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 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开始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 商朝: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
3. 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内容: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皇帝制度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2.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3. 地方制度: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巩固统一。
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 汉朝中央: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形成“中朝”,削弱相权。
地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2. 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
3. 宋朝中央: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
2.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史前史与原始社会史前史是指人类历史时期的最早阶段,史前史是人类历史时期的最早阶段,它主要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
从史前史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在这个时期的生产生活、社会制度和文化特征等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还处于采集狩猎的阶段,他们使用简单的石器和木制工具,居住在山洞或者树枝搭建的简单房屋里。
人类在这个时期主要以采集食物、狩猎和渔猎为生,还没开始耕种作物。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向农业时代过渡的一个时期,人类在这个时期开始学会种植粮食。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的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
人们学会了种植粮食,开始了定居生活。
青铜时代是农业社会向农业城市社会转变的时期,青铜器的制造与使用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相当的发展。
中国的夏代文明、商代文明和西周文明就是在这个时期得到发展的。
第二单元: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古代史是指古代人类所经历的发展史。
通过学习古代史,可以了解人类在古代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
在中国,古代史大体上可以分为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辽金西夏时期、元明清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发展,标志着中国人民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过渡的时期。
夏朝是中国的第一个封建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个高潮。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个比较混乱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国家分裂成了多个小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就是国家不断变动,社会发展不断滋生。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
秦朝的统一标志着封建制度的成熟,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汉朝取得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全国各地的政治体制,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历史必修一第1章节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1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2、宗法制也是一种宗庙之法。
其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在其宗族内分配政治权利,以保持贵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和财产的分配。
详细扩展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政治形式1、商的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2)推行宗法制;(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1、分封制: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目的:稳固统治者,不断扩大统治者疆域。
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权利和义务: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其周天子出战,随同登陆作战;定期朝见家访;交纳贡赋等。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性质:商周时期同时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衰败:受到封地的诸侯国本身就具备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悍;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败。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目的:为了强化分封制构成的统治者秩序,化解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承继上的矛盾,西周推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备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评价: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影响: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关键性影响。
2024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1. 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时代- 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 旧石器时代的特征和演化- 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2. 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新石器时代的特征和演化- 农业革命和定居生活的兴起- 城市文明的诞生3. 文明的诞生和发展- 早期文明的特征和地理分布- 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1. 夏、商、周的兴衰- 夏朝的建立和特征- 商朝的建立和特征- 周朝的建立和特征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 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革3. 秦统一六国和秦汉文化的兴盛- 秦朝的兴起和统一六国- 秦汉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秦汉文化的影响和传承第三单元:封建社会的开展和繁盛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魏晋时期的政治变革-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变革2. 隋唐时期的政治统一和繁荣- 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 唐朝的兴盛和繁荣- 隋唐时期的文化和科技3. 宋朝的政治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 宋朝的政治变革和特点- 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 宋朝的文化和科技成就第四单元:欧洲封建社会的兴起和繁荣1.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文化2. 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文明的崛起- 封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城市文明的兴起和特征- 城市与农村的关系3. 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特点-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对欧洲的影响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1. 儒家思想的兴起和影响- 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2. 道家思想的兴起和影响- 道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 佛教思想的传入和影响- 佛教思想的传入和发展- 佛教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佛教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第六单元:欧洲文化的变革与扩展1.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特点- 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和观念- 文艺复兴运动的艺术和学术成就-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及其扩展2. 科学革命的发展和影响- 科学革命的背景和进展- 科学革命的重要成就和发现- 科学革命对欧洲文化的影响3. 新航路的开拓和殖民地的建立- 新航路的开拓和发现- 殖民地的建立和殖民地经济- 欧洲的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第七单元:古代的繁荣与变革1. 罗马帝国的兴起和繁盛- 罗马帝国的建立和统一- 罗马帝国的繁荣和边界的扩张- 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分裂2.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 古希腊的文化艺术成就- 古希腊的哲学和科学贡献3. 波斯和印度的繁荣与变革- 波斯帝国的建立和繁荣- 印度的古代王国和繁荣- 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和宗教以上是____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总结内容包括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封建社会的开展和繁盛、欧洲封建社会的兴起和繁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欧洲文化的变革与扩展、古代的繁荣与变革等。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一、概述《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历史的研究方法以及历史时期的划分。
通过学习本单元,我们能够了解到历史学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历史思维,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二、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历史事实、历史现象以及历史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历史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几个基本概念:1.历史事实: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历史事实,历史事实是指发生在过去的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具体事件或现象。
通过研究和了解历史事实,我们可以还原过去的历史场景,了解历史背后的原因和动因。
2.历史现象:历史现象是指历史事实的集合,是历史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历史现象是历史事实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通过对历史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区的历史特点、规律和变迁。
3.历史规律:历史规律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普遍性的、重复性的规律。
历史规律是通过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研究总结出来的,它包括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变革规律、历史重复性规律等等。
三、历史的研究方法1.史料研究:史料是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依据和基础,是研究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直接材料。
史料研究主要包括史料的采集和整理、史料的筛选和鉴定以及史料的研究和利用等。
2.史地考察:通过对历史事件发生地的实地考察,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
史地考察可以确认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背后原因。
3.历史比较:历史比较是通过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事实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找出其相同之处和差异之处。
历史比较可以揭示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共性和特殊性,为历史研究提供更多的视角和思路。
4.历史综合:历史综合是将不同种类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形成较为完整和全面的历史研究成果。
历史综合可以消除历史研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提高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四、历史时期的划分历史时期的划分是为了方便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进行研究和认识,常用的历史时期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1.朝代划分法:按照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来划分历史时期,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
高一必修一历史单元知识框架总结
高一必修一历史单元知识框架总结第一单元:1.雅典城邦特点:贵族政治。
2.城邦公民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3.颁布解负令的意义: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4.财产等级制度对雅典民主奠基作用:扩大享有政治权力者的范围,通过权力的重新分配,越来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权力,为雅典民主奠定社会基础;5.僭主政治评价:独裁方式,却进一步推动雅典民主进程;6.梭伦的思想:节制,中庸,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折中;7.改革侧重点:缓和社会矛盾,振兴雅典城邦;8改革结果概述: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被废除,土地回到农民手中,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平民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护;6.财产等级制度的评价:打破贵族世袭垄断,有利于平民参加国家事务,但并未带来真正平,是用财产的不平等取代出身的不平等;7.雅典设立陪审员对我启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
加强法制建设,推动依法治国;8.为什么大多数人支持改革:在改革中,债务被废除,土地又回到自己手中,同时人身自由也有法律保障;9.概述雅典特点:政治上贵族专政,广大农民没有权力;经济上贵族侵吞农民土地和财产;10.对公民大会认识:(优)广泛民主性;(弊)只适应寡民城邦,决策上繁琐拖沓,延误时间。
¤本单元要背诵的知识:解负令的规定+财产等级制内容,国家权力机构包括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
考试多会情景题出发,考一个人是几百麦斗的平民,有哪些权力和可参加的机构。
第二单元:重要常考知识点:1.商鞅变法在秦国的效果:建立县制,加强新兴地主的中央集权;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赋税制度,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秦国实现富国强兵,为实现统一奠基。
2.商鞅与吴起变法不同处:吴起针砭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商鞅是全面性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
4.连坐法特点作用:与什伍相结合,强化对基层民众管理。
5.商鞅灭六虱原因:它们是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推行,其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单元总结.doc
单元总结专题纵横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及演变(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与封建制度的产生同步的,是中国封建社会一开始就有别于西欧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
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乩中央与地方势力的矛盾。
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b ・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2)演变及不同时期的特点萌芽:理论上,韩非最先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建立于秦朝: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权力高度集中,成为秦朝统治的最基本特征。
巩固于西汉:强化了皇权,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
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完善于隋唐:用分权的办法加强皇权。
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考试成绩取代了门第出身。
加强于宋元:强干弱枝(北宋);在中央分权基础上的地方分权(北宋);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元);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辖管理制度(元)。
强化于明清:皇权空前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进行过的突出斗争朝代西汉初期唐朝中叶唐朝末年表现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原因分圭寸诸侯、尾大不掉节度使权力过重(外重内轻)结果中央集权胜利中央集权胜利地方分权胜利影响中央集权加强,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后患无穷,由盛而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教训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强干弱枝)3 •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的比较(1)相同点:①都是对古代社会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中央行政制度;②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表现。
(2)不同点:①时代不同:前者确立于秦,盛行于汉;后者确立于隋,盛行于唐。
②内部结构不同:前者是综合性的中央行政制度,其中行政、军事、监察等权力融为一体;后者是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机构。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分单元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臵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臵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个单元知识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个单元知识整理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概况》(一)中国古代农业生产1、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是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以农耕和牧养为主要生产活动,以农产品和牲畜产品为主要经济产品的特点。
2、古代中国社会以游牧和农业为主,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基础,农耕文化为古代中国社会的主体形态,它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基础。
3、古代中国农业主要以渔猎和掘采为辅,有较为完善的农具系统和耕种制度,并创造了许多伟大的农业成就,如八卦神谷农田、灌溉系统等。
(二)中国古代贸易1、中国古代商业就是古代贸易活动,贸易采用“爱物制”和“流通币制”,它满足当时的经济需要,使中国古代社会迅速发展。
2、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特色的商品化交易方式,发展出市场的模式,在当时条件下做出了成功的社会实验,促进了商业文化的发展。
3、古代中国的商业活动能及时收集信息,那时的商业活动就等于现在的新闻报道,及时地将国内外发生的一切变化传到全国各地。
二、第二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政治中心1、中国古代社会以宫廷为中心,政府职权集中在君主,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
君主在古代中国社会有绝对权力,君主是政治制度的中心地位,他所代表的是国家,他是法律的最高权力,也是社会制度的最高权力。
2、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一般是以皇帝为最高权力者,有时以宰相为政治的牵头者,有时以太守将军为实施政策的人,而皇帝也有自己的家庭顾问。
3、古代中国的社会是以父权社会为主,父权制度也是古代中国政治结构里最为明显的一个制度,它同中央集权政府、礼教及家族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和一脉相承的特性。
(二)中国古代官制1、中国古代的官制是由朝廷的地方机构组成的官吏体系,官吏分为各级,按照职务等级分为地方管理机构,地方官吏,家官,大员,郎卒等。
2、中国古代的官制分为三级:君的属官、元官和待理官,根据职务等级不同,服役期限也不同,官员每间隔一段时间就要换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整理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内服外服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C.商王实权,控制有限、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三、西周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分封制(封建)〈结束于葵丘会盟,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目的∶拱卫王室,维护西周奴隶政权。
内容: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义务—镇守边疆,随从作战,加纳贡税,朝见述职影响: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严格等级。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了边远地方,扩大了统治地域,形成了对周天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后期诸侯势力加强,易形成割据局面。
宗法制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的制度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内部的稳定团结。
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分封分权利,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原则;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共同起到了维护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条件: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兼并战争使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战国时,新兴地主夺权,诸候竞争,各国变法。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时间∶秦国特征:权力高度集中表现:皇权至上B皇位世袭中央: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处理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和太尉(军权虎符)影响∶合作牵制,巩固皇权;减少失误地方:郡县制。
皇帝任命郡县官员。
郡县乡里、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秦律:细密、严苛,轻罪重刑。
高一历史必修一1-3单元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承担义务,如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
西周还实行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西周的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
第 2 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是其核心,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掌管军事、监察百官。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第 3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掌管财政,进一步分割了相权。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第 4 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
但皇帝政务繁多,后来设立了内阁,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 5 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古希腊地理环境独特,多山多岛,城邦林立。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公元前2070年建立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二、商代1、公元前1600年建立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1)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③层层分封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3)礼乐制度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总结(19篇)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总结(19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总结(精选19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总结篇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代1、公元前20__年,2、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中国出现早期政治制度。
3、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利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这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进步。
二、商代1、公元前1600年建立2、主要政治制度:中央:相、卿士;地方:侯、伯3、夏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王权具有神秘色彩②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4、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三、西周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1)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巩固奴隶制政权)内容:①分封内容:土地和人民(授土、授民)②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③诸侯义务:服从命令、随从作战等④诸侯权力:世袭、再分封、独立性特点:①分封对象多元化②权利义务关系明确③层层封授,等级森严评价:①积极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巩固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地区②消极作用:西周后期,王权衰弱,逐步失去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②大宗小宗具有一定的相对性③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作用:①保证贵族“世卿世禄”(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③礼乐制度:西周的等级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总结篇2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背景)1、社会条件:统一成为大势所趋(1)经济上:铁器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2)政治上:出现局部统一(3)思想上: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4)民心基础:人民渴望统一2、主观因素:秦国实力雄厚;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秦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二、中央集权制的形成1、开创皇帝制度(权力全在皇帝手中)本质:专制(个人独裁)皇权独尊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2、建立较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巩固和加强皇权:减少失误大夫(监察)皇帝丞相——百官之首太尉(虚设)3、地方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控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确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⑦瓦解:A.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诸侯国实力不断的增强。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根本原因).(2)宗法制: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②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和现代平等、法制意识有些违背。
(尊宗敬祖、重男轻女)】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韩、赵、魏、楚、燕、齐)。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 农业革命的影响- 城市化的兴起- 早期文明的地理分布2.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与意义3. 两河流域文明- 苏美尔人的贡献- 汉谟拉比法典- 巴比伦王国的兴衰4.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文化- 印度教的形成5.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青铜器时代的技术与艺术- 儒家思想的起源二、古典文明的兴衰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希腊哲学与科学- 希腊神话与文化2. 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 - 罗马法律与建筑- 基督教的兴起与影响3. 其他古典文明- 波斯帝国的扩张-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 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三、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封建社会的结构- 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教会的作用与影响2. 拜占庭帝国- 东正教的发展- 拜占庭艺术与建筑- 帝国的衰落3.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传播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伊斯兰文化与科学的贡献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革新-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与新教的诞生- 宗教战争与欧洲的分裂- 宗教改革对社会的影响五、结论- 古代文明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历史事件的连续性与断裂- 文明交流与冲突的长期趋势请注意,这个总结是基于一般的历史课程大纲,具体的知识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教材有所差异。
您可以根据这个框架添加更多的细节和信息,以满足3000字的要求。
同时,确保在撰写时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并保持逻辑连贯性。
高一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一、中国古代与世界古代的历史时期古代历史主要可以分为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两个部分。
中国古代的历史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世界古代的历史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发展时期。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的华夏族。
中华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这三个朝代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建立了初步的政治体制、出现了最早的文字,以及形成了丰富的宗教信仰。
三、中华文明的特点与贡献中华文明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 以汉字为代表的文字系统; - 衍生出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如诗词、书法、绘画、戏曲等; - 厚重的礼仪文化传统,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代表;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如京剧、昆曲、烹饪技艺等; - 造诣深厚的科学与技术,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中华文明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促进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 - 推动了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古代文明的缔造者古代文明的缔造者是指那些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很多伟大的文明缔造者,如黄帝、尧舜禹、伯益禹、齐桓公、孔子等等。
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人,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他在治理国家、发展农业、制定法律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尧舜禹是中国古代的三位圣君,他们在各自的时代内致力于推行儒家思想,加强国家治理,促进社会稳定。
伯益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他被尊为夏朝的创立者,专心致志于巩固夏朝的统治,为夏朝的发展尽心竭力。
齐桓公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齐国的君主,被誉为“中国古代政治家”之一。
齐桓公致力于推行“民贵君轻”的政策,使得齐国在他的统治下国力大增,成为当时的强国。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5篇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5篇篇1第一单元主要围绕古代中国的政治历史发展脉络展开,包括了多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以下是对第一单元知识点的总结。
一、远古中国的政治发展远古时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处于部落联盟阶段,表现为原始社会的部族组织与管理制度。
此时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氏族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和决策形式。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禅让制和首领议事会议的形式,没有出现君主专制的特征。
主要人物有黄帝、尧舜等贤明的部落首领。
在这一阶段,土地分配以公有为主,社会经济结构较为简单。
二、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篇2第一单元主要围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展开,包括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汉的政治变革、古代中国的政治观念与思想等方面。
以下是本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商时期,王位继承制度尚不稳定,多采用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方式。
西周时期,建立了封邦建国制度,通过分封诸侯来巩固统治。
此外,西周还确立了宗法制和礼乐制,形成了严密的等级秩序。
2. 春秋战国的政治变革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各国政治制度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制度的变革,各国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同时,法家思想逐渐兴起,强调法治和中央集权。
二、秦汉的政治变革1. 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实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度。
同时,秦朝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如《秦律》。
这些制度为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汉朝的政治制度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渐加强中央集权。
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设立三省六部制度、制定科举制度以及推行察举制等。
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古代中国的政治观念与思想1. 政治观念古代中国的政治观念强调君主至上、君臣有序、天下一统等观念。
这些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等级秩序,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政治思想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高一历史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单元知识点总结一、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王位世袭制。
-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从此,“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王位世袭制在商朝时发展为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 分封制。
-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 内容:周武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随着诸侯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 宗法制。
-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 内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也以嫡长子世代继承诸侯之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同样以嫡长子世代继承卿大夫之位,其余诸子为士。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背景。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
- 内容。
- 皇帝制度: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
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人们都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
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
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
并行用了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
这就是在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
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当说,
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
一。
—张传玺
▪
皇权
▪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设左、右宰相,权
▪
利一度很强,但是宰相由皇太子担
▪
任,同时又加强了皇权。
▪ 明朝——废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君主专制空
▪
前加强。后设内阁备皇帝顾问,虽
▪
有时内阁首辅有大权,但是终不及
▪
宰相
▪ 清朝——军机处设置,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意
▪
旨办事,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
▪ 4规律——中心问题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 5 有利于大型建设开展
▪ 落后性:政治上 人民没有政治地位和言论自
▪
由,破坏了中国的民主政治;
▪
经济上 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
▪
明清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思想文化上被严格的束缚,阻碍近代
▪
科学的产生发展,中国封建制度在走
▪
向衰落
▪ 总之: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在中国自然条 件、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有他特殊的生 存土壤,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他是中 国维护大一统的主要工具,是中华文明 形成的保证,在世界上,堪称政治文明
▪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
直到被消灭。
▪ 二 中央集权问题
▪ 1 概念____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 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 2 知识梳理
▪ 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
▪
县制,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委派的
▪ 西汉——初期实行郡县制和封国制并行的制
▪
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
明清直至今天仍然沿用。
▪ 3 规律:中央权力在加强,地方权力在不断削
▪
弱,各边远地区完全变成中央和地方
▪
关系。
讨论: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评价
▪
积极性:
▪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 2、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3、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
▪ 4、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度,造成地方叛乱,汉武帝推恩令
▪
解决王国问题,即地方对中央的对
▪
抗
▪ 唐朝——在地方设置节度使,造成地方割据
▪
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中央集权
▪
被削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北宋——将地方的军权、财权、行政权、司
▪
法权全部收归中央,较好的解决了地
▪
方割据现象,成功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 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边远少数民族
第一单元 小结
▪ 一 专制主义问题 ▪ 1概念: 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 2 中心问题: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3 知识梳理
▪ 秦朝——首创皇帝制度(皇帝称谓、皇帝权
▪
利地位、世袭制)、中央设三公制
▪ 西汉——设内外朝制
▪ 隋唐——三省六部制 ,分相权,加强皇权
▪ 北宋——分相权为三部分,削弱相权,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