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分析基本情况长寿湖是重庆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方向,长寿区、垫江县和涪陵区交界处。

长寿湖水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内东北部,水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内,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跨长寿区长寿湖镇、临封场镇、双龙镇、云集镇和垫江县兴隆镇。

长寿湖风景区距离重庆主城区130千米,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千米。

1992年元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命名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已纳入“魅力重庆一日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

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

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长寿湖水库总容量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亿立方米。

资源及建设条件评价自然条件: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张裂隙发育的特征。

风景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长寿湖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由河流型生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局部气候,主要表现为水体和地形热源效应、谷地效应、冷暖效应和缓冲效应。

区内常年平均气温为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八月份最高,累年平均气温为摄氏度;以一月份最冷,累计平均气温摄氏度。

长寿湖是龙溪河梯级发电的调节水库。

龙溪河分别发源于梁平县境内的东明月山和铁凤山,两个源头会合后,流经垫江县境后在高洞与发源于忠县的沙河合流后始名为龙溪河,流经长寿区十多个镇区后,在长寿区凤城镇注入长江。

龙溪河全长170千米,流域面积为3348千米,水面积为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立方米,天然落差为267米,已建成水利发电站6座。

城市风景名胜区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风景名胜区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风景名胜区规划案例分析一、引言城市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游客观光、休闲和度假的地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规划和建设风景名胜区,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游客。

本文将通过分析某城市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案例,探讨其规划理念、设计特点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二、规划理念该城市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理念是“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过程中,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注重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

此外,规划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将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设计特点1. 自然景观保护与修复该风景名胜区规划充分考虑到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修复。

通过对原有植被的保护和恢复,以及湖泊和河流的治理,使得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规划中还设置了步行道、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方便游客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 人文景观的打造规划案例中,人文景观的打造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特点。

通过对历史建筑的修复和保护,以及新建的文化设施和艺术装置的设置,使得风景名胜区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游客可以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3. 文化体验的提升为了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规划案例中还设置了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体验项目。

例如,举办传统文化展览、表演和工艺品展销等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

此外,还设置了特色餐饮和民宿,让游客能够品尝地方美食和体验当地生活。

四、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该风景名胜区规划案例对城市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提升了城市形象。

通过规划和建设风景名胜区,该城市的形象得到了提升,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这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为城市带来了经济收益。

其次,它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旅游、餐饮、住宿等。

山地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探析 ——以大明山风景区为例

山地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探析 ——以大明山风景区为例

• •
4规划方案
4 .1总体布局 针对大明山风景旅游区980 平方千米的规划控制范围将其划分为大明山外围乡村休闲 控制带、外围景观控制带和生态培育区。
• •
①外围乡村休闲控制带位于规划控制范围以内,研究范围以外的地 域,即大明山公路以内、大明山风景旅游区主体山脉山脚以外的地域, 共计355 平方千米。 ②外围景观控制带是指位于大明山研究范围内除大明山国家级自 然仪护区和龙山自治区区级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地域。 ③生态培育区——划分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部分作为大明山风景旅游 区的生态培育区,进行严格的生态保护,以恢复和培育原生的自然生态 系统为原则,该区域内不得规划任何的旅游接待设施和项目。
4规划方案
4.5典型景观规划
4规划方案
4.5典型景观规划
4规划方案
4.5典型景观规划
4规划方案
4 .6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
5结语
大明山立足于山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充分挖掘该旅游区的山体和水体景观,结合当地 所特有的壮族龙母文化,秉承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理念,通过”一带八区“的功能 区划定,以及编制道路交通与游览设施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风景游览规划,典 型景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策划山地攀登、探险、考察、野外拓展等特色旅游 项目,增加景区的吸引力。是该区成为一处融山地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教 育、运动与一体的游览胜地。
• • • • • • • • • • • • • • •
1.概况
大明山,是广西弧形山脉 的组成部分。位于广西壮族自 治区中部偏西,红水河和右江 之间,上林、武鸣、马山3县交 界处。西北 ─东南走向,长约 60公里,宽约25公里,与东面 的大瑶山等合成广西弧形山脉。 山体海拔千米左右,主峰龙头 山1760米,是桂中壮族地区最 高峰。分布有原始森林、多种 珍稀生物,特有物种及古老的 地层,是一个巨大的自然生物 宝库。 大明山具有良好的区位 优势,地处南宁北部,距市区 仅93公里,是城市游人周末度 假休闲的适宜距离。大明山山 地景观多姿多彩,类型多样。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研究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研究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研究引言旅游业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还能够推动地区的社会文化发展。

而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核心,其规划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研究一些旅游景区规划案例,探讨其规划过程、目标和实施效果,为今后的旅游景区规划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案例一: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中国湖南省张家界市,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该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1. 规划过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

首先,进行了详细的自然资源调查和评估,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等方面的研究。

然后,根据这些调查结果,制定了保护和开发的目标和原则。

最后,通过多方协商和专家评审,确定了具体的规划方案。

2. 规划目标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目标是保护自然环境,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体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规划中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游客数量、建设环保设施、开展生态教育等。

3. 实施效果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实施效果显著。

首先,游客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避免了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其次,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游客体验得到了提升。

最后,景区周边的旅游产业得到了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二、案例二:大堡礁海洋公园大堡礁海洋公园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也是澳大利亚的重要旅游景区。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大堡礁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

1. 规划过程大堡礁海洋公园的规划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的过程。

首先,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以了解大堡礁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威胁。

然后,通过政府、科研机构和民间组织的合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管理措施。

最后,制定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以确保大堡礁的生态系统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2. 规划目标大堡礁海洋公园的规划目标是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以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为例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以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为例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以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为例摘要: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要加强对泰山、徂徕山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定并严格实施有关保护措施。

要重点保护好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大汶口遗址、岱庙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

要做好城市整体设计,加强对重要地段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规划引导和控制,保护好山水格局,突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交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风貌。

关键词:泰山;公园绿地;景观资源;评价体系;旅游规划;景观营造;泰安市1综述或引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景区业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景区的管理体制不顺,又成为景区业发展的新瓶颈。

泰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其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遗产类景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旅游业的发展呈现蓬勃之势。

城市山岳型风景区因位于城区或城市边缘处,与城市相互交融,受到城市发展和城市历史文化的影响较大,能形成一定的特色风貌。

但是,人们对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缺乏,导致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景观资源和土地均遭到不同程度侵犯和破坏,不合理的资源利用致使其资源快速退化,因此,加强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其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2项目概况城市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结构,也改变了社会潮流和市民的心态。

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趋势和方向不断发展变化,以设计师和领导者的决策为主导的设计过程已经在削弱,趋向于更加注重使用者的需求,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有形的工艺品,而是创造一个满足人类行为的环境。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分析基本情况长寿湖是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位于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方向,长寿区、垫江县和区交界处。

长寿湖水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东北部,水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跨长寿区长寿湖镇、临封场镇、双龙镇、云集镇和垫江县兴隆镇。

长寿湖风景区距离主城区130千米,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千米。

1992年元月3日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命名为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已纳入“魅力一日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

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

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

资源及建设条件评价自然条件: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裂隙发育的特征。

风景区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长寿湖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由河流型生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局部气候,主要表现为水体和地形热源效应、谷地效应、冷暖效应和缓冲效应。

区常年平均气温为17.7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八月份最高,累年平均气温为28.4摄氏度;以一月份最冷,累计平均气温6.7摄氏度。

长寿湖是龙溪河梯级发电的调节水库。

龙溪河分别发源于梁平县境的东明月山和铁凤山,两个源头会合后,流经垫江县境后在高洞与发源于忠县的沙河合流后始名为龙溪河,流经长寿区十多个镇区后,在长寿区凤城镇注入长江。

龙溪河全长170千米,流域面积为3348千米,水面积为5.9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2.47立方米,天然落差为267米,已建成水利发电站6座。

长寿区境为72.8千米,流域面积为580平方千米,河床随着山丘蜿蜒曲折,上游宽阔,下游险峻,多险滩瀑布,平坦处有2-4米的落差。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一、背景介绍风景区是人们休闲娱乐、观赏自然景观和体验旅游文化的重要场所。

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风景区的规划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风景区规划案例,探讨其中的规划思路、设计理念、功能区域划分等问题。

二、规划目标该风景区规划案例的目标是打造一个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

通过合理布局和规划,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并满足游客对休闲度假的需求。

三、规划设计1.总体布局根据该风景区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特点,采用“一体两翼”的布局,将核心景区与周边景观相结合。

核心景区主要包括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娱乐设施等,周边则规划有休闲度假区、农田观光区等。

通过合理连接和布局,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

2.功能区划该风景区规划案例将核心景区划分为自然景观区、文化历史区和娱乐设施区。

自然景观区包括山水景观、湖泊、森林等,通过完善的步道系统和观景台,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自然美景。

文化历史区则规划有历史建筑、文物陈列馆等,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

娱乐设施区则包括游乐设施、休闲广场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娱乐项目。

3.设施配套四、规划思路1.自然保护与景观利用的平衡在规划设计中,该风景区案例充分考虑了自然保护与景观利用的平衡。

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观景台、步道等,让游客能够近距离观赏自然美景,提高景区的吸引力。

2.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该风景区规划案例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通过规划文化历史区和文物陈列馆等,将当地的历史文化融入到风景区中,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3.旅游产业发展与社会效益的平衡该风景区规划案例充分考虑了旅游产业发展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通过规划休闲度假区和农田观光区等,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又促进了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通过对该风景区规划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其规划设计精心、思路清晰。

地理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案例分析

地理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案例分析

地理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旅游业作为一项蓬勃发展的产业,对于地区经济的增长和文化的传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地理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的核心吸引要素之一,其合理的规划与开发更是决定旅游目的地成功与否的关键。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深入探讨地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策略和成效。

一、黄山风景区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

在规划方面,黄山风景区注重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

划定了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旅游开发区,严格限制在核心保护区内的建设活动,以保护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

同时,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和体力,设计了多条登山路线,如经典的前山玉屏索道线路和相对较为平缓的后山云谷索道线路。

在开发方面,黄山风景区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建设了高品质的索道、登山步道和观景平台,为游客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游览条件。

同时,加强了景区内的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此外,还积极开展旅游营销活动,通过举办黄山国际旅游节、摄影大赛等活动,提高了黄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而,黄山风景区的规划与开发也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景区的环境承载压力逐渐增大,生态保护面临严峻考验。

此外,旅游旺季时游客拥堵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二、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清澈的漓江而闻名于世。

在规划上,桂林市政府将整个桂林地区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规划,将漓江流域的各个景点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

同时,注重保护漓江的生态环境,限制沿江的工业发展和污水排放,确保漓江水质的清澈。

在开发方面,桂林积极开发多种旅游产品。

除了传统的漓江游船观光,还推出了徒步旅行、骑行、攀岩等户外运动项目,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此外,加强了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展示,通过举办民俗节庆活动、建设民族风情园等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桂林的民族文化。

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的成功案例

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的成功案例

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的成功案例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我国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是国家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文化交流平台。

然而,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许多风景名胜区面临着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方面取得成功的案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经验。

二、黄山风景区保护规划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壮丽的自然景观,黄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长期以来,黄山面临着人为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黄山风景区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首先,黄山风景区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明确了游客行为规范和环境保护要求。

同时,加强了对游客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游客遵守规定,不破坏环境和资源。

其次,黄山风景区进行了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通过植被恢复和水源保护等措施,改善了黄山的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了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了黄山的空气和水质。

最后,黄山风景区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

通过修复古建筑和保护文物,弘扬了黄山的历史文化。

同时,加强了对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提升了黄山的文化内涵。

通过这些措施,黄山风景区成功地实现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如今,黄山已成为国内外游客瞩目的旅游胜地,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保护规划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是中国首批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地貌景观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长期以来,张家界面临着森林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制定了保护规划。

首先,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加强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通过建立森林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限制了人类活动对森林的破坏。

同时,加强了对森林火灾和盗伐行为的打击,保护了森林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旅游区规划案例分析

旅游区规划案例分析

旅游区规划案例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增强,旅游业正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

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区规划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旅游区规划案例,探讨如何实现旅游区规划的成功。

案例背景我们选取的案例是某国内著名的海滨旅游区。

该旅游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绵延的沙滩、清澈的海水和壮丽的海景。

然而,由于缺乏规划和管理,旅游区的发展向来较为混乱。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当地政府决定进行旅游区规划。

规划目标首先,规划的目标是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要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

其次,规划的目标是提高旅游区的竞争力。

通过提供高品质的旅游设施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规划内容1. 自然资源保护由于旅游区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保护自然资源是规划的首要任务。

规划中应设立保护区域,限制开辟和建设活动,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2. 旅游设施建设为了提高旅游区的竞争力,规划中应包括建设高品质的旅游设施。

这包括酒店、度假村、商业街和休闲娱乐设施等。

同时,规划中还应考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便利。

3. 旅游产品开辟规划中应考虑开辟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这可以包括海滩活动、水上运动、文化体验和生态旅游等。

通过开辟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并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4. 文化保护与传承旅游区规划中应考虑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

这可以通过修复历史建造、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和提供文化体验等方式实现。

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将增加旅游区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规划实施规划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规划管理,设立专门的旅游区管理机构,负责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企业应积极参预规划,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旅游区规划的认知和支持。

规划效果评估规划的效果评估是规划的重要环节。

四川青城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3000字

四川青城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3000字

四川青城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3000字四川省是风景名胜资源大省,拥有1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前,已有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3处风景区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西北部,成都平原西北边缘与岷山山脉交界处,东与彭州、郫县、温江相连,南与崇州市接壤,西北与阿坝州汶川县交界,是成都平原通往川西北方向阿坝山区的咽喉要道。

都江堰市市成都核心区外围第三圈层的中等城市,距成都约50公里,在成都1小时范围圈内,是大九寨环线和大香格里拉环线的关键节点,是联系卧龙和阿坝地区的门户。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是紧邻都江堰市市区,沿山麓分布着6个城镇,城景关系十分密切。

岷江穿出宝瓶口即是平原,岷江水通过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着广阔的成都平原。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与都江堰市区的关系风景区划分为 7 个景区。

各景区应加强游览组织、景观环境控制、游览解说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

都江堰景区面积 10.05km²,7 个景群,56 个景点。

净化各类与游览无关的建设,充分展示水利文化;加强游览组织与管理,扩大游客容量。

修建游步道,加强都江堰景片和灵岩寺景片的联系,游步道建设以青石材料为主,维护其古朴风韵。

改造二王庙宾馆和四川出版社创意中心的景观环境。

整治都江村景观环境,保留农田,搬迁工厂,改造为川西传统民居特色村落。

实施拆除与景区保护无关,破坏风景名胜区环境的建构筑物。

如人字堤南海酒店、都江堰景区围墙与外江溢洪道之间的都管局高工楼等。

适时拆除灵岩寺的宾馆,维修灵岩寺并对外开放;修建灵岩寺至灵岩山顶的游步道。

适时改造道解都江堰用地为游览区。

青城前山景区面积 9.08km², 1 个景群,34 个景点。

限制各类建设,加强游览组织,充分展示道教文化。

于玉清宫所在山谷脚下开辟景区第二出入口,形成全山道观游览环线。

修建天然图画至月城湖游步道。

景区入口外移,现青城山门入口处停车场改为游人集散广场。

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案例分析

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案例分析

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案例分析案例1: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东部, 其范围主要包括中山陵园、中山植物园、紫金山天文台、玄武湖公园、九华山公园、情侣园、鸡鸣寺、明城墙城段( 以下简称台城) 和北极阁公园等, 总面积54平方公里,占南京市区22. 5%。

如此大面积的森林位于主城区,这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少见,作为规划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硬件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钟山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六朝古都、十代都会的历史文化为精华, 并以山、水、城、林交融一体, 雄秀兼具, 融生态、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再从交通条件看,景区内外交通十分便利。

宁杭公路、宁镇公路环绕南北,使景区与长江下游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紧密相连;绕城公路沿钟山山麓而过,便捷了景区与附近郊县的交通;景区直通南京机场的公路建成在即,届时从机场到景区只需10分钟左右;沪宁高速公路南京连接线快速道路已于95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1996年10月1 日与沪宁高速公路同步建成通车。

这条连接线,与宁杭公路平行,穿钟山风景区南缘而过,进入市区与中山东路相连,为全封闭双向4车道,建成后,景区与中山门城门内外的汽车通行时间将缩短1/5至1/6,而且景区与长江沿江城市的交通更加便捷。

景区与南京市中心之间的道路平坦通畅,通行能力强。

据实地测算,正常状态下每小时可通过机动车辆2000辆左右。

从新街口经中山门至中山陵或从鼓楼经太平门至中山陵,机动车的行驶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

景区内部的交通条件良好,八大景点间均可通行汽车。

盘山公路的修建,满足了不同需求的游客需要,根本改观了景区内部的交通面貌。

不仅如此,景区内现已开放的数十个景点之间,均有道路相连,可步行,可通车。

景区镶嵌分割严重, 影响景观视觉(景观生态学)由于南京城市发展和市政建设等原因, 钟山风景名胜区有些景点被道路、市政工程、部门单位及其它建筑等人为地镶嵌、分割。

中山陵园有很多驻景区单位, 既占用旅游用地, 也影响环境保护, 而且与景观不协调; 白马公园与玄武湖公园被龙蟠路分割; 太阳宫、太平花园等建筑与周围玄武湖、情侣园景观极不协调等。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案例分析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案例分析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案例分析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它直接关系到景区的吸引力、游客体验以及可持续发展。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分析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一、成功案例:黄山风景区黄山,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其成功的规划与开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规划与保护黄山风景区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划定了核心保护区和缓冲区,限制游客活动范围,减少对生态的干扰。

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监测系统,对景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2、丰富的旅游产品除了自然景观,黄山还开发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

如登山徒步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体能和兴趣需求;文化体验活动,包括参观古寺庙、了解徽文化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

3、完善的基础设施景区内建设了高质量的步道、索道、休息亭等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便利和舒适的游览条件。

同时,配套的餐饮、住宿设施也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4、有效的营销推广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如举办国际登山节、在各大旅游网站和社交媒体上进行宣传等,提高了黄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

二、成功案例:杭州西湖杭州西湖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其成功之处在于:1、免费开放政策西湖实行免费开放,打破了传统景区依靠门票收入的模式。

这一举措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旅游综合收入的大幅增长。

2、融合城市发展西湖与杭州市区紧密融合,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周边的城市景观与西湖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旅游风貌。

3、文化传承与创新注重对西湖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西湖音乐节、西湖诗会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4、智慧旅游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旅游平台,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如智能导览、在线预订等,提升了游客的体验。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案例分析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案例分析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案例分析概览本文将以实际的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案例为基础,深入探讨景区规划与开发的重要性、目标和方法。

通过对不同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成功的景区规划与开发所需考虑的各个方面。

引言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是一个综合性项目,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历史、交通设施等众多因素。

它既能提供给游客优质的旅游体验,也能为当地经济带来巨大收益。

因此,在进行任何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项目之前,就需要详细研究市场需求、目标人群和可行性分析。

案例一:XXX山国家森林公园XXX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休闲娱乐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该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1.进行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确定该景区的目标人群和主题,制定相应的旅游策略。

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景区规划和开发过程中,需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建设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为游客提供便利的交通、餐饮、住宿和娱乐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宣传与推广: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案例二:YYY城市历史文化遗址公园YYY城市历史文化遗址公园是一个重点展示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景区。

在这个案例中:1.保护与修复历史遗址:对古代建筑、遗址等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以恢复其原貌并延续历史文脉。

2.编制相关规划文件: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在景区开发过程中确保符合相关政策法规,并注重文物保护工作。

3.设计展示场馆与解说系统:为游客提供详细丰富的文化解说,使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历史文化。

4.配置观光设施:提供合理的路径规划和观光设施,方便游客参观,并确保游客安全。

结论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重要性以及各个方面需要的考虑。

只有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市场需求、社会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才能打造成功的旅游景区。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提供优质服务来满足游客需求。

镇江南山风景区案例分析

镇江南山风景区案例分析

的21座山体绵延,群山环绕,素有“城市山林、城市绿
肺”的美称。
丰富水系

珍珠水库、枣林水库/莲花洞水库、八公洞水库、回龙水
库、友谊水库等七大水系;和虎跑泉、鹿跑泉、林公泉、
珍珠泉等六处岩溶下降泉形成的冷泉景观。
空气
天然氧吧
植被覆盖率高达90%,空气的洁净度很高,透光性好, 景区负氧离子浓度达1200个每立方厘米左右;是天然的 城市氧吧。
镇江南山风景区
与生俱来的区位优势,“城市山林”坐拥都市庞大客群
【景区概况】 是国家级4A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2公里。 【区位优势】 距离市中心仅有2公里路程。周边城际高铁,万达广场,体 育会展中心等大型基础设施环绕,素有“城市山林”之称。 【现状游客量】 每年约150万人次,其中购票的外地游客约50万左右。其余 均为市民闲暇时间锻炼。 【上位规划】 根据《镇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南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要求:核心保护区内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 永续利用”的原则。外围积极推进旅游休闲项目建设。
包括各种自然 或人工栽植的 森林、草甸、 古树名木、奇 花异草等植物 景观;野生或 人工培育的动 物等。
以茶园、竹林、古银杏,千年杜鹃、千年紫薇、 荷花、琼花等树木及观赏花卉为代表的700百多种 植物景观,其中古树名木63株,景区负氧离子浓 度达1200个每立方厘米左右; 以孔雀、金丝雀、斑鸠、白头鸭、相思鸟、柳莺、 画眉、山雀等200多种鸟类。
位于绿道规划范围内的是回龙水库、枣林水库以及西入口部分 水域,这些区域是娱乐观光、住宿休闲的理想之所,应该给予充 分利用。 现状闲置房屋,应充分考虑其区域位置,给予合理利用。
22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多彩,具有良好的生态底板,但是资源等级一般

风景名胜区案例分析

风景名胜区案例分析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案例分析杭州国家西溪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的宣传、湿地功能的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该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

风景名胜:一、西溪湿地的风景名胜资源风景名胜资源可以解释为风景优美的景观资源。

风景名胜资源喜指具有观赏、文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

西溪湿地的景观资源: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

还有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

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

湿地内芦白柿红、桑青水碧、竹翠梅香、鹭舞燕翔、蛙鸣鱼跃,冷、野、淡、雅,皆成天趣。

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

在空间布局上,西溪有“三区、一廊、三带”。

东部是2.4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实行完全封闭,主要任务是保育、恢复、培育,营造具有湿地多样性物种的原始湿地沼泽地;西部是1.78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营造原始湿生沼泽地;中部是5.9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

一条50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

“三带”指的是紫金港路“都市林阴风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

桃花岛-风景原理规划分析

桃花岛-风景原理规划分析

风景区规划原理——舟山.桃花岛桃花岛简介桃花岛,国家4A级旅游景点,位于舟舟山本岛沈家门渔港的南面,面积43平方公里,为舟山群岛第七大岛。

其中南部的对峙山为舟山群岛的最高峰,山脉向四周延伸,形成群峰起伏,层峦叠起的山海风景。

桃花岛古称“白云山”,秦时安期生抗旨南逃至桃花岛隐居,修道炼丹,一日醉墨洒于山石,成桃花纹,斑斑点点,故石称“桃花石”,山称“桃花山”,岛称“桃花岛”。

桃花岛从宋至明洪武十九年属昌国县安期乡,清康熙初年建安期乡桃花庄,光绪年间为定海安期乡,民国时改称桃花乡,后几经建区并乡,撤区并乡,直至今日的桃花镇。

桃花岛是金庸先生所著《射雕英雄传》和姐妹篇《神雕侠侣》所描绘的美妙神东海小岛。

岛上的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门类齐全,品位较高,集海、山、石、礁、岩、洞、寺、庙、庵、花、林、鸟、军事遗迹、历史纪念地、摩崖石刻、神话传说于一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茂,于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桃花岛拥有舟山群岛第一高峰——安期峰;舟山第一深港——桃花港;东南沿海第一大石——大佛岩;是中国三大水仙名品之一的普陀水仙和浙江名茶普陀佛茶的主产地,又是浙江沿海林木品种最多的岛屿,素有“海岛植物园”美称。

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神话传说有机融合,形成桃花岛风景名胜区六大景区,即:桃花峪景区、塔湾金沙景区、安期峰景区、大佛岩景区、悬鹁鸪岛景区和桃花港景带,组合成武侠、佛教、道教文化三条旅游专线。

拥有金沙日出、金龙吐珠、安期云雾、高山闻钟、百家朝圣、山石桃花、奇洞探幽、桃港雄姿、砾滩涌潮、林带烟树、龙潭帘珠、大佛夕照12大景观和大佛岩、弹指峰、东海神珠、清音洞、白雀寺、仙人桥、含羞观音、龙牙擎天、定海古城、安期炼丹洞等30余处主要景点。

桃花美景过去并不为旅游者熟知。

岛上悠悠高山,礁奇石怪,碧海金沙,幽涧溪洞,山花烂漫,岗峦密布,山势起伏,林木葱翠,风光旖旎,植被覆盖率75%以上,有“海岛植物园”之称。

景区策划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景区策划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景区策划设计案例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前往景区旅游。

因此,景区的策划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既能吸引游客,同时也能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本文将以某著名景区为例,分析其策划设计案例,探讨其成功之处。

二、目标定位该景区位于山水秀丽的南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而闻名。

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景区制定了以下目标定位:1. 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景区将结合地方特色,开发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包括自然景点、历史文化遗址、休闲度假等。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吸引更多人到访。

2. 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景区将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包括观光游览、户外探索、文化交流等。

这样可以让游客感受到不同的乐趣,增加游客满意度。

3. 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景区将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策划设计中强调景区的生态环境,倡导游客爱护自然,传播环保理念。

三、策划设计实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景区采取了以下策略和措施:1. 景点规划和开发:景区对现有的自然景点和历史遗址进行梳理和整合,制定合理的游览路线和点位,以提升游客体验。

同时,对一些尚未开发的景点进行设计和开发,丰富景区的旅游产品。

2. 设备设施升级:景区重新规划和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餐饮场所等设施,提升了服务质量。

此外,景区还引进了现代化的游客导览设备,提供更便捷的导览服务。

3. 文化活动和展览举办:景区策划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展览,展示了地方的独特文化,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这些活动和展览还可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加游客停留时间。

4. 生态环境保护:景区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展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活动,倡导游客爱护自然。

景区还进行了自然景观恢复和植被修复,使景区的生态环境更加美丽。

四、成果评估通过对该景区策划设计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评估结果:1. 游客数量大幅增长:经过策划设计的实施,该景区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案例分析
案例1:
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东部, 其范围主要包括中山陵园、中山植物园、紫金山天文台、玄武湖公园、九华山公园、情侣园、鸡鸣寺、明城墙城段( 以下简称台城) 和北极阁公园等, 总面积54平方公里,占南京市区22. 5%。

如此大面积的森林位于主城区,这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少见,作为规划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硬件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钟山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六朝古都、十代都会的历史文化为精华, 并以山、水、城、林交融一体, 雄秀兼具, 融生态、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再从交通条件看,景区内外交通十分便利。

宁杭公路、宁镇公路环绕南北,使景区与长江下游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紧密相连;绕城公路沿钟山山麓而过,便捷了景区与附近郊县的交通;景区直通南京机场的公路建成在即,届时从机场到景区只需10分钟左右;沪宁高速公路南京连接线快速道路已于95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1996年10月1 日与沪宁高速公路同步建成通车。

这条连接线,与宁杭公路平行,穿钟山风景区南缘而过,进入市区与中山东路相连,为全封闭双向4车道,建成后,景区与中山门城门内外的汽车通行时间将缩短1/5至1/6,而且景区与长江沿江城市的交通更加便捷。

景区与南京市中心之间的道路平坦通畅,通行能力强。

据实地测算,正常状态下每小时可通过机动车辆2000辆左右。

从新街口经中山门至中山陵或从鼓楼经太平门至中山陵,机动车的行驶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

景区内部的交通条件良好,八大景点间均可通行汽车。

盘山公路的修建,满足了不同需求的游客需要,根本改观了景区内部的交通面貌。

不仅如此,景区内现已开放的数十个景点之间,均有道路相连,可步行,可通车。

景区镶嵌分割严重, 影响景观视觉(景观生态学)
由于南京城市发展和市政建设等原因, 钟山风景名胜区有些景点被道路、市政工程、部门单位及其它建筑等人为地镶嵌、分割。

中山陵园有很多驻景区单位, 既占用旅游用地, 也影响环境保护, 而且与景观不协调; 白马公园与玄武湖公园被龙蟠路分割; 太阳宫、太平花园等建筑与周围玄武湖、情侣园景观极不协调等。

景区交通长期处于混乱状态(美学理论)
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交通长期由南京一日游和景区外公交线路组织所代替, 而且单位和私人车辆也随便出入景区, 不仅容易造成风景区内部交通拥挤, 而且污染生态环境。

各景
区相互之间的交通联系不紧密, 使游客从一个景区到另外一个景区需要较多周折; 一些停车场和公交站点的停靠影响景区景观, 有些站点的设置和停靠时序也不尽合理。

管理体制混乱, 各景区景点发展不协调(系统学理论)
在管理体制上, 钟山风景名胜区各景区分别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

即使同一景区, 也存在多头管理, 如台城景区, 在业务和人事管理上隶属于文物局, 而经费和编制上则属于南京市建设委员会, 实际上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职责不清。

由于管理体制的混乱, 对各风景区旅游发展的目标和限度一直不够明确, 特别是没有规划钟山风景名胜区各景区旅游的互相依靠、互相协调与共同发展, 不仅制约了景区健康发展, 而且造成了项目的重复建设, 风景区内部恶性竞争, 如九华山公园与距离不远的鸡鸣寺在宗教文化上有重复开发现象等。

案例2: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东经118°1'度,北纬30°1',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山脉面积12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约154平方公里。

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规划分析:
1、优点:黄山风景名胜区多种类型的分区共存,相辅相成。

布局层面的分区属于空间战略规划,对保护和利用起到总体指导作用;分级保护分区则属于具体实施规划,对保护和利用起到直接约束和指导作用;功能分区则更接近专项规划,主要是对利用的详细规定和控制。

这样使规划实施者不仅在大方向上得到指导,而且在具体工作中得到指导和约束。

2、问题:现状分区形式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截然分开,各自的管理措施之间缺乏相互呼应,缺乏系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