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技术原理与应用全套课件443p
第二章 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其应用-1_PPT幻灯片

5、冻融法
将细胞置低温下冰冻一定时问,然后取 出置室温下(或40℃左右)迅速融化。如此 反复冻融多次,细胞可在形成冰粒和增高 剩余胞液盐浓度的同时,发生溶胀、破碎。
二、溶胀和自溶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溶胀
细胞膜为天然的半透膜,在低渗溶液如低 浓度的稀盐溶液中由于存在渗透压差,溶剂分 子大量进入细胞,引起细胞膜发生胀破的现象 称溶胀。
如细胞裂解液。
四、生物酶降解
生物酶(如溶菌酶)有降解细菌细胞壁 的功能。用此法处理细菌细胞时,先是细 胞壁消解,随之而来的是因渗透压差引起 的细胞膜破裂,最后导致细胞完全破碎。
例如从某些细菌细胞提取质粒DNA时,不 少方法都采用加溶菌酶(来自蛋清)破细胞 壁的步骤。
第三节 抽 提
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原料中把有效成 分分离出来和去除杂质的过程.
第七节 有效成分纯度和性质的分析
提取纯化的样品中,有效成分的纯度和性 质需要进行各种测试和分析。
1. 鉴定纯度的方法有电泳、免疫分析、薄 层层析和薄膜层析等;
2)冻干机主要由低温干燥箱、真空泵和冷 冻机构成。
在冻干小体积样品时,可以将其置玻璃 真空干燥器中进行。具体作法是,把分装 至小瓶中的样品冰冻后放入装有五氧化二 磷或硅胶吸水剂的真空干燥器中,连续抽 真空使其达到浓缩、干燥状态。
第五节 纯化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 纯化方案——指在纯化过程中几种纯化 方法有机的联合应用的总称。
例如: 提取刀豆球蛋白A时,用0.15mol/L甚至
更高浓度的NaCl溶液,都可使其从刀豆粉中 溶解出来,稳定存在。而抽提脾磷酸二酯酶 时,则需用0.2mo1/L蔗糖水溶液.才能达到 抽提目的。
降低极性的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ppt
24
四.几种常见电泳的比较
类型
优点
缺点
纸电泳
设备操作简单
分辨率差,电渗现 象
醋酸纤维薄膜电 设备操作简单,样品
泳
用量少
分辨率差
琼脂糖凝胶电泳 快速,分辨率高
电渗现象严重
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
可调节凝胶孔径,样 品用量少分辨率高,
无电渗现象
高浓度凝胶难剥离
完整版课件ppt
25
五.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原理
A.凝胶层的不连续性
浓缩胶T=2.8% C=20%;分离胶T=7% C=2.5%
B.缓冲液成分的不连续性:
凝胶缓冲液Tris-HCl,含Cl-,电极缓冲液Tris-Gly,Gly
-
C.pH的不连续性:
浓缩胶pH6.7,分离胶pH8.9,电极缓冲液pH8.3
D.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
完整版课件ppt
30
五. 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2)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三种效应
样品的浓缩效应
电荷效应
分子筛效应
完整版课件ppt
31
A. 样品的浓缩效应
缓冲液成分及pH的不连续性 浓缩胶pH6.7 缓冲液 浓缩胶Tris-HCl, 电极缓冲液Tris-Gly
解离度 :Cl> 蛋> Gly mcl cl>m蛋 蛋>m Gly Gly 凝胶中Cl-为快离子, Gly-为慢离子,
蛋白质从“-”极向“+”极移 动,从浓缩胶进入分离胶,速 度变慢,堆积浓缩。
完整版课件ppt
缓冲 液
浓缩胶 分离胶
40
B.电荷效应
蛋白质样品进入分离胶后 pH增大(pH 8.9),Gly-解离度增 大,不存在快、慢离子之分, 蛋白质样品在均一电场强度和 pH条件下泳动。
生物化学课件完整版极其详细)

生物化学课件完整版极其详细)第二章蛋白质第一节蛋白质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一、什么是蛋白质?α—AA 借肽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短杆菌肽含D-苯丙氨酸)O[肽键:—C—NH—也叫酰胺键]二、蛋白质的生物学作用(或称功能分类)物质吸收与运输、运动,调节代谢、储存养分、催化各种生化反应、分子间的识别(支架蛋白)、信息传递(受体复制酶)、记忆、疾病防御—抗体。
应用:固体酶的工业应用(联于水不溶性树脂上)、脱(纺织品)浆(淀粉酶)、生化制药,蛋白酶用于皮革的脱毛及软化等,都是利用蛋白质的催化作用,蛋白质生物芯片(贮存信息量大,将多种蛋白质抗体固定、排列到玻璃板上,能检测各种疾病蛋白及其他基因表达蛋白),进行病原体与疾病诊断等。
第二节蛋白质的组成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C(50-55%)、H(6-8)、O(20-30%)、N(15-18)、S (半胱aa)(0-4%)有的还含有P(酪蛋白)、Fe、Zn、Mo(钼Fe蛋白)、Cu、I,特别是含N量都很接近,平均为16% 。
所以,测出含N量× 6.25(100/16 蛋白质系数)即可推测出蛋白质的含量——凯氏定氮。
二、蛋白质的aa组成通常只有20种,除Pro外均为α—aa ,除甘氨酸外,都有D、L 两种异构体(α—碳原子为不对称碳原子)所以有旋光性。
投影式如下:COOH COOHH2N —C —H H —C —NH2R RL—α D —αaa的分类方法:(一)氨基酸的种类分类一根据侧链基团R的化学结构分为四类:第一类脂肪族aa:侧链是脂肪烃链①一氨基一羧基(中性):一氨基一羧基aa中共九种:H —CH —COOH CH2—CH —COO-CH2—CH —COO-NH2 OH NH+3SH NH+3(Gly:G) (Ser:S) (Cys:C)CH3—CH —COO-CH3—CH —CH—COO-CH3—CH —CH —COO-NH+3OH NH+3CH3NH+ 3 (Ala:A) (Thr:T) (Val:V支链aa)—COO—(Leu: L支链aa)CH3—S —CH2—CH2—CH —O-CH3—CH —CH2—CH —? -NH+3CH3NH+3 CH3—CH2—CH —CH —COO-CH3NH+3(Ile:I支链aa)②一氨基二羧基aa(酸性)及其酰胺—OOC —CH2—CH —COO——OOC —CH2—CH2 —CH —COO—NH+3NH+3 (Asp:D) (Glu:E)O OH2N —C —CH2—CH —COO—H2N —C —CH2—CH2—CH —COO—NH+3NH+3 (Asn:N) (Gln:Q)③二氨基一羧基aa(碱性:—NH2>-COOH)H3N+—CH2(CH2)3—CH —COO—H2N —C —NH —(CH2)3—CH —COO—NH3+NH2+NH3+(Lys:K)(Arg:R)第二类芳香族aa(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叫做芳香族化合物,有的包括Trp):—CH2—CH —COO—HO ——CH2—CH —COO—(Phe:F) (丙aa取代)(Tyr:Y)第三类杂环aa:HC C—CH2—CH —COO—………—CH2—CH —COO—…HN+NH NH+3 N NH+3 CH(His:H咪唑基)(Trp :W 吲哚基苯并吡咯)第四类脯氨酸,也称杂环亚氨基酸:由Glu还原、环化、再还原形成四氢吡咯-2-羧酸NH2+NH+3NH+3(Met:M)(Pro:P)分类二按侧链R基团的极性(及在pH7左右时的解离状态)分为:非极性:甘、丙、缬、亮、异亮、苯丙、蛋、脯、色氨酸。
《生物化学》全套PPT课件

生物化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 物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共同揭示生命的奥秘。同时,生物化学在医学、农业、 工业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生物化学在医学领域重要性
A
疾病诊断
生物化学方法可用于检测血液中特定生物分子 的含量或结构异常,从而辅助疾病的诊断,如 血糖、血脂检测等。
脂类分类方法
根据化学结构和性质,脂类可分为简单脂质(如脂肪酸、甘油酯等 )和复合脂质(如磷脂、糖脂等)。
脂类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不同生物体内的脂类分布有差异,如动物体内主要储存甘油三酯, 而植物体内则以脂肪酸为主。
甘油三酯分解代谢过程剖析
01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途径
甘油三酯在体内主要通过脂肪酶的催化作用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进而
药物研发
通过对生物体内代谢途径和药物作用机制 的研究,有助于设计和开发新的药物,提 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B
C
营养与健康
生物化学在营养学领域的应用有助于了解食 物中营养成分的代谢和利用,为合理膳食和 营养补充提供科学依据。
遗传性疾病研究
生物化学方法可用于研究遗传性疾病的发病 机制和治疗方法,如基因疗法和干细胞疗法 等。
酶活性调节的方式
包括共价修饰、变构调节、酶原激活 和抑制剂作用等。
酶在医学领域应用实例分析
酶与疾病的关系
酶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酶缺陷病、代谢 性疾病等。
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利用酶的特异性催化反应,开发酶学诊断方法,如酶活性测定、同 工酶分析等。
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通过补充或抑制特定酶的活性,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酶替代疗 法、酶抑制剂疗法等。
进入血液循环被组织细胞摄取利用。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ppt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等,影响分子的聚集状态和稳 定性。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或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和能 量守恒定律。
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可用于解释反应的动 力学和热力学性质。
酸碱反应与缓冲溶液
酸碱反应
酸和碱通过质子转移反应生成水和盐,酸碱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类型之一。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
目录
• 生物化学概述 •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 • 生物大分子与细胞结构 • 生物化学代谢过程 •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 生物化学前沿研究与发展趋势
01
生物化学概述
生物化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和化学两门学 科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体 内的化学过程和物质代谢。
重要性
02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
分子结构与性质
分子结构
分子由原子组成,通过化学键连接, 具有空间构型和电子分布,决定分子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分子性质
分子的性质由其结构决定,包括极性 、溶解度、挥发性等,影响分子的物 理状态和化学反应活性。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间通过电子转移或共享形成的相互作用力,分为共价键、离子键 和金属键等。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核酸是生物体中重要的遗传物质,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
详细描述
核酸包括DNA和RNA,它们由核苷酸组成,具有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一级结构决定了核酸的序列 ,二级结构决定了核酸的双螺旋结构,三级结构决定了核酸的空间构象。核酸的功能是携带和传递遗 传信息。
酶的结构与催化机制
总结词
生物化学ppt课件

05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Chapter
分光光度法
总结词
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方法
详细描述
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特性来测定物质浓度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量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可 以计算出物质的浓度。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是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定量分析 方法之一。
分子性质
分子的性质由其组成原子的性质 和分子结构决定,包括极性、溶 解度、挥发性等。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间力的一种表现,主要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 属键。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物理性质的重要因素,包括范德华 力、氢键等。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分子间的转化,遵循质量 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生物化学的应用领域
医学
生物化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广泛 ,如疾病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
等。
农业
通过研究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改 良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工业
生物化学在食品、制药、环保等领 域有广泛应用,如发酵工程、酶工 程等。
02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
Chapter
分子结构与性质
分子结构
分子由原子组成,通过共价键连 接,具有固定的空间排列。
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具有一级、二级、 三级和四级结构,这些结 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发挥着 多种功能,如酶、运输、 结构等。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组成
核酸的功能
核酸由核苷酸组成,包括脱氧核糖核 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DNA携带遗传信息,RNA在转录和翻 译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高级生化课件生物化学技术原理与应用

2.化学处理
(1)脂溶性溶剂:丙酮;氯仿;甲苯 (2)表面活性剂:十二烷甲基黄酸钠;十
二烷基硫酸钠
23
3.生物方法
(1)溶胀 (2)自溶 (3)生物酶降解:溶菌酶;蛋白水解酶K
24
第四节 抽提
一.抽提的含义 二.抽提有效成分的影响因子
25
一、抽提的含义
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原料中把 有效成分分离出来的过程。用缓冲液, 稀酸,稀碱或有机溶剂(丙酮,乙醇) 等抽提,有时还可以用蒸馏水抽提。
35
二.吸附法 干葡聚糖凝胶G25或吸水棒加入抽提液, 两者比例一比五,能缩小抽提液体积三 倍左右.
36
三.超过滤法 在空气或氮气压力下,使小分子物质通 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留在膜内的装置。
37
四. 透析法 (1)把装透析液的透析袋埋在吸水力强的
聚乙二醇PEG或甘油中; (2)真空透析。
38
五.减压蒸馏法 简易减压蒸馏装置(降低沸点).
26
二.抽提有效成分的影响因子
1.PH值 2.溶剂的极性和离子强度 3.水解酶 4.温度:选择合适的抽提温度 5.搅拌:温和搅拌可增加溶解度 6.氧化 7.金属离子 8.抽提液及抽提物的比例:1:5
27
1.PH值 对蛋白质或酶等具有等电点的两性电
解质物质,选择抽提液的PH值在偏离等电 点。
28
2.溶剂的极性和离子强度
44
二.纯化方案的评价 考察比活力、纯化倍数和收得率
45
第二编 纯化方法
第二章 沉淀法 第三章 吸附层析 第四章 疏水层析 第五章 离子交换层析 第六章 凝胶过滤 第七章 亲和层析 第八章 聚焦层析 第九章 高效液相色谱 第十章 固定化的酶及微生物
《生物化学》全套课件

《生物化学》全套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生物化学》教材,主要涉及第5章至第8章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酶学原理、代谢途径、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实验方法。
2. 学习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了解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 掌握代谢途径的基本过程,分析生物体内的物质转化与能量流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代谢途径的复杂性、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
重点:酶学原理、代谢调控、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激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生活中的生物化学实例,引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酶学原理、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代谢途径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给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惑。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提纲形式呈现。
2. 板书右侧:针对重点内容,绘制示意图或表格,直观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酶学原理,举例说明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论述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分析糖类、脂类、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
2. 答案:(1)酶学原理:酶是一种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蛋白质,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度。
例如,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
例如,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其结构中的铁离子与氧气结合。
(3)糖类、脂类、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糖类主要通过糖酵解、三羧酸循环进行代谢;脂类通过β氧化途径代谢;蛋白质通过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等途径代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生物化学PPT课件

生物化学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医学研究
生物化学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如疾病诊断、药物
研发和生理机制研究等。
农业生产
通过生物化学手段改良作物品 质、提高产量,以及研发新型
肥料和农药。
环境保护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处理环境污 染问题,如水体净化、土壤修
复等。
生物技术产业
生物化学在生物技术产业中具 有广泛应用,如基因工程、蛋
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是新兴的交叉学科,旨在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系统,实现新功能或 优化现有功能。通过合成生物学,科学家可以创建定制化的微生物,用于生产 燃料、药物和其他有用物质。
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应用
纳米药物
纳米药物利用纳米技术将药物包裹在 纳米载体中,以提高药物的靶向性、 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降低副作用。 纳米药物在癌症治疗、疫苗开发等领 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生物合成与分解代谢
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是指生物体利用简单无机物和单糖等合成复杂有机 物的过程。生物合成包括脂肪酸、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合 成。这些合成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的完成。
分解代谢
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和 无机物的过程。这些分解过程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氧 化磷酸化等。分解代谢是生物体获取能量和合成物质的重要 途径。
结论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实验的结论,指 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结果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探讨结果 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结论应用
探讨实验结论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价 值和意义。
05
生物化学前沿研究
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
生物化学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 所有分离质粒DNA的方法都包括3个基本步骤: 培养细菌使质粒扩增; 收集和裂解细菌; 分离质粒DNA 。
2021/6/25
15
第一节 核酸的分离纯化检测
4. 细菌质粒DNA的提取(碱裂解法)
为了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核 酸,在分离制备过程中必须采用 温和的条件,避免过酸过碱、剧 烈地搅拌,防止热变性,同时还 要避免核酸降解酶类的降解。
可加少量Rnase降解RNA。
2021/6/25
14
第一节 核酸的分离纯化检测
4. 细菌质粒DNA的提取
❖ 细菌质粒染色体外小型(1-200kb)的共价、闭合、环状的双链 DNA分子(cccDNA),能自主复制并能稳定遗传的遗传因子。 常编码一些对宿主有利酶的基因,这些基因的表型包括抗生素抗 性、产生抗生素、限制酶、修饰酶等。常用作基因重组的载体。
第八章 基因重组与基因分析
1 核酸的分离纯化检测 2 DNA的体外合成 3 核酸序列测定 4 分子杂交 5 基因重组与表达
2021/6/25
1
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核酸的分离纯化检测
❖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无论是进行 核酸结构还是功能研究,首先需要对核酸进行分离和纯化,核酸 样品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
❖ 常用方法:
加入浓盐溶液(如NaCl)。核酸-蛋白质加入NaCl后,破坏静电 吸力,使氢键破坏,核蛋白解聚;常选用0.14mol/L的氯化钠溶 液提取RNP,而选用1mol/L的氯化钠溶液提取DNP。
核蛋白 RNP DNP
0.14mol/LNaCl
《应用生物化学》PPT课件知识讲解

价格低廉、操作安全等。
➢ 生物分子可以分为: 生物大分子和生物小分子
➢ 生物小分子的结构由较强的共价键决 定;
➢ 生物大分子中除共价键外,还含有较 弱的共价键和次级键,故需温和的条件才 能保证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不被破坏。
溶剂提取法
原理:利用溶剂的溶解作用把所需物质从细胞 中转移出来。
1.种属
胰岛素(isulin)
PK
猪胰脏中 单位含量3000 IU/kg 牛胰脏中 单位含量4000 IU/kg 抗原性方面猪胰岛素比牛胰岛素低,前者与 人胰岛素相比,只有1个氨基酸的差异,而 牛有3个氨基酸的差异。
2.发育阶段
胸腺(thyums)-胸腺素-调节免疫功能
幼年动物的胸腺比较发达,老龄后 逐渐萎缩,因此胸腺原料必须采自幼龄 动物。
➢ (2)离子强度和离子类型对盐析的影响:离子 强度越大,蛋白质的溶解度越低,越容易产生盐 析现象;离子半径小而价数高的离子在盐析方面 影响较强,离子半径大而价数低的离子对盐析影 响弱。
➢ (3)PH对盐析的影响:蛋白质所带净 电荷越多,溶解度越大;在净电荷为零时, 溶解度最低。一般将PH值调到蛋白质等 电点附近,这样有利于盐析。
较常用的有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氯化十二烷基吡啶、去氧胆酸钠等。
第三节 生物分子的提取
提取:是在分离纯化前期,把破碎的组织或细胞置
于一定的溶剂(提取液)中,利用一种溶剂对不 同物质溶解度的差异,从混合物中分离出一种或 几种组分的过程称为提取,提取又称萃取或抽提。
提取液应具备的条件: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破
天然生物材料一般是指在自然界易采 集的、目的物含量较高的生物个体、 器官或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植物组织: (1)叶片:水洗净或在10小时内置零下4 ℃
到零下30 ℃冰箱贮藏备用; (2)种子:泡胀或粉碎。
5
3、微生物: (1)胞内活性分子:离心法收集上清液,低温 下短时间贮存; (2)胞外活性分子:经破细胞膜处理后提取, 制成冻干粉。
6
第二节 确定测定方法
一、目的和要求 二、常用的测定方法
有些蛋白质或酶在极性大、离子强度大的溶液 中稳定,有些则相反
加入蔗糖、甘油、DMSO降低溶液极性 加入KCL、NaCL、NH4CL升高溶液离子强度
26
3.水解酶 为防止酶与欲抽提的蛋白质或核酸发生
反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入PMSF等酶抑制剂; (2)调节抽提液的极性、离子强度和PH值。
36
六. 冰冻干燥法 冰冻的抽提液在真空状态下,可由固体
直接变为气体。
37
38
39
第六节 纯化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纯化方案的设计 二.纯化方案的评价
40
一. 纯化方案的设计 纯化的总原则:考虑抽提液中有效成分与
杂质的理化性质差异,几种方法组成一个 科学合理的纯化方案 切忌:一种方法重复使用
9
(2)荧光光谱法(fluo-spectrophotometry) 激发光激发待测物质发射发射光,读取
荧光强度。荧光强度与待测物质浓度成正 比。荧光光谱法的精确性、重复性和灵敏 度比吸收光谱法好。例如:乙醇中蒽的测定。
10
(3)浊度法 极稀的悬浮液采用此法,测定悬浮液在
不被吸收的波长下表现的消光值。
蛋白质的巯基还能与源于缓冲液金属离子铅、 铁、铜作用,产生沉淀。解决办法: 无离子水配制缓冲液 加入1-3mM EDTA
29
30
第五节 浓缩
一.沉淀法 二.吸附法 三.超过滤法 四.透析法 五.减压蒸馏法 六.冰冻干燥法
31
一.沉淀法 抽提液中加入适量的中性盐如硫酸氨或 有机溶剂,使有效成分沉淀,离心除去不 溶物,获得上清透析或层析柱去盐。
19
2.化学处理
(1)脂溶性溶剂:丙酮;氯仿;甲苯 (2)表面活性剂:十二烷甲基黄酸钠;十
二烷基硫酸钠
20
3.生物方法
(1)溶胀 (2)自溶 (3)生物酶降解:溶菌酶;蛋白水解酶K
21
第四节 抽提
一.抽提的含义 二.抽提有效成分的影响因子
22
一、抽提的含义
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原料中把 有效成分分离出来的过程。用缓冲液, 稀酸,稀碱或有机溶剂(丙酮,乙醇) 等抽提,有时还可以用蒸馏水抽提。
41
二.纯化方案的评价 考察比活力、纯化倍数和收得率
42
第二编 纯化方法
第二章 沉淀法 第三章 吸附层析 第四章 疏水层析 第五章 离子交换层析 第六章 凝胶过滤 第七章 亲和层析 第八章 聚焦层析 第九章 高效液相色谱 第十章 固定化的酶与微生物
43
第二章 沉淀法
第一节 基本原理与沉淀类型 第二节 应用实例
23
二.抽提有效成分的影响因子
1.PH值 2.溶剂的极性和离子强度 3.水解酶 4.温度:选择合适的抽提温度 5.搅拌:温和搅拌可增加溶解度 6.氧化 7.金属离子 8.抽提液与抽提物的比例:1:5
24
1.PH值 对蛋白质或酶等具有等电点的两性电
解质物质,选择抽提液的PH值在偏离等电 点。
25
2.溶剂的极性和离子强度
7
一、目的和要求
确定的方法简单、灵敏、需时少、专一性
8
二、常用的测定方法
1.光谱法 (1)吸收光谱法(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①直接测定法:将待测物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移至分光光度计,读取吸光度。吸光度与待测物 浓度成正比。例如: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②比色法(间接法):将待测物与相关试剂或酶的 底物作用后,移至分光光度计,读取吸光度。例如: 酶活性的测定。
32
二.吸附法 干葡聚糖凝胶G25或吸水棒加入抽提液, 两者比例一比五,能缩小抽提液体积三 倍左右.
33
三.超过滤法 在空气或氮气压力下,使小分子物质通 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留在膜内的装置。
34
四. 透析法 (1)把装透析液的透析袋埋在吸水力强的
聚乙二醇PEG或甘油中; (2)真空透析。
35
五.减压11
2.电化学法 有些反应可放出质子氢,可用PH计或
NaOH滴定等方法追踪变化计算出待测物的 含量。
12
3.生物活性检测法 细胞或动物摄入待测物质后,待测物质
摄入量与细胞或动物的生理指标变化有相 关性,以此检测待测物质含量。
13
4.免疫分析法 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并结合
生物标记,可对待测物质进行定量定性分 析。
材料选择原则(1)含量多、稳定性好; (2)来源丰富、保持新鲜; (3)工艺简单、有利用价值。
3
二、材料的处理
1、动物脏器: (1)冰冻:短时间零下10℃冰库或零下70 ℃ 低温冰箱(数月)贮存; (2)脱脂:人工剥离;有机溶剂;快冷快热; 脂肪分离器; (3)干燥:丙酮中脱水;沸水中蒸煮烘干。
27
6.氧化
一般蛋白质或酶含有必需集团巯基,若抽提液 中存在氧化剂或氧分子时,会使巯基形成分子内或 分子间二硫键,导致蛋白质变性。为此,常加入2巯基乙醇、半胱氨酸还原剂。
植物组织和微生物细胞中含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 酶作用下,可变为有色的醌类物质。加入苯基硫脲, 可抑制这一反应。
28
7.金属离子
14
5.生物传感器 用生物传感器中的敏感膜与待测物质反
应,可通过显示器反映有效成分的含量。
15
16
loge loge1
loge2
lmax1
lmax2
l/nm
17
第三节 细胞的破碎
1.物理方法 2.化学处理 3.生物方法
18
1.物理方法
(1)研磨法:研钵,匀浆器 (2)捣碎法:捣碎器 (3)超声波法:超声仪 (4)压榨法:挤压 (5)冻融法:低温冷冻迅速取出
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
1
第一章 生命大分子物质的制备
第一节 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第二节 确定测定方法 第三节 细胞的破碎 第四节 抽提 第五节 浓缩 第六节 纯化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第七节 有效成分纯度和性质的分析 第八节 应用实例
2
一、材料的选择
有效成分:指欲纯化的某种单一的生命 大分子物质。有效成分具有含量少和稳定 性差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