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书报告
《菊与刀》读书报告
汇报人:XXX
一、研究日本
• 目的:日本人的脾气最捉摸不透,弄清日本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研究方法:利用图书文献,分析历史事件以及统计资料,并从日本的文字宣传或口头宣传的词句,
以及请教曾在日本生活过的西方人士,日本丰硕的文献,以及在日本居住过的许多西方优秀的观 察家。(当时由于两国正在交战,无法进行实地调查) • “双面人”:刀与菊,两者都是一幅绘画的组成部分。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 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 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的观感,但当 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所征服。他们的军队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 • 日本人自己撰写了许多不同寻常的自我记录,强烈描写自我的冲动,既写他们的生活琐事,他们 的全球扩张计划,但他们的描绘也会略去一些重要事情,那些习而不察的事情。
三、负 恩
• 在日本,所谓“义”就是确认自己在各人相互有恩的巨大网络中所处的地位,既包括对祖先, 也包括对同时代的人。负恩使人非常容易动怒,也使日本人肩负巨大的责任。
• “恩”这个词有许多用法,其中有一个意思是共通的,就是承受的负担,债务,重负。一个人接 受土辈、上级的恩,如果不是从上辈、上级或者至少是从同辈受恩,那就使接受者有一种不快 的自卑感。日本人说“我受某人之恩”,就等于说“我对某人负有义务”,并且把这位债主,施 恩者称作“恩人”。“记恩”,也可以是一种真诚相待的流露。“恩”意味着对所欠恩情的回 报,从而就有爱的意思,但其本义是负债。
政治方面:
明治维新
1868年,倒幕实力取得胜利,宣告王政复古,“双重统治”结束。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在翻开《菊与刀》这本书之前,我对日本这个国度的印象,就像一团纠结在一起的线团,看似清晰却又充满了矛盾和困惑。
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中,仿佛是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试图解读日本文化密码的奇妙旅程就此展开。
书中对于日本文化中“菊”与“刀”这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象征的探讨,让我时而惊叹,时而沉思。
“菊”,那是日本皇室的象征,代表着优雅、柔美与精致;而“刀”,则象征着日本武士的勇猛、好斗和坚韧。
这种看似极端的两面性,却在日本文化中和谐共存,实在是令人称奇。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所描述的日本人对于“义理”和“人情”的看法。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
电影里,有一个角色因为背负着对家族的“义理”,不得不放弃自己心爱的人,去完成一项艰难且可能会危及生命的任务。
当时我就在想,这也太夸张了吧,怎么能为了所谓的“义理”做到这种地步?但看完《菊与刀》后,我好像有点理解了。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义理”是一种沉重但又必须承担的责任,就像背着一块大石头爬山,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却不能轻易放下。
他们认为,违背“义理”所带来的耻辱,比死亡还要可怕。
而“人情”呢,则是他们内心深处那些柔软的情感,比如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关心。
然而,在很多时候,“义理”和“人情”会发生冲突,这时候日本人就会陷入深深的痛苦和挣扎之中。
记得有一次,我去日本旅游,在一个小乡村里迷路了。
当时天色渐晚,我心里那个着急呀,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正巧碰到一位老人家,我赶紧上前问路。
老人家一开始特别热情,又是比划又是解释,可我还是一脸懵。
后来,他干脆直接放下手里的活儿,亲自带我走了好长一段路,直到把我送到了正确的方向。
在送我的路上,我跟他闲聊,发现他其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他说不能把一个迷路的客人丢在那里不管,这是他的“义理”。
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日本人对于“义理”的执着。
还有一件小事,也让我对日本人的性格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在一家小餐馆吃饭,不小心把汤汁洒在了桌上。
菊与刀 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代表作品,该书以日本文化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日本文化中的价值观念、社会结构、道德观念等方面,对于理解日本文化和东西方文化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在读完《菊与刀》后,我深受启发,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文化认知产生了一些思考。
首先,本尼迪克特在书中对日本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和分析,她指出日本文化中存在着许多与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
例如,在日本,个人主义并不像西方那样被重视,而是更注重集体主义和群体利益。
同时,本尼迪克特还对日本的礼仪、道德观念、家庭结构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使我对日本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通过本书,我认识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更加尊重和理解了不同文化的存在。
其次,本尼迪克特在书中对日本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她特别强调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侍从文化。
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分析,我对日本人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日本人对于忠诚、荣誉、纪律等价值观念的重视,以及他们对于自我控制和自我否定的态度,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本书,我对日本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这些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最后,通过阅读《菊与刀》,我也对自己的文化认知产生了一些思考。
在书中,本尼迪克特不仅对日本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对西方文化进行了一些比较和对照。
通过这样的比较,我发现自己对于自己的文化认知还存在一些片面和狭隘的地方,也更加意识到了自己对于不同文化的认知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深化。
通过本书,我也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同时也更加愿意去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总的来说,《菊与刀》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它不仅让我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自己的文化认知产生了一些思考。
通过本书,我认识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也更加珍视和尊重了不同文化的存在。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会对不同文化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会成为一个更加包容和开放的人。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读罢《菊与刀》,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杂陈。
这本书对于日本文化的剖析,真的是太深刻、太独到了。
作者笔下的日本,就像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谜团。
一方面,他们追求极致的优雅和美感,就像那盛开的菊花,娇艳而迷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有着如刀一般的坚韧和决绝,冷酷而无情。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日本人对于“义理”和“人情”的看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觉得这两者有时候很难分得特别清楚,但是在日本人那里,却有着严格的界限和标准。
比如说,一个人可能会因为觉得对某人负有“义理”,而做出一些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里面的男主角为了报答曾经帮助过他的老大,哪怕知道那是违法犯罪的事情,也毫不犹豫地去做,只因为他觉得那是他必须履行的“义理”。
还有日本人对于“耻感文化”的重视。
他们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如果做了什么让自己觉得羞耻的事情,那简直是天大的灾难。
这让我想到了我认识的一个日本朋友。
有一次我们一起出去玩,她不小心在众人面前摔倒了,当时她的脸瞬间就红透了,之后的好几天都闷闷不乐,总觉得自己出了大丑。
再说日本人对于等级制度的尊崇,那真的是到了一种让我们难以理解的程度。
在家里,长辈有着绝对的权威;在公司,上司的话就是圣旨。
这种等级分明的观念,渗透到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曾经在日本的一家公司实习过一段时间,那时候我就发现,下属对上司说话都是毕恭毕敬,甚至点头哈腰的,而且绝对不敢反驳上司的意见。
书中还提到了日本人对于战争的看法,这也是让我感触颇深的一点。
他们认为战争是一种必要的手段,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目标和荣誉。
这和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和平、正义的战争观念完全不同。
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日本的侵略行为,他们那种疯狂和残忍,或许正是源于这种扭曲的战争观念。
不过,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在想,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一本书就完全定义一个国家和民族。
就像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一次错误,就否定他的全部。
菊与刀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菊与刀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菊与刀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菊与刀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菊与刀读后感1这是一本相当难懂的书,基于本身它的研究对象———日本,就有很大的矛盾性。
而且美式描写方法加上人类学家的研究方式,这本书让我拥有了很深的感受。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
此处用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的程度上表现出来的。
,以吾等之训练对抗敌军数量上之优势,以吾等之血肉对抗敌军之钢铁这充分说明了日本是怎样将菊花和刀的精神结合起来。
如果说菊花象征的是某种可以抵抗外界的精神力量,刀这个符号,代表的就是顽冥不化的崇尚由这种精神带来的道德优势和力量。
在日本看来报恩是由条件的,就是施恩者必须是自己认为高尚的,可以偿还的人。
他们绝不接受陌生人的好意,也不会主动帮助陌生人,这就是日本人生活的习惯。
日本人他们自认为是历史的债务人,他们的日常决定和行动都必然发自这种负债感。
表示义务的词汇往往涵盖一个人的负债意识从最大到最小,这个词便是恩。
一杯冰水纵然微不足道,但总归我钱那个家伙一份情,这会影响我的荣誉。
不管是一钱抑或半钱,背负着这份人情债,我将死不瞑目对琐事如此过敏,如此痛苦而且易于受到伤害在日本被视为美德。
欠债意识会使人很容易被冒犯,日本人证明了这一点。
日本人否认美德有与邪恶作斗争的含义,没有任何恶是人类灵魂所固有的,那些粗暴也只是人之常情,是人类不应该谴责的幸事。
菊与刀读后感2结构还是不能很好把控,历时也太长,前思不接后想,很难微言大义,没有很好的把握作者的题旨与意图。
菊与刀读书报告
菊与刀读书报告《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理查茨于1944年出版的一本著作。
该书以日本日常与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日本文化中的价值观念与社会结构。
本报告将从几个方面对《菊与刀》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理查茨通过对日本文化中的「恢复关系」和「冷淡关系」进行了深入解读。
在日本社会中,人际关系非常重要,他们注重维持和恢复人际关系的平衡。
这种关系的性质十分微妙,充满了细致的礼节。
而与之相对的是「冷淡关系」,即日本人与外界的冷漠与淡漠。
这种性格特点在日本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通过对这两种关系进行对比和分析,理查茨揭示了日本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社交和人际关系模式。
其次,理查茨对日本文化中的等级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日本文化中,等级观念深深根植于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中。
他们将自己置于一个明确的等级体系中,并在个人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严格遵守这种等级制度。
这种等级观念和行为习惯与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存在巨大的区别。
理查茨的研究揭示了这种等级观念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性,并为了解日本社会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理查茨还对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羞耻感」和「自我意识」进行了研究。
在日本文化中,羞耻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情感,是人们对自己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期望的评判标准之一。
自我意识则是日本人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地位的意识。
这两个概念在日本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社会角色的塑造。
最后,理查茨还对日本文化中的「群体意识」进行了深入研究。
日本文化中的群体意识强调个人与群体的利益相统一,个人应当服从群体的整体利益。
群体意识在日本社会中起到了调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作用,也是日本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总之,《菊与刀》是一本关于日本文化的深度研究之作。
通过对日本文化中的关系、等级制度、羞耻感、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理查茨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多元且复杂的日本社会与文化图景。
这本书不仅让我们对东方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帮助我们拓宽了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是美国人文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所著的一本著名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书籍。
本书通过对日本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对比研究,探讨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冲突。
作者以饱满的研究精神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跨文化观察,并通过对日本文化的描绘,以及对美国文化的对比,引发了读者对文化间差异性的思考。
读完《菊与刀》,让我深感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是如此的复杂而有意思。
首先,本书帮助我们理解了文化差异对于个人和群体的影响。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许多日本文化的特点,如集体主义、等级制度和形式主义。
相比之下,美国文化更加强调个体主义、平等和实用主义。
这两种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差异巨大,导致了人们在面对相同问题时,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和反应。
比如,本尼迪克特指出了日本文化中对于羞辱的敏感与在美国文化中更为重视于对自由和个人权利的追求之间的冲突。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观察和分析,读者被引导思考不同文化如何塑造了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
其次,本书也提醒了我们文化冲突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
作者通过对二战时期日本与美国关系的分析,揭示了文化差异在国家间关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彼此对彼此文化的固有偏见,导致了彼此之间的误解和冲突。
在二战期间,美国人往往对日本人的行为感到不解和愤怒,而日本人则无法理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这样的文化冲突不仅影响了战争的进程,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互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异同,并推动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最后,本书还启发了我对自己文化身份的反思。
读完《菊与刀》,我发现自己对于自己所处文化的理解还远远不够深入和全面。
本书中的比较和分析让我反思了自己对于西方文化的崇拜和迷恋,以及对东方文化的浪漫化和陌生感。
作者通过对日本文化的描绘和西方文化的对比,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将自己所熟悉的文化视为标准,而忽视了其他文化的独特之处。
菊与刀 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关于日本文化与社会结构的经典著作。
本书以精湛的笔触描绘了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深刻地揭示了日本人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对于理解日本文化和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菊与刀》的阅读,我深刻感受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对自己的文化认知产生了新的思考。
本书首先对日本文化的传统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日本人对于传统礼仪、家族观念和荣誉感的重视。
作者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描绘,使我对日本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深受日本人对传统的尊重和珍视所感动,也对自己所处的现代社会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产生了反思。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常常被忽视,而日本人却能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让我深感敬佩。
另一方面,本书也对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日本人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作者对日本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冲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了日本人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的困惑。
通过对这些冲突的描述,我对日本社会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文化冲突所带来的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对《菊与刀》的阅读,我对日本文化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书不仅是一部描绘日本文化与社会的优秀著作,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人类学作品。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对日本文化和社会的认知得到了拓展,也对自己的文化认知产生了新的思考。
我相信,《菊与刀》会对更多的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引发更多人对日本文化和社会的思考与探索。
菊与刀读后感(精选10篇)
菊与刀读后感(精选10篇)菊与刀读后感(精选10篇)菊与刀读后感1菊在中国被称为四君子之一,象征着古代文人品格高尚,而菊在日本则是代表着皇室的家徽,菊更多的代表了日本民族中淡定、儒雅、谦和的一面,也说明了日本民族有菊一样的品质。
刀则让人想到日本的武士道,刀是日本武士的随身兵器,在武士眼中它承载着日本民族的意志和希望,更代表着日本民族精神中嗜血、好战的一面。
“菊与刀”简简单单三个字承载着太多大和民族的特性,充分概括了日本这个民族的矛盾性。
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大都能从日本人的儿童教养中得到理解。
日本人的儿童教养可以联想到机器生产,但是他们培育出来的儿童却又不缺乏创新。
日本人对于儿童教养的严格要求却又使儿童保持了童年时代的欢乐。
与此同时,日本文化中一些迷人的方面,比如武士道精神,在全世界范围流行,客观上隐藏了日本文化中落后的一面,而在经济上,优秀的日本制造带来的非凡成功是日本人无意于文化上的反思。
菊与刀读后感2开卷之初,略有失望,居然成书在很多年之前,距今有相当长的时间。
但读了一部分之后,就发现作者的文化功底异常深刻,能够深入到文明的底层去解析异域文化。
如原文中的一些观点,个人非常认同:美国人在壮年时期依靠自由的个人选择来实现人生目标;日本人则通过严格的个人约束,进行精神修养的锻炼来实现人生超凡的境界,而获得自由难以实现的效果。
在日本,画家、诗人、演说家及武士为了实现“无我”的状态几乎都是采用这种修行训练方法的。
他们不是为了学到“无限”的超能力,而是为了能不受干扰地感受有限的美;或者换句话说,他们是为了学会一种实现目标的调整手段,让自己能够恰如其分地实现自己的目的。
如果对日本文化感兴趣,或者对日本文明中体现出来的诸多矛盾性不解的人,非常推荐阅读这本极具思想深度解读的上佳之作。
刀不是用来进攻别人的象征,只是勇敢地剖析自我的比喻。
菊与刀读后感3我今天只谈日本民族性格中积极的一面:自律。
在日本人的意识里叫自我修行,自我克制。
中小学优选作文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菊与刀读书报告1000字(精选3篇)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菊与刀读书报告1000字(精选3篇)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以“菊”和“刀”来象征物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菊”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士道的象征,这二者体现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温和又好斗,爱美又黩武,下面是我为大家我整理的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菊与刀读书报告1000字(精选3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1题目的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征,“刀”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体现,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特质中的矛盾,原文是这样描述的。
“日本人生性及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不屑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慈爱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其他人自己行为的观感,但你们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征服。
他们的士兵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
”文章从战争中的日本人开始讲述到从日本的政治等级制度,和文化中的“恩情”“义理”的伦理。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生动第二章“战争中的日本人”与第十章“道德困境”。
我最先抓住了战争中的日本人的典型的性格体现,他们对上皇狂热的崇敬,天皇就是一切,是所有日本人的崇敬的中心,是高于宗教的一种信仰。
有意思的是,顽固战斗到最后的日军战俘,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是按照天皇圣意行事的,对他们来说,“参加战争是为天皇效力的表现,是在天皇指引下的圣神光荣行为”。
而反对这场战争和反对日本对外侵略计划的日本人,同样把他们追求的信仰归功于天皇陛下的引导。
他们坚信并强调天皇“从一开始就是反对战争的,并且是自由派的信仰者”“天皇陛下只是让东条(东条英机,日本陆军大将)欺骗了”。
战争中的日本军队十分强调精神的作用,他们非常坚信精神力量能够大胜负于物质力量。
他们从一开始就明白美国是一个军事实力强大的,但他们可以在报纸上说“如果我们害怕图表那表格就不会与敌人开站,那些丰富资源并不是敌人用来准备战争的。
菊与刀读后感500字通用5篇
菊与刀读后感500字通用5篇读后感是我们对书籍内容的感悟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道理和精髓,每次写读后感都是一个让我们展示语言表达能力的舞台,需要用心表达,以下是网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菊与刀读后感500字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菊与刀读后感500字篇1我偶尔也会从一些书籍上了解,看到一些犹太人在曾经遭受到的苦难,但看了《安妮日记》之后,我更加体会到了犹太人那曾经铭心刻骨的痛,就如同当时可恶的日鬼子侵略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样的痛,痛入骨髓。
这本书是从一位少女:安妮的角度出发的,写了一位少女对当时德国法西斯侵略犹太人的看法、悲愤和无能为力,还有自己以及自己家庭在这一事情是的遭遇。
事情是这样的:安妮本来和爸爸皮姆,妈妈和姐姐玛格特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还有莱丝、月波等朋友,虽然和家人、朋友有时候也是会闹矛盾的,但一般时候还是会相处的很快乐。
但是,渐渐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开始迫害犹太人,开始不可避免的种族歧视。
外头的风声越来越紧,安妮一家没办法,只好放弃家中的一切和小猫莫耶,躲进了位于爸爸单位的秘密后屋,开始了逃亡生活。
跟弗兰克一家一起躲进秘密后屋,跟弗兰克一家一起躲进秘密后屋的还有范达恩一家,后来又来了牙医迪塞尔。
但是秘密后屋之间的人与人相处并不好,饭菜难以下咽,衣服破破烂烂,环境恶劣,让所有人的脾气都不好。
但是安妮一直乐观,直到最后秘密后屋的人都被抓了去……安妮在这么一个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乐观,坚持“写信”给日记本姬蒂,乐观面对生活与艰苦,而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为什么不呢?当然,当她被抓去的那一刻让所有人都心痛不已。
现在,让我们祝福犹太人吧,请他们忘掉痛苦,重拾未来!菊与刀读后感500字篇2如果你要是问我世界上什么是最珍贵的东西,我不会回答:钻石、宝石,我一定会不假思索、二话不说的选择:时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时间是不会等人的,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间是无价之宝,是用什么都换不回来的东西,所以一定要珍惜今日,不要什么事情都推到明日。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籍,通过对日本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对比,揭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书中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描绘,展现了日本人的独特性和传统价值观。
菊花作为日本的国花,象征着纯洁和高贵,体现了日本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而刀则代表了武士精神和忠诚,体现了日本人对勇气和荣誉的追求。
通过对这些符号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与此同时,书中也对美国文化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美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与日本的集体主义和传统价值观有着明显的不同。
通过对这两种文化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碰撞,以及如何在这种冲突中寻找共同点和和解之道。
在阅读《菊与刀》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反思了自己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一个专业读者,我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和多样性,以及在全球化时代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我们可以更好地融入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
总的来说,读完《菊与刀》让我受益良多,不仅增加了对日本文化和美国文化的了解,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希望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交流,为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菊与刀》读书报告
《菊与刀》读书报告《菊与刀》读书报告《菊与刀》是美国人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于1946年出版的一本著名著作,通过对日本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对比研究,揭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冲突。
本书以非常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给读者带来了启发和深思。
本书的核心概念是“菊”与“刀”,它们象征着日本文化的两个重要价值观。
菊象征着温和、协作和崇高,而刀则象征着武力、战争和竞争。
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解释了菊与刀这两种文化元素如何相互作用、影响和冲突。
首先,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介绍,强调了菊的重要性。
日本的传统文化注重和谐、协调和共识,菊的象征意义就体现了这些价值观。
以和为贵的思想贯穿于日本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中。
菊的象征意义与其它文化中的象征元素有所不同,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价值和信仰的体现。
对于日本人来说,菊作为一种花朵,代表着纯洁、高尚和美好的品质,对日本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影响作用。
然而,在本尼迪克特看来,菊与刀并不是对立或互斥的概念,而是相互依存和互补的关系。
她指出,在日本文化中,菊与刀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统合关系,即通过刀的存在和威慑,维护了菊的和谐与安宁。
这里的刀不仅仅是武器,更是一种象征力量、竞争和战争的意象。
日本传统的战国时代和武士道的文化背景,使得刀成为维护和平的工具。
正是在竞争与战争之中,才能够保证菊的和谐与安宁。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菊与刀的统合关系受到了挑战。
本尼迪克特认为,随着现代化和西方文化的渗透,日本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菊文化逐渐被西方的刀文化所取代,日本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这种转变带来了不少问题和挑战,如个人主义与群体主义之间的冲突、权威与自由之间的矛盾等等。
通过对《菊与刀》的阅读,我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菊与刀这两个象征意象不仅仅存在于日本,也可以用来理解和解释其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冲突。
读书笔记《菊与刀》[推荐5篇]
读书笔记《菊与刀》[推荐5篇]第一篇:读书笔记《菊与刀》“日本人生性好斗又谦恭温和,崇奉军国主义的穷兵黩武却又同时具有耽美特征,桀骜不驯而又彬彬有礼,冥顽不灵又顺从灵活,忠诚守信时又出尔反尔,勇敢而怯懦,保守而尚新,如此这般……”——《菊与刀》露丝·本尼迪克特戏说日本:一只跳出井底的青蛙——耻感与傲慢并存日本,一个出自小小岛国的民族,能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掀起如此巨大的风浪,搅得整个环太平洋乃至整个世界天翻地覆,也正因文这出“表现”,让诸多人对日本的审视乱了阵脚。
露丝·本尼迪克特出于战后美国对日本管理的需要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日本国民的特性说的很是详尽,也让世人认识到了日本与欧美价值观等的不同。
但即便是对“义理”、“自杀”这样重要的日本专属标签的缘由也交代不是很清楚,也就是日本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统,如同上述文中对日本人矛盾特性的种种描述,看似日本人很好地调和了对立的性格特质,但日本“波浪式”的历史事实证明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不可否认大和魂意蕴出一个伟大的民族,具有东方人诸般良好品质,即便是在今天“日本制造”也是很受欢迎的。
然后先天不足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又给其劣根性提供了土壤,谦卑和自大交互成了日本千年可笑而又可耻的历史:我们眼中的日本最早在中国出现是几千年前的史书上,当然是以“夷”、“倭” 的身份出现的,要说起与中国的渊源那就得从隋朝讲起。
也不知道日本岛上的猴子什么时候变成了人,总之他们从树上下来以后就发现自己竟然是“世界”的主人(因为那个世界实在太小了),蹦跶了些年,也不知道哪个不要命的人乘船渡过了日本海,才开始知道原来自己只是水中的一个小点。
日本皇帝“君临天下”久了自然就感觉不可一世了,开始给中国,也就是当时的隋朝写信,信的抬头就是“日出国皇帝致日落国皇帝”,好家伙自己是比这边早几秒钟看见太阳就如此称呼自己,那收信人是谁呢?也不是个善主,正是“赫赫有名”的隋炀帝。
这还得了天朝的威严由来已久,赶紧回信骂了一顿。
《菊花与刀》读后感(精选9篇)
《菊花与刀》读后感《菊花与刀》读后感(精选9篇)《菊花与刀》读后感篇1菊花代表皇权、谦和、隐逸,而刀象征着日本的武士刀精神,代表武力、好斗,而这矛盾的二者恰恰代表了日本人的性格,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令日本成为了一个令所有学者都费解的民族。
曾有一段时间迷醉于日本文化,极为痴迷地赞叹日本茶道中蕴含的深意、淡然的技巧,还有那日本建筑沉寂、古典、稍纵即逝的美感,以及日本文学中隐晦细腻、境界唯美的表达。
这一种痴迷正如我之前对埃及的念想,尼罗河上夕阳笼罩的埃及,在太阳神拉的照耀下,时光永恒地停留在金字塔的尖端。
那是单纯从灵魂深处传来的,对文化的渴求和震撼。
对日本有所了解,是通过李兆忠的《暧昧的日本人》和《东瀛过客》,而喜爱日本却因各种精美的文学作品,如川端康成《雪国》、《叶隐闻书》、《阴阳师》,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心中始终存在一个疑问,为何那个固守过去、传承经典的日本可以如此毫无芥蒂地接受现代文明,同时又可固守原有的传统,这令人总是禁不住想要堆出“虽然……但是……”这样的句式,这个答案唯有我在看了历史的那部堪称经典的著作时才得到了解决,它就是由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所着的《菊花与刀》。
当时作者受到美国战时情报局委托,针对二战后美国到底该如何处置日本,日本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做出一份出色的报告,作者果不负重任,虽然她的一生从未到过日本,但却能从各种文献和战俘的口述中还原出日本人性格的本质,甚至连日本人都对这本书对他们的了解程度不住地赞叹,成为了解日本文化的公认最佳读本,至今畅销不衰。
《菊花与刀》由日本人矛盾的本性、岛国的特性引出,深刻地探讨了这种矛盾性格在日本社会、军事、文化、政治各种现象的体现,从而揭露了日本人那些“奇怪”行为的本质。
书中介绍了日本人的道德观、情感圈、自我修养、儿童教育等,其行文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日本人的特点正如文中所说“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崇美、既蛮横又有礼、既刻板又善变、既保守又易于接受新的方式。
《菊与刀》读后感(通用5篇)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读后感(通用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菊与刀》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菊与刀》读后感1今天完整读完了《菊与刀》。
加入了读书群以后的确对我读书有督促作用。
看到这个月没有倡议每个人交书目和读书笔记,不过我还是打算完成一下作业。
书的附录有关这本书的学界评论说到:“综观各种评论,大体可以说: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角度评论者对此书评价很高,从哲学、历史学角度评论者则有根本性的质疑和困惑。
撇开具体问题不说,就根本性质疑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文化人类学这个新兴学科的看法问题。
实际情况表明: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民族、文化问题日益突出,文化人类学日益发展。
《菊与刀》这本书也一直畅销。
在日本,有统计说:这本书的日译本自1948年出版后至1996年,48年间重印超过100次,印数超过230万册,如按日本人口平均,40多人就拥有一册。
在美国,《领袖周刊》有文章把这本书列为领袖必读的100本名著中的第71本。
”一个从未到过日本的美国女学者,为了当时二战后美国社会研究日本的需要,根据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和访谈战俘以及在美国的日裔写成了这样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令人赞叹!日本和我们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一直想好好了解和学习日本,小时候最初有关日本比较深刻的印象大概来自《血疑》,后来还有一部当时电视上播的日剧我记不住名字了,好像是说一个女孩没有听力但是却打乒乓球的,而记不清是不是同一部剧,有个女孩练习钢琴,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经常练的一首曲子是肖邦的《革命》,那似乎是对我钢琴曲的启蒙,我第一个喜欢的音乐家也是肖邦。
后来看了几部日本的文学作品,村上春树——抱歉对他的小说却印象不深,我印象稍微更深一些的是渡边淳一的几本书。
这些年工作的原因当然对日本的经济、科技、社会管理,包括文化根基的兴趣与日俱增,今年初终于第一次到了日本。
《菊与刀》读后感范文
《菊与刀》读后感范文《菊与刀》读后感范文(1)从民族情感来说,我是对日本这个国家抱着仇视心理的,不为别的,光只是侵华战争中被日本杀戮的国人就足以让每个中国人同仇敌忾。
还记得求学时与友人谈论日本怎样怎样,友人告诉我,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全面去了解,他推荐我去看《菊与刀》。
当时就在图书馆借阅了这本关于研究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书——《菊与刀》。
时过六载,再一次在单位职工书屋看到此书,心中想到了之前的无知与浅薄。
因此,我又看了一遍。
《菊与刀》是一本讲述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最著名的代表作。
菊是美丽淡然的,而刀锋利代表杀戮。
用这两个相对的事物来揭示日本人(日本文化)的矛盾性格可谓是独具匠心,鲁思·本尼迪克特以“菊”与“刀”来作为切入点,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给我们研究日本人及日本文化提供了新思路。
在日本,“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精神的象征,作为一本研究日本文化的专著,《菊与刀》充分地描述了日本人及日本文化中异常矛盾却又“和谐”相处的可怕之处。
该书共十三章,较为深刻全面地揭示了这个大和民族的民族文化底蕴,而其中以“忠君”和“耻感文化”尤为突出。
本书虽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西方国家研究日本的学说,但作为一衣带水的中国来说,如何对待这个从两千多年前就与我们紧密联系的国家,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诚然,日本在华夏民族史进程中给中国带来深刻伤痛,如明朝倭寇犯进,南京大屠杀,但是,从文化上应该全面分析对待日本。
《菊与刀》读后感范文(2)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菊"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士道的象征,这二者体现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温和又好斗,爱美又黩武,尚礼又倨傲,善变又顽固,驯服又专断,忠贞又反叛,勇敢又怯懦。
本是作为一个西方人没有带感情色彩和主观意识,比较冷静的旁观者来写这本书的,应该是比较客观吧,这本书在日本也引起轰动。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很久之前便听说过《菊与刀》这本书,只听名字就让人觉得,将素雅优美的菊花与杀伐冷冰的刀具放在一起会是一种奇妙的组合,不免心生疑虑,而看过书之后再细细品味,原来不管是菊还是刀,都是日本。
菊,静谧与美好;刀,征服与杀戮。
看起来完全矛盾不相干的两件事物结合在一起,象征了日本这个民族的文化就是处处充满了矛盾的。
日本人是谦恭有礼的,也是野蛮粗暴的,是因循守旧的,也是善于学习的。
书中提出,想要真正了解日本文化,要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上来思考,这样才能摘掉有色眼镜,更加理性客观的得出公正可信的结论。
书中介绍了从封建时代一直被推崇至今的等级制度,不论是家庭中,社会上还是政治上,所有的人都井然有序的恪守着这种等级制度这在日本文化中被称为“忠”与“孝”。
而这种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也恰恰是日本发起战争的借口。
在书中我了解到一些我不曾熟知的内容,其中就包括了日本的天皇制度。
天皇在日本的等级制度中扮演着特殊的地位。
封建王朝中皇帝都是世袭制,天皇也不例外。
然而在千百年来的历史中,不论是一代一代的幕府将军还是资本时代的首相换了又换,天皇从来没有被推翻,因为从某种角度上看,天皇是日本人真正的精神领袖。
这种爱戴看起来更像是一种介于宗教和民俗之间的信仰。
从书中不难看出,在日本人的信仰体系下,名誉高于一切如果一个人愿意牺牲自己的财产甚至生命来维护自己的名誉,那么他一定是值得尊敬的。
在这种观念的潜移默化中也折射出他们对于生命的态度,他们对于生命是带有漠视甚至冷漠在其中的,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表面上看起来谦恭有礼的日本人,在战争中却那么残暴可怖,犯下种种触目惊心,反人类的暴行。
正如作者鲁斯·本尼迪克特所说,无论一个人的行为或者观点多么怪异,他感知与思考的方式都是与个人经历息息相关的。
日本独特的矛盾的民族性格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造就了日本特殊的民族文化。
合上《菊与刀》,我与日本仿佛像老友一样说了明天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与刀》读书报告雍青纳么西南民族大学民研院民俗2013级130303042214 《菊与刀》是由美国人类女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
从未到过日本的本尼迪克特通过大量参阅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并将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认为运用文化模式理论,通过对日本人个体样本的归纳研究而得出的模式,可以用来验证和解释个体的行为。
通过对文本、影视、和同战俘的对话,比较美国人和日本人的价值观,研究得出日本人具有双重性格和“耻感文化”的文化特征,因此得出日本会投降以及美国不能用对付德国的方法对付日本的结论。
对于一个从未到过日本的人类学家而言,能够研究得如此细致缜密,实在是不容易,而且这些结论到如今都还能发挥其作用,足以证明《菊与刀》的价值。
一、文化模式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说“最孤立的细小行为,彼此之间也有某些系统性的联系。
我十分重视数以百计的单项行为如何构成一个总体模式。
”1关注日本1 《菊与刀》本尼迪克特,吕万和译本。
人生活中的琐碎细节,才能从中了解隐藏其后的决定。
文章在美日两大文化比较的整体眼光下,通过对等级制度、“恩”与“报恩”、义理与人情、耻感文化、修养和育儿方式等的考察,从结构上深入探讨了日本人的价值体系,分析了日本人的外部行为及深藏于其行为之中的思考方法,得出日本人的各类文化模式,及其与美国等国的“罪感文化”完全不同的“耻感文化”。
二、等级制度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人的一切都是以“各得其所,各安其份”等级制为基准的。
从家庭开始到整个社会的严格等级制都是自上而下的严密系统,将每个人都纳入其中,以共同忠诚的名义要求人们服从,具有强大的约束力,日本人在其秩序下遵循其中规则不反抗。
为揭示日本人生活方式极端的原因,本尼迪克特用大量文字对日本文化、日本社会具体论述,涉及了恩、义务、情意、人情等概念,这些概念深入描述了对日本人在等级制意识笼罩下的道德伦理体系,等级制已深入日本人骨髓。
(一)、社会中的等级制日本家庭等级制开始,到其日常生活中扩展的等级制意识。
在日本,家庭和社会管理模式一致,都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严密系统,每个人都置身其中,等级制以共同忠诚的名义要求人们服从,以普遍的约束力让人们遵循其中规则而不反抗。
从古至今,漫长的时光,遵从等级制已经成为日本人的行为准则,我们看来无法理解的不平等却是他们最自然的标准。
不同等级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全都被灌注准则,以一种共同忠诚的名义来要求服从。
日本人按照此标准生活,从不跨越雷池一步。
在家庭中的“各安其份”规定都十分缜密,长者为先,家中最老的父亲掌握整个家族的话语权,长子拥有与父亲相差无几的特权。
辈分和年龄的差别也有严格规定,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遵守秩序并通过礼仪表达出来。
(二)、战争中的等级制长期、稳定的封建等级制造成的影响渗透到日本文化的最深层,在战争中的日本天皇的态度,就是日本社会等级森严的集中体现。
在日本,天皇不是人,是神,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所有寄托,神的话语是没有人可以质疑的,因此,为了实现对天皇的忠,日本开始了战争。
日本当年建构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类似于将整个亚洲看成一个家庭,自认为的长子身份要求他们,必须负担起“照顾”家人的义务,因此,这场战争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
他们不知道的是自己心甘情愿地满足于“各安其分”的道德观是不能被别的国家所接受的。
每一个战士都被冠以军国主义的思想,从小接受的等级观念在这个时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战士们对于上级的命令是惟命是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为了向天皇尽忠,日本士兵在战争中勇敢、残暴、致死效忠、绝对服从。
日本在作战时嚣张跋扈与战后十分驯服的表现让所有人惊诧不理解。
等级制这把双刃剑让他们有了如此差别巨大的做法,因为无论是何时,他们追求“各安其分”的思维都是不变的。
一开始他们把自己放到国际金字塔关系的顶峰,在战争中占主导地位。
而战争的失败让他们认清自己的定位,他们又开始遵从这一定位中自己该有的秩序。
三、结语文化模式的理论在当时的语境中发挥了其作用,事实证明本尼迪克特的研究为美国提出的指导意见是正确的,美国政府的对日政策以及日本整个局势的发展基本与其报告的主旨一致。
社会由千千万万个人组成,在整体观察的眼光下观察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不应放过对个体的琐事研究,注重细节对研究是有益而无害的。
文化模式论虽然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否定,认为文化并不等于其中个体的简单相加,文化模式理论缺乏这方面的思考,它基本上只是含糊地认为,归纳得到的模式,可以用来验证和解释个体的行为。
但是这一理论当时取得的成就和现在依然拥有的价值,依然不容置疑。
篇二:《菊与刀》(必选书目)读书报告《菊与刀》读书报告读完这本书一遍很快,因为文字不多,内容因为新奇所以生动,所以一口气读完,还没来得及咀嚼,就要到了deadline,所以匆匆起笔,写下了这篇读书报告。
当然,匆匆有匆匆的好处,回忆保证新鲜、准确,感受保证直观、易懂。
选择这本书的目的,并非想了解日本人,虽然我一直对他们这样一个看似矛盾的民族心存好奇,但还不足以将我从比看书更加刺激的电脑游戏中拽出来。
但我一直想读这本书,原因是,现在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大、文化素质落后、通胀等等)与我从长辈、新闻、文章处获知的近代的日本是何其相似,而我又自认是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爱国者,也能心平气和地承认现在的中国在很多方面都逊于日本。
于是,我想要自己去探究“如何改变中国的现状”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第一步就是了解日本的近代史。
于是,《菊与刀》被放进了我的购物车。
贯穿全书的是二战,也正因为受到了二战中后日本国民迥异的表现的刺激,作者才会深入地调查和探究。
而其中“明治维新”“孩子的学习”等章,乃是为了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日本,以及这些复杂生物的基因特别加入的。
闲话少叙,开始报告。
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日本人的处世准则,我认为是:各得其所。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日本人苛刻地执行了这一句话。
有几个概念左右着日本人的行为,分别是“天皇”“名誉”“恩”“义理”,重要性依次递减。
尤其读到书的中间部分,会深有体会。
耻感文化是日本民族性格中的一个方面。
所谓耻感, 即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行为、所作所为的后果在别人看来是否受到嘲笑、侮辱。
如果社会和他人对其表示排斥、讥笑, 那么他就会感到受到了耻辱, 心理上就会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的一切都将会判上了死刑。
日本人这种耻感文化与西方人的罪感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
提倡建立道德的绝对标准并且依靠它发展人的良心, 这种社会可以定义为罪感文化。
人们可以通过祷告、坦白、忏悔来赎罪, 以此解脱心灵上的枷锁。
而耻感文化?则是真正的耻感文化依靠外部的强制力来做善行, 日本人没有坦白、承认自己有错的习惯。
假如他的行为是违反道德标准的, 但没有被社会其他人得知, 那他就没有羞耻感, 从而也不认为自己有错。
这也成为日本民族性格矛盾的主要原因。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 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
本尼迪克特没有直接用人们容易接受的字句概括本书的主题, 而是巧妙地以菊花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即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这种性格的两面性归根到底, 是由日本民族文化所决定的。
从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我们大致可以见到以上与中国人大相径庭的人格的源头。
他们的快乐指数大概是“u”型,儿童和老年时收到的束缚最少,也最快乐,人到中年却因为种种的束缚而必须艰难地生活。
幼时,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皆受到深深地宠爱,孩子们自由、乖戾、任性,而母亲基本尽其所能地溺爱之,父亲会比较严厉一点,也仅限于做错事之后的瞪一眼。
渐渐长大之后,孩子慢慢体会到并懂得了周遭人的行为都围绕着几个中心,于是他们的行为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束缚。
于是,男人找寻艺妓,喝的烂醉之后口无遮乱,闹得无法无天皆可解读为短暂地摆脱俗世的枷锁,恣意地放纵自己的情欲;女人则是大多私藏了自慰的道具。
但是,又因为“各得其所”,在夫妻相对之时,仍会毕恭毕敬,遵守礼节,真正做到相敬如宾。
不能免俗地,我也极力地思考这本书对于国人有什么借鉴意义?日本人国民性之中有哪一些是可贵的?又或者维持这样的国民性,其本身就值得我们思考?在我看来,这种异常矛盾的民族特性, 贯穿了日本文化发展全过程。
日本这个民族, 在我看来, 礼貌且无礼, 高尚且低俗, 安分且激进, 和善且尚武。
菊花和刀象征着日本文化精神中矛盾的两极, 恬静淡然却又刚烈自闭。
从对战争的看法可以看出, 日本重视精神的力量, 而且还将菊花和刀的精神力量巧妙的结合起来。
如果说菊花象征的是某种可以抵抗外界的精神力量, 刀代表的就是崇尚由这种精神带来的道德力量。
这种重视非物质力量, 轻视物质力量的文化内涵, 使得日本在对外侵略的战争中表现出了其人性的极端残酷性。
虽然这样的文化看似是很矛盾的, 也很难让人理解, 但是他们还融合在了一起。
由此不难看出, 一个民族的文化对所属其范围内的人群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一个民族的传统社会心理的形成是分不开的。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也在努力地认识自己, 努力地认识自己的文化, 并在文化中寻找自我的价值。
当然,书中所述事实不可避免地被烙上战后的色彩,虽然一些深层的东西是不会轻易改变,但是,当比照当今日本人(特别是在读了一些日本当代小说,同时与一些日本同学交流过之后发现),难免有些偏差。
所以,《菊与刀》只是开始,我也庆幸,它成功地引起了我阅读其他著作的欲望。
希望接下来的阅读之旅能更精彩!篇三:菊与刀读书报告日本文化——读《菊与刀》后感提要:“菊”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士道的象征,这两者也恰恰体现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与矛盾性,温和而又好斗、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倨傲、善变而又顽固、驯服而又专断、忠贞而又反叛、勇敢而又怯懦??每种极端矛盾的性格,都如经纬纵横交织在日本人的个性之中。
关键词:日本矛盾性耻感文化等级忍该书主要是探讨日本这个国家的民族性,从各个方面深入挖掘其特性,追问日本何以成为日本民族。
“菊”的隐忍淡泊与“刀”的锋芒毕露统一在日本文化中,构成了日本文化的骨架,而其中更加细致深入的一切,还需我们慢慢了解。
整本书分为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研究课题日本,第二章战争中的日本人,第三章各安本分各尽其职,第四章明治维新,第五章历史与世界的债务人,第六章万分之一的恩报,第七章“难以承担的”回报,第八章洗刷污名,第九章人情世界,第十章德之两难,第十一章自我训练,第十二章儿童的学习,第十三章投降以来的日本人。
读完这本书,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日本的“耻感文化”:日本人将名誉看得比生命都重要,这种文化的极端表现,就是日本流行的自杀现象和战争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