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困境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现实中囚徒困境的实例

现实中囚徒困境的实例

现实中囚徒困境的实例【实用版】目录1.囚徒困境的定义和概念2.囚徒困境在现实中的实例3.解决囚徒困境的方法和策略正文正文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模型,它描述了两个罪犯被捕后,警方分别与他们单独进行审讯。

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那么警方无法证明他们有罪,两人都将获得轻判;如果其中一个人供认,而另一个人保持沉默,那么沉默者将被判重刑,而另一个人则不被惩罚;如果两人都供认,则两人都将被判处较轻的刑期。

这个模型反映了在自私的情况下,合作可能导致更好的结果,而不合作则可能导致更差的结果。

尽管囚徒困境是一个抽象的模型,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类似的实例。

例如,在商业竞争中,两家公司可能会陷入囚徒困境。

如果它们都降低价格,那么双方都将失去利润,但如果它们都保持高价,那么可能会有其他竞争者进入市场。

另一个例子是环境问题。

各国都知道减少排放将有利于全球环境,但如果其他国家不采取行动,那么单个国家采取行动将损害其经济。

这些实例都反映了在现实中,囚徒困境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那么,如何解决囚徒困境呢?一种方法是通过合作。

在商业竞争中,如果两家公司可以达成协议,共同维持价格,那么双方都将受益。

在环境问题中,各国可以通过国际协议来共同减少排放。

然而,建立信任是合作面临的一个挑战。

在警方审讯的例子中,罪犯们很难相信对方会保持沉默。

因此,为了解决囚徒困境,我们需要找到方法来建立信任。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惩罚和奖励。

如果警方可以向罪犯们提供奖励,以鼓励他们保持沉默,或者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以阻止他们供认,那么囚徒困境就可以得到解决。

同样,在商业竞争中,如果一家公司可以向另一家公司提供奖励,以鼓励它们保持高价,或者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以阻止它们降低价格,那么囚徒困境也可以得到解决。

总的来说,囚徒困境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而解决囚徒困境的方法包括合作和惩罚奖励。

简述囚徒困境及其结论

简述囚徒困境及其结论

简述囚徒困境及其结论
囚徒困境是一个经典的博弈论案例,描述了两个囚犯被捕后被关进两个单独的牢房,无法通过通信相互帮助或寻求逃脱机会。

他们必须选择自己的行为,要么合作,要么互相背叛,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囚徒困境的假设是:两个人的行为都是理性的,不会考虑到道德或法律的因素;两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们背叛对方会导致自己受到更严厉的惩罚;他们无法找到第三方来帮助或合作。

在囚徒困境中,两个囚犯的最优策略是合作,这意味着他们应该将对方供出,从而各自获得一次逃脱的机会。

然而,如果他们选择合作,那么他们就必须同时供出对方,这将导致他们一起被判刑。

因此,两个囚犯都选择背叛,并各自获得了更高的收益,即逃脱了惩罚。

囚徒困境的结论是,在极端的情况下,两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他们的理性和利益一致性,而不考虑道德或法律的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合作或背叛都是最优策略,但无法找到第三方来协助或合作。

囚徒困境的案例表明,在复杂的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理性和利益因素的影响,而不考虑道德和法律的因素。

这也提醒我们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做出理性的判断。

博弈论中经典案例--“囚徒困境”

博弈论中经典案例--“囚徒困境”

博弈论中经典案例--“囚徒困境”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案例囚徒困境” 。

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

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八年。

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

囚犯可以做出如下选择:1、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2、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

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

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两个囚犯一点儿刺激: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

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

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

那么,这两个囚犯该怎么办呢?是选择互相合作还是互相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他们俩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自由。

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择。

A 犯不是个傻子,他马上意识到,他根本无法相信他的同伙不会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带着一笔丰厚的奖赏出狱而去,让他独自坐牢。

这种想法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但他也意识到,他的同伙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来设想他。

所以A 犯的结论是,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诉警方,因为如果他的同伙笨得只会保持沉默,那么他就会是那个带奖出狱的幸运者了。

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根据这个逻辑向警方交代了,那么,A 犯反正也得服刑,起码他不必在这之上再被罚款。

所以其结果就是,这两个囚犯按照不顾一切的逻辑得到了最糟糕的报应:坐牢。

囚徒困境模型的几个现实例子囚徒困境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

博弈论囚徒困境案例

博弈论囚徒困境案例

博弈论囚徒困境案例博弈论囚徒困境案例引言博弈论是研究人类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它探讨的是在多个参与者之间进行决策时,每个参与者的最优策略和最终结果。

其中,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比较典型的案例之一。

一、什么是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它描述了两个犯罪嫌疑人被捕后面临的选择问题。

如果两个嫌疑人都保持沉默,则他们都会获得轻判;如果一个人供出另一个人,则供出者将获得免罪或轻判,而另一个人则会被判重刑;如果两个人都供出对方,则他们都将被判重刑。

这种情况下,每个嫌疑人都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和对方可能做出的选择。

二、实际案例分析1. 美苏核武器竞赛美苏核武器竞赛可以看作是一个大规模的囚徒困境问题。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和苏联都在积极研发核武器,这导致了一种军备竞赛的局面。

如果两个国家都不研发核武器,则两国都可以获得和平和安全;如果一个国家研发核武器而另一个国家不研发,则前者可以获得军事优势,后者则会处于劣势;如果两个国家都研发核武器,则两国都将处于危险之中。

这种情况下,每个国家都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和对方可能做出的选择。

2. 环保问题环保问题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囚徒困境问题。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那么整个社会将会受益;但是,如果有些人不愿意参与环保行动而其他人却积极参与,那么后者将付出更多的代价。

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要考虑自己的利益和其他人可能做出的选择。

三、如何解决囚徒困境1. 合作合作是解决囚徒困境的最佳策略。

在合作的情况下,两个嫌疑人都会保持沉默,从而都能够获得轻判。

在其他的囚徒困境问题中,合作也可以带来更好的结果。

2. 威慑威慑是解决囚徒困境的另一种策略。

在威慑的情况下,一个嫌疑人会选择供出另一个人,以期望获得免罪或轻判。

这种策略需要有足够的信誉和实力来支持,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3. 协商协商是解决囚徒困境的另一种策略。

通过协商,两个嫌疑人可以达成共识并保持沉默,从而都能够获得轻判。

囚徒困境法律案例(3篇)

囚徒困境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一个著名的模型,用以描述两个理性个体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如何做出决策。

在法律领域,囚徒困境的模型也常常被用来分析司法公正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探讨囚徒困境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司法公正。

二、案例背景某市发生了一起盗窃案,犯罪嫌疑人甲和乙被警方抓获。

经过初步调查,警方发现甲和乙曾共同实施过盗窃,但具体分工不同。

甲为盗窃的主要策划者,乙为实施者。

然而,由于证据不足,警方无法同时将两人定罪。

在审讯过程中,甲和乙都面临着是否认罪的选择。

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警方由于证据不足,只能以盗窃罪对乙进行轻判。

但如果其中一人认罪,而另一人保持沉默,则认罪者可能会获得减刑,而保持沉默者将面临重判。

如果两人都认罪,则可能会根据他们的罪行和态度获得相应的刑罚。

三、囚徒困境的博弈分析在这个案例中,甲和乙的决策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

以下是具体的博弈分析:- 甲的选择:- 若乙保持沉默,甲可以选择认罪或保持沉默。

- 若乙认罪,甲可以选择认罪或保持沉默。

- 乙的选择:- 若甲保持沉默,乙可以选择认罪或保持沉默。

- 若甲认罪,乙可以选择认罪或保持沉默。

以下是可能的博弈结果:1. 甲和乙都保持沉默:甲可能被判较轻的刑罚,乙也可能被判较轻的刑罚。

2. 甲认罪,乙保持沉默:甲可能获得减刑,乙将面临重判。

3. 甲保持沉默,乙认罪:乙可能获得减刑,甲将面临重判。

4. 甲和乙都认罪:两人都可能面临较重的刑罚。

四、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甲和乙都面临着是否认罪的选择。

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两人都倾向于选择认罪,以获得减刑。

然而,如果两人都选择认罪,他们都将面临较重的刑罚。

如果其中一人选择保持沉默,而另一人认罪,则保持沉默者可能会获得较轻的刑罚。

在这种情况下,甲和乙的决策将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对法律的认识:如果甲和乙都认为法律是公正的,他们可能会选择保持沉默,以期待司法公正。

囚徒困境商业案例说明

囚徒困境商业案例说明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案例,用于解释在合作与背叛之间做出决策的难题。

在商业环境中,囚徒困境也经常出现。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商业案例,说明囚徒困境的实际应用。

假设有两家公司A和B,它们是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

最近,它们共同发现了一个新的商业机会,如果两家公司合作开发,有望获得巨大的利润。

然而,如果其中一家公司背叛合作,独立开发并抢占市场,可能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在这个情境下,A公司和B公司就陷入了一个囚徒困境。

如果两家公司都选择合作,它们将共同分享市场上的利润,实现双赢。

但如果其中一家公司选择背叛,它就有可能独占市场,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另一家公司则会受损。

同时,如果两家公司都选择背叛,它们将陷入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导致两败俱伤。

为了确保合作的成功,A公司和B公司需要建立一种信任机制。

它们可以通过签订合同、分享风险和制定惩罚措施来约束对方的行为。

例如,它们可以约定在背叛的情况下必须支付巨额赔偿金,从而增加背叛的成本。

这样一来,即使其中一家公司面临背叛的诱惑,也会因为背叛的后果而选择合作。

总之,囚徒困境在商业环境中经常出现,但通过建立信任机制和约束措施,企业可以克服这一困境,实现合作与共赢。

博弈论案例分析

博弈论案例分析

博弈论案例分析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商业策略中,博弈论是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

它研究在具有相互依赖关系的决策者之间如何做出最优决策。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博弈论案例分析:1. 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著名的例子之一。

它描述了两个被捕的罪犯面临的决策问题。

每个囚犯可以选择合作(保持沉默)或背叛(供出对方)。

如果两人都合作,他们都会被轻判;如果两人都背叛,他们都会被重判;如果一个合作而另一个背叛,背叛者将被释放,而合作者将受到最重的惩罚。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两人都合作是最优的集体结果,但个体理性导致他们最终选择背叛对方。

2. 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由数学家约翰·纳什提出。

它指的是在一个非合作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选择了自己的最优策略,前提是其他参与者的策略是已知的。

在囚徒困境中,纳什均衡就是两人都选择背叛,因为无论对方如何选择,背叛都是每个囚犯的最优策略。

3. 公共物品的提供公共物品的提供是博弈论在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应用。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即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且无法阻止未付费者使用。

这导致了一个“搭便车”的问题,即个体可能倾向于不支付公共物品的成本,而是依赖其他人的支付。

博弈论可以用来分析如何通过激励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通过征税或罚款。

4. 拍卖理论拍卖理论是博弈论在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应用。

它研究在不同拍卖规则下,买家和卖家如何制定策略以达到最优结果。

例如,在英式拍卖中,价格逐步上升,直到只剩下一个出价者;而在荷兰式拍卖中,价格从高到低下降,直到有人接受当前价格。

博弈论可以帮助分析在不同拍卖形式下,参与者如何制定出价策略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5. 冷战时期的核威慑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核威慑是一个典型的博弈论案例。

双方都拥有能够摧毁对方的核武器,但任何一方首先使用核武器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有动机保持克制,以避免触发全面的核战争。

现实中囚徒困境的实例

现实中囚徒困境的实例

现实中囚徒困境的实例引言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一个经典的概念,用于描述在合作和背叛之间做出选择时所面临的困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与囚徒困境相关的实例,这些实例涉及各个领域,包括社会、经济和政治等。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说明现实中囚徒困境的存在及其影响。

实例一:环保与经济发展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常见的囚徒困境。

让我们以一个虚构的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假设某国政府面临着两个选择:A. 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B. 推动经济发展。

如果该国采取A,将会对工业企业施加更严格的环保限制和监管措施,以减少污染和资源消耗;如果该国采取B,则会放松对工业企业的环保要求,鼓励更多投资和增加就业机会。

两种选择都有其利弊。

如果该国政府选择A,即采取严格的环保政策,工业企业将面临更高的成本和限制,可能导致一些企业无法承受而倒闭,从而造成失业问题。

另一方面,环境质量的改善将有益于整个社会,减少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如果该国政府选择B,即推动经济发展,工业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机会来扩大产能和利润。

然而,这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加剧和资源消耗的增加,给未来带来更大的环境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企业都希望其他企业采取环保措施,以便它们可以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然而,在缺乏有效监管和合作机制的情况下,很少有企业愿意主动采取环保措施。

这就形成了一个囚徒困境:如果每个企业都不采取环保措施,则整个社会将面临更大的环境问题;但如果一个企业单独采取环保措施,它可能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解决这个困境需要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监管。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环保政策和法规,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

同时,政府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企业遵守环保要求。

只有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与监管的平衡,才能实现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实例二:合作与背叛合作与背叛是囚徒困境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让我们以一个实际的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囚徒困境案例分析

囚徒困境案例分析

囚徒困境解说例子1950年,由就职于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

经典的囚徒困境如下: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

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1年。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相关术语称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8年。

用表格概述如下:解说如同博弈论的其他例证,囚徒困境假定每个参与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心另一参与者的利益。

参与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的话,此策略称为“严格劣势”,理性的参与者绝不会选择。

另外,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干预个人决策,参与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策略。

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

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

试设想困境中两名理性囚徒会如何作出选择:若对方沉默、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背叛。

若对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会选择背叛。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

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

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8年。

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帕累托最优解决方案。

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1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两人背叛对方、判刑8年的情况较佳。

现实中的囚徒困境现实案例

现实中的囚徒困境现实案例

现实中的囚徒困境现实案例-优势策略均衡-免费搭车(博弈策略)1、家电价格战:由于彩电行业是寡头控制的,9大厂商控制了70%的市场份额,这样的博弈互动特征更为突出。

1999年4月,长虹为扩大市场宣布彩电产品降价,各整个行业市场造成巨大震动,随即康佳、TCL、创维达成默契:建立彩电联盟。

直到4月20日上午,康佳仍然表示不降价,但是当晚即改变主意,使得TCL和创维措手不及,价格战立即蔓延开来。

大家都降价对于各自的扩大市场没有多大帮助,反而使得利润都被削弱了,1996~2000年,彩电行业发生大的价格战达到8次以上,整个行业的利润被极大削减,全行业进入亏损,信息产业部统计价格战使行业利润减少147亿元。

价格战于人于己都不利,为什么还打价格战呢?这是一个简单的囚徒困境博弈形势。

双方作好的结果都是降价,降价都是“优势策略”。

大家可能会想到成立价格联盟,但是事实是:2000年6月9日,TCL、海信、创维、厦华、乐华、金星、熊猫、西湘9家厂商歃血结盟,召开了彩电联盟峰会,实际上是一纸空文,当年8月康佳响应长虹的降价20%口号,率先脱离9家同盟会,价格战在次开打。

所以,任何同盟都敌不过“先下手为强”的背义利益来的真实。

2、军备竞赛:冷战时期的美苏军备竞赛都是各自的优势策略,双方都无法信任对方不搞军事发展,都担心自己被设计而陷入危险,所以即使曾经出现了“盟约”,最后还是不得不撕毁。

3、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哈丁(Hardin)于1968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公共地悲剧》经常被引用,表达了这样一个思想:如果人们都只关注个人福利,公共资源就会被过度使用。

例如:《公共草地牧羊》一片公共草地可以养羊,但是随着羊的数量增加,草地对羊的贡献价值再下降,假设养2只羊,每只可以带来100元的价值,养3只羊,则每只可以得到60元的价值,到了养4只以后,每只的价值只有40元。

如果共有2个养殖户,可以各自选择养1只还是2只时,盈利表显示各自的优势策略是养2只,共4只,所以草地作为公共资源只能产生4x40=160远的价值,远低于2x100=200的贡献,这就是公共资源过度利用,而最后各人利益也被消减了。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博弈论的应用无处不在。

从商业竞争到日常决策,从国际关系到体育比赛,博弈论的智慧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几个经典的博弈论案例,深入理解其中的策略和思维。

案例一:囚徒困境假设有两个犯罪嫌疑人 A 和 B 被警方抓获,但警方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们的罪行。

于是,警方将两人分别关押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并分别告知他们以下的规则: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不坦白),那么他们都将被判处较轻的刑罚,比如监禁 1 年。

如果一人坦白,而另一人保持沉默,那么坦白的人将被立即释放,而沉默的人将被判处 8 年监禁。

如果两人都坦白,那么他们都将被判处 5 年监禁。

对于 A 和 B 来说,他们都面临着两种选择:坦白或者沉默。

从 A的角度来看,如果 B 坦白,那么自己坦白将被判处 5 年监禁,沉默将被判处 8 年监禁,所以坦白是更好的选择;如果 B 沉默,那么自己坦白将被立即释放,沉默将被判处 1 年监禁,还是坦白更好。

同样的逻辑对于 B 也适用。

最终,两人往往都会选择坦白,尽管从整体上看,如果他们都保持沉默,两人的总刑期会更短。

这就是著名的囚徒困境,它反映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囚徒困境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比如,在商业竞争中,两个企业可能会面临是否降价的决策。

如果都不降价,可能都能保持较高的利润;但如果一方降价,而另一方不降价,那么降价的一方可能会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不降价的一方则会损失市场。

因此,双方可能都会选择降价,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下降。

案例二:智猪博弈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一个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

按一下按钮会有 10 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 2 个单位的成本。

而且,大猪吃的速度比小猪快。

如果小猪去按按钮,大猪在猪食槽边等待,那么当小猪跑回来时,大猪已经几乎吃光了 10 个单位的猪食,小猪只能吃到 1 2 个单位,扣除按按钮的 2 个单位成本,小猪是亏损的。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中,博弈论的身影无处不在。

博弈论,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在相互影响的决策环境中,参与者如何做出最优决策的理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几个经典的博弈论案例,来感受其中的智慧和策略。

案例一:囚徒困境假设有两个犯罪嫌疑人 A 和 B 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里审讯。

警察掌握的证据并不充分,但知道他们犯了罪。

现在警察给他们两个选择: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刑 8 年;如果一人坦白一人抵赖,坦白的人判刑 1 年,抵赖的人判刑 10 年;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 2 年。

从 A 的角度来看,如果 B 坦白,自己坦白判刑 8 年,抵赖判刑 10 年,所以坦白更好;如果 B 抵赖,自己坦白判刑 1 年,抵赖判刑 2 年,还是坦白更好。

所以,对于 A 来说,无论 B 怎么选择,坦白都是自己的最优策略。

同样,B 也会这么想。

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两人都选择坦白,各判刑 8 年。

这个结果对于两人整体来说并不是最优的,因为如果他们都抵赖,各判刑 2 年,总刑期会更短。

但由于两人无法相互信任和沟通,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出了看似最优的选择,却导致了次优的结果。

囚徒困境揭示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

比如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每个企业都想通过降价来争夺市场份额,但如果大家都降价,最终可能都赚不到钱。

案例二:智猪博弈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一个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

按一下按钮会有 10 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 2 个单位的成本。

若大猪先到槽边,大猪吃到 9 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 1 个单位;若同时到槽边,大猪吃 7 个单位,小猪吃 3 个单位;若小猪先到槽边,大猪吃 6 个单位,小猪吃 4个单位。

那么,对于小猪来说,无论大猪是否去按按钮,自己等待都是最优选择。

因为如果大猪去按,小猪等待能吃到4 个单位;如果大猪等待,小猪去按只能吃到-1 个单位,等待能吃到 0 个单位。

囚徒困境的生活实例分析

囚徒困境的生活实例分析

囚徒困境的生活实例分析“ 囚徒困境”出自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马斯洛1950年开创的《博弈论》,它是一种经济学现象,表现出当多人政治、经济、战略冲突时,每一方应采取何种行动皆无最佳策略,只能遭受各自的损失,互不信任的局面便称之为“ 囚徒困境” 。

“ 囚徒困境” 属于多人博弈情形,其典型的表現为当若干玩家在同一博弈场合中,必须将有限资源分配给每一位玩家,则每一位玩家便会有“ 合作” 或“ 竞争” 的策略可供选择。

以下我们以现实生活著重的生存环境来分析“ 囚徒困境”,以此来引导咱们更熟练的应付多人博弈的问题。

例如,在发展中国家一般都缺乏公共交通网络的环境,如果两个陌生的旅客 xx和 yy 想要用一部小车搭载他们的去处,但他们手中的资金不能满足乘車费,他们必须要在“ 合作” 或是“ 竞争” 中做选择。

若 xx 和 yy 都选择” 竞争”,则两者将互相较劲,拼命筹集资金以支付乘车费,但当一方筹集完资金而另一方多数买不起车票时,两者必然乘不上车,双方一败涂地,无疑都会损失为数不小的经济收益,这大致就是一般“ 竞争” 策略下的“ 囚徒困境” 了。

然则,若 xx 和 yy 都选择“ 合作”,则由他们两个合众募集资金以满足他们的交通需求,当所有费用支付完毕后,他们双双乘上车就可以抵达终点前进,这样“ 合作” 策略一方面扩大了 xx 和 yy 两人均可获取的收益,另一方面是两个乘客可以充分利用所拥有的有限资金,高效利用每一分资金来获取最大收益,此便是“ 合作” 策略下的“ 囚徒困境” 。

“ 囚徒困境” 情景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我们通常都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战略冲突,当两两不顾的时候,便会出现“ 囚徒困境” 。

以生存环境为例,当大家都采取“ 合作” 策略时,双方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互相不顾,而以增加自身及他人的收益,从而摆脱“ 囚徒困境” 的束缚。

囚徒困境博弈举例

囚徒困境博弈举例

2. 例子
在经济生活中,有许多“智猪博弈”的例 子。
例子6 股市博弈
在股票市场上,大户是大猪,他们要进行 技术分析,收集信息、预测股价走势,但大量 散户就是小猪。
他们不会花成本去进行技术分析,而是跟 着大户的投资战略进行股票买卖,即所谓“散 户跟大户”的现象。
例子7 为何股份公司中的大股东才有投 票权?
在股份公司中,大股东是大猪,他 们要收集信息监督经理,因而拥有决定 经理任免的投票权,而小股东是小猪, 不会直接花精力去监督经理,因而没有 投票权。
例子8 为什么中小企业不会花钱去开发 新产品?
在技术创新市场上,大企业是大猪, 它们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开发 新产品,而中小企业是小猪,不会进行 大规模技术创新,而是等待大企业的新 产品形成新的市场后生产 模仿大企业的新产品的产 品去销售。
WTO是一个自愿性申请加入的自由贸易 联盟,即WTO成员国之间实现低关税或零关 税的相互间自由贸易。为什么需要一个组织来 协调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呢?这是因为,如果 没有一个协调组织,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就不会 呈现低关税或零关税的自由贸易局面,因为这 时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是一个“囚徒困境”。给 定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货物实行低关税, 另一个国家反过来对这个国家的货物实行高关 税是占优于实行低关税的战略的。
一、囚徒困境博弈
表1 囚徒困境博弈

坦白
不坦白
坦白 甲
不坦白
-5,-5 -8,0
0,-8 -1,-1
甲和乙都不会选择劣战略“不 招”,称为“剔除劣战略的占优战 略均衡”。其中“坦白”是占优于 (优于)“不坦白”的占优战略。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道理来分析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不合作现象。
2. 生活中的“囚徒困境”例子

囚徒困境案例

囚徒困境案例

囚徒困境案例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它揭示了在互相合作的情况下,个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合作困境。

这个案例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学和心理学意义,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囚徒困境案例中,两名罪犯被抓获并分开审讯,警察没有足够的证据定罪,只能凭借他们对彼此的供词来判决。

如果两名罪犯都沉默不语,警察只能以轻罪定罪,每人判刑1年;如果其中一人供认,而另一人保持沉默,供认的人将被释放,而另一人将被判10年;如果两人都供认,每人将被判刑8年。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选择,是合作沉默,还是背叛供认。

从个体的利益出发,无论对方选择什么,供认都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无论对方是沉默还是供认,供认者都能通过合作获得最小的刑期。

但是,如果双方都选择供认,就会导致双方都得到最坏的结果。

这就是囚徒困境的本质,即使合作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但由于彼此之间缺乏信任,最终导致了双方都选择背叛,从而陷入困境。

囚徒困境案例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商业合作中,合作双方往往面临着相互竞争和利益冲突。

在国际关系中,各国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困境,例如军备竞赛和贸易争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合作也会受到囚徒困境的影响,例如环境保护、资源分配等方面。

如何打破囚徒困境,实现合作共赢呢?学者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是建立信任,通过长期的合作积累信任,从而减少合作双方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其次是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通过契约、协议等方式规范双方行为,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

再次是采取激励措施,通过奖惩机制激励合作,促使双方选择合作而非背叛。

最后是加强监督,通过第三方监督和公众监督,降低合作双方的违约成本,提高合作的可信度。

囚徒困境案例告诉我们,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合作中也存在着利益冲突和信任危机。

打破囚徒困境,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建立信任、规范合作、激励合作和加强监督,从而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第四卷囚徒困境案例

第四卷囚徒困境案例

第四卷囚徒困境案例“囚徒困境”案例说的是两个囚犯的故事。

这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结果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分别关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

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

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

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两个囚犯一点儿刺激: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

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

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

1在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的广泛流传的案例--囚徒困境案例,这个博弈案例非常耐人寻味。

“囚徒困境”案例说的是两个囚犯的故事。

这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结果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分别关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

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

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

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两个囚犯一点儿刺激: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

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

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

那么,这两个囚犯该怎么办呢?是选择互相合作还是互相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他们俩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自由。

囚徒困境案例分析

囚徒困境案例分析

囚徒困境解说例子1950年,由就职于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 )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 n Dresher )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 )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

经典的囚徒困境如下: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

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1年。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相关术语称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8年。

用表格概述如下:解说如同博弈论的其他例证,囚徒困境假定每个参与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心另一参与者的利益。

参与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的话,此策略称为“严格劣势”,理性的参与者绝不会选择。

另外,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干预个人决策,参与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策略。

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

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

试设想困境中两名理性囚徒会如何作出选择:若对方沉默、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背叛。

若对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会选择背叛。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

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

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8 年。

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帕累托最优解决方案。

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 1 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两人背叛对方、判刑8 年的情况较佳。

囚徒困境的例子

囚徒困境的例子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例子:北大清华的状元之争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社会合作面临的最大难题,它深刻揭示了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个体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占优战略,得到的却不一定是自己最想要的结果,相反可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就生源竞争而言,对于北大来说,无论清华抢不抢状元,抢状元都是北大的最好选择,即最优战略;对于清华来说也是一样。

用博弈论的专业术语来表述,(抢状元,抢状元)构成了北大清华招生博弈的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一个僵局,给定对手不改变行为,自己就没有激励改变行为,因而无法打破或单独偏离均衡。

纳什均衡最深刻的悲剧性在于,北大和清华都意识到抢状元是毫无意义的,但抢状元却是他们必然的选择。

即使两所大学都认同不抢状元是最好的,但这个结果却得不到,因为每所大学都不得不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抢状元。

除非引入第三方力量改变博弈结构,否则囚徒困境就不可能被打破。

扩展资料相关应用:封闭交易霍夫施塔特曾提出,像囚徒困境一类的问题,若以简单博弈的形式来说明,人们会较容易理解。

例如他以“封闭袋子交易”的简单博弈来说明此论题:两人面对面互相交换封闭的袋子,共同了解其中一方放钱,另一方放商品。

双方可以诚实的依照承诺,把东西放到袋子里交换;又或者交空袋子给对方,选择背叛。

在这场博弈中,由于背叛可获得巨大利益,必然有多人选择背叛。

这意味着理性的商人不会进行这种交易,因而“封闭袋子交易”将由于逆向选择而失去市场。

第二课:囚徒困境资料.

第二课:囚徒困境资料.
“我没买房,结果房价还是涨了,因为 我们无法保证大家都不买房。可是,我错了 吗?没有。当初如果我买房了,房价下跌了 呢?因为我不能保证大家都买房。人们根本 不能预知在疾风暴雨式的调控之下,房价竟 还能且调且涨。可是,我对了吗?没有。”
这是一部眼下流行、充满黑色幽默的网 络视频《北漂族的无房生活》中的经典对白。 含泪的“调侃”折射出当下楼市的“囚徒困 境”:买,难担高房价重负;不买,难受房 价节节攀升的煎熬。
甲会这样推理:假如乙不招,我只要一招供,马上可以获得 自由,而不招却要坐牢1年,显然招比不招好;假如乙招了, 我若不招,则要坐牢15年,招了只坐10年,显然还是以招 认为好。无论乙招与不招,我的最佳选择都是招认。还是招 了吧。
自然,乙也同样精明,也会如此推理。
囚徒困境——合作是可能的吗?
曾经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从一位智者那里得到了一根鱼 竿和一篓鲜鱼,得到那篓鲜鱼的人就在原地把鱼煮熟了一 口气吃完,解决了饥饿问题,可是很快就又感到肚内空空, 最终饿死在了空空的鱼篓旁。而另一个得到鱼竿的人则提 着鱼竿向遥远的大海走去,当他终于来到了大海边的时候, 他也用尽了自己的最后一点力气。
A降价而B维持,则A获利15,B损失5,整体获利10; A维持且B也维持,则A获利5,B获利10,整体获利15; A维持而B降价,则A损失10,B获利15,整体获利5; A降价且B也降价,则A损失5,B损失5,整体损失10。 从A角度看,显然降价要比维持好,降价至少可以保证比B好,在概率均等的情况下,A 降价的收益为15×50%-5×50%=5,维持的收益为5×50%-10×50%=-2.5,为了 自身利益的最大化,A就不可避免地选择了降价。从B角度看,效果也一样,降价同样比维 持好,其降价收益为5,维持收益为2.5,它也同样会选择降价。在这轮博弈中,A、B都 将降价作为策略,因此各损失5,整体损失10,整体收益是最差的。这就是此博弈最终所 出现的纳什均衡。我们构造的这一电信业价格战博弈模型是典型的囚徒困境现象,各个局 部都寻求利益的最大化,而整体利益却不是最优,甚至是最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徒困境解说
例子
1950年,由就职于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

经典的囚徒困境如下: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

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1年。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相关术语称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8年。

用表格概述如下:
解说
如同博弈论的其他例证,囚徒困境假定每个参与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心另一参与者的利益。

参与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的话,此策略称为“严格劣势”,理性的参与者绝不会选择。

另外,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干预个人决策,参与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策略。

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

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

试设想困境中两名理性囚徒会如何作出选择:
若对方沉默、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背叛。

若对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会选择背叛。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

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

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8年。

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帕累托最优解决方案。

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1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两人背叛对方、判刑8年的情况较佳。

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追求自己个人利益。

均衡状况会是两个囚徒都选择背叛,结果二人判决均比合作为高,总体利益较合作为低。

这就是“困境”所在。

例子漂亮地证明了:非零和博弈中,帕累托最优和纳什均衡是相冲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