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人物
麦克阿瑟[老兵永远不会死亡,他们只会渐渐消逝]
老兵永远不会死亡,他们只会渐渐消逝。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悄然隐去……”,这是一首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歌,而这首歌为我所熟悉却是因为那篇题为《责任-荣誉-国家》的著名演讲。
看了《百家讲坛》二战人物传记系列中的麦克阿瑟,我感受特别深。
一位美国五星上将的二战经历震撼了我。
他凭借自己优秀的军事才能,成了美军史上最年青的陆军少将。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MacArthur),美国五星上将。
出身于军人世家。
1903年毕业于西点军校。
1906~1907年任总统随从副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师参谋长、师长,在法国战场作战。
1919~1922年任西点军校校长。
1928年任驻菲律宾美军司令。
1930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1935年任菲律宾军事顾问。
1936年被菲律宾总统任命为菲律宾陆军元帅。
1941年7月任远东美军司令。
1942 年任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
同年秋季开始对日反攻。
1945 年9月2 日代表盟国接受日本投降。
后以盟军最高司令官名义,执行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任务。
朝鲜战争爆发后,任侵朝“联合国军”总司令,极力主张扩大侵朝战争、进攻中国。
因同H.S.杜鲁门政府的全球战略方针有分歧,1951年4月被撤职。
以前我对二战并不了解,更不用说对二战的任务,但通过老师上课给我们观看的影片,我渐渐认识了许多二战的人物,从他们身上了我看到了一位将军所应有的胆量,素质和领导才能,其中麦克阿瑟给我的印象也是最深的。
“我走了,但我还会回来”这是他的一句话,是他撤离菲律宾时说的一句话。
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他,一位世界名将的个性,曾经罗斯福要他把那句话改成“我们将回来”,但他还是执意要用他以前的“我将会回来”,也只有他才能想出用五支钢笔和日本签字受降。
通过课堂上影片的介绍,我了解到的只是一点点,下课后我自己又看了他的相关介绍,比起麦克阿瑟在回忆录中的自我标榜,《麦克阿瑟传》相对客观和详尽的讲述了这位传奇将军的一生,他生前既有辉煌而不可一世的时候,也有狼狈逃窜如丧家之犬的时候,在马尼拉,在巴丹半岛,在“密苏里号”,在日本,在仁川……翻开书,那些半个世纪以前的峥嵘岁月,那些我们曾在历史课本中为之激动、为之愤怒、为之欣喜的诸多大事件,一一再现于我的眼前。
1集纪录片《二战人物影视展:赫尔曼威廉戈林》
1集纪录片《二战人物影视展:赫尔曼·威廉·戈林》1集纪录片《二战人物影视展:赫尔曼·威廉·戈林》[资料简介]赫尔曼·威廉·戈林(Hermann Göring,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纳粹德国空军元帅,纳粹德国帝国元帅,德国纳粹党的二号人物,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国会纵火案和组建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的元凶。
他既是德国法西斯政治、经济与军事的首脑,也是制定奴役劳工计划、镇压残杀犹太人和其他种族的主谋,是二战中的法西斯主犯。
在纽伦堡审判中,戈林被控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并被判处绞刑,但他在执行绞刑前数小时在狱中自杀。
早年经历戈林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罗森海姆,其父海因里希·欧内斯特赫尔曼·威廉·戈林·戈林是律师和地方官僚,母亲是Franziska。
幼年的戈林经常与父母分居两地,在家中接受家庭教师的教育,此后先后就读于卡尔斯鲁厄的空军士官学校和著名的柏林Lichterfelde军营。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戈林先在陆军服役,后成为一名飞行员。
他先后执行过侦察机和轰炸机等任务,最后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战争结束后,戈林成为一名著名的王牌飞行员,并担任著名的里希特霍芬飞行中队的指挥官。
1915年中,戈林开始在弗莱堡参加飞行训练,之后被分配到第5飞行中队。
不久他的座机被击落,于是1916年的大部分时间,戈林都不得不在后方养伤。
1916年11月,戈林回到空军部队,并来到第26飞行中队。
1917年,戈林被授予普鲁士功绩勋章。
1918年7月7日,在著名飞行员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牺牲后,戈林担任了里希特霍芬飞行中队(Jasta 11)的队长。
最后,他凭借击落22架敌机的骄人战绩成为德国的王牌飞行员。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戈林是唯一未被邀请参加Jasta 11中队的战后联谊会的队员。
二战ppt课件
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世界形成了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 大国主导的冷战格局。
联合国的成立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旨 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经济体系的建立
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 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等经济体系。
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全球化趋势
01
二战后,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相互依存程度的提高
反法西斯同盟
罗斯福与英国和其他盟国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 共同对抗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
3
推动联合国成立
在二战结束后,罗斯福推动了联合国的成立,致 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斯大林
苏联领袖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是苏联共产党领袖,他在 二战期间领导苏联战胜了德国侵略者。
战争动员与计划
斯大林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动员了苏联全国的人力、物 力资源,制定了有效的军事计划,为苏联在战争中的胜利 做出了贡献。
和平是人类的共同愿望
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每个人的共同愿望。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和平事业的发展,为实 现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
和平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治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 议题。和平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必要条件。
历史的启示
亚洲局势
日本侵略中国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 东北地区,并逐步扩大侵略范围 。
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 港,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 争爆发。
02
二战过程
德国入侵欧洲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 兰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 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爆发。
二战人物
丘吉尔温斯顿·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不需要战争》),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
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
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 (30 November 1874 –24 January 1965) was a British politician known chiefly for his leadership of the United Kingdom during World War II. He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great wartime leaders. He served as Prime Minister from 1940 to 1945 and again from 1951 to 1955. A noted statesman and orator, Churchill was also an officer in the British Army, a historian, writer and artist. To date, he is the only British Prime Minister to have received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and the first person to be recognised as an honorary citizen of the United States.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6.17~1954.5.15),德国陆军一级上将(1888-1954),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装甲战的倡导者,也是―闪电战‖―坦克战‖的提出者,被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
纳粹大屠杀的罪魁祸首穆勒 穆勒是在盟军的围剿下逃出的
纳粹大屠杀的罪魁祸首穆勒穆勒是在盟军的围剿下逃出的本文导读:然而,有这样一个人他是纳粹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是彻彻底底地盖世太保。
然而,他在二战过后非但没有受到联合国和世界人民的制裁,反而下落成谜,人间蒸发了。
这个人就是“盖世太保穆勒”,一个被纽约堡军事法庭全球通缉却依然逍遥法外的杀人魔。
作为臭名昭著的纳粹战犯,就连希特勒都无处可逃吞弹自杀,为何这个穆勒却在盟军的围剿下逃出生天呢?这个谜一样的男人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过人之处?1900年的德国慕尼黑,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中诞生了未来的国际战犯穆勒。
那时候的穆勒不过是个普通的德国少年,有着硬朗的五官和一腔的报国热忱。
他17岁便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并且在一战中大放异彩。
战争对人带来的阴影无疑是巨大的,在上过战场之后,这个曾经无忧无虑的少年变成了阴郁的青年。
在家乡慕尼黑的警察生涯并不能磨灭穆勒入骨的杀人成瘾,很快他便成了当地有名的反共分子。
当时的德国笼罩在战后的阴影之中,工业停滞,经济衰退。
在美国人嫌弃英国的小肥猪时,德国人甚至连一根干瘪的香肠都吃不上。
穆勒决心要改变国家的现状,希特勒的激情演说让他看到了希望,很快他便成为了纳粹的忠实拥护者。
二战期间,穆勒跟随法西斯军队四处征战,以战养战的政策让德国的军工实力迅速提升,人民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在战场上连立战功的他双眼渐渐被血腥充斥,特别是成为了一名盖世太保之后,穆勒手中的屠刀便再也无法停止屠杀了。
盖世太保,是个臭名昭著的血腥组织。
在希特勒的授意下,他们大肆屠杀无辜的人们,特别是犹太人。
在这样的血腥治理下,就连德国人都深受其害。
因为希特勒认为残疾人都是对国家无用之人,所以盖世太保会将残疾人安乐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穆勒加入了盖世太保组织,可谓是如鱼得水。
他很快便因为出色的情报能力得到了盖世太保组织头领希姆莱的重视,从此声名鹊起平步青云。
不久便成为了号称“盖世太保一把手”的核心实权派人物,在他的手下可谓是冤魂无数,令人闻风丧胆。
揭秘:二战杀人魔头“盖世太保缪勒”下落之谜!
盖世太保是德国纳悴无恶不作的恐怖强力机构。
二战结束后,盖世太保头目海因里希·缪勒如同人间蒸发一样了无踪迹,其下落之谜被全世界历史学家公认为最神秘的谜团之一。
杀人魔头赫赫有名的“盖世太保缪勒”,是二战中纳粹大屠杀的元凶。
二战结束时,他竟突然失踪了。
纽伦堡军事法庭将其列为国际战犯法庭第7号通缉犯,展开全球通缉。
但多年过去了,依然没有缪勒的下落,他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
缪勒1900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
一战期间,他是德国最著名的战斗机飞行员之一。
一战结束后,他回到了故乡慕尼黑,成为当地一名警察。
20世纪20年代末期,缪勒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一名反共骨干。
他因向盖世太保首领希姆莱提供反共秘密报告而受重视。
30年代,缪勒在纳粹党内的地位迅速提升,号称“盖世太保一把手”,执掌生杀大权,成为令人生畏的实权派人物。
缪勒是忠实奉行反犹政策的分子,主张对犹太人大开杀戒。
二战期间,他亲自下令,要求党卫军将德国、波兰、荷兰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所有犹太人逮捕,并统统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1942年1月20日,缪勒还连同其他14名纳粹高官制订了屠杀全欧洲犹太人的“最后解决方案”,导致1942年至1945年期间600万欧洲手无寸铁的犹太人惨遭屠杀。
即使在德国将要战败之时,他还下令处决所有被关押在布切法斯特集中营里的人员,其手上沾满了血腥,可谓是十恶不赦。
悄然失踪作为希特勒忠实的信徒,他不仅对犹太人十分残忍,而且对纳粹党内成员亦不手软。
1944年7月20日,德国军官施陶芬伯格在“狼窝”开会时,将一枚炸弹放到了希特勒脚边,企图炸死希特勒。
幸运地逃过一劫的希特勒责成缪勒调查这起谋杀事件。
随后许多德国高级军官,包括赫赫有名的陆军元帅隆美尔、德国前参谋总长贝克将军、柏林警察部队总司令冯·赫尔道夫伯爵在内的4000多人受到牵连。
只要缪勒一声令下,无人能逃一死。
1945年4月30日,纳粹德国面临战败之际,缪勒还向在柏林城内的纳粹冲锋队员发布最后一条命令:“誓死保卫柏林,直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颗子弹。
读书笔记 蒙哥马利自传
读书心得(一)——蒙哥马利元帅战争回忆录蒙哥马利元帅作为二战中最为重要的英军将领,是盟军最杰出的指挥官之一,也是我最为钦佩的一位二战人物。
他在二战中最著名的战绩就是临危受命,在北非战场率领英军发动阿拉曼战役,击溃了号称“沙漠之狐”的德军名将隆美尔率领的德意非洲军团,从而扭转北非战局。
阿拉曼战役也成为整个二战的转折点之一。
此后,蒙哥马利元帅领导盟军全歼了北非残敌,参与了盟军西西里岛登陆,诺曼底登陆以及进军德国的战役,为二战西线战场的成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战后,蒙哥马利还出任过西欧联盟各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委员会常任主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高司令部副统帅,也是二战后国际形势变化的主要决策与亲历者。
蒙哥马利元帅在这本回忆录中记述了他的童年时代,军旅生涯和家庭生活,其中大部分篇幅是记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北非战场的主要战役以及欧洲战场的军事活动和战后的政治活动。
在书中,蒙哥马利对战争局势的发展和战略方针的制定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他治军严格,注重从实战出发训练部队;强调鼓舞队伍士气,认为发挥人的积极性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主张做好战前准备,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这些经验对于一个指挥官,或者说一个管理者都是值得借鉴的管理方法。
下面,我将分章节讲述我的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
第五章敦刻尔克撤退后的英格兰岁月这一章主要讲述了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去往北非之前蒙哥马利在英国本土的主要活动。
此时的英国刚经历在欧洲的惨败,人员,装备损失惨重,又面临强大德国的入侵威胁,士气普遍比较低落。
蒙哥马利为了让士兵从身体和精神上适应战争的要求,为他所属的第5集团军制定了高标准严要求的训练计划。
士兵要在各种天气条件下进行训练,无论白天黑夜,雨天雪天或是泥泞。
所有训练都要下假象状态下做到最好。
大规模演习必须要着眼于让指挥官、参谋人员和士兵们在恶劣的条件下不间断作战,并让各有关梯队做好时间上的安排。
蒙哥马利认为,想要赢得战争,就要求部队从上到下都要达到战争的要求。
二战 罗斯福
• 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采取了一些不成功的应付 经济危机的措施,为后来罗斯福新政正确措施的 出台提供了经验。 • 当时,富兰克林·罗斯福向群众许诺:将采取 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应对危机,带领人民走出经济 衰败的无底深渊,于是,罗斯福很快以压倒式的 选举结果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 32 届总统,为新政才华的施展提供的条件。也就 是说,如果他没有当选总统,美国历史上也就不 会产生新政了,最起码没有这个称呼。 • 实施结果:“应当指出,罗 新政的主要措施 实施结果 斯福新政措施是总统权力全面扩张,终于逐步建 立了以总统为中心的三权分立的新格局。他是总 统职权体制化的开拓者。”
人物简介
• 罗斯福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 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受民众期望 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 任4届总统的人,任职长达12年。他是身残 志坚的代表人,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美国采取不介入 政策,但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以“租 借法”支持同盟国。1941年底,美国参战。 罗斯福代表美国两次参加盟国“三巨头” 会议。
二战人物
罗斯福
生平简介
•
•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生于纽约。父亲詹 姆斯·罗斯福是一个百万富翁。母亲萨拉·德拉 诺比父亲小26岁。罗斯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 和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 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 质炎(俗称:小儿麻痹)致残。1928年任纽 约州长。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以 “罗斯福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 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 罗斯福政府提出了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 原则并得到了实施。罗斯福提出了建立联合 国的构想,也得到了实施。63岁时由于突发 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
马骏 以人文视角 回望二战人物
马骏以人文视角回望二战人物李俊兰2005年04月21日■2004年夏获博士学位时与女儿合影■与电视台编导交流马骏以人文视角回望二战人物■马骏:法学博士,大校军衔。
曾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国防大学和北京大学,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军事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外国军事思想和军事历史研究工作,现执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为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会理事。
著有《世界经典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人物》等47部著作。
京城四月天,花木恣意地舒展筋骨,和畅的春风有如一位浪漫的画师,在京城的每个角落点染着鹅黄、翠绿、桃红。
挟一路花香,马骏教授从颐和园西北处的国防大学驱车“南下”,向长安街边的中央电视台驶去,尔后同电视观众一起,向60年前的血雨腥风、烽火硝烟走去。
频频在央视的节目中“亮相”,一周几次如此这般地“赶场”,有人笑称52岁的马骏教授为“电视明星”:有时在《国防时空》栏目中,出任“二战经典战役”的军事评论员;有时则做客新闻频道的《国际观察》,与主持人水均益一起回望尸骨成山,惨绝人寰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不过最“吃重”的活路当属科学教育频道的《百家讲坛》,一位位声名赫赫的“二战”人物,在他的讲述中从历史的深处走到岁月的前台:巴顿、艾森豪威尔、罗斯福、丘吉尔以及希特勒、隆美尔……常常地,着深色西装戴一副近视镜“出镜”的马骏教授予人一种学者气质;有时一身戎装登场,镜头前便是一位英武的四星大校。
《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说:“在我的记忆中,马老师可能是来《百家讲坛》授课的第一位军人学者。
”把怎样的“二战”人物讲给观众听·人性视角从生命本体切入·历史人物因个性而鲜活·反思需抵达民族文化心理层面湛蓝的幕景下,暗红色的地毯上,《百家讲坛》的三尺讲台前留下中国学术界一位位名师大家的足印。
马骏教授第一次站在这讲台前,面向现场观众和摄像机镜头,他拿起一帧两岁儿童的照片,那照片因年代久远、多次翻拍显得有些斑驳,然而孩子面庞的清秀、眼眸中的纯真,依然清晰可见。
二战 名人睡觉故事
二战名人睡觉故事二战时期,许多名人的睡眠习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他们的个性和处事方式。
以下是一些著名二战人物与睡眠的故事:1.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这位英国首相以他精力充沛的工作风格而著称,他的睡眠习惯也十分独特。
他经常在凌晨3点入睡,一直睡到早上11点,这种习惯常常被称为“猫头鹰作息”。
尽管他的作息时间不规律,但他总能保持充沛的精力,这也帮助他在二战期间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2. 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斯大林是一个工作狂,他对睡眠的需求很少。
他通常每天只睡三到四个小时,而且是在深夜工作之后才休息。
这种作息习惯对于他的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他最终因此而去世。
3.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在二战期间领导美国取得了胜利。
尽管他身患重病,但他总是能够保持充沛的精力。
他的秘诀是每天晚上进行热水浴和按摩,这有助于缓解他的疲劳和疼痛。
4. 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戴高乐是法国抵抗运动的重要人物,也是法国自由运动的象征。
他经常在战场上经历着艰苦的生活,但他总是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
他的秘诀是每天晚上进行热水浴和适当的运动,这有助于缓解他的疲劳和压力。
5. 朱可夫元帅(Marshal Zhukov):朱可夫是苏联红军的重要将领之一,他在二战期间指挥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和柏林战役等重大战役。
他的睡眠习惯十分独特,他经常在办公桌前坐着入睡,而且常常只睡几个小时。
他相信通过短时间的睡眠来保持警觉和精力充沛,这也是他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二战名人的睡眠故事告诉我们,睡眠对于保持精力和健康至关重要。
尽管他们的作息习惯各不相同,但他们都能够在战争中保持警觉和精力充沛,最终取得了胜利。
关于二战人物的英语作文
关于二战人物的英语作文World War II was a pivotal moment in history, and its figures have left indelible marks on the world. One such figure was Winston Churchill, the British Prime Minister whose iron will and oratory skills galvanized a nation during the darkest days of the war.The war also saw the rise of leaders like Joseph Stalin, whose leadership of the Soviet Union was instrumental in turning the tide against the Axis powers. Stalin's strategic decisions and the sacrifices of the Soviet people werecrucial in the defeat of Nazi Germany.On the other side, the name Adolf Hitler is synonymous with the atrocities committed during the war. His rise to power and the subsequent devastation he caused are a stark reminder of the dangers of unchecked ambition and hatred.The war also highlighted the courage of ordinary people. Anne Frank, a young Jewish girl, wrote a diary that captured the fear and hope of those hiding from the Nazis. Her words continue to inspire and remind us of the human cost of war.Another unsung hero was Alan Turing, whose work in cryptography was vital in breaking the Enigma code. Turing's genius was a key factor in the Allied victory, although his contributions were not fully recognized until much later.The stories of these individuals, and many others, are woven into the fabric of World War II. Their actions, decisions, and legacies continue to shap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flict and its impact on the world. It is through their stories that we can learn about the complexities of war and the resilience of the human spirit.。
关于二战人物的英语作文
关于二战人物的英语作文The Second World War was a pivotal moment in history, shaping the world as we know it today. Amidst the chaos and destruction, there emerged figures whose courage and leadership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humanity.One such figure was Winston Churchill, the British Prime Minister whose oratory skills and unwavering resolve inspired a nation to stand against tyranny. His speeches, filled with determination, became a beacon of hope in the darkest of times.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conflict, figures like Anne Frank represented the resilience of the human spirit. Her diary, a testament to the horrors of the Holocaust, also captured the essence of hope and the desire for a peaceful world.Another notable figure was Joseph Stalin, the Soviet leader whose strategic decisions and leadership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feat of Nazi Germany. His influence, however, was a double-edged sword, as it came with a heavy cost to his own people.The war also saw the rise of military heroes like General George S. Patton, whose tactical genius and aggressive approach on the battlefield earned him both admiration and controversy.The stories of these individuals are not just tales of war; they are narratives of courage, sacrifice, and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nature. Each played a unique role in a global conflict that changed the course of history, and their legacies continue to influence us today.In reflecting on these figures, we are reminded of the importance of leadership, the power of the written word, and the indomitable spirit of those who faced unimaginable adversity. Their stories serve as lesson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urging us to learn from the past and strive for a more peaceful and just world.。
党卫军第一“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历任师长都是谁?
党卫军第一“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历任师长都是谁?对二战题材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点开我的名字,“文章”里有你想了解的二战德国资料,只介绍历史,不宣扬纳粹,了解历史,认清法西斯的罪恶。
党卫军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是武装党卫队最早组建的特别机动部队之一,但它并不是最早扩编为师级单位的部队,党卫军第一个师级规模的部队是“帝国师”,由于希特勒对“警卫旗队”的宠爱,“帝国师”只能把第一的番号让给“警卫旗队师”,能成为这个师的一把手,相比都是些牛人吧,那么,它的历任师长都是谁呢?第一任师长名正言顺的由“老爹”约瑟夫.迪特里希担任,他是“警卫旗队”的老领导,这支部队就是由他一手组建起来的,在他的带领下,警卫旗队参加了德国所有的侵略行动,波兰、法国、巴尔干、苏联,警卫旗队也由“花瓶”逐步成长为一支勇猛凶悍的王牌部队,期间多次发生过针对平民和俘虏的战争暴行。
1943年7月,迪特里希升任党卫军第一装甲军军长,离开“警卫旗队师”。
第二任师长是年轻有为的提奥多.威施,接任师长职务时年仅36岁,他是一位颇具军事才能的指挥官,带领该师转战于东西两线,在1944年8月的卡昂战役中,威施身受重伤,双腿被截肢,不得不离开师长的位置。
第三任师长是党卫队区队长威廉.蒙克,此人性格粗鲁、脾气暴躁、有勇无谋,在巴尔干战役中曾丢了一条腿,担任过警卫旗队师的营长,后调到第十二“奶瓶师”担任团长,这位独腿将军曾犯下多起屠杀战俘的罪行,接替威施了警卫旗队师长的职务后仍然如此,战后审判战争罪行时,有下级军官成为了替死鬼,他居然逃脱了惩罚。
1945年2月,蒙克被盟军飞机炸伤回国治疗,由奥托.库姆接替师长。
奥托.库姆是“警卫旗队师”第四任也是最后一任师长,这位排字工出身、来自“欧根亲王师”的党卫队旅队长,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军事教育,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官,可是等他接手这支王牌部队“警卫旗队师”时,风光早已不在,东拼西凑、残兵败将的组合再也没有什么大作为,只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局部胜利,而他最大的贡献,就是率领部队拼命往西杀出一条血路向美军投降,避免了“警卫旗队师”被苏军俘虏的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巨头 - 二战美苏英三国领导人三巨头指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英国、苏联的领导人,在德黑兰会议时分别为美国总统罗斯福(波茨坦会议时为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斯大林。
这三个国家是反法西斯阵营中最重要的三个国家,领导世界人民击败了轴心国。
罗斯福 - 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美国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超过两届(连任四届,病逝于第四届任期中)的总统,美国迄今为止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
罗斯福家族在美国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堂叔。
在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推行新政以提供失业救济与复苏经济,并成立众多机构来改革经济和银行体系,从经济危机的深渊中挽救了美国,他所发起的一些计划仍继续在国家的商贸中扮演重要角色。
除此之外,在其任内设立的一些制度仍然保留至今。
罗斯福曾促成了政党重组,他与其妻埃莉诺·罗斯福至今仍是美国现代自由主义的典范。
罗斯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阵营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罗斯福力主对日本宣战,并引进了价格管制和配给。
罗斯福以租借法案使美国转变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使美国成为同盟国主要的军火供应商和融资者,也使得美国国内产业大幅扩张,实现充分就业。
二战后期同盟国逐渐扭转形势后,罗斯福对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影响力在雅尔塔会议及联合国的成立中尤其明显。
后来,在美国协助下,盟军击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
罗斯福曾多次被评为美国最佳总统,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4名。
温斯顿·丘吉尔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年生于英格兰牛津郡伍德斯托克。
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战后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他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6卷、《英语民族史》24卷等。
丘吉尔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数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人物》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一大演说家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从1929年到1965年,连续36年担任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校长。
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斯大林 - 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前苏联政治家。
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大元帅,是在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
斯大林曾协助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列宁逝世后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
在任期间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但同时也导致了乌克兰大饥荒,他还树立个人崇拜,发动“大清洗”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苏联红军,与盟军协力击败轴心国,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战后他扶植了社会主义阵营,在冷战中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峙。
1953年3月5日因脑溢血病逝于莫斯科,年74岁。
著有《斯大林全集》。
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行了一次“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活动,斯大林高居第三(四至六位分别是普希金、彼得大帝、列宁),仅次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斯托雷平。
蒋介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
生于清朝末年浙江省宁波府奉化县(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
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
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国民党政府总统等职务。
1927年9月28日,蒋介石东渡求婚。
1937年8月12日,蒋介石任海陆空军大元帅,1949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内战失败后退守台湾,1975年逝世于台湾台北的住所士林官邸内。
轴心国轴心国(Axis),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法西斯国家联盟,领导者是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及与他们合作的一些国家和占领国。
名称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与纳粹德国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后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阿道夫·希特勒 - 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德语: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出生于奥地利布劳瑙,奥地利裔德国政治家、军事家,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希特勒积极宣扬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改组并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
他试图在欧陆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新秩序,他力主扩大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并重新武装德国。
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后,积极扩军备战,并于1939年指挥德军入侵波兰,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期间犯下种种罪行,并迫害和屠杀六百万的犹太人等。
1945年4月30日在德国总理府地下室自杀。
希特勒的罪恶行为给欧洲以及整个世界造成了空前的浩劫,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影响。
贝尼托·墨索里尼贝尼托·墨索里尼,意大利法西斯党党魁、法西斯独裁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
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
1922年至1943年期间任意大利王国首相。
墨索里尼在1925年1月宣布国家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从而建立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独裁统治。
墨索里尼与德国元首希特勒于1939年5月22日签订意德钢铁条约。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加入轴心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3年7月25日,由于军事上失利和国内反法西斯运动高涨被撤职,并被监禁在阿布鲁齐山大萨索峰顶。
9月被德军伞兵救出,随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建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
1945年4月27日,墨索里尼在逃亡途中被游击队发现、俘虏。
1945年4月28日,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克拉拉·贝塔西在科莫省梅泽格拉被枪决,后被愤怒的群众暴尸。
东条英机东条英机(1884.12.30-1948.12.23.),生于日本东京,日本陆军军人、政治家,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被授予陆军大将从二位勋一等功二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任大政翼赞会总裁、日本皇军的陆军大将、陆军大臣和第四十任内阁总理大臣(1941年-1944年),是二战的甲级战犯,任内参与策划珍珠港事件,偷袭美国夏威夷珍珠港,引发美日太平洋战争。
战后被处以绞刑。
巴顿 - 美国军事统帅乔治·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是一位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
乔治·巴顿作战勇猛顽强,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有“热血铁胆”、“血胆老将”之称。
巴顿不仅是将军也是文人;是一个具有政治、军事、哲学头脑的人;更是一个最具个性和人性的人。
使之成为第二世界大战中一颗耀眼军事明星。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巴顿组建了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他因此获得“美国第一坦克兵”的美誉。
1932年毕业于陆军参谋学院。
1932年,在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指挥下,当时是少校的乔治·巴顿参与军队对酬恤金进军事件的镇压活动。
1939年授命组建装甲旅,晋升为准将。
1911年12月,巴顿进入陆军参谋部任职。
1912年夏季参加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五届奥运会,取得五项全能项目的第五名。
同年底在陆军参谋部办公室临时任职,一度担任陆军参谋长伦纳德·伍德和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的副官。
在此期间在《陆海军杂志》上撰文建议改进骑兵军刀获得采纳,他设计的2万把“巴顿剑”被配发到美国陆军部队,使他崭露头角。
1913年夏自费赴法国学习剑术。
1916年任潘兴将军的中尉副官,两年后升任上尉。
1917年随潘兴将军赴法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战行动。
1940年12月晋少将,任第2装甲师师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参战之后,巴顿1942年任第一装甲军军长,同年8月率部渡大西洋登陆北非。
占领法属摩洛哥。
同年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
1943年率领美军与英国将军蒙哥马利率领的英国军队肃清了北非德军,1943年3~4月任美第2军军长。
晋升为中将,任第一军团司令,7~8月指挥美第7集团军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1944年在英国就任美国第3集团军司令。
作为第二梯队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8月1日率部投入战斗,突入布列塔尼半岛和法国中部。
尔后协同盟军其他部队在法莱斯战役中重创德军,并向洛林方向追击逃敌。
阿登战役中,奉命率部驰援被围困在巴斯托涅的美军,击退德军进攻。
1945年3~5月率军突破齐格菲防线,强渡莱茵河,突入德国腹地,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西部,进抵捷奥边境。
9个月间,歼敌140万,解放大小城镇1.3万座,且相对伤亡最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擢升四星上将,德国投降后任巴伐利亚军事长官。
同年10月转任第15集团军司令。
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期间,巴顿因殴打士兵遭到媒体抨击(即“打耳光事件”),引起盟军总部的反感。
战争结束不久,他又在正式场合出言不慎,被媒体加以利用,使他在军中的地位更受到影响。
1945年12月9日,打猎途中遇车祸受伤,12月21日殁于德国海德堡。
蒙哥马利 - 英国陆军元帅伯纳德·劳·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是盟军最杰出的将领之一。
以成功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于世,由他所指挥过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三大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