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崆峒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我国广电产业“十二五”展望及政策创新

我国广电产业“十二五”展望及政策创新

本 期起 , 推 出系列文章 . 映 广播 影视 理论界 、 将 反 实务 界 紧 紧 围 绕 坚持 科 学 发 展 这 个 主 题 和 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这 条主 线 . 广 电事业 “ 二五” 划所进行 的理 论探 讨。 对 十 规
我 国广 电产 业 “ 二 五 ’ 十 ’ 展 望及 政 策创 新 口 共 陈德
的 文化 软 实力 。为经 济 方式 的转 变提 供精 神支 持和 思想
保障 。 广播 影 视 产 业 以 内 容 产 业 为 重 点 , 以 创 意 为 核 心 . 具
有 资 源 消 耗 低 、 境 污 染 小 、 济 回 报 高 、 动 效 应 强 的 环 经 带
优 势 和 特 点 , 及 优 结 构 、 消 费 、 就 业 、 跨 越 、 持 以 扩 增 促 可
媒 体 竞 争 时 代 , 众 结 构 、 众 需 求 和 受 众 选 择 发 生 了显 受 受
著变化 。要在 坚持 正确舆 论导 向的基 础上 。 力创 新广播 着
电视 新 闻宣传 体 系 , 面贯 彻“ 贴近 ” 全 三 原则 . 断增 强新 不
闻 宣 传 的 吸 引 力 和 引 导 力 , 进 一 步 提 高 新 闻 宣 传 的 公 信
续 的 独 特 作 用 . 必 将 成 为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的 重 要 着 力 点 和 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重 要 突 破 口 , 对 整 个 国 民经 济
的 支 撑 、 擎 、 动 功 能 将 逐 步 显 现 , 益 成 为 国 民 经 济 引 带 日 支 柱 性 产 业 , 动 着 经 济 社 会 平 稳 较 快 发 展 。“ 二 五 ” 推 十 期
声 屏 世 界 2 1 / I7 01 1

平凉市崆峒区城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平凉市崆峒区城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平凉市崆峒区城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平凉市崆峒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区以“统筹城乡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为主线,围绕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创建,大力加强城镇化建设,共实施城镇化建设项目187项,完成投资55亿元,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45.4%提高到2010年的51%。

实施了污水回用示范工程、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等项目,建成了崆峒风情大道西段、工农路、柳湖路等城区道路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大为改善,综合功能明显提升。

实施了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社区便民设施建设五大民生工程,有效缓解了群众关心的“住房难”、“出行难”、“吃水难”、“入厕难”等基本生活问题。

围绕建设青山、碧水、蓝天、绿地的陇东最佳人居环境,扩大城区园林绿化面积,建成了南山公园,完成城区南北面山绿化9.4万亩,新增绿地9.46万平方米。

二、“十二五”城镇化规划纲要(一)总体思路“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城镇化水平为方向,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原则,以建设陕甘宁交汇区最具活力的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以中心城市提质扩容工程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二)发展目标——中心城市提质扩容,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化迈出新步伐。

到“十二五”末,城镇化率提高到56%。

——中心城市人口达到3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33平方公里。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城镇日供水能力达到15万吨,中心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8%,重点小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75%。

——每年新建住房面积30万平方米,其中保障性住房面积不低于30%。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及旱作农业示范区开发建设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及旱作农业示范区开发建设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及旱作农业示范区开发建设规划“十一五”以来,崆峒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由过去解决温饱、追求产量的传统农业向逐步走向突出质量和效益的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运行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从农业发展的总体来看,全区农业产业化结构仍然不够合理,产品结构还不够优化,加工业基础薄弱,现代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经济实力尚没有较大的突破。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向营养、保健、卫生、安全的优质产品转变,使农业生产从单纯受资源约束转化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农产品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对今后农业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为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满足人们的市场需求和适应我国新时期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本规划针对我区农业发展存在的干旱少雨、生态脆弱、投入不足、发展滞后等瓶颈问题,按照“建设全国农区绿色畜牧基地、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及出口创汇基地、西部旱作农业示范区和全省重要的精果优菜基地”的目标要求,突出“抓粮食、兴红牛、强金果、扩蔬菜、夯基础”的现代农业发展重点,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加大扶贫开发、发展旱作特色农业六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作。

一、规划背景意义(一)规划背景: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强调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既是就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做出的战略部署,也是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七年关注“三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集中体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都把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出了新的部署。

广电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 十三五规划

广电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 十三五规划

广电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县广播电视事业围绕县委、县政府发展中心,服务大局,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与产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业态的持续崛起,全县广播影视事业取得新突破,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逐年提高一是完成七个未通有线电视的乡(镇)县乡联网工程建设。

工程于2013年筹划,历经三年建设,平塘、百乐、那比、高龙、浪平、者苗、六隆7个乡镇有线电视县乡联网工程全线贯通,解决这七个乡镇群众不能收看市县等地方台广播电视节目的问题,从而实现全县14个乡镇全联网,使中央、自治区及市、县级广播电视节目全覆盖。

全县广播电视光纤干线网总里程501公里,有线电视用户数16200户。

二是扎实推进直播卫星覆盖工程。

2012年完成9067户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安装工程;2014年度完成6500户户户通设备定位安装任务。

“十一五”期间完成27275户,“十二五”期间完成15567户,全县165个行政村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共42842户。

三是完成广播电视乡镇无线覆盖工程建设。

十二五期间共完成5个乡镇30瓦级广播无线发射台站和1个300瓦级高山广播无线发射台站的建设任务,覆盖人口150250 人。

其中,2014年完成旧州、潞城2个乡镇无线发射台站建设;2015年完成浪平、利周、定安3个乡镇无线发射台站建设;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完成了我县八桂坡顶“十二五”广播电视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四是广播、电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8.4 %和99.8%,比“十一五”末期分别提高15.4和6.8个百分点。

二、服务中心,新闻宣传成效明显一是把握正确导向,突出宣传重点。

我们充分发挥广电舆论宣传主阵地、党和政府喉舌作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新闻立台”的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把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了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积极宣传田林、推介田林,构建了良好的社会主流舆论氛围。

平凉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平凉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平凉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011—2020)(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时期是平凉经济社会实现跨过式进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环境爱护工作水平、努力实现环境质量连续好转的关键时期。

依照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战略思路和《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爱护目标任务,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环境爱护规划执行情形和存在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和省上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环境爱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环境质量连续好转。

六项要紧污染物操纵在目标值之内,总控率100%。

COD和SO2排放总量分别操纵在1.06万吨和7万吨。

2007年以来,平凉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年均达到350天以上。

泾河地表水COD污染指数下降,水质达标率为16.7%,汭河水质变清,葫芦河水质明显改善。

都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8%。

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4.5dB(A)和69.4dB(A)。

(2)污染减排力度加大。

从严操纵“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依法关停小造纸6户,小石灰窑138个,小淀粉62个,小印染户18个,木炭窑220孔,小锅炉96台,剔除落后水泥生产线5条,取缔小冶炼、地条钢生产线25个,为经济进展腾出了环境容量。

大力实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火电脱硫、煤炭、造纸、医疗、食品加工行业废水治理等重点污染减排项目36个,累计完成投资8.15亿元。

其中平凉电厂一、二期脱硫改造工程建成验收。

华煤集团9对矿井和全市10所医院废水实现达标排放。

宝马纸业公司碱回收项目实现进水试运行。

平凉城区污水处理厂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及“八沟一河”综合治理全面开工。

华亭、泾川、静宁城区污水处理工程开工建设。

平凉城区垃圾填埋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运行良好,华亭、泾川、静宁、庄浪、灵台城区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成运行。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十一五”以来,我区蔬菜产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产值和市场占有份额进一步提高,外销形势逐年好转。

为了加快我区蔬菜产业发展进程,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农民收入,促使产业向质量效益型快速推进,现结合全区生产实际,特制定《崆峒区“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末,我区蔬菜产业按照“局域化开发、特色化发展、无公害建设、效益性至上”原则,从实际出发,抢抓机遇,以农业高新技术引试推广为支撑,以全力发展无公害和高塬夏菜为核心,以农业信息化和市场化为导向,以提升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培育壮大名、优、特蔬菜基地,全力扶持无公害设施菜发展,已建立起了符合我区实际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了全区蔬菜由数量自给型向商品质量型转变,呈现出以下特点:㈠发展规模逐年扩大2009年底,全区完成蔬菜总面积15.88万亩,总产量达到25.07万吨,较2005年14.68万亩、20.19万吨增长1.2万亩、4.88万吨,增幅8.2%、24.2%。

2010年预期蔬菜播种面积18.8万亩,总产量27万吨,总产值1.5亿元,人均蔬菜纯收入300元。

蔬菜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蔬菜杂交优良品种及实用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1、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同“十五”相比,“十一五”期间,我区蔬菜种植良种率由“十五”94%提高到现在98%,重点种植区域良种率达到了100%。

另外,配方施肥、病虫综防、节水灌溉等蔬菜实用技术得到了普及,良种良法已得到蔬菜种植户普遍应用。

2、广大农民市场观念和科技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面对新的蔬菜产销形势,经过宣传培训,我区菜农思想观念已从单纯的追求产量,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安全、营养、效益”的商品大流通方向转变,农民学习新技术的热情日益高涨,商品意识逐年增强。

中共平凉市委办公室、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中共平凉市委办公室、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中共平凉市委办公室、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中共平凉市委办公室•【公布日期】2012.05.24•【字号】平办发[2012]33号•【施行日期】2012.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中共平凉市委办公室、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平办发〔2012〕33号)各县(区)委、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市委有关部委,市直有关部门:《平凉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平凉市委办公室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5月24日平凉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了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形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13号)和《甘肃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甘办发〔2011〕118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现状和当前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十一五”时期,我市老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平凉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老龄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老龄组织建设得到加强,老龄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老年人优待政策得到较好落实,高龄补贴及时足额发放。

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发放,五保老人供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在试点的基础上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支持政策不断完善。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新型合作医疗和救助制度逐步健全,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得到明显改善。

逐年加大投入力度,老年福利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为老服务范围逐步扩大,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不断发展。

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4.01•【字号】平政发〔2021〕20号•【施行日期】2021.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中、省驻平各单位:《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平凉市人民政府2021年4月1日目录第一章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6)第一节发展基础 (6)第二节发展环境 (14)第三节总体要求 (16)第四节支撑行动 (24)第二章坚持创新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7)第一节加快培育创新主体 (28)第二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9)第三节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30)第四节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31)第三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32)第一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32)第二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35)第三节持续发展现代循环农业 (37)第四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39)第五节推进产业园区高效集约发展 (41)第四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42)第一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43)第二节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44)第三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46)第四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48)第五章着力补短板破瓶颈,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50)第一节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50)第二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52)第三节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54)第四节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55)第六章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塑造发展新优势 (57)第一节主动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57)第二节积极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 (58)第三节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60)第七章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61)第一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布局 (62)第二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63)第三节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67)第八章深化关键领域改革,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 (68)第一节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69)第二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70)第三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72)第九章坚持先进文化引领,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 (73)第一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73)第二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5)第三节培育壮大文化产业 (76)第四节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78)第十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80)第一节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80)第二节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82)第三节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84)第十一章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87)第一节着力稳定和促进就业 (87)第二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89)第三节全面推进健康平凉建设 (92)第四节健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95)第五节加强养老托育体系建设 (97)第六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98)第十二章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平凉 (100)第一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100)第二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102)第三节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104)第十三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105)第一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106)第二节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07)第三节加强法治平凉建设 (108)第十四章加强统筹协调,保障规划实施 (110)第一节健全统一规划体系 (110)第二节加强政策协同保障 (111)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111)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的关键五年。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工作背景及依据崆峒区“十二五”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规划,根据全省“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东部片区(庆阳)调研会议精神和平政办发〔2010〕86号《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紧开展“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省、市发展战略要求和总体工作部署,以平凉综合交通发展现状为基础,以《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启动实施第二个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陇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以区政办发〔2010〕20号《关于印发平凉市崆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等为依据,重点围绕陕甘宁交汇区交通枢纽和西兰银几何中心物流枢纽建设。

通过广泛调研论证,制定本规划。

第二节规划区域和规划年限崆峒区“十二五”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范围指崆峒区行政区内。

规划年限2011年至2015年,基年为2009年。

第三节规划目标和原则崆峒区“十二五”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规划的总目标是实现“一场、三铁、四高、八纵八横、三个市场、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社社通公路”。

使我区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进一步通过航空融为区域交通运输中心。

“一场”:平凉支线机场,修建平凉支线机场,形成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加强平凉在甘肃乃至西部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的枢纽地位。

“三铁”:已建成的宝中铁路(新修宝中复线)、在建的平西铁路和筹建的平华煤碳运输专线及规划中的平定兰铁路。

“四高”:平定高速、天平高速、平庆高速、平凉机场高速。

“八纵八横”区内公路网:崆峒区境内东西、南北方向各八条道路,实现每乡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出口路,这是全区“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的重点。

“三个市场”:农村运输市场、城市综合运输市场、交通运输服务市场“村村通油路、社社通公路”:每一个行政村通水泥或油路,每一个自然村或居住社区通公路。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根据区农领发【2010】4号《关于做好全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区政办发【2010】11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水务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认真调查论证并与市水务部门水利规划协调一致的基础上,结合崆峒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全面统筹规划,调整优化布局,大中小微并举,完善工程体系,注重改善民生,编制了崆峒区“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

编制依据:依据依据《甘肃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文本》、《平凉市崆峒区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2005年)、《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人口现状调查及复核报告》(2009年)。

规划期:2011年-2013年。

规划作用:通过2011~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可解决崆峒、索罗、峡门、大寨、上杨5个乡(镇)55村4.6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一、全区农村供水基本情况及“十一五”发展主要成果1、全区农村供水基本情况自实施两期农村饮水解困项目以来,在原地、市两级有关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分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我区已解决了部分农村缺水人口和高氟病区人口的饮水困难。

2004年底,区水务局对我区的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通过调查,核定全区达到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的人口为11.86万人,饮水不安全人数为18.91万人,占全区农村人口的61.46%。

经省级复核饮水不安全的人口为14.05万人。

复核饮水不安全类型为:氟超标2.12万人,污染水6.04万人,细菌水1.57万人,水量不达标1.34万人,取水方便程度不达标2.07万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0.91万人。

2、“十一五”发展主要成果“十一五”以来,在国家及省、市、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经过水务系统的共同努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较大跨越,修建了七府水厂、泾水北调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处,解决了北部塬区7乡镇76村9.43万人的饮水困难,累计解决农村26.15万人的饮水困难,占农村总人口30.77万人的85%。

平凉市崆峒区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教育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决定国运兴衰、关乎社会和谐。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国家、省、市、区有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精神,结合我区教育发展的实际,特制定平凉市崆峒区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提高高中办学效益,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区品牌,为加快平凉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1.教育质量方面。

全区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争取至2015年,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一、“十二五”时期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和环境条件(一)“十一五”计划执行情况十一五”以来,在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扶贫开发工作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1号文件精神,按照连片开发、整村整区域推进的思路,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因地制宜,重点突破,以民生环境改善、种养产业增收、区域整村推进、科技推广培训、劳务培训输转等为重点,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创新机制。

五年来,全区共投入扶贫开发资金963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406万元,共实施了以基础设施建设、种养产业开发、科技扶贫为主的8大类142个扶贫开发项目,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区贫困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为促进全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贫困面大幅下降。

5年来累计解决贫困人口3万人。

全区农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4.5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8亿元;粮食总产量由16.8万吨提高到18.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06元提高到3504元,年均增长8%左右,其中贫困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达到10%以上,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5 %以上。

——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以“水电路气房”等群众最急需、最盼望的问题入手,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建成小水利工程41处,新打机井24眼,建成水塔6座,铺设管网渠系59公里,解决4.3万人和2.4万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840亩。

在22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建成人饮工程13处,新修梯田4805亩,搬迁贫困户672户2688人,完成危旧房改造654户,硬化村社道路50公里,推广发放太阳灶1570台,建成村文化卫生培训设施22处1650平方米。

平凉市崆峒区文化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文化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文化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了加快我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结合我区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一是节庆文化丰富多彩。

每年在重点做好元旦、春节、“五·一”、“七·一” “十·一”文化活动组织的同时,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先后举办了“华煤杯”第七届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暨2006’中国·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广场文化活动周“和谐崆峒文艺展演”、“和谐之春”崆峒区新农村建设文艺调演、2007’全国武术散打精英赛暨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广场文化活动周活动、“迎奥运、庆盛会”文化系列活动、2008’全国乡洽会暨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广场文化展演等活动,年均举办活动30余次。

二是群众文化和文艺创作成就显著。

在做好节庆文化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百乡千村”文化对口帮扶工作和文化干部下乡进村入社工作,建成白水镇、崆峒镇市级“民间艺术之乡”。

崆峒镇寨子街村、四十里铺镇吴岳村、二十里铺村上甲村被命“特色文化村”,西门口社区、宝塔社区、新民路社区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文化部、中国文联授予“全国文化先进社区”荣誉称号。

开展了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培训农村文化人才200余人。

完成了崆峒山凌空塔维修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的制作。

区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划定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公布了全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完成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野外普查工作,共复查文物点400处,新发现文物点15处。

我区的“大跃进炼钢炉”入选由国家文物局主编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一书,完成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

全区文艺工作者每年在省、市级报刊发表文艺作品80余篇(幅),整理创作了《闹老爷》、《绣荷包的婆姨们》等小戏(舞蹈)。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是我区继续扩大改革开放、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区精神,适应国家和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全面客观地回顾总结“十一五”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缆,理清全区“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和煤电煤化工产业开发工作总体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健全保障措施,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结构,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回顾(一)工业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崆峒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为方向,以建设甘肃和西部工贸旅游经济强区为目标,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坚持把引大企业、建大项目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培育支柱产业,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1、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24户增加到2010年的39户,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15户增加到30户。

全部工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48万人。

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从2005年的25144.4万元、61863万元、3275.5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6亿元、11.5亿元和1.8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13.5%和40%。

全区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电力、建筑建材、食品酿造、皮革、造纸、制药六大行业为主的工业生产体系。

主要工业产品达1000多种,培育出了6个省级名牌产品和32个地方名优产品,主要产品生产能力达到电力装机容量240万千瓦,水泥300万吨,白酒5000吨,皮革200万标张,机制纸5万吨,食醋3万吨,面粉加工12万吨,肉牛屠宰加工18万头。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为顺利推进“十二五”时期崆峒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崆峒区“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人口计生工作取得的成就与基本经验“十一五”时期,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的共同努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

2006年-2010年,年均人口出生率为9.12‰,死亡率为3.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6‰,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0,低于更替水平。

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85%以上。

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良好,初步建立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各项工作目标,全面完成了市上下达的人口控制目标。

2006、2007年连续两年在全市“三线”考核中综合排序第二,2006年,区人口局被国家人口委评为“全国计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

2007年,被省人口委评为“全省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在全市“三线”考核中均排名第一,被国家人口委命名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圆满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一五”人口控制目标,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基层基础工作更加稳固。

基层计划生育队伍和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区现有乡级计生办公室22个,村(居)级计生工作室264个。

有区乡计划生育服务站20个,村级服务室264个。

有各类计生工作人员3126名,其中,区级30名,乡级303名,村级264名,社级1310名,自管小组长1219名。

在农村,积极开展合格村、自治村、知情选择村、先进示范村建设,合格村、自治村、知情选择村、先进示范村占全区村级数的92.1%。

积极发挥协会组织作用,不断壮大协会队伍。

广播电视台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

广播电视台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

2018年广播电视台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XX广播电视台“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事业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我国最为普及的信息工具、最为便捷的信息渠道和最受欢迎的信息窗口,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XX广播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对我市其它产业的发展会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而且对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

因此,制定我市十二五期间广播电视发展规划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必须依据中央、省市有关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广播电视产业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结合我台实际,尽早谋划我台广播电视发展规划和发展思路,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的自主创新、自我发展能力,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强市作出应有贡献。

一、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我省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宣传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事业产业发展为重点,以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为主线,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广播电视自身发展规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增强行业实力、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形成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协调有序、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XX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广播电视作为党的喉舌必须坚持政治家办台的原则,树立牢固坚定的政治方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讲政治,顾大局,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必须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才能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坚持整合资源。

整合广播电视各种资源,发挥传统优势,准确定位,扬长避短,利用新技术发展广播电视新媒体,突出重点,在体制机制上消除内耗,增强集聚能力,积极培育自己的品牌,进一步优化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布局。

2023年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

2023年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
2.广播电视户户通,基本权益,信息通道
首先,广播电视户户通是公民的基本权益。在我国,广播电视是公民获取信息、了解社会、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 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意味着每个家庭都能接收到高质量的广播电视信号,享受广播电视带来的便利。
3.广播电视户户通将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升 文化软实力
其次,广播电视户户通将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为了实现户户通的目标,我国广播电视行业需要进一步改 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这不仅将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还将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十二五期间,广播电视户户通将基本实现,让更多 人享受视听娱乐。"
03/
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的基 本条件和保障措施
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的基本条件和保障措施是实现 全民覆盖的重要环节。
02/
十二五规划中,广播电视 户户通的意义
"十二五规划中,广播电视户户通意味着让每个家庭 都能接收到广播电视服务。"
PART ONE
户户通工程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对于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播电视工程:服务、创新、文化传播
首先,该工程可以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提高广播电视的服务质量和覆盖率,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广播电视服务。其次,该 工程可以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推动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和推广,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该工程 还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传播渠道,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 有超过98%的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户户通的目标。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 发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

广播电视规划院“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广播电视规划院“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搜 索技 术 的 研究 。
5 配合广 电总局 的技术体 制和标准规划 研究 以及相关 ) 测试评估工作。
( )两本 核 心 科 技 期刊 建 设 四
理等 ,为实施广播影视数字版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 4 建立 多平台播 出条件 下的信源研究 测试平 台,开展 ) 广播 、点播 、多播、组播等前端技术测试和标准研究。
5 建 立立体 电视研 究平 台 ,开展 立体 电视采 集制 步增强 市场服务意思 ,全 面提升期刊核心 竞争 力。 1《 . 广播与 电视技术》 继续发挥 已有优势 ,积极推动期刊 品牌建设和内容建设 。 充分 利用网络媒体等信 息技 术手段 ,优化工作 流程 。提 高行 业 服务水 平 ,进一 步提 高期刊 的权威 性、前瞻 性、实用性 , 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扩大影响力。主要任务 : 1 加强 自身策划活动的能力和 品牌栏 目、活动 建设 ,组 )
展 望

1 t i .e r e o me 2hF V Y a D  ̄l e p
3 建立广 播影视数字版权保 护标准原型 和测试评估 系 ) 统 ,研 究移 动多媒体 广播 电视 的业务与 内容保 护、IT P V内容 分发的数字版权 管理 、广 播控制标记和家庭 网络数字版权管
顺应数字音视频 内容泛媒体传 播的发展大势 , 影视制作 》将 《 加 速推进期刊 内容 专业化、精细化 ,加强期刊 品牌建设 ,扩 大期刊影响 力,努 力使 《 影视 制作 》成 为业界 人士提 升职业 技能和艺术素养的核心读本 。主要任务有 : 1 强 化期 刊 品牌意识 ,加强 期刊 质量 管理 ,从 内容、 ) 编排、印制、发行等综合效果着手 ,通过整体形 象包装管理 , 树立期刊品牌形 象。 2 把握时代脉搏 , ) 注重思路创新 , 通过专业的内容原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凉市崆峒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联系干群的桥梁,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阵地和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

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让广大人民群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是广电工作的根本任务。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广电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工作部署,更好的体现广播电视工作的各项职能。

现根据我区实际,特编制崆峒区广播电视“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年—2015年)。

一、崆峒区广播电视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广播电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具体表现为: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电视新闻宣传唱响了主旋律,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引导方向,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和任务,舆论引导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在坚持办好《崆峒新闻》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新闻当天采访当天播出,其它栏目做新做精。

二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按照“保畅通、守底线”的要求,确保了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重点时段的安全播出零事故,安全播出与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是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2006年建成了无线数字电视传输平台,发展数字电视用户5000多户。

向中央、省积极争取广播电视村村通卫星直播设备2.2万套,将于2010年底全部安装到户。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区广播电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广电局、广播电视台、广电网络中心办公条件异常简陋,设备设施相对落后。

二是广播电视台由于资金紧张,制约了公益性宣传工作上水平、上档次。

三是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和水平还不能很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四是城乡广播电视发展不协调,农村无线电视用户发展明显滞后,入户率太低。

五是广播电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广播电视发展的需求之间差距较大。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从和服务于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大局。

立足于二十一世纪广播电视信息产业的发展走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两个效益为目的,不断深化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坚持政治性、公益性、经济性相统一的原则,精办广播电视节目,扩大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加大广播电视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

促进我区经济与社会、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全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将始终围绕党和政府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时代主旋律,努力在宣传内容上求“深”,在宣传手段上求“新”,在宣传质量上求“精’,在对外宣传上求“强”。

增强广播电视宣传的吸引力,营造我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通过引进、培养、提高等方式,培养一批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

在事业发展上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完成崆峒区广播电视台制作播出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加大农村地区无线数字电视用户的发展,提高农村无线数字电视入户率,进一步完善“村村通”工程的管理体制,实现卫星直播电视对无线数字电视的科学、有效补充;要
引进、培养一批理念新、技术精、会管理、懂经营,能拓展增强业务的专门人才,努力提高队伍的思想水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扎实推进我区广播电视新一轮创业打造一支过硬的队伍。

四、主要任务
(一)宣传发展规划
1.全力打造新闻综合频道。

确立新闻立台的思想,集中力量
办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

在新闻宣传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加强新闻节目的可听性、可看性,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扩大新闻的信息量,在全面提高时政新闻的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同时,创办贴近百姓喜爱、关注民生、服务大众的民生新闻栏目。

2.精办专题,强化社会教育作用。

在精办专题上下功夫,专题节目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要加强策划,精心选题,力争办出多个名节目、名栏目,充分发挥其在宣传政策法律,弘扬社会美德,传播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作用。

要加强广告的策划和创意,提高广告的质量。

3.努力提高外宣工作水平。

努力提高广播电视外宣的工作水平,为崆峒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市级以上新闻媒体用稿要力争平凉市第一,中央台用稿要有所突破。

4.广播电视节目创优、人才创优。

广播电视节目至少要有1个以上获省级二等奖以上;新闻在职人员至少要有2人被评为平凉市以上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

5.实现采编播数字化。

加快广播、电视摄录编设备的更新换代,积极推进非线性编辑、多媒体存储传送等数字新技术的应用,努力实现广播电视台节目摄、录、编、播等技术环节的数字化,不断提高节目摄录编播质量,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全面实现数字化。

力争新建资料储存室和新上电视现场直播设备。

(二)事业发展规划
1.完善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播出长效机制。

完善安全播出协调指挥系统和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

积极开展广播电视监测新业务,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信息传输安全和节目播出秩序。

做好重大突发性事件和重要时期、敏感时期的安全播出管理,严防敌对势力的破坏和各类危害安全播出的事故发生。

2.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率。

一是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三座无线数字电视二级转发站,扩大无线数字电视的信号覆盖,进一步提高农村无线数字电视的入户率;二是做好偏远山区直播卫星接收“村村通”工程建设,彻底解决偏远山区居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卫星电视的长效管理体制,实现电视传输不同方式的科学补充。

力争到“十二五”末,完成投资1.2亿元的广播电视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

农村无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万户以上。

全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3.全面推进广播电视产业化进程。

按照全省广电产业发展总体思路,积极拓展广播电视网络
综合业务和互联网接入、互动电视点播等新的增值业务,努力实现广播电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进程,促进广播电视全面向产业化、多功能业务服务的信息网络行业发展。

(三)内部管理规划
1.队伍建设专业化。

到“十二五”末,人才队伍实现专业化,90%以上的工作人员要达到专科以上学历,50%以上的工作人员达到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5-8人
2.内部管理规范化。

明确岗位职责,严格岗位考核,优化薪酬分配,形成人人恪守职责,个个通力合作,事事有章可循,人人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

3.办公设施一体化。

积极争取政策、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公条件,建成崆峒区广播电影电视局、崆峒区广播电视台办公设施一体化。

4.服务保障人性化。

继续改进和完善职工生日慰问、生病看望、健康体检等制度;全面提高职工福利待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列为重点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

及时解决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形成推进广播电视工作的整体合力。

同时根据本规划的目标要求,编制相关年度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落实广播电视发展规划各项任务的工作机制和目标责任制。

(二)加大扶持力度。

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益性广播电视事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广播电视台的专业技术人才结构,进一步争取和完善无线数字电视、“村村通”、网络增值业务等重点广电产业扶持政策。

(三)深化体制改革。

积极稳妥地推进广播电视台的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引入竞争机制。

进一步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广电事业的发展动力问题。

(四)加强班子建设和人才培养。

把广播电视领导班子建成一个合成指挥能力较强的班子。

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纪律严”的广播电视工作队伍。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加大对人才教育培训的投入。

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带动广播电视人才队伍整体发展。

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建设,制定激励政策,培养、吸引和选拔优秀经营管理人才。

同时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广播电视人才工作体制和人才培养方式,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

(五)拓宽和规范经营渠道。

开拓经营渠道,搞活广告经营与多种经营,进一步规范广告播出、净化荧屏。

积极利用有线电视传输平台,大力推广新技术应用,开展因特网接入、电子政务、远程教育等增值业务。

积极探索和尝试三网融合业务。

推行成本核算,厉行节约,争取社会各界
对广播电视发展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