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
高分辨率
该技术具有高分辨率的特点,能 够检测到较小的染色体变异,包
括微缺失、微重复等。
自动化程度高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实现了自 动化操作,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
确性。
技术优势
检测范围广
该技术能够检测多种类型的染色 体变异,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
常等。
准确度高
与传统的核型分析相比,染色体微 阵列分析技术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 灵敏度,能够检测到更小的染色体 变异。
采集时间
孕妇外周血样本应在孕12周后进行采集,以确保胎儿DNA在母 血中达到一定浓度。
采集方法
采用无菌技术抽取孕妇静脉血,避免溶血和污染。
样本制备
将抽取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分离,提取血浆中的游离DNA,并 进行纯化和浓缩处理。
芯片杂交与扫描
芯片选择
选择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染色体微 阵列芯片。
临床应用前景
早期筛查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有望应用于孕早期筛查,实现对染色体异常的 早期发现和干预。
精准诊断
该技术能够对染色体微小变异进行精准检测,有助于实现精准诊断 和个性化治疗。
遗传咨询
通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可以为孕妇提供更准确的遗传咨询,帮助 她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挑战与问题讨论
技术成本
目前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成本较高 ,可能限制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杂交过程
将制备好的DNA样本与芯片进行杂交,确保杂交过程 充分且均匀。
扫描成像
使用高分辨率扫描仪对杂交后的芯片进行扫描,获取 高质量的荧光信号图像。
数据分析与解读
01
数据预处理
对扫描得到的荧光信号图像进行 预处理,包括背景校正、信号归 一化等。
211081156_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及全外显子测序在先心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专家论坛·《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5卷第1期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及全外显子测序在先心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廖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中心,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最常见的一类出生缺陷疾病,先心病患者合并心外畸形和神经发育障碍的风险通常会增加。
因此,揭示胎儿先心病的遗传学病因,对于临床产前诊断以及遗传咨询非常重要。
目前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已常规用于产前诊断胎儿先心病;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结构异常胎儿,包括先心病胎儿的产前诊断。
本文系统归纳了近年来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及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先心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临床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全外显子测序【中图分类号】 R715.5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23.01.002 通信作者:廖灿,Email:canliao6008@163.com基金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2701002)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heartdefect,CHD)简称先心病,是最常见的一类出生缺陷疾病,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约有10名(~1%)患病受累[1]。
根据患病率排序,最常见的先心病类型依次为室间隔缺损(3.07‰)、房间隔缺损(1.44‰)、动脉导管未闭(1‰)、肺动脉狭窄(0.55‰)、法洛四联症(0.36‰)、大动脉转位(0.3‰)、房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0.29‰)[2]。
先心病的病因复杂,包括染色体异常、单基因疾病、表观遗传改变、环境因素、多基因因素、母亲年龄或疾病等[3,4]。
遗传和表型的异质性以及可变外显率,增加了先心病遗传学诊断的复杂性。
由染色体非整倍体所导致的先心病约占13%,染色体缺失重复,即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variant,CNV)约占10%,单基因疾病变异约占11%,环境因素约占10%,其余约55%仍病因不明[5]。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产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法检 测 出亚显 微 的异 常或未 知 的染 色体异 常 。染 色
( 2 0 m L 行染 色体核 型分析 , 1 0 m L行 S N P分 析 ) 。
对孕 周超 过 2 4周 的孕 妇 在 B超 的 引导 下 采 用 2 2 G 的P T C— B( 八光) 穿刺 针在 常 规 消毒 下经 腹 抽 取羊 水1 0 m L行 S N P分 析 , 抽取脐血 1 m L行 染 色体 核
S N P分析 不纳 入资 料分 析 。7 2例 孕 妇 中 6 O例 行 羊 膜腔穿刺 , 1 2例 行 脐 静 脉 穿 刺 。孕 妇 年 龄 2 0— 4 2 岁, 平均( 2 8 . 5±3 . 2 ) 岁; 孕周 2 0 . 4~3 0 . 8周 , 平 均
( 2 6 . 5±1 . 2 ) 周。
型分析 。
体微阵列芯片分析 ( C M A ) 技术 , 又称染色体分子核 型分析技术 , 因其高分辨率 的检测能力在美 国和欧 州 已被迅 速地 开发 和应 用 于临床 遗传 诊断 。单 核苷 酸多 态微 阵列 ( s i n g l e n u c l e o t i d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a r r a y ,
S N P a r r a y ) 分析技术是 C MA 中的 其 中一 种 微 阵 列 平 台 。本研 究 旨在 评 价 S N P分 析 技 术 在 产 前 诊 断 C H D致病 基 因 中 的临 床 应 用 价 值 , 探索 C HD与 染
1 . 2 . 2 染 色体 核 型 分析
广东医学
2 0 1 7年 l 2月 第 3 8卷第 2 3期
Gu a n g d o n g 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D e c .2 0 1 7,V o 1 .3 8 ,N o .2 3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胎儿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
·综述·《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8卷第3期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胎儿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顾莹1 黄欢2 孙丽洲2(1.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科,江苏连云港 222006;2.江苏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江苏南京 210036)【摘要】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microarrayanalysis,CMA)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染色体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发现染色体组的数目和结构异常的检测技术。
CMA以其高分辨率、高效率、高自动化操作等优点,不仅能有效检测传统核型分析技术所能检测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及非平衡性结构异常,还能检测染色体组亚显微结构水平上不平衡重排引起的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variation,CNV),成为现代临床遗传学常规诊断工具,并被引入到产前胎儿遗传疾病检测中。
本文将就产前胎儿遗传病、胎儿遗传病检测的技术回顾、CMA技术的发展及在胎儿遗传病检测中的应用、优势和面临的挑战等做一个详细的综述。
【关键词】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产前诊断;遗传病;遗传咨询【中图分类号】 R714.53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16.03.011 遗传病指人体遗传物质(包括细胞核DNA和核外线粒体DNA)发生变异或可遗传性修饰而导致的疾病,可由亲代遗传给子代,故称遗传病。
在产前胎儿检测的遗传性疾病中主要包括染色体病、基因病、线粒体病等。
目前已发现的人类染色体异常超过10000种[1],主要包括数目异常,如唐氏综合征21号染色体比正常多一条,女性先天卵巢发育不全缺少一条X染色体;部分染色体大片段结构变异,罗氏易位等;染色体亚显微结构的微缺失或重复,如17q21.31微缺失综合征和22q1l.2微重复综合征。
染色体病对胎儿的危害尤其巨大,除极少数三体和性染色体异常可以存活下来,大多数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均以流产、死胎而告终,而染色体结构异常则是引起新生儿出生缺陷非常重要的原因,包括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多器官畸形等[2],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需要及早准确检测和积极干预。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组印记异常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基因组印记异常是指基因组中某些基因的印记表达异 常,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或疾病,CMA技术有助于 发现基因组印记异常。
原理
通过微阵列芯片与待测样本DNA进行 杂交,检测基因组中碱基序列的变异, 并将变异结果进行高分辨率的定位和 识别。
CMA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
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快速检测、可检测多种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组变异。
局限性
无法检测染色体结构异常、无法检测单基因遗传病、无法检测线粒体基因组变异、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可能。
印记异常研究
CMA技术能够用于印记异常 的深入研究,为疾病发病机 制和遗传学研究提供有力支 持。
03
CMA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 价值
提高产前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CMA技术通过高分辨率的微阵列芯 片,能够检测到染色体的微小变异, 包括拷贝数变异和单核苷酸变异,从 而提高了产前诊断的准确性。
与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相比,CMA 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 够更准确地检测出染色体异常,避免 了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
CMA技术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出染色体 异常,从而降低了假阳性率和假阴性 率,避免了不必要的侵入性产前诊断 和终止妊娠。
CMA技术可以检测到染色体的微小变 异,而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可能无 法检测到这些变异,因此CMA技术能 够更全面地评估胎儿的染色体异常风 险。
为遗传咨询和生育建议提供依据
CMA技术能够检测出罕见疾病, 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脊髓性肌 萎缩症等。
2023年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指南ppt课件
技术优势与局限性
局限性-数据分析复杂性:产生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专业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对 数据解读和结果判断有一定的难度。
请注意,该扩展结果仅提供了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的概述部分,包括技术原理 、技术发展历程和技术优势与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进一步了解技术操作 细节、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在产前诊断中的具体应用案例等内容。
分析总结
该案例展示了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与其他诊断技术联合应用的优势。在临床实践中,综合运用多种 诊断技术,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为孕妇和家庭提供更全面的遗传咨询服务。
05
前景展望与未来研究 方向
技术改进与优化方向
提高分辨率和检测灵敏度
通过优化实验设计和分析算法,提高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的分辨 率和检测灵敏度,以更准确地检测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缺陷。
探针杂交和信号检测
该技术利用特定设计的探针与样本DNA进行杂交,通过检测 杂交信号来识别染色体上的变异。
技术发展历程
1 2 3
第一代技术出现
早期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主要基于比较基因 组杂交(CGH)原理,用于检测全基因组的拷贝 数变异。
第二代技术革新
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基于单核苷酸分辨率的 技术,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微阵列,提高 了分辨率和检测精度。
VS
分析总结
该案例提示,虽然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具有高分辨率,但面对复杂染色体变异时 ,解读结果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结 合其他临床信息和专业遗传咨询,进行综 合判断和决策。
案例三:与其他诊断技术的联合应用
案例描述
一位孕妇同时接受了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和超声检查,两者结果相互印证,更全面地评估了胎儿的 遗传和发育状况。
完整版)妇产科指南目录
完整版)妇产科指南目录产科专业:1.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2.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3.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草案)4.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5.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第1版)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第1版)7.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和处理专家共识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2版)9.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第1版)10.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11.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指南12.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13.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14.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15.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16.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17.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18.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2014)19.胎膜早破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015)妇科专业:1.外阴念珠菌病诊治规范(草案)2.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规范3.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外阴假丝酵母菌病治疗指南”解读4.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草案)5.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6.细菌性病诊治指南(草案)7.滴虫炎诊治指南(草案)8.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9.妇科富腔镜诊治规范10.妇科腹腔镜诊治规范11.美国XXX“经植入网片安全警示”解读与专家共识12.XXX“经植入网片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手术医师资格认证指南”解读13.澳洲妇科泌尿学组Ⅲ、Ⅳ度会阴裂伤相关处理的指南更新与解读14.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15.腹腔镜子宫或骶骨固定术专家共识16.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草案)17.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妇科肿瘤专业:1.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治规范(建议)2.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临床诊治指南3.外阴癌诊治指南4.恶性肿瘤诊治指南5.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癌诊治指南6.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7.子宫肉瘤诊治指南8.卵巢恶性肿瘤诊治指南。
产前遗传学检测技术进展
产前遗传学检测技术进展《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显示,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出生缺陷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围产儿死亡、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不但严重危害儿童生存和生活质量,也会造成巨大的寿命损失和社会经济负担。
近年来我国高龄孕产妇数量增长,染色体异常等严重出生缺陷的生育风险也相应增加,产前诊断是预防出生缺陷的有效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产前诊断技术项目包括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生化免疫、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等。
本文将对产前遗传学相关的一些检测方法进行介绍。
一、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目前,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仍然是细胞遗传学诊断的金标准,核型分析是对羊水细胞进行培养、制片,然后分析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该方法能够全面分析染色体,对于所有染色体数目异常,较明显的易位、倒位,较大的缺失和重复都能检出。
但该技术具有细胞培养耗时长、技术操作复杂,对人员要求较高且取材时间受限,还有培养失败和制片效果不佳的可能性,尤其对染色体嵌合现象难以做出解释,这是因为中期分裂相的数目较少,往往不能提供足够的细胞来计数。
此外,核型分析分辨率为5-10Mb,不能检出5Mb以下的亚显微结构异常。
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利用碱基互补的性质,将荧光素标记的探针与组织、细胞核或染色体DNA进行杂交,对细胞中待测核酸进行定性、定位及定量,将染色体复杂和细微的畸变或基因突变清楚显现的细胞遗传学技术。
该检测无需细胞培养,分析周期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快速检出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从而解决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周期长、培养不确定性等问题,此外FISH 还可分辨一些微小缺失及复杂易位,弥补常规以及高分辨染色体显带技术以及人眼分辨的局限性,提高分辨精度,扩大检测范围。
根据2020年《产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专家共识》,FISH技术的产前应用指征为:1.无创产前检测提示13、18、21和性染色体数目异常,需进一步明确诊断者;染色体异常嵌合的诊断,对嵌合比例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3. VOUS:应建议父母行CMA 检测,通过家系综合分析以协助对胎儿检测结 11 果的判断。
(1)新发CNV:若有证据表明该区域内有疾病表型相关的功能基因,通常 认为是可能致病性;若该区域内无基因,通常认为是可能良性,也有可能目 前未发现其临床意义。 (2) 遗传性CNV: ①若胎儿父母有临床表型,且该区域内有疾病表型相关的功能基因,通常认 为该CNV 为可能致病性。 ②若胎儿父母无临床表型,通常情况下,可判断该CNV 为家族性良性CNV; 若胎儿CNV与亲代CNV 大小不同,且缺失或重复的范围扩大了,则应考虑 为可能致病性。此外,还需考虑不完全外显、临床表型差异(父母可能有亚 临床表现精选)ppt课的件 可能。
CMA芯片平台选择
5
基于微阵列的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CGH)
优势:用户可根据需要设计并制作芯片 可针对特定区域设计高密度探针 以增加在该区域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SNP array)
优势:SNP 芯片除了带有拷贝数信息外, 还带有SNP 分型的信息; 可检测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us,LOH),从而用于检测
1
精选ppt课件
2 主要内容
➢ CM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概况 ➢ CMA芯片平台选择 ➢ CMA应用于产前诊断的临床指征 ➢ CMA检测前后的遗传咨询及结果解释
精选ppt课件
CM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概况
3
精选ppt课件
CM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概况
4 2013 年Hillman 等的meta 分析共涉及25 篇文献共18 113 例个体:
精选ppt课件
8
CMA检测前的遗传咨询
3. 检出疾病的遗传异质性:所检出的某些遗传性疾病由于外显率和表现度的差异, 在不同患者间临床表现可能存在很大的变异。 4. 可能检出与临床表型不相关的CNV:通过CMA 技术检测可能发现非亲生父亲、 近亲婚配、迟发性的遗传病或成人期发病的遗传病(如肿瘤),这些结果应该让孕 妇及家属选择是否被告知。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胎儿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
100·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6月 第30卷 第 6 期 总第167期【第一作者】刘建生,男,副主任技师,主要研究方向:细胞遗传、分子遗传实验室诊断。
E-mail:***************【通讯作者】刘建生·论著·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胎儿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刘建生*泰安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 (山东 泰安 271000)【摘要】 目的 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对符合产前诊断指征的孕中期胎儿羊水细胞遗传学诊断。
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来本院就诊的675例18~27周孕妇,按照年龄组与诊断指征分组,抽取羊水,分别进行CMA检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结果 本文共检出染色体异常157例,其中染色体非整倍体97例,检出率为23.3%(97/675),其中以无创产前DNA(NIPT)数目异常组为主,检出率55.6%(84/151);拷贝数变异(CNVs)60例,检出率为8.9%(60/675),其中明确致病35例,占58.3%(35/60),非明确临床意义型 (VOUS)检出25例,占41.7%(25/60),以NIPT提示CNV异常组检出率最高,占13.8%(13/87)。
年龄分组以≥35岁组与30-34岁组为多,分别占39.3%(265/675)与37.5%(253/675)。
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率20-24岁组最高,占21.7%(13/60),其次为≥35岁组,占17%(45/265)。
20-24岁组与30-34岁组比较,χ2=4.5,0.01<P <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产前诊断指征中,NIPT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组检测人数最多,比占总数的35.3%(238/675),其中NIPT提示染色体数目异常检测率22.4%(151/675),异常检出率58.9%(89/151);超声软指标异常检出率17.6%(27/153),以NT/NF增厚为主,占软指标的37.0%(10/27)。
211081161_核型异常产前诊断中CMA与核型检测的应用分析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5卷第1期·论著· 核型异常产前诊断中CMA与核型检测的应用分析曾丹 范舒舒 徐静 苗淑红 江玫玫(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广东韶关 512026)【摘要】 目的 探讨核型异常产前诊断中CMA分析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本中心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中行核型及染色体微阵列(CMA)联合分析890例羊水标本,对其中染色体核型异常的83例样本进行分析。
结果 890例染色体核型和CMA检测均成功,检出异常核型83例,检出率为9.3%(83/890),染色体数目异常52例;结构异常20例,包括平衡结构异常13例,非平衡结构异常7例;嵌合11例。
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染色体平衡性结构异常、倒位、嵌合及复杂核型检测更有优势,而CMA技术则对非平衡性结构异常,定位染色体来源、区带、片段大小,变异类型等检测更有优势。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产前诊断标本建议行CMA和染色体联合检测,给临床医师遗传咨询提供更多信息指引。
【关键词】 核型异常;CMA;产前诊断【中图分类号】 R715.5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23.01.007 通信作者:范舒舒,Email:shaoguanfss@yahoo.com犃狆狆犾犻犮犪狋犻狅狀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犆犕犃犪狀犱犽犪狉狔狅狋狔狆犲狋犲狊狋犻狀犵犻狀狆狉犲狀犪狋犪犾犱犻犪犵狀狅狊犻狊狅犳犽犪狉狔狅狋狔狆犲犪犫狀狅狉犿犪犾犻狋犻犲狊犣犲狀犵犇犪狀,犉犪狀犛犺狌狊犺狌,犡狌犑犻狀犵,犕犻犪狅犛犺狌犺狅狀犵,犑犻犪狀犵犕犲犻犿犲犻犢狌犲犅犲犻犘犲狅狆犾犲’狊犎狅狊狆犻狋犪犾犃犳犳犻犾犻犪狋犲犱狋狅犛犺犪狀狋狅狌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犕犲犱犻犮犻狀犲犆狅犾犾犲犵犲,犛犺犪狅犵狌犪狀512026,犌狌犪狀犵犱狅狀犵犘狉狅狏犻狀犮犲,犆犺犻狀犪【犃犫狊狋狉犪犮狋】 犗犫犼犲犮狋犻狏犲 ToinvestigatetheclinicalsignificanceofCMAanalysisintheprenataldiagnosisofkaryotypeabnormalities.犕犲狋犺狅犱狊 Collect890amnioticfluidsamplesfromJanuary2017toJune2021intheprenataldiagnosisofamniocentesisconductedbyourcenterforjointanalysisofkaryotypeandchromosomemicroarray(CMA),andselect83sampleswithabnormalkaryotype.犚犲狊狌犾狋狊 890casesofchromosomekaryotypeandCMAdetectionweresuccessful,83casesofabnormalkaryotypeweredetected,thedetectionratewas9.3%(83/890),52casesofabnormalchromosomenumber20casesofstructuralabnormalities,including13casesofbalancedstructuralabnormalitiesand7casesofunbalancedstructuralabnormalities;11casesofchimerism.犆狅狀犮犾狌狊犻狅狀 Karyotypeanalysishasmoreadvantagesfordetectionofchromosomebalancedstructuralabnormalities,inversion,chimerismandcomplexkaryotypes,whileCMAtechnologyhasmoreadvantagesfordetectionofunbalancedstructuralabnormalities,locationofchromosomeorigin,banding,segmentsize,variationtype,etc.Ifeconomicconditionspermit,itisrecommendedthatprenataldiagnosticsamplesshouldbejointlytestedwithCMAandchromosomestoprovidemoreinformationandguidanceforgeneticcounselingofclinicians.【犓犲狔狑狅狉犱狊】 Karyotypeabnormalities;CMA;Prenataldiagnosis 产前诊断是预防胎儿出生缺陷的一道重要防线,侵入性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目前诊断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对大于5Mb片段以上的染色体缺失或重复、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53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论著·《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5卷第1期及结构异常均可做出全面的分析[1],但其培养时间长可能对染色体核型结果造成影响,而CMA称为"分子核型”,可检出染色体大于1Kb的拷贝数变异(CNVs)的微缺失/微重复,目前已成为产前诊断一线检测手段[1 2],本研究从890例羊膜腔产前诊断中选取染色体核型异常的83例,探讨核型异常产前诊断中CMA分析的临床意义。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检测技术联合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产前诊断科室就诊的符合介入性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2870例,其中168例同时实施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和染色体微阵列检查。
结果:核型分析阳性检出率约为14.29%(24/168),染色体微阵列阳性检出率约为20.24%(34/168),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49),但是染色体微阵列检出率更优;染色体微阵列检出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及嵌合体,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在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案例中,染色体微阵列阳性检出率为11.11%(16/144),其中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2.78%(4/144);不明意义异常检出率为7.64%(11/144)。
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正常案例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平衡性结构异常检出率为4.48%(6/134)。
结论: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染色体片段缺失/重复异常检测上,比染色体核型分析更有优势,而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弥补染色体微阵列在染色体平衡易位和倒位检查中的不足。
染色体微阵列检测技术联合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提高异常检出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染色体微阵列;染色体核型分析;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是指胎儿出生前采用各种方法预测其是否有先天性疾病 ( 包括畸形和遗传性疾病) ,为能否继续妊娠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临床常用的产前诊断方法为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其结果直观,可分析染色体数目异常、大片段缺失及重复及平衡性结构异常。
但是其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分辨率较低,一般为5-10Mb[1],对染色体上微小片段的缺失及重复敏感性差,并且无法准确定位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同时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难点,存在培养失败风险,报告结果主观因素大,报告周期长。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是一项新兴的染色体分析分子技术,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相比,具有更好的分辨率、更全面的检测范围、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和更短的检测周期[2],可以弥补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不足。
2023年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指南解读ppt课件
该技术也可用于亲子鉴定和血缘关系确认。通过比对父母与胎儿的染色体微阵列数据,可 以确定亲子关系,为解决亲子关系争议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操作流程
1. 样本采集
收集孕妇外周血或绒毛、羊水等胎 儿样本。
2. DNA提取
采用合适的提取方法,从样端修 复、加接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指南建议加强医生和技术人员的 培训和教育,提高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重要性
提高诊断准确性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能够检测到传统细胞学方法难以发现的微小 染色体变异,显著提高了产前诊断的准确性。
预测胎儿遗传疾病风险
通过该技术可以预测胎儿是否携带某些遗传疾病的风险,为家庭提 供生育决策的依据。
指导临床干预
产前诊断为阳性的病例,可以通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进一步确 认变异类型和性质,指导临床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保障母婴健康 。
2023年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1-11
contents
目录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概述 • 指南解读: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
诊断的应用 • 与传统产前诊断方法的比较 • 临床实践与案例分析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 结论与总结
01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概 述
06 结论与总结
对指南的总体评价
01
全面性与前沿性
指南全面总结了染色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同时也兼顾了临床实践的各个方面,为医生提供了详尽的操作建议。
02
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指南在介绍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技术的操作步骤和流程,
最新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基因芯片)在儿科遗传病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
儿科遗传病评估的一线检测手段——染色体微阵列分析俗话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每个家庭的希望”,而当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智力落后和(或)发育迟缓时,当孩子出现多发畸形时,当孩子出现自闭症(孤独症)时,或当孩子出现身材矮小、语言发育延迟、癫痫或其他精神神经发育障碍时,不仅给患儿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很多父母想再要一个孩子,可是头胎患病孩子带来的精神压力可能会让父母犹豫,担心下一个孩子还是同样的情况怎么办?而近两年出现的一项最新诊断技术——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给解决患儿父母的忧虑带来了希望。
什么是CMA?该技术又称为“基因芯片”是基于核酸互补杂交原理对全基因组进行检测,可检测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 CNVs),主要针对微缺失或微重复、单亲源二体等。
与传统染色体核型相比,它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细胞分子遗传学诊断。
继2010年10月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ACMG)专家委员会CMA指南发布后,2016年我国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临床遗传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织专家,对CMA技术各个环节展开交流讨论,形成了专家共识,对该技术临床应用进行规范指导。
根据我国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表明:针对智力落后和(或)发育迟缓疾病患儿阳性率约为19.2%,针对多发畸形患儿阳性率约32.6%。
此结果与国外研究数据基本一致(13%~20%)。
因此共识中指出对以下临床表型的疾病,建议将CMA 作为一线检测手段,将CMA作为一线检测手段,作为一线检测手段(重要的事说三遍):CMA国内专家共识临床推荐指征:1. 不明原因的智力落后和(或)发育迟缓。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无明显表型异常成年人中的临床应用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无明显表型异常成年人中的临床应用何薇 吴菁 卢建 尹爱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广东广州 510010)【摘要】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无明显表型异常成年人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进行的,无明显表型异常成人外周血CMA病例,共计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进行了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及CMA检测。
结果 33例因产前诊断胎儿CMA阳性进行外周血CMA检测,外周血CMA检测结果阳性有10例,占总病例的30.3%,占家庭数的52.6%;76例因不良生育史进行外周血CMA检测,外周血CMA检测结果阳性有9例,占总病例的11.8%,占家庭数的16%;25例因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进行外周血CMA检测,外周血CMA检测结果阳性有3例,占总病例的12%;2例因特殊家族史进行外周血CMA检测的,外周血CMA均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 对于无明显表型异常的成年群体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CMA检测,可以明确其遗传学病因,从而提供更全面详细的细胞遗传学信息及遗传咨询。
【关键词】 无表型异常成年人;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染色体核型分析【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16.04.008 通讯作者:尹爱华,E mail:yinaiwa@126.vip.com【犃犫狊狋狉犪犮狋】 犗犫犼犲犮狋犻狏犲 Toevaluatethecontributionofchromosomemicroarrayanalysis(CMA)inadultsthosewhowithnoobviousphenotypicabnormalities.犕犲狋犺狅犱 136noobviousphenotypicabnormalityca sesbetweenJanuary2014andMay2016wereretrospectively,atMedicalGeneticsCenterofGuangdongWomenandChildren’sHospital,allofthecaseswereevaluatedbythetraditionalkaryotypeandCMA.犚犲狊狌犾狋狊 FetalprenataldiagnosisCMApositivegrouphave33cases,10casesofperipheralbloodCMApositive,accountingfor30.3%ofthetotalcases,52.6%ofthenumberofhouseholds;adversereproductivehistorygrouphave76cases,9casesofperipheralbloodCMApositive,accountingfor11.8%ofthetotalcases,16%ofthenumberofhouseholds;oneofthecouplechromosomalabnormalitiesgrouphave25cases,3casesofperipheralbloodCMApositive,accountingfor12%ofthetotalcases;specialfamilyhistorygrouphave2cases,peripheralbloodCMAresultswerenosignificantabnormalities.犆狅狀犮犾狌狊犻狅狀狊 TheapplicationofCMAinadultswithnoobviousphenotypicabnormalities,canidentifytheetiologygenetic,providemorecomprehensiveanddetailedcytogeneticinformationandgeneticcounseling.【犓犲狔狑狅狉犱狊】 adultswithnoobviousphenotypicabnormalities;chromosomemicroarrayanalysis;karyo type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hromosomalmicroarrayanalysis,CMA)代表所有以微阵列为技术基础的基因组拷贝数分析技术,包括基于比较基因组杂交的微阵列(array basedcomparativegenomichybrid ization,aCGH)和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微阵列(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arrays,SNParrays)。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在产前罕见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在产前罕见疾病诊断中的
应用
李永丽;李华锋
【期刊名称】《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24(46)1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罕见疾病的诊断方法。
方法选取4845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所有胎儿均行CMA检测CNV,在排除非整倍体和异常CNV后,其中68例进一步行WES检测。
结果4842例样本CMA检测成功,检出染色体异常537例(11.09%),经分析明确致病性变异为370例,包括:非整倍体214例,致病性CNV 134例和部分CNV嵌合22例。
疾病主要涉及1q21缺失综合征(7例)、DiGeorge综合征(6例)、17q12缺失综合征(6例)、Cri-du-chat综合征(5例)、16p11.2缺失综合征(5例)。
WES结果显示在68例CMA结果阴性的胎儿中检出13例单基因病(19.12%)。
结论CMA和WES是明确产前胎儿遗传病因和产前诊断的有效手段。
【总页数】4页(P7-10)
【作者】李永丽;李华锋
【作者单位】临沂市妇幼保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6
【相关文献】
1.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联合全外显子组测序在胎儿骨骼发育异常产前诊断的应用
2.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及全外显子测序在先心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和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颈项透明层增厚胎儿中的应用
4.染色体核型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序贯全外显子组测序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5.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和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协作组目前,G 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仍然是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技术具有细胞培养耗时长、分辨率低以及耗费人力的局限性。
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技术在内的快速产前诊断技术的引入虽然具有快速及特异性高的优点,但还不能做到对染色体组的全局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lcroarray analysis,CMA) 技术又被称为“分子核型分析”,能够在全基因组水平进行扫描,可检测染色体不平衡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尤其是对于检测染色体组微小缺失、重复等不平衡性重排具有突出优势。
根据芯片设计与检测原理的不同,CMA 技术可分为两大类:基于微阵列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 技术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 技术。
前者需要将待测样本DNA 与正常对照样本DNA 分别标记、进行竞争性杂交后获得定量的拷贝数检测结果,而后者则只需将待测样本DNA 与一整套正常基因组对照资料进行对比即可获得诊断结果。
通过aCGH 技术能够很好地检出CNV,而SNP array 除了能够检出CNV 外,还能够检测出大多数的单亲二倍体(uniparental disomy,UPD) 和三倍体,并且可以检测到一定水平的嵌合体。
而设计涵盖CNV+SNP 检测探针的芯片,可同时具有CNV 和SNP 芯片的特点。
2010 年,国际细胞基因组芯片标准协作组(lntemational Standards for Cytogenomic Arrays Consortium,ISCA Consortium) 在研究了21698 例具有异常临床表征,包括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多种体征畸形以及自闭症的先证者的基础上,发现aCGH 技术对致病性CNV 的检出率为 12.2%,比传统G 显带核型分析技术的检出率提高了10%。
因此,ISCA Consortium 推荐将aCGH 作为对原因不明的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多种体征畸形以及自闭症患者的首选临床一线检测方法。
近年来,CMA 技术在产前诊断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研究也证明了该技术具有传统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CMA 对非整倍体和不平衡性染色体重排的检出效率与传统核型分析方法相同,并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敏感性,且CMA 还能发现额外的、有临床意义的基因组CNV,尤其是对于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者,CMA 是目前最有效的遗传学诊断方法。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不少学者认为,CMA 技术有可能取代传统的核型分析方法,成为产前遗传学诊断的一线技术。
但到目前为止,尚缺乏基于人群的大规模应用研究结果。
目前,在国内CMA 只有少数具有技术条件和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了小规模的探索,大致有以下几类临床应用情况:1.儿童复杂、罕见遗传病,如: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多发畸形、孤独症样临床表现,排除染色体病、代谢病和脆性X 综合征之后的全基因组CNV 检测。
2.对自然流产、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等妊娠产物(product of concept,POC) 的遗传学检测。
3.对产前诊断中核型分析结果异常,但无法确认异常片段的来源和性质者进行DNA 水平的更精细分析。
4.对产前超声检查异常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的胎儿进一步行遗传学检测。
在产前诊断领域中,CMA 的应用主要在后两种情况中。
虽然目前应用研究的范围不广,积累的例数也不多,但却显现出一些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1.在部分开展应用的医疗机构,对CMA 检测前和检测后的产前咨询能力存在不足。
2.对CMA 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的判读能力不足,尤其是对临床意义不明确的 CNV (variants of unknown significance,VOUS) 的判读和解释。
3.缺乏规范化的对CNV 检测结果的验证工作。
新技术的发展、成熟和应用,必然会对现有的临床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随着CMA 技术逐步进入产前诊断的临床实践,如何统一各级医务人员的认识,正确定位其适宜的临床应用适应证和禁忌证,确定该项技术在临床使用中的技术路线、产前咨询、规范应用等,以及指明下一阶段该领域的临床研究方向,均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这种形势下,由中华妇产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北京协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和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承办的“2013年产前分子诊断新技术专家研讨会”于2013 年12 月14 日在成都召开,会议就CMA 技术在产前诊断中临床应用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国内应用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并形成了CMA 技术在产前诊断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一、CMA 技术的临床应用适应证和禁忌证1.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是进行CMA 检查的适应证,建议在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如核型分析正常,则建议进一步行CMA 检查。
2.对于胎死宫内或死产、需行遗传学分析者,建议对胎儿组织行CMA 检测,以提高其病因的检出率。
3.对于胎儿核型分析结果不能确定染色体畸变情况时,建议采用CMA 技术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明确诊断。
4.CMA 应用于评估早、中孕期胎儿丢失原因的研究数据积累不足,暂不推荐使用。
5.CMA 技术(特指具有SNP 探针的平台)对于异常细胞比例≥30% 的嵌合体检测结果比较可靠,反之,对异常细胞比例<30% 的嵌合体结果不可靠。
二、涉及CMA 技术的产前诊断技术路线对于产前超声检查发现有胎儿结构异常的患者,建议先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快速产前诊断,如结果异常,则可直接发放诊断报告。
如结果正常,则应进一步行CMA 技术检测,对重要的CMA 异常结果,应采用FISH 技术对其进行验证,并在必要时对父母的外周血进行检测。
三、产前遗传咨询相关问题虽然有关CMA 技术在产前诊断中应用的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CMA 也存在固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无法可靠地检出低水平的嵌合体。
(2) 无法检出平衡性染色体重排和大多数的基因内点突变。
(3)aCGH 检测平台无法检出三倍体。
(4)CMA 的阳性检出率仍然较低(并非所有病例都能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CNV),对于超声检查发现结构异常但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的病例,目前CMA 增加检出致病性CNV 的比例<10%。
(5) 最主要的难点是对VOUS 的判读和解释,其中部分情况是罕见的新生突变,部分与突变基因的外显率有关,即胎儿有罹患某种遗传病的易感性,但并不一定发病,如自闭症。
对胎儿父母样本进行检测、综合家系分析对VOUS 结果的判读和解释有一定帮助。
但在很多情况下,就目前对人类基因组的认识和数据库的积累,仍然无法对全部结果给出确切的临床性质判读。
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孕妇及其家属的焦虑,甚至是错误的终止妊娠。
(6) 采用不同的CMA 检测平台以及不同分辨率的芯片,对同一胎儿样本,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检测结果。
这是CMA 检测本身的技术特点所决定的,并非医务人员造成的误诊或漏诊。
基于CMA 在产前诊断应用中存在上述问题,在对患者进行产前CMA 检测前和检测后,进行恰当的遗传咨询十分重要,内容包括:1.产前遗传咨询:在进行产前CMA 检测之前和检测之后必须进行相关的产前遗传咨询。
2.咨询资质:产前遗传咨询应由有产前遗传咨询资质的专业医务人员担任。
3.患者知情:CMA 检测前的咨询应详细解释CMA 的优点和局限性,并让患者充分地知情同意,明确指出:(1)CMA 能够检出所有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能够检出的染色体不平衡变异,并可能发现其他的特定遗传性疾病,但不能检出所有的遗传性疾病,如低比例嵌合体、平衡性染色体重排、单基因突变等。
(2) 所检出的特定疾病在不同患者间临床表现可能存在很大的变异,原因是与所累及基因的表现度和外显率不同有关。
(3)CMA 检测可能会发现VOUS,可能需要对父母样本进行检测并辅以家系综合分析,协助对胎儿样本检测结果的判读。
但在很多情况下,基于目前对人类基因组的认识和数据库的积累程度,仍然无法对某些检测结果进行判读和解释。
(4)CMA 检测可能会发现一些成人期迟发型疾病,这提示父母之一可能罹患同一疾病但尚未表现出临床症状。
4.客观看待差异性结果:检测前的咨询应强调,采用不同的CMA 检测平台以及不同分辨率的芯片,即使是针对同一胎儿样本分别进行检测,也可能会出现差异性结果。
这是CMA检测本身的技术特点所决定的,并非医务人员造成的误诊或漏诊。
四、CMA 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规范化应用1.产前诊断技术资质:根据2002年颁发的《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是指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
强调利用CMA 技术进行产前诊断,需在具有产前诊断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内、由具有产前诊断技术资质的医务人员进行。
2.产前遗传咨询资质:在进行产前CMA 检测前和检测后,必须对患者进行相关的产前遗传咨询,根据2002 年颁发的《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从事产前诊断技术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产前诊断技术专业培训,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并获得从事产前诊断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3.签署知情同意书:在进行产前CMA 检测之前,必须让患者签署有关的知情同意书。
知情同意书上需详细说明CMA 检测的优点和局限性。
4.发放CMA 检测报告:在实验室发放CMA 检测报告时,应在报告上明确说明所使用的CMA 检测技术平台以及该技术平台的检测内容和优缺点。
5.规范化操作:应遵循产前CMA 检测的技术路线进行规范化操作,由于CMA 技术不足以提供染色体重排类型方面的信息,其结果应得到核型分析和FISH 等技术的验证。
通过核型分析和中期核分裂象的FISH 获得染色体异常的表述形式,阐明其发生机制,评估再次妊娠时发生染色体异常的风险,给患者提供全面的咨询。
目前,针对CMA 技术的临床应用,在医务人员层面还缺乏正确客观的知识培训和宣教,导致了该技术在临床应用层面观点不一、流程混乱,不利于该技术在临床应用的长期健康发展。
在专家层面,取得较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应加强对普通医务人员的宣教和培训,规范该技术的临床应用。
五、行政和法律层面的顾虑产前诊断中存在较高的风险,其检测结果具有不确定性,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