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光与色的世界
一年级上册美术培优同步讲义
一年级上册美术培优同步讲义
第一课:色彩的基本认识
- 介绍色彩的三要素:色调、明度和纯度
-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颜色的特点和运用场景- 练混合颜料,创造新的颜色
第二课:线条的基本运用
- 研究直线、曲线和笔画的技巧
-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线条,并尝试模仿
- 练运用线条表达物体的轮廓和纹理
第三课:形状的认识与构图
- 介绍不同形状的特点和分类
- 研究如何通过组合形状来构图
- 练用形状表达具体物体和抽象概念
第四课:光与影的表现
- 解释光线对物体的照射和产生的影子
- 研究如何使用光线和阴影来营造画面效果
- 观察自然界中的光影,尝试用画笔表现出来
第五课:素描与细节观察
- 研究素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 引导学生观察细节,提高观察力和表现力
- 练素描不同物体和景物
第六课:色彩的表现和运用
- 讲解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
- 研究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主题和氛围
- 创作一幅具有个人风格的画作
第七课:创意与想象力的培养
-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和想象力,创作独特的作品
-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 分享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以上为一年级上册美术培优同步讲义大纲,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内容。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们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基本技能,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二单元 第一课《色彩的魅力》
红色
三原色: 红色、黄色、蓝色
三间色: 橙色、绿色、紫色 三原色与三间色: 红色+黄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蓝色+红色=紫色
紫色 黑色 蓝色 绿色
橙色
黄色
三原色
色相变化示意图
+
红 黄 橙
+
黄 蓝 绿
+
蓝 红 紫
明度变化示意图
+
粉红 白 红
+
黑 深红
+
浅黄 白 黄
+
黑 绿
+
浅蓝 白 蓝
第二单元
春天的畅想
Hale Waihona Puke 导学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 世界里,色彩不仅以愉悦我们的 视觉,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本 课我们将带领同学们进入色彩的 世界,学习色彩常识,体验色彩 的表现力,感受色彩的魅力。
夺蓝 目天 。* 色 强彩 烈斑 的斓 色的 彩气 对球 比翱 绚翔 丽于
色红 *色 表主 中 现色 国 出调 民 活加 间 泼之 美 喜鲜 术 庆艳 作 的的 品 气对 * 氛比 用 。
+
黑 深蓝
活动二
探究与发现:
在春、夏、秋、冬四幅图中找出: 1、互为类似色调的两幅图; 2、互为对比色调的两幅图; 3、互为冷色调、暖色调的两幅图。
活动三
体验与实践:
运用不同的色彩,通过组 合,分别表达春、夏、秋、冬 的感觉。
教材作业欣赏
“欢快”情感
“沉静”情感
课堂拓展与延伸
阳光普照着广阔的原野,多么明朗,多么温暖。在这宁静的 时刻,果园中的繁花竞相开放。生命的激情仿佛正从大地的各个 角落间流溢出来,共同融和在这柔和的灰白色调中。作品表达了 春天中喜悦和乐观的情绪。
第一课四季的色彩课件
《早春之路》 东山魁夷,日本 风景画家、散文 家。早年留学德 国,在柏林大学哲 学系攻读美术史。
早春之路
早春的地上已经长出了绒样的草,嫩嫩的,绿绿的。一条白 色的小路从画纸的最下方引出,由粗至细蜿蜒向远方。小路两旁 的草地上长着几棵笔直的大树,它们都向对面伸出修长的、细密 的蓝色树枝,层层叠叠地交错在一起,柔软、鲜嫩,充满了春的 活力,像飘带一样在春风中舞动。
返回
林风眠,现代画家、 美术教育家。他的作品 有一种悲凉、孤寂、空 旷、抒情的风格,他试 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 限,造就一种共通的艺 术语言。他是一位富于 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 对许多画家产生过极深 远的影响。
《金秋》是将中国画的写意情怀与西洋画的浓重色彩 进行大胆结合的作品。在苍山的衬托下,亮丽、耀眼的黄 色和橙色,将金秋的风韵渲染于纸上。水中的倒影给画面 带来几分恬静,使画面热烈的颜色与幽深的意境完美地统 返回 一。
勃鲁盖尔,尼德兰 画家。一生以农村生活 作为艺术创作题材,人 们称他为“农民的勃鲁 盖尔”。他是欧洲》是一幅表现冬日的经典作品。画面深远的透视效果把 我们的眼界带入了无边的冰雪世界。打猎归来的人们带着他们的 猎犬,带有几分疲惫,进入画面左下角。顺着他们的路线抬眼望 去,我们看到了在湖面上忙碌的人们,虽是渺小的身影但一样可 以体会到冬日里人们忙碌的气氛。勃鲁盖尔以细腻的表现手法, 将近景、中景刻画得细致入微。 返回
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科书 人美版 第七册第1课
点 击 看 大 图
伊萨克· 列维坦是俄 国杰出的现实主义 风景画大师,他的 作品极富诗意地表 现了俄罗斯大自然 的优美,富有沉思、 忧郁的特性。
白桦林一直是列维坦钟爱的题材,透过夏日灿烂的 阳光,白桦林以其丰富、深厚的绿色,展现了夏天的生 返 命力,更显示出画家的激情。眼前的一片绿色,是树林、 回 光与影的奏鸣曲。
高中美术第一课 光与色的世界 教学设计 (2)教案
第一课光与色的世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切了解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色彩表现规律,学会分析和判断画面的色彩倾向,能表达物体的大体色彩关系。
养成认真观察、细心分析的良好习惯。
2学情分析高中生思维活跃、观察敏锐,但对绘画的色彩了解不是很深,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也不一定深入把握,这就需要教师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作品,尽可能获得更多信息,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色彩的习惯,并通过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使学生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
3重点难点学会分析和判断画面的色彩倾向,能表达物体的大体色彩关系。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请大家欣赏一段小视频,看看它向我们呈现的是怎样的视觉效果? 视频欣赏,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视觉感受。
教师小结:我们刚欣赏到了光下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个色彩来源于光,没有光就没有色,光是产生色的原因,色是被光感觉的结果。
那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光与色的世界! 导出课题:《光与色的世界》活动2【讲授】二、新课新授(一)、作品欣赏:固有色——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色彩实物呈现,不同种类的四种苹果,其固有色分别都是不相同。
活动3【活动】(二)、实验(1)、小组分工合作,通过桌上的物品,探究物体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的关系,完成实验表格。
时间:5分钟光源色即光源的本色。
不同光源对物体色彩的影响:(表格1)小结:观察思考: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主要的受光面还是背光面? (表格2) 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观察思考: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主要是受光面还是背光面? 活动4【练习】知识点巩固(三)、进一步深化练习,看看所得出的实验结论到底如何在画面中体现出来。
作品欣赏:《色彩静物组合》说说哪个物体受光源色与环境色影响较大?活动5【活动】作品欣赏与解读三、印象派画家,以莫奈为代表的作品欣赏与解读,看看画家在画面中如何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的关系。
(一)、介绍莫奈印象派画家,作品欣赏《野罂粟》,请学生欣赏画面,并描述其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学生:蓝天白云下,田野中罂粟花美丽的绽放。
了解光和颜色中班科学教案
了解光和颜色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光和颜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中班科学教案中,我们将会学习光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它们。
1.了解光什么是光?光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到的能量。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光,因为日光(太阳)和灯光都是光的来源。
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每秒钟可以传播30万公里。
光是由一些叫做光子的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在空气或任何透明物质中跳跃,然后被眼睛感应。
2.了解颜色有些物质会吸收光线,其他物质则反射光线。
当光束撞击物体时,物质吸收与其本身颜色相反的颜色。
比如,一个红色的物体吸收蓝绿色光线,反射出红色光线。
颜色可以用一个叫做光谱的东西来解释。
光谱是一段连续的颜色,从红色一直延伸到紫色。
人类能够感知到的光谱大约有400到700纳米。
3.光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光有很多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a.照明:照明是光的一个最基本的应用。
市场上有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灯泡,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灯泡类型。
b.显示器:许多设备使用显示器来显示信息,例如电视、电脑和手机。
这些显示器是利用光的原理制作的。
c.拍照:照相机是利用光学原理来捕捉光线,然后把它们转化为图像。
4. 颜色的应用颜色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a.衣物:时尚设计师使用颜色来设计服装,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b.商标: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商标和标志,颜色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c.建筑:当我们设计一个建筑物时,颜色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
总结在这个中班科学教案中,我们了解了光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提到了光的传播速度、光的构成以及颜色的吸收与反射。
我们也探讨了光和颜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包括照明、显示器、拍照、时尚服装、商标和建筑设计。
这些知识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和颜色的原理,从而更好地应用它们。
《阳光下的世界 》 (五年级美术精品课件)
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风景摄影欣赏
风景摄影欣赏
看一看
清晨、正午、夕阳、日落的时候, 干草垛的颜色有什么不同?色调有什 么变化?
从色彩的冷暖,色调的变化来分析作品 给人的视觉感受。
议一议
莫奈为什么要表现不同时候的干草垛
(对大自然的色彩、光与影产生千变万化 的迷人效果的研究。)
山的右边是稍浓些的紫色,左边则是浅一点的紫色,两种颜色的
对比,表现了光芒照耀群峰的不同。
山前是几棵树和几座 农舍。树画得很简单, 一小块橙黄色下面有 一根淡紫色的树干。
房舍则是梅红色的瓦,灰紫色的墙。在阳光下,房舍的 墙上影映出一点点金黄。
草垛在光芒下有很多很多的变化。草垛的尖顶 是一片金黄,侧面是稍淡的鹅黄,背面是半紫 半黄、半明半暗。草垛下半部分是浓浓的橙黄。 大草垛在地上投下了一个椭圆的阴影,紫色的
影子衬在黄草地上,格外引人注目。
你学会怎么赏析 一副作品了吗?
那就一起来完成 一个小练习吧。
学习评价
知与技能:我知道了在风景画中,不同
的时间段能反映不同的色彩与光影。
过程与方法:我能运用基本的美术语汇进
行表达。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了在绘画中细致观
察的重要性。
拓展欣赏
阳光下的世界:摄影图片、绘画作品 自己在生活中对阳光的感受
本小节结束
谢谢
欣赏评述
你喜欢莫奈的作品吗? 你对莫奈的作品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欣赏或者不欣赏?
莫奈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 法国画家 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
第1课 阳光下的世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岭南版
教案标题:第1课阳光下的世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与色的关系,知道阳光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影变化,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表达阳光下的美好世界。
二、教学内容1. 光与色的基本知识2. 阳光下物体颜色的变化3. 光影的表现方法4. 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与色的关系,阳光下物体颜色的变化。
2.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生活中的光影变化,并将其运用到创作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与色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光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阳光下的颜色变化。
3. 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影变化,培养观察能力。
4. 练习法: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向学生展示阳光下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阳光吗?为什么?2. 讲解光与色的基本知识a. 讲解光的性质,如光源、光线、光强度等。
b. 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如色相、明度、饱和度等。
c. 引导学生了解光与色的关系,知道阳光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3. 演示阳光下物体颜色的变化a. 准备实物,如苹果、香蕉、绿叶等。
b. 在阳光下观察实物的颜色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4. 观察生活中的光影变化a. 指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光影变化,如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地面、墙面上的光影。
b.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光影变化,如早晨、傍晚的阳光,树荫下的光影等。
5. 讲解光影的表现方法a. 讲解光影的绘制方法,如明暗对比、线条勾勒等。
b. 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学习光影的表现技巧。
6. 创作实践a. 布置作业:以“阳光下的世界”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b. 提醒学生注意光与色的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表现阳光下的美好景象。
阳光下的世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一课《阳光下的世界》教学设计课题阳光下的世界单元第一单元学科美术年级五年级教材分析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名家的作品中感受阳光给世间万物所带来的迷人色彩,学习画家对艺术的执者追求的精神;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谈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材结构清晰,教师可从三个方面来组织。
首先从莫奈的《麦草堆》系列作品中去寻找同一景象在不同时段阳光照射下的迷人色彩变化,感受印象派大师对光与影的不懈追求。
同时,这也体现了教材渗透的科学意识,如色彩在不同时段所呈现的冷暖色调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相辅相成的关系。
2022新课标要求通过欣赏各种阳光下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到阳光孕育着生命,也给世界带来了温暖和亮丽的景色。
用画笔表现阳光下多彩的世界,是画家终身追求的目标。
引导学生去探讨一些艺术家们在这方面做出的成绩和贡献。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1.可以用美术术语描述画家笔下的阳光世界,对光影绘画作品进行简单分析;(艺术表现)2.尝试观察某一物体在阳光的照射下色彩与影子发生的变化,尝试画出一幅光影作品。
(审美感知、创意实践)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与亲近大自然的主动,关注画家作品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的追求。
(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学生能用一定的美术术语描绘画家笔下的阳光世界,尝试观察某一物体在阳光照射下发生的色彩变化或分析某一幅描绘阳光的美术作品,但是学生对于光影对绘画的影响和技巧没有完全掌握,在自己的创作上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重点感受光对色彩的影响和变化。
难点学生对光影和色彩变化特点的理解,用语言简单表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材料准备授课PPT、铅笔、彩笔、绘画纸张。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情景导入:用谜语带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什么东西见者有份?(猜一自然现象)答案:光积极举手进行回答: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题讲授新课1、进行导入课题:光如水晶,透明而明亮,照亮黑暗,驱散阴霾。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蓝天小学吴文娟第一课阳光下的世界教学目标:观察、感受同一物象不同时段所产生的色彩、光影的变化。
能使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各种阳光画作的感受。
教学重点:从画家作品当中感受阳光下的迷人色彩。
教学难点:学会用美术术语去评价画作,学习鉴赏。
教学准备:阳光风景的照片,莫奈画家的画作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欣赏几张阳光风景的摄影作品和莫奈画家的《干草垛》系列画作。
让学生们讨论并说说感受。
二、欣赏评述1.观察《干草垛》系列画作,说说清晨、正午、夕阳、日落雪景时的干草垛有什么不同?色彩有什么变化?2.思考一下莫奈为什么要表现不同时段的干草垛?三、深入探究1.听一听:一些评论家是如何评价莫奈的,了解一下莫奈是一位怎样的画家?2.看一看:欣赏莫奈其他作品。
3.议一议:讨论你对于莫奈以及莫奈的画作的看法。
从构图、色彩上,试着用美术术语评论一下莫奈的《干草垛》系列画作。
四、拓展欣赏1.看一看:欣赏其他画家笔下的阳光世界,感受不同风格的阳光。
2.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阳光下的世界”的作品,说说理由。
板书设计:阳光下的世界莫奈田黎明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感受阳光不仅孕育着生命,也给世界带来温暖和亮丽的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用美得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色彩的魅力。
同时,在使用色彩的同时,我还需要在学生的色彩搭配,色彩的明度,纯度等方面进行加强。
第二课童眼看世界教学目标:运用人眼的造型特点,结合夸张变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描绘出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难点:学习夸张的手法,创造性地运用点、面、色。
教学准备:不同情景的第一人称视角照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欣赏几张以“第一人称视角”拍摄的不同情景的照片。
(上课时、吃饭时、玩耍时、游玩时。
)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二、欣赏评述1.《错误的镜子》画了什么?如何理解这个题目?2.《童眼看世界》的造型和色彩有什么特点?作品表达了什么?3.《智慧之眼》想表达什么?作者为什么选用鲜艳的红色为主色调。
科学五上第1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光》知识点第一课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3.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4.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大多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7.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
8.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二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3. 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4.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 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新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课《光源》 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光与色彩1.光源【主要概念】·光源:它们自己能发光。
·物体在发光的过程中需要能量。
【涉及课标】·6.2.1有的光直接来自发光的物体,有的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
·6.6.2一种表现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表现形式。
【教材分析】《光源》是新版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的第一课。
本单元由四节课组成,前三课按递进关系设计,是对“光”的生成、传播、遇到不同物质时行进方向改变等光现象的认识。
本课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光,认识他们的形成特征与性质,围绕物体自己是否能发光,也就是鉴别光源这一主题展开。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1、分析图片呈现的发光现象,知道发光的物体分为两类:光源与反光物体,学会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
2、根据光源概念与生活经验,讨论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进而学会给光源分类。
3、通过“点燃蜡烛”“给金属丝通电”两个活动,了解物体的发光过程,认识发光需要能量。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具有较丰富地生活经验,对光源和反光物体的认识比较丰富,对光源的概念学习较容易。
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对用一定的标准将光源分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学生也能较容易完成。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对观察实验当中的现象能做到细致观察,但由于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且之前的学习中未涉及过能量,所以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将观察到的现象跟能量联系具有较大的困难,在施教的过程中要降低难度,不必提及化学能、电能等概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各种发光的物体,能指出哪些物体是光源。
2、会按照光源的特征给发光物体分类。
3、乐于研究光现象,乐于分享与发现。
【重点与难点】重点:举例说明发光物体的特征,鉴别光源与非光源物体。
难点:观察某些物体的发光过程。
【教学准备】火柴、蜡烛、钢丝、电池盒、带导线的鳄鱼夹、装有细沙的托盘【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堂导入,感受光的世界(8min)(出示典型的发光与反光图片,配以背景音乐)1、谈话:同学们,今天啊我们一起来研究大自然当中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