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精讲
中央银行学 复习重点
中央银行学复习重点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央银行:是指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的金融机构或组织,是统领一国金融机构体系、控制全国货币供给、实施国家货币政策的最高金融机构。
1、·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与社会体系之中、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和发展、经济发展中出现新矛盾(银行券差异大、票据交换与清算业务需求增长,银行破产倒闭使信用体系和经济受到冲击、缺乏统一的竞争规则)·第一家中央银行——瑞士银行(1688)、现代中央银行的鼻祖——英格兰银行(1694)德意志联邦银行(1876)、法兰西银行(1894)、日本银行(1899)·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政府融资、信用货币的发行、票据交换与清算、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与最后贷款人、对金融业的监管·中央银行产生的两条途径:信誉好实力强大的大银行发展(英格兰银行)、政府直接组建(美联储[1914])·1920,布鲁塞尔会议建议建立中央银行,1922日内瓦会议重申推广特点:政府组建、稳定币值、严格和增强了存款准备金制度·中央银行制度变化的特点(制度规范化、经济目标统一化):国有化、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干预和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手段进一步成熟、中央银行成为各国政府进行政策协调窗口的作用越来越大2、中央银行的性质:一国信用制度的枢纽、与政府存在特殊关系、在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特殊作用中央银行和政府的特殊关系: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各种金融法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政府对中央银行有控制权、中央银行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市场,国库和向政府提供融资,参与国际金融活动和管理国家黄金外汇储备。
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货币发行机构)政府的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代理国库、参加国际金融活动)银行的银行(最后贷款人、存款准备金、票据交换与清算)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权的意义:是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标志、是统一货币发行和流通的保证、是稳定币值的基本条件、是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中央银行的综合职能:1、管理职能:制定金融政策、法令集规章制度,监测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检查监督,定期公布于金融有关的信息资料2、服务职能:政府、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3、调节职能:通过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流通量和社会信用规模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宏观调控部门。
中央银行学总复习(含问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3*5)1、中央银行P5 中央银行制度P5当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享有特定授权并承担特定责任的银行便成为中央银行。
2、最后贷款人P15意指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时,向中央银行融资是最后的办法,中央银行对其提供资金支持则是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否则便是发生困难银行的破产倒闭。
3、货币政策P187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政策传递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4、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P57是其开展货币发行业务和货币政策业务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存量报表。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种类、规模和结构,都综合地反映在一定时点的资产负债表上。
5、货币发行P80货币发行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两者通常都被称为货币发行。
6、存款准备金制度P74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根据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
7、发行基金P85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人民银行保管,并由总行统一掌握。
8、道义劝告P230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交流信息,解释政策意图,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来贯彻中央银行的政策。
中央银行学复习材料
中央银行学复习材料第一篇:中央银行学复习材料1.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与商业银行的存款有何不同?(1)存款原则具有特殊性: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商业银行办理存款业务应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
(2)存款动机具有特殊性:中央银行吸收存款是出于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需要,而商业银行是为了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
(3)存款对象具有特殊性:中央银行只吸收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及特定部门的存款,而商业银行直接吸收社会个人、工商企业的存款。
(4)存款当事人关系具有特殊性:中央银行与存款当事人之间除经济关系之外,还有行政性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商业银行与存款当事人之间只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关系。
2.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1)垄断发行原则。
有利于统一国内货币形式,避免多头发行造成的货币流通混乱,便于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灵活有效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还有利于中央银行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政府完全得到发行钞票的经济利益。
(2)要有可靠信用作保证的原则。
否则将会出现通货不稳,扰乱正常流通和生产的运行,以至引起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的动荡。
(3)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原则。
既要充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避免因通货不足而导致经济萎缩,也要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数量,避免因通货过量供应造成经济混乱。
3、中央银行发行债券的目的和作用与商业银行发行债券有何不同?中央银行债券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债券,其特殊性表现在期限较短,具有可控性,抗干扰性和预防性,也是为了调节金融机构多余的流动性,而向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务凭证。
债券的发行是一种主动负债业务,其发行对象主要是国内金融机构。
其发行时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到期时则体现基础货币的投放。
中央银行债券的发行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调节货币供应量。
当中央银行买进已发行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中央银行卖出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中央银行学复习资料(详细版)
中央银行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名词解释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通过特定业务活动和法律授权的管理方式履行自己的职责,是一国或国家货币联盟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防范金融风险、规范金融秩序和维护金融稳定的主管机构,也是国家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之一。
2、货币发行权: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其自身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和稳定货币币值的基本保证。
3、最后贷款人:又称最终贷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即在出现危机或者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时,负责应付资金需求的机构(通常是中央银行)。
该机构一般在公开市场向银行体系购买质素理想的资产,或透过贴现窗口向有偿债能力但暂时周转不灵的银行提供贷款。
该机构通常会向有关银行收取高于市场水平的利息,并会要求银行提供良好抵押品。
是指在危机时刻中央银行应尽的融通责任,它应满足对高能货币的需求,以防止由恐慌引起的货币存量的收缩4、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5、银行的银行:(1)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2)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汇、贷”业务的特征;(3)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最能体现中央银行是特殊金融机构的性质,也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
表现:a、集中存款准备金,b、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c、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6、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金融活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7、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电大本科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资料精编 可编辑 整理版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中央银行的产生已经有300年的历史,真正发挥作用是在二战以后。
1、对发行统一的、可以在全国流通的银行券,以解决银行间的恶意竞争,资信实力不足等问题的需要;2、建立统一、权威、公正和最后的票据交换清算中心需要;3、稳定金融系统,发挥最后贷款人的需要;4、政府对金融事业进行管理的需要。
(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形成与特点美国1782年成立的北美银行,1791年美国第一银行由国会批准设立,1816年美国会通过设立美国第二银行,这两家银行到期都未能继续注册。
1837年后美国货币流通和信用都很混乱,186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货币法案,建立国民银行制度,在财政部之下设立“通货监理署”,监理国民银行的活动。
印制规格统一的银行券,要求每家国民银行以公债为担保,发行银行券,当时的通货数量未能适应经济需要。
同时,财政部的独立国库制度也使银行系统的货币时而不足,时而泛滥。
再加上存款准备制度不完善,所以美国每隔数年即发生一次金融恐慌,1908年5月美国会通过组织国家货币委员会,调查研究各国银行制度,1913年12月23日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条例,它将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自愿参加与强制参加、政府所有与私人所有、政府管理与私人管理巧妙地结合和协调起来。
联邦储备体系设有联邦储备局,有委员7人,美国全国分为12个储备区,每区设一联邦储备银行,联储银行以调节区内金融、为公众服务为准则,不以营利为前提。
它发行钞票,代理国库,主持清算,保管会员银行存款准备金,对会员银行贷款和再贴现,并进行公开市场活动,故具有中央银行职能。
(三)中央银行产生的特点1、由普通的商业银行自然演进为中央银行;2、逐步集中货币发行权;3、为一般银行提供服务。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扩展(一)中央银行扩展的原因一战以后的金融秩序紊乱,1920年布鲁塞尔会议建议按照稳定币值的要求发行货币;金本位的解体和纸币的流通;1922年的日内瓦会议要求新成立国家设立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学考试复习资料
中央银行学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篇:中央银行学考试复习资料简答题:一、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答: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处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上,居于领导地位,并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另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集中他们的准备金,为它们提供信用,办理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清算等。
表现在:1.集中存款准备金,首先是保持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其次控制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和信用规模,最后是增强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
2.最后贷款人,通常采用再贴现和抵押贷款两种形式。
目的是,首先当个别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周转困难使,提供贷款,防止挤兑以及信用危机;其次增加金融机构短期头寸的调剂渠道;最后调节银行信用和货币供应。
3.票据交换和清算。
二、中央银行制度有哪些基本类型?答: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包括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和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仅有一家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利和履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能。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内设立一定数量的地方中央银行,并由地方银行推选代表组成在全国范围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从而形成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
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的职能。
3.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某些国家和地区不设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央银行,而是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或者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承担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指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在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一种是没有建立中央银行的数个国家组建一家联合中央银行;另一种是联合建立跨国中央银行的各国本来就建立了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名词:1.《皮尔条例》:确定英格兰银行垄断发行货币权的特许条例。
从中央银行的组织模式和货币发行上为英格兰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奠定了基础。
2.最后贷款人: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即承担最后贷款人角色。
3.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两层含义○1中央银行应与政府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中央银行又不可能完全脱离于政府,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简答论述:1.中央银行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其发展至今经历了哪些阶段?中央银行的产生。
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客观经济原因。
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2)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的普遍化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客观经济原因: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需要2)票据交换及清算的需要3)调节资金供求,为商业银行提供必要资金支持的需要4)对金融业统一管理的需要中央银行的形成1)初创时期:1656年设立瑞典银行——1913年美国联邦储蓄体系建立2)普遍推行时期:一战后——二战后3)强化时期:二战结束到现在2.中央银行是如何作为“最后贷款人”的?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承担起“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向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采取办理票据再贴现、再抵押的方式融通资金,在特别情况下,也可直接采取提供贷款的方式。
关键时刻,甚至可以对整个金融体系都起到“最后贷款人”的作用。
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从而起到避免金融恐慌的作用。
“最后贷款人”职能确立了中央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对宏观经济有何影响?1)独立性较强的类型: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政府不得对其发布命令、指示。
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享有较强的独立性,当中央银行与政府发生矛盾时,要通过协商解决。
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名词:1.《皮尔条例》:确定英格兰银行垄断发行货币权的特许条例。
从中央银行的组织模式和货币发行上为英格兰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奠定了基础。
2.最后贷款人: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即承担最后贷款人角色。
3.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两层含义○1中央银行应与政府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中央银行又不可能完全脱离于政府,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简答论述:1.中央银行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其发展至今经历了哪些阶段?中央银行的产生。
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客观经济原因。
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2)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的普遍化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客观经济原因: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需要2)票据交换及清算的需要3)调节资金供求,为商业银行提供必要资金支持的需要4)对金融业统一管理的需要中央银行的形成1)初创时期:1656年设立瑞典银行——1913年美国联邦储蓄体系建立2)普遍推行时期:一战后——二战后3)强化时期:二战结束到现在2.中央银行是如何作为“最后贷款人”的?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承担起“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向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采取办理票据再贴现、再抵押的方式融通资金,在特别情况下,也可直接采取提供贷款的方式。
关键时刻,甚至可以对整个金融体系都起到“最后贷款人”的作用。
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从而起到避免金融恐慌的作用。
“最后贷款人”职能确立了中央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对宏观经济有何影响?1)独立性较强的类型: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政府不得对其发布命令、指示。
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享有较强的独立性,当中央银行与政府发生矛盾时,要通过协商解决。
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
王广谦第三版中央银行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中央银行学考试题型:1。
名词解释(7*3’)Eg。
专业术语:最后贷款人、窗口指导等2。
判断并改错(10*2’)3。
简答题(6*6’)简要论述、要点明确、适当展开4.论述题结合实际,分析现实案例,如何解释5。
案例分析结合材料,回答知识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2、中央银行的职能(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在有些国家,硬辅币的铸造与发行由财政部门负责).(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指:1。
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2。
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贷、汇”业务的特征;3. 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服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1. 集中存款准备金.(“余额宝是”否能算作银行机构?)2。
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
3。
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1。
中央银行根据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负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责任;2.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签定国际金融协定,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与活动;3。
中央银行为政府代理国库,办理政府所需要的银行业务,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中央银行具有政府的银行的职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具体体现:1。
代理国库。
2. 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
3。
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央银行学】一、概念解释1.跨国型中央银行制度:若干国家联合组成一家中央银行,在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在一个国家内设立一定数量的地方中央银行,并由地方银行推选代表组成在全国范围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从而形成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
3.准中央银行制度: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或者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承担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
4.最后贷款人:是指在危机时刻中央银行应尽的融通责任,它应满足对高能货币的需求,以防止由恐慌引起的货币存量的收缩5.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6.再贴现: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
7.银行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所从事的业务,包括有负债业务(资金来源业务)、资产业务(资金运用业务)与清算与代理。
8.管理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所从事的业务,包括经理国库、金融统计、金融稽核、征信管理等。
9.货币发行:若从货币发行的过程来看,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若从货币发行的结果来看,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10.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等存款类型金融机构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
11.适应性预期: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历史)的。
12.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13.总供给曲线:描述的是生产方的行为,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下,社会所有厂商愿意且能够供给的产量。
14.总需求曲线:产品市场对产出的需求总量与物价水平的对应关系。
中央银行学复习重点~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最早的中央银行:最早成立,瑞典银行;最早履行央行职能:英格兰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司央行职能时间. 1984年,工商银行成立。
中央银行的制度类型: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1、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中国、英格兰等大多数国家;2、国家拥有部分股份与民间股份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日本、墨西哥;3、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美国、意大利和瑞士;4、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韩国;5、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
"银行的银行"职能: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1、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2、对金融业实施监管;3、组织、参与和管理支付清算。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资产:国内资产、国外资产。
负债:储备货币、定期储备和外币存款、发行债券、进口抵押和限制存款、对外负债、中央政府存款、对等基金、政府贷款基金、资本项目、其他项目。
直接信用控制工具:利率控制;信用配额管理;流动性比率管理和直接干预。
间接信用控制工具: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
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1、百分比准备制度;2、两级约束制度;3、最高发行额限制制度;4、伸缩限制制度;5、外汇准备制度;6、有价证券保证制度。
货币发行的原则:1、垄断发行的原则;2、要有可靠信用作保证的原则;3、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原则。
发行基金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人民银行保管,并由总行统一掌握。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的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国库券以及其他流动性很高的有价证券。
构成国际储备的主要是黄金、外汇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特别提款权和储备头寸。
外汇储备的性能要求:安全性、收益性和灵活兑现性。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优点:它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
中央银行学 期末复习
10.对自身财务收支进行会计核算。
11.法律允许的其他业务
限制:
1.不经营一般银行和非银行业务
2.不向个人,企业单位提供担保,贷款
3.不直接从事商业票据承兑,贴现
4.不从事不动产买卖
5.不从事商业性证券投资
6.一般不向财政透支
(二)负债业务
1.准备金存款业务
种类:
准备金(自存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四)国际贸易效应
货币政策变动影响货币政策供给量并进一步影响利率汇率,进而对进出口产生影响
六、央行的产生
央行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客观经济原因
(一)历史背景
1,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2,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
3,货币信用关系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体系中(威尼斯商人)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普遍出现
(二)客观经济原因
央行支付清算体系:
1.清算机构:中介组织2.支付系统
3.支付结算制度4.同业清算制度与操作规则。(联行结算)
央行支付清算运作的基本原理
1,央行组织设计并制定操作规程。(直接参与和特别设立清算中心)
2,各银行在央行设立账户
3,参与清算的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在央行的存款。(货币市场)
央行支付清算的主要内容:
七、央行的金融监管
央行是国家的金融管理部门
1,央行政策目标与国家经济目标一致
2,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
3,央行的业务和监管是国家授权的,负责人由政府委任。
八、央行的相对独立性
含义:1,央行应与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央行不能脱离政府,独立性是相对的
(一)为保证央行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不受政府过多干预
中央银行学教程期末复习提纲
1. 中央银行的产生途径有两条: 一条是由商业银行演变而成的途径。
另一条途径则是从一开始就作为中央银行创建的,重要代表是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
2. 产生中央银行的客观经济原因:政府融资、银行券的发行、票据交换和清算、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和最后贷款人、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第二章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1. 中央银行的特点: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业务对象;对存款不支付利息;受政府制约但又独立于政府;中央银行的资产具有最大的清偿性。
2.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基本原则服从履行职责的需要、非营利性、流动性、主动性。
3. 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2)银行的银行(3)政府的银行1.代理国库包括办理政府预算收入的交纳和划分;办理预算支出的拨付;2.代理政府债券发行,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中央银行代理政府债券发行。
3.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信贷支持,由于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存在差异,中央银行需要向政府提供短期融资。
4.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5.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6.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也是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的具体体现。
7.金融监管,监督和管理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管理境内金融市场。
8 . 向政府提供信息和决策建议第三章中央银行的体制1. 中央银行体制的类型(一)一元中央银行体制(我国是)一元中央银行体制是指仅有一家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力和履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能。
(二)二元中央银行体制二元中央银行体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设立一定数量的地方中央银行,并由地方银行推选代表组成在全国范围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从而形成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
(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央银行体制因此,在曾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苏联和我国等国家,都不单独设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而是由国家银行兼行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学考试复习资料
中央银行学考试复习资料填空:1、中央银行在分析国际收支账户时,将不同性质的对外交易划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
其中,线上部分净额在贷方为国际收支(顺差),在借方则为国际收支(逆差)。
2、决定货币供给的三个基本因素是:(通货—存款比率)、(准备—存款比率)和(基础货币)3、古典学派经济学家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早期的凯恩斯主义者则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一条(垂直)线。
4、选择货币政策指标的主要标准包括:(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和(抗干扰性)。
5、法定准备金率在世界范围内有(降低)的趋势。
6、若以稳定物价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则选择中介目标时应侧重于(货币供应量)。
单选:1、在国民账户的统计方法中,支出法着重于研究( C )的形成及其结构A总消费B总投资C总消费D总供给2、M1占名义GDP的比重指标,反映了(A )A.货币供应量对实际经济过程的作用程度B.货币供应量对一国金融深化的作用程度C.一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程度D.一国金融深化程度3、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实际上是指(A)A.中央银行能否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B.货币供给对实际经济变量是否有影响C.货币供给能否真正促使社会总需求的形成D.是货币供给决定总需求,还是总需求决定货币供给4、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中,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行为的是(A)A.法定准备率B.超额准备率C.通货存款比率D.储蓄存款比率5、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根本特点在于(C)A.针对总量进行调节B.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的调节C.针对特殊经济领域采用的信贷调节D.以行政命令对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6、理解货币政策效应差异的焦点取决于(B)A.总需求曲线形状的差异B.总供给曲线形状的差异C.对充分就业理解的差异D.是否考虑理性预期的差异7、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各指标可控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D)A.最终目标、操作指标、中介指标B.中介指标、操作指标、最终目标C.操作指标、中介指标、最终目标D.最终目标、中介指标、操作指标8、货币政策时滞直接影响货币政策自身传导机制是否顺畅,它一般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而外部时滞又细分为(C)A.决策时滞和操作时滞B.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C.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D.认识时滞和市场时滞9、90年代以来尤其是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重点是:(C)A.中央银行对国债市场的监管B.中央银行对同业拆借市场的监管C.中央银行对金融衍生市场的监管D.中央银行对证券交易市场的监管10、偿债率是指一国还债额占多年该国外汇总收入的比率,以不超过(A)为界。
吉林大学《中央银行学》 期末考试学习资料(四)
吉大《中央银行学》(四)第四章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一、中央银行存款对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影响?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其存款的形成和增加,是现钞未投放或回笼的结果;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经理国库、对政府融通资金,这一职能是通过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或减少实现的;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支配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变化;中央银行利用商业银行的存款,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商业银行通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进行资金清算等。
二、准备金存款业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亦即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按存款的类别规定准备金比率按金融机构的种类、规模、经营环境规定不同比率规定存款准备率的调整幅度规定可充当存款准备金的内容确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三、货币发行的原则是什么?1、垄断发行原则:即指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2、信用保证原则:即指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黄金或有价证券作为保证,也就是说,通过建立一定的发行准备制度,保证中央银行的独立发行相关概念:经济发行、财政发行3、弹性发行原则:即指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弹性,也就是说货币发行要具有高度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状况变化的需要。
4、经济发行: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度地增加货币发行量。
货币的投放必须适应流通中货币需求量增长的需要,既避免过多发行,又确保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要。
5、财政发行:是指为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引起的货币发行。
这种发行不是以经济增长为基础,会形成超经济需要的过多货币量,从而导致市场供求紧张,物价上涨。
四、货币发行准备金有哪几种类型?1、现金准备:即以金银、外汇等具有极强流动性的资产作为准备。
2、保证准备(即证券准备):即以短期商业票据、财政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等可在金融市场上交易、流通的证券作为准备。
五、发行基金和现金有什么区别?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两个概念。
两者在规定的操作手续下可以相互转化:发行基金从发行库进入业务库成为现金;现金从业务库缴存发行库成为发行基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名词:1.《皮尔条例》:确定英格兰银行垄断发行货币权的特许条例。
从中央银行的组织模式和货币发行上为英格兰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奠定了基础。
2.最后贷款人: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即承担最后贷款人角色。
3.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两层含义○1中央银行应与政府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中央银行又不可能完全脱离于政府,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简答论述:1.中央银行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其发展至今经历了哪些阶段?中央银行的产生。
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客观经济原因。
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2)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的普遍化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客观经济原因: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需要2)票据交换及清算的需要3)调节资金供求,为商业银行提供必要资金支持的需要4)对金融业统一管理的需要中央银行的形成1)初创时期:1656年设立瑞典银行——1913年美国联邦储蓄体系建立2)普遍推行时期:一战后——二战后3)强化时期:二战结束到现在2.中央银行是如何作为“最后贷款人”的?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承担起“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向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采取办理票据再贴现、再抵押的方式融通资金,在特别情况下,也可直接采取提供贷款的方式。
关键时刻,甚至可以对整个金融体系都起到“最后贷款人”的作用。
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从而起到避免金融恐慌的作用。
“最后贷款人”职能确立了中央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对宏观经济有何影响?1)独立性较强的类型: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政府不得对其发布命令、指示。
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享有较强的独立性,当中央银行与政府发生矛盾时,要通过协商解决。
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
2)表面上独立性较弱,但实际上较强的居中类型:中央银行名义上隶属于政府,但实际上保持相当大的独立性,仍可相对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和采取措施。
3)独立性较弱的类型:中央银行不论在名义和实际上都服从与政府的指令,其货币政策的制定以及相应措施的实行要经过政府批准,政府有权否决或推迟中央银行决议的执行。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不同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不同的效果。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程度越高,该国的通货膨胀率越低。
同时,具有独立中央银行制度国家的失业率或产出波动并不比央行不独立的国家大。
第二章名词:1.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银行性业务中资产负债业务的综合会计记录。
2.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再贴现计算再贴现利息的利率。
3.货币发行准备制度:一般中央银行都以某种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量与某种或某些其他资产的数量之间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
计算:1.某商业银行用500万元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再贴现率为4%,再贴现日离到期日为30天。
请计算再贴现金额,并用图表标示其再贴现时和到期时对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再贴现利息,500 X (4%/360) X 30 ≈ 1.67亿元再贴现实付金额,500-1.67=498.33再贴现时: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万元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万元到期时: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万元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万元2. 中央银行因为购买外汇储备多发行人民币500亿元,拟发行中央银行债券冲销其影响。
请用图表标示其购买外汇储备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对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购外汇: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 亿元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亿元发央票: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 亿元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亿元3.某商业银行本旬末存款增加200亿元,增加贷款182亿元,当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7%,该银行将增加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后的剩余资金作为超额准备,30%用来增加库存现金,70%存在中央银行。
(1) 请用图表标示它们对该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亿元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亿元(2) 如果该银行增加了贷款190亿元,为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要求【超额准备金率如(1)所计算】,商业银行准备在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买进国债时卖出其持有的国债来补充其法定准备金。
请问它至少需要卖出多少亿元国债?请用图表标示它们对该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产生的影响 商业银行存款-贷款=200-190=10亿元 法定准备金要求是14亿元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卖出4亿元国债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亿元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亿元第三章名词:1.支付清算系统:是由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中介机构和实现支付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金融安排。
2.经理国库:就是国家不设立独立的机构,专门经管国家财政预算收支,而是委托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业务。
第四章名词法定准备: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缴纳的为应对存款人提取存款而准备的资金。
超额准备:金融机构为应付临时性的资金需求而储备的为应对存款人提取存款而准备的资金。
借入准备:金融机构通过中央银行再贴现和再贷款获得的准备。
非借入准备:金融机构通过公开市场出售证券给中央银行获得的准备。
流动性比率管理: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是直接信用管制的措施之一。
流动性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流动资产与存款的比率。
高的流动性比率可以起到限制信用扩张的作用。
提高流动性比率具有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作用,但过高的流动性比率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不利于经营。
简答论述:1.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有哪些?1)可测性:一方面,中央银行要能够迅速地获取这些指标的准确数据。
另一方面,这些指标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并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
2)可控性:指标变量必须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金融指标。
3)相关性:中介指标的变量与最终目标之间要有密切联系,作为操作指标的变量与中间目标之间也要有紧密联系,它们的变动一定要对最终目标或中间目标产生可预测的影响。
4)抗干扰性: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应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货币政策的效果,并且较少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否则会影响货币当局决策的正确性。
2.请比较中央银行三大基本政策工具各自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
法定存款准备金: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规定准备金率,强制地要求其按照规定的比例计提并上缴存款准备金。
优点:它对所有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并且它对货币供给量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见效快。
缺点:(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威力巨大,不适合作为日常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化会对银行信贷、货币供给以及经济运行产生巨大的影响。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存款机构日常业务统计和报表中的一个重要指标,频繁的调整势必会扰乱存款机构正常的财务计划和管理。
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的数量,从而对货币供给量发生影响。
优点:(1)中央银行可以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避免金融恐慌(2)可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信贷结构(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
缺点:(1)告示作用的局限性。
再贴现率的调整有时不能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有时可能会引起公众误解。
(2)如果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某个固定的水平上,市场利率和贴现率之间的利差会使贴现贷款的规模随着市场利率的波动产生较大的变动,进而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大幅波动,而这种波动并不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
(3)由于借款的主动权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中央银行通过发放再贴现贷款投放出去的基础货币数量并不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
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数量,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优点:(1)公开市场操作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手中,中央银行可以控制公开市场买卖的规模,中央银行想要发放或收回多少基础货币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完全由中央银行自己决定。
(2)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灵活准确地达到预定目标。
(3)公开市场操作是易于逆转的。
(4)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迅速实施,不会有行政性延误。
缺点:(1)公开市场操作的技术性很强,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很弱。
(2)公开市场操作需要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前提,如果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不够或可用来交易的工具较少,都会影响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
3.请用图示说明提高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
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时,准备金需求曲线从Rd1右移到Rd2,市场均衡点由E1移动到E2,同业拆借利率由i1上升到i2.同业拆借利率的上升使商业银行通过同业拆借来获得准备金的成本增加。
为了控制其成本,将减少其贷款规模,从而达到信用紧缩。
反之亦然。
由于准备金供给曲线在id以上后为水平线,因此,当准备金需求曲线右移使同业拆借利率上升到再贴现利率id后将不会使同业拆借利率进一步上升。
银行增加的准备金需求(R3-Rn)将通过再贴现方式获得。
4.请用图示说明提高和降低再贴现率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d1d2R s1上升到R s2,与需求曲线的交点仍为E1。
它对同业拆借市场机会不产生影响,市场均衡利率维持不变。
图2为有一些再贴现贷款的情况,再贴现率的提高,使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由E1移动到E2,市场均衡利率由i1上升到i2,准备金总量从R1减少到R2,从而使信用紧缩。
反之亦然。
5.请用图示说明公开市场操作买进和卖出证券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当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进债券时,准备金供给曲线的垂直部分从R s1右移到R s2,货币市场均衡点由E1移动到E2,非借入准备由 R n1增加到R n2,均衡利率由i1降到i2。
反之亦然。
第五章名词1、经常项目差额:国际收支状况在形式上是指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一个项目与下一个项目之间划一水平直线所形成的线上项目的贷方和借方的净差额。
如果将水平线划于经常项目账户之下,此时线上的货物、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等流量的借贷方净差额就是经常项目差额。
2、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个货币政策框架,其特点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由政府和中央银行公开宣布一个通货膨胀目标区域,从而加强公众对货币政策意图和目标的理解。
简答论述1、如何理解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性与统一性。
一般认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这些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其关系如下。
㈠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统一性:对于劳动密集型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可以减少失业。
矛盾性:对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模式,其增长模式与失业率下降有一定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