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我国遭遇绿色壁垒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遭遇绿色壁垒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贸易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尽管国际贸易的便利化和自由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一些国家或地区借助绿色壁垒措施对他国商品进行限制,导致贸易壁垒不断增加,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本文将以我国遭遇绿色壁垒的问题为切入点,介绍绿色壁垒的定义、形式及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什么是绿色壁垒?绿色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保护其本国产业、环境或人民健康而对进口商品设置的一系列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或技术标准。
其目的在于限制特定的进口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从而保障本国产业发展和国内市场竞争,同时促进国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常见的绿色壁垒形式包括:产品认证和标准、环境标签、能源效率要求、碳排放限制等。
我国遭遇的绿色壁垒问题近年来,我国出口企业频繁遭遇到绿色壁垒的限制,给我国出口行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如下:1. 进口国环境标准与本国标准不对等一些发达国家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标准,这些标准往往对我国的出口产品施加了高门槛限制。
由于我国环保标准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导致我国的出口商品无法满足进口国的环境要求,从而受到限制。
2. 技术壁垒导致出口受阻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壁垒的手段,要求进口商品必须符合高新技术要求或拥有特定的技术认证。
这种做法对我国技术含量较低的出口产品产生了明显的限制,导致我国出口受阻。
3. 环境标签和认证要求增加出口成本一些国家和地区要求进口商品必须获得特定的环境标签和认证,这增加了出口商品的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
对我国出口企业而言,不仅要面对繁杂的认证程序,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满足进口国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国遭遇绿色壁垒问题严重,不仅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困扰,还影响到了我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为了应对绿色壁垒的限制,保护我国出口企业的利益,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提升环境标准和认证体系加强环境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建设,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
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壁垒逐渐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的一大障碍。
绿色壁垒是指一些国家通过制定环保标准、限制化学物质使用或者强制性的认证体系等手段,对进口产品进行限制或者加以歧视性待遇。
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保护环境,但也给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我们需要认真分析绿色壁垒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一些国家通过设立高标准的环保要求,加大了进口产品的成本,导致我国的产品价格上升,使得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
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无法满足严格的环保标准,更是无法进入一些国际市场。
2. 增加对我国产品的质量和环保要求。
受到外部市场的影响,我国出口产品也受到了更高的环保和质量要求,这对我国的出口企业来说是一种挑战。
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必须提升产品的环保性和质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 促使我国转型升级。
绿色壁垒的出现,迫使我国出口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向更环保、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对于绿色壁垒的影响,我国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保护我国的出口贸易。
一、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推动全球环保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协调,争取更加公平的贸易环境。
可以通过参加国际组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多边谈判等途径,推动环境标准的一致性,避免出现过多的技术壁垒。
积极发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维护我国的贸易利益。
二、提升产品的环保和质量水平要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我国出口企业必须提升产品的环保和质量水平。
可以加大对企业的环保督导力度,推动企业实行绿色生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三、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技术我国可以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产品的环保水平。
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
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绿色壁垒是一种以环境保护为名义的贸易壁垒,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通过制定环保标准和技术标准来阻碍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这种行为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也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本文分析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 制造业受挫绿色壁垒的实行使得发达国家通过环保标准和技术壁垒来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入本国市场,这让我国的制造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绿色壁垒导致我国处于国际市场上的产业链低端,产品难以进入高端市场,这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造成阻碍。
2. 环保产业受阻绿色壁垒导致我国环保产业的出口面对巨大的压力,环保企业面对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大,产品竞争力逐渐下降。
同时,发达国家在环保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绿色壁垒的实行使我国环保产业无法借助技术进步、科研合作等渠道实现跨越发展。
3. 贸易摩擦增多绿色壁垒增加了中西贸易的摩擦和矛盾,不仅影响到贸易合作的稳定性,也影响到中西贸易发展的健康性。
同时绿色壁垒还招致各国针锋相对,互相指责对方违反环保标准,进一步引发贸易争端。
二、应对策略1. 实施技术创新技术上的创新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在环保领域的竞争力,以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
同时,技术创新还可以帮助企业在环保产业中获得更优质的产值,使得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产品创新。
2. 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需要在各个领域的环保技术创新上强化国际合作,推动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
同时各国应倡导合作共赢的原则,公正评估环保标准与技术壁垒,规避造成贸易非正常和非平等化的机会。
3. 加强宣传和意识教育加强宣传和意识教育意义重大,这不仅能够保护我国的环境、促进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国际化,助力推动中国向环保大国迈进。
4. 注重政策创新政府需要加强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并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提升绿色科技水平,加强技术转化与研发,拓展国际市场,维护我国的国际贸易权益。
结论绿色壁垒虽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我国已经在政策和技术方面开始采取柔性的应对措施,为环保产业和对全球生态的贡献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探析绿色壁垒及中国的对策
探析绿色壁垒及中国的对策绿色壁垒的概念绿色壁垒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推行环保标准和措施,对进口产品及服务进行歧视性限制和监管,以保护本国环境和产业,提高进口产品的准入门槛。
这种壁垒虽然表面上是为了环保的目的,但往往具有保护国内产业的隐性动机。
绿色壁垒的影响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绿色壁垒的出现使得国际贸易面临更大的挑战。
对于出口国来说,绿色壁垒无疑增加了进口产品的准入门槛,增加了出口产品的成本和风险。
同时,出口国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资源和时间去适应和满足进口国的环保标准与要求。
对于进口国来说,绿色壁垒可能限制了国内市场的选择,导致供应不足、价格上涨,甚至是产业结构调整。
绿色壁垒还可能导致贸易争端和口头战。
对中国的影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绿色壁垒对中国的影响尤为重要。
中国的出口产品往往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往往被绿色壁垒所针对。
由于中国进口产品通常是原材料和能源,而不是环保技术和装备,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面临的绿色壁垒压力。
另一方面,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之一。
中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进口产品的环保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这意味着中国也面临着进口产品的限制和环保壁垒。
这对中国的市场选择和进口产品价格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对策面对绿色壁垒,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保护自身利益和应对国际贸易挑战。
推动内外协调中国政府需要加强国内的环保标准和措施,提高国内产业的环保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中国还需要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推动国际环保标准的协调和统一。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国产品的准入门槛,也有利于减少绿色壁垒对中国的冲击。
建设技术创新体系中国需要加大对环保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投入,提高自身的环保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
这样可以在满足国内环保标准的同时,为出口产品提供更高的环保附加值,降低绿色壁垒对中国产品的影响。
中国还需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应对绿色壁垒带来的技术挑战。
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
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强,各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了新的变化,绿色壁垒被提出。
绿色壁垒,即环保技术标准和要求,通过强制要求其它国家遵守,从而将本国产品占领市场。
这种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很大。
首先,绿色壁垒影响我国既有产业结构调整。
绿色壁垒在金融、电子、航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领域的工业发展过程中,环保技术已成为一道硬性规定,大部分国内厂商必须转向绿色技术,这将使得企业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去适应新的环保要求。
而一些长期使用传统技术的企业,一旦不能适应环保要求可能会被淘汰。
因此,绿色壁垒将对我国既有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绿色壁垒导致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绿色壁垒往往具有法律保护的力量,因此各国生产企业将不得不迎合这些要求。
如果我国不能适应这种环保标准,就不得不面对对外贸易受阻的情况。
环保技术高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被低环保技术的国家挤占市场。
第三,我国需要在环保技术研发方面加强投入。
绿色壁垒的出现提醒我们,环保技术逐渐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霸主之一。
我们必须积极投入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需要推进我国现有技术的升级和转型,以便适应更加苛刻的环保标准,提高我国的环保水平。
以上就是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的分析。
尽管绿色壁垒给我国的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通过积极应对和加强研发,企业可以在实现环保的同时提高竞争力,从而不断开拓市场。
我国遭遇绿色壁垒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遭遇绿色壁垒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绿色壁垒是20世纪环保浪潮的产物,初衷在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安全。
但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家间的贸易竞争也更加激烈,而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受到了严格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保护国内产品和市场的绿色壁垒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成为一种新型的非税壁垒形式。
绿色壁垒作为一种“合法”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
为了保护国内环境和市场,发展我国相关产业,更好地维护我国利益,寻找跨越绿色壁垒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绿色壁垒(Green Trade-Barrier),又称环境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经济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苛刻的法律、条约、标准等形式对国外商品的进口进行限制。
例如对一些影响生态、污染环境的商品进行限制或禁止进口。
绿色壁垒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环境方面: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有1 500万人因此而丧命;有8亿人因饮用污染水而患病,每天有2.5万人因此而死亡。
面对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国际社会掀起了强劲的环保浪潮。
环境问题全球化使人们的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生态价值观念得到认可。
然而,仅靠传统方式来保护环境已经远远不够,需要政治、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因此,利用限制贸易来保护本国环境的绿色壁垒便应运而生。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和矛盾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生产力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对于安全卫生的要求更加严格,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环保意识薄弱、检验技术及标准落后等因素造成其产品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进口标准,因而受到了限制。
发达国家正是利用这种差距一方面掠夺发展中国家资源,将高污染产业迁至发展中国家,使其环境更加恶化。
国内外绿色创新研究进展与展望
国内外绿色创新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评述国内外绿色创新研究的进展,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前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我们将对绿色创新的定义、内涵及其重要性进行阐述,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然后,我们将分别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对绿色创新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成果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和评价。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分析绿色创新的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前景。
我们将提出推动绿色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球绿色创新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绿色创新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国内绿色创新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国对于绿色创新的重视日益增强,不仅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也在科研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国内学者和科研机构在绿色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我国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绿色技术研发方面,国内的研究涵盖了多个领域,如清洁能源、环保材料、节能减排等。
例如,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在环保材料研发方面,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也积极探索,推动了一系列环保产品的问世。
在绿色经济模式研究方面,国内学者深入探讨了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建议。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绿色创新的理论体系,也为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在绿色政策和制度创新方面,国内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许多学者对绿色税收、绿色金融、绿色贸易等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多项政策建议。
在制度创新方面,国内也积极探索了绿色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如生态补偿机制、绿色供应链管理等。
然而,尽管国内绿色创新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仍需进一步加强,绿色经济的发展仍需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绿色创新的国际合作仍需深化等。
浅谈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引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施绿色壁垒,以保护本国的环境和产业。
绿色壁垒指的是一种通过采取技术、标准、认证等手段,以限制进口产品和服务的贸易壁垒,从而保护国内环境和产业。
然而,对我国而言,绿色壁垒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1. 减少了我国的出口市场绿色壁垒条件和要求使得国际市场对我国一些产品的需求量减少。
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和认证要求我国产品难以达到,导致产品被拒之门外;另一方面,一些国家通过采取绿色壁垒手段,实施非关税壁垒,限制我国产品的进口,进一步降低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提高了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了满足绿色壁垒的要求,我国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进行改造和升级。
这些成本不仅包括环境治理设施的建设,还包括技术升级、材料成本以及环境管理的费用等。
这些额外的成本使得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降低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 阻碍了我国的环境治理进程绿色壁垒的出现使得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影响。
一方面,由于需要满足国际标准和认证,我国一些环境治理的进展被推迟或放缓;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以实施绿色壁垒为由,对我国环境治理的能力和成果提出质疑,导致我国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声誉受到了一定的损害。
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1. 提高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针对绿色壁垒对我国企业的技术要求,我国应加大力度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环保产品和技术,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以应对绿色壁垒带来的困境。
2.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面对国际市场的变化,我国应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借助其他国家的优势资源和技术,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
3. 建立完善的质量认证体系我国应建立完善的质量认证体系,加强与国际质量认证机构的合作,提高我国产品的质量和标准。
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
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绿色壁垒是指一些国家通过环保标准、绿色技术、低碳产业等手段加强产品贸易限制,旨在保护本国环境和促进本国绿色发展的贸易壁垒。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对环保产业的重视,绿色壁垒在国际贸易中逐渐显现出影响力。
对于我国来说,绿色壁垒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我国的视角出发,分析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1. 市场准入受限一些国家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认证体系,对进口产品进行限制,提高了产品准入门槛,使得我国的出口产品面临更大的市场准入压力。
这不仅增加了我国企业的出口成本,还可能导致产品无法进入一些国家的市场,影响了我国的出口贸易。
2. 技术转移受阻一些国家通过对绿色技术的保护和支持,以及技术转让条件的限制,加剧了我国在绿色技术领域的技术壁垒。
这不仅增加了我国企业在绿色技术领域的研发和投资成本,还可能阻碍我国企业获取最新的绿色技术,限制了我国在绿色产业领域的发展空间。
3. 贸易压力增加受制于绿色壁垒的影响,我国的出口产品面临更严峻的贸易压力,造成了我国的贸易逆差加剧,影响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平衡。
应对策略分析1.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面对绿色壁垒的挑战,我国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发展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绿色技术和产品。
鼓励企业加大在绿色技术领域的投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 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环保标准的制定和认证体系的建设,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保合作,推动绿色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绿色壁垒带来的挑战。
3. 推动绿色转型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
鼓励企业加大在绿色产业领域的投资和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提高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绿色壁垒带来的贸易压力。
4. 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的绿色产业政策体系,包括财政、税收、金融、产业支持等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激励,促进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绿色壁垒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2国内外的研究状况1.2.1国内研究状况基于绿色壁垒在当前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国内很多学者对绿色壁垒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苗建军提出了广义绿色壁垒的概念。
梁咏(2003)定义了狭义的绿色贸易壁垒,他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是继贸易技术壁垒之后的又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它的核心是借保护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理由,利用环保差别优势,通过蓄意制定苛刻的环保标准,限制进口,以达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
曾凡银和郭羽诞(2004)以总成本梯度模型来解释发达国家绿色壁垒设置的原因。
焦志云(2004)则从实施绿色壁垒的动机来分析,认为绿色壁垒有正当和不正当之分。
在绿色壁垒性质论述方面,俞海山(1997)从绿色壁垒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实施结果的歧视性五个方面论述了绿色壁垒的性质。
张文兵从绿色壁垒兴起的特定背景分析出绿色壁垒的实质是贸易保护手段,它是发达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竞争中更具道义假象的工具。
曾建平和盛敏认为绿色壁垒是生态伦理规则在贸易领域中具体应用,是一场涉及多重贸易主体、关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的问题,是新、旧伦理价值观(其中主要是环境伦理思想与功利主义)激烈交锋和对阵的问题。
在绿色壁垒的效应研究方面,夏英祝和祖书君从绿色壁垒的保障效应和绿色壁垒的扭曲效应两方面来研究,他们认为绿色壁垒虽然可以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进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促进发展中国家与环保产业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的建立和完善,但它增加了贸易成本,引发了许多贸易争端和相互报复的行为,同时发达国家的污染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些扭曲的效应更是不能忽视。
卢授永和杨晓光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出发,论证了绿色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具体影响。
1.2.2国外研究状况在国际文献中并没有“绿色壁垒”一词,绿色壁垒更多被称为环境壁垒。
国外对环境壁垒并没有给出权威的定义。
但国外对环境壁垒的效应研究成果却非常丰富。
浅谈我国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评析及应对
浅谈我国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评析及应对一、我国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一)我国遭受绿色壁垒的消极方面美国曾利用SPS措施限制中国的蜂蜜和水产品进口,对中国的蘑菇罐头实施以及其他的中国产品进口,使得这些产品的出口日益困难。
1998年9月,美国农业部签署一个法令,要求来自中国的木包装必须有检验和检疫标志,否则不能出口到美国。
如果违规,整批产品不准进入美国,或者在美国监视下销毁,一切损失由中国负责。
这一条将影响中国对外贸易近180亿美元。
前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官员、联合国粮农组织顾问鲁宾透露:2000年8月到2001年1月,仅数月间,美国FDA扣留了634批从中国进口的食品,主要原因是农药残留、食物添加剂和杂质的含量过高;欧盟也通过规定不合理的残留限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来限制外国农产品和食品的进口,中国的茶叶由于检验超标现象,结果导致茶叶出口陷入困境。
2002年初,欧盟以中国出口的禽肉、龙虾制品中农残、药残及微生物超标为由,宣布全面禁止进口中国动物源性食品,直接影响了中国6.23亿美元的产品出口欧洲。
欧盟的《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llS)要求2006年7月1日以后投放欧盟市场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和产品中不得含有铅、汞、镉等六种有害物质,据我国商务部统计,我国的家电产品受该指令的影响,出口量大幅下降;2002年1月至7月,因日本的绿色壁垒影响,中国出口日本的活鳗比上年同期下降23%,出口冻鸡下降41%,出口保鲜蔬菜下降20%,出口鸭肉由2002年的4668吨降为2003年的零吨。
日本自2003年起,推行的农产品“身份认证”,要求市场上销售的蔬菜大米都必须标明品种、原产国、生产企业名称和认证号码等,加上日本媒体对中国农产品药残量超标的宣传,误导消费者,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我国的农产品、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等产业因绿色贸易壁垒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了损失。
(二)我国遭受绿色壁垒的积极方面上海ABB跃进机电有限公司努力获取ISO14000质量认证,一律按照国际标准来搞技术创新,如今该公司的机电产品已经广销欧亚美等大洲。
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
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一、绿色壁垒对中国的影响1. 减少中国商品的出口绿色壁垒使得中国商品的出口受到了限制。
一些国家通过执行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标准,使得一些中国产品在进口时需要符合更高的标准,这一方面增加了中国产品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准入难度,降低了出口能力。
2. 对中国企业的影响绿色壁垒限制了中国产品的出口,造成中国企业生产商的销售困难,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
由于绿色壁垒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更高,中国企业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可能会失去一些市场机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 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出口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绿色壁垒使得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绿色壁垒的出现对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冲击。
二、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分析1. 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研发更为环保、安全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对产品的要求,提高产品竞争力。
这样不仅可以应对绿色壁垒,提高产品出口能力,还可以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2. 加强国际标准对接加强国际标准对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制订过程,争取对中国产品的标准有更多的话语权,让国际标准更多地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有利于中国产品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
3. 推动贸易便利化推动贸易便利化,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
通过谈判、协商以及其他渠道,积极推动国际国际贸易便利化,降低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为中国产品的出口打开更大的空间。
4.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绿色壁垒问题。
可以通过推动建立国际间的统一标准,共同制定规范,增加合作伙伴,共同应对绿色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5. 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得中国产品更能适应国际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6. 增强企业意识加强企业意识,提高企业对国际市场对产品的认知,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绿色壁垒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研究
绿色壁垒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研究绿色壁垒是指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环境和产业竞争力,通过设定环境标准、技术壁垒、非关税壁垒等手段,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
对于我国来说,绿色壁垒问题不可忽视,需要制定对策来应对。
首先,我国需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和产业的绿色化水平。
发达国家往往通过提高环境标准和技术要求,对进口产品进行限制。
因此,我国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国际标准,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提高产品的环境表现指标,以满足发达国家的环保要求。
同时,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的绿色化水平。
其次,我国应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标准制定。
发达国家通常会制定和推广自己的环保标准,以保护本国产业的竞争力。
我国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合作,争取为自己制定的标准争取更多权益,以确保我国产业在全球贸易中有更大的竞争力。
第三,我国应加强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对外贸易的谈判能力。
发达国家往往借助贸易谈判和关税壁垒等手段来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入。
因此,我国应积极制定和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强化谈判能力,争取更多的贸易利益和市场准入权。
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形成合力,以应对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
最后,我国还需要加强政府支持和金融支持,支持企业提升绿色化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绿色壁垒使得我国企业在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时面临更多的技术和成本压力。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绿色改造。
同时,加强金融支持,提供贷款、补贴等政策措施,以降低企业绿色化发展的成本。
总之,绿色壁垒在全球贸易中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于我国来说,应该通过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和实施贸易政策、加强政府和金融支持等措施,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提升我国产业的绿色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
绿⾊贸易壁垒的现状
1.绿⾊壁垒被使⽤的频率越来越⾼
绿⾊壁垒在近⼗年的时间⾥被使⽤的频率越来越⾼,成为继反倾销措施以后的⼜⼀重要的贸易措施。
在全球4917种产品中,受绿⾊壁垒影响的3746种产品的贸易额达47320亿美元,占1999年世界进⼝额的88%,其中直接受影响的达6790亿美元,占13%。
全球共计有137个进⼝国采⽤了绿⾊壁垒措施。
据欧盟环保机构的⼀项调查显⽰:仅1998年,欧盟国家禁⽌进⼝的“⾮绿⾊产品”价值就达300亿美元,其中90%来⾃于发展中国家,涉及纺织、成⾐、化妆品、⽇⽤品、玩具、家具和家⽤电器等⼏千种商品。
2.绿⾊壁垒措施使⽤领域越来越⼴泛
绿⾊壁垒措施涉及的领域越来越⼴泛。
⼀⽅⾯绿⾊壁垒本⾝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不断调整和补充,出现了层出不穷、变化多端的绿⾊贸易措施,涉及包括环境保护、⼈类健康、⽣物多样性、动植物安全等多个领域;另⼀⽅⾯,绿⾊壁垒所管辖的对象范围越来越⼴泛,近年来,它不仅对产品本⾝提出绿⾊环保要求,还对产品的设计开发、原料投⼊、⽣产⽅式、包装材料、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甚⾄⼯⼚的⼚房、后勤设施、操作⼈员医疗卫⽣条件等整个周期的各个环节提出了绿⾊环保的要求。
这些绿⾊保护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具有极⼤的挑战性。
3.绿⾊壁垒措施具有动态性
绿⾊壁垒并不是⼀成不变的,⽽是不停的在变化着。
随着进⼝国家的技术进步、居民对于环境要求的不断提⾼,环境标准不断向越来越⾼的⽅向发展,这就要求出⼝商不断地进⾏技术改⾰,达到进⼝国的环境标准。
另外绿⾊壁垒的动态性还表现在绿⾊壁垒的实施往往会产⽣连动反应,⼀国实施⽴即会引起其他国家的纷纷效仿,由⼀个国家快速扩散到多个国家,从⽽给出⼝国造成重⼤的打击。
《中国目前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的现状如何》
《中国目前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的现状如何》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的成因、现状及其应对方式的概述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异地化进程的推进及wto多个回合谈判,使得一直以来作为主要贸易壁垒的高额关税退出历史舞台,加之各国对环境保护和维护人类和动植物安全和健康等的问题日益重视,一些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形成。
本文将就绿色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成因、典型案例及应对方式加以综述关键词: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现状成因典型案例应对方式绿色壁垒绿色壁垒由于从形式上看,它是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对贸易自由的限制,具备一定的合理性,顺应了环境保护的世界发展潮流,容易在社会公众中获得广泛的支持,并且在国际贸易规则上没有被禁止,一系列国际环境公约和国内环保法规又可作为其理论上的依据,所以其对世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对来自其他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设置了障碍,限制了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本国市场。
据估计,我国每年至少有价值7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并且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如何正确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已日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焦点问题。
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1.绿色贸易壁垒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贸易措施。
据统计在全球4917种产品中,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3746种产品的贸易额达47320亿美元,占xx年世界进口额的88%,其中直接受影响的达6790亿美元,占13%,共计有137个进口国采用了绿色贸易壁垒措施。
2.绿色贸易壁垒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涉及到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动物安全、生物多样性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所管辖对象周期也越来越长。
不仅仅对产品本身提出绿色环保要求,还对产品的设计开发、原料投入、生产方式、包装材料、运输、销售及售后等整个生命周期提出了绿色环保的要求。
3.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绿色贸易壁垒往往针对那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因其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能够利用本国资源及劳动力的优势大量生产并出口资源或劳动密集性的产品,出口产品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容易对进口国国内同类产业形成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1.2.1 国内研究状况
基于绿色壁垒在当前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国内很多学者对绿色壁垒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苗建军提出了广义绿色壁垒的概念。
梁咏(2003) 定义了狭义的绿色贸易壁垒,他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是继贸易技术壁垒之后的又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它的核心是借保护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理由,利用环保差别优势,通过蓄意制定苛刻的环保标准,限制进口,以达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
曾凡银和郭羽诞(2004) 以总成本梯度模型来解释发达国家绿色壁垒设置的原因。
焦志云(2004) 则从实施绿色壁垒的动机来分析,认为绿色壁垒有正当和不正当之分。
在绿色壁垒性质论述方面,俞海山(1997) 从绿色壁垒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实施结果的歧视性五个方面论述了绿色壁垒的性质。
张文兵从绿色壁垒兴起的特定背景分析出绿色壁垒的实质是贸易保护手段,它是发达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竞争中更具道义假象的工具。
曾建平和盛敏认为绿色壁垒是生态伦理规则在贸易领域中具体应用,是一场涉及多重贸易主体、关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的问题,是新、旧伦理价值观(其中主要是环境伦理思想与功利主
义)激烈交锋和对阵的问题。
在绿色壁垒的效应研究方面,夏英祝和祖书君从绿色壁垒的保障效应和绿色壁垒的扭曲效应两方面来研究,他们认为绿色壁垒虽然可以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进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促进发展中国家与环保产业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的建立和完善,但它增加了贸易成本,引发了许多贸易争端和相互报复的行为,同时发达国家的污染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些扭曲的效应更是不能忽视。
卢授永和杨晓光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出发,论证了绿色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具体影响。
1.2.2 国外研究状况
在国际文献中并没有“绿色壁垒”一词,绿色壁垒更多被称为环境壁垒。
国外对环境壁
垒并没有给出权威的定义。
但国外对环境壁垒的效应研究成果却非常丰富。
.2.2.1 绿色壁垒的一般理论
Urs Steiner Brandt 和Gert Tinggaard Svendsen (2003) 以美国为例进行研究并阐述了绿色壁垒产生的微观原因,即当本国工业企业认为提高环境标准可以为本集团带来市场和利润的保护作用,就会促使该国政府采取环境壁垒政策。
Sorsa, Piritta (1995 ) 认为绿色保护主义源于环境保护者处于自身目的对于环境产品规定的使用,以及滥用贸易措施从而对其他国家的环境行为产生影响,以及使用贸易措施强制实现国际环境准则的统一。
Eduardo Engel (1999) 提出了新保护主义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环境保护主义形式。
Daniel Sturm (2001) 建立了一个简单的两国模型,通过模型研究认为一个国家政策的失败内在的导致了不同国家对于合适产品标准的意见分歧。
同时根据模型提出了两个解决贸易争端的建议,分别是对于标准的共识以及对于协调性的认识。
.2.2.2 贸易的环境效应
最早用模型进行贸易对环境影响研究的是Copeland 和Taylor(1994) 。
在这个模型中他们将国家分为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且通过模型得出:贸易自由化减轻了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却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
Copeland 和Taylor (1995)得出实行CO:排放许可证制度会比实行贸易自由化导致更多的污染排放。
Chichilnisky (1994) 认为,环境恶化的根源并不是国际贸易,而是不完善的产权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资源的过渡开发,但贸易活动加剧了这种扭曲。
Lee 和Roland-Holst (1997) 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贸易带来的收益除了用于治理环境污染、抵消贸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外,还
可能有剩余,带来净的经济利益。
Grossman 和Krueger (1991) 发现,开放度较大的国家城市的SOZ
浓度比较低,而其他的空气质量指标,如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和黑子污染
等,与贸易没有明显的联系。
国外许多学者对于环境标准的差异是否可以扭转传统的比较优势模式都做了研究。
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结论:一是认为环境标准对比较优势影响不大。
Tobey(1990) 经过研究发现,
没有迹象表明不同的环境标准对国家贸易格局有很大影响,贸易格局还是取决于传统的要素察赋。
Sorsa(1994) 和Xu (1998) 通过对1965-1995 年的国际贸易格局的研究,并没有找到证据表明在此期间发展中国家在“污染” 产业方面取得了竞争优势。
另一种观点是认为环境标准对比较优势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Low 和Yeats (1992 ) 分析了1965-1988 年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污染密集型产品贸易的实际发展情况,根据数据分析,在此期间,污染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已在某种程度上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1.2.2.3 绿色壁垒对经济的影响
在企业成本的影响方面,迈克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波特假说” ,波特假说认为,环境
管制压力可以鼓励企业进行清洁产品和生产的创新,创新的结果往往是新的具有商业价值产
品的生产。
Jaffe 和Palmer(1997) 对美国工业的污染控制成本与创新活动之间的统计关系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污染控制支出的确促使企业进行了更多的R&D ,这些研发投入有助
于企业达到环境标准。
Cohen 和Fenn(1997) 研究了良好的环境表现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通过研究没有发现企业良好的环境表现是以利润下降为代价的。
Repetto(1995) 得出了和Cohen 和Fenn 相同的结论。
但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如Palmer, Oates, Partney 认为在满足:一是可以改进污染控制技术,二是可以在节约成本和提高质量方面取得技术创新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才可能会得出波特假说的结论,否则环境管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在环境措施对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方面,准使美国的平均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从污染较重的地区转移到了污染较轻的地区。
Henderson (1996) 发现,实施了国家环境标但空气质量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污染产业Combining(1997) 的研究证实了Henderson
的观点。
Xing 和Kolstad (1998) 的研究发现,美国污染产业对外投资投向的决定受东道国环境管制是否宽松的影响。
Bouman 对德国的对外投资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我们不能排除环境管制对对外投资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马库森等人的研究发现只有两国环境规制差别较大时,才会引起投资者转向国外。
莫塔(Motta) 和蒂斯(Thisse ) 的分析表明,对于在国内投资的企业在国内花费了较大的成本,将投资移向国外的代价很大,因而国外的吸引力有限。
.2.2.4 绿色壁垒效应的实证研究
Peter Walkenhorst (2001) 研究了绿箱政策与贸易之间的关系,着眼于说明绿箱政策对于农业竞争力以及对于国际农业贸易的影响,并且讨论了绿箱政策怎样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影响了社会福利。
Duncan Brack (1999 年)认为“补贴带来的价格扭曲是能源、农业、渔业、纺织业等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渔业为例,估计全球捕鱼量中75% 以上是有补贴的,主要商业鱼类存货的60% 是处于或超过了生态限制边缘捕捞的,价
格扭曲的消除将对贸易和环境都有益无害。
;z大卫•皮尔斯(1997年)以巴西的木材加工业为
个案研究,说明政府干预的后果是扭曲了充满竞争性的交易领域,产生了环境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