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水的沸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实验探究化学初中教案

实验探究化学初中教案

实验探究化学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沸腾过程及其相关概念。

2. 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水的沸腾过程。

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水的沸腾条件的探究。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计时器、热水、冷水。

2. 实验药品: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水?水在常温下是什么状态?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常温下为液态。

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热水。

2)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待温度稳定后记录温度。

3) 用玻璃棒搅拌热水,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4) 记录水开始沸腾的时间,并用计时器计时。

5) 观察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2) 温度计放入水中后,待温度稳定后再进行记录。

3) 沸腾过程中,要观察水的气泡变化和声音。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实验总结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提问:1) 水开始沸腾的温度是多少?2) 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如何?3) 沸腾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开始沸腾的温度约为100℃,沸腾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不变,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四、拓展与思考(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为热量用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水分子从液态变为气态。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水的沸腾过程及其相关概念。

2. 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水的沸腾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水的沸腾过程及其相关概念,学会了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初中水的沸腾教案

初中水的沸腾教案

教案:水的沸腾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沸腾现象,掌握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2. 学会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进行实验操作。

3. 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水的沸腾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2. 水的沸腾特点:温度保持不变,持续吸热。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

2. 数据分析:理解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酒精灯、温度计、计时器、石棉网。

2. 实验材料:水、火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沸腾?你们见过水沸腾吗?2. 学生分享生活经验,教师总结:沸腾是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

二、探究水的沸腾条件(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水沸腾的过程,记录温度和时间。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疑问。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三、分析水的沸腾特点(15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发现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沸腾时温度不变?3. 学生讨论,教师解答: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沸点不变。

四、实验操作技能训练(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提高实验技能。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水的沸腾条件、特点及实验操作。

2.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其他液体的沸腾现象,记录下来。

2. 完成实验报告:水的沸腾实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水的沸腾现象,掌握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了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

同时,教师注重实验操作的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然而,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和讨论,提高课堂效果。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节课学生主要做好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能从探究实验中获得并记录水沸腾的相关现象与证据,与已有的认知形成冲撞、整合,获得深刻的身心体验。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图片现象,结合提示的问题,明确这节课需要在加热的前提下观察杯子里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探索板块:共分为2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预测,即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暴露学生已有的认知。

第二部分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记录加热温度数据,教材中的提示要点给予了详细的参考。

由于该过程涉及到实验器材的组装和酒精灯的使用,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演示,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谨防烫伤。

研讨板块:组织整理实验记录,进行讨论分析,利用提示性问题,让学生对水沸腾过程的变化有全面的认识,并能够有序、有条理的汇报;明确水的沸点在正常压强下是100℃,在沸腾过程中一直保持100℃。

知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亲历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常见水沸腾现象,但不会太在意,只有较为模糊的感性印象,例如温度的上升,水沸腾时能够看见气泡以及听到声音等,缺乏对沸腾过程具体的认知。

酒精灯等试验器材第一次接触,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也是第一次具体涉及。

在探究活动中,要学会合理分工,小组合作完成观察实验,并且十分注意实验安全的意识已经初步具有。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沸腾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水沸腾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第7课。

本单元以“水”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认识水的各种形态、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水沸腾了》这一课主要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水的沸腾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学生对水沸腾的过程和特点往往缺乏深入的认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水的变化规律,为后续学习水的三态变化和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奠定基础。

同时,这一课的实验探究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内容结构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聚焦:通过提出“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水的沸腾。

2.探索: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预测水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活动二,给水加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和特点。

3.研讨: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温度变化特点,总结水沸腾的条件。

4.拓展:让学生思考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水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水的沸点是100℃。

2.理解水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并且温度保持不变。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和实验,记录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温度变化。

2.能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

3.能基于证据和推理,对水沸腾的原因进行解释。

(三)科学态度目标1.对水的沸腾现象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能以事实为依据,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和创新。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水沸腾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烧开水、煮饭等。

2.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发明了蒸汽机等。

小学科学水沸腾了(教案)

小学科学水沸腾了(教案)

小学科学水沸腾了(教案)《小学科学:水沸腾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明白水的沸腾是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2. 了解水的沸腾现象的产生原因,并能简单解释。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沸腾现象及其原因。

2. 实验探究:观察水沸腾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 实验用具: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冷水、火柴等。

2. 实验材料: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提问学生观察过水的沸腾现象吗?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出今天的主题。

2. 新知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水的沸腾现象并解释沸腾的原因。

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或幻灯片展示沸腾的过程,强调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超过这个温度水就会沸腾形成水蒸气。

3. 实验操作(30分钟)步骤:a.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实验过程。

b. 学生组成小组,每组一名实验员,其他组员负责观察和记录。

c. 实验员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d. 使用酒精灯加热水,实验员在加热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观察水的变化。

e. 学生观察并记录水的沸腾现象,包括水开始冒气泡、水面变热、水开始剧烈沸腾等。

f. 学生观察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g. 完成实验后,小组间可以进行结果的比较和讨论。

4. 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让学生总结观察到的现象和温度变化,并与前面的知识相联系。

讨论问题可以包括:水沸腾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水沸腾时温度不再上升?等等。

5. 深化拓展(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水的沸腾现象对人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等等。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一些水沸腾相关的小实验或观察,如加盐、加糖等条件对水沸腾的影响。

六、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水的沸腾是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第17课水沸腾(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青岛版)

第17课水沸腾(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青岛版)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水沸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思维: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描述水沸腾时的现象。

能基于证据分析水沸腾时的现象产生的条件。

探究实践: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实验现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态度责任: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教学重难点】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描述水沸腾时的现象。

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实验中的获得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铁架台、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漏斗、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我们每天都要喝水,家里每天都要烧水,你仔细观察过水开时的情景吗?谁能来说一说?生:水开的时候会冒热气。

生:水开的时候会溢出来。

生:水开时水温很高。

师:看来大家对烧水都不陌生,也都很善于观察,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水开时的画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图片和视频。

师:就像刚才同学们说的,水开的时候会有很多反应,除了刚才你们说的,还会发生其他变化吗?水开时还会产生什么现象?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给水加热,有什么发现?烧开水出示一杯水。

师:如果我们要把这杯水烧开,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先想一想,在把水烧开的过程中,会有哪些现象发生?学生猜测:会冒气泡、水会变少、冒热气等。

师:如果要检验我们的猜测对不对,你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对,做实验,只有自己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认识实验器材,组装实验装置。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以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温度计。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指导学生认识每种实验器材。

师:你能试着说一下每种实验器材的作用吗?生:铁架台是用来固定各种仪器的。

生:酒精灯是用来加热的。

师:酒精灯是用来给物体加热的,在使用酒精灯时要特别注意,那么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呢?出示注意事项:1.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1.2水沸腾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1.2水沸腾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沸腾现象,认识沸腾的过程和条件;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沸腾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沸腾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水的沸腾现象,记录数据并分析;2. 教学难点:理解沸腾的条件和过程。

三、教学准备:1. 烧杯、热水、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等实验器材;2. 沸腾现象的视频或图片;3. 记录表、计时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热水瓶、烧杯、试管等器材,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水沸腾现象。

教师提出“水在什么条件下会沸腾?”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如注意安全、观察准确、记录及时等。

3. 探究影响沸点的因素教师提出问题:“影响沸点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讨论后,教师介绍影响沸点的常见因素,如气压、水的纯净度等。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所学知识,探究这些因素对沸点的影响。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沸点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实验注意事项。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思考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5. 布置作业学生完成相关作业,包括理论知识复习和实践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水沸腾的本质特征和影响因素。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时纠正错误操作,确保实验安全有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水的沸腾现象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腾过程中的变化,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沸腾现象。

初中物理沸腾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沸腾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沸腾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沸腾的定义及其特点。

2.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沸腾的定义及其特点2. 实验原理及方法3. 实验操作步骤4. 数据分析与处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沸腾的定义及其特点,实验操作步骤,数据分析与处理。

2. 教学难点:实验原理及方法,数据分析与处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烧开水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现象。

提问:水产生了什么现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水沸腾的现象,并引入新课——沸腾。

2. 讲授新课(1)沸腾的定义及其特点讲解沸腾的定义,即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阐述沸腾的特点,如伴随着响声,有很多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

(2)实验原理及方法介绍实验原理,即通过测量液体温度变化来研究沸腾特点。

讲解实验方法,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

(3)实验操作步骤1)组装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铁架台、温度计、秒表、硬纸片等。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4)分组实验,重复以上步骤。

(4)数据分析与处理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发现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2)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进一步分析水沸腾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沸腾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沸腾的定义及其特点,掌握了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

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感受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 思考:为什么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请举例说明。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沸腾实验,让学生掌握了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培养了观察、分析问题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水沸腾了 教学设计

水沸腾了 教学设计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水的沸腾现象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沸腾现象及其原理;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水的沸腾现象;2. 学生能够解释水的沸腾原理;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水的沸腾现象。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锅、水、火源、温度计;2. 图片或视频:展示水的沸腾现象。

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教师可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水沸腾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观察水沸腾的特点。

知识讲解(15分钟):1. 水的沸腾是指水受热至一定温度时,由于水内部产生的水蒸气压力超过外界大气压力,使水迅速沸腾。

2. 沸点是指水在标准大气压(1个大气压力)下变为气态的温度,通常为100摄氏度。

3. 液体沸腾时,液体内部生成的气泡渐渐形成并上升,同时周围液体不断被加热,形成液体的对流。

这就是为什么水沸腾时,水面上会出现气泡,并且水面上方会有热气上升的现象。

实验操作(20分钟):1. 让学生组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锅和一些水。

2. 将锅放在火源上,等待水沸腾。

3. 学生观察锅中的水,记录水沸腾时的现象,并测量水的温度。

4. 学生整理实验数据,进行讨论和分析。

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分析水沸腾时的现象和实验数据。

2. 学生讨论水沸腾的原因和沸点的概念。

3. 学生总结水沸腾的过程和特点。

拓展与应用(20分钟):1. 学生可以设计其他实验验证水的沸腾现象与温度的关系,例如改变水的初始温度,观察水沸腾的时间差异。

2. 学生可以讨论不同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否相同,通过实验验证。

3. 学生可以探究其他液体的沸腾现象,比较不同液体的沸点。

知识巩固与评价(2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编写一篇关于水的沸腾现象的小论文,包括沸点、沸腾的原理、水沸腾的特点以及实验数据分析。

2.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讨论彼此的实验结果和发现。

3. 教师进行个别评价,了解学生对水的沸腾现象是否理解。

2水的沸腾实验(探究式)教学设计doc

2水的沸腾实验(探究式)教学设计doc

2“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式广东省深圳市莲花中学肖萍(中教高级)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第四章。

教学简案1. 设计策略(1)教学目标———囊括三个目标。

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探究一系列与“水的沸腾”有关的物理现象,了解水的状态变化的有关规律,如水的沸点、状态变化、温度变化、吸收热量情况等。

在探究过程中,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训练,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培养一定的实验技能,体验生活中问题的多样性和解决问题的复杂性,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情感。

(2)教学内容———师生自主建构。

探究的内容围绕“水的沸腾现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由老师和学生在交互过程中共同建构,共同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

在建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作用体现仅作为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

(3)教学方式———多种渠道探究。

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传道授业”的师生关系,建立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网络关系。

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内容,自由组合探究小组,小组内合理分工,密切合作,自行设计探究的方案,探究的途径可以是查阅书籍、动手实验、浏览网络、求助于家长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各种方式。

在小组广泛探究的基础上充分交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4)教学评价———全息综合评价。

由于探究途径的多种性,探究的内容和结果的多样性,评价的方式应有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方式的综合。

评价的过程有师评、互评、他评,评价的结果应是小组、个人过程和成果的综合。

评价的结果随时记录在个人的“物理学习成绩记录档案”中。

2. 实施过程(1)生活先导、建构主题。

从研究“烧开水”入手,挖掘“水的沸腾”现象中所含的内容和规律。

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列出一系列现象,如:水的温度不再升高,保持不变。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水沸腾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水沸腾的原因和过程。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探究水沸腾的原因。

2. 理解水沸腾的过程。

3. 学会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发现水沸腾的原因。

2. 帮助学生理解水沸腾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向学生展示一杯温度适中的水,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 我们为什么能看到水蒸气?b. 为什么锅里的水会沸腾?2. 操作实验:a. 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水沸腾实验。

先让学生观察一杯温度适中的水,然后加热水直到出现水蒸气,并注视水沸腾的现象。

b.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水沸腾的原因,并解释水沸腾的过程。

3. 讨论与总结:a.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水沸腾的原因和过程。

b.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4. 拓展与应用:a.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其他物质沸腾的原因和过程。

b.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进行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探究水沸腾的原因和过程。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到水沸腾的现象,加深对水沸腾的理解。

同时,学生也对科学实验产生了兴趣,并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讨论和总结,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导入活动环节,我可能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导致他们在动手实验之前对水沸腾的原因和过程没有较深入的理解。

其次,在讨论与总结环节,我可能没有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享,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做出以下改进:1. 设计更有趣和引人入胜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教学设计及总结反 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
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教材分析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
理。
知道水沸腾实验的特点,了解实验过程中水沸腾气
高温度.
教学过程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会观察,
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
3、记录每 1min 或 2min 时间间隔的温度值,再根
据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表格上的据
用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可以根据图象上的特点总结
出水沸腾的特点.
1、引导学生思考沸腾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沸
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用查找信息的方法学习,教师制订学习课题,学生查找
信息,处理信息,得出一些结论。
且只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发生,我们可以把这个温度叫沸
点,教师再提供关于沸点的一些资料,学生阅读,形成
课例研究综 关于液体有沸点,并且温度固定(在标准气压下)的观

念,结合实验结论,总结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
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自
己总结出实验结论,关于液体的沸腾和沸点的知识可以
教学目标 泡的变化情况。
做出水沸腾的温度时间曲线图。
学生缺乏动手实验的操作性,对过程实验数据的记
录容易出现错误,此实验需要小组团结协作完成,即考 学生学习能
验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力分析
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将生活现象通过此次试验进

四年级人教鄂教版科学《水的沸腾》教学设计

四年级人教鄂教版科学《水的沸腾》教学设计

四年级人教鄂教版科学《水的沸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水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并且温度保持不变。

了解水沸腾时的温度称为沸点,不同地区的水沸点可能会略有差异,一般情况下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认识到水的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并且热量的吸收与水的沸腾状态密切相关。

2.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测量和记录,探究水沸腾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收集处理能力。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研究水沸腾与温度、热量等因素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会运用图表、图像等方式来分析和表达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并能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科学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水沸腾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实验需要重复验证和仔细观察,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品质。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水沸腾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烧开水、煮饭、蒸馏、发电等,体会科学知识与生活和生产的紧密联系。

认识到节约能源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意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节能和环保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水沸腾的过程和特点,包括水沸腾时气泡的产生、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热量的吸收情况。

能够准确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并理解沸点的概念。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明确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持续吸收热量。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温度计等实验器材,以及如何观察和记录水沸腾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水沸腾过程中微观层面上水分子的运动状态和能量变化,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简单的讲解进行突破。

《水的沸腾》 教学设计

《水的沸腾》 教学设计

《水的沸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水沸腾时的现象。

(2)理解水沸腾的特点,知道沸点的概念。

(3)学会绘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分析得出水沸腾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经历探究水沸腾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等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水沸腾时的现象及特点。

(2)绘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分析得出水沸腾的规律。

2、教学难点(1)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水沸腾的规律。

(2)理解沸点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温度计、烧杯、水、钟表。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水沸腾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提问:“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点?温度会怎样变化?”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水的沸腾。

(二)新课教学1、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水沸腾现象,提出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如:水沸腾时温度是否一直升高?水沸腾需要什么条件?等等。

2、做出假设组织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做出合理的假设。

例如,对于“水沸腾时温度是否一直升高”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假设水沸腾时温度一直升高,或者温度保持不变。

3、设计实验(1)介绍实验器材:向学生展示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温度计、烧杯、水、钟表等实验器材,并简单介绍其用途。

(2)设计实验步骤:①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放在石棉网上。

②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但不要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

③用铁架台将温度计固定好,调整温度计的位置,使其能够准确测量水的温度。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水沸腾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水的沸点;(2)掌握水沸腾的条件;(3)了解水沸腾的现象及原理;(4)通过实验观察,掌握水沸腾的温度范围。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水沸腾的条件及现象。

难点:理解水沸腾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水的性质和变化现象,进一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沸腾。

2.理论讲解(15分钟)向学生讲解水沸腾的概念、条件和原理,并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什么是沸点?沸点与海拔高度有关吗?沸腾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水在加热过程中会沸腾?3.实验探究(30分钟)(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掌握水沸腾的温度范围。

(2)实验步骤:①准备实验器材:酒精灯、水烧杯、温度计。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③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记录下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④继续加热水,记录下水完全沸腾的温度。

⑤总结实验结果并讨论。

(3)实验要点:①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保持安全。

②温度计要放在水中心位置,读数准确。

③注意记录数据的准确性,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

4.知识总结(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回答以下问题:(1)水沸腾的条件是什么?(2)水的沸腾温度范围是多少?(3)为什么水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5.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实验观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

6.拓展应用(15分钟)(1)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场景中会涉及到水的沸腾?(2)让学生假设情景并进行探究,例如:若在高山上煮鸡蛋,是否需要更长时间?是否需要加热更长时间才会沸腾?为什么?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水沸腾的条件、现象及原理。

《水沸腾了》 教案 教学设计

《水沸腾了》 教案 教学设计

《水沸腾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水的沸腾过程及其特点;(2)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质性质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水沸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兴趣;(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水的沸腾过程及其特点;(2)实验方法在探究物质性质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理解;(2)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温度计、计时器、水、石棉网等;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3. 教材及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实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水的沸腾过程;(2)提问:水沸腾时有哪些现象?激发学生思考。

2. 探究水的沸腾过程:(1)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水沸腾时的特点;(2)实验演示: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水沸腾的过程;(3)数据收集:各组整理实验数据,准备进行数据分析。

3. 数据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规律;(2)分析讨论:让学生思考并解释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原因;(3)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沸腾的特点。

4. 拓展与应用:(1)让学生思考:水沸腾的规律在其他物质中是否适用?;(2)举例说明:让学生举例说明水沸腾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2. 调查生活中利用水沸腾规律的实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水的沸腾过程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数据收集能力。

3. 思维能力:评价学生在数据分析、讨论和问题解答中的思维深度。

4.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水沸腾了》 教案 教学设计

《水沸腾了》 教案 教学设计

《水沸腾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相关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沸腾的过程2. 水沸腾的现象3. 科学探究方法4. 实验操作技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现象。

2. 难点:科学探究方法在水沸腾实验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

2. 利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沸腾的过程。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热水、温度计、计时器等。

2. 教学课件:水沸腾的过程、相关现象等。

3. 教学素材:水沸腾实验案例、科学探究方法介绍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水沸腾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水沸腾的现象。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为什么会沸腾吗?沸腾过程中有哪些现象?”二、实验观察(10分钟)1. 分组进行水沸腾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水沸腾的过程。

2.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水沸腾的现象。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出示水沸腾实验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实验方法、现象及结论。

2.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科学探究方法在水沸腾实验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现象。

2. 强调科学探究方法在水沸腾实验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2. 思考并提出一个新的科学问题,尝试用所学方法进行探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观察、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现象,掌握了科学探究方法。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对水沸腾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实验,进一步加深了对水沸腾过程的理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水的沸腾教学设计一、前端分析:1、知识所处位置分析和教学策略:本节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全册第七章第三节,是学习热学的起始章中难度并不高的一节,是第三种物态变化的学习。

在物态变化的教学内容介绍中,教材突出了现象教学,指导在观察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建立概念,而不涉及定量计算。

因为本章的概念、名词较多,因此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条理化、系统化,通过不断对比,找出相近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实现教学目标。

虽然本节在教材中不是初中物理的专题科学探究实验中的一个,但针对“水的沸腾”这节教材内容的特定性-------第一次研究液体在沸腾时的特性,而水沸腾在生活中常见,取材容易,沸点不高,用它来研究液体沸腾时保持温度不变,并需不断吸热的特点比较常见,安排为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则符合初二学生喜欢动手,喜欢直接参与的特点。

用探究的方式了解问题也不是第一次,基本环节学生已经知道,在本节中的探究的环节有侧重,比如在猜想上重视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有利于了解学生对问题的关注程度,思考深度;在设计实验环节用阶梯式问题引导学生选出正确的器材,重在学生能用已知的工具解决新的问题,至于实验器材的组装,跟熔化实验相似,不做赘述,直接给出;在实验交流环节,用实物投映展示,既直观,又便于交流。

在技能方面,已会初步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液体温度;在探究熔化与凝固课中初步接触温度---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并对图像进行分析。

本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重在现象教学,引用多个实验录像片断,既解决教学中的知识难点和实践的局限,又坚持物理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用“油炸厉鬼”激发兴趣,再用科学知识去解释、揭秘,将学生浅层次的兴趣引往深层次的思考中。

2、学习者知识基础分析:学生对汽化中蒸发和沸腾现象都较熟悉,一般都知道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水面会泛起大量的气泡,但对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并不明确,对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升到液面的过程中大小有变化不明确,对水沸腾时的温度高低与气压也不明确。

通过对其中一个问题提出质疑,激发起他们继续学习探究的欲望和需求。

针对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大小的变化,由于不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在实验中仅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目的是使感兴趣的学生刻下主动去了解。

针对探究学习这种方式,学生已有初步的了解,用图像的方式来直观地认识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也有一定的基础,在熔化一节中学习了图像法反映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试管等器材都不是第一次使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沸腾过程中液体温度不变,需要不断吸热知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了解不同液体有不同的沸点加强温度计上示数的读数练习加强用图像的方法研究沸腾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用“仿真实验室”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用录像的形式了解水在不同气压时沸点不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水的沸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培养探究能力;通过沸腾图像和实验数据的交流,培养学生用图像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

用太空中水的沸腾的奇特景象,引发学生对液体沸腾应用了解的兴趣,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三、重点、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知道液体沸腾时的特点;2、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点:通过了解沸腾现象及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3、认知难点:气压对沸点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及资源:根据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1、“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通过“烧开的油锅里捞物”之谜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的积极性。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得出沸腾现象及规律。

通过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效果。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关注科技发展”,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利用水的沸腾研究液体沸腾的特点,从身边的现象或生活实例找寻规律;用所学物理知识学会分析生活中一些实际应用,介绍前沿技术研究的方向----太空水的沸腾研究,激发学习的兴趣。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借鉴了建构主义理论,力争设计出适合于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环境,为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真正实现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创造了条件。

本节课在实验教室进行,课前将52名学生分成36个小组,每组2人。

采用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策略。

通过用多媒体创设计问题情境:装神弄鬼的神汉表演从烧开的油锅中捞物,手安然无恙吸引学生关注和思考;引导学生用研究水的沸腾来揭穿神汉的鬼把戏。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自主设计实验、动手操做实验,通过小组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体会自然规律的探索历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规律及时总结,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

五、教学过程及评价:2、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与学生通过实验结果的交流,了解学生实验探究的成效;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深入到小组,对同学间合作和实验操做出指导性评价; 随时通过教师的适时给予鼓励、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探究。

通过课上提问,让所有的学生关注重点问题,对学生的理解作出评价。

(2)、形成性练习:1.分析沸腾的油锅里为什么手没有受伤2.对比酒精和水银的沸点,在温度较高的环境应该选用哪种液体的温度计较好3.纸锅可以将水烧开的原因4.将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在火上加热,若将装有酒精的试管放入水中,不断加热,哪种液体先会沸腾吗六:教学流程----水的沸腾提出问题: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什么进行猜想:温度不变或温度升高设计实验:先讨论,通过学生讲述实验设计思路,教师补充完善,明确过程和记录表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个别指导,及时了解试验进程交流实验,总结结果:取三个实验小组汇报,教师统计全班实验结果,由学生总结三:加强沸腾特点的理解和记忆:通过与蒸发特点的比较;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对开课时的问题揭秘;通过观察气压对非碘的影响试验录像四:提升对沸腾研究的兴趣:介绍太空水沸腾的现象特征六:延续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任选两个完成)布置作业时-----1。

思考:高山上水可以被烧开,为什么放入其内的鸡蛋煮不熟为什么高压锅可以更快的酱肉顿烂-----2。

深入研究: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水在太空中沸腾有何应用------3。

议一议:水中气泡在沸腾前后从底部上升到液面大小变化的不同,原因是-------4。

搜集奇思妙想:将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突发奇想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按照教材上的安排是将汽化、液化一起讲,我在这节的教学中,则将汽化分两节课处理,主要是考虑到蒸发和沸腾从中考的要求看知识点并不多也并不难,但是在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与之有关,这些现象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会有很大的作用。

遵照新课标的新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材安排时将汽化分两节课去研究。

对于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借助探究水的沸腾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实践的过程看,学生都非常认真地去观察沸腾时水的温度特点,观察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

为了加强学生对绘图反映自然规律这种方法的应用,在本节课要求学生再次画出时间温度图像,来比较液体沸腾的特点。

教学的过程中虽然用探究的方式,但探究的各个环节是无法在一节课都作为重要的部分进行,本节的几个重点环节为猜想、实验设计部分的思考和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实验交流的能力。

实验过程中观察能力的培养上,用实验指导语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过程中各环节的任务,用仿真实验室中器材的仿真图逼真地展示如何正确安装,应该观察的细节等等;对实验的交流先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来明确沸腾的温度特点;通过与蒸发的特点比较,将沸腾现象的特点认清认全。

在加强沸腾特点的记忆上,采用分析实际问题,回答开课时的看到的现象,明确传递热的流程;除此之外,为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下继续保持,增加了“太空中水的沸腾”的介绍。

通过将较新的科技发展介绍给学生,对激发他们学习和了解物理知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学生看到问题开始,到听教师介绍的专著表情,最后对图片发出的感叹说明学生对这个现象非常关注。

听课的教师对本节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给与极大的肯定。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在这节科学探究实验课中,我又一次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

在课后的作业中,设计为四选一,既有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的理解要求,也有创新的部分,就是将课堂上对前沿科学地了解兴趣促成更深一步的了解他们的应用价值的了解,将这种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想象:假如到没有气压的空间会如何既激发兴趣,有培养想象。

议一议的问题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设计:借助刻下的讨论和查阅资料,询问专家,将知识和兴趣同步发展;最后的收集奇思妙想是有目的的:就是想帮助学生汇总类似的问题,制作成一个对物理感兴趣的人群的一个讨论平台,使他们的想象可以变成一些有益的提议,可能的话,甚至想将它变成一个孩子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一个理想,吸引他对知识的不断探求。

这节课学生的活动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原设计为学生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角度出发,从物理数据中,自己得到客观世界的规律,教师在其中并不扮演教化者的角色,而是从旁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在研究和归纳的过程中感性地理解物理变化及其规律,但在教学中还是有包办代替较多的地方,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加强化充分让学生活动起来的意识,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让课堂充满智慧,让课堂充满生机。

总之,依据建构主意理论、按照新课标要求设计的这节课,得到了很多教师的肯定与好评。

但当自己执教过后重审视时,我产生了一些思考。

1、学生从不会合作到合作和谐是需要多角度多次数培养。

少部分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部主动,只旁观,主要是基础不好,导致试验能力差,不知如何动手参与。

2、要让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优势。

这节课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有:实物投影、实验录像片断的放映、图片展示等。

使知识的容量得到提高,相关的内容得以直观展示,将最先进的科技发展信息在课堂上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