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守恒定律说课课件(绝对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感受研 究物理量的守 恒关系是一种 科学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 探究、合作交 流的良好习惯 。
教学目标
重点
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及其守恒条件的分析
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动量守恒的实际应用模型。
难点
教法与学法
注重 参与
注重 直观性
教 法 选 择 学 法 指 导 引导探索式 讲练结合式
注重 知能统一
应当指出,教材中推导一维动量守恒定律的 数学表达时,所借助的是在光滑平面上的两 体碰撞模型。这个模型虽然简单,也便于学 生接受,但因力学环境较简单,对揭示动量 守恒的条件,特别是阐述在系统受到合外力 为零时动量守恒、系统内相互作用的内力远 大于其所受合外力时系统动量近似守恒,显 得论述不够充分。学生常在确定动量守恒定 律成立条件时发生错误,有鉴于此,可另选 受力较为复杂的两体模型。
4.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不为零,但为有限量,且相互作用的时间
极短(t0),则外力的总冲量近似为零,系统的动量近似守恒。
教学过程
条件分析
1 2 3 4
F=f=0,即系统不受外力
F-f=0,系统虽受外力但外力的合力为0.
某一方向合外力为0
内力远大于外力
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1)
(2)
(3)Δp1=-Δp2
2 内力(一对f1)只能在v系统内的体间传递动
量,不能改变系统的总动量;
3 外力(F及f)可以改变系统的总动量,且外
力的冲量等于系统动量的增量(系统动量定理, 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
构建模型
推导公式
(4)师生共同分析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先由学生分组 讨论,再由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最后总结,若使下述守恒 方程成立,即有
(1)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动量守恒.
(2)竖直方向:子弹击中瞬间A在竖直方向的速度v1,击中后共同速度为
v2,击中经历的时间为t,则方程2有(m+M)gt=(M+m)v2- Mv1.由于重力(m+M)g为有限量,且t极小,重力的冲量趋于零,故
有(M+m)v2=Mv1,即竖直方向动量近似守恒.依v2<v1知选项B 正确, 据此有动量近似守恒的条件:
构建模型
理论研究
模型一: 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 的A、B两个小球,质量分别是m1和m2,沿着 同一直线向相同的方向运动,速度分别是v1 和v2,且v2>v1,经过一段时间后,m2追上了 m1,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的速度分别是 v′1和v′2。
A
v1
光滑平面
m1
v2
m2
B
v2>v1
构建模型
推导公式
在新课标的高考中,对运动过程中较多过程的动量守恒和与能量联系较多较复杂 的问题,考察力度越来越小,但对基础的动量守恒模型仍作为必考内容。
教材与学情
模型
不受外力作用或它们受到的外 力之和为零或受外力但内力远 大于外力或某一方向外力为零
教材内容 条件
定律
定律内容:相互作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 力作用或它们受到的外力之和为零, 则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 ( F f1 )t m1v1 m1v1
( f1 F )t m2 v’ m2 v2 2
(3)教师提出将上述两方程相加,可得:
( F f )t (m v m v ) (m1v1 m2 v2 )
’ 1 1 ’ 2 2
构建模型
推导公式
教师结合模型介绍系统、内力、外力及动量守恒的 概念,并进一步指出: 1 将前述两式加的物理意义是,把研究对象由单 体扩展为系统;
m v m v m1v1 m2 v2
’ 1 1 ’ 2 2
其必要且充分条件是: 1.F=f=0,即系统不受外力.(可将系统视为竖直 方向不受外力,理想条件). 2.F-f=0,即系统虽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零.
合理外延
分析条件
启发学生或者提问学生思考新的实例: 比如:斜向发射炮弹或给出如下模型 将质量m的小球以大小为V0,仰角为θ的初速度抛入一装有 砂子的总质量为M的静止的砂车中,砂车与地面无摩擦, 球与车的共同速度多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能用一维、两 体模型推导动 量守恒定律, 理解并掌握动 量守恒定律的 内容,了解动 量守恒定律几 种不同的数学 表达式
理解动量守恒条 件,能在具体问 题中判定动量是 否守恒;熟练应 用动量守恒定律 解决问题,知道 应用动量守恒定 解决实际问题的 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材与学情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能力基础:
1.牛顿定律。 2.动量定理
数学公式 字母运算
学情分析
两个及以上物体相互作用并进行动量传递的生活 实例很多,学生对这方面有一定的感受,引导学 生从动量的角度去看待这类问题,为学生创设较 为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举例,从生活实例 构建物理模型,显得十分必要。只要构建出碰撞 模型,引导学生用公式变化出关于动量的表达式 ,经过努力应该能推导动量守恒定律。
v0 10 m s
m2=0.2kg的小块速度为 v 2
(m1 m2 )v0 m1v1 m2 v2
v2
(m1 m2 )v0 m1v1 50 m s m2
此结果表明,质量为200克的部分以50m/s的速度向反方向运动,其中负号 表示与所设正方向相反
应用步骤
(1)分析题意,明确研究对象(系统). v vA (2)对系统内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内力、外 力,判断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 (3)明确研究系统的相互作用过程,确定过程的初、 末状态,对一维相互作用问题,先规定正方向, 再确认各状态物体的动量或动量表述. (4)利用守恒定律列方程,代入已知量求解. (5)依据求解结果,按题目的要求回答问题.
mC vC m A v A (mB mC )v B
v A 2.6 m s
教材与学情
(2)为计算,我们以B、C为系统,C滑上B后与A分离,C、B系统水平 方向动量守恒。C离开A时的速度为 恒定律有
vC ,B与A的速度同为
v0 C A
vA ,由动量守
mB v A mC vC (mB mC )v B
人教版 物理选修3-5
§16.3
动量守恒定律
说课流程
1
2
3
4
5
教材与学情 教学目标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与学情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动量守恒定律是实验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应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比牛顿定律发 现的早,应用比牛顿定律更为广泛,如可以适用于牛顿定律不能够解决的接近光 速的高速运动问题和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即使在牛顿定律的应用范围内的某些 问题,如碰撞、反冲、多过程问题等,动量守恒定律也更能够体现它简单、方便 的优点。 在《物理》选修本中,前节教材讲述的冲量动量及动量定理是全章的基础知识,在 中学物理中用动量定理处理的对象一般是单体,本节则将研究对象拓展到系统,在动 量定理的基础上概括出动量守恒定律,因此,本节内容是上节内容的深化和延伸。该 定律对众多的研究对象,用更为复杂的数学表述形式,深入地概括了封闭系统中的一 般规律,所以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选修3-5的重点. 与旧课标对比,教材顺序上的调整体现探究理念。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综合处理 物理问题以及学习新的物理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
提示学生分方向分析. 归纳总结条件: 3.某一方向合外力为零,则在这一方向上动量守恒。
合理外延
分析条件
质量均为M的A、B两木块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当A木块落至某一 位置时被以速度v0水平飞来的质量为m的子弹击中(设子弹未穿出), 则A、B两木块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A、tB的关系是
A.tA=tB B.tA>tB 分析A与子弹构成的系统: C.tA<tB D.无法比较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 以实物模型、图片等方式展示,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是探究活动的起点。
教学过程
联想 思考
形成新知
2.在理想中光滑的结冰的湖面上,你可以怎么出来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展开联想,也可以接组讨论,共同探寻合适可行的方 法。
教学过程
形成新知
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对象的选取,内力、 外力对于改变系统参量的作用,为将要 推导的动量守恒埋下伏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
2
3
4
5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复 习 引 入
公 式 推 导
条 件 分 析
定 律 应 用
反 思 总 结
布 置 作 业
教学过程
问题:
复习引入
1 2
动量定理的内容。
本章第一节的实验。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知识,为模型建立和公式推导做准备。
教学过程
联想 思考
形成新知
1 .一个人在一辆小车里用力推车,车会不会动?
典型例题
抛出的手雷在最高点时水平速度为10m/s,这时忽然炸成两块,其中大 块质量300g仍按原方向飞行,其速度测得为50m/s,另一小块质量为 200g,求它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手雷在空中爆炸时所受合外力应是它受到的重力G=( m1+ m2 )g, 可见系统的动量并不守恒。但在爆炸瞬间,内力远大于外力时,外力可以不计, 系统的动量近似守恒。 设手雷原飞行方向为正方向,则整体初速度 m1=0.3kg的大块速度为 v1 50 m s 由动量守恒定律:
B
vC 4.2 m s
总结反思
让做错的同学分析错误所在,指出易错点。 例如:1.选择研究对象的重要性。
2.注重过程的初态末态。
3.动量守恒定律的系统性、相对性、 同时性、矢量性
小结
让学生总结 1.内容。
2.条件。
3.步骤。 4.易错点。
教学过程
布置作业
作业 P17 练习6 练习7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知识,发现、弥补不足;培养学生自 觉学习的习惯和钻研精神;将课堂延伸,使学生将所 学知识与方法再认识和升华,进一步促进学生认知结 构内化。
构建模型
推导公式
质量分别为m1m2的A、B两物体叠放在 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粗糙,两物体具有 水平速度且分别为v1、v2(设v1>v2) 。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经时间t,两者速度 分别为v1/、v2/
(1)由学生分析两物体的受力情况(图中竖直方向为平衡态,所受重力、 弹力未画出),指出其中的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图中均用f1表示)。 (2)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别以A、B为对象,利用动量定理导出下列 方程:
C
典型例题
两块厚度相同的木块A和B,紧靠着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质量分别 为,m A 0.5kg, mB 0.3kg ,它们的下底面光滑,上表面粗糙;另有一质量的滑 块C(可视为质点)以 vC 25 m s的速度恰好水平地滑到A的上表面,如图所示, 由于摩擦,滑块最后停在木块B上,B和C的共同速度为3.0m/s,求:
教学设计说明
1. 通过问题串引领学生体会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 2. 还原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从多个角度增强 教学的动态性。 3. 注重教学的直观性,还原物理模型的直观特征。
板书设计
动量守恒
内容
条件
两个物块模型
投影区
板演区
易错点
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衷心感谢大家
(1)木块A的最终速度; (2)滑块C离开A时的速度。
(1)这是一个由A、B、C三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以这系统为研究对象,当C在A、B上滑动时,A、 B、C三个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但在水平方向 不存在其他外力作用,因此系统的动量守恒。
v0
C
A
B
当C滑上A后,由于有摩擦力作用,将带动A和B一起运动,直至C滑上B后, A、B两木块分离,分离时木块A的速度为。最后C相对静止在B上,与B以共 同速度运动,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