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硕-070304-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代码: 070304)培养方案(硕士)一、专业(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 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工作等方面工作的化学人才。
有3个主要研究方向: 1. 化学热力学;2. 催化化学;3. 功能材料。
二、培养目标按照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具有扎实的物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 了解物理化学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发展前沿及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 治学态度严谨, 有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开拓创新的素质。
掌握一门外语, 能熟练查询、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文献资料, 并有一定的应用该语种的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 能解决物理化学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低于36 学分。
学位课: 政治理论课必修2门, 3学分;基础英语必修, 4学分;专业类学位课必修4 门, 12 学分。
非学位课须修5 门, 11 学分。
必修环节: 社会实践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
注意: 申请学位的成绩要求为学位课成绩≥70分, 非学位课≥60分四、实践环节基本要求实践环节为社会实践, 时间安排为第二学年。
可以参加教学实践, 讲授一定学时的本科课程, 批改本科课程的习题, 讲解习题课、辅带专业实验、辅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的任务, 具体内容由导师根据教学需要来指定, 总时间不少于20学时;亦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 并提交有较高价值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不少于2000字。
考核方式: 教学实践完成后, 本人写出报告, 由指导研究生教学实践的老师写出评语, 获得通过, 计2学分。
五、学术活动基本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 须参加15次以上(含15次)的学术活动, 中期考核前必须达到10次, 其中包括本学科内做学术报告1次。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2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能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学风严谨、踏实勤奋、积极进取,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数理推演能力,具备实验研究的设计和操作技能,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熟练使用一门外语,有及时了解本专业前沿动态的能力;初步具有独立从事和物理学科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学科专业1. 理论物理(070201)2. 原子和分子物理(070203)3. 等离子体物理(070204)4. 凝聚态物理(070205)5. 光学(070207)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硕士生,可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允许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期一般不超过1年。
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至少须修满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具体见本学科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表)五、培养方式依据本学科理论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以及光学等专业特点,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环节由学院隶属的各研究所统筹安排,按导师及指导小组制定的具体培养计划执行。
基础理论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取得学分;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相接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或考查)取得学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科研实践要求研究生除参加研究小组、研究所乃至学院例行的学术讨论会外,还要求每个研究生在不同场合至少分别各作一次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以及课题进展报告等,并提交书面科研实践报告,经导师或指导小组认可合格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教学实践由学院统一安排研究生各做一学期的助教工作,并取得相应学分。
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研究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测试或考查中宜采用书面测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和发挥研究生的创造能力,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参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内容的确定、实验过程的实际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化学一级学科(07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一级学科(07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的研究型和应用型高层次化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政治素质过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学术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勇于探索与创新。
2.掌握坚实的化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科研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从事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工业生产部门的教学科研或生产管理工作。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英),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英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英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二、质量标准1.应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2.应具备化学学科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
3.应具备化学学科基本的学术能力,包括获取知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术交流能力。
4.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申请者独立完成;论文内容应有自己的新见解并具有一定的工作量;论文应符合科研论文的学术规范,并具有简明的中、英文提要。
三、学科方向1.无机化学(1)配位化学:本研究方向主要进行新型功能配合物、固体聚合物、超分子化合物、化学合成和天然分离、结构活性研究以及构效关系等研究;设计和合成新型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探索其作为异相催化剂在催化中的应用,拓展其在有机级联反应中的应用。
在气体吸附与分离,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分离、光催化活性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对水中污染物降解及光解水产氢性能研究方面具有特色。
(2)生物无机化学: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存在的各种元素,尤其是过渡金属元素与体内有机配体所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形成、转化,以及在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在生物配体金属有机框架(BIO-Mofs)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金属水解酶和金属蛋白的化学模拟及新型核酸水解催化剂的合成、性质及机理研究方面具有特色。
物理系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系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研究生基础知识的拓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
因此,课程教学在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硕士生研究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本专业本科入学者32个学分,非本专业本科或同等学历入学者36个学分。
在培养方案中所列出的A、B类课程是必修课,C类课程是各专业的学位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C类课程。
以下三门课作为D类课程,要求全系每个硕士生必须选修一到两门课。
(1)物理学进展(2)现代物理实验技术专题(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进展博士研究生除必须选修博士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两门公共课,还要求至少选修2门有关博士专业课程及专业英语。
理论物理专业(070201)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理论物理基础研究和高等学校教学的专业人才以及适应当前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硕士学位应系统学习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程。
了解相关研究领域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在导师指导下,能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
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创新性成果。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理论物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国际、国内前沿研究课题的发展动态。
具有独立进行本专业相关前沿课题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能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创新性和比较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意义,或者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论文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需达到规定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的重点科研方向为:(1)凝聚态理论与统计物理(2)计算物理(3)原子核理论与统计物理(4)量子场论与粒子物理(5)非线性物理和量子混沌(6)软凝聚态理论。
凝聚态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它探索一系列新概念和新方法,并且对于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都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物理学(代码:0702 )二级学科:凝聚态物理(代码:070205 )理论物理(代码:070201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以及它们的各种实际应用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源泉。
物理学是基础学科也是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是与产业联系最密切的理学学科。
物理学科是广州大学最早建立重点学科之一,属广州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96年获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已经培养了50多名硕士,许多人已成为重要学术和技术骨干。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科已经形成了若干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理论物理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受限小量子系统、磁性与强关联多电子系统的理论研究。
凝聚态物理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半导体纳米结构中的电子性质研究、信息光电子研究方向、信息功能材料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科的研究特色是与国际该领域的研究接轨,所有的成果都将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绝大部分论文被《SCI》所收录,有相当部分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
近年来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计划项目20多项。
2000年3月以来获省部级奖励6项,其中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05年以来本学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本学科除取得一些科学成果外,还取得了一些社会效益。
学科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50多人,毕业生全部就业,且有多名毕业生在山西大学、安徽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211工程学校及新加坡科技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有些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发表在“Phys. Rev. B”,“J. Appl. Phys.”,“J. Phys.: Condens. Matter”,“Eur. Phys. J”等国际权威刊物上,毕业生中有多人分别考上北京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博士研究生,8人被评为“南粤优秀研究生”。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旳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旳, 德、智、体全面发展旳, 具有坚实而系统旳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严谨旳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面向二十一世纪旳从事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和教学旳高层次人才。
基本规定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坚持党旳基本路线, 热爱祖国, 遵纪遵法, 具有良好旳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广阔旳基础理论和系统旳专业知识, 理解学科旳进展、动向和发展前沿;具有一定旳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具有较强旳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肩负专门技术工作旳能力。
3、纯熟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纯熟地阅读本专业旳外文资料, 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旳语言能力;具有对试验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论文写作能力;能纯熟地使用计算机, 具有较强旳运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旳能力。
4.具有较高旳科学素养和健康旳身心。
二、研究方向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三、学习年限硕士培养实行弹性学制, 全日制硕士硕士旳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 一般为三年。
课程学习时间和毕业(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原则上各占二分之一。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毕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 学校容许其提前毕业;对于完不成学业, 没有到达学校培养规定者, 可以申请延期毕业, 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
延期学习期间, 培养经费须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硕士硕士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 实行学分制, 学分不少于37分(含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各1学分;学术汇报和科研成果各1学分), 详细课程构造及学分派置如下:政治理论课程, 2门, 必修, 共4学分;第一外国语和专业外语, 2门, 必修, 共4学分;学位基础课, 2门, 必修, 6学分;学位专业课, 3门, 每门3学分, 共9学分;非学位专业选修课, 每门2学分, 至少修满6学分;非学位公共选修课, 每门2学分, 至少修满2学分。
化学工程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书桌上,思绪随着键盘的敲击声一点点流淌出来。
这个方案,我已经构思了许久,关于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我想用最自然、最流畅的语言,把我的想法一股脑儿地呈现出来。
一、培养目标我们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化学工程人才。
这不仅仅意味着要掌握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工程技能,更要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化工领域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项目管理。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政治、英语、数学。
这三门课程是基础,也是必备。
政治课让我们了解国家政策,英语课提升我们的国际视野,数学课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
2.专业基础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这四门课程是化学工程的基石,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
3.专业核心课:化学工艺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原理、化工设计。
这四门课程让我们掌握化工领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选修课:现代分析技术、绿色化学、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企业管理。
这些课程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在专业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实践环节1.实验课:实验是化学工程的生命线,我们要通过实验课,掌握各种实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实习:实习让我们走出课堂,走进企业,了解实际生产过程,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
3.科研项目:参与科研项目,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会科学研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师资队伍我们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他们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们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为我们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培养方式1.课堂讲授: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2.小组讨论:我们分成小组,针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企业参观:走进企业,了解实际生产过程,让我们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4.学术交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学术素养。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学分 学分 学分20学时1学分1.开题报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中学物理教学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 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具有较为深厚的现代教育理论、物理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 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善于总结教学工作经验,具有较强 的科学研究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览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二、学制基本学制为2.5-3年。
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三、培养方式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 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公共课(18学分) 1. 学位课(12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60学时 3 基础外国语课 90学时 3 教育学原理 60学时 3 教育心理学 60学时32.非学位课(6学分)现代教育技术 60学时 3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0学时3(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 1. 专业基础课(12学分) 物理教学论 60学时 3 普通物理专题研究 60学时 3 现代物理讲座 60学时 3 物理课程论 60学时3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物理教育专题研究 40学时 2 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40学时 2 计算机与物理实验40学时2(三)必修环节(2学分)2.文献阅读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学:分:3 考核形式:试卷考试+课程论文课程名称:物理教学论 学 时:60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内容简介:1.物理教学论的基本问题,2.物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3.中学物理教材分析,4.中学 物理教学方法,5.中学物理教学模式,6中学物理教学技术,7.中学物理教学设计,8.中学 物理教学评价,9.中学物理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10.中学物理教育改革热点问题探讨等。
主要教材: 1.侯恕.物理教学论.自编讲义.20学时1学分五、考核要求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
《化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导言】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构成、性质、组成以及相互转化的科学,是一个广
泛而且深奥的领域。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系统的化学
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级人才,本文将针对化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
案进行详细解析。
【主体】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先进的
研究方法和手段,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级专
门人才。
2.培养方向:主要培养方法学与技术研究、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
析化学、材料化学等领域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课程学习:学生在硕士研究生阶段需完成一定学分的学术课程,包
括必修课、选修课和研究生导论课程,以确保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具备系统
的知识储备。
2.科研实践:学生需参与指导老师的研究项目,参与科学实验及数据
分析、文献阅读等科研工作,掌握科研方法和技巧,培养科研能力。
3.学术交流:学生应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提高学术素养和交流能力。
2024年研究生培养方案范本
2024年研究生培养方案范本第一章培养目标和要求1.1 培养目标本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深厚学术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掌握宽广的专业知识体系,具备学术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具备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2 培养要求(1)学术素养要求:学生应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具备较强科学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应具备严谨求实、创新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数据分析和科研项目的执行。
(3)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应具备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能够提出并解决科学问题,具备学术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4)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融入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包括培养环节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生论文的调研与撰写、学术交流与评议等。
第二章培养方案设计2.1 专业课程设置2.1.1 深化基础知识课程根据学科基础和学生学习需求,设计并设置针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课程,包括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方法等。
2.1.2 拓展学科前沿课程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动态,设计并设置针对学科前沿知识的课程,培养学生对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2.1.3 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课程设计并设置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课程,包括课程设计、科研训练、科技创新实践等。
2.2 科研方向选择和导师培养2.2.1 科研方向选择学生在第一学期选择科研方向,并经过评审确认。
2.2.2 导师选择与培养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需求,选择合适的导师,并进行导师指导下的科研工作。
导师要求定期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组织科研讨论和学术交流等。
2.3 科研项目的培养与实施2.3.1 科研项目训练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培养和实施,包括项目立项、科研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等。
2.3.2 科研成果的撰写与发表学生根据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撰写科研论文,并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
化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本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化学学科专业人才。
2.培养时间和学制
硕士研究生培养时间为3年,学制为6个学期。
3.学习方式
硕士研究生主要采用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4.课程设置
(1)学术基础课程:
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课程,以加强
学生对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2)专业选修课程:
包括有机合成、无机化学合成、纳米材料化学等专业课程,以满足学
生对特定化学领域的研究需求。
(3)科学研究方法与技能:
包括科研伦理、实验设计与分析、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以培养学生
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5.科研实践
(1)科研导师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方向,组织学术研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2)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进行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完成科研成果的撰写和报告。
6.毕业要求。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451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专业领域代码:045105专业领域名称:学科教学(物理)学制:3年学习方式:非全日制二、专业领域介绍:学科教学(物理)专业与2010年建立,根植于物理(师范)本科专业,物理学专业是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建院基础及核心专业发展方向,拥有强大的师资及教学、实验、实践资源配置。
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目前拥有由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讲师2人的老中青相结合及多学科融合的校内导师团队以及校外导师8人。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研究,包括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物理实验及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中学生物理学习研究、中学物理科技活动以及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
近年承担了省级教研课题3项(其中教育厅质量工程1项、省级教研课题2项)以及多项教材建设项目、市级教学研究项目。
本专业导师热心科普教育,常年承担广州市科普项目。
2011年获得广州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导师团队拥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将新媒体技术融合于物理课堂的方式与手段,在指导研究生、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方面经验丰富,屡获佳绩。
三、培养目标培养热爱教师职业;具有良好的物理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物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在中学物理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的高素质的中学物理课程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是: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较为丰富的物理科学和技术的知识,具有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较好地掌握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论修养;了解教育发展与改革现状、发展动态,熟悉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学科教学物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物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物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下简称硕士)是一种旨在培养高水平学科教学物理教育专业人才的研究生教育学位。
本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科研训练以及实践教学,培养具备较高学术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以下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一、培养目标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的高级学科教学物理教育专业人才:1. 具备较为扎实的物理学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学术素养;2. 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能够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3.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在相关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4. 具备较强的沟通、组织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二、培养要求1. 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学术课程。
其中包括物理学基础课程、教育学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
此外,还需要完成科研方法与科学论文写作等相关课程,以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写作水平。
2. 科研训练:硕士研究生需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
研究生应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研究。
3. 实践教学:硕士研究生需要参与学校或研究机构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参与物理实验教学、教育实习等。
实践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实际操作和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研究生能够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实践能力。
4. 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需要在培养期满后完成一篇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创新性的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体现研究生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能力,经学术评审合格后方可申请学位。
三、培养时间和学分要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时间为两年全日制学习。
学分要求根据具体课程设置和学校要求而定,一般为30学分以上。
其中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研究课题等。
四、质量监控和评估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将通过定期的学业考核、科研项目评估、学位论文答辩等方式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
哈工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REQUIREMENTS OF MASTER TRAINING PROGRAMMES研究生院2015-09前言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培养工作各个环节和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
随着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都进入了新的阶段。
2013年为使我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为在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定位、保证质量,学校组织各硕士学位授权点对我校硕士生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
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全校25个一级学科开展了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分别制定了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培养方案。
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是按照一级学科或“一级学科学位课平台+方向模块”制定的;对于目前没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单位,是将二级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后,在所属一级学科范围内制定的。
新的培养方案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基本原则,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出发,科学、系统地设计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论文工作和学术交流等培养环节。
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基础性,又体现宽广性和实用性,保留了反映当代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性最新成果的专题课程,为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加强研究生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为了培育国际一流课程体系,在部分一级学科还特别增设了一批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合作共建的课程。
新修订培养方案覆盖全校38个一级学科、7个专业学位类别、16个专业学位领域,总共64套。
共设置课程1766门,其中学位课675门,选修课717门,专题与实践课307门,含实验课程326门、补修课67门。
新修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凝聚了我校各院(系)、各学科专家和研究生导师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智慧和经验。
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将更为有效地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
本方案为2014年修订版本,供2014年9月以后入学研究生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哈尔滨师范大学
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 整体要求: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国家有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方展的物理化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人员
2 具体要求
掌握坚实的物理化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物理化学专业有关研究方向的前沿;具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并运用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根据师范院校的特点,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的教育观念,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规律。
具有良好的教师素质和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
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身心保健知识及能力。
二培养方向
在量子化学,催化化学和电化学3个方向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三学习年限
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2~~4年。
四课程设置(见附录)
五考核方式
考试与考查结合,期末与平时结合。
六培养方式
导师个别指导与指导组培养相接合。
系统讲解,辅导与自然讨论相结合。
理论学习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七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
论文阶段的准备和要求。
各科考试合格(非学位课时60分,学位课75分)
在导师指导下查阅和研讨文献,写出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从第四学期开始,第五学期期末基本完成实验工作,第六学期撰写和修改论文并进行答辩。
在读期间在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一篇。
附件
四、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01:催化化学方向
四、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02 电化学方向
四、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03: 量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