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薄层色谱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没有限制,应用范围广;
3、具有多柱路效应,可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分离; 4、同一色谱上可根据被分离化合物的性能选择不同显色剂或 检测方法; 5、固定相特别是流动相可选择的范围宽,有利于不同性质化 合物的分离。
第一节 概述
• 薄层色谱法的理论基础 一、流速 展开剂液面到前沿的距离L:
第三节 定量薄层色谱法和制备薄层色谱
一、薄层定量分析
1、目视比较法:标准品,样品和标准品点在同一薄层上展 开,显色后,目测比较斑点颜色的深浅和面积大小,精密 度为±10%。
2、洗脱测定法: a、定位:直接定位,对照法
b、洗脱测定:将斑点取下,然后用洗脱剂所洗脱。
第三节 定量薄层色谱法和制备薄层色谱
色谱,分离由组分在流动相和纸上水分之间的分配不同
所引起的。 • 在PC中组分的移动情况通常以比移值(Rf)来表示,其 定义为:
b 原点中心至斑点中心的距离 Rf 原点中心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a
第五节 纸色谱
一、纸色谱的仪器材料
• 1、滤纸:国产新华色谱用滤纸和Whatman滤纸 • a、滤纸特别纯; • b、滤纸质地均一; • c、滤纸厚薄适当;
第二节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技术
点样
展开
第二节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技术
四、展开
第二节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技术
1、展开方式 一维展开(3种)、二维展开(2种)。 2、展开剂的选择
第一步选择展开剂有合适的溶剂强度;
第二步提高展开剂的选择性。
两种展开剂
第二节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技术
定位
显色
第二节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技术
Rf为1时,表示组分随展开剂至溶剂前沿,即组分不被固
定相吸附(保留)。
第一节 概述
高比移值(h Rf ):即Rf×100 为避免Rf偏小,值在0—100 相对比移值Ris ,被分离组分与所选组分与所选参比物Ri的
之比(相对比移值较稳定)(可大小1或小于1)
第一节 概述
三、塔板理论 1、高效薄层板的理论塔板数:
第四节 薄层色谱的应用
一、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1、指导提取工艺的选择: 2、指导分离条件的选择:
3、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二、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中草药和中成药的鉴别及成分分析: 2、在合成药物中的应用:
第五节 纸色谱
纸色谱(paper chromatography, PC) • 1944年Martiu和Synge发现纸色谱,1952年的Noble奖。 • 目前主要应用于亲水化合物的分离,常用的PC是分配纸
3、薄层扫描法:
a、薄层扫描仪的基本原理-Kubelka-Munk方程式
薄层上斑点的透光度:T=b/(asinhbSX+bcoshbSX) 薄层上斑点的反射度: R=sinhbSX/(asinhbSX+bcoshbSX) SX为薄层板的散射参数,与固定相的种类、粒度、薄层厚度 (X)及涂布均匀程度有关;
五、定位和显色 1、显色方法:光学(自然光、紫外光和荧光)、蒸汽和试 剂显色法。
2、显色剂:有机化合物的通用试剂;专属性显色剂。
六、薄层板结果的记录 作图记录:按比例画出薄层板,标出原点、展开后斑点和 溶剂前沿位置,写出薄层吸附剂规格、展开剂成分、展开 剂试剂规格、样品信息、显色剂成分和显色后斑点颜色, 并记录下当时的环境条件,可用数码相机进行照相保存。
硬板:使用黏合剂的湿法制板。 三、点样
1、样品溶液的配制:
0.1%~1%,选用易挥发、遇热不易破坏和不易扩散的溶剂溶解(溶 解度适当),选用与展开剂极性相似的溶剂。
2、点样:
手动点样:点样位置在薄层板下端1cm处,样品之间间隔1~1.5cm。 自动点样:Automatic TLC Sample(ATS4)自动点样仪等。
0 0.5 1 KX 1.5 2 2.5
-lg(R/R0)
0.6 0.5 0.4 0.3 0.2 0.1 0
0.6 0.5 0.4 0.3 0.2 0.1 0 0 10 20 30 40 50 KX
曲线校直法(岛津CS系列)根据薄层板的SX值将K-M曲线校 正为直线。 回归法(Camag仪器)。
第三节 定量薄层色谱法和制备薄层色谱
k 2k0 d P cos
第一节 概述
二、分离参数 1、分离度(resolution):
L1 L2 RS (W1 W2 ) / 2
2、比移值(Rf) 是薄层色谱的基本定性参数。
Rf b 原点中心至斑点中心的距离 原点中心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a
当Rf值为0时,表示组分留在原点未被展开;
• a、b可分别表示为:
S K SX KX a S SX
b a2 1
KX (2SX KX ) SX
• K为单位薄层厚度的吸光系数,KX为吸收参数,相当于薄 层色谱斑点单位面积中物质的含量(mg/cm2)
第三节 定量薄层色谱法和制备薄层色谱
b、薄层色谱斑点的吸光度(A)
T R 透射法中A lg ; 反射法中A lg T0 R0
• d、滤纸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第五节 纸色谱
• 2、展开设备:上行展开室、下行展开室等。密闭 • 3、展开剂:一般常含有水。 二、纸色谱操作方法
• 1、点样:2、展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上行展开室
下行展开室
第五节 纸色谱
三、定量纸色谱法和制备纸色谱 • 1、定量纸色谱法 • 1)直接定量法:
• a、斑点面积法:样品斑点面积与样品的浓度对数成正比。
(
)
第二章 薄层色谱法
概述 薄层色谱法的特点、理论基础。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技术
薄层板的制作、点样、展开、定位和显色、薄层板结果的 记录。
定量薄层色谱法和制备薄层色谱 半定量薄层色谱、薄层色谱扫描法、制备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的应用 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分离中的应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 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 TLC) ;历史 • 薄层色谱法的特点 1、不需要特殊设备,固定相一次性使用;
L (kt)1/ 2 或L2 kt
展开剂前沿移动的速度Uf应为:
dL 1 1/ 2 1/ 2 k Uf k t dt 2 2 L
k与实验条件的关系式如下:
k 展开剂速率常数(动力学特征);k0为渗透常数;dP为平均颗粒直径;g为展开 剂表面张力;h为展开剂黏度;q为展开剂与固定相两相间的接触角。
LS N 16 W S Rf L 16 W S
2 2
N为理论塔板数;LS为物质S在板上的移动距离;WS为S物 质斑点直径;Rf为物质S的比移值。
2、薄层色谱板的有效理论塔板数: W0为样品原点的峰宽。 3、有效板高Heff:
H eff
LS N eff 16 W W 0 S Rf L Ls N eff N eff
2
第二节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技术
一、薄层色谱的仪器材料 1、吸附剂: 氧化铝、硅胶、乙
酰化纤维素、聚酰胺等。
2、薄层板和展开缸: 薄层板:玻璃、金属片和
塑料。
展开缸:单层和双层。
a.载玻片作展开缸;b,c. 单层展开缸;d,e,f. 双层展开缸。
第二节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技术
二、薄层板的制作
软板:不加黏合剂的干法制板。
T和T0分别为斑点及空白板的透射率;R和R0分别为斑点及空 白板的反射率。
第三节 定量薄层色谱法和制备薄层色谱
c、Kubelka-Munk曲线
说明薄层色谱斑点的吸光度与其浓度间呈非线性关系。
SX=10 1 0.9 0.8 0.7 SX=0
透射法
SX=0 1 0.9 0.8 0.7
反射法
-lg(R/R0)
第三节 定量薄层色谱法和制备薄层色谱
二、制备薄层色谱 1、特点: 1)样品液的浓度较大(5~10%),最好选用挥发性低的溶剂; 2)板的厚度比分析薄层厚,一般为0.5~2 mm; 3)分离样品的量大,一般在10~50 mg,点样呈线状; 4)显色最好使用物理方法。 2、制备薄层分离成功的条件: 1)薄层制作均匀 2)点样呈线状,尽量使点样带狭窄 3)展开缸要充分饱和,可大大降低组分在不同层里移动速度变化的影响。
• b、稀释法:待测物质纯样品配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等体积加在滤纸上进行展开显色,得到的色谱图作为标准 图。 • c、光密度法和薄层扫描法:同薄层色谱。
第五节 纸色谱
• 2)间接定量法:把展开后的色谱斑点洗脱下来后,再进 行定量测定。 • 2、制备纸色谱法
四、纸色谱的应用
• 被分离物质极性基团相同或相似,但非极性部分(化 合物母体结构)的大小及构型不同;被分离物质的溶解度 相差较大或极性太强(即水溶性太大)就常用纸色谱法分 析和分离。例如多元醇类、糖类、酚酸类和氨基酸类。
d、测定方法
吸收测定法:200~800 nm选择合适的波长,用透射法、反 射法或透射-反射法三种方法检测。
荧光测定法:灵敏度高于吸收测定法100~1000倍,但适用 范围窄。 e、测光形式与扫描方式
单波长单光束/双光束
双波长单光束/双光束 直线扫描、锯齿扫描、圆形扫描、倾斜扫描和多通道自动扫 描等。
第一章 思考题
1、载体粒度由60目改变为100目,若其他条件不变,H- u曲线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Van Deemter 方程为
H 2 d P 2Dm d P [ ]u 2 u Dm (1 k ) DS
2
qk df
2
dP为固定相颗粒平均直径,
2、能够使塔板高度减小的因素是: A、在低流速减小流动相流速 B、减小固定相颗粒 C、减小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