数法)

稳定问题的基本解
稳定问题的基本解可以利用静电场类比法得到 原问题 方程
u f ( r )
点源问题
G ( r r ' )
点电荷电场
V q (r r ' ) / 0

u

f (r ' )d ' 1 q G V 4 | r r ' | 4 | r r ' | 4 0 | r r ' |

数学物理方法--格林函数法

数学物理方法--格林函数法

G(r , r0)r(r )dV T

1
4


f
G(r , r0 ) dS. n
第二边值问题(诺依曼问题)
u(r , r ')
u n


f
第二边值问 题格林函数
G(r , r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

0
u(r0 )

1
4
G(r , r0)(r )dV T




(u
v n

v
u )dS n


T
(uv

vu)dV
法向导数
5
3. 边值问题 边界条件
泊松方程
u
[
u n

u]

()
() 定义在
0, 0 0, 0
第一类边界条件 第二类边界条件
0, 0 第三类边界条件
3
感应电荷 是边界问题
2. 格林公式
第一格林公式:
区域 T,边界
定解=通解+边界条件 求通解=积分

定解=积分+边界条件 (格林函数法)
T



设 u(r ) 和 v(r ) 在 T 中具有连续二阶导数,
在 上有连续一阶导数。由高斯定理

uv dS (uv)dV
p
M (r)
o
M0 (r0 )
如右图,当导体外 M1 处有电荷 40q 时,镜像电荷
将在球内M0 处。
M1(r1)
像电荷的大小以及位置:

4 0 q
a r1

格林函数法 数学物理方程

格林函数法 数学物理方程

格林函数法
若L 一个带平滑系数的线性微分算子,当求解形如()L u f =的微分方程时,若对于任意的向量y 都存在广义函数()G x,y ,使得
[]()()L G δ=x x,y x-y
(此处下标x 表示L 作用于()G x,y 时将其当做以x 为自变量的广义函数,而y 为参数) 若再令
()()()d u G f =⎰x x,y y y
将上式代入()L u f =则有
[]()()d ()()d ()()d ()L G f L G f f f δ⎡⎤===⎣⎦
⎰⎰⎰x x,y y y x,y y y x -y y y x 故此时()u x 是微分方程()L u f =的解。

采用上述方法求解微分方程的方法称为格林函数法,广义函数()G x,y 也称为格林函数。

数学物理方法知识体系
数学物理方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求解(偏)微分方程
本学期学过的求解方法:变量分离法、积分变换法、格林函数法
变量分离法涉及知识点:傅里叶级数、函数的正交系、贝塞尔函数(Chap.2~Chap.5) 积分变换法涉及知识点: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广义函数(Chap.7~Chap.9) 格林函数法涉及知识点:格林函数(Chap.10)
例题数量统计。

第三章格林函数法

第三章格林函数法
题也有一定程度降低,特别是对泊松方程狄利克雷问题其格林 函数又有十分明确的物理图像,因此该做法仍具有重要而积极 意义。不仅如此,对若干特殊形状区域,还可用初等方法求出, 从而能够解决该区域上的所有泊松方程的狄利克雷问题。
对狄利克雷问题的格林函数应满足:
Gr r r ;r 0 0 Gr;r 0 0
G u ( r ) ( u ( r ) G ) d S ( uG ( r ) G uV ( r ) ) d T n n
即为
Gf ( () r) u () r ( r r ) ] d V 0 [
T
u G [ G u () r ]d S ( G u () r u () r GV ) d T n n
第三章 格林函数法
格林函数,又称为点源影响函数,是数学物理方程中的 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求解各类定解问题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若已知点电荷(点 源)产生的场(边 界无限远,无初始 条件)
U
积分得到
q
任意带电体(任意 源)产生的场(边 界无限远,无初 始条件)
UQ= dUq
V
若能求出某一点 源在给定初始和 边界条件下产生 的场
分析: 只须消掉公式中的
u n
G u u r u G d S G f d V 0 n n T
项即可得到结果。

相应的格林函数 G ( r , r0 ) 是下列问题的解:
Grr r r , 0 T ; 0 rr 0 Grr ; 0 0

由格林函数的对称性可得
G r , r 0 u r r d S G r , r f r d V 0 0 0 0 0 n T

数学物理方程-第五章格林函数法[整理版]

数学物理方程-第五章格林函数法[整理版]

第五章 格林函数法在第二章中利用分离变量法求出了矩形区域和圆域上位势方程Dirichlet 问题的解.本章利用Green 函数法求解一些平面或空间区域上位势方程Dirichlet 问题. 另外,也简单介绍利用Green 函数法求解一维热传导方程和波动方程半无界问题. 应指出的是:Green 函数法不仅可用于求解一些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或初边值问题,特别重要的是,它在偏微分方程理论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1 格林公式在研究Laplace 方程或Poisson 方程边值问题时,要经常利用格林(Green )公式,它是高等数学中高斯(Gauss )公式的直接推广.设Ω为3R 中的区域,∂Ω充分光滑. 设k 为非负整数,以下用()k C Ω表示在Ω上具有k 阶连续偏导的实函数全体,()k C Ω表示在Ω上具有k 阶连续偏导的实函数全体. 如()10()()()()u C C C C ∈Ω⋂ΩΩ=Ω,表示(,,)u x y z 在Ω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而在Ω上连续. 另外,为书写简单起见,下面有时将函数的变量略去.如将(,,)P x y z 简记为P ,(,,)P x y z x ∂∂简记为Px∂∂或x P 等等.设(,,)P x y z ,(,,)Q x y z 和(,,)R x y z 1()C ∈Ω,则成立如下的Gauss 公式()P Q RdV Pdydz Qdydx Rdxdy x y z Ω∂Ω∂∂∂++=++∂∂∂⎰⎰⎰⎰⎰ (1.1)或者()(cos cos cos )P Q R dV P Q R ds x y z αβγΩ∂Ω∂∂∂++=++∂∂∂⎰⎰⎰⎰⎰ (1.2)如果引入哈米尔顿(Hamilton )算子: (,,)x y z∂∂∂∇=∂∂∂,并记(,,)F P Q R = ,则Gauss 公式具有如下简洁形式⎰⎰⎰⎰⎰∂⋅=⋅∇ΩΩds n F dv F(1.3)其中(cos ,cos ,cos )n αβγ=为∂Ω的单位外法向量.注1 Hamilton 算子是一个向量性算子,它作用于向量函数(,,)F P Q R =时,其运算定义为(,,)(,,),F P Q R x y zP Q Rx y z∂∂∂∇⋅=⋅∂∂∂∂∂∂=++∂∂∂形式上相当于两个向量作点乘运算,此即向量F 的散度div F. 而作用于数量函数(,,)f x y z 时,其运算定义为(,,)(,,)f f ff f x y z x y z∂∂∂∂∂∂∇==∂∂∂∂∂∂,形式上相当于向量的数乘运算,此即数量函数f 的梯度grad f .设(,,)u x y z ,2(,,)()v x y z C ∈Ω,在(1.3)中取F u v =∇得()u v dV u v nds Ω∂Ω∇⋅∇=∇⋅⎰⎰⎰⎰⎰(1.4)直接计算可得v u v u v u ∇∇+=∇⋅∇∆)( (1.5)其中xx yy zz v v v v ∆=++. 将(1.5)代入到(1.4)中并整理得vu vdV uds u vdV n Ω∂ΩΩ∂∆=-∇⋅∇∂⎰⎰⎰⎰⎰⎰⎰⎰ (1.6)(1.6)称为Green 第一公式.在(1.6)中将函数u ,v 的位置互换得uv udV vds v udV n Ω∂ΩΩ∂∆=-∇⋅∇∂⎰⎰⎰⎰⎰⎰⎰⎰ (1.7)自(1.6)减去(1.7)得()()v uu v v u dV uv ds n nΩ∂Ω∂∂∆-∆=-∂∂⎰⎰⎰⎰⎰ (1.8)(1.8)称为Green 第二公式.设点0(,,)P ξηζ∈Ω,点3(,,)P x y z R ∈,||00P P r P P -==引入函数 001(,)4P PP P r πΓ=,注意0(,)P P Γ是关于六个变元(,,)x y z 和(,,)ξης的函数且00(,)(,)P P P P Γ=Γ. 如无特别说明, 对b 求导均指关于变量(,,)x y z 的偏导数. 直接计算可得00(,)0, P P P P ∆Γ=≠即0(,)P P Γ在3R 中除点0P 外处处满足Laplace 方程.设0ε>充分小使得00(,){(,,) ||}B B P P x y z P P εε==-≤⊂Ω. 记\G B =Ω,则G B ∂=∂Ω⋃∂. 在Green 第二公式中取0(,)v P P =Γ,G Ω=. 由于在区域G 内有0∆Γ=,故有()GGuudV uds n n∂∂Γ∂-Γ∆=-Γ∂∂⎰⎰⎰⎰⎰ 或者()()GBu u udV uds u ds n n n n ∂Ω∂∂Γ∂∂Γ∂-Γ∆=-Γ+-Γ∂∂∂∂⎰⎰⎰⎰⎰⎰⎰ (1.9)在球面B ∂上,021()414P P r n rrrππ∂∂Γ∂Γ=-=-=∂∂∂,因此21(,,)4BBuuds ds u x y z n πε∂∂∂Γ==∂⎰⎰⎰⎰ (1.10)其中(,,)P x y z B ∈∂.同理可得14BBu u ds ds n n πε∂∂∂∂Γ=∂∂⎰⎰⎰⎰(,,)ux y z n ε∂'''=∂ (1.11)其中(,,)P x y z B '''∈∂.将(1.10)和 (1.11)代入到(1.9)中并令0ε+→,此时有(,,)(,,)P x y z P ξηζ→,(,,)0u x y z nε∂'''→∂,并且区域G 趋向于区域Ω,因此可得()(,,)uudV uds u n nξηζΩ∂Ω∂Γ∂-Γ∆=-Γ+∂∂⎰⎰⎰⎰⎰,即(,,)()u u u d s u d V n n ξηζ∂ΩΩ∂∂Γ=Γ--Γ∆∂∂⎰⎰⎰⎰⎰ (1.12)(1.12)称为Green 第三公式. 它表明函数u 在Ω内的值可用Ω内的u ∆值与边界∂Ω上u 及nu∂∂的值表示.注2 在二维情形,Green 第一公式和Green 第二公式也成立. 而对于Green第三公式, 需要取011(,)ln 2P P rπΓ=,其中0(,)P ξη∈Ω,2(,)P x y R ∈,r =0P P r=0||P P -=此时Green 第三公式也成立.§5⋅2 Laplace 方程基本解和Green 函数基本解在研究偏微分方程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介绍Laplace 方程的基本解,并在一些特殊区域上由基本解生成Green 函数,由此给出相应区域上Laplace 方程或Poisson 方程边值问题解的表达式. 下面以Dirichlet 问题为例介绍Laplace 方程的基本解和Green 函数方法的基本思想.5.2.1 基本解设30(,,)P R ξηζ∈,若在点0P 放置一单位正电荷,则该电荷在空间产生的电位分布为(舍去常数0ε)001(,,)(,)4P Pu x y z P P r π=Γ=(2.1)易证: 0(,)P P Γ在30\{}R P 满足0 .u -∆= 进一步还可以证明[1],在广义函数的意义下0(,)P P Γ满足方程0(,)u P P δ-∆= (2.2)其中0(,)()()()P P x y z δδξδηδζ=---. 0(,)P P Γ称为三维Laplace 方程的基本解.当n =2时,二维Laplace 方程的基本解为0011(,)ln2P PP P r πΓ=(2.3)其中0(,)P ξη,2(,)P x y R ∈,0P Pr =同理可证,0(,)P P Γ在平面上除点0(,)P ξη外满足方程0 u -∆=,而在广义函数意义下0(,)P P Γ满足方程0(,)u P P δ-∆= (2.4)其中0(,)()()P P x y δδξδη=--.注1 根据Laplace 方程的基本解的物理意义可以由方程(2.2)和(2.4)直接求出(2.1)和(2.3),作为练习将这些内容放在本章习题中. 另外,也可以利用Fourier 变换求解方程(2.2)和(2.4)而得到Laplace 方程的基本解.5.2.2 Green 函数考虑如下定解问题(,,), (,,) (2.5)(,,)(,,), (,,) (2.6)u f x y z x y z u x y z x y z x y z ϕ-∆=∈Ω⎧⎨=∈∂Ω⎩设0(,,)P ξηζ∈Ω,21(,,)()()u x y z C C ∈Ω⋂Ω是(2.5)— (2.6)的解,则由Green 第三公式可得(,,)()u u u ds udV n n ξηζ∂ΩΩ∂∂Γ=Γ--Γ∆∂∂⎰⎰⎰⎰⎰ (2.7)在公式(2.7)的右端,其中有两项可由定解问题(2.5)—(2.6)的边值和自由项求出,即有uds ds n n ϕ∂Ω∂Ω∂Γ∂Γ=∂∂⎰⎰⎰⎰u d V f d VΩΩΓ∆=-Γ⎰⎰⎰⎰⎰⎰.而在u ds n ∂Ω∂Γ∂⎰⎰中,un ∂∂在边界∂Ω上的值是未知的. 因此须做进一步处理.注2 若要求解Neumann 问题,即将(2.6)中边界条件换为(,,)ux y z nϕ∂=∂.此时,在方程(2.7)右端第二项uds n∂Ω∂Γ∂⎰⎰中,u 在边界∂Ω上的值是未知的,而其余两项可由相应定解问题的边值和自由项求出.如何由(2.7)得到定解问题(2.5)-(2.6)的解?Green 的想法就是要消去(2.7)右端第一项uds n ∂Ω∂Γ∂⎰⎰. 为此,要用下面的Green 函数取代(2.7)中的基本解.设h 为如下定解问题的解0,(,,)(2.8),(,,)(2.9)h x y z h x y z -∆=∈Ω⎧⎨=-Γ∈∂Ω⎩ 在Green 第二公式中取v h =得()h u h udV uh ds n nΩ∂Ω∂∂-∆=-∂∂⎰⎰⎰⎰⎰ 或者0()u hhu ds h udV n n ∂ΩΩ∂∂=--∆∂∂⎰⎰⎰⎰⎰ (2.10)将(2.7)和(2.10)相加得(,,)()u Gu Gu ds G udV n n ξηζ∂ΩΩ∂∂=--∆∂∂⎰⎰⎰⎰⎰ (2.11)其中0(,)G P P h =Γ+.由(2.2)和(2.8)—(2.9)可得,0(,)G P P 是如下定解问题的解00(,), (,,)(2.12)(,)0, (,,)(2.13)G P P P x y z G P P P x y z δ-∆=∈Ω⎧⎨=∈∂Ω⎩0(,)G P P 称为Laplace 方程在区域Ω的Green 函数.由于G 在∂Ω上恒为零,由(2.11)可得(,,)Gu uds G udV n ξηζ∂ΩΩ∂=--∆∂⎰⎰⎰⎰⎰ Gds GfdV n ϕ∂ΩΩ∂=-+∂⎰⎰⎰⎰⎰. (2.14)因此,若求出了区域Ω的Green 函数0(,)G P P ,则(2.14)便是定解问题(2.5)— (2.6)的解.§5⋅3 半空间及圆域上的Dirichlet 问题由第二节讨论可知,只要求出了给定区域Ω上的Green 函数,就可以得到该区域Poisson 方程Dirichlet 问题的解. 对一般区域,求Green 函数并非易事. 但对于某些特殊区域,Green 函数可借助于基本解的物理意义利用对称法而得出. 下面以半空间和圆域为例介绍此方法.5.3.1 半空间上Dirichlet 问题设{(,,)|0},{(,,)|0}x y z z x y z z Ω=>∂Ω==. 考虑定解问题2(,,),(,,) (3.1)(,,0)(,),(,) (3.2)u f x y z x y z u x y x y x y Rϕ-∆=∈Ω⎧⎨=∈⎩设0(,,),P ξηζ∈Ω则1(,,)P ξηζ-为0P 关于∂Ω的对称点. 若在0P ,1P 两点各放置一个单位正电荷,则由三维Laplace 方程的基本解知,它们在空间产生的电位分别为00111(,)41(,)4P P r P P r ππΓ=Γ=其中0011||,||r P P r P P =-=-. 由于0P 和1P 关于∂Ω对称,且1P ∉Ω,故有01001[(,)(,)](,), (,)(,)0,.P P P P P P P P P P P P δ-∆Γ-Γ=∈Ω⎧⎨Γ-Γ=∈∂Ω⎩即001(,)(,)(,)G P P P P P P =Γ-Γ为上半空间的Green 函数,且有001(,)(,)(,)G P P P P P P =Γ-Γ011114r r π⎛⎫=- ⎪⎝⎭14π⎡⎤= (3.3)直接计算可得3/2222012()()z G Gn zx y ζπξηζ∂Ω=∂∂=-=-∂∂⎡⎤-+-+⎣⎦(3.4)将(3.3)—(3.4)代入到公式(2.14)得(,,)Gu ds Gfd n ξηζϕν∂ΩΩ∂=-+∂⎰⎰⎰⎰⎰ 3/2222001(,)2()() (,)(,,)x y dxdyx y G P P f x y z dxdydzϕζπξηζ∞∞-∞-∞∞∞∞-∞-∞=⎡⎤-+-+⎣⎦+⎰⎰⎰⎰⎰上式便是定解问题(3.1)— (3.2)的解.5.3.2 圆域上Dirichlet 问题设222{(,)|}x y x y R Ω=+<,则222{(,)|}x y x y R ∂Ω=+=. 考虑圆域Ω上的Dirichlet 问题(,), (,) (3.5)(,)(,), (,) (3.6)u f x y x y u x y g x y x y -∆=∈Ω⎧⎨=∈∂Ω⎩ 设0(,)P ξη∈Ω,1(,)P ξη为0(,)P ξη关于圆周∂Ω的对称点,即201,OP OP R =如图3-1所示 . 由于201OP OP R =,因此对任意M ∈∂Ω有01~OP M OMP ∆∆ROP r r MP M P ||010=1P01011||P MPMR r OP r =图3.1因此有0101111ln ln 022||P M PMR r OP r ππ-= (3.7)上式说明函数01001111(,)ln ln22||P P P PR G P P r OP r ππ=- (3.8)在∂Ω上恒为零. 又由于1P ∉Ω,故有000(,)(,),(,)0,.G P P P P P G P P P δ-∆=∈Ω⎧⎨=∈∂Ω⎩即0(;)G P P 是圆域上的Green 函数.引入极坐标(,)P ρθ,设0000(,)(,)P P ξηρθ=,则21100(,)(,)R P P ξηθρ=. 用α表示0OP 与OP 的夹角,则有000cos cos cos sin sin cos()αθθθθθθ=+=-利用余弦定理可得0P P r = (3.9)1P P r =(3.10)将(3.9)和(3.10)代入到(3.8)中并整理得22222000042220002cos()1(,)ln 42cos()R R R G P P R R ρρρρθθπρρρρθθ+--=-+-- (3.11)直接计算可得RG Gn ρρ∂Ω=∂∂=∂∂2222000122cos()R R R R ρπρρθθ-=-+-- . (3.12)记()(cos ,sin )g R R ϕθθθ=,则有00(,)Gu ds Gfd n ρθϕσ∂ΩΩ∂=-+∂⎰⎰⎰ 222022000()()122cos()R d R R πρϕθθπρρθθ-=+--⎰- 22222200042220002cos()1(cos ,sin )ln 42cos()R R R R f d d R R πρρρρθθρθρθρρθπρρρρθθ+--+--⎰⎰(3.13)(3.13)便是定解问题(3.5)—(3.6)的解.注1 当0f =时(3.13)称为圆域上调和函数的Poisson 公式.注2 利用复变函数的保角映射,可以将许多平面区域变换为圆域或半平面.因此,与保角映射结合使用,可以扩大对称法以及Green 函数法的应用范围. 在本章习题中有一些这类题目,Green 函数法更多的应用可查阅参考文献[13].§5⋅4* 一维热传导方程和波动方程半无界问题5.4.1 一维热传导方程半无界问题为简单起见,仅考虑以下齐次方程定解问题20 , 0 , 0 (4.1)(0,)0 , 0 (4.2)(,0)() , 0 t xx u a u x t u t t u x x x ϕ-=<<∞>=≥=<<∞ (4.3)⎧⎪⎨⎪⎩该定解问题称为半无界问题, 这是一个混合问题,边界条件为(4.2). 类似于上节Poisson 方程在半空间和圆域上Dirichlet 问题的求解思想,也要以热方程的基本解为基础,使用对称法求出问题(4.1)—(4.3)的Green 函数,并利用所得到的Green 函数给出该问题的解.一维热传导方程的基本解为224(,)() .x a tx t H t -Γ (,)x t Γ是如下问题的解20, , 0 (4.4)(,0)(), . (4.5)t xx u a u x t u x x x δ⎧-=-∞<<∞>⎨=-∞<<∞⎩相当于在初始时刻0t =,在0x =点处置放一单位点热源所产生的温度分布.若将上面定解问题中的初始条件换为(,0)()u x x δξ=-,只要利用平移变换'x x ξ=-易得此时(4.4)—(4.5)的解为(,)x t ξΓ-.为求解定解问题(4.1)—(4.3),先考虑()()x x ϕδξ=-,其中ξ为x 轴正半轴上的任意一点. 此时,相当于在x ξ=点处置放一单位点热源. 则此单位点热源在x 轴正半轴上产生的温度分布,如果满足边界条件(4.2),它便是(4.1)—(4.3)的解,即为该问题的Green 函数. 为此,设想再在x ξ=-点,此点为x ξ=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处置放一单位单位负热源,这时在x ξ=点处置放的单位点热源产生的温度分布(,)x t ξΓ-和在x ξ=-处置放的单位负热源产生的温度分布(,)x t ξ-Γ+在0x =处相互抵消,从而在0x =处的温度恒为零. 因此,问题(4.1)—(4.3)的Green 函数为(,)(,)(,) G x t x t x t ξξξ-=Γ--Γ+ (4.6)利用叠加原理可得原问题的解为(,)() (,)u x t G x t d ϕξξξ∞=-⎰ . (4.7)若将(4.2)中的边界条件换为(0,)()u t g t =或(0,)0x u t =,请同学们考虑如何求解相应的定解问题.5.4.2 一维波动方程半无界问题考虑以下齐次方程定解问题20, 0, 0 (4.8)(0,)0, 0 (4.9)(,0)0, (,0)(), 0 tt xx t u a u x t u t t u x u x x x ψ-=<<∞>=≥==<<∞ (4.10)⎧⎪⎨⎪⎩一维波动方程的基本解(,)x t Γ为1, 2(;) 0, .x ata x t x at ⎧<⎪Γ=⎨⎪≥⎩完全类似于上小节的分析,可得该问题的Green 函数为(,)(,)(,G x t x t x t ξξξ-=Γ--Γ+, (4.11)其中0ξ>. 因此,该定解问题的解便可表示为(,)() (,)u x t G x t d ψξξξ∞=-⎰. (4.12)注意到(,)x t ξΓ-的具体表示式为1, 2(;) 0, x atax t x at ξξξ⎧-<⎪Γ-=⎨⎪-≥⎩类似地有1, 2(;) 0, x ata x t x at ξξξ⎧+<⎪Γ+=⎨⎪+≥⎩将上面两式代入到(4.12)中并整理可得1(), 0 2(,)1(), 0.2x atx atx atat xd x at a u x t d x at a ψξξψξξ+-+-⎧-≥⎪⎪=⎨⎪-<⎪⎩⎰⎰ 若将(4.9)中的边界条件换为(0,)0x u t =,请同学们考虑如何求解相应的定解问题.注1 对一维波动方程半无界问题,除上面使用的Green 函数法以外,也可以用延拓法或特征线法求解[1]. 相比之下,Green 函数法最简单.注2 类似于本章前两节,对一维热传导方程和波动方程初边值问题,也可以建立起解的Green 公式表达式,相当于本章第二节中的(2.14), 并以此为基础而给出上面(4.7)和(4.12)两式的严格证明[2]. 由于本章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求解,重点介绍Green 函数法的基本思想和一些特殊区域Green 函数的具体求法,故略去了(4.7)和(4.12)两式的推导过程.习 题 五1.设3R Ω⊂为有界区域,∂Ω充分光滑,21()()u C C ∈Ω⋂Ω. 证明(1)uudV ds n Ω∂Ω∂∆=∂⎰⎰⎰⎰⎰.(2)2u u udV uds u dV n Ω∂ΩΩ∂∆=-∇∂⎰⎰⎰⎰⎰⎰⎰⎰.2. 设3R Ω⊂为有界区域,∂Ω充分光滑,21()()u C C ∈Ω⋂Ω满足下面问题0, (,,)(,,)0, (,,).xx yy zz u u u u x y z u x y z x y z ∆=++=∈Ω⎧⎨=∈∂Ω⎩证明 (,,)0u x y z ≡,并由此推出Poisson 方程Dirichlet 问题解的唯一性.若将定解问题中的边界条件换为0, (,,),ux y z n∂=∈∂Ω∂问(,,)u x y z 在Ω中等于什么?Poisson 方程Neumann 问题的解是否具有唯一性?3*设3R Ω⊂为有界区域,∂Ω充分光滑,21()()u C C ∈Ω⋂Ω满足下面问题(,,)(,,), (,,)(,,)(,,), (,,).u c x y z u f x y z x y z u x y z x y z x y z ϕ-∆+=∈Ω⎧⎨=∈∂Ω⎩其中 (,,)c x y z 在闭域Ω非负有界且不恒为零. 证明或求解以下各题(1) 如果0,(,,), 0,(,,),f x y z x y z ϕ=∈Ω=∈∂Ω证明(,,)0u x y z ≡.(2)如果0,(,,),f x y z =∈Ω而边界条件换为0, (,,),ux y z n∂=∈∂Ω∂问(,,)u x y z 在区域Ω中等于什么?4.(1) 验证0∆Γ=,0P P ≠,其中0(,) 3P P n Γ==01(,)22P P n πΓ==(2)设()u u r =, 22y x r +=, 求0,0xx yy u u r +=≠,并且满足(1)0,u =(0,)1B u n ds δ∂∇⋅=-⎰的解, 其中(0,)B δ是以原点为圆心δ为半径的圆形域,n 为(0,)B δ∂的单位外法向量.(3) 设()u u r =, 222z y x r ++=, 求0=++zz yy xx u u u ,0≠r ,并且满足B(0,)lim ()0, 1r u r u nds δ→∞∂=∇⋅=-⎰⎰的解, 其中(0,)B δ是以原点为球心δ为半径的球形域,n为(0,)B δ∂的单位外法向量.5. 设2R Ω⊂有界区域,∂Ω充分光滑,21()()u C C ∈Ω⋂Ω. 证明(,)()u u u ds ud n n ξησ∂ΩΩ∂∂Γ=Γ--Γ∆∂∂⎰⎰⎰ 其中0(,)P ξη∈Ω,0(,)P P Γ如第4题所示.6. 设2R Ω⊂有界区域,∂Ω充分光滑,0(,)P ξη∈Ω,2(,)P x y R ∈,0(,)P P Γ为二维Laplace 方程的基本解. 考虑定解问题(,), (,)(,)(,), (,)u f x y x y u x y x y x y ϕ-∆=∈Ω⎧⎨=∈∂Ω⎩ 若(,)h x y 是如下定解问题的解00, (,)(,)(,),(,)h x y h x y P P x y ∆=∈Ω⎧⎨=-Γ∈∂Ω⎩证明 若21(,)()()u x y C C ∈Ω⋂Ω,则有(,)Gu ds Gfd n ξηϕσ∂ΩΩ∂=-+∂⎰⎰⎰,其中G h =Γ+.7. 设3R Ω⊂有界区域,∂Ω充分光滑, 考虑定解问题(,,), (,,)(,,), (,,).u f x y z x y z ux y z x y z nϕ-∆=∈Ω⎧⎪∂⎨=∈∂Ω⎪∂⎩ 证明该问题可解的必要条件为0f dV ds ϕΩ∂Ω+=⎰⎰⎰⎰⎰.8*证明上半空间Laplace 方程Dirichlet 问题的Green 函数0(,)G P P 满足020010(,), (,),0, .4P PG P P x y R z P P r π<<∈>≠ 对平面上圆域Laplace 方程Dirichlet 问题的Green 函数0(,)G P P ,给出类似结果.9. 利用对称法求二维Laplace 方程Dirichlet 问题在上半平面的Green 函数, 并由此求解下面定解问题0, (,),0(,0)(), (,).u x y u x x x ϕ-∆=∈-∞∞>⎧⎨=∈-∞∞⎩ 10. 求二维Laplace 方程在下列区域上 Dirichlet 问题的Green 函数.(1) {(,)|}x y x y Ω=>. (2) {(,)|0,0}x y x y Ω=>>.11. 设222{(,)|,0}x y x y R y Ω=+<>. 考虑半圆域Dirichlet 问题0,(,)(,)(,), (,).u x y u x y x y x y ϕ-∆=∈Ω⎧⎨=∈∂Ω⎩ 应用对称法求区域Ω上的Green 函数.12*求解定解问题0,(,,)(,,)(,,),(,,).u x y z u x y z g x y z x y z -∆=∈Ω⎧⎨=∈∂Ω⎩其中32222,(0,){(,,)|}xx yy zz u u u u B R x y z R x y z R ∆=++Ω==∈++<.13.[解对边值的连续依赖性]设Ω为半径等于R 的圆域,考虑如下问题(,), (,)(,)(,),(,) 1,2.k k k u f x y x y u x y g x y x y k -∆=∈Ω⎧⎨=∈∂Ω=⎩ 利用Poisson 公式证明2121(,)(,)max{(,)(,)(,)}u x y u x y g x y g x y x y -≤-∈∂Ω14*证明在广义函数的意义下,11(,0)ln 2P rπΓ=满足 ()()u x y δδ-∆=,其中xx yy r u u u =∆=+.15*设Ω为半径等于R 的圆域,考虑如下问题0, (,)(,)(,),(,) .u x y u x y g x y x y -∆=∈Ω⎧⎨=∈∂Ω⎩ 如果(,)g x y 在∂Ω连续,证明由Poisson 公式给出的解是该问题的古典解(真解).16*设(,)u x y 为平面上区域Ω上的调和函数,000(,)P x y ∈Ω且0(,)B P R ⊂Ω.证明调和函数的平均值公式00002(,)(,)11(,)(,)(,)2B P R B P R u x y u x y ds u x y dxdy R R ππ∂==⎰⎰⎰ 17*[极值原理]设2R Ω⊂有界区域,边界充分光滑,2()()u C C ∈Ω⋂Ω为Ω内的调和函数,并且在某点000(,)P x y ∈Ω达到u 在闭域Ω上的最大(小)值,利用平均值公式证明u 为常数.18*[极值原理]设2R Ω⊂有界区域,边界∂Ω充分光滑, 2()()u C C ∈Ω⋂Ω. 如果u 在区域Ω内调和且不等于常数,则u 在闭域Ω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只能在区域的边界∂Ω上达到.19*利用第12题的结果,建立在3R Ω⊂内调和函数的平均值公式,并证明和第16题类似的结果.20*设2R Ω⊂有界区域,2()(), (),1,2,k k u C C g C k ∈Ω⋂Ω∈∂Ω=满足(,), (,)(,)(,),(,) k kk u f x y x y u x y g x y x y -∆=∈Ω⎧⎨=∈∂Ω⎩ 证明 2121(,)(,)max{(,)(,)(,)}u x y u x y g x y g x y x y -≤-∈∂Ω.21.设D 和Ω为平面上的两个区域,()(,)(,)f z x y i x y ϕψ=+在区域D 内解析且不等于常数,()f D =Ω,即f 将区域D 保形映射到区域Ω.证明 如果(,)u x y 在区域Ω内调和,则((,),(,))u x y x y ϕψ在区域D 内调和.22.(1)找一个在上半平面解析的函数()f z ,在边界{(,),0}x y x R y ∈=上满足00(),, (),,f x A x x f x B x x =>=<其中A 和B 为实常数.(2)求下面定解问题的一个解0, 0,0(,0)0,0, (0,)10,0.xx yy u u x y u x x u y y +=>>⎧⎨=>=>⎩ 23*求下面定解问题的一个解22220, 1(,)0,0, (,)1,0, 1.xx yy u u x y u x y y u x y y x y ⎧+=+<⎪⎨=<=>+=⎪⎩ 24. 求下面定解问题的一个解0, 0<(,0)0, (,)1, 0.xx yy u u y xu x u x x x +=<⎧⎨==>⎩ 25. 求下面定解问题的一个解0, , 0<(,)0, (,0)0, 0, (,0)1, 0.xx yy u u x R y u x x Ru x x u x x ππ+=∈<⎧⎪=∈⎨⎪=<=>⎩26. 设(0,)B R Ω=,1(0,)2RB Ω=,(,)u x y 在Ω内调和且在Ω上连续,在边界上非负,证明以下结果(1)(,),x y ∀∈Ω有(0,0)(,)(0,0),R r R ru u x y u R r R r-+≤≤+-其中r =.(2)存在常数0M > 使得 11max (,)min (,).u x y M u x y ΩΩ≤。

数学物理第五章-格林函数法

数学物理第五章-格林函数法

则有
(P[, P(0P),P0)(P, P(1P),P10),]
P
(P,
P0
),
P

G(P, P0) (P, P0) (P, P1)
为上半空间的格林函数,且有
G(P, P0) (P, P0) (P, P1)
1(
4
1 (1 1)
4 r0 r1
1
(x )2 (y )2 (z )2
( x,
y)
1
0
x2 x2
0 y2 y2
1 1
的解并求出u(0, 0, a)的值(常数a 0)?
解 由上半空间的泊松公式
1 )
(x )2 (y )2 (z )2
G 1 (
1
1
)
4 (x )2 ( y )2 (z )2 (x )2 ( y )2 (z )2
直接计算可得
G
G
1
n
z
z0
2
3
[(x )2 ( y )2 2 ]2

u(
,,
)
G n
ds
GfdV
1
2
(x, y)
3
R2 [(x )2 ( y )2 2 ]2
因此
u
B
n
ds
B
u
4
2
ds
u(x,
y,
z
)
(10)
u
u
B
n
ds
B
4
2
ds
u(x,
y,
z
)
(10)
其中 P(x, y, z ) B.------积分中值定理
同理可得
B
u n

数学物理方法(格林函数)Microsoft Word 文档 (7)

数学物理方法(格林函数)Microsoft Word 文档 (7)

a 、已知边值问题2u u f x V u u g n λαβ∑⎧∇+=-∈⎪∂⎨⎡⎤+=⎪⎢⎥∂⎣⎦⎩相应齐次问题的通解为 01pk k k u c u ==∑其中,1,2,k u k p =为正交归一组,即()()1i j V i j u u dr i j =⎧⎪=⎨≠⎪⎩⎰,讨论惟一确定其广义格临函数的方法。

(10分)解:为了广义格临函数存在它应满足()()()210pk k k G G r r u r u r G G n λδαβ=∑⎧''∇+=--+⎪⎪⎨∂⎡⎤⎪+=⎢⎥⎪∂⎣⎦⎩∑ 为了广义格临函数惟一,应要求它与,1,2,,k u k p =⋅⋅⋅正交。

即()()()2100,1,2,,pk k k i V G G r r u r u r G G n u Gdr i p λδαβ=∑⎧''∇+=--+⎪⎪⎪∂⎪⎡⎤+=⎨⎢⎥∂⎣⎦⎪⎪==⋅⋅⋅⎪⎪⎩∑⎰ 由于()()()10,1,2,,pi k k k Vu r r u r u r dr i p δ=⎛⎫''--+==⋅⋅⋅ ⎪⎝⎭∑⎰。

所以()()()210pk k k G G r r u r u r G G n λδαβ=∑⎧''∇+=--+⎪⎪⎨∂⎡⎤⎪+=⎢⎥⎪∂⎣⎦⎩∑有解 设0G 为 一个特解,则其通解可表示为()()01,,pk k k G r r G r r c u =''=+∑。

取0k k Vc G u dr =-⎰,就得到与,1,2,k u k p =都正交的解。

另外若12,G G 都是与,1,2,k u k p =都正交的解,则12G G =满足2000000u u x Vu u n λαβ∑⎧∇+=∈⎪∂⎨⎡⎤+=⎪⎢⎥∂⎣⎦⎩且与,1,2,k u k p =都正交。

易知它只能是零解。

即12G G =,所以惟一性得证。

b 、已知边值问题2000000u u x Vu u n λαβ∑⎧∇+=∈⎪∂⎨⎡⎤+=⎪⎢⎥∂⎣⎦⎩的通解为01pk k k u c u ==∑。

《格林函数方法》课件

《格林函数方法》课件
流体动力学中的无界问题
对于流体动力学中的无界问题,例如流体在大气压下的流动,格林函数方法可以提供一种 有效的求解方法,通过引入适当的边界条件来处理无界问题。
流体动力学中的非线性问题
格林函数方法也可以用于求解流体动力学中的非线性问题,例如流体动力学的非线性波动 和湍流等。
结构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弹性力学问题
在结构力学中,弹性力学问题是 常见的,格林函数方法可以用于 求解弹性力学中的各种问题,例 如弹性体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等 。
结构稳定性问题
结构稳定性问题也是结构力学中 的重要问题,格林函数方法可以 用于求解结构的稳定性,例如结 构的临界载荷和失稳模态等。
结构动力学问题
在结构动力学中,格林函数方法 可以用于求解结构的动态响应和 振动模态等,例如结构的振动频 率、阻尼和响应等。
探究格林函数方法在污染物扩散、水文模型等 领域的应用。
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研究格林函数方法在材料电磁性能、光学性能等领域的应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粒子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描述粒子运动
在粒子动力学问题中,格林函数可以用来描述粒子的运动轨 迹和行为。通过格林函数,可以将粒子动力学问题转化为求 解微分方程或积分方程的问题,从而得到粒子的运动轨迹和 性质。
04
格林函数在工程问题中的应 用
流体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流体力学中的波动和散射问题
格林函数方法可以用于求解流体力学中的波动和散射问题,例如声波在流体中的传播、波 动在流体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等。
格林函数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能够将复杂的微分或积分方程问题转 化为简单的代数方程问题,计算效率 高,适用于大规模问题求解。
局限性

格林函数法

格林函数法
n
r
0
dS
(5.2.8)
式(5.2.8)称为泊松方程的基本积分公式。但是它
的物理解释很困难,因此我们根据前面的格林函数互易定
理,并利用跟林函数的对称性,将上式改为:
u r0
G r0,r
u r
G
T0
r0,r
f
r0
dV0
0
G
r0,r
u r0 n0
n0 dS0(5.2.9)
G r0,r
u r
G r,r0
T0
f
r0
dV0 r0
0
n0 dS0
(2)第二类边值问题
(5.2.13)
14
对应下列格林函数的解:
u r f r
u
n
|
rp
(5.2.14)
G r, r0 r r0 G r, r0
n | 0
(5.2.15)
代入基本积分公式可得第二类边值问题的解的积
G(r, r0) G(r0, r)
上式表明,在位于r0处的脉冲(或点源)在一 定边界条件下在r处产生的影响(或产生的场), 等效于把脉冲(或点源)移至r处在同样边界条件 下在r0处算产生的影响(或场),即物理场的互 易性。
10
根据第二格林公式,得到:
u
r
G n
G
u r
n
dS
T
u rG Gr
u
r
0
T
G
r,
r
0
f
r
dV
1
r
G
r,
n
r0
dS
(5.2.19)
利用格林函数的互易性可得到互易后的解的积

第5章格林函数法

第5章格林函数法

第5章格林函数法格林(Green)函数,又称为点源影响函数,是数学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格林函数代表一个点源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和初始条件下所产生的场.知道了点源的场,就可以用叠加的方法计算出任意源所产生的场.格林函数法是解数学物理方程的常用方法之一.5.1 格林公式TΣ上具有连续一阶导数,在区域及其边界中具有连续二阶导数,应用矢量分析的高斯定理d d T T div =∇∫∫∫∫∫∫i A V =A V (5.1.1)单位时间内流体流过边界闭曲面S 的流量单位时间内V 内各源头产生的流体的总量将对曲面Σ的积分化为体积分d ()d d d T T Tu u V u V u V Σ∇=∇∇=Δ+∇∇∫∫∫∫∫∫∫∫∫∫∫i i i S v v v v (5.1.2)()uv u v u v∇=∇⋅+∇以上用到公式称上式为第一格林公式.同理有d ()d d d T T T u u V u V u V Σ∇=∇∇=Δ+∇∇∫∫∫∫∫∫∫∫∫∫∫i i i S v v v v (5.1.3)上述两式相减得到()d ()d Tu u u u V Σ∇−∇=Δ−Δ∫∫∫∫∫i S v v v v的外法向偏导数.5.1.4)为第二格林公式.进一步改写为()d ()d Tu S u u V n Σ∂∂−=Δ−Δ∂∂∫∫∫∫∫ v u v v v n (5.1.4)5.2 泊松方程的格林函数法讨论具有一定边界条件的泊松方程的定解问题.泊松方程()() u f Δ=−r r (5.2.1)(5.2.2)是区域边界Σ上给定的函数.是第一、第二、第三类边界条件的统一描述典型的泊松方程(三维稳定分布)边值问题()()[]()u f u u n αβϕΣΣΔ=−⎧⎪∂⎨+=⎪∂⎩r r r (5.2.3)上沿界面外法线方向的偏导数格林函数的引入及其物理意义引入:为了求解定解问题(5.2.3),我们必须定义一个与此定解问题相应的格林函数0(,)G r r 它满足如下定解问题,边值条件可以是第一、二、三类(,)()[]0G G G n δαβΣΔ=−−⎧⎪∂⎨+=⎪∂⎩00r r r r (5.2.4)()δ−0r r 代表三维空间变量的δ函数,在直角坐标系中其形式为0()()()()x x y y z z δδδδ−=−−−r r 函数前取负号是为了以后构建格林函数方便格林函数的物理意义【2】:在物体内部(T 内)0r 处放置一个单位点电荷,而该物体的界面保持电位为零, 那么该点电荷在物体内产生的电势分布,就是定解问题(5.2.4)的解――格林函数.由此可以进一步理解通常人们为什么称格林函格林函数互易定理:因为格林函数0(,)G r r 代表0r 处的脉冲(或点源)在r 处所产生的影响(或所产生的场),所以它只能是距离0||−r r 的函数,故它应该遵守如下的互易定理:(,)()G G ,=r r r r (5.2.5))得到())d (()())d T u S u G G u V n ∂⋅=Δ−Δ∂∫∫∫r r r (5.2.6)0()]d (()())d ())()()]d T G u S G u u G Vf u V δ∂−⋅=Δ−Δ∂−+−∫∫∫r r r r r r r n (5.2.7)根据δ函数性质有:00()()]d ()T u V u δ−=∫∫∫r r r r (5.2.8)故有0(,)()]d G u S ∂−∂r r r)r n (5.2.9)泊松方程的基本积分公式.00000000((,))d [(,)()]d u G V G u S n Σ∂∂+−∂∂∫∫ r )r r r r r n 格林函数满足互易定理并利用格林函数的对称性则得到(5.2.10)解的基本思想:通过上面解的形式(5.2.9)我们容易观察出引用格林函数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使一个非齐次方程(5.2.1)与任意边值问题(5.2.2)所构成的定解问题转化为求解一个特定的边值问题(5.2.4). 一般后者的解容易求得,通(5.2.9)即可求出(5.2.1)和(5.2.2)定解问题的解.考虑格林函数所满足的边界条件讨论如下:1.第一类边值问题:()()|()u f u ϕΣΣΔ=−⎧⎨=⎩r r r (5.2.11)相应的格林函数0(,)G r r 是下列问题的解:000(,)(-)(,)|0 G G δΣΔ=−⎧⎨=⎩r r r r r r (5.2.12)考虑到格林函数的齐次边界条件,由公式(5.2.9)可得第一类边值问题的解000(,)()(,)()d ()d T G u G f V S ϕΣ∂=−∂∫∫∫∫∫ nr r r r r r r (5.2.13)另一形式的第一类边值问题的解000(,)()d G S ∂∂0n r r r (5.2.5)2.第二类边值问题()()|()p u f unϕΣΔ=−⎧⎪∂⎨=⎪∂⎩r r r 是下列问题的解:(5.2.15)00,)|0n Σ=r (5.2.16)5.2.9)可得第二类边值问题解00(,)()d ()(,)d G f V G SϕΣ+∫∫ r r r r r r (5.2.17)3.第三类边值问题()() []()p u f u u n αβϕΣΔ=−⎧⎪∂⎨+=⎪∂⎩r r r 是下列问题的解:(5.2.18)0(,)]0G G n βΣ∂+=∂r r (5.2.19)边值条件,两边同乘以格林函数G(5.2.19)的边值条件的两边同乘以函数u得[]0Gu G nαβΣ∂+=∂G ϕ[]()p uG u G nαβϕΣ∂+=∂r )得到第三类边值问题的解001,)()d ((,)d f V G S ϕβΣ+∫∫ r r r r)r r (5.2.20)格林函数的互易性则得到000001)()d ()(,)d 0f V G S ϕβΣ+∫∫r r r r r (5.2.21)这就是第三边值问题解的积分表示式.右边第一个积分表示区域T 中分布的源0()f r 在r点产生的场的总和.第二个积分则代表边界上的状况对r点场的影响的总和.两项积分中的格林函数相同.这说明泊松方程的格林函数是点源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所产生的对于拉普拉斯方程0()0f ≡r 第一边值问题的解为0000(,)()()]d G u S ϕΣ∂=−∂∫∫ r r r r n (5.2.22)第三边值问题的解为1()()(,)d u G S ϕβΣ=∫∫ r r r r (5.2.23)5.3 无界空间的格林函数基本解无界区域这种情形公式(5.2.10)中的面积分应为零,故有000()(,)()d T u G f V =∫∫∫r r r r (5.3.1)选取()u r 和0(,)G r r 分别满足下列方程()()u f Δ=−r r (5.3.2)00(,)(-)G δΔ=−r r r r (5.3.3)5.3.1 三维球对称对于三维球对称情形,我们选取00=r 对(5.3.3)式两边在球内积分)d V(5.3.4)T∫∫∫(5.3.5)5.1.1)得到2(,0)d (,0)d sin d d S S G G V G r r θθϕ∂⋅∇=∇⋅=∂∫∫∫∫ r r S (5.3.6)故有2sin d d (,0)d 1S T G r G V r θθϕ∂=Δ=−∂∫∫∫∫∫ r 使上式恒成立,有2(,0)4π1G r r∂=−∂r 14πcr=+0G →因此0c =,,故得到1(,0)4πG r=r对于三维无界球对称情形的格林函数可以选取为001(,)4π||G =−r r r r (5.3.7)代入(5.3.1)得到三维无界区域问题的解为0(5.3.8)上式正是我们所熟知的静电场的电位表达式5.3.2 二维轴对称情形用单位长的圆柱体来代替球.积分在单位长的圆柱体内进行,即(,0)d ()d TTG V VδΔ=−∫∫∫∫∫∫r r ()d 1V δ=∫∫∫r ,0)d (,0)d SV G =∇∫∫i r SG只是垂直于轴,且向外的分量,所以上式在圆柱体上、下底的面积分为零,只剩下沿侧面的积分,即d d ()d 1T Gr z V r ϕδ=−=−∫∫∫r选取的圆柱的高度为单位长,则很容易得到下面的结果12πG r r∂=−∂11(,0)ln 2πG c r =+r 令积分常数为0,得到11(,0)ln 2πG r=r 0011(,)ln 2π||G =−r r r r (5.3.9))代入式(5.3.1)得到二维无界区域的解为000011()()ln d 2π|S u f S |=−∫∫r r r r。

格林函数法求解场的问题

格林函数法求解场的问题

格林函数法求解稳定场问题1 格林函数法求解稳定场问题(Green ’s Function) Green ’s Function, 又名源函数,或影响函数,是数学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从物理上看,一个数学物理方程表示一种特定的场和产生这种场的源之间关系:Heat Eq.:()2222 ,ua u f r t t∂-∇=∂ 表示温度场u 与热源(),f r t 之间关系 Poission ’s Eq.: ()20u f r ρε∇=-=-表示静电场u 与电荷分布()f r 之间的关系场可以由一个连续的体分布源、面分布源或线分布源产生,也可以由一个点源产生。

但是,最重要的是连续分布源所产生的场,可以由无限多个电源在同样空间所产生的场线性叠加得到。

例如,在有限体内连续分布电荷在无界区域中产生的电势:()''04r dV r rρφπεΩ=-⎰这就是把连续分布电荷体产生的电势用点电荷产生的电势叠加表示。

或者说,知道了一个点源的场,就可以通过叠加的方法算出任意源的场。

所以,研究点源及其所产生场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这里就引入Green ’s Functions 的概念。

Green ’s Functions :代表一个点源所产生的场。

普遍而准确地说,格林函数是一个点源在一定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下所产生的场。

所以,我们需要在特定的边值问题中来讨论 Green ’s Functions.下面,我们先给出Green ’s Functions 的意义,再介绍如何在几个典型区域求出格林函数,并证明格林函数的对称性,最后用格林函数法求解泊松方程的边值问题。

实际上,只限于讨论泊松方程的第一类边值问题所对应的 Green ’s Functions 。

2 泊松方程的格林函数静电场中常遇到的泊松方程的边值问题:()()()()()201 f s u r r u r u r r nρεαβϕ⎧∇=-⎪⎪⎨∂⎡⎤⎪+=⎢⎥⎪∂⎣⎦⎩ 这里讨论的是静电场()u r , ()f r ρ代表自由电荷密度。

数学物理方法第10章格林函数法

数学物理方法第10章格林函数法
第10章 格林函数法
2
格林函数,又称为点源影响函数,是数学物理方程中的
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求解各类定解问题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若已知点电荷(点 源)产生的场(边 界无限远,无初始 条件) 积分得到
Uq
任意带电体(任意 源)产生的场(边 界无限远,无初 始条件) 任意源在相同初 始和边界条件下 产生的场
19
1 4 r r0
R 0 r0 R2 4 0 r 2 r0 r0
1 R 4 r r0 r0
1 R2 4 r 2 r0 r0
20
G r0 ; r u r r0 dS0 G r0 ; r f r0 dV0 n T
u r f r u u r n
为了求解上面定解问题,我们必须定义一个与此定解问题相应的 格林函数 G(r , r0 ) 它满足如下定解问题,边值条件可以是第一、二、三类条件:
6
G(r , r0 ) (r r0 ) G [ G ] 0 n
13
对狄利克雷问题的格林函数应满足:
G r ; r0 r r0 G r;r 0 0
令 G G0 G1代入上述定解问题有
G0 G1 r r0 G0 G1 0
显然没有考虑边界的影响 (或者说对应着无界空间)
G r;r0 u r r0 dl0 G r;r0 f r0 dS0 n0 l S
1 G0 4 r r0
1 1 G0 ln c0 2 r r0
G1 0 G1 G0
21

数学物理方法:第十一章-格林函数法-2

数学物理方法:第十一章-格林函数法-2

dS a2 sin d d
u(r,,) a
4
2 0
0
r2
f ( ,)(a2 r2 ) a2 2ra cos
3/2
sin
d
d
z r1,r
根据夹角 cos ?
r r
sin
cos e x
sin
sin ey
cos ez
r r
sin
cos ex
sin
sin
e y
cos
dS
如果认为格林函数满足第二类齐次边界条件
G n
0
则可以得到
u(r) V G(r,r)(r)dr 0 G(r,r) f (r)dS
这表面是看没有什么问题,但在物理上不自洽!原因是:在第二类齐次
边界条件下,点源的格林函数方程的解不存在!
对方程
2G(r, r) (r r) / 0
两边进行积分,可以得到:
3/2
r
a r
1 r r1
a r2r ra2 cos r2r2 a4 2rra2 cos
3/ 2
r
o
G
r
G r
ra
4 0 a
a2 r2
r2 a2 2ra cos
3/ 2
u(r) 1
4 a
f ( ,)
a2 r2
r2 a2 2ra cos
3/2 dS
u(r) f (r )
这时,可以令格林函数满足第一类齐次边界条件,即
G(r,r) 0
这样有:
u
(r)
V
G
(r,
r)
(r)dr
0
G
(r,
r)
u(r) n

数学物理方法第12章-格林函数

数学物理方法第12章-格林函数
T
∫∫ ϕ (r )G (r , r )dS . α
0 0 0 Σ
1
12.2
电像法求格林函数 第一边值问 题格林函数
∆v(r , r0 ) = δ (r − r0 )
v(r , r0 ) Σ = 0

v(r , r0 ) = G (r , r0 )
r r0
导体球内有一个点电荷 ,导体接 地。求球内电势。 电荷的存在,在导体上感应了电荷。 球内的电势为自由电荷和感应电荷电势之和。 将感应电荷的电势由一 “电像电荷”的电势表示
∂G ( r , r0 ) dS . ∂n
第一边值问 题格林函数
u ( r0 ) = ∫∫∫ G ( r , r0 ) f ( r ) dV + ∫∫ ϕ ( r )
T Σ
第三边值问题

∂u + β u ] Σ = ϕ (Σ ) ∂n
∆v(r , r0 ) = δ (r − r0 )
[α ∂v + βv] Σ = 0 ∂n
1 a + 4π r − r0 r0
1 a 4π r − 2 r0 r0
2
1 1 = r − r0 r 2 − 2rr0 cos θ + r02
在球面上
∂ ∂n
Σ
=
∂ ∂r
r =a
[
∂ 1 1 2r − 2r cos θ ]Σ =− ∂n r − r0 2 (r 2 − 2rr0 cos θ + r02 )3 / 2
[
∂ ∂ G (r , r0 )] Σ = [− G (r , r0 )] z =0 ∂n ∂z
Σ
∂u ( r ) ∂v ( r , r0 ) − u (r ) ]dS . ∂n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9)
格林函数满足互易定理 并利用格林函数的对称性则得到
??? ?? u(r) ?
T G(r, r0 ) f (r0 )dV0 ?
?
[G(r,
r0
)
?u(r0 ?n0
)
?
u(r0 )
?G(r, r0 ?n0
) ]dS0
(14.2.10)
二、解的基本思想
通过上面解的形式(14.2.9)我们容易观察出引用格林函数 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使一个非齐次方程 (14.2.1)与任意边值 问题(14.2.2)所构成的定解问题转化为求解一个特定的边值 问题(14.2.4). 一般后者的解容易求得,通(14.2.9)即可 求出(14.2.1)和(14.2.2)定解问题的解.
以上用到公式 ? (uv) ? ? u ?v ? u? v
称上式为第一格林公式.同理有
??? v? u dS ? ??T?? (v? u)dV ? ??T?v? udV ? ??T?? v ? udV (14.1.3)
上述两式相减得到 ??? (u? v ? v? u) dS ? ??T?(u? v ? v? u)dV
?? u(r) ? ? f (r)
?
? ??
?u ?n
|?
?
?
(rp
)
(14.2.15)
相应的格林函数 G(r, r0) 是下列问题的解:
?? ?
G(r, r0 )
?
??
(r
-
r0 )
? ??
?G(r, r0 ) ?n
|?
?
0
(14.2.16)
由公式(14.2.9)可得第二类边值问题解
u(r0) ? ??T?G(r,r0) f (r)dV ? ??? ? (r)G(r, r0 )dS (14.2.17)
格林(Green)函数,又称为点源影响函数,是数学物理中
的一个重要概念.格林函数代表一个点源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和 初始条件下所产生的场.知道了点源的场,就可以用叠加的方法 计算出任意源所产生的场.
格林函数法是解数学物理方程的常用方法之一.
14.1 格林公式
u(r)和v (r) 在区域 T 及其边界 ? 上具有连续一阶导数,
u(r0 )
?
??T?G(r, r0 ) f
(r )dV
?
??? ?
(r)
?G(r, r0 ) dS ?n
另一形式的第一类边值问题的解
(14.2.13)
??? ?? u(r) ?
T G(r, r0 ) f (r0)dV0 ?
?
?
(r0
)
?G(r, ?n0
r0
)
dS0
(14.2.14)
2.第二类边值问题
进一步改写为
??? (u
?v ?n
?
v
?u ?n
)dS
?
??T?(u?
v
?
v?
u)dV
(14.1.4)
? ?n
表示沿边界 ? 的外法向偏导数.
称式(14.1.4)为第二格林公式.
14.2 泊松方程的格林函数法
讨论具有一定边界条件的泊松方程的定解问题 .
泊松方程 ? u(r) ? ? f (r)
(14.2.1)
边值条件
[?
u?
?
?u ?n
]?
?
?
(r? )
(14.2.2)
? (r? ) 是区域边界 ? 上给定的函数.
是第一、第二、第三类边界条件的统一描述
典型的泊松方程(三维稳定分布)边值问题
? ? u(r) ? ? f (r)
?
???[?
u?
?
?u ?n ]?
?
? (r? )
(14.2.3)
?
?n 表示边界面 ? 上沿界面外法线方向的偏导数
T 中具有连续二阶导数,应用矢பைடு நூலகம்分析的高斯定理
?? ??? ??? A dS ?
? AdV =
div AdV (14.1.1)
?
T
T
单位时间内流体流过边界闭曲面S的流量 单位时间内V内各源头产生的流体的总量
将对曲面 ? 的积分化为体积分
??? u? v dS ? ??T?? (u? v)dV ? ??T?u? vdV ? ??T?? u ? vdV (14.1.2)
?G ?u(r)
??? (u(r) ?n ? G ?n ) ?dS ? ??T?(u(r)? G ? G? u(r))dV
(14.2.6)
即为
?u
?G
?? ??? G [ ? u(r) ]?dS ? (G? u(r) ? u(r)? G)dV
? ?n
?n
T
??? ? T [ G ?(? f (r)) ? u(r)? (r ? r0 )]dV
一、格林函数的引入及其物理意义
引入:为了求解定解问题(14.2.3),我们必须定义一个与此 定解问题相应的格林函数G(r, r0 )
它满足如下定解问题,边值条件可以是第一、二、三类条件:
? ?
?
G
(
r
,
r0
)
?
?? (r
?
r0 )
? ??
[? G ?
?
?G ?n ]?
?
0
(14.2.4)
? (r ? r0 ) 代表三维空间变量的 ? 函数,在直角坐标系中其形式为
格林函数互易定理:因为格林函数 G(r, r0 ) 代表 r0
处的脉冲(或点源)在 r 处所产生的影响(或所产生的场),
所以它只能是距离| r ? r0 | 的函数,故它应该遵守如下的互易定理:
G(r, r0 ) ? G(r0 ,r) (14.2.5)
根据格林公式(14.1.4)令 v ? G(r, r0 ) 得到
? (r ? r0 ) ? ? (x ? x0 )? ( y ? y0 )? (z ? z0 )
(14.2.4)式中 ? 函数前取负号是为了以后构建格林函数方便
r 格林函数的物理意义【2】:在物体内部(T 内) 0
处放置一个单位点电荷,而该物体的界面保持电位为零 , 那么 该点电荷在物体内产生的电势分布,就是定解问题 (14.2.4)的 解――格林函数.由此可以进一步理解通常人们为什么称格林 函数为点源函数.
考虑格林函数所满足的边界条件讨论如下:
1.第一类边值问题:
?? u(r) ? ? f (r)
? ?
u |? ? ? (r? )
(14.2.11)
相应的格林函数 G(r, r0 ) 是下列问题的解:
?? G(r, r0 ) ? ?? (r - r0)
? ?
G(r,
r0
)
|?
?
0
(14.2.12)
考虑到格林函数的齐次边界条件,由公式(14.2.9) 可得第一类边值问题的解
(14.2.7)
根据 ? 函数性质有:
??T?u(r)? (r ? r0)]dV ? u(r0)
(14.2.8)
故有
u(r0 )
?
??T?G(r, r0)
f
(r )dV
?
??? [G(r, r0)
?u(r) ? ?n
u(r) ?G(r, r0 )]dS ?n
称式(14.2.9)为泊松方程的基本积分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