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学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和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和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65ebe89ec3d5bbfd0a748b.png)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是对第一节“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论述的丰富和完善,也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
初中化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在选修模块4将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本节课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奠定必要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此外,本节课涉及生活中常用的电池,是学生熟悉的物品,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
同时学生已掌握氧化还原知识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也具备基本的电学知识,为原电池原理的探究储备了必要的知识,符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基本理念。
二、学情分析中学生对“电”的内容的认识不仅来源于生活经验,而且来源于学科学习。
在生活经验方面,不仅接触了火力发电,而且接触了干电池等化学电源;在学科学习方面,学生不仅接触了摩擦起电,而且还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了电能,此外还学习了关于电的初步知识。
同时,学生已掌握氧化还原知识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为本节的学习做了知识、能力上的准备。
三、教学流程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本质及其应用。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发电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回归课本,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提炼归纳,引导学生明确原电池的本质课堂小结巩固提高2.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及构成条件,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3.知道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日常生活接触的事物进行发电的研究,经历假设与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总结解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回归课本,探索发电原理。
从而了解原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
2.采用对比、实验探究、实验引导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中化学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7faacdd6941ea76e58fa0484.png)
第二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一、教材分析本节重点是原电池,应熟练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正负极的判断、电极反应的书写、两极现象、电子电流离子的移动方向、正负极的反应类型、原电池的简单设计及原电池图示的画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2、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3、记住化学电池的本质4、了解常见电源能力目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化学兴趣及严谨的化学治学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难点: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没有平行分班,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较大差距。
学生对于原电池的了解限于普通原电池的外表结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课本实例反复深入的讲解和练习。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原电池实验应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原电池基础知识,初步把握原电池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
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实验仪器。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㈠燃煤发电的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⑴电流方向?电子方向?阴阳离子流动方向?⑵原电池中如何判断正负极?⑶正极金属起啥作用?啥在正极上得电子?⑷正负极发生的反应类型?【知识应用】1、用下列物质设计一个原电池CuSO4溶液、ZnSO4溶液、H2SO4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NaCl溶液、Fe棒、Cu棒、C棒、Zn片、Cu片、铜线、2、画出装置图㈢、常见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板书设计化学能与电能㈠燃煤发电的流程(二) 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㈢、常见电源十、教学反思在精讲的同时一定注意学生的参与,题不在多要精挑题目做通讲透,否则讲得多练得多最后学生还是不懂因此求“悟”乃根本。
全国通用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全国通用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bc6deabf46527d3250ce00c.png)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日常所用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石墨棒(上面有铜帽)和锌皮,用糊状NH4Cl和ZnCl2作电解质(其中加入MnO2吸收H2),电极反应式可简化为Zn—2e—Zn2+,2N+2e—2NH3↑+H2↑(NH3与Zn2+能生成一种稳定的物质)。
根据上述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锌为正极,石墨为负极②锌为负极,石墨为正极③电池工作时,电子由石墨极经过外电路流向锌极④长时间连续使用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从而腐蚀用电器A.①③B。
②③ C.③④D。
②④解析由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可判断出①不正确,②正确;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③不正确;长时间连续使用该电池,由于锌皮慢慢溶解而破损,且MnO2不断吸收H2发生反应生成MnO(OH),使糊状物越来越稀,故其容易流出而腐蚀用电器,④正确.答案D2.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是H2+2NiO(OH)2Ni(OH)2,根据此反应式判断,此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NiO(OH) B。
Ni(OH)2C。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b5068b119e8b8f67d1cb934.png)
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化学原理。
(2)掌握原电池构成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情分析1、知识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这些都为本节课做了铺垫。
2、能力上: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但仍要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
3、心理上:高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较为薄弱,因此,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电子定向移动产生电流的理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反应原理、构成及应用。
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原电池的实验,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情境1]将生活中常见的用电产品图片以“电”字形式展现出来。
[查资料]课前布置任务,查找有关电的资料,解决两个问题:1.发电的方式有哪些?2.我国发电以哪种方式为主?能量如何转化?[情境2]设置停电,需要为手机充电的情景。
[视频]播放“橙子电池”为手机充电的视频。
引出“橙子电池”即原电池,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讲授】实验探究,学习新课任务一、原电池的定义[提问]通过引课,由学生总结原电池定义。
[提问]原电池和火力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两者的区别是什么?[探究1]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可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动画]利用动画,将不同的反应设计成电池装置,观察灯泡是否亮起,并让学生分析总结哪种反应类型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设问]为什么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讨论][讲解]电能需要电流,电流是电子定向移动。
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2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2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127e977077232f60ddcca13d.png)
化学能与电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
(2)掌握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2)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
(3)通过化学史实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
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加深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电力状况的探讨和火力发电利弊分析使学生树立能源观环保观社会使命感。
(2) 通过原电池实验设计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化学在生活中的巨大实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内容分析:初中化学从燃料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常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还会从定量的角度深入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因此,这节课作用是承上启下!既是初中内容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的准备。
教材呈现的思路是1首先介绍电的广泛使用2接着分析我国电力状况,分析火力发电利弊。
提出怎么解决这个弊端3从产生电流的条件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引出原电池的一串分组实验4 理解分析原电池特点5介绍新型高能电池开阔学生视野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具备部分氧化还原的知识和少量电学常识,同时他们也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可以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四教学策略: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思考、交流、归纳、小结。
五教学步骤:引入: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器广泛应用,它们都需要依靠电力工作。
而电能是一种二级能源。
推进:分析火力发电的能量转化的过程,分析火力发电的利弊提出问题:怎么克服弊端减少中间环节,一步到位实现化学能到电能转化分析问题:1产生电流的条件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3分组实验解决问题:我们可以用原电池解决矛盾。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2.1化学能与电能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2.1化学能与电能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1ce4bb27d3240c8547ef42.png)
2018秋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2.1 化学能与电能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秋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2.1 化学能与电能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秋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2.1 化学能与电能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2.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自主学习1。
火力发电的能量转化关系:火电(火力发电)是通过化石燃料(如)燃烧,使转化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发电机发电.该过程可表示为:热能电能。
2.原电池:把能直接转变为能的装置.3。
原电池构成条件:(1)。
(2)两个电极均插入中。
(3)两极和溶液相连形成.(4).4.原电池反应原理:较活泼金属(负极)(填“得”或“失")电子,发生反应,电子从流出,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上得电子,发生反应。
课内探究1。
原电池原理定将能转化为能的装置义实验装置实验现象上有气泡产生,逐渐溶解,电流表指针发生工作原理原电池构成条件①;②; ③;④。
电子流向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能能2.根据以上实验,提出以下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问题结论及解释(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铜片上为什么有气泡产生?锌片质量有无变化?溶液内氢离子浓度有无变化?锌片和铜片各为什么电极,为什么?两极各发生什么反应?负极:反应正极:反应总反应方程式怎么写?从能量变化观点分析是什么装置?把能直接转变为能的装置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5c6e810a71fe910ef12df88a.png)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
2.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己的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形成正确能源观。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与构成的条件。
【教学难点】用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条件和装置。
【教学方法】多媒体、分组实验【教学过程】【多媒体动画展示:热电厂生产的过程】[板书]一、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热能转化成机械能、机械能转化成电能二、[板书]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原理与装置[学生自学]阅读课本P35第二、第三段。
思考问题:(教师播放投影片)1.当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进行反应时,化学能要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才能转化为电能。
2.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开,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两个不同区域进行。
3.需要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架设桥梁使电子从氧化剂区域流向还原剂区域。
4.考虑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环境,化学物质的选择。
5.从电学角度考虑仪器选择和组装问题[师生互动]:1.学生活动形式:组成课堂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建立思维模型。
2.挖掘学生已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电子转移中的能量转化。
3.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拆开的有关问题(怎样实现上述想法?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选择什么物质?它们怎样给出和接受电子?)。
师:能否将氧化反应区域和还原反应区域拆开?这样在氧化反应区域和还原反应区域之间可能有电子流动,从而完成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板书]实验设计:1. Cu-Zn原电池实验:① Cu、Zn分别插入稀硫酸中。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和电能(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和电能(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b3378b050876323112124c.png)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探究目标一、知识技能1.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
2.掌握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
三、情感价值观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探究过程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2、铜片插入稀硫酸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这就让我们用化学知识揭开电池这个谜。
【板书】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板书】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板书】1、燃煤发电的过程【板书】2、燃烧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电子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组合,伴随着体系能量的变化。
要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不通过热能而直接转化为电能,就要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
如果要把可产生的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要知识点──原电池,这种装置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储存起来,类似于水库的蓄能。
【板书】3、原电池原电池实验探究【学生探究】探究实验,填写下列表格。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7befe97c1cfad6195fa7b6.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1)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请用10分钟时间将上一课时的学案整理落实好,回顾重要知识点,或订正做错的习题; 2.认真阅读课本,划出重要知识,自主规范完成课前预习学案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学习目标】 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学习重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课前预习案(限时20分钟)【预备知识】1.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化学能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的变化,即转化为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电子,氧化还原反应本质。
【问题导学】1.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等。
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称为如、等。
2.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⑴间接转化我国发电总量构成上,火力发电居首位。
燃煤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为化学能燃烧________蒸汽________能________能。
⑵直接转化------原电池原电池是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的装置。
在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使其间电子发生转移,在闭合回路下形成电流,可见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3)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Cu-Zn原电池实验探究]请各小组认真阅读课本实验的原理,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按照下面表格的内容尝试完成实验并讨论结果。
Zn失去电子生成Zn后进入溶液,锌片多余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带正电荷的Zn和H+在电性作用下移向铜片,比Zn2+得电子能力强的H+从铜片上获得电子生成H原子后又结合成H,氢气从铜片上逸出;溶液中的SO——242和OH在电性作用下移向锌片。
这样,在由稀硫酸、锌片、铜片、导线等组成的闭合电路中有电荷做定向移动,电荷定向移动就形成电流。
有有关化学变化如下: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Zn—2e—= Zn2+;铜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H++2e—=H2↑总反应式:Zn + 2H+—= Zn2+ + H2↑在这样的一个原电池装置中,锌片作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了氧化反应,铜片作为正极,H+在铜片上得到电子,发生了还原反应。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9bab939b6648d7c0c74646.png)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Ⅱ中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内容。
本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化学理论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而本节内容则是侧重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研究,从知识上说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应用之一,也是实现氧化还原反应这一主干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本节课的重心是实现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的研究。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
2、学会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学习,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4、了解各类电池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认识化学的价值。
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通过实验探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思考、交流、归纳、小结。
五、2课时五、教学过程能源的分类1、按取得方式:①一次能源----流水、风力、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等;②二次能源:电力、蒸汽等。
2、按能源结构:①常规能源----石油、煤、天然气、水力等;②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等。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常伴随有发光、发热等能量的变化,这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
那么,化学能是否可以转化为电能呢如果能,又是怎样转化为电能的呢§2-2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一、火电(间接转变)1、我国目前发电总量构成:火电% 水电% 其他%(今后水电和其他发电量会逐步增加)2、火力发电原理: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使水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3、火力发电流程:(学生回答)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4、火力发电缺点:①转换环节多;②发电效率低;③能源浪费多;④环境污染严重等。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化学能与电能32-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化学能与电能32-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0cb839551810a6f52486d3.png)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判断正负极的方法。
3、掌握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实验探究、多媒体课件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自行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所教的班级是理科普通班,化学基础一般,教学以基础教学为主。
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分层次教学,适当增加难度,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内容分析:通过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
这些都会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理解、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教学资源:主要实验器材和药品是:烧杯、导线、电流表、铜片、锌片、石墨棒、稀硫酸。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实验探究、多媒体课件等,学生讨论,教学点拨,最后归纳总结。
●教学环节与活动:【思考与交流】电力是怎样产生的?分别有哪些发电的方式?【回答】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风能发电、波浪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等。
【提问】中国主要以哪种方式发电为主?【回答】火力发电。
【提问】火力发电主要通过煤的燃烧,把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煤燃烧发生什么反应?【回答】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书本P40)【思考】如何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演示实验】现象实验一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没有,锌片逐渐溶解实验二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计指针偏转【提问】为什么实验一的现象是锌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没有?【回答】Zn+H+=Zn2++H2↑【提问】为什么实验二中电流计发生指针偏转?装置由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回答】装置中产生电流。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a903247c1cfad6185fa711.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课时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反应原理;2、了解原电池的概念,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与电极反应。
②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练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2、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的分析,理解原电池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拓展和运用;3、通过对构成原电池条件的探究,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练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初步感受其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利用价值;3、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
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等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核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同时,原电池也是高中阶段电化学部分知识的重点之一,因此学好其概念、原理、组成、构成条件及电极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由于学生高中阶段对电化学的学习才刚刚起步,对于微观原理的认识能力尚有欠缺,故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同时电极反应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因此学会正确判断并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理清电极反应方程式与总反应方程式之间的关系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小组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比较归纳、自主学习等。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PPT课件。
实验仪器及用品:原电池原理装置、电流表、导线、500ml 烧杯、洗瓶、滤纸、小刀。
实验试剂:0.1mol/LH 2SO4、乙醇、苹果、蒸馏水。
五、学法指导①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现象的方法;②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并学会对实验进行归纳总结;③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
2、通过预习尝试填写有关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3、记住化学电池的本质
4、了解常见电源
二、预习内容
1、燃煤发电的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见的化学电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
2、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3、记住化学电池的本质
4、了解常见电源
二、学习重难点: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三、学习过程
㈠燃煤发电的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尝试填写下表:
⑵原电池中如何判断正负极?
⑶正极金属起啥作用?啥在正极上得电子?
⑷正负极发生的反应类型?
【知识应用】
1、用下列物质设计一个原电池CuSO4溶液、ZnSO4溶液、H2SO4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NaCl溶液、Fe棒、Cu棒、C棒、Zn片、Cu片、铜线、
2、画出装置图
㈢、常见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当堂检测
1.原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电池将_______能转化为
____能。
其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原电池的____极,该极发生_______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是原电池的_____极,该极发生_______反应。
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稀硫酸溶液中,下列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锌片作负极,锌发生氧化反应
B、铜片作正极,铜得到电子
C、溶液中的pH增大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3..以锌片和铜片为两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当导线中通过2mol电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溶解了1mol时,铜片上析出了1mol氢气
B.两极上溶解和析出的物质质量相等
C.锌片溶解了1g,铜片上析出了1g氢气 D .锌片溶解了1mol,硫酸消耗了1mol
课后练习与提高
1. 如下图,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2. 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原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D.原电池的正极是还原剂,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此被还原
3. 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 + Fe = 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NO3)2溶液
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4
4.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铜锌组成的原电池中电子是从锌经过导线流向铜
B.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C.把铜片插入FeCl3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片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2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5. 实验室中欲制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铅.铜杂质)与稀硫酸反应
6. 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怎样变化()
A.不变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7. 在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铜——锌原电池中,已知其电极反应分别为
锌片:Zn-2e- Zn2+;铜片:2H+ +2e- H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B.铜片逐渐溶解
C.溶液中H+向锌片作定向移动
D.锌片是负极并被氧化
8. 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的原电
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A.X > Y > Z
B. X > Z > Y
C. Y > X > Z
D. Y > Z > X
9. 把a、b、c、d四块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
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 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a>b>c>d B.a>c>d>b C. c>a>b>d D.b>d>c>a 10. 有A、B、C三种金属,两两分别接触并同处于稀H2SO4中,反应冒气泡,判断三种
金属活动性顺序 ( ) A.A>C>BB.B>A>CC.C>A>BD.C>B>A
11. 微型锂电池可作植入某些心脏病人体
内的心脏起博器所用的电源,这种电池中的电解质是固体电解质LiI,其中的导电离子是I-.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2Li - 2e- = 2Li+
B.负极反应:I2 + 2e- = 2I-
C.总反应是:2Li + I2 = 2LiI
D.金属锂作正极
12.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
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电极是负极
B. 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
C.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13. 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Zn + 2MnO2 + 2NH4+ = Zn2+ + Mn2O3 + 2NH3 + H2O
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 Zn
B. 碳棒
C. MnO2和NH4+
D. Zn2+和NH4+
14. Li-Cd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
Cd(OH)2 + 2Ni(OH)2 Cd + 2NiO(OH) + 2H2O
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 ) A.Cd(OH)2 B.Ni(OH)2 C.Cd D.NiO(OH)
参考答案
㈡
实验顺序金属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有关化学方程式)
1.Zn、Cu分别插入稀
H2SO4溶液Zn片
锌片逐渐溶解同时
有气泡冒出
Zn+H2SO4=ZnSO4+H2↑Cu片铜片无现象铜不反应
2.Zn、Cu导线连接后
插入稀H2SO4Zn片锌片逐渐溶解
锌片上:Zn-2e-=Zn2+
铜片上2H+ +2e-=H2↑Cu片有气泡冒出
3.Zn、Cu导线连接后,
再接电流表,插入稀
H2SO4 Zn片、
Cu片
锌片逐渐溶解
有气泡冒出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
转
锌片上:Zn-2e-=Zn2+
铜片上2H+ +2e-= H2↑
电极材料现象电子得失电极反应原电池的电极(正或负)
Zn片
锌片逐
渐溶解
失电子Zn-2e-=Zn2+ 负极
Cu片有气泡
冒出
得电子2H+ +2e-= H2↑正极
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Zn+2H+ =Zn2+ +H2↑
3、氧化还原反应
4、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
课内探究学案
思考:⑴正极流向负极负极流向正极阴离子从正极流向负极阳离子相反
⑵较活泼金属作为负极
⑶导电溶液中的阳离子
⑷负极氧化反应正极还原反应
【知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