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
(3)教育思想
主要贡献在于: 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
办私学。
打破了教育被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
此外:在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 方法方面孔子都提出许多对后世的教 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主张。
(4)编订整理出“六经”
孔子的影响
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 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
儒学政治上占统治地位,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练习题分析: 1.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问:解题的关键概念的要素
思路引领:时间、“百家”的出现、“争 鸣”
第二问:解题的关键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思路引领:现实的影响和长远的影响 提示:形成……体系;奠定基础;思想解放运动。
不同
理学
对宇宙的 构成看 宇宙万物是由“理” 和“气”两个方面 构成,是一种客观 唯心主义的观点
心学
“心外无物” “心即 理”,离开人的意识, 任何事物都不存在, 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的观点
从道德主 张看
人应以外在的“天 理”和为行为规范
人应以 “内心”的 自修、自省达到良 知,从而为善
“百家争鸣”的局面
体,情是心之用,心是包括体用的总体。
“心性论”: “心有体用”、“心统性情”(性是心之
三、王阳明的心学
1、地位 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心学” 2、思想 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 形成“心即理”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 对“仁”的思想进行发挥, 提出“致良知”的学说
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出现批判思想的历史背景
2.[学思之窗]
思路引领:理解四中看法,谈看法
提示:注意全面看问题
四种看法都有局限。未有揭示人的真正本质和内涵. 从人性客观上说,随着人的生存环境变化;从主观上说, 是随着人生的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和社 会属性。
3.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解题关键: 背景 “仁”的思想 思路引领:儒家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原因; 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
推荐 策问
3、“贤良对策”的作用
使得一批知识分子得以通过应对 而步入政府官员的行列,封建国 家获得了所需要的能臣干吏。
3、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 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
影响: 是宋明儒学主流,在政治、教育、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 远;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片面强调重义轻利。强调道德修行,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背景: 明清之际 活跃的儒 家思想: 批判思想 李贽及其“异端”思想 三大进步思想家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核心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儒家思想的产生、 发展,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
(儒学发展的主要的4个阶段)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觉醒、百家争鸣 儒学创立(孔子) 发展(孟子、荀子) 取得“独尊”地位,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汉唐、宋、明: 以儒学为主的三教合流、 三教融合的理学
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二.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兼爱” “非攻”“尚贤” 节俭 道家 老子 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
演变、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政治上主 张“无为而治”
庄子
法家 韩非 子
继承老子的学说,认为 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
历史向前发展、 政治改革 主张法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汉武帝的措施 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 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3、结果 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 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儒学形成(春秋)
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西汉) 宋明理学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办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一、孔子及儒学的勃兴
政治思想
A、“仁”(核 心) B、民本思想
问题1、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 “德” ?
(1)主观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
隶主的统治。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 (2)具有进步性: 地位,促进生产的展。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 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性恶论,但认为学礼和法治可达到君子、圣人境界
战国时期 成为显学
荀子
主张人治、法制并重 综合法、道使儒学体系更 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提倡“舟水之喻”
背景: 汉武帝时国力? 实行“举贤良对策” 作用 汉 代 儒 学 的 正 统 地 位 董仲 舒新 儒学 的思 想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
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儒家的形成 (春秋)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西汉)
宋明理学 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之际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 背 景 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归儒”的主张 隋唐时 期三教 唐代儒学有有融合的趋势,向理学发展 合一 唐代《五经正义》使儒家经典有了标准读本
儒学的 理论化、 体系化: 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完成 宋明理 程朱 地位 了更为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成为新兴 学 理学 的理学 主张 二程:“万物皆是一个天理”;伦理道德 是天理 就 朱熹 “理气论”和心性论 王阳明 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心外无物 的心学 思想核心:“致良知”、发挥儒家仁的思想 影响:
*基本线索:
春秋战国
秦汉
强调内心“良知”的心学
明清: 批判继承儒学的民主思想 批判君主专制、抨击纲常伦理、倡导经世致用、 要求思想解放
百家争鸣局 面的出现
原因: 政治、 经济、阶级关系、意识形态、
局面的出现 时间 流派、代表人物 意义 孔子及儒 主张和 核心是仁,包含民本思想 学的勃兴 贡献 主张“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 教”并创立私学整理…… 孟子、荀子是儒家思想体系奠基人,使儒学体系更 完善,成为当时显学 孟子 性善论 “仁政”的思想, 民贵君轻的观点
孟子
仁政
荀子
仁义 君舟民水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足食…民信之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儒学境遇
春秋:应运而生 秦朝:遭打击 战国:蔚然大宗 西汉初期:逐渐复苏
汉武帝的“贤良对策”
1、西汉前期统治者重视人才 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
4、贤良对策”的原因 边境不宁、王国威胁、阶级矛盾
2、“贤良对策”的方式
反对天命论、 天知论,建立 《读通 唯物主义体系 鉴论》
王夫之 耕者有其田
经世致用
黄宗羲: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的兴亡,而在万民的忧乐” 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提倡法治)
王夫之:
“气者理之依也”、“天下惟器”(物质第一性) “天地之化新”
构成早期启蒙思想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 历史进步性
心学和理学的关系
*心学是理学的发展,心学是明朝时期的理学 *共同点: 思想范围上: 同属儒学的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 思想主张上:都强调意识(理、心)第一,物质第二,同属 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目的上: 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 为,从而维护统治的社会秩序 地位和影响: 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产生重 大而深远的影响
政治
经济
思想
批判继承传 统儒学,具 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代表作
共同 反对君主专制 重视手工业 独裁、提倡 和商业,提 思想 倡“经世致
“人民为主” 用”
激烈批判封建“工、商、皆 “天下为主, 《明夷 待访录》 民生之本” 君为客” 黄宗羲 专制制度
顾炎武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经世致用
实践中求 《天下郡 真知 国利病书》
“三纲五常”和孝道
发挥儒家仁政思想,限制土地兼并,轻瑶薄赋 儒学 汉武帝 肯定新儒学思想 成为 措施 设立“五经”,教育遂成为儒学所垄断 正统 兴办太学,大大提高儒学地位 初步建立地方教育体系,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 独尊的地位 结果: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
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意义:
三、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1、孟子的思想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2、荀子的思想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提出“君舟民水”(民本) 主张“性恶论” 3、孟子和荀子的贡献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仁的思想
同 民本思想 爱人
1、政治:专制统治腐败、农民起义打击
2、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 发展 3、思想文化:纲常礼教腐朽、文化专制、西 学东渐
1、李贽及其“异端”思想:
破除迷信崇拜
批判程朱理学
主张男女平等 倡导个性自由
李贽
三大进步思想家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顾炎武:(1613-1682)江苏昆 黄宗羲:(1610-1695)号梨洲 王夫之:(1619-1692), 山人,人称亭林先生。早年参加反对 浙江余姚人。其父黄尊素反对宦官专 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 宦官专权的政治活动,后因屡次落第 权而死于诏狱。赴京讼冤途中,以铁 自小留心时务,志在经世。抗清 而绝意科举。清军南下后参加抗清活 锤伤仇人。参加过抗清活动,失败后 失败后,隐居于衡阳石船山著书 动,失败后游历各地,著书立说。 隐居著述。 立说,人称船山先生。
魏晋隋唐时期的儒学发展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程颢 程颐
思想: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 普遍原则) 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仁是万物俱生的
朱熹的思想主张:
气是构成事物的原料,理是事物的本质和 “理气论”:
规律,现实世界中理、气不本离,从本原 来说理先于气。
1、 “百家争鸣”的含义:
社会上
学术上
各学派
不同看法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流派针对当时社 会上和学术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他们互相诘 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这就是“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经济: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崩溃
大变革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候士大夫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