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仿古建筑设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2c5434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11.png)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古建筑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融合了传统艺术与技术的独特建筑风格。
在现代社会,古建筑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老化、倒塌、保护不当等。
本文将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造对策。
古建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老化和倒塌。
由于古建筑的建造年代久远,建筑材料存在腐蚀、变质等问题,导致建筑物的结构强度下降,甚至倒塌的风险增加。
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改造对策:1. 加强保护措施。
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建筑材料老化、腐蚀等问题。
对于较为严重的情况,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加固建筑结构、更换老化材料等。
2. 利用新材料进行改造。
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和风格的基础上,使用新型材料进行改造。
新材料具有更好的防腐蚀和强度表现,能够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古建筑还面临着保护不当的问题。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管理不善,一些古建筑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导致古建筑的原汁原味逐渐丧失。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造对策:1. 完善保护法律与政策。
制定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古建筑的保护标准和措施,并建立健全古建筑保护机构,加强对古建筑保护的监督和管理。
2. 科技与文化相结合。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三维扫描、数字化展示等,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
通过展示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提高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古建筑改造还需要考虑其与现代城市环境的协调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古建筑往往需要与现代建筑、交通等相互协调。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保持古建筑的原有风貌。
在进行改造时,尽量保持古建筑的原有风貌和特色,不破坏其历史文化价值。
可以通过改善周边环境和提供公共设施等方式,提升古建筑的整体品质。
2. 与现代建筑相融合。
在古建筑周边修建现代建筑时,应注重与古建筑的风格协调,以确保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包括老化和倒塌、保护不当及与现代环境协调等。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ae9ef5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1.png)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摘要】古建筑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
古建筑面临诸多挑战,如结构老化、现代化需求与保护冲突等。
为了有效保护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需要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但在改造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挑战和文化保护的问题。
平衡传统与现代化关系,让全社会参与古建筑保护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各方努力,才能实现古建筑保护的价值,让这些古建筑融入现代社会,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古建筑保护、历史文化价值、结构老化、现代化需求、改造措施、技术挑战、文化保护、传统与现代化的平衡、社会参与。
1. 引言1.1 古建筑的保护意义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见证,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保护古建筑不仅仅是为了保存建筑本身,更是在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传递着人们对过去的敬畏和珍视。
古建筑的保护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古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过去的社会风貌和发展历程,拓展人们的历史视野,增进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古建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代表着特定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审美标准,对当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古建筑的保护也是对传统工艺技术和建筑工程经验的传承和保护,有助于研究古代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促进现代建筑的发展和进步。
保护古建筑不只是为了保护一座建筑物,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文明进步。
古建筑的保护意义重大,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1.2 古建筑面临的挑战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我们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
古建筑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古建筑的结构存在老化问题,由于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以及人为破坏等原因,许多古建筑的建筑材料出现腐蚀、龟裂等现象,给古建筑的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现代社会的建设需求与古建筑的保护之间存在冲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古建筑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古建筑所处的地段被用于新建大楼或者商业用途,导致古建筑的保护面临巨大的挑战。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7a416f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b.png)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古建筑是人类文明的历史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我们了解和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古建筑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老化、破损、开发利用等,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造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古建筑文化。
一、古建筑面临的问题1.老化破损古建筑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雨侵蚀,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老化和破损问题。
古建筑的屋顶、墙体、地基等部分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出现龟裂、开裂、脱落等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古建筑的美观性,更严重的可能会威胁到古建筑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2.环境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古建筑所处的环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环境污染的影响,比如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这都会加速古建筑的老化和破损,严重影响古建筑的保存和传承。
3.开发利用在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的开发利用成为了一种趋势,一方面是因为古建筑所处的地段比较好,对于商业开发有着很高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古建筑的维护成本较高,而开发利用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原本的文化内涵可能会被商业化篡改,建筑环境可能受到破坏,甚至影响古建筑的安全性。
二、古建筑改造措施1.文物保护法规在面临古建筑改造问题时,首先应该遵循文物保护法规,保护古建筑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回归古建筑本身的文化内涵。
也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保护制度,加大对古建筑的法律保护力度,对于破坏古建筑的行为进行惩罚和处罚。
2.维修保养古建筑的维修保养是保护古建筑的最基本和有效的措施。
要对古建筑的老化和破损问题进行及时的修复和保养,保证古建筑的安全可靠。
还可以采用新的材料和技术对古建筑进行重建和修复,保持古建筑的原貌和风貌。
古建筑的开发利用是可以的,但是应该遵循保护原则,注重古建筑文化内涵的传承和传统精神的延续。
可以将古建筑作为文化场所、旅游景点等进行开发利用,使古建筑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为古建筑带来经济效益。
4.环境优化古建筑所处的环境也是需要进行优化的,可以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对古建筑的影响,比如加强环境监控、限制工业排放、提倡绿色出行等,减少环境污染对古建筑的侵害。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5e36dc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f.png)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古建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瑰宝,它们不仅代表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承载着传统建筑技艺和智慧。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发展的加速,古建筑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老化、腐蚀、破损等,因此需要一系列改造措施来保存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1. 老化和腐蚀: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和环境影响,往往会出现木材老化、砖石腐蚀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建筑本身的稳定性,还可能影响其观赏价值和文化性。
2. 修缮困难:许多古建筑依照古代建筑工艺和技术建造,修缮工作需要以相同的技艺进行,而这些技艺可能已经失传或者难以复原。
3. 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古建筑所在地区的土地价值不断攀升,部分古建筑被用作商业开发,或者面临被拆迁的危险。
4. 知识普及:许多古建筑缺乏科学的保护和管理,缺乏专业知识的保护者,导致可能出现误操作或无法科学地进行修缮和保护。
改造措施:1. 研究与保护:对古建筑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掌握其历史、结构和材料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保护方案。
保护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古建筑进行科学的维护和修缮。
2. 制定政策和法规:政府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规范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对于破坏古建筑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同时对保护古建筑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3. 利用现代科技: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激光扫描、材料科学等,进行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
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来制造古建筑所需的特殊材料,从而提高修缮的效率和质量。
4. 国际合作:跨国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古建筑保护经验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国际经验和资源,提高我国古建筑保护的水平。
5. 教育与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古建筑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
6. 活化利用:将古建筑与现代生活和产业相结合,进行生态、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活化利用,使古建筑成为一个有活力的文化载体。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2196d9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e.png)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审美价值。
古建筑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腐蚀、老化、失修等,亟需改造对策来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一、古建筑面临的问题1. 腐蚀老化:古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多为石材、木材等,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打,容易出现腐蚀老化现象。
尤其是一些木结构古建筑,更容易受到虫蛀、霉菌等的侵蚀。
2. 失修破损:古建筑经过长期的使用,很多部分会出现破损、失修的情况。
这不仅影响古建筑的外观美观,更可能影响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环境污染:一些古建筑位于城市中心或者工业区附近,长期受到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污染影响,导致古建筑外观和内部结构受损。
4. 文物保护:一些古建筑内部藏有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但由于保护措施不足,很多文物受到了自然和人为的损害,亟需改造保护措施。
二、改造对策1. 材料保护技术:针对古建筑的腐蚀老化问题,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材料保护技术,如防腐蚀涂料、抗菌材料等,来保护古建筑的结构和材料。
2. 结构加固:对于失修破损的古建筑,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和其他材料进行结构加固,提高古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环境保护:要保护古建筑,首先要改善其周围的环境,尽量减少污染源对古建筑的影响,可以在周围种植绿化植物,建造防护罩等来减少环境污染。
5. 利用现代科技:在古建筑的改造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激光扫描、三维建模等,来帮助设计和保护古建筑。
6. 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古建筑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和技术,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7. 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古建筑改造过程中,要兼顾文化传承和创新,既要保护古建筑的原汁原味,也要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让古建筑焕发新的生机。
三、结语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保护好古建筑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后代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在古建筑面临一系列问题的情况下,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古建筑保护与改造工作,保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106142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8.png)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古建筑面临着重建、改造、拆除等问题。
如何保护古建筑的历史价值、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要,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其改造对策进行探讨。
1. 资金困难由于古建筑的维护、修缮费用过高,政府和企业缺乏投入,资金方面成为古建筑保护的一大难题。
2. 基础设施滞后许多古建筑缺少现代基础设施,如通风、供暖、排水等,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要。
3. 安全隐患许多古建筑的结构、材料和装饰已经较为脆弱,存在安全隐患,如墙壁开裂、屋顶瓦片掉落等。
4. 文化价值丧失由于长期没有得到保护和修缮,许多古建筑的文化价值逐渐丧失。
建筑物风貌、历史沿革等已经无法触及到人们的文化认同。
政府和企业可以共同出资,资金来源多元化。
筹集资金的方式可以通过招募志愿者、发行股票、向社会募捐等方式实现,多方筹集资金有助于保护古建筑的完整性。
2. 进行科学的修缮保护古建筑要先从修缮开始,要遵循文物保护原则、科学技术标准和历史风貌原则,采取保护性、修复性的方法,保障历史文物的安全、完整和可持续利用。
对于许多古建筑缺乏基础设施的问题,可以进行更新和升级。
如增加通风、卫浴、空调、暖气等设施,以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4. 利用集约化的设计对于古建筑的改造设计需要兼顾其历史价值和现代舒适度,可以利用集约化的设计方案,利用小型单位的功能布局和高度的利用率,实现古建筑改造与现代舒适度的完美结合。
5. 引入商业化运营在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中,可以引入商业化运营的模式。
如通过开设附属设施、举办文化活动、出租商业空间等方式,为保护古建筑注入新的经济能量。
总之,古建筑是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珍惜保护。
而保护古建筑不是简单的保存,而是需要进行维护、改造和运营,以便让古建筑焕发新的活力。
感谢您阅读,谢谢!。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ba29f9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8.png)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古建筑是一座城市最具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的代表,它们见证了一个地方的发展和演变。
古建筑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老化、地震风险、自然灾害以及日益增加的人流量等。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造措施。
古建筑的老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时间的推移,古建筑会自然老化和磨损。
为了保护它们,我们需要进行必要的修复和维护。
这包括修复受损的建筑元素,保持原始的结构和特征。
我们还可以采用新的防水材料和保护涂层来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另一个问题是地震风险。
许多古建筑没有经过地震设计,因此在地震发生时容易受损。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工程措施,如加固建筑结构,增加支撑和加固柱子。
我们还可以使用新的抗震材料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自然灾害也是威胁古建筑的一个因素。
像火灾、洪水和台风等灾害都可能对古建筑造成严重的破坏。
为了防止这些灾害,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例如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设备,修建防洪设施,定期检查维护建筑物的排水系统等。
随着人们对古建筑的兴趣日益增加,参观人数也大幅增加。
这增加了古建筑被磨损和破坏的风险。
为了保护这些建筑物,我们可以限制人流量,设置保护区域,建立安全通道和指引,以及提供更好的解释和教育活动,让观众了解如何正确对待和保护古建筑。
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也可以通过提供资金和其他资源来支持古建筑的保护和改造工作。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修复建筑物,并进行必要的研究和保护措施。
通过举办展览和教育活动,可以增加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407356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2.png)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古建筑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老化破损、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挑战。
古建筑的改造对策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
本文将针对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和改造对策展开探讨。
一、古建筑面临的问题1.老化破损古建筑经历了风雨侵蚀和岁月的洗礼,出现了不少老化破损的问题。
建筑的结构受到侵蚀,石雕、木雕等装饰物件出现龟裂、腐朽等现象,使得古建筑的原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
2.环境污染古建筑往往位于城市中心或繁华地带,周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城市里的工业废气、尘埃、大气污染物等对古建筑的保护产生了不利影响。
3.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对古建筑周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大难题。
二、古建筑改造对策1.加强古建筑保护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格保护古建筑的完整性和原貌。
加大对古建筑的维护力度,修复和加固古建筑结构,保证其长久保存。
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对古建筑的影响。
加强周边环境治理,净化空气,保护古建筑的文化价值。
3.利用新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古建筑进行立体扫描、数字化建模等工作,以便更好地进行保护与维护工作。
可以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改善古建筑的结构,提高其抗震能力和安全性。
4.加强公众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古建筑的保护和改造工作,倡导公众广泛参与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高民众对古建筑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在古建筑周边开展环境治理和城市规划,加强古建筑周边环境的保护,促进古建筑与现代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
6.注重传统文化保护在古建筑改造中,要充分考虑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将古建筑融入现代生活,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城市的生活和发展之中。
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
我国古建筑修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古建筑修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8f3cac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2.png)
我国古建筑修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古建筑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古建筑修缮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
本文将探讨我国古建筑修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古建筑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科学性一些古建筑修缮项目缺乏科学性,缺乏对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使得修缮工作缺乏指导性和规范性,容易陷入主观随意性,导致古建筑修缮结果失真,严重损害了古建筑的文化价值。
2. 使用材料的问题在古建筑修缮中,常常使用现代建筑材料或者对古建筑进行改建、加固,而忽视了古建筑原有的建筑材料和构造系统。
这种做法不仅破坏了古建筑的原有结构和风貌,还可能导致古建筑的加速老化和损坏。
3. 修缮标准不统一目前对古建筑修缮的标准和规范并不统一,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制定的修缮标准存在差异,导致修缮工作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难以保证古建筑修缮结果的质量。
4. 修缮资金不足古建筑修缮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古建筑保护工作长期以来的薄弱,导致修缮资金不足,古建筑修缮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导致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开展。
二、对策建议1. 加强科学研究在古建筑修缮前,应加强对古建筑的科学研究,包括对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古建筑的结构、材料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只有深入了解古建筑的特点和价值,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修缮工作。
2. 重视原材料和技术在古建筑修缮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原有的建筑材料,保持古建筑的原有风貌和结构,同时借鉴传统的建筑技术,尊重古建筑的原始设计和施工工艺,避免改建及使用现代化建筑材料的情况。
4. 加大投入保护资金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古建筑保护工作的资金支持,提高古建筑修缮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古建筑修缮工作,保障古建筑修缮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5. 强化人才培养加强古建筑修缮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古建筑修缮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为古建筑修缮工作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仿真古建筑施工常见质量不足及提升方案
![仿真古建筑施工常见质量不足及提升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a3249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e.png)
仿真古建筑施工常见质量不足及提升方案引言仿真古建筑的施工是一项专业性很高且需要精细操作的工作。
不少施工项目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质量不足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美观度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提升施工质量的方案。
常见质量不足问题1. 基础施工不牢固:有些仿真古建筑的基础施工不够坚固,可能在后期使用中出现结构不稳定或倾斜的情况。
2. 砌筑不规范:在砌筑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墙体不垂直或者砖缝宽窄不一致的问题,影响了建筑的整体美观度。
3. 漆面不均匀:仿真古建筑的漆面需要做到均匀、细腻,但有些施工过程中存在漆面不均匀、有刷痕等问题。
4. 排水不畅或渗漏:部分建筑存在排水不畅或渗漏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建筑内部湿气过大,损坏木构件等。
5. 施工工艺不规范:有些施工过程中存在工艺不规范的情况,如模板使用不当、焊接不严密等,可能会导致建筑质量下降。
提升方案1. 加强基础施工:合理设计和施工坚固的基础是保证古建筑稳定性的关键。
可以使用适当的支撑材料、进行充分的基础加固,确保基础的稳定性。
2. 严格控制砌筑质量:在砌筑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保证墙体垂直、砖缝平整。
加强对砌筑工人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3. 做好漆面处理:漆面施工时,应选用质量好的涂料,并确保漆面均匀、光滑。
合理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刷痕等问题的出现。
4. 加强排水系统设计:对仿真古建筑的排水系统进行合理设计,确保排水畅通,并加强监测和维护工作,防止渗漏问题的发生。
5. 规范施工工艺:加强施工工艺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每一步骤按照要求操作。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工艺素养。
结论在仿真古建筑的施工中,常见质量不足问题可能会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和美观度。
通过加强基础施工、严格控制砌筑质量、做好漆面处理、加强排水系统设计以及规范施工工艺,可以有效地提升施工质量。
对于仿真古建筑项目,相关方应严格按照上述方案进行施工,以确保建筑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f075ee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8.png)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古建筑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窗口。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古建筑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老化、损坏、改建等,亟待改造和保护。
本文将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化问题。
古建筑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老化现象,比如木结构会腐烂,石材会风化,琉璃会脱落等。
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就会影响古建筑的整体结构和美观度。
二是损坏问题。
古建筑常常因为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而遭受损坏。
比如地震、火灾、战争等都会对古建筑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影响古建筑的保存和使用价值。
三是改建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古建筑可能被改建成商业场所、住宅或办公楼等,这不仅破坏了古建筑原有的历史面貌,还影响了古建筑的文化价值。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造措施:一是加强保护措施。
对于老化严重的古建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保护,比如加固木结构,修补石材,重新铺设琉璃等,以延长古建筑的使用寿命。
二是进行修复工作。
对于受损的古建筑,可以进行修复工作,包括修复破损的墙体、屋顶、地板等,以及恢复古建筑原有的风貌和审美价值。
三是进行文化保护。
针对那些被改建的古建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文化保护,比如规划修复古建筑的历史面貌,设立保护区域,禁止私自改建等,以保护古建筑的文化价值。
四是开展科学研究。
在进行古建筑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古建筑的结构和材料特点,开展科学研究,找到最合适的改造方法,以确保古建筑的安全和持久。
古建筑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保护和改造。
只有通过科学的保护和改造措施,才能让古建筑焕发新的生机,成为我们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97b547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0.png)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古建筑是古代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建筑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老化、保养困难、功能单一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建筑的价值,采取有效的改造对策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古建筑面临的问题以及改造对策两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古建筑面临的问题1.老化问题古建筑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后,其材料和结构都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
一些古建筑的墙体、梁柱等主体结构可能因为年代久远而出现开裂、渗漏、腐朽等情况,有些甚至已经面临倒塌的危险。
2.保养困难古建筑的保养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和人力物力投入,而且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许多现代的保养设备和技术并不适用,使得古建筑的保养成本高昂,工作复杂,而且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3.功能单一古建筑在设计时往往只考虑了当时的实际需求,因此在现代社会往往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古建筑的功能单一使得其利用率低,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
二、改造对策1.文物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在古建筑的改造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其文物保护的结合当代的实际需求进行利用。
可以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加固、保护和修复来解决老化问题,使得古建筑在保留其历史风貌的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和工作需求。
2.科技手段改造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3D打印、智能化系统等,来对古建筑进行改造。
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更加精准地对古建筑进行保养和修复,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保养和改造的质量。
3.功能拓展对古建筑的功能进行拓展,使得古建筑不再只是一个历史的遗迹,而是可以成为当代社会的活力空间。
可以将古建筑改造成文化展示中心、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街区等,以满足当代市民的文化需求,同时也为古建筑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意义。
4.社会资本介入引入社会资本,推动古建筑的改造和利用。
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模式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古建筑的改造和利用,以促进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有效减轻政府财政的压力。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4ca9bd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e.png)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古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建筑在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结构老化、破损、环境污染等,需要及时进行改造和保护。
本文将就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进行探讨。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构老化。
由于古建筑的建筑年限较长,一些建筑材料和结构已经出现老化现象,容易导致建筑的倾斜、倒塌等问题。
二是破损。
古建筑在长期的使用和自然风化下,部分建筑材料会受到破损,如墙体开裂、装饰物脱落等。
三是环境污染。
古建筑所在地的环境污染严重,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对古建筑的保护和改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针对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改造对策:一是保护措施。
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古建筑的结构和建筑材料进行保护,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
可以采取对建筑进行加固、补强等方式,保证建筑的结构安全。
二是修复工程。
对古建筑的破损部分进行修复和加固,恢复其原有的美观和功能。
可以采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工艺,保持古建筑的原汁原味。
三是环境治理。
对古建筑所在地的环境进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古建筑的周边环境。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等方式改善古建筑的周边环境。
古建筑改造对策的实施,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专家、企业和社会各方的作用。
一是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当加大对古建筑改造的扶持力度,推动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为古建筑的改造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
二是专家的技术支持。
专家应当对古建筑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提出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为古建筑的改造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企业的参与和投入。
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古建筑的改造工程,为古建筑的改造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四是社会的参与和监督。
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参与古建筑改造的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促进古建筑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
古建筑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针对古建筑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改造对策,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和改造工作。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b048e1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6.png)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和改造对策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讨论,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的问题和对策。
一、文化保护问题:1. 文化遗产的老化和损坏:古建筑经过长期的使用和环境的侵蚀,会出现墙体龟裂、木结构变形等问题。
解决方法包括加强维护保养工作,进行及时修复和翻新。
2. 文物保护意识缺失:古建筑的保护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文化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培养文物保护的责任感。
3. 基础设施不完备:古建筑的保护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支持,如适应当代用途的电力、供水、排水等设施。
改造对策包括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完善的功能支持。
二、可持续发展问题:1. 营运问题:古建筑往往面临着经营难题,如管理困难、运营成本高等。
解决方法包括优化管理模式,减少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2. 建筑能源效率低:古建筑通常不具备现代建筑的能源节约技术,造成能源浪费。
改造对策包括引入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建筑材料和资源浪费:古建筑改造需要使用大量的材料,而材料的获取和运输过程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解决方法包括优化材料利用,推广可再生材料的应用。
三、社会需求问题:1. 古建筑使用功能单一:部分古建筑仅用于展览或旅游,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改造对策包括探索多样化的使用功能,如建设文创产业园区、艺术空间等。
2. 旅游开发压力大:古建筑往往成为旅游景点,受到游客涌入的影响,如噪音扰民、环境破坏等。
解决方法包括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加强管理和保护。
3. 城乡发展不平衡:部分古建筑位于农村地区,与城市发展不协调,面临疏于管理和保护的问题。
改造对策包括加强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提高当地居民的参与意识和文化素质。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和改造对策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领域,需要政府、专家、社会大众共同努力,加强保护和利用。
只有在综合考虑文化、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需求,才能实现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浅论仿古建筑设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论仿古建筑设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c51ce1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d.png)
浅论仿古建筑设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随着城市建设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为避免给人造成“千城一面”的印象,许多城市有意识地既修复了一批古建筑,也开发了一批仿古建筑。
这些建筑与当地文化相融合,让人感受中国各地独特的厚重历史,丰富了城市的文化旅游内涵,张扬了城市的个性与气质,形成了该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靓丽风景。
仿古建筑弘扬了民族文化,体现了传统建筑风格,改善了建筑环境,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对于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一直是设计师们寻找创作灵感的来源之一。
在我国很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区、名胜古迹周边,都规划建设了从几千平方米到十几万平方米与之匹配的仿古建筑群。
本文阐述了仿古建筑的含义,以及在仿古建筑设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标签:仿古建筑;城市建设1、引言虽然中国的古建筑经历了长达了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但其固有的特点及风格并没发生多大的变化,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堪称为世界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为木材,在选用材料、处理平面和外观设计等多个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木材为主的建筑物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比如:木材容易腐烂且防火性能差等,而新的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缺点,为了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新的建筑材料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仿古建筑中,既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艺术,也提高了仿古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如今的仿古建筑汲取了中国古建筑优良的一面,并将它不断发展完善。
以下本文将来谈谈在仿古建设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2、工程概况某建筑物始建于五代时期,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有的建筑规模已不能满足相关事业的发展需要,经相关部门研究决定,自2004年开始对其进行修复扩建,大悲殿就是该项工程中的一项。
大悲殿为南方单层双重檐仿古建筑,建筑面积1200m?,总高度25m,面阔七间,共37.8m,进深六间,共30.6m。
古风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难题及应对措施
![古风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难题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5a2229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3.png)
古风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难题及应对措施背景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古风建筑的兴起已成为一种趋势。
然而,在古风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质量难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和应对,以确保古风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常见质量难题及应对措施以下是一些古风建筑施工常见的质量难题及应对措施:1. 基础问题:古风建筑通常采用传统的石材或木材作为基础,而这些材料在保持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测,确保基础材料的选择和处理符合要求。
基础问题:古风建筑通常采用传统的石材或木材作为基础,而这些材料在保持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测,确保基础材料的选择和处理符合要求。
2. 构造问题:古风建筑的构造通常较为复杂,需要注意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施工团队应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来处理古风建筑特有的构造问题,并确保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构造问题:古风建筑的构造通常较为复杂,需要注意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施工团队应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来处理古风建筑特有的构造问题,并确保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3. 材料问题:古风建筑的材料选择对其质量和外观有重要影响。
为了保证古风建筑的质量,需要选择符合标准的原材料,并严格控制材料的加工和施工过程。
材料问题:古风建筑的材料选择对其质量和外观有重要影响。
为了保证古风建筑的质量,需要选择符合标准的原材料,并严格控制材料的加工和施工过程。
4. 雨水排放:古风建筑的屋面通常采用传统的瓦片,存在排水不畅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设置合适的排水系统,以确保雨水顺利排出,避免对古风建筑造成损害。
雨水排放:古风建筑的屋面通常采用传统的瓦片,存在排水不畅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设置合适的排水系统,以确保雨水顺利排出,避免对古风建筑造成损害。
5. 防火问题:古风建筑多采用木材作为主要构造材料,存在火灾风险。
古风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隐患及应对策略
![古风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隐患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01b1a5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6.png)
古风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隐患及应对策略1. 前言古风建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过程中常存在一些质量隐患。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古风建筑施工质量隐患,并提出应对策略,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 常见质量隐患2.1 地基问题地基不牢固是古风建筑常见的质量隐患之一。
地基不稳定会导致建筑物倾斜、裂缝等问题。
常见的地基问题包括地基不平整、地基承载力不足等。
2.2 结构问题古风建筑的结构问题也常见于施工过程中。
结构设计不合理、使用劣质材料等都可能导致建筑物的结构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
2.3 材料问题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古风建筑的质量至关重要。
使用劣质材料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常见的材料问题包括材料质量不达标、存放不当等。
2.4 施工工艺问题施工工艺不规范也是古风建筑常见的质量隐患之一。
施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流程不规范,就会导致施工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3. 应对策略3.1 加强前期调研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包括地基勘察、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等,确保施工的基础条件符合要求,并减少后期出现质量隐患的可能性。
3.2 严格控制材料质量选择合格的材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
在购买材料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验,避免使用劣质材料。
同时,要合理储存和保护材料,以确保其质量不受损。
3.3 强化施工监督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工艺规范、操作正确。
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避免质量隐患的积累。
3.4 做好施工记录和档案管理完善施工记录和档案管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和关键环节,方便后期的维护和检查。
遇到质量问题时,可以追溯到具体施工环节,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4. 结论古风建筑施工常见的质量隐患包括地基问题、结构问题、材料问题和施工工艺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可以加强前期调研、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强化施工监督和做好施工记录和档案管理。
通过合理的应对策略,可以提高古风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022547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2.png)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古建筑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许多古建筑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老化、腐烂、倒塌、污染等,这些问题威胁着古建筑的安全和完整性。
因此,怎样面对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改造措施来保护古建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一、古建筑的问题1.老化和腐烂古建筑历经岁月的变迁,受到气候、自然灾害的影响,会出现老化和腐烂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砖石松动,木构件腐朽、霉烂、虫蚀等。
2. 倒塌由于时间长久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古建筑的承重架构、基础设施和外部墙壁等易出现破坏、崩塌等问题,需要及时检查和维修。
3. 污染和破坏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古建筑周边的环境也受到了影响,车辆的尾气、建筑施工、环境污染等因素都会对古建筑内外的凝固装置和建筑材料造成破坏。
二、古建筑改造措施1. 组织专业的团队针对古建筑的复杂性,组建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团队进行改造,专业团队应包括建筑设计师、建筑师、土木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等。
2. 增加安全性针对老化和腐烂等问题,应对古建筑进行一系列结构强化措施,例如加固建筑结构、修复根基、更换建筑材料等,维持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和安全性。
3. 打造新的功能区域古建筑现代化改造时,要考虑增加现代化的功能布置、增加科技设计、提供新型的文化和休闲设施,从而实现现代生活和古建筑的和谐有序共存。
4. 保护环境并修建“绿色建筑”以前的古建筑脱离了当下环境,需要建立可持续性发展计划,让这些建筑积极地面对和应对现代化需要。
可以改善周边环境,种植花草树木,在建筑内部、外部安装环保设施、加强能源管理计划等。
三、结论古建筑的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改造和保护。
在改造古建筑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保持其古典的美感和历史感,同时也要融入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让古建筑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仿古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仿古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5c5e15c6bd97f192379e911.png)
仿古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石料表面加工粗糙(1)现象石料表面剁斧后,斧印不直顺,不均匀,不细密。
要求磨光的石料表面仍有明显不平之处。
(2)原因分析1)剁斧用的工具未经常修理打磨。
2)剁斧的遍数少,未达到二遍斧以上的要求。
3)剁斧不认真,盲目追求进度,致使斧印间距过大。
4)表面要求磨光的石料,对用机械锯石料时留下的锯痕未做处理。
或局部锯痕过深,无法处理。
(3)预防措施1)斧刃应随时磨平磨尖,必要时应重新淬火。
2)除设计有要求外,剁斧的遍数应为三遍,每“遍”均应剁两次。
3)与经济利益挂钩,对只追求速度不注意质量的作法予以经济处罚。
4)采用机械锯开的石料,应加强验收工作。
锯痕过深,无法补救的石料应予退货。
(4)治理方法1)表面剁斧的石料可重新剁斧。
2)表面要求磨光的石料应重新磨平磨光,无法磨平的,应重新更换。
2.台阶侧表面不平齐(1)现象阶条石、角柱石突出于砖砌台明或陡板石的表面。
(2)原因分析1)不知道怎样才能搞平,而突出在外的作法可使小的误差不易看出,因而索性将其突出在外。
2)明知故犯图省事。
3)不知道平齐的作法才符合传统规矩(唐、宋建筑除外),看到别人这么做,误以为应该突出在外。
(3)防治措施1)安装角柱石、阶条石时,其外皮线应以砖砌台明或陡板石外皮为准。
2)安装中如发现角柱石、阶条石的棱线不能与砖砌台明或陡板石表面完全重合时,不应以墙面或陡板石表面不平的凸出部分为准。
同时应注意石活不能有凹进墙面的部分。
待其牢固后,用石匠工具“扁子”沿角柱石、阶条石、陡板石的边棱将凸出的部分打平。
如为砖砌台明作法,还要用瓦匠工具“磨头”将交接处高出的砖表面磨平。
3.包灰尺寸超过标准(1)现象砌干摆、丝缝墙所用的砖,在砍磨加工时,包灰尺寸被砍得过大。
成砖内灰浆厚度过大,从而使砌体强度降低,甚至引起墙面开裂。
(2)原因分析1)多因以轮锯代替手工操作所致。
轮锯切出的锯口较大,因此误差就会很大。
2)不了解包灰的大小与砌体的强度密切相关,因此未加以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仿古建筑设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随着城市建设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为避免给人造成“千城一面”的印象,许多城市有意识地既修复了一批古建筑,也开发了一批仿古建筑。
这些建筑与当地文化相融合,让人感受中国各地独特的厚重历史,丰富了城市的文化旅游内涵,张扬了城市的个性与气质,形成了该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靓丽风景。
仿古建筑弘扬了民族文化,体现了传统建筑风格,改善了建筑环境,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对于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一直是设计师们寻找创作灵感的来源之一。
在我国很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区、名胜古迹周边,都规划建设了从几千平方米到十几万平方米与之匹配的仿古建筑群。
本文阐述了仿古建筑的含义,以及在仿古建筑设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仿古建筑;城市建设
1、引言
虽然中国的古建筑经历了长达了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但其固有的特点及风格并没发生多大的变化,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堪称为世界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为木材,在选用材料、处理平面和外观设计等多个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木材为主的建筑物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比如:木材容易腐烂且防火性能差等,而新的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缺点,为了延长
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新的建筑材料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仿古建筑中,既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艺术,也提高了仿古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如今的仿古建筑汲取了中国古建筑优良的一面,并将它不断发展完善。
以下本文将来谈谈在仿古建设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2、工程概况
某建筑物始建于五代时期,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有的建筑规模已不能满足相关事业的发展需要,经相关部门研究决定,自2004年开始对其进行修复扩建,大悲殿就是该项工程中的一项。
大悲殿为南方单层双重檐仿古建筑,建筑面积1200m?,总高度25m,面阔七间,共37.8m,进深六间,共30.6m。
屋顶形式为歇山顶,黄色琉璃瓦铺盖,飞檐翘角,气魄雄伟,檐下为七踩斗拱。
室内采用露明造,使空间更高大、更宽敞。
3、仿古建筑的定义
仿古建筑是指在建筑形式上较忠实地模仿传统建筑,并保证建筑外观基本上反映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其结构、材料及施工技术方面均反映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是近现代的建筑作品。
现今的仿古建筑物一般都是由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建成的,并使用适当的方法使其达到仿古的目的。
一般人认为,完全按照古建筑的外观来建筑新的建筑物就是所谓的仿古建筑,其实不然。
对于仿古建筑要满足一下三个要求:
a 建筑物必须存在以下三个部分,即台基、屋身以及屋顶,而
且建筑物的主题部分的屋顶必须是传统形式。
b 台基、屋身以及屋顶之间的比例必须与古建筑物的比例相接近。
c 建筑物的外观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股建筑的结构特征
及装饰风格。
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才可被称为是仿古建筑。
不可以将那些只包含了一点传统建筑物的色彩,或者那些在建筑风格上与传统建筑物有点相似的新建筑物就称为仿古建筑。
4、中国古建筑物的特点及设计要求
4.1 中国古建筑物的特点
中国的古建筑物一般都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一种木构架结构,布局看似平常,实则层次丰富,均衡对称,空间结构井条有序,各个部分都有明确的分工,承重结构布置合理;在对古建筑进行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各个部位的形状、大小及制作方法都有明确的要求。
不仅如此,古时的建筑师们还设计了多种独具风格建筑形式,并且通过合理的装饰方法,使建筑物显得即庄重又华丽。
中国古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有很多种,包括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等。
4.2 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的一般要求
如今的仿古建筑物大多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不是木结构,为了使得建筑物在装饰之后的外观效果能达到模结构的程度,仿古建筑物在结构设计时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4.2.1 模数要求和构件定型化
建筑物中各个受力构件的大小和形状都要满足古建筑的模数的要求。
其他各传力构件也要严格按照古建筑物中各构件的形状和尺寸来确定。
4.2.2 屋面造型要求
建筑物屋面各部位的变化要明显,对其构造也有很高的要求,构架体系可使用步架和举架的方法进行处理,以达到屋面坡度越往上越陡峻,越往下越平缓的效果,将中国古建筑独特的一面完全展现出来。
4.3 在建筑结构中有许多构件具有独特的装饰作用,主要包括斗拱和雀替两种。
4.3.1 斗拱
在斗拱中有一个方型的底座叫做斗,上面的船形木块叫做拱。
斗拱是古建筑中一种独特的型制,处于柱子和木结构梁之间,它的主要作用是传导屋面的荷载、加大屋檐挑出的长度、以及吸收地震的能量等。
对于如今的仿古建筑物来说,斗拱主要起着装饰的作用。
4.3.2 雀替
用于额枋,与檐柱相交处,类似于三角形,在其表面一有雕有装饰的构件。
其主要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辅助拉结和装饰等。
5、仿古建筑在防雷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5.1 接闪器未按照规范要求安装
仿古建筑物的天面设计一般使用尖顶、斜屋檐等。
接闪器得形式一般是明敷避雷针与避雷带相组合。
依据要求,在建筑物的众多易受雷击的部位都应设置避雷带,并在突出部分加设壁垒小针。
但有时考虑其外观的影响,在有些应该安装避雷针的地方并没有安装,从而使一些易受雷击的部位不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之内,当雷击侵袭的时候,很容易导致这些部位的瓦片、混凝土块等构件的脱落,再次对行人造成伤害。
为了减少这样的伤害,必须安装应有的避雷针。
有些仿古建筑物为了满足亮化的要求,在天面安装了一些彩灯线路,部分线路还直接缠绕在接闪器上,受到雷击时,电流会通过彩灯线路窜入电源线路中,对连接在电源线路上的其他用电设备造成损害。
5.2 明敷引下线没有考虑触电压的危害
为了避免触电压对人体构成危害,相关部门明确规定明敷引下线在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橡胶管等保护措施。
此外,还应沿建筑均匀布置尽可能多的引下线,以引下线的分流系数,降低每根引下线中的雷电流,降低雷电反击的概率。
5.3 接地装置没有注意跨步电压的危害
山地的土壤电阻率比较高,一般会在建筑的四周埋设人工接地装置,以降低仿古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
然而山地石多土少,接地装置一般埋设较浅,对于此类的接地装置检测时,应重点注意其是否沿建筑外沿构成环形回路,埋深深度是否足够,必须的绝缘
措施是否妥当。
5.4 仿古建筑内的电子信息设备没有考虑防雷措施
在大多数公园内都安装有多种电气装置,此类电气装置多数安装不合理,使得这些装置极易受到雷击。
在对其进行检测时,要使电气线路在进入建筑前埋地敷设大于10m,并在建筑的进出口处安装电涌保护器。
5.5 其他注意事项
为了消除由雷电而导致的电位差,在仿古建筑物内必须实行等电位连接的方式。
所有金属构件都应等电位连接起来,并可靠接地。
位于仿古建筑旁的大树也应该设有雷电安全警示牌,指引游客选择正确的避雷措施。
6、结语
仿古建筑是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建造难度比较大,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总结传统建筑设计的有点病将其发扬光大,同时正确利用现有的高科技和材料加以改造,使之产生美的吸引力,那么我们的仿古设计能力一定可以迈上更高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郑键雄,林世祺;论仿古建筑在防雷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新建设;2011年7期
[2]王弦;论当代仿古建筑[j];艺术探索;2008年04期
[3]徐虹欣;浅谈仿古建筑设计[j];科技与生活;2010年6期
[4]邓晓春;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j];中外建筑;2006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