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科推拿学讲义[教材]

合集下载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十一章:损伤后遗症、第十二章:功能锻炼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十一章:损伤后遗症、第十二章:功能锻炼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十一章:损伤后遗症、第十二章:功能锻炼第十一章损伤后遗症原发病损愈合,通过药物或锻炼之后,仍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畸形及功能障碍者,即为损伤后遗症。

如四肢骨折或关节脱位整复后,遗留的关节僵直,肢体麻木、发凉,筋肉萎缩;腹腔手术以后引起的肠粘连;烧伤后疤痕组织的形成等即属此类。

手法对于肢体关节畸形的矫正和功能的恢复,对于粘连与疤痕组织的松解,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第一节四肢关节僵直症【定义】四肢各部位的关节损伤,无论是骨折、脱位或伤筋,后期肿胀消退、骨折愈合、脱位整复、筋归原位,但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被贷款活动仍受到限制,严重者功能丧失,关节畸形,即为关节僵直症。

感染性疾病,如结核、骨髓炎、类风湿或化脓性关节炎等引起的骨性关节僵直症,不属于手法按摩之列,本节不于赘述,但临症应注意区别。

【病因病理】在间接或直接暴力引起骨折、脱位的同时,关节内、外亦发生损伤性改变,即“脱位则筋挪,骨断则筋裂”。

若术后处理不当,可致受损局部瘀血不散,组织证连,外人化等反应。

祖国医学认为,主要是经络阻塞,气血不通,营卫不能通达内、外,关节周围筋肉组织得不到濡养,导致关节活动不利。

根据临床观察,主要下列原因:1.骨折或脱位治疗不当,如整复不良,畸形愈合,影响肢体的功能活动。

2.关节附近的骨折或骨折波及关节面,光滑的关节面遭到破坏,而变得粗糙不平,或伤后组织内出血和渗出,造成纤维沉着和血肿机化,以及长期固定,引起关节粘连和僵直。

3.骨折或脱位整复后的超关节外固定,时间过长和固定过紧,迫使受伤肢体长期处于静止的伸直或半屈位,致血管受压,血流不畅、组织缺氧、炎变,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组织失去原有的张力和弹性,发生废用性萎缩或退行性改变,使关节功能活动减弱或丧失。

尤其是关节部位骨折,易形成创伤性关节炎,其预后不佳。

4.少数伤筋的病例,因处理不当,或病人为了减轻伤部的疼痛而不敢活动,久之,即形成关节某个方向运动受限制。

5.伤后因保护不严,复感风寒湿外邪,而出现肢体酸软、无力和疼痛。

伤科推拿学讲义[教材]

伤科推拿学讲义[教材]

伤科推拿学讲义[教材]伤科推拿学讲义伤科推拿学讲义第一章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一、中医伤科学的定义:中医伤科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经络、脏腑损伤疾患的一门科学。

古称疡医、金镞、正体、正骨。

二、中医伤科学内容:内伤与外伤:内伤包括伤气、伤血、伤脏腑;外伤包括伤筋、伤骨、伤皮肉。

1、伤科三大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

2、与五脏的关系: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肺主皮毛。

三、伤科发展简史:(一)起源:起源于原始社会,是一种自发状态的本能活动,表现为外治法的初始应用。

(二)发展初期:周朝至汉代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其中《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对伤科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华佗:创制了麻沸散、五禽戏,擅长外科手术。

张仲景:创立了牵臂式人工呼吸法、胸外心脏按压术,主要用于急救。

(三)总结期:魏晋、隋唐时期。

1、晋代的葛洪著有《肘后方》,又称为《肘后救卒方》和《肘后备急方》。

2、南北朝的龚庆宣著有《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著。

3、隋朝:巢元方,著有《诸病源候论》,是现存最早的病理专著。

4、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伤科专著。

(四)宋元时期:1、元代的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创立了悬吊复位法。

(五)明清时期:1、明代薛已著有《正体类要》。

2、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准绳》。

3、清代吴谦编著了《医宗金鉴》之《正骨心法要旨》。

(六)近现代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第一节损伤的分类损伤:损伤是因外来暴力作用于人体,而使之受伤的总称。

一、损伤分为外损和内伤两类:(一)外伤:分为伤皮肉、伤筋、伤骨。

1、伤皮肉:挫伤:闭合性损伤创伤:开放性损伤2、伤筋:分为筋伤未断裂者和筋伤断裂者两类。

筋伤断裂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1) 轻度:出现一小部分的肌纤维撕裂,肌纤维无明显的长度与弹性改变,按摩后多能很快恢复。

推拿学讲义(九)PPT课件

推拿学讲义(九)PPT课件
• 主治风湿、局部感觉迟钝或肌肉痉挛或头 痛等症。
-
8
• 动作要领
弹法
• 用一手指的指腹紧压住另一手的指甲,用 力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操作时弹击 力要均匀,每分钟弹击120-160次。
-
9
临床应用

合痛的疏项部本 治等作筋部,法 疗症用通最尤可 。,。络为以适
常对,常头用 用项祛用面于 本强风,部全 法、散具、身 配头寒有颈各
-
10
• 拍法 • 击法 • 弹法
叩击类手法
-
1
拍法
• 定义:五指并拢, 用虚掌平稳而有节 奏地拍打体表,称 为拍法。
• 动作要领
• 手指自然并拢,掌 指关节微屈。
• 腕关节自然屈伸动 作,手腕发力,用 力时轻巧而有弹力。
• 动作协调灵活,频 率80-160次∕分。
-
2
临床பைடு நூலகம்用
• 疏筋通络、活血化瘀、缓急止痛、消除疲 劳,强壮作用。
• 适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 • 主治风湿,局部感觉迟钝或肌肉痉挛。
-
3
击法
• 定义: 用手的不同部位或器具有节律的叩 击体表的一定区域,称为击法。
-
4
动作要领
• 接触部位 • ①拳背:手握空拳,腕伸直。 • ②掌根:手指自然放松,腕伸直。 • ③小鱼际:手自然伸直,腕略背屈。
-
5
动作要领
• ④指端。 • ⑤手掌尺侧:手握空拳(捶打)。 • ⑥器具:桑枝棒。
-
6
动作要领
• 击法用劲要快速而短暂,垂直叩击体表, 在叩击体表时不能有拖抽动作,速度要均 匀而有节奏。
• 用力适宜,有节奏。快速击打时,弹力要 大,着力要小,轻重适度,动作协调。

《伤科推拿学》课程简介(社会体育)

《伤科推拿学》课程简介(社会体育)

《伤科推拿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伤科推拿学》
英方名称:《Science of traumatology and massage》
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针灸新医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见习36学时。

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教学目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切实掌握伤科推拿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运用推拿技术防治临床常见病、多
发病,尤其是运动损伤性疾病的目的。

课程内容简介:伤科推拿学是阐述中医伤科与推拿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专门研究运用推拿方法与技能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尤其是
伤科疾病与运动损伤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本课
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形象而直观地进行理论讲授,并结合临床见习、
电化教学、“教学模特”人体点穴、按摩练习和摩感体会等。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
教材:《伤科推拿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梁岷,1版,2001年3月。

参考书目:《伤科按摩术》,四川人民出版社,郑怀贤,1版,1980年1月。

《运动创伤学》,四川人民出版社,郑怀贤等,1版,1982年3月。

主讲教师:李义副教授陈学农教授杨廷辉副教授。

推拿讲义--手法总论(中医药大学教学课件)

推拿讲义--手法总论(中医药大学教学课件)

定 义 内 涵
1、操作工具――术者的手及其他肢体部分 或特制的推拿器械 2、操作部位――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 3、推拿手法本身的技术特征是其所具有的 规范化的动作结构(特定动作)


手法中的“手”指推拿时术者所采用的肢体的一 部分,如手、前臂、肘、甚至脚等;“法”即行 业内的规定与要求,对于手操作而言乃指特定的、 规范化的、技术性的动作与要领。 手法的完整定义应该是:以手或肢体的其它部分 或手的替代物(器械),按照各种特定的、规范 化的技术动作,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所进行的操 作。它是关于手的艺术。
1.持久 要求手法能够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 规范,持续操作足够时间而不变形,保持 动作的连贯性。因为不少推拿手法在临床 应用时,需要操作较长的时间才能取得预 期的疗效,如果缺乏持久性,势必影响疗 效



2.有力 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力量、功力和技巧力。力量 是基础,功力和技巧力需通过功法训练和手法练 习才能获得。 力度的大小要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年龄的差异、 肌肉的厚薄、病位的不同而酌情增减。 力量过轻浮于皮毛,不能深透,达不到阈上刺激 而做了无用功;过重则“损筋折骨,开人关节, 走人元气,徒增患者之苦”。力求做到“轻而不 浮,重而不滞”。
基本要求之间的联系
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
透、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其中,持久(时间) 是保证,有力是基础,均匀与柔和体现的是熟 练与技巧。按阴阳来分,持久,有力代表阳刚 之性,而均匀、柔和代表阴柔之性,四者结合,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较好地体现了刚柔相济, 阴阳平衡的原则。此四者做好了,自然能达到 深透之目的,且深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此中者的密切配合。 深透是推拿临床所追求的目的,是恒量手法质 量的根本标准,也是取得疗效的技术保证。

伤科推拿学__总论

伤科推拿学__总论

中国按摩的门类有哪些?
7.伤科按摩:针对中医伤科进行的按摩。其主要 手法有八种,即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8.运动按摩:按摩运用于体育运动实践,称为运 动按摩,主要包括:赛前和训练前按摩、恢复期按 摩和运动伤病按摩。如《易筋经》中记载的摩腹功, 《少林七十二艺》中的拍打功等。
9.防睡按摩:又称“拿晕防睡”、“放松按摩” 或“催眠按摩”。
5.肿瘤 6.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病患者。如白血病等。 7.皮肤破损或皮肤病患者
七、伤科推拿禁忌症(三)
8.未愈合的骨折、脱位在固定期间 9.孕妇的腰骶和小腹部及产后恶露未净者 10“医家小道”、“有损文雅”, 故
不设推拿科,推拿在民间仍有很大发展。
三、伤科推拿发展简史
7.国内外交流
唐代开始,中医学知识逐渐传播到国外。 约在1000年前,中国康富所著的《按摩手 册》传入法国。法文中称按摩为 “Massage”,就是我国汉代按摩口语 “摩挲”的译音;之后,英、德文都沿用 此名。
中国按摩的门类有哪些?
1.保健按摩:古时属于自我导引范畴,它的 发展与养生学密切相关,其操作以穴位按摩 为主,重视头、腹、腰部的自我按摩。
2.气功按摩:是以按摩为手段,导引为内容, 通过人体感应现象影响患体,以达到治疗目 的的一种特殊疗法。
3.经穴按摩:是完全以经络学说为基础而建 立起来的一种古按摩法。今世流行的“点穴 疗法”、“指压疗法”属于该范畴。
六、伤科推拿适应症
1.间接暴力和慢性劳损引起的软组织损伤 2.直接暴力导致软组织损伤的中后期。 3.骨关节细微错动 4.骨折后遗症
七、伤科推拿禁忌症(一)
1.诊断尚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 2.急性软组织损伤早期肿胀和瘀血严重者 3.传染性疾病

《中医伤科按摩学》

《中医伤科按摩学》

《中医伤科按摩学》> 第一章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第一章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中医伤科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经络、脏腑损伤疾患的一门科学。

历史上称为疡医、金镞、正体、正骨科等。

在祖国医学中,中医伤科学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比较完整的理论和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从开始起便是由生产所决定的。

中医伤科学的起源与形成,也与劳动人民长期的劳动生活、生产实践紧密相关。

距今100多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

便依靠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用原始的劳动工具,有限的劳动经验,简单的劳动互助。

来对付自然界的各种灾难,抗击猛兽的频繁侵袭,以获取必要的食物,同时也相应地逐步积累了原始的医药知识。

原始社会的早期,人们大都住在洞穴或窝棚里,以避风雨寒暑,防备猛兽虫蛇,这是人类最早的预防外伤措施。

但人类在与毒蛇、猛兽搏斗和部落之间发生战争时,也常常发生外伤。

原始人就在损伤疼痛、肿胀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痛苦。

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摸索出一些能医治损伤性疾病的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治伤手法,如对伤口用泥土、树叶、草茎等进行涂裹。

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

公元前11世纪的周代,在医疗分工上已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治疗。

《周礼》中记载。

的“疡医”,就是负责“肿疡、溃疡、金疡、折疡”的治疗。

这里所说的“金疡”,即“金创”。

指由金属器刃损伤肢体所致创伤;“折疡”概括了击、堕、跌、扑所致的骨断筋伤等疾病。

其治疗办法也比较丰富,除内服中药外,还有敷药(祝药)和手术(刮杀)等治疗措施。

那时虽无伤科专著,但在同时期现存最古老的几本医学文献中都有记载这方面的内容。

如《内经》中,就有对跌打损伤的症状、诊断和治疗的论述。

《神农本草经》收集的“主金创续绝筋骨伤”药物达数十种之多。

《金贵要略》载有治“金疮”的王不留行散及治马堕及一些筋骨损伤方。

可见当时伤科学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内经》是我国医学文献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基本理论。

伤科推拿学——精选推荐

伤科推拿学——精选推荐

伤科推拿学第一节颈椎病一、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剌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本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30-60岁的人,男性多于女性。

二、解剖生理:颈椎共有7个,椎间盘6个,椎管和推间孔由椎体和椎弓组成。

(一)寰椎:即第一颈椎,上连枕部,组成枕寰关节。

寰椎无椎体,也无棘突,适宜头部作环转运动。

(二)枢椎:即第二颈椎,通过椎体上方的齿突与寰椎构成寰齿关节。

枢椎便于头向左右活动。

(三)第三至第七颈椎:前面椎体的连接,主要是钩椎关节,后缘是关节突关节。

钩椎关节从左右增强了颈椎的稳定性,防止椎间盘向侧方脱出。

当椎间盘退化变薄时,极易产生骨质增生,导致椎间孔缩小。

(四)椎间孔缩小:临床上易出现神经根和椎动脉受挤压。

三、病因病机(一)内因:颈椎间盘退变为导致颈椎病的内因。

(二)外因:各种急慢性颈部外伤是引起颈椎病的外因。

四、临床表现(一)神经根型颈椎病1、肩背或颈枕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隐痛或剧痛。

2、受剌激或压迫的颈脊神经其走行方向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伴针刺样或过电样麻感。

3、当颈部活动、腹压增高时,上述症状加重。

4、颈部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或发硬、发僵,或颈呈痛性斜颈畸形。

5、患侧上肢发沉、无力,握力减弱或持物坠落。

(二)脊髓型颈椎病1、四肢麻木、酸胀、烧灼感、僵硬无力。

2、头痛、头昏、大小便改变(如排尿、排便障碍,排便无力或便秘等)。

3、重者活动不便、走路不稳,甚至出现瘫痪。

(三)椎动脉型颈椎病1、当头部取过伸位或转向某一方位时,即出现位置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

2、猝然摔倒,摔倒时,神志多半清楚。

(四)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或头晕,枕部或颈后痛。

2、心跳加快或缓慢,心前区或有疼痛。

3、股体发凉、局部皮温降低,肢体遇冷时刺痒感,继而出现红肿、疼痛加重,也有指端发红、发热、疼痛或痛觉过敏。

《伤科推拿学》见习教学大纲(社会体育)

《伤科推拿学》见习教学大纲(社会体育)

《伤科推拿学》见习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专业使用)I 前言伤科推拿学(Science of traumatology and massage)是阐述中医伤科与推拿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专门研究运用推拿方法与技能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尤其是伤科疾病与运动损伤的一门学科。

伤科推拿学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伤科推拿学的教学不仅要向学生讲授中医伤科与推拿的基础理论、推拿作用原理、常用检查方法、推拿手法、常见病与运动损伤的诊断与推拿治疗,而且着重指导学生掌握检查方法、推拿手法、推拿治疗的实际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以适应社会体育保健咨询、竞技体育指导与运动损伤处理、救护的工作需要。

本见习教学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使用。

总教学参考学时数为36学时。

使用教材:《伤科推拿学》,梁岷,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版,2001年3月。

II 正文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推拿作用原理、常用检查方法、推拿手法、常见病的诊断与推拿治疗,使学生掌握检查方法、推拿手法、推拿治疗的实际操作。

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为主要目的,加强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

推拿学临床见习主要是使学生熟悉推拿器具、腧穴取穴方法与定位、推拿临床常用操作手法、临床常见病症和运动损伤性疾病的推拿诊疗及其注意事项等。

同时,配合课堂教学中的人体点穴和推拿常用操作手法示范,结合电视电化教学片与多媒体技术,增强直观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要求推拿的特点是技术性强,实践性强。

因此本课程以《伤科推拿学实验(见习)指导》为教学文件,采用预习、示教、训练等多种教学形式,配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强化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当地结合临床病例讨论,最终达到学生能独立地、熟练地应用推拿方法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

(一)结合临床实际复习相关课程内容。

(二)临床见习要求认真观察学习临床教师的操作要领,回答教师的有关提问;在征得病人或其家属(法律监护人)同意的前提下,在老师指导下于四肢进行推拿手法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科推拿学讲义[教材]伤科推拿学讲义伤科推拿学讲义第一章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一、中医伤科学的定义:中医伤科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经络、脏腑损伤疾患的一门科学。

古称疡医、金镞、正体、正骨。

二、中医伤科学内容:内伤与外伤:内伤包括伤气、伤血、伤脏腑;外伤包括伤筋、伤骨、伤皮肉。

1、伤科三大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

2、与五脏的关系: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肺主皮毛。

三、伤科发展简史:(一)起源:起源于原始社会,是一种自发状态的本能活动,表现为外治法的初始应用。

(二)发展初期:周朝至汉代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其中《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对伤科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华佗:创制了麻沸散、五禽戏,擅长外科手术。

张仲景:创立了牵臂式人工呼吸法、胸外心脏按压术,主要用于急救。

(三)总结期:魏晋、隋唐时期。

1、晋代的葛洪著有《肘后方》,又称为《肘后救卒方》和《肘后备急方》。

2、南北朝的龚庆宣著有《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著。

3、隋朝:巢元方,著有《诸病源候论》,是现存最早的病理专著。

4、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伤科专著。

(四)宋元时期:1、元代的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创立了悬吊复位法。

(五)明清时期:1、明代薛已著有《正体类要》。

2、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准绳》。

3、清代吴谦编著了《医宗金鉴》之《正骨心法要旨》。

(六)近现代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第一节损伤的分类损伤:损伤是因外来暴力作用于人体,而使之受伤的总称。

一、损伤分为外损和内伤两类:(一)外伤:分为伤皮肉、伤筋、伤骨。

1、伤皮肉:挫伤:闭合性损伤创伤:开放性损伤2、伤筋:分为筋伤未断裂者和筋伤断裂者两类。

筋伤断裂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1) 轻度:出现一小部分的肌纤维撕裂,肌纤维无明显的长度与弹性改变,按摩后多能很快恢复。

(2) 中度:肌纤维撕裂严重或肌腱部分断裂,并伴有周围组织的损伤,一般24—48小时内不做推拿。

(3) 重度:肌腱大部分或全部断裂或撕脱 (4)撕脱性骨折。

处理:以手术为主。

3、伤骨:分为轻伤与重伤轻伤:骨骼表面的骨膜受到损伤。

重伤:分为骨折和脱位。

(1) 骨折:又分为骨碎、骨断、骨裂。

骨碎:粉碎性骨折骨断:又分为横形骨断、斜形骨断、与螺旋形骨断。

骨裂:裂纹性骨折。

裂纹在X线片中呈暗影。

骨裂一般不宜用重手法。

压缩性骨折:多发于椎体,常因垂直暴力所致。

病理性骨折:由于周围组织感染而使引起骨质松脆,容易骨折。

(2) 脱位:分为半脱位与全脱位半脱位:常见于骶髂关节、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以及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

全脱位:常见于颞颌关节及肩关节。

(二)内伤:分为伤气、伤血、伤脏腑 1、伤气:分为气闭、气滞、气虚和气脱。

2、伤血:分为瘀血与亡血。

3、伤脏腑:分为头部内伤,胸胁部内伤和腹部内伤。

二、损伤的其它分类方法:(一)根据受伤时间的长短,损伤可分为新伤与陈伤。

新伤小于15天,陈伤大于15天,但这并非绝对,临床还应考虑到患者体质等影响因素。

(二)根据损伤的过程和作用力的性质,损伤可分急性、慢性损伤。

1、急性损伤:突然的、一次性损伤。

2、慢性损伤又称劳损,是指累积微细的损伤。

如腰肌劳损。

陈伤与慢性损伤的区别:陈伤即旧伤,又称老伤或宿伤,指已经发生的损伤。

慢性损伤又称为劳损,是指累积微细的损伤。

共同点:(1)陈伤多有急性损伤史,而慢性损伤多没有;(2)疼痛部位局限,压痛明显;劳损疼痛范围广泛;(3) 陈伤多有瘀肿,娄缩或二者并见;而劳损则没有;(4) 陈伤多有功能障碍,劳损没有; (5) 陈伤多见粘连,故沉疗应以拨离粘连为主;劳损多以点按等手法为主。

(三)根据损伤的程度,损伤可分为轻伤与重伤,影响分类的因素:1、病因性质;2、时间长短;3、作用的强度与深度。

(四)根据受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是否完整,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五)根据病因,可将损伤分为:1、物理性损伤,如光、电、外力、噪声损伤等。

噪声损伤的过程:听力适应?听力疲劳?听力损伤,此损伤可恢复。

2、化学性损伤,如工业污染、空气污染、毒蛇咬伤等。

3、生物损伤,是新兴的课题。

(六)根据损伤因素的职业特点:(1)生活损伤;2、工业损伤;3、农业损伤;4、交通损伤;5、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多见于运动员,“运动推拿”是新兴的课题。

第二节病因伤病:人体在一定条件下,对外界损害因素作出的反应,这种反应通过人本的内在变化而反应出来。

病因:破坏了人体对平衡的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

损伤的病因:一、外因即外在因素,可分为两类:(一)外力作用,分为四种情况:1、直接暴力,直接作用于机体,暴力作用之处即损伤之处;2、间接暴力,通过纵轴或横轴的传导而作用于机体深部骨骼或关节等,容易导致骨折与关节脱位,如传达暴力和扭伤暴力;3、肌肉收缩:肌肉的过度收缩,如肌痉挛;4、持续劳损:如项韧带劳损,还可导致疲劳性骨折。

(二)外感六淫与邪毒感染:1、外感六淫常见的有痹证,可分为肌肉痹与关节痹(伤科角度)。

从中医角度可分为风寒湿痹与湿热痹。

风邪可致行痹,寒邪可致痛痹,温邪可致着痹,腰突症与肩周炎均可归痹证;2、邪毒感染:可导滞化脓性感染,常有开放性损伤史,一般不做推拿。

二、内因:内部因素:内因包括以下因素:1、年龄;2、性别:如颈椎病,男性多为神经根型,女性多为椎动脉型,又如,骶髂关节半脱位多发于女性;3、体质:4、解剖结构,如肩关节活动最大,所以常发生骨折、脱位,腰三椎最粗大,所以常受损伤;5、职业工种:如农村人常见腰突症;城市人常见颈椎病。

第三节病机一、损伤与气血的关系:1、肿与痛是气血损伤的病理反应,先肿后痛形伤气,先痛后肿气伤形,气血两伤多肿痛并见;2、气滞会导致血瘀,从而引起瘀血,又反作用而导致气滞;3、蓄血可引起瘀血泛注而攻心,亡血可导致血脱晕厥;4、气血的虚实与伤痛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对伤痛的过程和愈后有一定影响。

二、损伤与筋骨的关系:筋骨损伤可累及气血,也可累及肝肾精气,同时气血功能失常及肝肾精气盛衰,也关系到筋骨损伤后的恢复。

三、伤与经络的关系:1、脏腑的伤病能影响经络运行;2、经络的运行阻滞又能引起脏腑和筋骨的功能失调;四、伤与脏腑的关系:1、脏腑不和能引起经络的阻滞和气血的凝滞,从而使皮肉筋骨干失濡而导致肢体的病变;2、各种病候与脏腑息息相关,损伤瘀血可反应于脏腑而引起病候;脏腑病候与骨关节病变关系密切且相互影响。

第三章辨证诊断第一节问诊问诊的内容:一、主诉:案例:1、腰痛一个月,加重三天;2、颈椎病:(1)颈项部疼痛伴左上肢放射一周(为神经根型)。

(2)颈项部疼痛同时伴上下肢麻木(为脊髓型);(3)颈项部疼痛同时伴恶心呕吐(椎动脉型);3、肩周炎:肩周疼痛伴活动障碍一月;4、腰突症:腰部剧痛,伴右下肢后外侧的放射痛。

主诉包括主要症状和发病时间。

伤科主诉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情况;功能受限情况;肿胀或畸形。

二、疼痛:问疼痛应注意:1、起始日期;2、疼痛性质;3、疼痛部位;4、疼痛程度。

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疼痛服药后可明显减轻。

三、受伤的时间:侧弯腰最易出现腰椎间盘后突。

四、受伤时的原因和体位:五、伤势:受伤部位及程度。

六、伤处:受伤部位的各种症状。

七、受伤时的肢体功能:判断肢体功能。

1、功能受限出现的时间(损伤时还是损伤后出现);2、功能受限出现的部位:临床最易出现功能受限的部位如下: (1)颈项部(2)肩部(3)腰椎(4)踝关节(5)腕关节(6)指关节。

3、受伤后肢体功能受限的程度(根据活动范围判定)。

(1)冈上肌损伤,肩外展60度—120度时痛剧,超过或不及时减轻;(2)梨状肌损伤:抬腿大于60度痛减。

八、过去史:腰突症常有8—10年腰痛史,其发展过程为:腰痛?腰腿痛?腿痛。

屈颈试验阳性阳性,患者可提示腰突症。

九、家庭与个人生活史:十、医治经过及其他:就诊前曾服任药及如何诊治。

第二节望诊定义:望诊是通过视觉或借助于触摸来观察疾病表现于外的病情、病态方法。

一、望全身,包括望神色与形态。

形态的改变:如骨折、脱位肿胀等。

步态:划圈步,提示大脑神经受损。

二望局部:包括:1、望畸形;2、望肿胀、瘀斑(肿胀的程度及色泽变化);3、望创口,主要指开放性损伤,应注意(1)创口的大小;(2)创口的深浅;(3)创口边缘的整齐度。

4、望肢体的功能:包括主动与被动活动。

三、望舌质与舌苔:辨舌质,可辨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深浅。

出自《辨舌指南》。

四、量法:定义:对伤肢诊断时可用尺或量角器来测量伤肢的长短,粗细以及关节活动的大小等,并与健侧作比较。

通过量法,能使辨证既清楚又具体并,可以正确地记录。

1、量长短:直线距离;2、量粗细:粗于健侧,可提示骨折、脱位、伤筋肿胀;细于健侧,可见于肌肉萎缩。

3、测量关节活动范围,伤科多指小于健侧,即受限,常采用中立位0度法和邻肢夹角法。

第四节闻诊——听诊根据伤科特点可分为:一、听筋的响声(一)关节摩擦音首先把一只手放于关节近端,另一手放于远端做活动。

1、柔和音:声音很细很匀,见于慢性或急性关节疾患;2、粗糙音:见于骨性关节炎,多指骨质增生,多见于唇样骨质增生;3、尖细音:骨、关节内有一游离体或移位的软骨。

(二)腱鞘炎和腱周围炎的摩擦音。

1、弹响指:屈拇或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在屈指和伸指时会听到弹响声,多为肌腱通过肥厚的腱鞘时产生;2、捻发音:多见于股四头肌、跟腱、前臂伸肌群的腱周围炎。

(三)关节弹响声:多见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二、听创伤引起的皮下气肿的摩擦音:有捻发音或捻发感。

三、听骨擦音:是骨折的特征之一,见于横断且不错开,不接触(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临床检查多不用,以免患者过痛。

四、听入臼声:入臼声见于关节脱位而又整复成功者。

关节脱位整复成功后应固定一下。

五、听啼哭声:多用于小儿,因为儿科为哑科,小儿之啼哭声对于疼痛等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切诊切诊包括脉诊和摸法脉诊:通过脉诊,可察知机体的气血、虚实、寒热等变化。

一、切脉(一)伤科脉象:1、浮脉:新伤、瘀肿、疼痛剧烈;2、沉脉:腰脊部的损伤;3、迟脉;主瘀血阻滞和伤筋挛缩;4、数脉:损伤、发热;5、滑脉:胸部挫伤、气血壅滞;6、涩脉:气滞血瘀,经络不畅的陈伤;7、弦(紧)脉:外寒所致的劳伤;8、濡脉:见于气血不定所致的劳伤;9、洪脉:损伤后瘀血生热;10、细脉:体弱久病,诸劳虚损; 11、芤脉:损伤出血过度;12、结代脉:剧痛。

室性早搏,可致代脉,房性早搏,可致结脉。

(二)伤科的脉诊纲要:1、瘀血停积者多系实证,帮脉宜坚强而实,不宜细而涩,洪大者顺,沉细者恶。

2、亡血过多多系虚证,故脉宜虚细而涩,不宜坚强而实,故沉小者顺,洪大者恶;3、六脉模糊者,证虽轻而预后必恶;4、外证虽重而脉来缓和有神者,预后良好;5、重伤痛极时脉多弦紧,偶然出现结代脉,系疼痛引起的暂时脉象,并非恶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