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技巧

合集下载

专题二 溶液中浓度的比较规律

专题二    溶液中浓度的比较规律

专题二溶液中浓度的比较规律【专题概说】1.常见为例浓度大小比较的类型(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步电离分析,如在H3PO4溶液中,[H+]>[H2PO4-]>[HPO42-]>[PO43-]。

(2)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分析,如Na2CO3溶液中[Na+]>[CO32-]>[OH-]>[HCO3-]。

(注意:多元弱酸多步电离程度或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中弱酸根的分步水解程度都是逐步减弱的,以第一步............为主..)(3)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影响,如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Cl②CH3COONH4③NH4HSO4,[NH4+]的大小顺序为:③>①>②。

(4)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要根据具体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如相互之间发生反应,电离因素、水解因素等。

如在0.1 mo l·L-1 NH4Cl的和0.1 mo l·L-1的NH3·H2O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NH4+]>[Cl-]>[OH--]>[H+]。

在该溶液中,NH3·H2O的电离和NH4+的水解相互抑制,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时,溶液呈碱性:[OH--]>[H+],[NH4+]>[Cl-],但要记住的是无论......水解还是电离都是微弱的.......。

说明:类似情况有①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显酸性,以CH3COOH电离为主),②NaCN和HCN 混合溶液(显碱性,以CN-水解为主)技巧:处理此类问题时,有酸显酸性,有碱显碱性...........,此时可主要考虑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如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此时可只考虑CH3COOH的电离,可不再考虑CH3COO-的水解。

特殊情况如NaCN和HCN混合溶液(显碱性,以CN-水解为主),此时可只考虑CN-的水解,不再考虑HCN的电离。

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浙江省文成中学赵一俊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既是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一个难点,但只要掌握了有关知识、原理和规律,结合解题技巧,就能轻车熟路,达到举一反三的最佳效果。

一、基本知识在盐溶液中存在着水的电离平衡,可能还有盐离子的水解、电离平衡,所以就有下列关系:1、c(H+)与c(OH-)的关系:中性溶液中:c(H+)=c(OH-)(如NaCl溶液)酸性溶液中:c(H+)>c(OH-)(如NH4Cl溶液)碱性溶液中:c(H+)<c(OH-)(如Na2CO3溶液)恒温时:c(H+)·c(OH-)=定值(常温时为10-14)2、电荷守恒:盐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

如NH4Cl溶液中:c(NH+4)+c(H+)=c(Cl-)+c(OH-)如Na2CO3溶液中:c(Na+)+c(H+)=2c(CO2-3 )+c(HCO-3)+c(OH-)3、物料守恒:某元素各种不同存在形态的微粒,物质的量总和不变。

如0.1mol/LNH4Cl溶液中:c(NH+4)+c(NH3·H2O)=0.1mol/L如0.1mol/LNa2CO3溶液中:c(CO2-3 )+c(HCO-3)+c(H2CO3)=0.1mol/L二、解题方法和步骤1、判断水解、电离哪个为主。

(1)盐离子不水解不电离:强酸强碱盐,如NaCl、Na2SO4等。

(2)盐离子只水解不电离:强酸弱碱或弱酸强碱形成的正盐,如NH4Cl、Na2CO3等。

(3)盐离子既水解又电离:多元弱酸形成的酸式盐,以水解为主的有NaHCO3、NaHS、Na2HPO4等;以电离为主的有NaHSO3和NaH2PO4等。

(4)根据题意判断:如某温度下NaHB强电解质溶液中,当c(H+)>c(OH-)时,以HB-的电离为主;当c(H+)<c(OH-)时,以HB-的水解为主。

对于弱酸HX与强碱盐(NaX式)的混合溶液中,当c(H+)>c(OH-)时,以HX的电离为主;当c(H+)<c(OH-)时,以X-的水解为主。

【知识解析】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知识解析】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解答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问题的思路主要是明确电离和水解两大理论,构建思维模型,依据“三大守恒”关系来解答。

方法技巧主要是:判断等式关系一般考虑守恒原理,即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如果给定的等式不是上述三个守恒式,可以把三个守恒式变换形式后加以推导;如果给定的式子是不等式,要先考虑等式,对等式的一边加上或减去某离子,即可变成不等式,此外需联系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理论来分析。

1 单一溶液中粒子浓度的比较(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步电离分析。

例如:在H 3PO 4溶液中,c (H +)>c (H 2PO - 4)>c (HPO 2- 4)>c (PO 3- 4)>c (OH -)。

(2)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根据弱酸酸根离子的分步水解分析。

例如:在Na 2CO 3溶液中,c (Na +)>c (CO 2-3)>c (OH -)>c (HCO - 3)>c (H +)。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要考虑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与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如HCO -3以水解为主,NaHCO 3溶液中c (Na +)>c (HCO - 3)>c (OH -)>c (H +);而HSO -3以电离为主,NaHSO 3溶液中c(Na +)>c (HSO - 3)>c (H +)>c (OH -)。

2 不同溶液中同一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要分析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影响。

如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a .NH 4Cl b .CH 3COONH 4 c .NH 4HSO 4,由于CH 3COO -的水解会促进NH +4的水解,H +会抑制NH +4的水解,故c (NH + 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 >a >b 。

3 混合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根据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分析。

(1)分子的电离程度大于相应离子的水解程度。

例如: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 4Cl 与NH 3·H 2O 的混合溶液中,c (NH 4+)>c (Cl -)>c (OH -)>c (H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 3COOH 与CH 3COONa 的混合溶液中,c (CH 3COO -)>c (Na +)>c (H +)>c (OH -)。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及规律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及规律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规律一、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规律1、紧抓住两个“微弱”:a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b弱根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

2、酸式酸根离子既能电离又能水解,若电离能力大于水解能力则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否则呈碱性。

常见呈酸性的是H2PO42-、、HSO3-对应的可溶盐的溶液。

3、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它离子对其产生的影响。

如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Cl②NH4HSO4③CH3COONH4④NH3?H2O。

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①>③>④4、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首先要分析混合过程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若发生反应,则要进行过量判断(注意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然后再结合电离、水解等因素进行分析。

5、对于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求各微粒的浓度关系题,要由混合后溶液的PH大小判断电离和水解的关系。

常见的CH3COOH与CH3COON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混合、NH3?H2O与NH4Cl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混合都是电离大于水解。

6、三个重要的守恒关系①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呈电中性,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如Na2CO3溶液:c(Na+)+ c(H+)=cC( HCO3-) +2c( CO32-)+c( OH-) ②物料守恒如Na2CO3溶液,虽CO32-水解生成HCO3-,HCO3-进一步水解成H2CO3,但溶液中n(Na): n(C)=2:1 ,所以有如下关系:c(Na+)=2{c( HCO3-)+c( CO32-)+c( H2CO3)}③质子守恒即水电离出的OH-的量始终等于水电离出的H+的量。

如Na2CO3溶液,水电离出的H+一部分与CO32-结合成HCO3-,一部分与CO32-结合成H2CO3,一部分剩余在溶液中,根据c(H+)水=c (OH-)水,有如下关系:c(OH-)=c( HCO3-)+ 2c(H2CO3)+ c(H+)二、技巧1、在解题过程中,若看到选项中有“=”,则要考虑3个守恒关系:2、若守恒关系中只有离子,则考虑电荷守恒关系,若守恒关系中同时出现分子和离子,则考虑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3、若选项中离子浓度关系以“>”连接,则主要考虑弱电解质的电离、弱根离子的水解以及各离子之间的相互影响等。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考点突破(修改版)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考点突破(修改版)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考点突破江西赣县中学刘智勇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来看,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已成为重要的考查题型,这种题型涵盖的知识面广,既与盐类的水解有关,又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关,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区分度较好,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预计在今后的高考中仍会是主流。

本文通过几道高考真题的解析,希望能给读者在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技巧方面有所帮助。

一、理论要点1、明确两个“微弱”⑴电离是微弱的: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产生的微粒很少,同时还要考虑水的电离情况。

水的电离程度远远小于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⑵水解是微弱的:弱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水解产生的微粒很少,且水的电离程度远远小于弱离子的水解程度。

2、用好三个“守恒”⑴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

如Na2CO3溶液中:c(Na+)+c(H+)=c(HCO3-)+2c(CO32-)+c(OH-)。

⑵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不变。

如Na2CO3溶液中n(Na+)∶n(C)=2∶1,推出:c(Na+)=2c(HCO3-)+2c(CO32-)+2c(H2CO3)。

⑶质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相等。

如在CH3OONa溶液中H+、CH3OOH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OH-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n(OH-)=n(H+)+n(CH3OOH)推出:c(OH-)=c(H+)+c(CH3OOH)。

二、分类突破在考试中遇到有关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时,首先明确是单一溶液还是混合溶液,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1、单一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

【典型题例】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2007·广东)0.1mol·L-1NH4Cl溶液:c(NH4+)=c(Cl-)B、(2008·江苏)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C、(2009·广东)Na2CO3溶液中:c(Na+)>c(CO32-)>c(OH-)>c(HCO3-)>c(H+)D、(2011·江苏)在 0.1 mol·L-1Na2CO3 溶液中:c(OH-)-c(H+)=c(HCO3-)+2c(H2CO3)E、(2012·四川)pH=8.3的NaHCO3溶液:c(Na+)>c(HCO3-)>c(CO32-)>c(H2CO3) 【详细解析】A项中由于NH4+水解,溶液显酸性,根据电荷守恒得c(NH4+)+c(H+)=c(Cl-)+c(OH-),又因c(H+)>c(OH-),推出c(NH4+)<c(Cl-),A项错误;B项中NaHA溶液呈酸性,说明HA-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故四种微粒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HA-)>c(H+)>c(A2-)>c(H2A),B项错误;C项中Na2CO3溶液中Na2CO3=2Na++CO32- (完全电离),CO32-+H2O HCO3-+OH-(主要),HCO3-+H2O H2CO3+OH-(次要),H2O H++OH-(极微弱),故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Na+)>c(CO32-)>c(OH-)>c(HCO3-)>c(H+),C项正确;D项中Na2CO3溶液中H3O+、HCO3-、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OH-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n(OH-)=n(H3O+)+n(HCO3-)+2n(CO32-)或n(OH-)=n(H+)+n(HCO3-)+2n(H2CO3) 推出:c(OH-)=c(H+)+c(HCO3-)+2c(H2CO3),D项正确;E项中NaHCO3溶液呈碱性,说明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四种微粒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c(HCO3-)>c(H2CO3)>c(CO32-),E项错误。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的教案设计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的教案设计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理。

2. 让学生掌握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理。

2. 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方法。

3. 实验操作和观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和观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理。

2. 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巩固比较方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溶液和离子的相关知识。

2. 讲解:讲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理。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比较方法。

5. 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1)学生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理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3)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滴定管、电子天平、溶液等。

2. 教学课件:PPT课件,包含图片、动画、图表等。

3.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教材、实验指导书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

2. 教学环节:(1)导入(5分钟)(2)讲解(20分钟)(3)实验(40分钟)(4)分析与讨论(15分钟)(5)巩固与总结(10分钟)(6)作业布置(5分钟)九、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安全。

2.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现象,认真记录数据。

3. 实验完成后要如实填写实验报告。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的教案设计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的教案设计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1.2.1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理论基础1.2.2 实验方法与技巧1.2.3 实际案例分析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2.1.2 实验操作技能2.2 教学难点2.2.1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原理2.2.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理和方法。

3.1.2 实验法: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1.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实验操作和现象。

3.2.2 实验器材:准备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试剂,进行实际操作。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新课4.1.1 复习相关知识:回顾溶液、离子等基本概念。

4.1.2 提出问题:如何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4.2 知识讲解4.2.1 讲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理。

4.2.2 讲解实验方法和技巧。

4.3 实验操作4.3.1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3.2 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4.4 案例分析4.4.1 给出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4.4.2 讨论并解释实验结果。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5.1.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1.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技巧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技巧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技巧作者:李会玲来源:《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2012年第11期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pH、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并且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不论单一溶液中,还是混合溶液中,学生只要抓住题目中的“符号”,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就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具体方法如下.一、看到“>”、“< ”分析电离、水解情况.二、看到“= ”考虑三个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原子守恒)和质子守恒.例1 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的2种溶液混合而成:①与;②与NaCl;③与NaOH;④与(-)排序正确的是()(A)③>①>②>④(B)③>②>①>④(C)④>②>①>③(D)④>②>③>①解析:选项中是“>”号,所以抓住电离和水解关系分析问题.首先④与HCl发生反应生成弱酸,因此(-)最小.由于-发生水解溶液显碱性,①中的发生水解溶液显碱性以及③中的NaOH电离显碱性,都对-水解起抑制作用.由于等浓度时NaOH中c(-)大,所以-发生水解的量少,③中c(-)最大.而②中的NaCl对-的水解无影响,所以(-)比①中的小.因此得出结论(-):③>①>②>④.答案:(A)例2 关于小苏打水溶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c()>c(-)>c()(-)(B) c()+c()=c(-)c(-)+2c(-)(C) c()=c(-)+c(-3)c()(D) c(-) =c()+c()-c(-)解析:(A)中符号是“>”号,所以分析电离和水解关系-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因此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至小应为:c()>c(-)>c(-)(),故(A)错.(B)、(C)、(D)中是“= ”号,要从“三个守恒”入手.(B)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在等号两边,这是“电荷守恒”的标志,通过分析的电离和水解以及水的电离,溶液中存在、、-、-、-、微粒,由“电荷守恒”(B)正确.(C)中等号右边都含原子团,这是“物料守恒”(碳原子守恒)的标志.在中存在Na与C元素物质的量相等的关系,而碳原子在溶液中有三种存在形式,由“碳原子守恒”(C)正确.(D)要从“质子守恒”进行判断,即根据水电离的 c() =c(-)溶液中-来自水的电离,但-和水都电离出,其中水电离出的一部分由于-的水解生成,存在于中,其余以形式存在,这部分等于溶液中的减去-电离的(与-的浓度相同),列出水电离的c()与c(-)相等的式子,故(D)正确.。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但有一部分同学对这部分内容感到非常棘手、不知所措。

现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常犯错误讨论一下如何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

1 弄清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含义这部分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强、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pH等。

对这些概念和理论学生常犯错误有以下几点。

(1)有些同学对哪些化合物属于强电解质,哪些化合物属于弱电解质分辨不清,以致写错电离方程式,对比较离子浓度大小造成障碍。

例如,把醋酸钠电离方程式写为CHCOONa==CHCOO-+Na+,犯这种错误的同学的观点是:醋酸钠是强酸弱碱盐,不是强酸强碱盐,所以醋酸钠是弱电解质。

显然这种分析是混淆了概念。

此时我们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辅导,强调强、弱电解质的划分是以在水溶液中能不能完全电离为标准的,能完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的划分与它是哪种类型的盐无关。

同时让学生写出正确的电离方程式:CHCOONa==CHCOO-+Na+。

(2)哪些物质电离,哪些物质水解分辨不清有的同学问:氢硫酸电离出来的HS-、S2-还会不会水解?我们都知道,高中课本第二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大标题是“盐类的水解”。

有的同学只看到水解而没有真正弄清楚什么物质才水解,很显然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的不到位。

学生出现这种错误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我们教师授课时常常说某某物质水解,但学生听课时往往把重点放在水解这个词上,而忽略掉什么物质水解。

究其原因还是我们教师强调的不到位。

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讲某些问题时话不在多,点到才行。

(3)有关规律记不住。

如比较Na2CO3溶液中c(CO2-3)、c(HCO-3)、c(H2CO3) 大小和H2S溶液中c(HS-)、c(S2-)大小时,有些同学不会判。

究其原因是没有记住如下规律:①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小的,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并且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溶液中离子浓度平衡计算技巧

溶液中离子浓度平衡计算技巧

溶液中离子浓度平衡计算技巧在化学实验或者化学计算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离子浓度的计算对于溶液的性质和反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溶液中离子浓度计算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计算在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解离程度非常高,可以近似认为完全解离。

因此,如果知道了溶液中强电解质的初始物质的浓度,那么对应离子的浓度也可以直接计算。

例如,假设我们有0.1mol/L的HCl溶液,我们可以知道HCl在水中完全解离为H+和Cl-两种离子。

因此,溶液中H+和Cl-的浓度均为0.1mol/L。

2. 强电解质溶液的离子浓度改变在实际情况中,当我们向强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其他物质时,会对溶液的离子浓度产生影响。

例如,当我们向0.1mol/L的HCl溶液中加入0.1mol/L的NaOH溶液时,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和NaCl盐。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H+和OH-离子结合形成水,因此酸性离子H+的浓度会减少,OH-的浓度会增加。

具体计算时,可以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确定浓度的变化。

3. 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估算相对于强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解离程度较低,无法近似为完全解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酸碱常数等数据进行估算。

以弱酸HA为例,它在水中可以发生部分解离为H+和A-离子。

假设初始浓度为C,解离程度为α,那么H+的浓度为Cα,A-的浓度为Cα。

在水中,也有少量水分子自离解为H+和OH-离子,因此OH-的浓度可以视为Cα。

根据弱酸的电离反应,可以得到酸解离常数表达式:Ka = [H+][A-]/[HA],因此,可求得α的近似值。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可以利用Ka 值和初始浓度来计算H+和A-的浓度。

4. 溶液的离子浓度对反应的影响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对于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位置都有影响。

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加往往会促进反应的进行。

以溶液中H+和OH-的浓度为例,当H+和OH-的浓度增加时,酸碱中和反应的速率也会加快。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与方法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与方法

技巧与方法: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多年以来全国高考化学试卷年年涉及这种题型。

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较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它能有效地测试出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电离度、水的电离、pH值、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首先必须有正确的思路:其次要掌握解此类题的三个思维基点:电离、水解和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质子守恒)。

对每一种思维基点的关键、如何切入、如何展开、如何防止漏洞的出现等均要通过平时的练习认真总结,形成技能。

第三,要养成认真、细致、严谨的解题习惯,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学会灵活运用常规的解题方法,例如:淘汰法、定量问题定性化、整体思维法等。

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题,在做时首先搞清溶液状况,是单一溶液还是混合溶液,然后再根据情况分析。

1、单一溶质的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①多元弱酸溶液中,由于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注意,电离都是微弱的)的,第一步的电离远远大于第二步,第二步远远大于第三步。

由此可判断多元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

例H3PO4溶液中:c(H+)>c(H2PO4-)>c(HPO42-)>c(PO43-)②多元弱酸的强碱正盐溶液中,要根据酸根离子的分步水解(注意,水解都是微弱的)来分析。

第一步水解程度大于第二步水解程度,依次减弱。

如Na2S溶液中:c(Na+)>c(S2-)>c(OH-)>c(HS-)>c(H+)③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中:由于存在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同时还存在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的水解,因此必须搞清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然后判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

常见的NaHCO3 NaHS,Na2HPO4溶液中酸式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中c(OH-)>c(H+)溶液显碱性,例NaHCO3中:c(Na+)>c(HCO3-)>c(OH-)>c(H+)>c(CO32-), 反例:NaHSO3,NaH2PO4溶液中弱酸根离子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c(H+) >c(OH-)。

溶液中离子浓度计算技巧

溶液中离子浓度计算技巧

溶液中离子浓度计算技巧在化学实验和分析中,计算溶液中离子浓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离子浓度的准确计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溶液的性质,进行定量分析以及预测反应的进行情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技巧和方法。

1.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溶液中离子浓度指的是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的离子数量。

以溶液中的阳离子为例,假设溶液中阳离子的摩尔浓度为c,该离子的电离度(即电离成分)为α,则溶液中的阳离子浓度可以表示为:[X+] = c × α其中,[X+]表示溶液中的阳离子浓度。

2. 离子电离度的确定离子的电离度是指在溶液中的离子生成的比例。

对于完全离解的电离产物来说,其电离度等于1;而对于部分电离的物质来说,其电离度则小于1。

确定离子的电离度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也可以参考文献或化学手册的数据。

3. 离子浓度计算示例(1)计算强酸溶液中的H+离子浓度:以1mol/L的HCl溶液为例,由于HCl是完全离解的强酸,其电离度α为1。

[H+] = c × α = 1mol/L × 1 = 1mol/L所以,强酸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为1mol/L。

(2)计算弱酸溶液中的H+离子浓度:以0.1mol/L的乙酸(CH3COOH)溶液为例,假设乙酸的电离度为α。

[H+] = c × α由于乙酸是弱酸,只有一部分会电离,因此电离度小于1,假设电离度为0.05。

[H+] = 0.1mol/L × 0.05 = 0.005mol/L所以,在0.1mol/L的乙酸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为0.005mol/L。

4. 离子浓度的变化与稀释法则稀释法则是指在溶液的稀释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关系。

根据稀释法则,溶液的体积增加时,离子的浓度会减少;溶液的体积减少时,离子的浓度会增加。

利用稀释法则,可以计算出溶液的浓度变化以及稀释后的离子浓度。

5. 离子浓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离子浓度与溶液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技巧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技巧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技巧1.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拟的规律〔1〕多元弱酸溶液,依据多步电离剖析。

如H 3PO4的溶液中,H3PO4H2PO4- +H+,H 2PO4-HPO4(2-)+H,HPO4(2-)PO4(3-)+H+,得出c(H+)>c(H2PO4-)>c(HPO42-) > c(PO43-)。

〔2〕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依据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剖析:如Na2CO3溶液中,Na2CO3=2Na++CO32-;CO 32-+H2O HCO3-+OH-;HCO3-+H2O H2CO3+OH-由此得出c(Na+)>c(CO32-)>c(OH -)> c(HCO3-)。

〔3〕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拟,那么要留意剖析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的影响。

如在①NH4Cl ②CH3COONH4③NH4HSO4溶液中,c(NH4+)浓度的大小为③>①>②。

〔4〕假设标题中指明溶质只要一种物质〔该溶质经常是可水解的盐〕,要首先思索原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水解水平如何,水解后溶液显酸性还是显碱性。

〔5〕假设标题中指明是两种物质,那么要思索两种物质能否发作化学反响,有无剩余,剩余物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假定恰恰反响,那么依照〝溶质是一种物质〞停止处置;假定是混合溶液,应留意剖析其电离、水解的相对强弱,停止综合剖析。

〔6〕假定题中全部运用的是〝>〞或〝<〞,应主要思索电解质的强弱、水解的难易、各粒子个数的原无状况和变化状况(增多了还是增加了)。

〔7〕关于HA 和NaA的混合溶液〔多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在比拟盐或酸的水解、电离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时,由于溶液中的Na+坚持不变,假定水解大于电离,那么有c(HA) > c(Na+)>c(A -) ,显碱性;假定电离大于水解,那么有c(A-) > c(Na+)> c(HA),显酸性。

假定电离、水解完全相反〔或不水解、不电离〕,那么c(HA) =c(Na+)=c(A-),但无论是水解局部还是电离局部,都只能占c(HA)或c(A-)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零点几,因此,由它们的酸或盐电离和水解所发生的c(H+) 或c(OH-)都很小。

高中化学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技巧

高中化学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技巧

高中化学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技巧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正确计算溶液中离子浓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溶液的性质,还能够为后续的化学实验和计算提供基础。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计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技巧,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定义。

离子浓度是指溶液中单位体积(通常为1升)内所含离子的数量。

在计算离子浓度时,我们需要知道溶液中离子的摩尔浓度和离子的电荷数。

例如,假设有一个0.1 mol/L的NaCl溶液,我们想要计算其中的Na+离子浓度。

由于NaCl是一种强电解质,它在水中完全离解成Na+和Cl-离子。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Na+离子的浓度就等于NaCl的摩尔浓度,即0.1 mol/L。

然而,并不是所有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都可以直接等于溶质的摩尔浓度。

有些离子在溶液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离子或沉淀物。

这时,我们需要根据反应方程式来计算离子浓度。

例如,考虑一个0.1 mol/L的BaCl2溶液。

BaCl2在水中会完全离解成Ba2+和2Cl-离子。

但是,Ba2+离子在水中会与SO42-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物BaSO4。

因此,我们不能直接将BaCl2的摩尔浓度作为Ba2+离子的浓度。

为了计算Ba2+离子的浓度,我们需要知道BaCl2和Ba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来计算。

假设在反应中,1 mol的BaCl2生成1mol的BaSO4。

那么,在0.1 mol/L的BaCl2溶液中,Ba2+离子的浓度就是0.1mol/L。

除了上述情况外,有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溶液的稀释。

稀释是指通过加入溶剂(通常为水)来降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摩尔数保持不变,但溶液的体积增加,从而降低了溶质的浓度。

例如,假设我们有一个0.2 mol/L的NaCl溶液,体积为500 mL。

现在我们想要计算其中的Na+离子浓度。

由于溶液的体积为500 mL,而我们通常将离子浓度以每升溶液的摩尔数表示,因此我们需要将体积转换为升。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及规律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及规律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及规律-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规律一、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规律1、紧抓住两个“微弱”:a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 b弱根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

2、酸式酸根离子既能电离又能水解,若电离能力大于水解能力则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否则呈碱性。

常见呈酸性的是H2PO42-、、HSO3-对应的可溶盐的溶液。

3、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它离子对其产生的影响。

如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Cl②NH4HSO4③CH3COONH4④NH3H2O。

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①>③>④4、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首先要分析混合过程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若发生反应,则要进行过量判断(注意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然后再结合电离、水解等因素进行分析。

5、对于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求各微粒的浓度关系题,要由混合后溶液的PH大小判断电离和水解的关系。

常见的CH3COOH与CH3COON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混合、NH3H2O 与NH4Cl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混合都是电离大于水解。

6、三个重要的守恒关系①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呈电中性,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如Na2CO3溶液: c(Na+)+ c(H+)=cC( HCO3-) +2c( CO32-)+c( OH-)②物料守恒如Na2CO3溶液,虽CO32-水解生成HCO3-,HCO3-进一步水解成H2CO3,但溶液中n(Na): n(C)=2:1 ,所以有如下关系:c(Na+)=2{c( HCO3-)+c( CO32-)+c( H2CO3)}③质子守恒即水电离出的OH-的量始终等于水电离出的H+的量。

如Na2CO3溶液,水电离出的H+一部分与CO32-结合成HCO3-,一部分与CO32-结合成H2CO3,一部分剩余在溶液中,根据c(H+)水=c (OH-)水,有如下关系:c(OH-)=c( HCO3-)+ 2c(H2CO3)+ c(H+)二、技巧1、在解题过程中,若看到选项中有“=”,则要考虑3个守恒关系:2、若守恒关系中只有离子,则考虑电荷守恒关系,若守恒关系中同时出现分子和离子,则考虑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3、若选项中离子浓度关系以“>”连接,则主要考虑弱电解质的电离、弱根离子的水解以及各离子之间的相互影响等。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高考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学生学习电解质溶液知识的一个难点,可从溶液中存在的平衡确定离子的来源以及主次的角度分析,使各种关系具体化、清淅化。

一、理论依据1.两个平衡理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理论和盐的水解平衡理论2.三个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溶液总是呈电中性,即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

关键是找全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并注意离子所带电荷数。

(2)物料守恒:即原子个数守恒,即存在于溶液中的某物质,不管在溶液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同种元素各种存在形式的和之比符合物质组成比。

(3)质子守恒:在任何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和OH-的量总是相等。

注: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可以导出质子守恒例1.写出1.0 mol/L Na2CO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和三个守恒关系式。

解析:c (Na+) > c(CO32-) > c(OH-) >c(HCO3-)>c(H+),c(Na+)>2c(CO32-)。

电荷守恒:c(Na+)+ c(H+)=2c(CO32-) + c(OH-) +c(HCO3-);物料守恒:由于n(Na+)=2n(C),又由于CO32-能水解,故碳元素以CO32-、HCO3-、H2CO3三种形式存在,所以有c(Na+)=2(c(CO32-)+c(HCO3-)+c(H2CO3))。

质子守恒:c(OH-)=c(H+) +c(HCO3-) +2c(H2CO3),(一个CO32- 结合两个H+形成H2CO3)分析溶液中存在有哪些平衡时要注意,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不需要再考虑水解,如氢硫酸中的HS-、S2-;弱酸根离子水解出的离子不需要再考虑电离如Na2CO3溶液中的HCO3-。

练习1:写出0.1 mol/L 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和三个守恒关系式。

二、常见题型1.同浓度的不同溶液中,同种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首先,我们应明确强电解质的完全电离产生的离子的浓度比弱电解质的不完全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要大;弱电解质的电离或离子的水解程度均很弱。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的教案设计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的教案设计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离子浓度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原理。

2. 离子浓度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3. 实际案例分析,运用离子浓度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理,离子浓度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实际案例分析,运用离子浓度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的原理和方法。

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离子浓度比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思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问题。

2. 讲解原理:介绍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理,解释离子浓度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离子浓度比较。

4. 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离子浓度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2.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视频。

3. 实际案例资料。

4. 练习题和答案。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理。

2. 第二课时:讲解离子浓度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3. 第三课时:分析实际案例,运用离子浓度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4. 第四课时:练习与讨论。

浅谈“溶液离子中浓度大小比较”的解题策略

浅谈“溶液离子中浓度大小比较”的解题策略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 构建知识体 系
溶液 中的离子浓 度大小 比较 ,顾名 思义是在 溶液 中发 生 的, 那么与溶液有关 的知识学生必须掌握 。
1电 解质 溶 液 的 电 离 .
解质 溶液 的溶质酸 、 、 碱 盐等强弱 电解 质和溶剂水 弱电解质 分 析, 电解 质溶液 中离子浓度 大小的关系 , 就是酸 、 、 的电离 碱 盐 程 度 以及 电离 出的离 子对水 的 电离平 衡移动 的影 响程度 , 这
纯的知识点来理解 和应用 , 没有构建起有关 电解质溶液 电离 的 知识体系 , 没有把水 的电离和与之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联 系和 归纳 。 笔者就 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如何根据相应 的知识 体 系, 应用 于“ 溶液离子中浓 度大小 比较 ” 的教 学。

() 1水是弱电解质 , 且是极弱的 电解质 , 因此相 较于其它弱 电解质 , 的电离程度是极 其微 弱的 ; 它 () 2 由水 电离 出的 O 一 H+ H和 的浓度是相等的 ;
新 校 园理 沦
X X ou L 1 i [Ya i [ n a n [ H
学海导航
浅谈“ 溶液离子中浓度大小比较” 的解题策略
方晓秋
( 瑞安市第六 中学 , 浙江
摘 要: 溶液 中离子浓度大小的 比较是高考考试的重难点 。本文
温州
35 0 ) 2 2 0
水解 , 弱越水解 , 强显谁性 ; 越 谁
() 3 酸和碱溶液能抑 制水的电离 , 而盐溶液 ( 能水 解 的盐 ) 促进水的电离 ;
() 4 只要 温度 一定 , 论在 酸 、 或 中性 溶液 中都存 在 c 无 碱 ( H) cH) 之积均为定值 。 O- 和 (+ 浓度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3、 常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20mL 0.1mol/L 醋酸溶液(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点①所示溶液中: 点①所示溶液中: c(CH3COO-)+c(OH-)=c(CH3COOH)+c(H+) n(CH3COONa) :n(CH3COOH) = 1:1
B. CH 点②所示溶液中: 3COOH 的电离 > 盐中 CH3COO 的水解 c(Na+) = c(CH3COOH) + c(CH3COO-) c(CH3COOH) < c(Na+) C. 点③所示溶液中: -) + c(OH-) = c(Na+) + c(H+) 又: c(CH3COO + c(Na ) > c(OH ) > c(CH3COO-) > c(H+) c(CH3COO-) + c(OH-) > c(CH3COOH) + c(H+)
[
c(HCO3-) + c(CO32-) + c(H2CO3) ]
c(Cl-) = c(NH4+) + c(NH3 ·H2O)
方法与技巧: 1、关注溶质的化学式及离子的存在 形式
(3)质子守恒 由电荷守恒、物料守恒,消去不水解的离子,便得到质子守 恒关系
写出Na2CO3溶液质子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c(Na+) +c(H+) = c(HCO3-) + 2c(CO32-) + c(OH-) 物料守恒: c(Na+) = 2
-8 1 × 10 – c(HA) = mol/L
2、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1.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规律
(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步电离分析。

如H3PO4的溶液中,c(H+)>c(H2PO4-)>c(HPO42-) > c(PO43-)。

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分析:如Na2CO3溶液中,c(Na+)>c(CO32-)>c(OH-)> c(HCO3-)。

(2)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则要注意分析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的影响。

如在①NH4Cl ②CH3COONH4③NH4HSO4溶液中,c(NH4+)浓度的大小为③>①>②。

(3)如果题目中指明溶质只有一种物质(该溶质经常是可水解的盐),要首先考虑原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水解程度如何,水解后溶液显酸性还是显碱性。

(4)如果题目中指明是两种物质,则要考虑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有无剩余,剩余物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若恰好反应,则按照“溶质是一种物质”进行处理;若是混合溶液,应注意分析其电离、水解的相对强弱,进行综合分析。

(5)若题中全部使用的是“>”或“<”,应主要考虑电解质的强弱、水解的难易、各粒子个数的原有情况和变化情况(增多了还是减少了)。

(6)对于HA 和NaA的混合溶液(多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在比较盐或酸的水解、电离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时,由于溶液中的Na+保持不变,若水解大于电离,则有c(HA) > c(Na+)>c(A-) ,显碱性;若电离大于水解,则有c(A-) > c(Na+)> c(HA),显酸性。

若电离、水解完全相同(或不水解、不电离),则c(HA) =c(Na+)=c(A-),但无论是水解部分还是电离部分,都只能占c(HA)或c(A-)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零点几,因此,由它们的酸或盐电离和水解所产生的c(H+) 或c(OH-)都很小。

【例1】把0.2 mol·L-1的偏铝酸钠溶液和0.4 mol·L-1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c(Cl-)>c(Al3+)>c(Na+)>c(H+)>c(OH-)B.c(Cl-)>c(Al3+)>c(Na+)> c(OH-)> c(H+)
C.c(Cl-)> c(Na+) > c(Al3+) > c(H+) > c(OH-) D.c(Na+)> c(Cl-)> c(Al3+) > c(OH-) > c(H+) 【解析】偏铝酸钠与盐酸混合后,发生反应:NaAlO2+HCl+H2O ===NaCl+Al(OH)3,显然,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与Al(OH)3进一步反应:Al(OH)3+3HCl=== AlCl3+ 3H2O,故反应后,溶液为AlCl3与NaCl的混合溶液,Cl-浓度最大,反应前后不变,故仍然最大,有部分Al存在于没有溶解的Al(OH)3沉淀中,若Al全部进入溶液中与Na+浓度相同,故c(Na+) > c(Al3+),由于AlCl3水解溶液呈酸性,故c(H+) > c(OH-),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例2】某二元弱酸(简写为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H2A H++HA-HA-H++A2-
已知相同浓度时的H2A的电离比HA-电离容易,设有下列四种溶液:
A.0.01 mol·L-1的H2A溶液B.0.01 mol·L-1的NaHA溶液
C.0.02 mol·L-1的HCl与0.04 mol·L-1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D.0.02 mol·L-1的NaOH与0.02 mol·L-1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据此,填写下列空白(填代号):
(1)c(H+)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

(2)c(H2A)最大的是______,最小的是______。

(3)c(A2-)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

(1)A D(2)A D(3)D A
【例3】把0.02 mol·L-1CH3COOH溶液和0.01mol·L-1NaOH溶液以等体积混合,若c(H+)>c(OH —),则混合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CH3COO-)>c(Na+)B.c(CH3COOH)>c(CH3COO-)
C.2c(H+)=c(CH3COO-)-c(CH3COOH) D.c(CH3COOH)+c(CH3COO-)=0.01 mol·L-1
【解析】A D
2.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守恒规律
(1)电荷守恒:在任何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总是等于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即溶液呈电中性。

如在Na2CO3、NaHCO3溶液中,均存在Na+、、H+、OH-、HCO3-、CO32-离子,它们的浓度不同,但都存在c(Na+)+c(H+)= c(OH-)+ c(HCO3-)+2c(CO32-)的关系。

(2)物料守恒:又可称原子守恒,在电解质溶液中,尽管有些离子能发生水解,但这些离子(或离子中所含的原子)所含某些原子的总数是始终不变的,是符合原子守恒的。

如在K2S溶液中,虽然S2-发生了水解,生成了HS-、H2S,但S原子总数不变,只是S2-以不同形式存在而已,与K+存在如下的守恒关系:c(K+)= 2c(S2-)+2c(HS-)+2 c(H2S)。

(3)水的电离守恒(质子守恒):根据水的电离:H2O H++OH-,由水电离出的c(H+)、c(OH -)始终是相等的,溶液中的H+、OH-离子虽被其他离子结合,以不同形式存在,但其总量仍是相等的。

如在K2S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即存在如下关系:c(OH-)= c(H+)+(HS-)+2 c(H2S)。

3.应用守恒规律的思维方法
若粒子间用等号连接,应根据守恒原理,视不同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若等号一端全部是阴离子或阳离子时,应首先考虑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电荷守恒。

(2)若等号一端各项中都含同种元素时,首先应考虑这种元素的原子守恒,即物料守恒。

(3)若等号一端为c(H+)或c(OH-)时,应首先考虑是否符合水的电离守恒。

(4)若等号两端既有分子又有离子,则考虑将电荷守恒与物料守恒相加或相减。

或利用质子来源进行分析。

【例4】将0.1 mol·L-1的醋酸钠溶液20ml与0.1 mol·L-1盐酸10 ml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有关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CH3COO-) > c(Cl-) > c(H+) > c(CH3COOH)B.c(CH3COO-) > c(Cl-) > c(CH3COOH) > c(H+) C.c(CH3COO-)=c(Cl-) > c(H+) > c(CH3COOH) D.c(Na+)+C(H+) = c(CH3COO-) + c(Cl-) + c(OH-)【答案】BD。

【例5】0.02mol·L-1的HCN溶液与0.02 mol·L-1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已知该混合溶液中c(Na+)> c(CN-)。

用“>”、“<”或“=”符号填写下列空格:
(1)液中c(H+) c(OH-) (2)c(HCN) c(CN-)
(3)c(HCN)+ c(CN-) 0.02 mol·L-1。

【解析】HCN在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CN H++CN-,NaCN完全电离产生的CN-存在水解平衡:CN-+H2O HCN+OH-,假设均不发生电离和水解,则应存在c(Na+)=c(CN -)=c(HCN) ,混合后溶液中c(Na+)> c(CN-),故说明其水解消耗的CN-大于电离产生的CN-,故有c(OH-) > c(H+) c(HCN) > c(CN-),根据溶液中的“CN”原子守恒,可知混合后,两浓度之和应等于0.02 mol·L-1;
【答案】(1)< (2)> (3)=
【例6】(1)取0.2mol·L-1的HX溶液与0.2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中c(Na+)> c(X-)。

①混合溶液中c(HX) c(X-)
②混合溶液中c(HX)+ c(X-) 0.1 mol·L-1(忽略体积变化);
③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0.2 mol·L-1HX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2)如果取0.2 mol·L-1 HX溶液与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中pH>7,则说明HX的电离程度______NaX的水解程度。

【答案】(1)①< ②= ③>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