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战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战略

沈荣华

胡锦涛总书记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讲话时指出:“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纵观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人才。现代科技激烈竞争,知识经济高速发展,作为战略资源的人才因素,更广泛地表现在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必然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人才需求特征

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看,中国的人才需求主要有以下四大特征:

1.结构多样性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教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中国正在同时致力于完成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层面的创新任务。这一特征,决定了中国对于创新人才的结构需求具有多样性。我们不仅需要加强原始创新方面的人才,即掌握各种现代科技基础和源头方面的人才;而且需要大量集成创新方面的人才,即把很多技术创新集成在一起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的人才。上海一家由留学生回国创办的企业,经过几年努力,不仅掌握了2.5G芯片的核心技术,而且攻下了三代的芯片,如果进一步产业化,将对我国在手机领域提高国际竞争力、占领国际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我们从三个维度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直接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

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看,我国正在同时完成工业化和赶上信息化的双重任务。这一国情,也决定了中国对于人才结构的多样性,我们不仅需要适合于现代知识经济要求的人才,即掌握各种现代科技的专门人才;而且仍然需要大量适合于工业化的人才,即加工制造业中的各类专门技术人才。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

化的要求看,我们还需要以上两个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即懂得如何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包括工业化和知识经济等各方面的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

2.素质的创新性

目前,我们科技人才资源总量已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达105

万人/年,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但是,我国创新人才的素质不高,特别高层次创新人才十分短缺,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据2005中国人才报告,中国人才综合指数为0.35,在美国等48个国家中列第37位。比较之下,中国人才综合指数居于中后位置。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需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以使我国在发展知识经济中赶上发达国家。

我们必须看到,进入新世纪,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它呈现出三大趋势:知识爆炸现象加剧,知识老化速度加快,科学综合化、一体化趋势加强。由于知识的快速更新,人才也处于快速的新陈代谢之中。如果不能与时惧进,不学习进取,任何一方面的人才都可能很快被淘汰。也就是说,人才必须自身具有不断创新的特征,而不只是对己有知识或技能的掌握。在这里,知识经济中的创新与工业经济形成了显著的差异。工业经济中的创新是指企业家把一种新技术变为产品的市场开发能力,而在知识经济中,创新本身就是不断进行新产品和产业的研究开发,这也就要求人才具有懂科技与市场的双重素质。

3.思维的战略性

在新世纪新阶段,相对落后的中国要迈向创新型国家。这一目标,决定了发展必须要有战略思维和战略智慧。从大的方面看,我国的“十一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通过战略研究,明确了未来5年、15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科技发展的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广大科技人员的战略智慧。从小的方面看,不论是某一领域的技术进步,还是某一产业的长期发展,也都需要有经济和技术方面的人才进行战略规划。具有经济战略眼光的技术专家和具有科学技术知识的经济专家对提升国家的

综合国力都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正处于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的转变,我们的人才要能把握住这一发展特征,依照这条能迅速增强国力的新的发展道路进行战略探索与技术创新。

4.管理的开放性

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建设创新型国家,一个重要特征是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其中包括人才的流动。在目前中国的发展阶段上,人才可能出现两种流失。一种是基础人才向外流失(如优秀大学生出国留学);一种是专业性的人才国内流失(如优秀人才被外企聘用),这更增大了国有企业的人才短缺和竞争压力。建设创新国家,中国需要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开放性地规划国家人才战略,突破当前阶段人才短缺的巨大困难。吸引海外留学生回国效力,以开放的政策集聚外籍人才,等等,都是开放性人才战略的内容。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战略

当今世界,人才日益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因素。人才素质、结构和规模直接反映出国家科技经济实力的大小强弱。为了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地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世界都在实施人才战略。美国联邦政府专门制定了《2002联邦人力资本战略》,首次提出要实施“人才战略”;日本制定了《21世纪日本人战略》,提出要培养适应全球竞争需要的人才;韩国则制定了《人力资源、知识、新起飞: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提出到2005年使韩国的人才竞争力跻身世界前10名;欧盟、东欧等国家和地区也在千方百计加强人才培养。根据世界人才战略发展趋势,这里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八大人才战略。

(一)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点,人才资源开发要大力推进人力资本优先积累战略,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

据专家研究,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曾经有过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种是以物力资本优先积累发展经济的模式,一种是以人力资本优先积累发展经济的模式。两种战略的实施结果(1960年至1978年),以物力资本优先积累的国家和地区,人均GDP的平均增长为3.86%,而以人力资本积累优先的国家和地区则为4.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