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知识要点解读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4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说明各地在发展经济,在制定政策时须从本地实际出发。
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Fra bibliotek4、系统优化方法
1.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Ⅱ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实质
【原理内容】: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4、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发展的原因:
【原理内容】:<1>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3>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4>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学笔记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学笔记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学笔记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1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注: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满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错误观点】①哲学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

(X)②哲学思想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

(X)(纠正:哲学是人类社会产生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的产物。

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的现世的智慧,它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

)③人们对世界的思考都属于哲学。

(X)(纠正:只有对世界本质与一般规律的思考才具有哲学意义。

)(哲学的产生过程:认识和改造世界——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惊讶情绪——追问和思考世界——产生世界观——形成理论体系)3.哲学与我们的生活、自然、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注: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哲学源于生活与实践,生活与实践需要哲学。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对人生)1.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真正的哲学的意义/作用/功能: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注: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完成这一任务)(注:哲学≠真正的哲学)(1)从性质上看;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而真正的哲学是科学的。

(2)从作用上看:不是任何哲学都能对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真正的哲学则能对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4份打包)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4份打包)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4份打包)1专题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一物质与运动一、物质概念[提醒]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理解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

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误区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易错提示】区分以下几种错误观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形而上学和脱离运动谈物质的唯心主义;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唯心主义);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意识也在运动,所以运动可以离开物质。

四、全面认识相对静止1.是一种不显著的、特殊的运动。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3.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易错提示】准确辨别以下几种观点:(1)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如:“飞矢不动”“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等都是承认绝对静止而否认运动的观点。

(2)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如:“人一次也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等都是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

(3)区分“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这是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的辩证唯物论观点。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4)要区分几种常见的说法: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错误);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正确);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正确)。

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五课 意识的作用》课件(24张PPT)

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五课 意识的作用》课件(24张PPT)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人为什么能够造出纯粹自然界中没有的事物?
中国歼20战斗机
中国现役航母
可发现数千公里内发射的导弹信息
中国核潜艇
美国在日本部署第二部导弹预警雷达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思考:①人是如何制造出自然界中本没有的事物的?
意识 指 挥(导)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4、 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 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 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 南情思油然而生。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C A.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5、“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 就没有了悲秋之感。”下图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C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 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 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 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例3: 经过训练能从缸里舀水灭火的黑猩猩,当遇到着 火的时候,如果周围没有水缸,只有河的话,却也不懂得 从河里舀水灭火。因为它没有“水”的概念,它不知道缸 里的水与河里的水都是一样的水。
②地位: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理解: 认识了现象,不能真正把握我们的世界,只有透过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和方法论知识整理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和方法论知识整理

《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和方法论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辩证唯物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①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③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反映)。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

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题)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的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1)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记背大全

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记背大全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记背知识大全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高中新课标政治必修第4模块知识要点

高中新课标政治必修第4模块知识要点

高中新课标政治必修第4模块知识要点《生活与哲学》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的任务是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认识的变化与发展,从而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知识的内容:一类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一类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一类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多方面的: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阀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阿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核心提示:哲学の产生哲学の起源哲学の作用哲学の本义哲学の任务哲学の内涵哲学の基本问题哲学の基本派别哲学の两个对子哲学与时代の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课美好の生活导向1课1框生活处处有哲学P41.哲学の产生:P4哲学の智慧产生于人类の实践活动。

2.哲学の起源:P5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の追问和对世界の思考。

3.哲学の作用:P5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の艺术。

4.哲学の本义:P6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の学问。

5.哲学の任务:P6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课2框关于世界观の学说P7①从本质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の学说。

②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の统一。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具体知识の概括和总结。

④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の学问。

哲学の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第二课百舸争流の思想2 课1框哲学の基本问题P101.哲学の基本派别:P12◇附表:唯心主义の两种基本形态:P13第三课时代精神の精华3课1框真正の哲学都是自己时代の精神上の精华P16 1.哲学与时代の关系:P163课2框哲学史上の伟大变革P18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核心提示:物质运动规律意识认识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の本质4课1框世界の物质性P283.人类社会の物质性:P304课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P31 一.运动:1.运动の含义:P31哲学上所讲の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の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の关系:P313.运动の特点:P32运动是无条件の、永恒の和绝对の。

静止の特点:静止是有条件の,暂时の和相对の二.规律:注意:人们可以认识、发现、利用规律。

但是不能创造、改造、改变、消灭规律。

第五课把握思维の奥妙5课1框意识の本质P351.意识の含义:p35物质决定意识。

5课2框意识の(能动)作用P382.意识の作用:P38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核心提示:哲学的产生哲学的起源哲学的作用哲学的本义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两个对子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课美妙的生活导向1课1框生活到处有哲学P41.哲学的产生:P4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的起源:P5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3.哲学的作用:P5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哲学的本义:P6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5.哲学的任务:P6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课2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73.详细科学与哲学:P8①从本质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详细学问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才智或追求才智。

其次课百舸争流的思想2 课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哲学的基本问题:P10-2课2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121.哲学的基本派别:P123课1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63课2框哲学史上的宏大变革P18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P18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18其次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核心提示: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相识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4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P281.自然界的物质性:P282.物质:P294课2框相识运动把握规律 P31一.运动:1.运动的含义:P3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更和过程。

3.运动的特点:P3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确定的。

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短暂的和相对的二.规律:1.规律的含义:P332.规律的特点:P33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5课1框意识的本质P352.物质确定意识:P37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确定意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要点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要点

中学政治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1)哲学的才智不是从人们的主观心情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2)哲学具有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才智或追求才智。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更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供应主动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分: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驾驭。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分: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相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世界观确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4、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复习

答: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一切从实际出发。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 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必须从能源短缺这一实际出发,加快建 设节约型社会。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 进事物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思想意识, 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指导作用。加快建设节约 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它有助 于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③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加 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具体体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 有目的性
意识活动具 有主动创造 性和自觉选 择性
【特别提示】学习意识的能动性时要克服以下几 个错误观点: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不等同于“人的 认识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不等同于“处于 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将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穷 尽”;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不等同于“人的 意识能够直接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 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不等同于“人的 意识总是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D B C
B C
8 9 10
11 12
B C D
C D
15 16
B B
6 7
B C
13 14
A C
(2013广东揭阳一模)37.(24分) 阅读下列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党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报告 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 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 行的。 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相关观点,分析材料二。 (13分)

2022年高考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拨(新版教材按课)

2022年高考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拨(新版教材按课)

202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常考知识点点拨(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惊讶。

(X)点拨:哲学的产生离不开追问和思考,但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X)点拨: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X)点拨: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但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X)点拨: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5、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互相决定的关系。

(X)点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世界观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X)点拨: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X)点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8、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X)点拨: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9、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X)点拨: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X)点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框架 (共14张PPT)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框架 (共14张PPT)

方法论 要求
矛盾发展的 不平衡性
坚持两点论 与重点论的 统一,反 对…
用对立 统一的 观点看 问题
矛盾分析方法归纳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创造条件使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 矛盾普遍性原理
2、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1、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2、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看问题。
矛盾特殊性原理
个人价值
如何创造、 实现价值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根本途径
认识社 会与价 值选择
社会存在与社 会意识的关系 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
社会历 史主体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动力 社会历史发 展总趋势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人民群众是历方法论 坚持群众观点、 史的创造者 群众路线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关系原理 主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矛盾主次要方面关系 原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统筹兼顾 看问题分清主流与支流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 次方面关系原理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历史观
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
决定
反作用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 本质上 实践 主体 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 求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物 质 资 料 生 产 方 式
生产力
决 定 反 作 用 社 会 基 本 矛 盾 解 决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决 反 作 定 用
上层建筑
阶级 社会
社 会 历 史 发 展 总 趋 势 : 前 进 的 、 上 升 的
决定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知识要点解读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知识要点解读 新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解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注意:是人脑,而不是“大脑”或“头脑”。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注意:(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对客观存在具有反作用,只不过二者性质不同而已。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4)由于时间、地点、条件等主客观的因素,人们的意识会存在差异。

(5)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而不是人脑,人脑仅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工厂”。

4.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 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解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
..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注意:是人脑,而不是“大脑”或“头脑”。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不管是正确的意
.......
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
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注意:(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对客观存在具有反作用,只不过二者性质不同而已。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4)由于时间、地点、条件等主客观的因素,人们的意识会存在差异。

(5)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而不是人脑,人脑仅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工厂”。

4.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 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特别解读】
(1)意识无论是能动地认识世界还是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都不是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的,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对客观存在都有反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发挥有双重性(二重性):从认识世界来看,意识既可能正确的反映客观存在,也可能错误的反映客观存在。

从改造世界来看,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什么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特别解读】
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反对从主观出发,从主观出发有三种表现:从理论出发(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从经验出发(经验主义);从个人主观好恶出发。

实事求是:实事——客观事物;求——认识;是——规律。

实事求是一方面强调了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和认识规律。

为什么
(1)哲学依据(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

(2)现实意义
第一、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第二、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第三、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怎么办
(1)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3)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二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特别解读】
(1)从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出发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是唯心主义。

(2)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从个别的、静止的实际出发,必须全面地把握变化着的客观实际。

(3)一切从实际出发与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是不矛盾的。

前者是讲工作的客观依据,后者是进工作的最终目的。

二者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4)“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是一回事。

二者并不是同一个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题,它正确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科学地指出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